|
楼主 |
发表于 2018-4-11 07:5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张筑生(六)
十四、糊涂的初恋
1976年夏,我到四川大学汉语大字典编写组工作,住在校门边红瓦村招待所,张筑生就住在离我很近的单身教职工宿舍。星期天晚5-7点,他准时沿锦江边到望江公园处散步。我有时空闲,也陪他一起散步。有一次散步,我突然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张筑生你是否有过初恋?也就是说你可曾爱恋过哪个女孩,或是哪个女孩曾爱恋过你?暗恋也算。”张筑生知道我的初恋故事,知道我曾经写过几十封情书没有回音,他想了想说:“我没有初恋,不像你那么浪漫,那么浪费热情和精力。”我不依不饶,一定要他“仔细回忆”。我说,你那么聪明,那么执着,难道就没有过女孩为你动心?张筑生认真想了想说,有那么一个故事,不知是不是初恋。于是他以解数学题那种简单明快的作派,给我讲了一个他从不对人讲,至今也很少有人知道的故事——引辅助线的故事。
四川大学数学系有一个女孩——张筑生没说她的姓名及班级——对张筑生很崇拜,心里早就有了一个他。但这女孩也不够大胆勇敢,她一直暗恋着张筑生,却始终不敢表白,更没有人约黄昏后花前月下的浪漫。临到毕业分配前,这女孩着急了,羞羞答答却装着一本正经去问张筑生一道几何题。张筑生根本未作他想,他根本就缺少那根神经。他十分严肃认真地给这个女孩讲了那道题,说“这题很简单,引一条辅助线就行了。”这女孩进一步说“辅助线该如何引呢?”张筑生仍没听出话外音,依然十分严肃地说:“引一条平行线就可以了。”这女孩很失望地走了。分别时,女孩托人转交了一本书给张筑生,书中有一封信,只有一行字:缺一条辅助线!张筑生这才有点明白,但人已远离,而这个女孩从此在张筑生心中扎根。
我听了这故事,大骂张筑生是木鸡,骂他没有感情神经。一个女孩来问你这么简单的问题,这不是自我表白么?他倒回答得好,引一条平行线,永远都不会相交的两条线!
张筑生说:“糊涂的初恋啊!”
十五、家庭生活
张筑生一生多灾多难,备受煎熬,经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许多苦难。张筑生1940年出身于贵州省贵阳市。第一次大灾难是两岁时患小儿麻痹症,智力无论如何都有些许伤害。仅我所知,有两个人患过小儿麻痹症长大后智力仍超群:一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总统罗斯福,一个就是张筑生。第二次大灾难是1953年张筑生摔伤,导致左臂骨折,进而转成败血症,死神三次光临。他大难不死,活了过来,但左手已成残废,干什么都靠右手。第三次大灾难是1991年患鼻咽癌,从此与癌病作斗争,化疗十二年,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第四次大灾难是1998年患结肠炎,每天泻肚数十次。为了每周例行的一次讲课,提前一天减食,当天绝食,他不允许自己讲课时去卫生间。讲完课,一身冷汗,几乎虚脱。常人一天不吃便饥肠辘辘,何况一个病人一天两天不进食,何其痛苦。第五次大灾难是癌症转移到肝部,下半身浮肿,骨头骨节钻心地疼,直至去世。但没有人听见过张筑生叫过一声,哼过一声。
我与张筑生相交45年,从未听他诉过一次苦,从未见他流过一滴泪。在他临死前见他最后一面,对灾难痛苦,对生死去留,他都十分冷静而超然。
张筑生的妻子刘玲玲是四川大学八.二六战团参谋长刘安聪的堂妹,即刘安聪大伯之女。刘安聪父亲是四川林业厅的上层革命干部,母亲是成都中医学院党委办公室主任,而刘安聪的大伯家是地主,为子女计,刘玲玲从小就过继给刘安聪家,刘安聪父母视如己出,一般人只知道是刘安聪妹妹。张筑生和刘玲玲并不熟悉,很少来往,这段姻缘是刘安聪为妹选夫,八.二六政委、刘安聪之妻江海云大力促成。婚后生活和谐,互相礼让,但缺了点浪漫和激情。
最遗憾的是张筑生夫妇没有孩子。刘玲玲有一怪病,妊娠恶性呕吐,无法怀孕生产。刘玲玲怀过两个孩子,她多么想当母亲啊!但一怀孕就呕吐,吃什么吐什么,喝水也呕吐,医生也束手无策。眼见刘玲玲受苦,瘦得不成人样,张筑生决心打掉孩子保全夫人。我劝张筑生另想他法保全孩子,甚至劝张筑生去精子库捐献精子,保留一个遗传基因,不要让这么聪明的张筑生绝了种。张筑生不同意,他说,他不作让刘玲玲不高兴的事。这事我未对刘玲玲讲。我转而又劝刘玲玲抗战十月,争取再怀一个孩子。过了三年,果然又有一个孩子,但这次比上一次呕吐更甚,吐得天翻地覆,吐得五脏欲出。刘玲玲死也不肯打掉孩子,多坚持了半月,毫无办法,医生说不打胎大人孩子都保不住。张筑生决心打掉孩子,把刘玲玲保下来。张筑生不无感伤地对我说:“自古伟人多绝后,看来我也将是一个伟人。”话甚悲凉,张筑生是很想要一个孩子的。此则命也!
我是个不拘细节的人,常空手到朋友家吃饭,但我唯独不到张筑生家吃饭。一则,他家太冷清,无论是在川大的家,还是在北大蔚绣园的家,家徒四壁,没有点装饰,十分清贫;二则张筑生左手残疾,实不忍心给刘玲玲增加麻烦。我和张筑生从不谈经济,也从不问彼此的经济收入,仿佛这不是要考虑交谈的话题。
刘玲玲是一个热情的女孩子,张筑生太冷,性格有差异。作为朋友,我也不喜欢张筑生的性格。他不抽烟不喝酒不坐茶馆,不唱歌不跳舞不打麻将不下棋不逛街不看电影,像一部机器似地刻板。有一次我同张筑生开玩笑,我说:“张筑生你会不会笑,会不会哭?你笑一次给我看,哭一次给我听!‘张筑生冷静地反问我:“为什么呢?”你拿他有什么办法?
我早就察觉到刘玲玲对张筑生这种性格有所抱怨,有所不满,但我小心地不碰触这个问题。张筑生死前二年,大概是2000年吧,我给张筑生打电话,接电话的是刘玲玲,张筑生不在。刘玲玲情不自禁地给我诉苦,她说:“王恳,你和张筑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你热情,胆大妄为;张筑生冰冷,凡事三思而行。”又说:“张筑生待我如老师对待学生,如长辈待晚辈,没有一点浪漫与热情。”一个女人也许能谅解丈夫无权无钱无能,却很难忍受丈夫不热情。刘玲玲电话告知我一件叫我吃惊的事,她说:“其实,张筑生心中一直有另一个女人。”我说:“你别胡说,张筑生很爱你,很疼你,张筑生岂是那种人?否则你哥哥真是瞎了眼了!”刘玲玲说:“真的,就是他们数学系一个女孩。这次张筑生病了,她不远千里跑来照顾张筑生,哭得比我还伤心。张筑生也很关心她。这个女孩一直在等张筑生。”我不敢问“一直在等”是什么含义,是这个女孩一直未嫁呢或是嫁人离异后在等。我不敢多谈这个话题。我说:“不可能吧,你别捕风捉影。”刘玲玲说:“我感觉到那个女孩真的喜欢张筑生。”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停了一会,刘玲玲说:“我对张筑生说,如果你心中有她,我成全你们,我让出位子来。”我急切地问:“张筑生怎么说?”刘玲玲说:“张筑生不同意。他说,他已经对不起一个人了,怎么还能对不起第二个人呢?”
我问刘玲玲:“你知道辅助线的故事吗?”刘玲玲说:“不知道。”既然她不知道,我又怎敢多说。我宽慰她:“张筑生病了,这十年来你又当妻子又当保姆、医护人员还兼助教,为难你了,心宽一些,可能就是一般的朋友为张筑生伤心,我还为张筑生哭过几次呢,千万别放在心上。”
无泥称
??竟是沙发?王老好文继续,能不能公布一两帧张筑生的照片?
回复 2007-11-23 20:40solarduan
??王老,你讲的张筑生先生的故事完全可以发表出来的。
??
??
回复 2007-11-23 20:43谢不谦
??越写越感动人!
??但你说“我劝张筑生另想他法保全孩子,甚至劝张筑生去精子库捐献精子,保留一个遗传基因”,那时就有“精子库”了?
回复 2007-11-26 10:49王恳
??不谦兄:
??“那时”是何时?“那时”是特指、定指、转指、自指、不定指、泛指还是模糊指?原文中你说的那一句,我没有“那时”二字,用意就在不明确时间概念,造成模糊。
??我劝张筑生“另想他法保全孩子”一共有三个“那时”:第一次大概是1975年夏。刘玲玲怀孕我并不知道,但打掉孩子后张筑生夫妇心情不好,我知道了,特地去看了他一次。那时他家在川大,一房一厅一厨,十分简朴。我只能劝一劝,说几句高兴的话。那时好像美国等国家已有“精子库”,中国似乎还没有,我也只是说说而已。张筑生好像是独子,有姊妹而没有兄弟,他真的很想要一个孩子。
??第二次大概是1986年,张筑生从美国回来时我们又谈到了那个话题。张筑生告诉我,美国有“五库”极其重要:1.核武器库。2.美联储(财库)。3.白宫(指挥中心)。4.脑库。包括教育、科研、智力咨询,还包括精子库,人才培训与储备,统称脑库。5.民主库,指国会、议会选举及联邦制,是政府机制的核心。美国国宝级人物、知名学者,好像有义务捐献精子,由国家统一处理,如李瓜娃子的智商问题一样,属国家级机密。“那时”北京、上海似已有精子库,但如何操作,至今不甚了了。
??第三次大概是他的第二个孩子打掉,时间记不得了,我们又一次谈到这个话题。
??张筑生思考很久,回答了三个字“不可行”,从几个方面透彻地作了分析,这个问题就不再谈了。
??张筑生并非圣人,也有七情六欲,想当父亲,也属正常。许多人写张筑生,几近于自虐狂;写项楚,似乎只钻故纸堆,远不是那回事。我只想说明,张筑生是一个普通人。
??不谦兄委实聪明,我故意模糊时间概念,故意不写明“那时”,竟让你看出来了。
??不谦兄,你为何不问:“另想他法保全孩子”是哪些方法?如果你真这样问,我只好跳楼了。有些话是不能写明白的啊!你读《那个神经失常的女孩》结尾一句:“对因爱情而神经失常的女人,从此有一种特别的同情与关爱”,你怎么不问“从此”二字何解?“特别”二字是什么含义?这仿佛是伏笔,王老似还有许多故事啊?如果你真这样问,王老要到法院告你侵犯隐私权啊。有些事,或许只能带到另一个世界去的呵。
??
回复 2007-11-26 14:42丽丽儿
??这一篇我很喜欢,我喜欢有性情的东西,这里面牵扯到了感情,对于女孩子来说是很敏感的,所以我喜欢!
回复 2007-11-26 22:44yutan11
??带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干嘛呢?
??写出来,也不枉我等天天在此守候王老的故事啊。
??
回复 2007-11-27 09:43记得918
??认真读了王老博客的所有文章,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无资格发表评论,只想说——
??王老师,请继续写下去!
回复 2007-11-27 14:46黿鼉龜鼈鼄
??"如李瓜娃子的智商问题一样,属国家级机密。"
??
??王老是老顽童,啥子时候也不忘幽默一下哈!
??
??:P
回复 2007-11-27 23:05谢不谦
??今夜无眠。王老,你还象在狮山那样咬文嚼字嗦?真地想念你,为一盘象棋,半夜三更,跟你的学生辈张扬平大打出手,还说:“张扬平,老子瞧不起你!无论比下棋,比拱猪,比学问,比打架,还比什么,我忘了,你说,都不怕你!张扬平为你这句话,真地发愤图强,考上北大研究生。他到师大来找我,还愤愤不平:北大又不是王恳开的,他能上,我为何不能上?有志气不?
http://blog.tianya.cn/post-1065316-11833152-1.shtml
怀念张筑生(七)
十六、张筑生的三大傻事
1986年初,张筑生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作为访问学者归来,数学系领导交给他一件硬任务:讲基础课“数学分析”与“微分动力系统”,并致力于编写一套教材,以填补学术空白。指导教师廖山涛院士虽没硬给他压任务,但却表态说:“这一工作很有意义”。张筑生服从组织的安排,听从导师的意见。当时有一位熟悉北大内情的数学系教师,张筑生的朋友,出于好心,私下劝张筑生:“在北大只有科研成果才是立身之本,而教基础课,编写基础教材,不算科研成果,费力不讨好。”并进一步分析:你正年青,46岁,如日中天,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节,千万别干。再进一步指出:你到北大各个系了解一下,哪一个知名教授,出成果的教授,肯接受这样的任务?系领导之所以要把这个“硬任务”交给张筑生,表面上的理由是张筑生基础扎实,分析能力强,私下说不出口的原因是这种费力不讨好“不算科研成果”的事压根儿没人干。对工作,张筑生从来不东挑西拣,从来不讨价还价,他竟然答应了。凡张筑生承诺了的事,他全情投入,有极强的责任心。这一讲基础课就是十多年,这一编写教材就是五年。这本教材是《数学分析新讲》,共三册,张筑生在该书的后记中写道:“从编写教材到整理成书,前后花费了五年时间,明知是吃力不讨好,却硬着头皮做了……”你说,他这硬着头皮去做吃力不讨好的事,不算科研成果的事,是不是一个大傻瓜?这是张筑生在北大干的第一件傻事。正是他的黄金岁月,从1986年到1991年他患鼻咽癌之前的岁月,正是他该出成果的岁月。
该教材1996年出版,很多大学作为首选教材。张筑生的导师廖山涛院士从不轻易表扬谁,却对这本教材例外,他对该书的评价是“有了这本书,一大批年青人就可以顺利地进入学科前沿”。2000年,该书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著作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这不算科研成果?2000年,张筑生已生命垂危,这个奖也仅只是“迟来的爱”。
张筑生干的第二件傻事是1995年出任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国家队主教练。他五度出任该职,干了五年,五次率队出征奥赛,在美国等70多个国家参赛中,五次夺得团体总分第一名,有6名选手获金牌。也有人劝过张筑生,这工作很苦,甚至命都要赔进去。而且,不算科研成果,甚至不能计入北大工作量。张筑生至死傻而不悔,全力投入工作,而这是他患鼻咽癌四年后接下的任务啊,一边化疗,一边工作。他还很有体会地说:“这一工作,不是你懂不懂的问题,关键是要学生懂,不是你出成果,重要的是学生出成果,要甘当人梯,为学生谋未来”。他还振振有词地说:“个人名利事小,国家荣誉事大。”结果怎样呢?张筑生真的是把命赔进去了,北大冷淡他,苛待他,共和国忘记他,只有他教过的学生一直记得他。你说张筑生傻不傻?有癌症,传统如此,小病大养呀,你为谁卖命?谁记得你?数学奥赛国际上搞了几十年,从设计练习到模拟考题,容易么?张筑生是为美国争了个团体总分第一?是为刘文采打工去了?不算工作量,公平公正吗?
第三件大傻事是为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开办的“数学教学研讨班”授课。诚然这不是北大给他派的任务,但海淀区也是征得学校同意的呀,这也是对社会作贡献呀!一个中学教师面对多少学生啊,他的知识结构,工作质量对社会、对学生有多大影响?张筑生这一干就是八年,从未间断过,每周一次,每次三个小时,风雨无阻,张筑生一支手残废,自己骑单车去。你没见过张筑生骑单车呀,那真是高难度杂技,在北京自行车海的河流中前进,总叫人心惊。八年来,前六年分文不取,完全是义务授课。后两年,海淀区实在过意不去,给以每月酬金10元人民币。每月四次课,算下来次课2.5元,每小时0.81元。你说张筑生傻不傻?有这么低的讲课酬金么?王恳在深圳授课,每小时课低于150元,不干!即使在成都,在1982年至1992年间,平均计算,每次课低于50元,不干!张筑生脑壳进水了,想一想,一个演艺明星走穴,出场费多少钱?张筑生傻啊,无论是北京的家还是四川的家,你都是家徒四壁,别人是奔驰宝马,你是单车一支手骑,对此张筑生却掷地有声:“精神财富重于物质财富。”在王恳看来,你是怎一个“傻”字了得!
日课流水帐
??感动中……
??中国脊梁,不会忘记的除了张先生的风范,还有王老的历史记录
回复 2007-11-28 15:18tangyouzhang
??
?? 列宁说过,鹰有时飞得比鸡还低,可是鸡永远飞不到鹰那样高.张筑生虽有过文革的失误,但更有文革后的辉徨,他是一只高翔兰天的雄鹰--永远令人敬佩,而那些非难/打击他的人则是历史垃圾堆上觅食蛆虫的瘟鸡.
?? 像张筑生那样为国争光的优秀之士,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奖赏,说明我们的知识分子政策有问题.(笔者在高校工作,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 切望有关当局从苏共当年没有处理好知识份子问题的教训中清醒一下头脑,切不可再让张筑生式的悲剧重演,切不可再让那些为国争光者寒心.
?? 因此,王恳兄写张筑生不能说是没有重大意义的.
?? 希望王恳兄好事做到底.
?? 这也能体现您王恳兄真正的人生价值!
回复 2007-11-28 22:15yutan11
?? 今天在车子上,偶然听几个老老师谈起“文星场大捷”(地名是听来的,不知道对不对)当时不好多问,王老能不能讲解一下。
?? 川大文新学院,传播学的老师就非常的聪明!不知道看到这篇文章会有什么样的感想。
?? 向张先生致敬!虽然我们看来,张先生作的事情,非常的不划算,但是,张先生自己是快乐的。
?? 王老一生挣扎,不妨下面的博文里记录一下挣扎中的快乐。我非常好奇,王老快乐,幸福的标准是什么?
??
回复 2007-11-28 23:03谢不谦
??其实,中国高校,今天还有许多象张筑生老师这样的人,只是他们都默默无闻。以后我来写回忆,大多也是悲剧。为何?司马迁早在两千年前就感慨:倘若天道,是耶非耶?
回复 2007-11-29 12:22tangyouzhang
??
?? 谢先生说得好,在中国大陆高校,今天还有许许多多像张筑生这样的人,只是他们都默默无闻地为中华民族奉献着.有一位老先生,德高望重,才高九斗,深受学生敬爱,然而他却多次婉言谢绝学生上门拜访.后来才得知,这位老先生因害怕自己的住所太简陋,太寒酸而影响学生们求学上进的劲头,方才不得已选择这种无可奈何的方式来谢绝学生.
??
回复 2007-12-13 17:25Wazawai
??王老,谢谢你这篇悼文。也谢谢谢不谦的博文把我引到了这里。
??我也是讲授数学分析的的教授,也带学生参加建摸大赛,这其间所要付出的艰辛,我深有体会,
??在高校承担繁重工作,在政治、经济上地位比较窘迫的教师很多,但象张老师这样纯粹的学者却不多,王老的悼念,更激起了我们对他的深深的敬意!
??张筑生编的数学分析讲义编的多好啊,使我们弄数学的获益良多。尤其是凸分析讲义,是不可多得的精华。可惜,淹没在大量仿制的教材中,难以找到。
??再一次向张老致敬!
http://blog.tianya.cn/post-1065316-11889369-1.shtml
怀念张筑生(八)
十七、不平则鸣
诚然,张筑生不算著作等身的大教授,他一生只有三本著作,都是填补了学术空白的基础教材。一本是前文提及的《数学分析新讲》,一本是《微分动力原理》,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张筑生去世前见我最后一面时说,他出国的学生深感此书重要。张筑生死后,学生专程回国根据张筑生的讲义,备课本,众多学生听课笔记整理后出版的。这直如语言学大师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这一划时代的著作,也是他的学生在他死后整理出版的。第三本书是《微分拓扑讲义》,此书在当年我国微分拓扑领域里是第一本教材。
张筑生在世时,北大数学院有教授62人,其中5名院士,包括他的师弟,45名博导,张筑生至死都没评上博导,更没评上“有贡献的教授”,他只是一名普通教授,住房、工资、福利,相对来说都较差,但张筑生从来没有为名为利、为成果说过一句话,提过一次要求。
北大冷遇他,共和国忘记他,但有一批人一直记着他,这就是他教过的学生。这批学生大多成才,多在国外,多有影响。不平则鸣,他的学生在国外首先发难,写了许多文章,怀念张筑生,说明张筑生在教学中何等倾情,对自己的成长起了多么重要的作用。这些文章在国外引起了很大反响,外国知名专家教授表达了几个不可理解:为什么基础教材不算科研成果?这在国外知名大学,一定是权威教授才能做的工作。为什么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国家队主教练这样重要而辛苦的工作竟然不算工作量,这也是“中国特色”吗?不少学生,投书《光明日报》,写信给教育部,为张筑生鸣不平。
中国有许多怪事,外国人打个屁,中国领导层重视了;而中国人累死病死,无人问津。
张筑生死后,2003年2月17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以《张筑生,了不起的教授》发了文章,各种悼念、回忆的文章铺天盖地而来,似乎这才发现张筑生的品格,张筑生的价值。
中国就是这么搞笑,总是在人死了以后才来表彰,才来匆匆忙忙地肯定,才来大张旗鼓地宣传,才来搞什么追认,搞什么榜样学习,这无疑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黑色幽默!
在舆论的压力下,北大校党委、校行政决定在全校教职工,特别是教师中,开展学习张筑生同志先进事迹的活动。听张筑生的妹夫刘安聪说,这是发了红头文件的。我不想去找这样的文件,也不想读这样的文件,更不想引这样的文件,不外乎说些好听的话,唱点赞扬的歌。人已去,生死两茫茫,张筑生听得见吗?有今日,何必当初啊?我真不懂,北大自己培养出来的第一个理学博士生,竟如此被冷遇,我们的党组织,工会,教研室,行政负责人,干什么去了?这样的人,这样的事,难道还少吗?对比一下那些所谓的标兵,模范,如雷锋者流,你难道不想一想:我们的价值取向出了什么问题?
十八、与张筑生的最后一面
得知张筑生病危,我想见他最后一面。2001年6月2日,我专程到北京看望张筑生。张筑生搬新家了,我只好到北大数学系办公室打听地址。办公室的人客气地对我说:“张教授病重,已不见人了。”我坚决而且固执地说:“我是他的朋友,专程从深圳来,一定要见!”并强调“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办公室那个同志进里屋请示了领导,回头对我说:“此事要征得张筑生夫人的同意。”我说,我亲自跟她讲。办公室同志打通了刘玲玲的工作电话,我在电话里对刘玲玲说:“我专程从深圳来,我要见张筑生。”刘玲玲说:“张筑生已谢绝客人了,他不见人。”我说:“一定要见,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刘玲玲很为难,说:“王恳,你最好自己同张筑生谈,看他的态度。”我立即打通电话,电话里一个很衰弱的声音问:“是谁?”我迫不及待地说:“我是王恳,专程从深圳来看你,现在北大,我一定要见你。”张筑生说:“不见也罢。”我说:“生要见人,死要见尸,我有许多话要问你。”停了一会儿,张筑生说:“那么,你来吧,蓝旗营6号楼601房。”我放下电话,打的直奔他家。
门开着,看来张筑生在等我。我门也不敲,直闯进去。这是一间两房一厅的居室,房子质量甚好,装修也还过得去,招惹眼球的是书架和许多书。张筑生就坐在书架旁写字桌前。不是深圳常见的那种豪华的老板台和转背椅,而是一张普通的硬坐椅。也没见真皮沙发。有很浓的书斋气。我来不及细看,不让张筑生说话,直奔他面前,近距离坐下来。
张筑生依稀还是原来的老样子,只是没有了神韵没有了生气,眼中没有了原来特有的光泽。我曾质疑过张筑生的血统,就因为他那特别高而钩的鼻子,他那略带淡蓝色的眼睛。而今,鼻子依然如故,而眼神茫然如一潭死水。脸色苍白,难掩病容,声音衰弱,如同游丝。
“王恳,你好吗?”张筑生问我。
“我很好,你好吗?”我回答。
“不好。”张筑生说。但他没往下细说。往日的张筑生精力何其充沛,如今几近一幅骨架,还说什么呢?张筑生没诉一句苦,什么癌症转移,什么结肠炎,他只字不提。我知道他从不抱怨从不示弱的个性,我也不问。
“王恳,有什么话你快说吧,我需要休息。”一向不客套的张筑生依然如故。
“好,我问几个问题。”我也不客套。
“张筑生,你有什么不了之事,难言之话托付给我?”我十分诚恳地说,怕张筑生有顾虑,我又加了几句不必要的自白:“王恳一身无他长,但侠肝义胆,朋友有口皆碑。”我着实把自己表扬了一番。
张筑生冷峻地说了两个字:“没有。”脸上毫无表情。
“我有一个学生在北大,如今已是博导。听闻北大冷淡你,很不公平,待遇很差,是怎么回事?”我不客气地问。
张筑生似不愿谈这个话题。我看见他闭上了眼,不想说话。过了一会儿,他睁开眼睛十分平静地说:“也还不错。玲玲调入北大了,在数学系电子计算机组,工作很不错,还是一个小头头呢。特为顶尖级教授修的蓝旗营宿舍,也分给我了。至于博导及其他,我的工作量不够,科研成果不多,也属正常。我只是一个普通教授。”张筑生没有一点怨气,没有一点不满。
“聊可自慰的是,学生待我很好。无论是北大旧有的学生,还是奥赛团的学生,常来看我,有的远在德国、澳大利亚,常打电话问候我。这世界上有人记得你,惦念你,这也就足矣。”一说到学生,他似乎来劲了,兴头很好地告诉我几件事。
一件是不少学生写信谈及,张老师教给他们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方法,是能力,更重要的是品格。
二件是有一个学生在国外要发表一篇重要的论文,后记里特别说明,这个问题的研究得益于张筑生先生的教导,张筑生先生指明了方法,预见了研究结果,特此说明。张筑生审稿后把此后记全文删去。他对那学生说,这是教师应该做的事,而劳动是你付出的,成果当然归你。
第三件是有两个在国外的学生承诺,一有空,尽快回来帮助张筑生整理一部书稿。张筑生说这工作量很大,要整理讲义,参考学生当年的笔记,补充新的例证,这很叫人高兴……
“今天不谈学生”,我打断张筑生,很怕他一谈学生就兴奋,一谈学生就没完没了。
“张筑生,你可有什么豪言壮语?我想为你写一篇文章,不能没有闪光点啊。”从在甘洛军垦农场写五好战士,四好连队,以及后来在深圳报社写所谓报告文学,我恶习不改,总要写什么豪言壮语,寻找什么闪光点,我习惯性地问出了口。
张筑生脸上闪过一丝笑意,似冷嘲,似热讽,但不管是什么,这笑意总叫人高兴,仿佛当年常嘲讽王恳的善意的笑。
“我没有豪言壮语,不似你动则四保卫、三到底。”张筑生情不自禁带着一丝笑意,我也笑了。所谓“四保卫,三到底”的豪言壮语,是文化大革命中我极左时期常挂在嘴上的话。四保卫是誓死保卫毛主席,誓死保卫毛泽东思想,誓死保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誓死保卫林副主席和我们文化大革命的旗手——敬爱的江青同志。三到底是把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与成都军区血战到底,与造反派内的右倾思潮斗争到底。这在当年,在八.二六随处可听见,喊的也不只我一个,如今想来,委实可笑,当年竟然不知羞!
“我只是想踏踏实实做点事。”张筑生平静地说。
“好!这就是张筑生才有的豪言壮语!”“这比解放全人类,比无产阶级专政万岁还更豪迈,更有力量!”我又补充了一句:“张筑生还有一句豪言壮语:个人名利事小,国家荣誉事大。”
“这只是你个人的观点。”张筑生依然平静。
停了一会儿,张筑生突然对我说:“王恳,很抱歉,你托我办的两件事,我已来不及办了。”我很吃惊,我知道张筑生的个性,我一向不肯托他办事,竟一时想不起来是何事。
“第一件是我承诺带你见刘应民,现在看来,办不到了。第二件是你的一个学生的儿子,拿了你的信来北京见我,信我收到了,你信中要我培养他,关照他,我时已病重,无能为力了。”
我这才想起有这么一回事。我的一个学生的宝贝儿子在成都七中读高中,成绩很好,数学特优,得过几次大奖。他本人及父母对张筑生很崇拜,希望能见一见张筑生,希望得到张筑生的教导。我一时冲动,提笔就给张筑生写了一封信。这是年前的事了,我已早不放在心上。经张筑生这一说,反而觉得过意不去,我连说:“小事,小事,给你添麻烦了,别放在心上。”
“朋友之托无小事。”张筑生认真地说,叫我久久说不出话来。
过了好一会儿,我终于问了那个我想了很久的问题:“张筑生,你最怀念的一个人是谁?有什么事托我去办吗?”很明显,我是想问数学系那个女孩,刘玲玲说她一直“在等张筑生”。张筑生当然听出了我的话意。我看见他又一次闭上了眼睛,脸上有难言之态,但这仅是一瞬间。他睁开眼,平静地说出了他最怀念的一个人,而答案却出乎我意料……
我最怀念的一个人是我的小病友。他和我同一个病房,刚上初中,就十三岁吧,也是鼻咽癌。医院里叫我两个人是“抗癌老英雄”和“抗癌小英雄”。
他父母来看他,一脸的灿烂,仿佛他们的独生儿子明天就可以病愈回家了。我送他们,但一走出病房,他父母便失声痛哭。我无言以对。
那孩子很懂事。父母一来,他就装着没病一样,又说又唱,让爸妈高兴。但爸妈一走,他就扑倒在床上号啕大哭,说他不想死,他还没孝敬父母哩!我无言。
张筑生一脸的悲哀。就这么个小故事,我已泪流满面,哭出声来。生离死别,如果那是我的儿子,我怎么承受得住这个打击。我哭着问:“后来呢?”
“他先我走了。我也就出院了,已没有化疗的必要了……”
张筑生没有眼泪,他从来不流泪。但看得出来,他内心很痛苦。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接着说:“我不相信有第二次人生。轮回一说,是软弱的人类的自欺之谈。倘若真有第二次人生,我要收他为义子,把他培养成才。我最怀念的人就是他。”
我终于忍不住号啕大哭。我站起来走了一圈,极力让自己平静。那个数学系女孩的事,显然张筑生不愿说,我也不能再问。
我又坐回椅子,说:“张筑生,我问最后一个问题:川大故交若相问,我何言以对?”
张筑生想了一下,说:“你就说张筑生一生努力了,于心无愧。告知亲朋好友,筑生不久于人世!”我刚平静下来,又禁不住哭出声来。我站起来往外走。张筑生送我到门口,罕见地伸出右手同我握手,说:“保重,王恳!”相交四十五年,张筑生从未同我握过手。这一握,不是永别么?我控制不住自己,突然拥抱了他。在我双臂中的张筑生,直如一具骷髅,他脸还不太瘦,没想到身子骨竟这般瘦弱。在我怀中,他似有些摇摆,我赶快把他护送回客厅椅子上。我这一抱,张筑生似感动了,我看见他嘴角动了一下。我立即说:“张筑生,有什么话不对我说吗?难道你信不过王恳?”
呆了一会儿,张筑生才说:“这十年来,玲玲很苦。夫妻名份,名存实亡。难为她了,我心有歉意。我走后,你想法劝玲玲改嫁。你和刘安聪联合起来,她也许会听。”
我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我郑重地点点头。我不能再呆下去了,我受不了,我一口气冲下六楼,在花台边再也忍不住,坐着哭了好一会儿。
回望蓝旗营这顶尖教授的住宅,禁不住一股寒意凉遍全身……
幸好,我有备而来,带了一个傻瓜相机,我给张筑生拍了几张相留作纪念。以前张筑生和我都不喜欢拍照,我不能不留下他的形象。遗憾的是,我一直很激动,手抖,相片质量较差,我和他的合影自拍的一张完全照坏了。
回深圳后,我常打电话问候张筑生,已没有什么话说,他只回答我一句:“还活着。”我也就放心了。
大概是2002年2月10日晚,我打电话,接电话的是刘玲玲,我有不祥的预感,急切地问:“张筑生呢?”
刘玲玲哭着说:“张筑生走了,2月6日走了。”
我不客气地问:“为什么不通知我?”
刘玲玲说:“张筑生特意吩咐,不通知朋友,更不得通知王恳!”我又一次哭了。过了许久,我第一个给项楚打电话,告知他张筑生走了。
我太忙,2005年又生了一场大病,行走不便,直到2007年2月我才回了一趟成都。我的朋友廖晓陪我一道去看望刘安聪。我去看刘安聪有三个目的:一是问江海云的情况,她如何被开除党籍,如何被赶出省革委,如何病逝。无论怎么说,她是八.二六的政委,我要为她写一篇文章,告诉世人一个真实的江海云。这就是我后来写的《质本洁来还洁去》。第二个目的是向刘安聪要有关材料,要为张筑生写一篇文章,刘玲玲把有关材料寄给刘安聪了。第三个目的就是刘玲玲的事。我对刘安聪说:“玲玲很苦,应该开始新的生活。”刘安聪理解我的话意,可能也知道张筑生之托,他不让我说完,淡淡地说了一句:“玲玲成新家了。”我感到如释重负,为刘玲玲高兴,亦为张筑生高兴。
张筑生的姐姐历来胆小怕事,家里成分不好,被阶级斗争吓破了胆。她坚决不同意我写文章,说王恳肯定会写文革,会写八.二六,她不愿人们再提这些事。
我的文章《怀念张筑生》未经他姐姐审阅,未经刘玲玲与刘安聪认可,只是一个朋友的 怀念,若有问题,文责自负。
十九、张筑生品格与雷锋精神
一石激起千层浪。《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登关于张筑生的文章,引来了极大的反响。北大发文件向张筑生学习。学习、歌颂、评论、怀念文章铺天盖地而来。
众多文章中谈到一个共同的话题:张筑生的品格。什么是张筑生的品格?有哪些特点?何以感人鼓舞人?在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有什么意义?
我认为,张筑生的品格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张筑生的价值取向。张筑生说“个人名利事小,国家名利事大”。他把民族的复兴,社会利益、国家荣誉,集体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把个人的名与利放在第二位,个人的需求服从国家、集体的需求,这就是张筑生的价值观。他的一生就是这样做的。命都陪进去了,能不感动人鼓舞人吗?
(二)执着的敬业精神。张筑生说:专业如宗教。他以数学为宗教,为专业,数十年如一日,从不松懈,有几个人能如此?一个人干一件工作爱一门专业出一点成绩并不难,难在一辈子有始有终不离不弃,这种敬业精神多么不容易。张筑生做到了。相比之下,跑官要官争权夺利挑三拣四损公肥私贪污腐化得过且过,不惭愧吗?如果有这种敬业精神,每一种专业每一个岗位每一份职责都力争做好,社会就少了浮躁,多了奉献!
(三)甘为人梯,为学生谋未来的教师境界。过去把教师说成“红烛”,为什么要烧掉自己呢?“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虚无主义,不切实际的。人是自私的,教师也有他的权益。号召教师作“红烛”,并不高雅也不合情合理。张筑生作为教师,树立了一个新的境界:教师最重要的是教书育人,为学生谋未来。我不反对教师有名利思想与行为,关键是教师如何对学生对青年。甘为人梯,为学生谋未来,张筑生实践了,这应该成为新的教师的新师德。
(四)三不争的工作态度,张筑生用言行证明了自己三不争:不争名,不争利,不争成果。他至死没评上博导,他不提不争不要。张筑生说:“我没有豪言壮语,只想踏踏实实做点事。”这种工作态度何其可贵!多说少做,说十分做三分,光说不做,经验一大堆,实事却没有。亩产一万斤,满天放卫星,这种教训还少吗?共产党人要说实话做实事,这是最起码最基本的态度。知识分子少唱一点高调,各种报刊少来点大话空话套话废话,多做点踏踏实实的事,多关心民生与民主,我们的社会将更加和谐。
(五)任劳任怨,一丝不苟的责任精神。责任是一个人的基本品格。每一个人都有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负责任是不受欢迎的,也为社会所不齿。张筑生责任心极强,凡自己承担了的工作,倾情投入,任劳任怨,一丝不苟,自始至终。没有人看见他对工作挑三拣四,没有人说他对工作半途而废。不算科研成果也好,不计工作量也罢,他不曾摞过担子。这种责任精神太可贵了。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上至国家主席,下至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岗位,都如张筑生这样一丝不苟负责任的话,我们社会将是另外一番景象!
这就是张筑生的品格!这是社会主义新时期构建科学发展和谐社会中新思想的新体现。
从张筑生的品格,我想到焦裕禄作风。有人说,张筑生是知识分子中的焦裕禄。张筑生品格与焦裕禄作风一脉相承,这才是新的值得肯定值得提倡值得学习的东西。
禁不住想到雷锋。雷锋是愚民教育的硕果,雷锋是大搞个人迷信的可悲的被人扭曲而利用的工具。对雷锋,我有很多不理解:我不理解雷锋为什么一屋不扫偏要去扫火车站,目的是什么?我不理解雷锋为什么做了一点点好事就要记在日记本上,生怕他人不知道,动机是什么?我不理解雷锋有那么一点成绩就要归之于毛主席毛泽东思想,真实思想是什么?说到雷锋日记,我是语言学专业的,那文字功力之深厚,用词之精当,叙述之明快流畅,描写之生动,比喻之美妙而贴切,我自叹不如,岂是一个没上过学的普通士兵写得出来的?
北大对张筑生很冷淡,也不公平,但错不在北大,错在我们的指导思想,错在我们的冷血的官僚制度,错在只讲雷锋精神而忽略了张筑生一类人的品格。和谐、科学发展时代已来临,是该有所认识,有所清醒的时候了。恕我大胆,我想对党中央政治局,对国务院对教育部,对各高等院校说几句心里话:
多宣传、多提倡焦裕禄作风、张筑生品格,不宣传、不提倡雷锋精神!
知识分子是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千万别再拿知识分子开刀搞什么政治运动阶级斗争,中国知识分子从57年反右经文化大革命,元气大伤,要多鼓励多关怀啊!
在教师中,请树张筑生为楷模,在教育中搞一次教学改革的大探讨,在师德中加一条为学生谋未来的标准。
生前对知识分子多一分关爱,死后少一分作秀!
二十、心碑――悼张筑生
张筑生,你一生都在挣扎,一生都在奋斗,为生命而挣扎,为青年学生的未来而奋斗。你不争名,不争利,不争成果,一心想的是国家的荣誉。你一丝不苟,任劳任怨,有始有终做成一件事,你是我们的楷模!
张筑生,你一生多灾多难,承受常人所难以承受的痛苦。你没哼过一声,没流过一滴泪,没抱怨过一句。你的意志如钢一样坚强,你的胸怀如平原一样坦荡,如大海一样宽阔!
张筑生,你总是替他人想。你想到领导,你想到导师,你想到朋友,你想到同病房的小病友,你想到为你付出太多的妻子,唯独没想到你自己。我从你那里,终于明白,什么叫无私:爱国家胜过爱名利,爱他人胜过爱自己。
张筑生,你一生以数学为宗教,数十年如一日,你把自己奉献在科学高高的祭坛上!
张筑生,你以自己的品格,为自己塑立了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她高耸在亚历山大们的人工纪念碑之上。你那纹丝不动的左手,比那作秀的一挥更有力量。这座纪念碑建立在人们的心上,这是一座心碑啊,永垂不朽,万古长存!
丽丽儿
??沙发了!张老师看上去很精干的,一点都不像恶病缠身啊?
回复 2007-12-03 17:54yutan11
??回楼上: 如王老所言,脸上还有点肉,所以看不出病魔缠身的样子。
??看王老写的张筑生的回忆,真象在看一部童话。
??再一次向张筑生老师致敬。
回复 2007-12-03 19:15黿鼉龜鼈鼄
??一边看,一边拭去满脸的泪水~~~
??
??真实、感动。。。
回复 2007-12-03 20:20记得918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
??张筑生先生活着,不是活在那些荒诞的宣传中,是活在人心中。
??谢谢王老师,您让我们看到世上真有将自己热爱的事业当宗教的人。
回复 2007-12-04 01:36谢不谦
??血泪文字!拜读,感动,却无语。
回复 2007-12-05 11:01华西新村农民
??这么久来,从第一一直读到了第八,对张老师是非常、非常的崇敬,但不是全然认同。教师的职业,从来被说成是人梯、蜡烛,我觉得是好悲剧的比喻哦。张老师作为北大的,也是我国的第一个理科博士,把精力最旺盛的时期用去写教材,用去当奥数总教练,还是可惜了。国家的科技落后,如果他这样顶尖的人把精力时间用在国际数学的最前沿领域,对国家的贡献将更大。而且,这与教书育人也不矛盾,他带领学生一起去前沿领域搞研究,学生的成长也会更快更高。因为,大家都知道,学术上有大成就者,可能主要是通过参与前沿的研究,阅读前辈、老师的前沿研究成果而成长起来的,而不是主要靠阅读教材成长起来的,中国人在中国搞研究得不了诺贝尔奖,而在国外受教育和工作,起点高,就可能得诺贝尔奖,即能说明此点。又,即使因为他不争当博士导师,而无法带博士生去从事前沿研究,也不能说他的育人成就即不如博士导师。育人这个东西,研究成果起的作用有时可能比直接面授更大。据说,钱钟书先生连硕士生都未带过,但后人从其研究成果中学到很多东西,受到很多启发,学到很多方法。王利器先生也是在大家都当博士导师时却没带过博士的人,但他的书教会人的东西很多。陈寅恪先生、蒙文通先生等也没带过博士,且早已作古,但其文集吸引人去反复读,常读常新,使人在治学方法上、思维上、学品与人品上能领会很多。尤其读蒙先生的东西,我近年来体会出他的方法很前沿,他在20年代,即在法国年鉴学派的理论提出之前的几年,就已用近于年鉴学派的理论方法写出了其成名之著,最近我又体会出治学理念中有很接近结构功能学派的东西,如他说治学应以“作用”为重,即使是宗教教义研究也应重在观其“作用”。他研究王安石变法,与其趋向时风的学生邓广铭、师孙漆侠当年的观点就不同,而得今人的不少肯定,就是明证。在宗教研究中,如果当年搞哲学出生的宗教学者们能用其重在“作用”的近于结构功能理论的方法,也不会少走很多弯路,不会在低水平阶段徘徊那么久,而到在现在才改路子。所以,我认为以张老师那样的方式去当人梯、蜡烛,对其自己,对国家科技、对后学,都是可惜的。虽然如此,我仍对张老师是非常、非常崇敬的。
回复 2007-12-05 11:11华西新村农民
??订误一:“最近我又体会出治学理念中有很接近结构功能学派的东西”,当作“最近我又体会出他的治学理念中有很接近结构功能学派的东西”。
??订误二:“如果当年搞哲学出生的宗教学者们能用其重在‘作用’的近于结构功能理论的方法,也不会少走很多弯路”,后句当作“也不会走很多弯路”。
回复 2007-12-05 12:22无为有证
??读这组文章令人感到庄严平静,这应该是张先生的人品所带出之文品吧?但同农民兄,不能完全认同文章所提出之价值观。‘张筑生说“个人名利事小,国家名利事大’。他把民族的复兴,社会利益、国家荣誉,集体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把个人的名与利放在第二位,个人的需求服从国家、集体的需求,这就是张筑生的价值观。”这种说法所到之处,一是多见之以群体利益为借口,行压榨个体之实,二是多见以打着集体的幌子,行肆无忌惮之事。张教授这样理性的知识分子,恐怕早已明确个体实现之途径,虽然它未必是以名利的方式体现的。王先生所言,或非张先生确解?
回复 2007-12-05 14:44王恳
??华西新村农民兄:认同你的观点。我历来不认同红烛、人梯说。我鼓励学生有叛逆精神,所以我不是一个好教师。我更反感“驯服工具论”、“重新作人”等胡话。人之可贵在其为人,人是独立的。我说“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虚无主义,“雷锋是愚民教育的硕果”,想必你也认同。
??张筑生的悲剧在于他对自身价值与作用认识不足。他屈服于“组织的决定”、“导师的表态”、“学生的需要”,而完全忘了自己。他太倾情,太投入,所以我说他“傻”。
??我提倡不要忘了自己!
??但这不是自私,而是对自身价值的充分认识。爱国家胜过爱名利,爱他人胜过爱自己,张筑生做到了,我做不到......
??
回复 2007-12-05 14:50王恳
??无为兄:这确是张筑生的价值观。我没理解错。张筑生很理性,但他天性不与人争。他有看穿看透思想,生与死如此,名与利更如此。
??我并不十分赞同他的价值观,更接近于你的关于“个体”一说。以阶级为借口,以集体为借口,以党为借口,以社会主义为借口,以什么狗屁思想为借口,行凌辱个体的一切言行,均属对人性与人权的侵犯。
??人是个体的,人是独立的。我的价值观有两点:一是于心无愧,二是不得损害社会与他人的权益,其它大话都无必要。
回复 2007-12-05 17:36华西新村农民
??王恳老师,请万勿称兄,因为我是项老师的学生,算来是您的师侄。您写项老师的文字,我也非常喜欢,只因是老师的学生,算是自家人,故未跟贴以赞,我还曾打电话请他上来看看,但不知道他来看了没有。
??您写的张老师的文字,真的非常感人,很鼓舞人,很给人以精神力量。我把写张老师的这些文章全打印下来保存了,要让自己和孩子阅读学习这精神。
??张老师以数学为宗教,也许别人会以为他是在自苦,其实,我想他是在数学里找到乐趣了,就如搞文科的不少人每日读书,觉得其他的事都很无聊,成天手不释卷的,在别人看来,他们是在自苦,其实他们自己可能根本不觉得苦,而在日有所得的读书生活中,找到了休闲般的享受,找到了快乐。张老师还令人受启发的地方是他不争名利。一般说到不争名利,多是从道德层面去看。我觉得使他不争名利的因素,可能主要是其志向的高远和智慧的深透所致。以他的智慧和人生境界,他一定知道他的事业不是非得靠争到了某些名分才体现得出来,才能完成,他一定知道其事业的成功“原不待此”名利也。他或许会觉得名利反而会使自己活得不自由、不自在,会分其精力和时间,妨碍他的事业计划。因为大家都知道,名是未得前想得,得到后除了能在外行面前满足短暂的虚荣外,更多的是带给人俗务的劳累和不自由。利也是如此,钱能使人吃饭、有住、养家、买研究资料就行了,太多的钱也没意思,对于专注于事业的人来说,花钱去娱乐、购物、旅游的过程本身可能就会使他烦心,因为分散其精力和时间了。所以,张老师不去争什么名利,除道德的因素外,可能主要是其人生志向与智慧境界所致。只可惜他得病太早,逝世得也太早,未能在完成教材和总教练工作后,去数学的国际前沿拼出大成就。
回复 2007-12-05 20:15llm918
??王兄:
??好文章!感人!
??此文所表达出的格调,足以对比出几十年来政治教育(或思想品德教育)的下流无耻!
??在众多的跟贴中,我倾向于农民兄的意见,我以为他对“学问”有真正的理解,而这种人是很少很少的。因此,我多年来这样要求我的研究生:你们选什么课我不干涉,前提是必须选刘长东的课,关键是体会他是如何思考的。我对本科生也常说:认真听刘长东的课,你或许有脱胎换骨的机会。学生们懂不懂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
??当然,我这样说丝毫也不妨碍我认为张筑生先生很伟大,他的那种宗教精神是一种伟大的人生境界,远非凡夫俗子们所可企及,甚至远远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张筑生是一个圣徒,他把自己奉献给了上帝,我们还能对他要求什么呢!由此想到,共产主义运动之所以显得荒谬可笑,原因之一就在于它原本应是具有一种宗教运动的性质,却被彻彻底底地世俗化了!这正如马克思所说:“我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鱼虾!”(记忆中当出自[德]梅林《马克思传》)。
??张筑生先生的宗教精神之所以让我激动,除了我以为这是中华民族最为缺乏的一种精神财富外,还有一个原因。我这半年来除了在图书馆读佛经,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读西方宗教哲学或基督教教义方面的书,我似乎对民主政治为何基本上在基督教国家站住脚跟有了“自己”的感觉。因此,我打算在我不是很忙的时候也开一个博克,内容十分单纯:第一,介绍西方宗教思想;第二,公布一些历史文献的片断(如解放战争期间《新华日报》上所刊登的批评国民政府不民主的文章,肉麻吹捧“美帝国主义”的文章,等等)。
??拉拉杂杂说许多,主要是因为被你的文章所感动。
??我真想有机会去深圳登门拜访!反正我有一些不知道如何花掉的“经费”!
??再说一句:好文章!
??
回复 2007-12-05 20:53llm918
??说明:刘长东即“华西新村农民”。
回复 2007-12-05 21:35谢不谦
??说明:llm918即“最是那一温柔”,我的同事阿明,假冒的“谢不谦家的钱老是”。
回复 2007-12-05 23:11tangyouzhang
??
?? 11m918先生:
?? 建议您把"鱼虾"改为"跳蚤"(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476页,1995年695页),谢谢.
回复 2007-12-06 06:53tangyouzhang
?? 补正一则
?? 不好意思,在上面"建议"中于"1972年"和"1995年"后面遗漏了"版本"二字,须补上.
回复 2007-12-06 08:35高雪宁宁
??好累!
??喘不过气来!
回复 2007-12-06 11:49无为有证
??王老师,俺是后辈,妄言了。一直看您的文章,受益甚多。农民老师关于学术精神的阐释,俺衷心敬服。
回复 2007-12-06 12:28无为有证
??看这组有关张先生的文章令人不能不心生崇敬,感到他超越世俗的品质。但俺却不愿将这种品质理解为崇高。正如农民老师所说,看似清贫的书斋生涯能够带来快乐,带来满足。而此种快乐与满足,在俺看来,其实与红尘俗世里普通人的购物、旅游之愉悦也没有什么高下之别。但张先生在追求自己所钟爱的学术时所体现出之纯粹、之坚韧,以及对待纷繁迷离的世界时体现出的理性分析能力,却是远远超出了一般精神与肉身夹缠不清的普通凡人了。也是王老师的文章,让俺有如此感受。
回复 2007-12-07 13:26绿草儿青青
??王老师,
?? 我一口气把您写张老师的八篇文章读完,一边读一边擦眼泪.张老师的人品令人崇敬,王老师写得真实生动.
?? 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受.唉,人生啊...
回复 2007-12-09 10:52zapplestar
??王老师,怀念张老师的系列,看了两遍,看到最后都泣不成声。虽然对张老师的价值观很多人不赞同,张老师的品格却让所有的人感叹。
??谢谢带给我们这么好的文章。
回复 2007-12-12 15:41chenwr1
??无言以述,惟有泪千行......
回复 2007-12-14 20:46Wazawai
??我泪流满面,在黑暗中坐了很久,无言-----
??
??
回复 2007-12-14 21:17Wazawai
??就这样,一流的人被组织,被领导带上高帽子安排去当人梯,去当蜡烛燃烧殆尽了----
??三流,甚至不如流的人去负责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去占有一切国家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可以理解,现今科研成果铺天盖地,贴着金字招牌的人到处闪耀,但真正在国际上能上得了台面的却寥寥无几.
??难怪国内能获诺贝尔奖的人千呼万唤始不出来,原来在萌芽阶段就被当作蜡烛燃烧掉了.
回复 2007-12-15 01:36tangyouzhang
??
?? Wazawai先生讲得太好了.有人就是这样来摧毁人才,从而拉大了我国同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
回复 2011-01-11 13:59梦和平衡
除了感动还是感动,这样的老师实在太少了,刚刚开始在自学张老师的《新讲》,感谢张老师留下的经典教材。相信这几本教材对我们学生的积极影响要远大于几项科研成果吧。
回复 2013-06-28 13:57佛爷fojie
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感动不已
作为一个不成器的学生,听过的课也算不少,但唯有张老的课印象最深。
回复 2015-12-17 18:13yy_galois
张老师 -- 赤子之心!
回复 2017-05-14 22:302016formark
今日有幸读完念张老师的文章,不甚感激,为张老师的人品折服。
感谢王老师,感谢张老师!
回复 2017-05-16 13:08hzheng98
@王恳 :本土豪赏你8个赞(800赏金)聊表敬意,点赞是风气,越赞越大气
打赏一下博主以示鼓励吧!【我也要打赏】
http://blog.tianya.cn/post-1065316-11946749-1.s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