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239|回复: 0

北京青年报 割舍不断的,是百万庄的那截美好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7-9-21 11: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区初建成时的百万庄大街街景
上世纪五十年代居民刚搬进百万庄小区
大家动手绿化百万庄小区
百万庄小区俯瞰图

    回忆人
    百万庄小区老居民:杜欣、(未区)马建平、(未区)李秋萍、(子区)高小功、(午区)李汉波、(丑区)刘建国、(辰区)赵斌、(午区)丁晓春、(辰区)张强、(午区)林国萁
    被誉为“首都第一住宅区”的百万庄动工于1953年,1956年完工,是由我国著名设计大师张开济先生主持设计的国家第一批公务员宿舍。整个小区红砖绿瓦坡屋顶,有着大片绿地和儿童游乐场地,居住环境安静和日照间距均匀,使得它几乎成为此后数十年间住宅区、住宅建筑的样板和典范。然而时隔60多年,随着北京快速发展的步伐以及各大部委的合并,近些年传言要拆迁的声音越来越大,曾经响当当的百万庄不再有人定期打理,如今正处于极为尴尬的境地:老旧的木质门窗,随处堆放的旧家居,地震后被加固的外墙,涂抹在墙上的“待拆迁”字样……让人不禁叹息,又担忧它的前世今生。
    玄机
    因在阴宅上建阳宅,用“八卦图”压住原有的阴气
    百万庄,地处北京西城区西北部,车公庄大街南侧,百万庄大街以北。原来这一带为北京城的西郊荒地,是城里人埋葬逝者的地方,俗称“百万坟”。后来又有逃荒的人在此搭建住所,形成小村庄,被城里人称为“白庄子”。解放后,这里被选作第一批政府公务员的居住区,由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先生提议,建筑大师张开济先生设计,以“百万庄”代替原来的地名,它成为新中国最早自主设计的居民小区,也是首都第一住宅区。
    当年的百万庄并不是普通的公共建筑,方方正正的小区看似普通,实则暗藏玄机。它曾作为样板和蓝图被收录到众多建筑学的教科书中,对新中国居住区的规划产生过深远影响;它也曾作为八大部委、国家第一批公务员的宿舍,见证过许多国家领导人——李鹏、温家宝、谷牧、钱其琛等的日常生活,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栋梁、著名学者居住最密集的小区。
    “以前这儿有一条大沟,二里沟,我们上学要横穿那条大沟,都是噌噌噌跳过去的。在大沟附近,有一个汉白玉的大龟,后来北京市文物局给拉走了,现在放在五塔寺。”
    回忆起小时候在百万庄附近居住的时光,前北京电视台记者杜欣给我们描述道。“大龟是一个碧玺,龟托石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得够一定的地位才能够立的。从这儿你就能够引申百万庄以前的位置是一块风水宝地。”1966年就搬入百万庄子区的高小功先生听杜女士一说,开始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详细介绍起百万庄的人文地理。
    高小功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系,2006年在提倡保留百万庄小区时也采访过张开济先生,因此对百万庄小区的历史了解透彻。
    “过去城墙外就是庄稼地,最繁华的地带是紫禁城到城墙,作为官宦子弟居住的。而共产党新时代就不能像以往帝王一样,需要破旧,所以当时不赞成还在紫禁城办公,因而设计了西域的办公住宅建筑,包括整个中央机关、政府部门等,在今天燕京饭店东侧这条路,北京展览馆附近,以及现在的三里屯这一带等等。而现在的百万庄这一带呢,就给职工盖房了。当时委托了北京市建筑设计所,由梁思成、张开济等这些留学回来的人设计。后来梁思成提议后,就以张开济为主的设计小组来设计这样一个机关、工作人员的宿舍。”
    大多数人认为“百万庄是中苏合璧的典范”,但高小功说,其实小区的设计借鉴苏联的成分并不大。因为是在阴宅上建阳宅的缘故,为了压住原有的阴气,整个百万庄小区的规划按照中国传统文化中“八卦图”的形状设计,被划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九大区域。同时小区外形方正,又像极了老北京的四合院。所有的房屋以红墙绿瓦尖顶为外形,以三层作为黄金设计高度,使得每一户的采光都有保障。
    为了适应北京的气候特点,住宅的布置还被设计成了回纹环绕状,以增加南北向的建筑,减少东西向的房屋。同时,房屋每隔一段都留有一些通道,既作为消防通道,又符合风水中“走阴气”的特征,非常巧妙。最初设计时,小区正中央有一块很大的绿地,布置有花坛,并种有树木,成为孩子们玩耍的场所。
    “每家楼房下都有自己的小花园,有松柏墙。当时我们的院子里就有一棵大槐树和一棵大柳树,槐树开花的时候满院都是花香味,那棵大柳树是我下乡那年倒的。还种了好多合欢,春天的时候桃红柳绿,特别美。”住在午区的李汉波回忆起当年小区绿树成荫的样子时这样说道。
    自豪
    这里曾是他们的世外桃源
    虽然只是一座小区,但是对于居住在这里的居民来说却是一个便利和谐而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九大居住区、绿地和小花园外,小区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商店、粮店、银行、邮局、理发店等就在小区内或环小区而建,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生活。
    “百万庄在当时的确是一个小而全的小区,从幼儿园到中学都有,当时这附近有4个小学,1个中学,基本上不出小区什么事都办完了。”
    “五几年的时候,这里就像世外桃源一样,其他地方没得比的。大院里有孩子们玩耍的地儿,花草树木也很多,当时我们可以在院子里养小鸭子玩。还有卖白薯、花生、瓜子、大白菜什么的,特方便。”
    “以前上学也有很多线路,小区道路曲折,小孩子打架都有好多可以聚集的点呢!你看现在哪有这条件!”
    “当时叫小伙伴出来玩都是楼上楼下喊的,一喊名字,哎!就下来了!有时候还会组织个跳舞队什么的,大家一起玩。”
    说到百万庄的童年记忆,从小就在这里长大的叔叔阿姨们都很有共鸣,你一言我一语相互分享着共同的回忆。
    “那会儿跟人一说百万庄的,特自豪!我们小时候比较傲气吧,一说是干部子弟都是很有文化很优秀的,所以老拿这个说事儿,总问人你爸妈是做什么的?”说到这里,百万庄的老居民们都笑了。
    李汉波还记得,“当时我们上学都爱走申区,那儿环境好啊!都是局长房,每家都有小花园。有重要领导人住这边的时候还有人站岗,不让人在那儿逗留看的。”
    “是啊,以前航空、冶金、铁道、基建部等等中国工业先驱们的住所全部集中在这里了。”高小功补充道。
    正如他们所说,百万庄当年最大的一个特质就是居住的都是干部子弟,百万庄就代表着社会精英。作为分给八大部委的小区,这里的居民素质都比较高,生活质量也比较好,家庭较为富足。
    作为国家重点项目,百万庄小区的建筑材料也是相当讲究的。外墙的红砖是烧制良好的上等红砖,墙体结实牢固。大门、窗框、楼梯扶手都是很有质感的实木,据说选用的是东北红杉木,经过高温处理加工而成,不容易生虫变形。当年那些纯铜的门把手、合页、水管、龙头、马桶零件、淋浴喷头,甚至现在都还在使用。
    高小功详细介绍了百万庄的建筑特点:“我们从门脸儿开始说,首先进入百万庄,护院儿的就是一大门,大门是对开的,设计上比申区都漂亮,是一个万字回轮。然后一楼大门对开,它不是一侧开的,是180度两边都能开,自己关上,到今天都还在用。如果是90度的早坏了,而且那个门特别沉,非常有质感,是实木的。‘一楼办’到‘二楼办’的窗户也是木窗,下面有斜领的排水槽,虽然没保养但是现在都能用。从上到下也都是回轮,从里往外推,不进雨水又通风走气。”这些小细节无不处处彰显着设计者的用心。“以前整个楼房内室的结构都是苏联式的设计,厨房、卫生间都挺大,有窗有淋浴,在当时算是条件相当好的了。而且当时搬进去的时候家具也是齐全的,床、柜子、桌子上面都订着蓝色的小牌儿,写着编号。还有以前‘一楼办’那块儿,是有灯的,楼牌号全都能照亮,特合理、人文。”
    “说到一楼那大门,我们小时候还干过坏事,就是门回轮上的那个大‘揪揪’,卸下来砸炮,拿个大钉子用皮筋一绑,拿火柴一扔里面,嘣一声就爆了。所以你去看那个门上面好多‘揪揪’都没了。”
    李汉波一说起这段小故事,大家伙纷纷表示小时候都干过。杜欣还笑着补充:“还有以前那个木质的扶手,是相当有特色的苏联式的设计,可以从上面滑下来,所以我们小时候从来不好好下楼,都是从那个特别光滑的木头上‘咻’的一下滑下来的。”
    窘境
    现实比回忆要骨感
    听着百万庄的老居民你一言我一语聊着过去的往事:红墙绿瓦与花红柳绿,楼道里温馨的橘色灯光照亮父母亲每日的回家路,木质地板和楼梯见证岁月的细密针脚……似乎最美好的时光停滞在了上个世纪的静谧和谐与邻里友爱中。
    然而现状却是残酷的,甚至是痛心的。由于年代已久,且经历过1976年地震,小区好多房屋的整体结构都已经损伤,尽管后来经过加固,依然存在安全隐患。
    自2006年始,要拆迁百万庄小区的声音就一波接着一波,所以导致原本的常规维修和定期检查都停止了,陷入“产权不清,责权不清”的尴尬境地。同时,由于疏于管理,小区的房屋老化厉害,很多墙体屋檐都脱落了。窘迫的现状加之拆迁的风声使得很多老居民都不敢装修房子,也不愿认真收拾楼道和院落,百万庄就这样一步步衰落下去。
    “说到拆迁,我有话要说。我五岁起就住在百万庄,父母亲现在还住在百万庄,你想我对百万庄的情结是相当深的。而且当年谈恋爱那会儿,我领男朋友去家里,走的时候正好下起雪,小区里红墙白雪的特别漂亮,给我男朋友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但是我今天必须得说说,你们提的情怀、文化渊源,我都同意,但是百万庄必须要拆了。”曾经住在午区的丁晓春听大家回忆完过去的美好时光,说起了小区现在存在的诸多问题。
    “1976年大地震的时候百万庄的整体结构就损毁得相当厉害了,地震完我们家墙上有一碗口大的洞,坐在里面就能看外面风景了。我弟弟年纪小调皮,拿螺丝刀去捅,后来那个洞就变得跟脸盆那么大了。你想想啊,一个墙,小孩拿螺丝刀都能捅破,那老化是相当厉害了。尽管我承认当年用的建筑材料、黄铜的把手、实木的门窗都是一流的,但是造墙的那个砖再好也不能跟现在的水泥墙比。现在的楼都是可以抗七八级地震的,但是当时用那种砖建的房屋,加上年代已久,现在可能连四级地震都抗不了了。”
    房屋隐患加上现在的居住者多为老人,使得小区的安全隐患更为严重。“建筑是有寿命的,它的寿命已经到了。现在住百万庄的都是老人家,我们做儿女的天天提心吊胆。”丁晓春从居民安全和宜居环境出发,表达了众多支持拆迁者的心声。
    情感是情感,现实归现实。因为之前一直在争论拆还是不拆的问题,现在百万庄小区的环境相当差,管理混乱。很多从小在这里长大的居民,现在路过曾经居住的楼房时,也不禁叹息曾经那么好的一地儿,怎么现在就成了这样。
    “如果要保留,也是要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保留。如果国家有实力,再翻盖一个百万庄也未尝不可,虽然拆迁之后又重建,购买成本会很高。而且在拆迁过程中,是作为危房还是拆迁房去拆,对于居民来说也是不一样的。”原来住在未区的马建平说出了许多老居民共同关注的现实问题。
    看来,当建筑、设计与情怀遭遇生命、安全与现实,确实会碰撞出很多火花。有人说“梦想很饱满,但是现实很骨感”,百万庄面临的窘境也是如此吧。或许正如杜欣所言:“我们并不想左右政府,我们只是有百万庄情怀。想想我们从小在百万庄长大,百万庄留给我们那么多刻骨铭心的故事,真是对百万庄充满了依恋。但说到拆还是不拆,真的是政府的事儿。”
    百万庄虽然生死未卜,但是我们都期望最后的结果于居民、于情怀、于安全都会有满意的答案。文/胥慕怡

http://epaper.ynet.com/html/2015-11/23/content_167289.htm?div=-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1-10 09:22 , Processed in 0.11072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