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07|回复: 0

霞浦县松港街道东关村村史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7-11-13 18: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篇  乡土志


第一章   县城慨述


         霞浦地处闽浙要冲,即所谓“闽头浙尾东西瓯”之界。三代以上地分九州,这里属扬州地带。周代属于七闽之地,春秋时代属于越国,战国未期属于楚国。秦始皇统一天下,实行郡县制度,属于闽中郡,汉武帝以后属于会稽南郡,三国时属于吴国。在以上各朝代中,由于 这里交通阻塞,地广人稀,犹未入版图,故尚未正式建立县治。
本邑正式建县,始自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名温麻县。为什么叫温麻县?未建县之前,我们这里属于晋安郡的典船校尉管辖。典船校尉是负责海防的官员,他派的船叫温麻船,船驻防我们这里,由于温麻船已形成地方的政权单位,所以定名为温麻县。当时县城是建在南乡古县村。温麻县是我县最早的县名,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四百多年,至随代开皇九年(589年),废温麻县入原丰县(闽县前身),温麻县这个名字就没有再用了。
唐武德六年(628年),我们这里又从闽县划分出来,恢复设县,名叫长溪县。为什么叫长溪县?就是以我县有一条长溪河而得名。县署设在今岭尾庵一带。不久迁治连江,改称连江县,我邑设一个镇,叫宁远镇。唐长安三年(702年)与连江县分治,复置长溪县,而连江县自成一县。至五代梁时,长溪县又划出宁川一带地方,另设宁德县。宋理宗淳佑五年(1245年),长溪县又拆永乐乡二里,灵霍乡三里另立福安县。到了元代至元二十三(1268年),长溪县升为福宁州,领宁德、福安两县,并直接管辖县所在地带,不另设长溪县。此后就叫福宁州,不叫长溪县了。长溪县这个名字自唐代武德六年至元代至元二十三年用了六百六十多年。
明洪武元年,柘洋人袁天禄以福宁州归附。洪武二年(1369年)福宁州改为福宁县。到了明成化九年(1473年)福宁县又恢复为福宁州。
清代初年仍为福宁州,至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福宁州为福宁府,领福安、宁德、寿宁三县外,并在原福宁州直管地设置霞浦县。为什么叫霞浦县?就是以霞浦山的山名为县名。霞浦山即溪南小红山的最高峰,离城四十五里。因古时海上交通由官井洋出入,船只由东冲口进入官井洋就可看到这座红山,所以犹于名之。以后由于水上交通的变化,县内外船只多由后港出入,霞浦山这个名字就慢慢被人淡化遗忘了。但霞浦县这个名称,从雍正十二年起,沿用至今已有二百五十多年,仍然不变。雍正十二年成立福宁府时,只管辖福安、宁德、寿宁、霞浦四县,福鼎包括在霞浦县内,至乾隆四年,福鼎由霞浦分出另设一县,故成为福宁五县,一直延续至民国元年。民国二年废府留县——霞浦县。福宁府这个名称才不用。


第二章  建   置


         东关村依山面海,距城一公里,位于松港街道西部。东部的后墩自然村与后港村相邻,西隔城东路与松城街道相接,南隔护城河与东兴社区相望,北沿桥头、东关两村交界的水利、罗汉溪故道为界。介于东径120。00,01”、北纬26。56,00”为中心,围边0.8公里为半径的区域。面积约2平方公里。全村地形多为平原,西北部为山地。平原为州洋的东北洋,山地有龙首山及支脉华峰山、金山、龙泉山、罗汉山组成。华峰山、金山两山相连,形酷似卧狮,两山合称小狮山。古有民谣:“三溪合一溪,狮象两街排。谁人能得去,状元榜眼探花去游街。”塔头尾有“有秋市场”,旧时乃是霞浦城关最大的集市贸易之地。松山、三沙等地水产品,以及东坡、溪西、水门等地柴炭山货集此场所。县下塘在清康熙年间为福宁府霞浦县五大集市之一,村有千户人家,有龙凤、龙盘、安庆、溪西、龙泉五境,人称县下塘为“狮凤朝阳”之地。村路头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石碑,下排联旁建有“御园阁”(已废),接待途经官员迎来送往。民谣有:“阿兵送妹县下塘,茶店酒店排排行。打油师傅会起早,三盏灯火焰焰光”。村由头桥、上街、下街、县下塘和后墩五个片组成,显长条形分布在山地与平原交汇处及公路沿线。
唐宋时期,村境域隶属于劝儒乡擢秀里(赤岸)。明洪武四年(1371年)建筑福宁县城,周长三里。至清初,随着县城逐步扩大,东城墙抵达头桥坑。头桥、上下街,划入城坊区(松城镇)。清雍正未年,设东郊信义上、中、下三境,县下塘、后墩仍属劝儒乡擢秀里一都一图。民国25年(1936年)成立东升、信义、塔旺三保,隶属长溪镇管辖,县下塘、后墩属罗汉保。民国34年(1946年)撒东升保并入信义保,设信义、塔旺两保。
1950年,撒保改乡,撒信义、塔旺保,信义、塔旺合并改东关街,隶属一区管辖。县下塘属赤岸乡、后墩属鸥港乡隶属九区。县下塘于1957年,后墩于1959年并入东关街。1958年撒街并社,即城关红旗公社(此时大炼钢铁),成立东关营。1959年,东关合并县农场,成立东关分场,一九六二年,成立东关大队,隶属城关镇管辖。1984年撒东关大队,成立松城镇东关村。2003年11月,成立松港、松城两街道,东关村于2004年2月正式划归松港街道管辖。
全村现有农业人口573户,2480人,其中男1285人,女1253人。90%以上人口为汉族,其次为畲、回族(外来住户500多户,2200多人)全东关计4000多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村民话福安话语系中的霞浦话。东关村建立有党支部、村委会、民兵营、团支部、妇联会,治安、调解、计生等机构。驻地在东关工业桃源一号区。





第三章    实业


第一节      农田


        全村水田1278亩,旱地225亩(1992年以来,因县开发工业桃源征地900多亩),现只剩下县下塘、后墩300多亩耕地。解放前,全村生产资料大部分控制在地主手里。据土改时统计,地主、富农占总人口8.65%,占有48.76%的耕地,人均为7亩,多为良田;贫雇农占总人口48.6%,只占有耕地11.6%,人均耕地0.37亩。主要的耕牛、农具集中在地主家中,占人口多数的贫雇农家中只有少量的农具,生产力水平十分底下,农民多是佃农,田间种植的水稻多是单季稻和简作,亩产上下季只在五至六担。解放后,生产关系一解决,土地回到农民手中,生产力很快提高了。加上人民政府领导农民科学种田:单季改双季,简作改连作,稀播改密播,高秆改矮秆,串灌改轮灌,使用优良品种,加上机械化,亩产就大幅度提高了。五十年代食粮亩产700多斤,六十年代年亩产800多斤,七十年代粮食亩产1000多斤,八十年代粮食亩产1200斤,九十年代粮食亩产1500斤。21世纪普遍推广杂交水稻后,粮食年亩产量提高到2000多斤。
园地。在解放前多是种地爪,罗汉山、后墩、县下塘人称地爪米仓。农民主食是地爪米,白米佐以薯米(病人地主食白米饭)现在农地百分百都是种植蔬菜,没人插地爪,薯米倒变成很贵重了。


第二节   森 林


        解放前,东关从头桥凤凰池、华峰山、金山至县下塘狮山、峭壁山,龙泉山到罗汉山,山上全是松木林,常有白鹭、丹顶鹤、夜宿林中。解放前,1943年罗汉山发现虎啸,虎跑到蔗楼边,福安做糖工人怕了全部跑到糖厂不敢出来。1958年,大炼钢铁时,松树全被砍光,破坏了生态平衡,留不住美丽的丹顶鹤、白鹭,就连八哥、乌雉、都飞走了。1965年全大队13个生产队突击造林三天,现在整个东关村山形成一片绿郁郁的秀水清山。保护了水土流失生太平衡。


第三节  糖蔗业


       县下塘、后墩农民十有八九都有种植糖蔗。罗汉山、后墩、牛濑有四座糖楼(糖厂),每年从农历十一月福安人成群结队来糖楼作蔗。所制的红糖品种有:红糖板、红糖粉、炒白糖。现在没人种了。
除了糖蔗外,还有甘蔗(即水蔗),东关栽水蔗的农民约有百分之五六十。解放前,多数农民过年靠甘蔗钱换回年货过年。现在基本上没有人栽了。


         第四节   果树业


        解放前和解放后五十年代,县下塘、后墩和东关后山一带李树、水蜜桃、桔子是很出名的,大户李干每年可收十多担,少户每年可收五六担。水蜜桃家家户户都有,现在东关基本上找不到成片果树了。


  第五节 蔬菜业


       解放前种蔬菜的农民很少,有的只种一点自给,五六十年代批判走资本主义道路,连南瓜、耳豆都不能搞小自由,那能有蔬菜出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纠正了过去左倾思想,特别是实行了生产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有了生产经营决定权,放开手脚大干,一亩菜地一般来说可比种水稻多收入二至三倍。目前,一直发展种植大栅蔬菜,种菜大户每年收入可达3-4万元。


第六节     商人、打工族


     一商人:县下塘在民国前有茶店、酒店、客店、饼店、雅片馆、武术馆、药店、杂货店等,商人占村户20%。解放后,有渔货店、药店、杂货店、饮食店。塔头尾有“有秋市场”、大布店、如山杂货店、大同京杂店、饮食店、酱源店、豆腐店、客栈、猪仔栈,商人占村户30%。解放后,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现在东关街各种商店服务业鳞次节比,人如潮涌,市场繁荣。
二、肩挑小商贩:县下塘、后墩、头桥各村约有20%的人挑桃、挑李、挑渔货卖,去路购山货买卖生活。
三、打工族:解放前,帮地主、富农做长工的雇农占百分之三四十,贫农打临时工的占百分之七八十。还有部分人“挑拄担”(即挑长途担到温州、福州等地赚工钱)。解放后,农民得到土地,贫雇农翻身做主人,再也不做牛做马做佃工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县在东关开发工业桃源工业规划区,全村至现在土地被征用900多亩。农民没有土地,全村剩余劳动力达600多人。目前,全村全劳力约有200多人常年在外打工,剩余400多人在本县自找门路。



第二篇    大事记


南北朝,永初元年(420年)
乡人在狮山枇杷林(今县下塘枇杷栏)建窑,烧制砖瓦。这说明了1500多年以前东关就有先民生活。
唐景云二年(711年)
建福斋从古县移建于华峰山(东关),改名建善寺。
唐贞元元年(785年)
灵祐祖师在建善寺出家,后到湖南沩山创立了沩仰宗,为中国佛教五大禅宗之一。
唐贞观二十四年(804年)八月
日本空海和尚参拜建善寺。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
建龙泉庵。地址在县下塘龙泉山。明万历甲申年重建。明万历三十七年长乐进士谢肇浙,从福州来福宁,游览龙泉庵时赞美留题其:潺潺流水,松竹交加,琳宫碧殿,金身辉焕。清郡守李拔在龙泉庵题曰:“泉水流香”。久倾圮。清光绪城绅林作槐重建。
宋初(960-963年)
设长溪县学,址在建善寺。
南宋嘉定六年(1213年)
建山遁庵(今头桥山云山寺)。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倭冠攻州城,时大雨,城崩,植棚卫。分巡道舒春芳下令坚壁清野,城外房屋、宫庙半数拆卸。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
浙江参将戚继光率义鸟兵3000人到境,驻东关关帝庙和临水宫。
明隆庆元年(1567年)
建东关营。当时倭冠初平,浙江戚继光部队,仍留一部分驻防福宁州,知州陆万玄(平湖人),特建兵营于东关,作为客兵更戍之所。该兵营前后两座相连,前座改为“关帝庙”,后座改为“义乌城隍庙”。驻福宁戚家军多义乌人,原杞有义乌城隍香火于此,故仍杞之。
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
增募义乌兵一营,称福宁营驻东关义乌城隍庙。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
知州洪翼圣筑金山寨屯兵。
清咸丰三年(1853年)六月
飓风,洪水经绚不休,山崩地陷,田园悉成沙砾,庐舍漂圮,饿莩遍野,为数百年来之巨灾。东关一带房屋过半漂圮,塔头尾张解元宅,人称“解元府”三落大厝、被推毁两座。州洋成为一片海洋,夜半水涨,民不及避,随屋漂荡,哭声遍野,实为惨矣!
光绪十年(1884年)
左宗棠入闽,参与中法战争,驻军建善寺,福宁总兵侯名贵在塔头、狮山设炮台。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
原海军上将萨镇冰来霞私访,倡建“有秋市场”、有秋路,清理拓宽护城河。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
闽东红军独立团二千多人围攻松城,叶飞在山遁庵建指挥部,亲临金山寨指挥。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七月
霞鼎游击队班长吴立夏,率领侦察班九人,奇袭东关驻军,毙敌一人,缴枪17只,顺路县下塘联保处,缴枪十余只,县城大为震撼。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三月
我县四位进步青年杜星恒(三沙人),李立功(东关人)、翁积荫,庄鼎孝赴延安抗日大学参加革命。
民国三十年(1941年)九月二十日
日全食,一片黑暗,东关村民全部跑到菩萨庙去敲锣打鼓祈祷,约二十分钟日复出。
民国三十三年十二月十八日
两架日军战斗机坠落罗汉山沙滩,一架坠毁,飞行员摔死,架另一架大尉飞行员被俘。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五月二十一日
日本侵略军第六十二混成旅团,大田冈机炮大队,五百余人,分乘汽艇十四艘,民船三十余只,由长乐入侵宁德。当日八时,日军先头部队五十人由下岐山登陆,从海边沙滩迫近州前岭(小沙岭)。
守护小沙岭的县保安(一排)远远看见日本 兵,胡乱地打一梭机枪,扔两颗手榴弹(根本不在射程内),虚张声势。日军发现后,架起钢炮,连发三炮,命中碉堡,摧毁阵地,日军很快占领了州前领。接着从东南、正南、西南三面猛扑县城。所发的炮弹落在北门外山坡上,城内房屋侥幸无恙。
一听炮响,国民党官员惊慌失措。县长戴启熊带一班卫兵匆忙向罡溪岭,逃向崇儒,其他官员各自夺路逃命。满城百姓,毫无准备,正上课的学生一哄而散;正在营业的商贩,慌忙收摊;在家里的已经煮好午饭,顾不上吃;在街上的人匆忙跑回,大男细女,拖老带幼,纷纷从东、西、北门疾走逃难。城镇里人跑店空,一时死寂。外国侵略者的铁蹄第一次践踏这块素有“福宁永固”的千年古邑。
进城后的日军,“指挥部”设在建善寺。霞浦沦陷十六天,日军到处抓夫劫物,掳辱妇女,杀害无辜。只说一次从松山抓来十三位百姓的惨状:五月二十五日,日本兵一个排开到松山,一个日本兵去追一个小姑娘,追到澳尾峭岩下,被躲在岐边渔民发现后,小姑娘危在旦夕,有几个渔民从岐边跃出将日本兵打死。日本兵集合时发现少一个人,到处搜讨,大为紧张。第二天(5月26日)天刚亮,大队的日本兵开到松山大抄村。来不及逃避的百姓被抓去十三人,关在建善寺。法西斯鬼子惨无人道地用火烧、灌开水、放狗咬、用铁棍吊打。当场至死三人,其余的当夜被挖坑活埋在建善寺山中(十三人只逃跑出一人),其惨景实难言状。直到六月五日,日军撒离霞浦县境,窜入福鼎,霞浦沦陷终告结束。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
五月间,中共闽浙赣区党委作出处理城工部问题的错误决定,东关温汉钦等霞浦籍十一位同志,分别在福州郊区和闽东山头被错杀。
十一月八日
霞浦“祥安”轮开往福州,在连江北茭海面遇风触礁沉没,霞浦籍50余人(东关四人)罹难。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六月上旬
霞浦城工部地下党东郊支部负责人张启章、陈克昌(东关人)等同志,接授闽浙赣区党委的任务,在东乡发动群众抢修杨家溪大桥,迎接解放军南下。
六月十二日,霞浦城工部地下党山头游击队,在队长闻振昌、副队长潘德秋(东关人)奉霞浦城工部地下党负责人林登弟、陈侃指派,通过配合三沙地下党提前解放三沙任务。十四日中午,地下党用请酒办法麻痹敌人,在镇公所楼上生擒伪警察所长,巡警、盐仓长。只用三个钟头,不费一枪一弹,缴获枪械73支,一举解放三沙,震动县城。
六月十七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八九团和霞浦游击队挺进松城,霞浦解放。六月十九日,县人民政府筹备会成立。委员七人,主任委员林登第。张启章(县下塘人)为首任公安局长。武装政工团成立,团长陈公佐(东关人)。六月下旬东关民兵组织成立,吴奶祥同志首任民兵队长。参与剿匪反霸,土地改革等运动。
1949年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
10月,东关成立农民协会,吴细细同志首任农会主席。
1950年
6月,撒信义保,建信义乡,林阿金同志任第一任乡长。
7月,信义乡,江边乡,作为霞浦县土地改革试点乡,12月土地改革结束。贫雇农分到土地、五大财产。翻身农奴得解放。
8月,田间暴发稻包虫、卷叶螟,全村千亩稻田受灾(那时没有除虫药),县长赵守训,城关区委书记王贵谦到东关一带,率领干群千人深入田间用手抓虫。迅速控制了虫灾蔓延。
1951年
2—6月,县法院先后处决一批国民党特务、恶霸、反动党团骨干分子和会道门首犯及反革命分子。东关有曾碧松等六人被处决。
3月,创办县国营农场,场址县下塘,占地123亩。5月,各自然村组织生产互助组。
8月,因城工部问题,张启章被错杀,1983年-1984年,县法院、县人民政府先后发文为张启章平反昭雪,恢复名誉,承认其党籍、公职。
10月,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团代表倪松茂来霞浦作巡回传达报告。县城、东关有200多人敲锣打鼓到县下塘桥头路迎接慰问团。
1952年
1—2月,县直机关开展“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城关五街开展“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经济情报)运动。历时4个月,5月结束。
1953年,农业初级社成立,各自然村各有一个初级社,参社农户达60%,但常年互助组已普遍建立。
1954年,中共信义乡党支部成立。同年信义乡改为东关街。
1956年5月,农业高级社成立。九月强台风袭击霞浦,桥头后门坂少数民族28户,逃避台风迁徙县下塘。
1957年3月,县下塘从后港乡并入东关街。
1958年
5月,福建电影制片厂来县下塘拍摄县委试验片丰产油菜。
6月,开展“插红旗、拔白旗”运动。当时生产瞎指挥,浮夸风泛滥。大办食堂,吃“大锅饭”。
7月,发起间作水稻移株并丘,“发谢高产卫星”高潮。十几天中把正在扬花孕穗的水稻拔掉并丘。有个土改积极分子林某在并丘当夜回到家里,关闭大门,抓住老婆的胳膊气愤地说“我们这个共产党包括我在内,是不是发疯了?这好端端的饭碗硬要把它摔碎!”他老婆怕墙外有耳,赶紧用手把他的嘴捂住,林某差点被他老婆毙死。由于干这些蠢事,造成当年粮食严重减产。这些虽是历史的一瞬间,留下很多笑话,后来人应以史为鉴。同月,大炼钢铁。全大队成立营,分为洗铁沙、烧炭、炼铁三个作战连和一个野战排(青年突击队),除了老人、儿童,男女老少扫地出门。那时的情况是:放开肚皮吃饱饭,砸锅炼铁,田中稻谷无人收,园地地爪挖坑埋。小隹湖几位农民在后港洋收割的稻谷,挑到东关农场晒谷场,看看没人,赶紧偷偷将谷倒入场中跑走了。后来对人说:“幸好没人看见,要是被人看到了,我还得再挑回去”。
8月,全面推讲普通话,突击扫盲,七天要认1000字,三个月农民全部普及小学文化。
1959年4月,后墩从后港并入东关。
12月,东关村划归国营农场管辖,成为县农场东关分场。场长林奶增,书记陈祥文。
1960年
因共产风、浮夸风、生产瞎指挥左倾思想的影响和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经济困难,农民无粮食,饥荒,吃野菜充饥,得浮种病。我村所幸并入农场,村民每人每月可得一定粮食供应,分场采取借种一季,归还自留地,发动个人开荒,开展“瓜菜代”,由于措施得力,很快就渡过了这一困难时期。1958年的所作所为,在当时许多人是看到严重的后果,但谁敢制止。连彭德怀下平江调查农村工作时,老红军战士送给他一首诗:“谷撒地,禾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明年日子怎么过,请为百姓鼓咙呼”。在庐山会议上向中央反映情况,还弄了个右倾反党的罪名。实事求是说1960年全国饥荒与这一系列政策行为不无关系。
1961年
4月上旬,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工作草案》,下放体制。七月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体制。恢复东关大队,建立十三个生产队。生产经营决策权下放到生产队。使一时死气的农村有了活力。
1962年
8月上旬,副霍乱在牙城、城关一带发病841例,死亡125人。县快速成立副霍乱临时医院,院址设在县下塘黄土岗。经及时组织力量防治,迅速得到控制。
9月上旬,福安军分区毛司令到东关村检查民兵工作“三落实”。
1965年
2月,全大队十三个生产队突击造林三天。从罗汉山——头桥(罗汉山、龙泉山、峭辟山、狮 山、华峰山)共载松苗6万多株,现已成林,形成一片绿郁郁的秀水青山。
5月,开展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的“四清”运动。5月中旬进驻东关四清工作队17人,分布在各自然村抓“四不清”干部。大批“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割资本主义尾巴”。
1966年夏
贯彻中央“五一六”通知,文化革命开始。东关大队改称东风大队。1967年1月,造反派夺权,大队管理体制瘫痪。1968年4月,大队成立革命领导小组,实行“一元化”领导。要求干部群众“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每村建立献“三忠于”场所,每家每户贴毛主席像,中间忠字,周围贴“葵花”,站在毛主席像前进行早请示、晚汇报。一时,把毛主席当成菩萨敬仰。谁不这样做,谁就不忠于毛主席。


1966年
5月,实行贫下中农管理学校。
8月,东关大队成立革命领导小组。
9月3日,十四号台风在霞浦登陆,兼夹海啸,东关千亩晚稻被侵没,被摧毁房屋五座,为百年罕见巨灾。
9月下旬,红卫兵组织、造反派组织相继成立。首先,开始所谓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捣寺庙、毁文物。接着开展“大呜大放”、“大字报”和“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大队、街道主要干部第一次出现载长长帽游街受批斗。造反派的口号是:“造反有理、造反无罪”,“舍得一身福,敢把皇帝拉下马”,“火烧某某、炮打某某”。后来一直发展到生产队长、组长都有受到批斗,大队班子全部瘫痪。
11月21日,中共霞浦县委作出决定,表彰省政府追认的“九三”抗洪烈士,追认王赛勤,王爱钦(东关人)为“九三”抗洪烈士,追认吕柳明椿为中共正式党员,林海凤为优秀共放党员。
1967年
东关下街水产店发生火灾,烧毁房屋十三座,受灾四十四户。肇事者被追究刑事责任。
11月30日,城关造反派武斗,城关与东关不同观点的造反派在有秋路发生武斗,伤一人。12月3日城关与东关造反派在东关再次发生武斗,伤二人。
1968年,
7月,县革委会召开追悼会,为解放战争时期被错杀的城工部党员叶挺荃、陈子英、温汉钦(东关)等十二位烈士平反昭雪。
1969年
8月,贯彻毛主席“六·二六”指示,推广合作医疗。东关办起了合作医疗站,今东关卫生所。
1970年
1月27日,县召开五千人三级扩干会,贯彻毛泽东“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干部回乡后,迅速贯彻,一个月内各自然村挖好防空洞。
1971年7月
福安军分区司令员赵思宽率领全区各县委干部五百多人到东关县下塘参观科学种田,以粮为钢全面发展工作现场会。
9月下旬,公社召开生产队长以上三百余人扩干会,传达“九·一三”林彪叛国事件。永远健康的林付统帅,毛泽东钦定的接班人,拆戟沉沙摔死温都尔汗。这在当时实使人深感茫然。
1972年12月上旬
“九十九”曲的江边——后港港道改造工程动工。历时一年多时间,东关完成江港改道六十米长的挖港任务。确保沿岸居民免遭洪水威胁。
1974年10月
溪西水库渠道和水磨坑水闸、北山里隧洞工程动工。东关大队三十多人安营扎寨水磨坑,历时二年多时间按时完成打隧洞100米任务。真正做到北水南调,通水灌溉。
1975年10月
贯彻全国农业学大寨精神,掀起农田基本建设高潮,平整土地,围海造田,兴修水利,筑机耕路工程全面上马。常言道:人有三怕,“围塘、告官、打老虎”。上级在给东关分配围塘任务时,主要干部是想不通的,奈于压力,硬着头皮干,抽调各生产队劳力,为时一年时间,在塔下围塘86亩,耗资八、九万元,根本无经济效益,劳民伤财。
1976年1月9日,东关干部群众与全县人民一样自动戴黑纱,悼念人民总理周恩来逝世。
5月,县成立推广杂交水稻机构。县下塘生产联队到海南岛学习杂交水稻技术,已获得成果,东关作为重点,建立了六百亩杂交水稻示范片。
9月9月,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逝世。东关群众与全县人民一样怀着沉痛的心情,大队部、各生产队设灵堂,连日举行吊唁活动。
10月2日,城关军民万余人在体育场集会游行,庆祝粉碎江清反革命集团,伟大胜利,“四人帮”跨台。但左倾思潮仍然影响农业生产。这年又掀起批判单干风,割资本主义尾巴。
12月22日,长溪三河改道工程动工。东关完成太平桥以上60米拓宽、挖深任务。
1977年
县组织大寨参观团,东关村支书和重点生产队长四位同志到大寨参观学习。
11月,贯彻县委指示,给遵守政府法令,老实劳动的地富反坏分子摘帽子。
1979年
2月,县委召开三级扩干会,贯彻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上下解放思想,拨乱反正,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狠抓经济建设,贯彻“调整、整顿、改革、提高”的方针。大队面貌换然一新。
1980年
3月,恢复城关镇建制,城关公社改称城郊公社。东关大队属城关镇管辖。
5月,撒东风大队革命领导小组,恢复大队管委会。大队对生产队进行改组,撒县下塘(1队)、后墩(5队)、头桥(4队)等六个生产联队,恢复十三个生产队。
11月,贯彻中共中央“75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行生产承包责任制。十三个生产队与大队签定生产承包责任制合同:定补助、定产量、定征购。
1981年
1月,哈尔滨师范大学考古专家、霞浦籍女教授游寿(东关陈士诚夫人)回乡探亲,并考察赤岸唐宋文物和黄竹峰新石器时期文物。
1982年
11月,大队支管委会决定建设会场(当时各队争着献出土地给大队盖会场),最后决定用六队在三脚码烂泥田2242平方(3.44亩)作为会场用地。经研究协商将该地每年征四担,购六十八担摊到各生产队身上。八三年初开始盖会场,结果中途停建。
1983年
2月,全大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队组织逐步解体,以原生产队演变为村民小组。
9月,东关钟秀英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4年
5月,全省文物普查中,在县下塘西北枇杷栏山坡和龙泉庵发现数座坟墓掘出五连罐、五盅杯、托杯等晋代文物和大量南北朝古瓷瓶。
9月,《地方组织法》颁布后,撤消东关大队,改称松城镇东关村民委员会。村委会下设调解、治安、会计、民兵营、计生办公室等机构。
1990年
11月15日,霞浦县人民政府公布全县有“建善寺”等十八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
7月,省电视台摄制组来霞浦拍摄以西洋游击独立营为素材的电视剧《海上游击队》。东关建善寺、东关村卫生所作为两个镜头的背景。
1993年
2月,县委、县政府决定:在东关征地285亩,辟为“工业桃源”开发区。征地费从1993年每亩1.3万元起至2002年2.6万元止。当时县政府有约:开发商业性企业,优先吸收失地农民就业,时到如今吸收的失地农民廖廖无几。
1995年
1月,“霞浦八大风景区名胜”评选揭晓赤岸、杨家溪、留云洞、大京城堡、建善寺、石涧风光、外浒沙滩、虎镇塔当选。
12月9日,零时三十分,东关街个体弹棉店失火,烧死五人。
1996年
3月,东关村建成综合大楼,砖混结构二层,计1800平方米。
5月,县下塘村民集资建小学校,砖混凝土结构二层2000平方米。
2000年
八月,县下塘村集资埔建后街水泥路一条,宽三米,全长三百米。
2002年5月,闽东水产品市场建成。
12月,义鸟城隍庙修复。
10月,县下塘安澜侯宫被县文体局宣布为县级文物保护点。
2003年5月,东关村从东关到水流沙埔设水泥路一条,宽五米,全长0.7公里。
2003年11月,成立松港街道办事处,东关村划入松港,次年2月,东关村正式纳入松港管理。
2003年11月,东关村钢铁市场建成。
2004年
7月,县委决定:霞浦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林开福同志到东关村挂职,任中共东关村支部委员会第一书记。时至今日,他已为东关做出了许多有益于村民的事业和贡献。
10月,“霞浦县黄寿棋学术研究会”,在东关村委会综合大楼召开成立大会。会长黄益海,秘书长黄亦钊。
2005年3月,中央电视台4套摄制组到义乌城隍庙拍摄《城隍作证》节目。5月31日,中央电视台4套《走遍中国》节目中播出。
5月,“霞浦县灵祐研究会”,在东关千年古刹——建善寺,召开成立大会,会长林华章,秘书长温怀灿。
2005年5月,县下塘村民集资建设一座老人协会场所。




第三篇 传记志


第一章 人物传


灵祐
灵祐俗姓赵,长溪县(霞浦县)南乡人,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生。贞元元年(785年),灵祐15岁在城东建善寺出家,后到浙江杭州龙兴寺剃发受戒,广研大小乘经律。贞元九年,云游江西南昌,参谒高僧百丈怀海,留在怀海身边学佛、劳动,后被选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百丈山寺典座。
元和初年(公806年),怀海派灵祐去湖南大沩山进行禅宗的开辟工作。灵祐结矛为庵,野果作食,度过七个寒署。元和八年,百丈怀海派懒安上座率领僧人数名前来辅佐,以懒安为典座,山下居民发现灵祐在沩山修行后,主动上山帮助建寺,寺僧逐步增多。
会昌五年(845年)七月,武宗李炎“毁寺逐僧”,灵佑遣散僧众, 自己化装成农民隐藏于民间。大中初年(847年),宣宗李忱恢复宗教活动,户部侍郎兼诸道铁盐转运使裴付迎灵祐重整沩山寺宇,经湖南观察使李景让上请朝廷,赐名同庆寺。
沩山从此名声大振,僧至1500多人,灵祐按照《百丈清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组织寺僧学习禅学,垦荒种粮,并从禅宗理论基础上总结一套接引方式,培养出仰山慧寂和香严智闲等能为其法嗣的僧徒40多人。灵祐所创造的沩仰宗成为中国佛教五大禅宗之一。大中七年(853年)正月九日,灵祐圆寂,享年83岁。敕溢“大圆禅师” ,  著有《沩山警纂》,《潭州沩山灵祐禅师语录》各一卷。


张镜
张镜,字景曦,号霁湖。居信义里(现东关街)。幼颖异,自制孔子牌位于几上,日对之瞻拜。性孝友,出入必与兄偕。长师事游孝廉皓,每课文,师辄出赏。福州林昆琼问:“子弟熟为好学?”皓揭镜以对,果以冠军入泮。惟不喜举子业,见理学之书耽焉。赴省,常于闽县谢金銮、丁桐、魏英等论学及朱陆同异,诸公称其说理同秋月当空,绝无纤翳,相顾骇然曰:“不谓长溪僻陋,乃有此人!”复常以书答谢退谷,略曰“吾于《小学近思录》、《四书集注章句或问》,以及《语录文集》、《易传语录》等书,时而玩读,复合之六经探其根本,质之诸史以验其得失,参之诸子以求其异同;订之诸儒,以究其旨归,似有以见夫古今一理,诸圣同揆,“道统之传,斯有专属”又曰:“象山主静,已坠禅学,致阳明良知之说全乘圣贤宗旨,罗整庵抉姚病,洞见症结,然流弊至颜山农,李卓吾辈极矣,《明儒学案》最坏人,须焚之。”晚益肆力于古,多购古书,存于塔旺庵。庵离宅数十武,日枕葃其中,潜心《周易》,尤喜读《仪礼经传通解》,曰:“朱子平生本领在此,能见圣人制礼作乐旨意,若勉斋所读,去圣远矣”临终前数日,著有《一斋遗余集》一卷,存于家中。子三:光浩,嘉庆庚申解元;光翰,道光乙酉举人:光洙,邑庠生。(摘录《霞浦县志》儒林列传)
其第八、九代孙发展到现在有200多人,在县内:县下塘、松山、东关、城关。县外分布在:福州、永安、北京、香港、台湾。国外:日本、美国等地。


陈士诚
陈士诚,又名幻云,字幻鸿,城关塔旺街人,清光绪二十年生(1894年),六月生。民国十一(1922年)赴日本明治大学读法律,民国十五年大学毕业回国。年底北洋军阀某部北撤过境,在城关勒索粮向。地方人士无法筹足“北洋”索要的巨款,士诚自告奋勇,只身徒步到40公里处的溪西村,向殷富筹集一批粮款,以解城关居民危急。
民国16年初出任福建省民政厅股长,不及三个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革命党人,士诚愤然辞职,只身展转浙江,上海南京等地。民国18年后,他先后在福州,甘肃静宁、江西临川、河口等地法院任职。民国30年,升为最高法院简任推事。民国34年9月,日本投降后,士诚以精通日文,办案谦明公正,被调回南京参与审理汉奸案件,在案的日伪高官梅某家人以重金相委,他不为所动,予以严惩不贷。民国38年,最高法院迁往台湾,士诚不愿赴台,辞职回福州,受聘担任福建学院副教授,主讲刑法课。
1951年,土地改革前夕,士诚函告在家子女把田契点清交给政府,积极拥护土地改革,其后,士诚与继室游寿先后在南京,山东师范学校任教。士诚讲授法律课,课余常与苏渊雷,张志岳等学者吟咏和唱。1963年5月,病逝于哈尔滨,终年70岁。
士诚善诗赋,以诗寄情言意,富有爱国心正义感。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他悲愤而作“落尽残红送尽春,天涯惆怅苦吟身……怪事不堪书咄咄,女媭犹自詈申申”,表达心中恨愤。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士诚目睹大片国土沦落敌手,常以诗抒发伤感,在其“更无磅礴传神手,为画流离失所图,”“寝陵芜秽河山改,忍向青峰望国门”“国瘁人亡天莫向,寝门遥望夜沉沉”等诗作中,忧国忧民之心跃然纸上。回南京时,他作游诗“哀歌诉尽人间怨,闾阖门深若不闻”等三首讽剌时弊,诗刊登在《新民报》,为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胡小石及诗友所称诵。遗著有《忆存草》七言诗一集。
教学之余,还勤于译读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著作,潜心研究文字诂训,并泛览诗史,朝夕不倦,著述达百余万字。遗稿有:《文字学》8集,《说文举例》一集,《荀子研究》一集,《唯物辩证法讲议》3集,《巴尔扎克》一集,《雨果五百年祭》一集。其文稿皆蝇头小楷,一丝不苟书写成集,治学之严谨,令人肃然起敬。
温汉钦
温汉钦,号子武,东效塔旺街(今东关)人,民国12年(1922年)5月生。民国26年,考入县简易师范学校,民国29年3月回县后,在三沙、牙城、城关等小学任教,他爱好文学艺术,受“五四运动”影响,憎恶黑暗,向往光明,曾以“七星”、“郭洛”等笔名在报刊发表新诗,风格清新流丽,为文学青年所喜爱,民国23年,参加霞浦青年读书会,发表揭露社会丑恶的文章,被当局列为“左倾分子”。民国34年秋他与陈子英插入福安师范学校就学,时值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发动内战,疯狂镇压民主运动,他以笔为匕首投入战斗。当著名诗人闻一多被枪杀,他愤怒地写下《秋癸》一诗,斥问:“黑暗的太阳底下/罪恶在开花/它要结个什么果子?”发出“我们用血洗你的血/用死活你的死活”的战斗誓言。组织读书会成员传阅革命书刊,讨论时事政治,出版墙报揭露国民党发动内战的真面目。还利用《闽东日报》副刊倡办《短笛》诗刊,刊登进步诗作,反对内战,终于触怒了当局,被迫停刊。
民国36年5月,他经陈子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地下斗争。6月,福安发生“六二”大逮捕事件,他根据党的决定到罗源县进行地下活动。8月,到福州南台义州白马桥学校,以小教职业掩护,从事地下工作,并以该校作为闽东工委驻福州联系接头据点。11月初,他参加福州东门召开的闽东地下党会议。
翌年1月,闽东工委决定汉钦为特派员到罗源工作。他和罗源地下党员一起建立城工部罗源工委,任书记,深入郊区、下湖、仓前、霍口等地,先后建立了城郊、北区、西区、东区等地下党组织,发动党员到农村建立武装斗争基点。4月他根据上级要求,积极开展武装斗争,扩大闽侯、宁德武装根据地。同年5月,发生“福建城工部事件”,汉钦罹难,时年25岁。1956年,“城工部事件”平反后,他的英名镌刻于文林山烈士碑。
王爱钦
王爱钦,东关人(松山粮店营业员)。
1966年9月3日.百年罕见的第十四号台风和海啸正面袭击我县。在松山工作的王将辉、林海风、王爱钦、吕赛勤、柳明椿等,顶着狂风暴雨,奋力抢救国家的财产,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税务员王将辉将税票和现金收藏后,主动奔向粮店,协助粮店女营业员林海凤、吕赛勤、王爱钦把大米从地面木架上一袋一袋搬到柜台上。吕赛勤、王爱钦迅速把柜台内的1181.51元现金,粮票23898斤(面额)和帐本装入箱里,转移到安全地带,林海凤又去帮助渔业大队抢救渔具造船木料。柳明椿把保健院的药品转移到楼上后和王将辉、林海凤不约而同地奔赴敬老院,把五保老人从楼下背到楼上。中午12点左右,风力增加到12级以上,加上暴雨海啸,陆地建筑受狂浪猛烈冲击。当他们背走第六位老人后,一阵骇浪袭来,冲倒屋墙,卷走楼梯,林海凤用身护着老人,坚守在粮店的王爱钦也紧紧地抱住赛勤的儿子,这时又一阵骇浪扑过来,她们连同房子一起被浪涛吞没,壮烈牺牲。
灾后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认王将辉、王爱钦,林海凤,吕赛勤、柳明椿为革命烈士,福建省军区追认林海凤为特等功,吕赛勤、王爱钦一等功。1976年2月15日,中共福建省委发文号召全省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干部群众,开展学习和宣传王将辉等英雄事迹,称王将辉为“共产主义战士”,松山粮店为“共产主义英雄集体”。中共霞浦县委根据吕赛勤、王爱钦、柳明椿生前的要求和抗击台风的突出表现,决定追认他们为中共下式党员,追认林海凤为“优秀共产党员”。





第二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我东关共有民政部门确认的革命烈士十人,其中土地革命时期烈士五人,抗美援朝烈士二人,新中国成立后烈士三人。


林莲弟,东关街人,光绪三十二年二月生,石亭乡赤卫队队员。民国23年,在岩下作战时牺牲。
卓日辉,东关街人,光绪三十四年七月生,下西区肃反队队员,民国25年11月,被叛徒出卖被捕,牺牲于岚亭。
马嫩现,东关街人,光绪二十三年生,安福县茜洋乡苏维埃政府通讯员,民国26年,在茜洋作战时牺牲。
马美弟,光绪二十六年二月生,安福县茜洋乡苏维埃政府交通员,在茜洋工作时被捕,牺牲于虎头墓。


温汉钦,东关街人,民国12年生。城工部罗源县工委书记。民国三十七年5月,因“城工部事件”被错杀于闽候。1956年7月被追认为烈士。


黄仕贤,民国三年5月生,中国人民志愿军20军60师179团战士,1950年11月抗美援朝在朝鲜战场牺牲。
郑克明,民国14年6月生,中国人民志原军35军117师349团班长,1951年2月在朝鲜战场牺牲。


钟庭顺,民国十六年生,霞浦县中队战士,1952年3月,实弹演习时牺牲。
陈阿幼,民国十四年五月生,县百货公司职工,1958年9月4日,后港抗洪时,抢救国家财产时牺牲。
王爱钦,民国30年5月生,1966年9月3日,她在松山抢救国家财产时牺牲。


      
                第三章 人物   

  第一节 历任党支部书记(农会主任)名表
   


姓名 籍贯 职务 任职时间
吴细细 东关 农会主任 1949.10-1952.1
林仕回 东关 党小组长 1952.2-1954.12
陈祥文 东关 党支部书记 1955.1-1956.1
郑阿金 东关头桥 党支部书记 1956.2-1957.1
陈祥文 东关 党支部书记 1957.2-1964.6
叶灿成 东关县下塘 党支部书记 1964.7-1969.12
吴明狮 东关县下塘 党支部书记 1970.1-1972.1
叶灿成 东关县下塘 党支部书记 1972.2-1974.12
张桂光 东关县下塘 党支部书记 1975.1-1976.12
王朝松 东关 党支部书记 1976.12-1978.12
郑阿金 东关头桥 党支部书记 1979.1-1980.12
阮艳明 东关 党支部书记 1981.1-1991.4
蔡永义 东关 党支部书记 1991.5-1994.7月
阮艳明 东关 党支部书记 1995.8-1996.6
陈永明 东关头桥 党支部书记 1997.7-2003.11
巫金龙 东关 党支部书记 2003.11-2016年6月
林开福 沙江 党支部第一书记 2004.7-2007


林春發2015年6月











第二节      历任村、街长(大队长、主任)名表


姓名 籍贯 职务 任职时间
林阿金 东关 信义乡乡长 1949.7-19511.1
陈立华 东关 乡长 1951.1-1951.8
林阿宝 东关 街长 1951.9-1952.5
陈祥文 东关 街长 1952.6-1954.8
谢卫庆 东关头桥 乡长 1954.9-1959.4
林奶增 东关 大队长、分场长 1956.10-1976.11
蔡伏乐 东关后墩 大队长 1982.1-1986.4
王朝斌 东关 大队长 1986.5-1991.5
陈友团 东关 村主任 1991.6-1994.3
陈永明 东关头桥 村主任 1994.4-1997.6
陈公希 东关 村主任 1997.6-2003.7
周仁弟 东关 村主任 2003.7-2015.9


蘭宋勤2016年9月
   
   第三节    历任民兵营(连、队)长


姓名 籍贯 职务 任职时间
吴奶祥 东关 民兵队长 1949.6-1950.12
林奶增 东关 民兵队长 1950.12-1953.12
巫阿荣 东关 民兵队长 1953.12-1955.5
卓建凤 东关 民兵连长 1955.6-1960
林丹基 东关 民兵连长 1961-1968
张阿县 东关 民兵营长 1974-1975.5
赖进生 东关 民兵营长 1975.12-1976.6
王成启 东关 民兵营长 1976.6-1978.1
张良华 东关 民兵营长 1982.-1986
钟国华 东关 民兵营长 1987-1990
陈公希 东关 民兵营长 1991-1993
陈敷玉 东关 民兵营长 1994.-1997.5
张仁德 东关 民兵营长 1997.5-2003.11
张良武 东关 民兵营长 2003.11-2006.6


张良文 东关 民兵营长 2006.6-2009.6


蘭水保 东关 民兵营长 2009.6-20012.6
  


第四节       历任团支部书记名表


姓名 籍贯 职务 任职时间
林奶增 东关 团支书 1955-1960
陈长品 东关头桥 团支书 1960-1965
陈步开 东关头桥 团支书 1965-1974
蔡伏乐 东关后墩 团支书 1974-1976
阮艳明 东关 团支书 1976-1980
陈培仙 东关 团支书 1980-1986
钟国华 东关 团支书 1986-1991
陈公希 东关 团支书 1991-1994
缪绍兴 东关头桥 团支书 1994-1997
郑元秋 东关头桥 团支书 1997-2000
张奶春 东关 团支书 2000-2003
张良武 县下塘 团支书 2003-2006


张良文 县下塘 团支书 2006-2012


蘭水保 後墩团支书 2012-2015


郭培強頭橋 团支书 2012
   
  第五节  历任会计(财粮员)名表





姓名 籍贯 职务 任职时间
薛石遴 东关 财粮员 1949-1951.1
张桂方 东关 财粮员 1951.-1952.11
郭家法 东关 财粮员、会计 1952-1964
朱玉坤 东关 会计 1964-1967
洪阿英 东关 会计 1967-1969
张时珠 县下塘 会计 1969-1972
王朝松 东关 会计 1972.-1976
阮艳明 东关 会计 1976.12-1981.1
蔡伏乐 东关 会计 1981.1-1985.5
陈培仙 东关 会计 1985.6-1992.7
钟国华 东关 会计 1992.8-1994.7
陈公希 东关 会计 1994.7-1997.5
黄树华 县下塘 会计 1997.5-2003.11
张乃春 东关 会计 2003.11
   


第五节       历任妇联主任名表





姓名 籍贯 职务 任职时间
谢阿妹 东关 妇联主任 1951-1953
林月銮 东关 妇联主任 1953-1975
王秀凤 东关 妇联主任 1975-1977
林秀春 县下塘 妇联主任 1978-1980
陈培仙 东关 妇联主任 1980-1992
徐惠 东关 妇联主任 1992-1994
陈秀宁 东关 妇联主任 1994-2003
徐滨 县下塘 妇联主任 2003-
   


第七节 历任治安主任


   籍贯 职务 任职时间
吴奶祥 东关 治保主任 195.0=-1955
陈长品 头桥 治保主任 1955-1975
张阿督 县下塘  治保主任 1975-1991
陈永明 头桥 治保主任 1991-1994
缪绍兴 头桥 治保主任 1994- 2004。7


林富生2004.7-2009,6


張良文2009.0-


第八节   历任调解主任


姓名 籍贯 职务 任职时间
黄树华 县下塘 调解主任 1994.7-1997.5
陈敷玉 后墩 调解主任 1997.5-2003.7
林富生 后墩 调解主任 2003-2004.6


張良文2004,6-2012.6


蘭水保2012.6-









第九节  计生办主任


   姓名 籍贯 职务 任职时间
钟国华 东关 计生管理员 1990-1992
徐惠滨 东关 计生管理员 1992-1994.7
陈秀宁 东关 计生办主任 1994.7-2003.7
林庆云 县下塘 计生办主任 2003.7-





第四章    清末至民国时期地保(保长)名表


东关(包括头桥)原有信义、塔旺两地保。清末地保有:吴阿干、陈阿城、阿郎。
信义保保长:阿细妹、王成发、卢阿宜
塔旺保保长:宋成潘、李目树、陈明生
县下塘、后墩属罗汉保。保长有:陈树春、朱飞斗、林恒宝(联保主任)。





第五章 东关仕外人员


第一节  清及以前仕外官职





姓名 字号 籍贯 职务 任职年代
张淑振 振之 东关 知信州 宋乾间
王淮 宗豫 后墩 德庆州知州 明成化间




第二节 民国时期仕外团级以上职务名表





姓名 字号 籍贯 生卒年月 服务单位、职务
曾亚嫩 敬康 县下唐 1885-1925 皖系军阀旅长
陈士诚 幼云 东关 1894-1963。5 最高法院简任推事


第三节   土地革命和解放战争时期仕外副处(团)级以上名表
              


姓名 籍贯 生卒年月 最高职务 任职时间
温汉钦 东关 1923.5-1948.5 城工部罗源工委书记 1948.2-5
李立 东关 1915 中央化工部顾问 1985.6




第四节      建国后已知 仕外副处(团)级以上名表


姓名 籍贯 生卒年月 最高职务 任职时间
张桂方 东关 1934.7- 中央核工业集团公司处长 1985.8
刘霞生 后墩 1931.7- 省石油公司副总经理 1983.11-1991.8
骆阿章 后墩 1926.12-2002 寿宁县革委会副主任 1975.9-1978.9
赖明东 后墩 1952.12 福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2002.6
赖巧霞 后墩  武警指挥学校中校 2003.10
兰进金 县下塘 1963 福建华电可门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003.1
江滨 东关 1946.9 解放军32340部队医疗所所长 1998
陈景驩 东关 1944.10 南京林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1993.6
卢宗光 东关 1956.1 宁德地区司法局副局长 1991.7
   
     


第五节 仕外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名表


姓名 籍贯 生卒年月 工作单位 专业技术职务 评定年月
陈士诚 东关 1894-1963.5 福建学院 副教授 1949
蔡淑彩 东关 1934.11 福建省林学院 副教授 1988.5
陈景驩 东关 1949.10 南京林业大学 副教授 1993
刘霞生 后墩 1931.2 省石油公司 高级经济师 1989.9
游兰姬 东关 1935.2 省立医院急诊科 主任医师 1994.4
张桂方 东关 1934.7 中央核工业集团公司 高级工程师政工师 1986.8
兰进金 县下塘 1963 福建华电可门发电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2000
      


第六节  历代秀才举人进士名表


姓名 安号 籍贯 中举年间
张淑振 振之 东郊 宋乾道二年进士
张光浩 少孟 东关 嘉庆五年庚申科解元
张光瀚  东关 道光五年乙酉科举人  


第七节 先进人物名表


姓名 籍贯 生卒年月 工作单位职务 授予单位 荣誉称号 授予时间
张桂光 县下塘 1934.6 后港区委副书记 省人委 先进工作者 1955.12
钟秀英 东关 1942年 县饮食公司理发员 全国妇联 全国"三八红旗手" 1983


第四篇 文教志


第一章   官学私垫

第一节   学     校

龄  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设长溪县学,址在东郊建善寺,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迁回菱湖(今县实验小学址)。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升为福宁州学,成化九年(1473年)复升为州学,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为县学,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为府学,乾隆元年(1736年)置霞浦县学,光绪十八年(1902年)改为宁郡中学堂。


民国四年(1915年),设信义小学(今东关小学址)。创建官绅:知县姚有则、邑绅黄金爵。
民国二十九年(1939年)设县下塘小学,址在县下塘三角埕宫(今县下塘小学),创立人:张启章、朱希斗。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改为县下塘国民小学,生员来自县下塘、东关、后澳里、江边120多人,址在安澜侯宫,创办人:张启章。二年后停办。
1968年,县下塘民办小学转为公办小学。现全东关有县下塘、东关两所小学。
1983年,县教育局在头桥凤凰池创办霞浦七中。




第二节      私    塾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县下塘办私塾学校(今安澜宫址)。创办人:张启章、朱希斗。





     第二节 幼儿园


新中国成立后,一九五八年,东关、头桥、后墩、县下塘有四个幼儿班,一年后全部停办。现在东关有私人投资创办的幼儿园四个和东关小学附属幼儿园一个。


  


第二章     戏剧文艺


第一节     业余剧团


        一九六三年三月,东关由陈乃龙、郭加法等人组织一个“东关业余闽剧团”,排演有《十五贯》、《灵羊锁》、《红衣袋》、《宝雕弓》、《三斩陈英》、《包公斩判官》、《陈玉霖斩皇子》、《刑部斩钦差》、《宝莲灯》、等十部古装戏。同时排有现代戏剧:《伟大进军》、《春暖苗壮》、《沙家滨》《红灯记》、《小二黑结婚》、《送郎参军》等十多个精彩节目。1965年参加县会演获一等奖。1965年8月,《伟大进军》节目参加宁德地区会演,获得二等奖。1965年9月,《春暖苗壮》参加省会演,获得二等奖。回霞后,由县组织慰问团,在县内各地作巡回演出。
      “文化革命”开始,文艺界受到冲击,农村业余剧团停演,演出用的古装头盔、戏衣被视为“封建毒品”,大部分烧毁,文艺活动停止。1976年春,大队以原业余剧团为基础,组建东关文艺宣传队,曾参加县、地、省会演的《猎豹之夜》、《凤雷渡》获一、二等奖。


第二节 台阁铁机


     民国间,东关“城隍庙”在农历正月十五,常组织有铁机、台阁活动。解放后,195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排有《水满金山》台阁。1976年庆祝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排演有《三打白骨精》铁机。1984年排有《黄天光与桃花女斗法》台阁。1999年10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排有《郑成功收复台湾》台阁。尤其是《三打白骨精》铁机,根据机械传动原理,采用巧妙的隐蔽的手法,通过脚底、手臂、腰腹、头的细线的“过机”,借助卷扬机与转盘联动,使《三打白骨机》的孙悟空腾空飞跃。盘丝洞的群妖时隐时现,维妙维肖,观众称奇。


第三节 电视   电影


没有电视以前,东关村民都是往城关电影院跑。而真正看到电影的,老一辈人还会记得民国24年,在体育场放的黑白无声电影。1976年,全东关只有吴某9寸黑白电视机一部,农场有12寸黑白电视机。1979年到八十年代末电视用户发展到80%,九十年代占90%,现在用户发展到100%。而且多数是彩色电视机,坐在床头看演戏,看天下事。



第三章 美德良风


一、热心公益事业


东关人民历来热心公益事业,把它看作是功德无量的善事。唐至民国时期村庄大小道路、桥梁、路停、学宫等公共设施,多是百姓自发捐献资金修建而成的。
县下塘,宋代桥亭于咸丰三年被飓风洪水摧毁,宣统二年又由黄祝灯、黄祝华、陈木剑、陈志忠、叶瑞炎等百余村民献资金重建“永康桥”到今完好犹存。解放后,村民 集资盖起县下塘小学一座,并铺设直通学校后街水泥路一条,全长300米。
2004年,县下塘村民集资30多万元建设款,建成老人文化活动中心一座,左右长廊,演展厅和中间体育活动场所,共建面积达1500平方。
东关,清代义乌城隍庙毁于民国,2001年,村民集资28万元重建。后墩侯王宫毁于咸丰三年,1985年村民集资10多万元重建。2001年东关村委集资20多万,建成公共厕所一座。从1990年起东关、后墩、县下塘、村庄内的大小巷路均由村民献资全面铺设水泥路,耗资60多万,彻底改变了村容旧貌。


二、扶危齐困


2003年,县下塘村民梁某儿子重病危在旦夕,住院需要10多万元,村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村中乐于善事的村民和老干部与群众一说,村民多者助资百元、几十元,少者连五保户献资一元。一夜之间集了9800元,帮助重灾户渡过难关。确实体现了一家有难,百家相助。2004年,冬县下塘后街张某家失火,烧掉4户房屋,烧死一人。那夜风大,风助火势,火力凶猛,灾户几十人都是单衣赤脚从猛火中逃出,惊慌啼哭,受冻发抖,财产粮食全都烧尽。邻里村民有的送衣,有的送粮食,有的送钱物,使四户受灾户渡过了灾难的严冬。


三、敬老爱幼


清,林氏,庠生张镜妻(东关人),贡生林万选女也。性聪慧,六七岁时,谈《论语》、《毛诗》及刘向《列女传》即能通大义。及稍长,弟年初,未能出就外傅,授以章句。门门无倦容,人方之贾逵娣云。年二十一,于归境,曲尽孝道。翁姑得痿痹病,在床褥者数年,日夜待侧,奉汤药,问燠寒,凡辛勤困苦之役,人避而不肯为者,氏悉之当之。有子三:长光浩,嘉庆庚申解元,次光瀚,道光乙酉举人,季光洙,邑弟子员。乡里荣之。卒五十七岁。(摘《霞浦县志》列女传)。
清,吴国瑜,县下塘人。事母夏氏孝,耕作所入,尽以供甘旨。母病,瑜刲股和药以进,母殁,友爱诸弟,人无闲言。康熙间州尹旌之曰:“孝友”天成。(摘自《霞浦县志》孝列传)。
解放后,1962年,头桥钟某,其夫病故,痛哭数月。她上有七十翁姑,下有周岁幼儿,那时她年轻貌美,多少单身男子对其垂涎三尺,亲友劝其再嫁,她念翁姑年老,儿子幼小,招赘郎君,怕老幼受其虐待,不忍再嫁。靠自己微薄的工资,勤俭治家,一直孝顺护养翁姑90多岁仙逝和儿子长大成人。乡里无不赞扬之。





第五篇     祠祀志


      第一章   宗     教


霞浦自太康三年(282年)正式成立温麻县,迄今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又是福宁州和福宁府所在地,为闽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关村就附在城边,早期肯定有佛教传入和寺院的建立,只因时代久远,资料无几,难以稽考,未敢断定。现只根据村老的回忆和现存的寺庙作一记载。


第一节 现存佛寺庙


建善寺
建善寺(原名建福寺)在东关华峰山麓。南齐永明元年建于古县村,唐景云二年(711年)迁徙今所,改名建善寺。唐贞观元年(785年),南乡俗子赵氏在此出家,法名灵祐,后开发湖南沩山创立沩仰宗,为中国佛教五大禅宗之一。唐会昌五年(845年)列为废寺,停止活动唐大宗四年恢复,宣宗皇帝御赐“大中建寺”为额。宋元丰三年(1078年),进士陈襄捐资重建。明嘉靖三十八年(1159年)毁于倭患,隆庆元年(1567年)重建。清康熙十年扩建,乾隆九年(1774年)、民国六年重建。
1951年起被挪为他用。1983年复为禅寺。1984年,列为对外开放寺院。1985年,政府拨款10万元和县城内外善男信女捐资补助修缮。全面修缮之后,寺院建筑为六扇三进一庑,砖木结构的重檐悬山顶式院落,建筑面积为1668平方米。前进天王殿,中进大雄宝殿,后知客厅,依凭山势,层层而上。配建有灵祐祖师殿、空海大师殿、斋堂、寮房、钟鼓楼。以及放生池等。中国佛教会长赵朴初题额“建善寺”,霞浦籍教授游寿题寺门楹联,原国务院秘书长杜星恒书镌“古刹逢春”石匾。
义乌城隍庙
义乌城隍庙位于六一七路东段。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这年农历八月初一,浙江参将戚继光率3000义乌兵到霞浦,剿灭倭寇。这些义乌兵为了保佑行军平安,作战胜利,他们每人都挂着义乌城隍和关公的符袋、神位一同出征,霞浦是闽浙交界的第一站,这些义乌兵入闽时,首先驻扎在霞浦待命。戚继光率领的这支军队不但作战勇敢,而纪律严明,没入城扰民,而是驻扎在东关临水宫一带。
经戚继光率领义乌兵五年的征战,先后取得攻克横屿,福宁州保卫战等战役的胜利,终于嘉靖四十六年(公元1567年)荡平倭寇。为了防止倭寇死灰复燃,戚继光将军凯旋之前,特留下一部分义乌兵驻守霞浦,这些义乌兵为了便于奉祀随身携带的城隍爷和关帝爷神位,便在原驻地临水宫东侧建起一座自已的义乌城隍庙。后来义乌兵北调,义乌城隍被信众视为霞浦的保护神继承下来。
嘉靖四十二年八月中秋,倭寇侵犯福宁州城,戚家军正出援福安、宁德二县,城府空虚,调兵救城来不及,戚继光,经深思熟虑,遂决定用曳石疑兵之计。动员在城军民随带武器作好战斗准备并用绳子拖曳石头,穿街走巷,奔跑呐喊,一时满城灯火通明,人声、石声、鞭炮声隆隆,腾于郊外。这时倭寇已经从海口登陆,兵到离城只有一箭之地的塔旺街,听到那“隆隆”的声响,疑是城里调来援军,仓惶退走。待倭寇探明情况,戚营大兵早就赶回州城,福宁州城化险为夷,免曹生灵涂炭。戚家军在邑城以曳石作为疑兵,溃退倭寇后,城内百姓万分感谢,为表心意担扛猪羊酒慰劳三军,戚家军纪律严明,不要百姓的财物,全部谢绝。民众过意不去,又一致决定,把猪羊杀了用肉馅做成麦饼。有人提议戚家军随时出击倭寇流动性大,若做成肉饼不易保存容易坏,且行军时随带极不方便,不如做成小饼,中间有孔,便于串绳携带既经济又方便,于是组织糕饼师,日夜加班麦饼数十担,直送军营,强要每个士兵收下一串小饼,以表慰劳,兵哥盛情难却,只好收下。虽是小饼吃起来十分可口,因小饼表面光滑,人们就叫它“光饼”。曳石、光饼、糖塔三者就是出现在戚家军在邑城抗倭年间。
2005年3月,中央电视台第四频道,特来东关拍摄戚继光入闽抗倭创建义乌城隍庙,以及诞生的城隍信仰、曳石、光饼、糖塔、古城等一系列城隍历史史实纪录片,并以《城隍作证》为命名,于同年6月初向世界播出。
安澜侯王宫
县下塘安澜侯宫,据《霞浦县志》载:旧称巡海武德将军,原在吕峡堡,明崇祯年间建庙。神姓佘名国章,泉州晋江人,官指挥千百户,因挈眷赴任温州,舟过浮鹰吕峡沃口时,突有白龙起于舟前,舟人轰以炮,龙蛰舟覆,妻子女皆没,有胡巡检、陈总管和释宝轮和尚、部将等百余人亦弱。神见梦于吕人,吕峡人悯而殓之,葬于吕峡陈家山。清顺治间台乱,沿海多盗,倭寇屡攻吕峡堡,生民涂炭,民不聊生,神不安宁,托梦于县下塘耆老和吕峡首事,神遂迁徙州治县下塘。康熙二年,村民奉神旨遂于三月三,集信众百余人前往吕峡将神迎驾县下塘,建宫安庆境内,从此每当倭寇、海盗来犯,官兵奉神出海助阵围剿,屡显灵迹,盗莫敢犯,时方副总兵及州府官员,立金身小像请封于朝,清光绪敕封“天仙府安澜侯”,俗称“安澜侯宫”,又称“老爷宫”。时威灵显赫,靖海安澜,名扬东南大地,威震闽浙台海。
在这340多年的风雨剥蚀和其他的原因,安澜宫只保留了神像正殿,宫宇虽小,但每逢初一、十五,村民及附近的信士参香不断,络绎不绝。每年三月三(佘老爹接驾)日和十一月十四日神诞辰日,有松山南北岐、后港、三沙一带渔民以及台湾、晋江佘姓后裔、浙江等地信士千人前来致祭,祷祝风调雨顺,社会安定,家庭平安,事业兴旺。为了宏扬历史民俗文化,使这里文化与自然和皆统一,村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士40多人,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四处奔跑,多方筹集资金30多万元,在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在宫前建立左右长廊、演展大厅和中间体育活动中心,使宫宇日臻完善,锦上花,成为一处旅游胜地。


大士庵
本庵位于头桥,旧时称“白衣堂”,前属于先天道场,始建年代无法考证,清咸丰年间里人重修,民国五年女道士募缘重修,至1949年住众归释教,改奉释像,为佛教场所,1953年,被东关幼儿园借用,1958年,该庵被东关农民改为生产队集体食堂和仓库。至1981年寺产落实归还佛教协会。1985年重修佛,并改为大士庵。
云山寺
本寺位于松北隅金字山凤凰池之上,旧为山遁庵,建于南宋嘉定六年(1223年),当年石匠陈华镌有:“钱造嘉定六年住山遁庵”石碑今犹存,其寺史演变均无稽考。民国二十三年,闽东红军攻城前夕,曾在本寺开过会议。1949年后寺废,至1985年12月住待僧悟越募化,重建。
龙凤庵
本庵位于城北凤凰池,初名笠斗角菜堂。1986年左右重建。
龙泉庵
本庵位于县下塘村北隅菩萨山。始建于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宋开宝间(968-975年)号称“开宝龙泉”。据明弘治二年版《八闽通志》载列废。至明万历甲申年(1548年)僧觉存重建,清郡守李拔题曰:“泉水流香”。后年久失修而倾圮。清光绪年间,邑绅林作魁等重建,庵内外占地9亩,石刻造型和梁栋结构均达到一定造谐,清山秀水,松竹交加,琳宫碧殿,金宇辉焕。省考古队在庵外围园分别挖掘出十几件两晋、南北潮的文物,其中晋代五联罐、盘口壶属于国家一级文物。石刻构件及陶瓷比比皆是(现被埋在变电所地下)。该庵1951年被县东关农场占用。1973年,被拆建为东关变电所接管。
1988年,村信士林玉仙、洪梅凤、苏燕凤等人集资2万多元,在龙泉山脚,变电所后门,搭盖简陋禅房,1990年沙江出家人俞孟利献资一万多元扩建释迦、三宝、观音殿。现寺内尚存有宋代莲式磉盘、基础石等物。四月八日、二月十九佛圣诞。
泗洲佛
位于后墩村,旧时村人称佛塔,1992年村人建成有秋亭,祀佛于亭上。佛农历二月初四诞。
临水宫
原称彼岸阁,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重建,称观音阁,由于全宫跨长溪两岸,形家以为长溪锁钥之地,总兵周士元再建,1955年农场扩建时被借用,2001年,被县农行作为抵押财产,交由县法院拍卖,经东关群众交涉。2002年,县政府同意归还东关村,迁往炮台岗重建。
五通侯王宫
据《霞浦县志》该宫系康熙年间福宁总兵吴万福修建。全称紫金山五通侯王。解放后已破烂不堪,1993年重建,神九月初九诞。
后墩侯王宫
祀苍龙侯王,该宫位于后墩自然村。约始建1655年,旧时规模颇大,有戏台等建筑,神农历正月十五诞。
文昌阁
2003年,因县医院扩建,迁往建善寺右。
杨府圣王宫
杨府圣王宫现位于头桥金山。原宫在二桥下,1939年。由浙江平阳来任职官员和经商商人所建。


第二节 基督教、天主教


东关没有天主教、基督教教堂。全村有头桥8户天主教,约100多人,基督教县下塘二户8人。他们活动场所都在城关。





第二章    现存古迹


去思碑
在县下塘安澜侯宫前。为纪念在邑城有功官员,在此立碑。“镇宪颜光旰,号宜庵,亳州人。进士起家,剔历中外,癸卯岁末来吾宁,视民间利病,切若肢体,察形势,审机宜,浚河以兴修水利,筑坝以溉民田。建立仓储,减价平粜 。填塞山腰,培接地脉。七载之中,恤兵爱民,靡所不至,匪特北门锁钥抑且一路福星,人虽云忘,德终不泯,佥谋伐石纪绩,以表岘山之恩云尔。”此碑是雍正七年(1727年)立。
“有秋路”石碑
现存于城关府城隍庙。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曾任过满清海军大臣,民国初期海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福建省长的萨镇冰上将到塔旺街创建有秋市场,题有“有秋市场”四个大字,刻在市场正面楼上墙顶(已遗失),另题“有秋路”三字镌在石碑上,此碑原在东关三板桥。
永康桥
据《霞浦县志》载:“宋代有县下塘桥,上盖有亭,镇水口,今亭圮”。宣统二年(1910年)由村民集资重建现“永康桥”。今桥和石碑犹存。
烽火台
烽火台在县下塘峭壁山最高峰山顶,谷称“烟墩”。相传为明代防御倭冠,曾作为报警之设施。烟墩呈“凹”字形,里面约有2分地,现有城关人在开发旅游场所。
金山寨


在头桥金山顶。明万历二十九年,福宁知州洪翼圣筑。清顺治十八年福宁总兵吴万福建水关楼于其上。今被群众辟为“金山松园”公园。


古代税契、买田契
光绪十年(1884年)安澜侯宫神产买田契一张在县下塘安澜宫。康熙、乾隆、道光年间田地、房屋税契多张(在县下塘陈某家中)。







第三章  已废寺庙、古迹


第一节 已废寺庙


大帝宫(在县下塘水流沙)已废。
农夫王(在县下塘后街)已废。
临水宫(在县下塘现小学址)已废。
元帅宫(在县下塘后街)已废。
白马庙(在二桥下医药仑库)已废。
九使庙(在现东关小学)已废。
塔头庵(在东关众安里)塔头尾张光浩解元父张镜所建,已废。
天后宫(在后墩后门)该宫原规模颇大门口有两对大石狮(现在县委党校礼堂门口)。





第二节 已废古迹


后墩炮台
在后墩路口,明中叶乡人为防患倭冠入侵建炮台。已废。
浙营
明万历十九年(1592年)州募义乌兵500人建福宁营。驻兵东关关帝庙、临水宫、义乌城隍庙。号称“两宫一庙”已废
东校场
明万历十九年建,福宁营位于东关鸿远新村(旧关帝庙市场)建校场,旧称“营前”今已废。
金山塞
在头桥金山,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福宁知州洪翼圣筑金山塞屯兵。山下有凤凰池,以制火星,旁有井,刻曰:“金山秀水”。顺治十八年年总兵吴万福增高城垣,旁有水关楼,俗犹呼其地“水门楼”云。已废今残基已被村民整出,作为群众健身、休闲玩乐场所。
狮头岩寨、炮台岗炮台
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福宁侯名贵募楚军兵驻建善寺,筑狮头岩寨和炮台岗炮台,已废。
龙蟠宝塔
在现炮台岗,塔用纯砖砌,座有石刻“龙蟠宝塔”,其尖如笔,与众安里砚字井相映于张解元宅,形家称谓为“安排笔砚对溪山”。咸丰年间被台风损半,民国十八年还剩三分之一,后被国军拆毁建工事,现已无存。
解元府
塔头尾解元张光浩宅(在东关油行尾)俗称:“解元府”。原有四廊拘井三落大厝。正厅梁上悬挂一块金字红匾《解元及第》,大门口竖有旗杆硖,后门花园三面围墙,园内有楼亭台阁,雕龙镌凤,假山,渔池,花木繁茂,翠竹千竿。咸丰三年飓风毁之。
节孝坊
光绪二十四年,为表职员陈登潮之妻王氏等人,清政府在现东关小学边建节孝坊。文革时被毁。


附    录


一、明正统《福宁县志序》


邑志者,志邑之建置沿革也,志邑之星野疆域也。与夫山川、里至、人物、城池、宦迹、人才、风俗、赋税以及所产之物,无一而不记焉。盖以备观览,而记一邑之事实也。
邑之前辈尝修矣,唯草率于一时,未及锓梓以行,不过抄录数帙而已,故传于世未广。后之抄录者,又未免鲁鱼亥豕之讹,以讹传讹,久而失其真者多矣。元季兵燹之余,其泯没而罕见。间者有存,又多残缺破坏而首尾有不可晓。宪常以是为病,窃欲修之。而年衰力惫,又且僻活一隅,以有限之闻见,而欲通知一邑之事,实亦难矣。故欲为而中辍者数次。然于心有所不忘,乃取永乐戊戌亿修志稿,并掇拾残篇断简之一二,断以已意面增损之,辑而成志,厘为五卷,名曰《福宁志》。其中疏略者遗逸者众,固不足为一邑之全书。尚希后之贤令尹暨博雅君子,广搜旁采,补其疏遗,详玖精钉,以正其差讹,缮修锓梓以传之,而为经久之计。俾后人之观览,不唯有以知乎山川、里至、景物、生产之富,亦足以知文人才子,忠臣义士,孝子节妇,见称于当时者,以致其景慕励行之心,敦其俗而施之于无穷,顾岂小补之云哉!
                   正统乙丑五月望日,训导南金郑宪撰





二、民国《霞浦县志》序


县有志,犹家之有普,国之有史,天下之有图籍也。典綦重哉!
霞浦,温麻旧地,晋太康中因以名邑。自是或为县,或为州,或为府治,至民国复为县,代有沿革。县志附载于《福宁府志》,未有专书。清道光间,邑进士游曼堂与诸兄辈议纂县志,以补其缺,甫从事编辑,又以出宰山西未果。自是无过而问者。遗文轶事,一征诸缺略矣。顾府志修于乾隆壬午,距民国五年,已百五十余载,历世既远,缺略已矣。前邑令罗公汝泽奉令修志,业已分区采访,设局编纂,迄今将十余载矣,未竟厥绩。乙丑,余承乏霞浦,奉文催缴,而志稿无一就绪,因于都人士商榷,分门修辑,幸在局绪职事黾勉勤襄,凡七阅月而志稿蒇,佥又问序于予。予唯霞浦一邑,自唐文物衣冠侪于上国,宋以后图志多佚不存,存者唯万历州志,乾隆府志而已,至于县志则从来未见。语云:“因者易为功,创者难为力”。《霞浦县志》虽因而实创也。是役也,成功甚速,简陋之诮,自知不免,然以备一方之记载,一代之见闻,则不无小补,因喜而为之序。
中华民国十五年岁次丙寅菊月,知霞浦县事,闽县郭荦撰。


三、新志序


上任伊始,即逢《霞浦县志》定稿,为霞浦解放后的新编县志而由衷高兴,亦为任职期间能阅读县志,详悉县情,给现在工作提供借鉴,收事半功倍之效,而深感欣幸。
霞浦地处福建省东北沿海,自晋康三年(282年)建县,迄今已有1700年,是闽东地区最古老的县份。霞浦山川秀丽,物产丰富,人文荟萃,自古就有“海滨邹鲁”、“渔米之乡”之称。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县人民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创造前所未有的业绩。霞浦经济在腾飞,千年古邑换新颜,现已成为充满活力的沿海经济开放区。
编史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的文化传统。从宋代到民国,霞浦曾编修过10余部地方志,有4部县(州)志流传于世。《霞浦县志》的编纂始于1984年6月,历14载而竣,总共28篇,180万字,内容收罗百科,统合古今,堪为一方全史。一书在手,尽知霞浦千年沧桑,百业兴替,资政、教化、存史之功用良巨,深信它在霞浦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新编《霞浦县志》的出版,是前几届县委、政府一贯重视,各部门,社会各界配合支持,上级修志部门的热心帮助,县志编辑人员辛勤努力的结果。藉此县志出版之际,向所有为编纂出版《霞浦县志》献策出力人们,到以诚挚的谢意。
中共霞浦县委书记黄朝阳
霞浦县人民政府县长谢兴旺
1998年3月
四、“千秋窑洞对”警醒全党


1945年7月,一批在国统区对国事忧心如焚的社会贤达,民主人士冲破重重阻力应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之邀,以个人身份飞赴延安考察,就中国未来之命运求教于共产党领袖毛泽东。
毛主席问黄炎培来延安有何感想?
黄炎培说:“生我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个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天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转好,精神也就渐渐放松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懒性发作,由少许渐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息政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跳出这个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
面对这位与共产党肝胆相照的诤友的疑虑,毛泽东正色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能不敢松懈,只有人民起来负责,才不能人亡政息”。




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八个为荣、八个为耻”


胡锦铸同志3月4日望看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这一重要论述反响热烈。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国公民道德建立起了新的标杆,将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产生积极的影响。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铸在政协民盟民政联组会上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中提出:
        以热爱祖国为荣        (一)以为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       (二)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        (三)以愚味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        (四)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        (五)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        (六)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        (七)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        (八) 以骄奢淫逸为耻
  
六、文献选辑


国务院文件
                                                        国发(1988)21号
国务院关于扩大沿海经济开放区范围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了贯彻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沿海地区的优势,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务院决定适当扩大沿海经济开放区,现将扩大的范围通知如下:
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江苏省(略)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
山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批转<长江珠江三角州和闽东南与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的通知》[中发(1985)3号]中规定各项政策适用于上述地区。




                                                                                                            国务院·1988年3月18日

http://blog.163.com/zlddf_1965@1 ... 9012008221117392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5 10:43 , Processed in 0.03286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