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36|回复: 0

王新颖:加拿大的当代中国研究

[复制链接]

1446

主题

3039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588
发表于 2018-4-8 22: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加拿大的当代中国研究

王新颖
发布时间:2013-07-30   

加拿大是个年轻的近代国家。在1867年《英属北美法案》(British North America Act),即1867年宪法颁布后,东部四省组建了加拿大联邦。随后其他省份在不同时期分别加入了联邦,最终形成当前的十省和三地区的地理格局。1982年,特鲁多总理发起“宪法回家”运动,从英国手里拿回了加拿大宪法的修改权。此后,1867年《英属北美法案》和《加拿大人权和自由宪章》共同成为加拿大1982年宪法的组成部分,加拿大成为完全独立国家。

中国和加拿大建立国家级外交关系是在1971年。加拿大的中国研究始自中加建交,而且是和两国国家关系的走向紧密相关。自1971年至今的40多年,中加关系经历了跌宕起伏,加拿大的中国研究状况也随之发生变化,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始期。

加拿大的中国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中加建交。但70年代的中国研究数量较少,直到80年代克雷蒂安当选总理后,在他的推动下,中加贸易加强,文化交流活动加强,加拿大国内出现专门的研究机构,中国也出现了30多家加拿大研究中心。

上世纪80至90年代早期,中国研究项目涉及教育、农业、医疗和公民问题。当时的研究者普遍认为中国的诸多发展得益于加拿大的贷款、援助,但是之后联邦和皇家合作机构逐渐转变了“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观念。

这一时期的中国研究受到联邦政府的资助。教育合作大多是单向的,通过一些机构,如加拿大国际发展署(Canadia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gency, CIDA), 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re, IDRC), 社会科学与人文研究委员会(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Council, SSHRC),向中国机构和个人投入教育资金,进行人员培训、研究生或特别专业领域教育。加拿大中国研究圈子内外的许多学者参与了这些项目,从这些联邦项目中获益。

第二阶段:冰冻期。

自2006年保守党上台执政后,哈珀政府的部分官员、国会议员和媒体围绕“法轮功”、台湾与西藏问题、中国间谍威胁、中国投资威胁等议题大做文章,而授予达赖荣誉公民称号,哈珀总理亲自会见达赖,拒绝出席北京奥运会,这些因素激起中国政府和民众的极大不满,两国关系和信任跌至冰点。

在这段时期,加拿大中国研究以及与中方大学的合作,不再是联邦政府的优先考虑。联邦政府减少了对中国研究的支持。同时研究机构的建设受到挫伤。加拿大亚太安全协会(CANCAPS, or the Canadian Consortium on Asia Pacific Security)是一个非赢利组织,1994年成立,2006年被迫关闭。加拿大区域研究协会(Canadian Council of Area Studies Learned Societies, CCASLS) 2008年遭到解散。CCASLS本身是个包含多个区域研究组织的伞状组织,包括1968年成立的加拿大亚洲研究协会(Canadian Asian Studies Association, CASA) 和东亚委员会(East Asia Council, EAC)。CASA每两年组织一次亚洲不同地区学者会议。EAC在特定年份组织中、日、韩国家东亚会议。在CCASLS遭到解散后,CASA和EAC的资助骤减,它们只好另找出路。

第三阶段:恢复期。

这个时期不论是中加关系、加拿大国内和中国国内,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因素导致加拿大的中国研究也不同于以往。

2009年哈珀总理上任后第一次访华。这次“破冰之旅”被中国的媒体解读为中国自毛泽东时代对加拿大的善意之井仍然很深。中加关系从此步入正常化。

这个时期加拿大国内华人组成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自1982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大批香港人开始选择移民加拿大。据加拿大驻香港领事馆统计,1991—1996,每年有两万港人移居加拿大,占加拿大移民总数的20%。从2000开始,中国大陆的移民以每年三万人的增势,占据了加拿大移民总人口的15%。到2012年,在加的华人达到30万,由普通话和粤语构成的中文成为加拿大国内英语、法语外的第三大语言。

同时,中国国内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加拿大亚太区多边贸易增速最快的贸易伙伴。此时,在加拿大国内对于中国的态度发生分歧,商机论、地区强国论、中国威胁论均出现在加拿大媒体、商界和决策层。

这些客观事实使得加拿大学界和政策制定者思考:华裔人口的激增和中加贸易合作的增长对于加拿大意味着什么。加拿大中国研究界希望能够抛开美国和中国的分析框架,创立自己的独立分析。在媒体和学术圈有两个议题占据主要地位:历史和政治。

这个时期的研究机构数量发展很快,主要存在于大学里,包括多伦多大学、卑诗大学、麦吉尔大学、蒙特利尔大学、约克大学,以及亚太基金会。

多伦多大学在2001年成立了亚洲研究学院,其中五分之一的研究人员从事中国研究,其研究涉及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宗教、文学、环境与发展等。除了亚洲研究学院,蒙克全球事务学院(Munk School of Global Affairs)是加拿大外交部的智库,其中有个亚洲研究所(Asian Institute),涉及中国事务研究。

卑诗大学亚洲研究所是加拿大主要的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之一。中国研究中心目前有40多位研究人员,既包括当代中国问题研究,也包括传统汉学研究。但近年所组织的各类学术会议和研讨会的主题大多是当代中国问题。研究所有一本出版物《太平洋事务》(Pacific Affairs) ,这是唯一一本系统刊登中国事务的加拿大出版物。

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要是从事传统汉学研究,只有少部分研究人员从事当代中国问题。

蒙特利尔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以研究中国史为主,同时还研究中国社会和思想体系的演进、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生和发展问题。目前,蒙特利尔大学已成为加拿大法语地区中国研究的中心。

约克大学亚洲研究中心(Center for Asian research, YCAR)研究人员来自约克大学各系,如政治学系、教育系、地理系、文学系,其研究领域也多涉及这些专业,也有专职研究人员。其中傅尧乐(Bernie Frolic)是中国当代历史、政治学、中加关系研究的代表。格利高里·陈(Grigori Chen)曾就职于加拿大外交部,后来到YCAR,主要领域是国际关系、中加关系。YCAR与加拿大政界商业也多有合作。

加拿大亚太基金会是加拿大联邦议会于l984年设立的独立的、非营利的国家智囊机构。其目的是为加拿大商界、公共政策制定部门和学术研究机构提供信息、咨询和相互交流等服务。与大学和其他中国研究机构不同之处是,加拿大亚太基金会所从事的完全是关于当代中国研究。目前,加拿大亚太基金会的专家学者数据库中收入约400名专家学者的资料,其中从事与中国相关研究的有174位,其研究领域主要是当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文化等。它得到了来自联邦、各省和私人机构的资助,与学术界和商业联系非常紧密。亚太基金会出版物包括:《加拿大亚洲述评》(Canada Asia Commentary),《加拿大亚洲评论》(Canada Asia Review),《加拿大亚太基金会年鉴》(APF Canada Annual Review),《亚洲展望》(Asian Outlook),《亚太公告》(Asia Pacific Bulletin)。

除了上述机构出版的期刊杂志外,加拿大的外交政策类杂志《国际杂志与加拿大外交政策》(International Journal and Canadian Foreign Policy)很关注中国问题,但其弱点是经常偏重于美国的分析,而缺乏自己的独立分析。杂志出版物还有个特点就是,这些关于亚太研究的出版物并没有引起加拿大其他学术杂志的太多关注。比如《加拿大政治学》(Canadian Political Science)从1995年起从未登载过一篇关于中国的文章。

这个时期的研究主题集中在历史、政治和中加关系。历史研究有麦克尔·辛(Michael Sheen)的《毛与斯大林:对手还是同志?》;中加关系主题的研究包括曹沪华(Huhua Cao)和利德蕙(Vivienne Poy)编著的 《中国挑战:21世纪的中加关系》(The China Challenge: Sino-Canadian Rel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此书被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加拿大外交周报(Canada’s Foreign Policy Newspaper)列为2011年最好的20本外交政策书之一。此书提出要对加拿大的历史进行重新理解,要改变加拿大“大西洋形象”为“太平洋形象”。政治学研究成果包括傅尧乐的《中国的公民社会》、《中国的地区发展:趋势与含义》。

一个重要的学术活动就是2011年在多伦多举行的蒙克中国大辩论,题目是“21世纪属于中国吗?”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与清华大学的李稻葵(David Li)、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和法里德·扎卡里亚(Fareed Zakaria)针对中国必然崛起与其在世界舞台的和平角色之间展开辩论。

这个阶段的中国研究很难得到联邦一级的资助,大多资助来自省一级。私人资助比以前增多。另外加拿大的大学招聘了很多中国学者从事研究。1998—2010年间,SSHRC资助了最少310个中国相关项目。其中,给予历史研究(25%)和政治学研究(12%)的资助最为成功。加拿大机构与中国机构间的交流也在增加。例如20世纪80年代就设立的中加学者交流项目,资助加拿大研究生和学者到中国进行研究活动。1980年加拿大社会科学人文研究理事会与中国社科院签订学术合作备忘录,加强两国史学交流。这些交流项目一直在进行。互联网的发展也使得加拿大中国研究可以借助现代技术,例如渥太华的ChinaNet是最近出现的专门为中国研究者提供的信息网站。

加拿大中国研究的特点及发展方向。

加拿大的中国研究历时40年,在很大程度上深受美国的研究分析框架影响。这是因为加拿大在政治上深受美国影响。加拿大中国研究界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努力摆脱美国影响,创立自己独立的分析空间。

加拿大从事亚洲和中国研究的学者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目前有部分学者缺乏深度的传统的中国研究训练,尤其在中国史学研究领域对专业史学专家还有很大需求。

在加拿大中国研究机构中,有一部分与决策层、商界建立了紧密联系,但对于整个中国研究界,需要更多平台与政策制定者形成互动,以及与美国的公共政策机构之间的互动。

加拿大有英语和法语两种官方语言。最近几年,法语中国研究逐渐发展起来,法语中国研究更有条件建立自己的独立研究,以区别于英美主流。蒙特利尔正在成为中国研究的教学、科研中心。

参考文献:

1. Kimberley Manning, Pacific imaginaries: rebuilding Chinese studies in Canada (research report), Asia Pacific Foundation of Canada, March 15, 2012.

2. 何培忠主编:《当代国外中国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http://www. hprc. org. cn, 2013年5月20日

http://www.cctb.net/qkzz/qkk/qka ... 20130730_291775.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3 20:43 , Processed in 0.02716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