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516|回复: 0

我的小学,我的七一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7-9-15 12: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几天,市政法委主任、原北京军区七一子弟学校老学长李旸大哥告诉我:咱们老学校的名字又叫回来了,石家庄市二十四中又挂上了七一学校的牌子。我在网上一搜,哈,还是真的。
根据石家庄日报报道:经石家庄市政府批准,11年6月29日,市第二十四中学恢复了“石家庄七一学校”的校名。11月9日,该校举行了“新老七一人共贺石家庄七一学校复名”大会。厚重而光荣的校史,让七一学校的新老校友接受了一次富有特色的传统教育。
   七一学校,1948年七月成立于石家庄获鹿南新城,原名:华北军政大学干部子弟学校,军队编制。1950年8月,入驻石家庄市桥西区聚乐街。1952年11月,与原属刘邓大军(二野)的平原军区新英干部子弟学校合并,改名华北军区七一学校;1955年改名北京军区七一学校;1964年改名河北石家庄七一学校;1968年改名石家庄市第二十四中学,属石家庄教育局。
七一学校原校址石家庄市桥西区聚乐街(现24中一带)占地400亩,是老石家庄东西南北四大兵营中的南兵营,曾是日军独立第八混成旅大本营,国民党罗历戎第三军军营。1952年由苏联专家设计,解放军工程部队施工,改建成全日制寄宿学校,有全部安装了暖气的教学楼、办公楼、大礼堂和宿舍楼,有医院、澡堂、洗衣房、花园和游泳池等生活设施,有猪号(百头养猪场)、鸡号(万只养鸡场)、牛号(奶牛场)、马号(马车班)等生产基地。学校由北京军区政治部直接管理,学生均为军队团以上干部子弟,三分之一是老红军子女,四分之一是烈士遗孤。
七一学校的校名是朱德元帅亲起,是国内唯一一所几位元帅(贺龙、罗荣桓、聂荣臻)集体视察过的部队干部子弟学校。给学校题过词的副总理二人、上将八人、中将十二人,少将及部队领导、战斗英雄数十人。在华北四所部队干部子弟学校(北京八一、石家庄七一、天津红光、太原育英)中,是一所声名卓著,历史悠久的红色学校。
我是1964年七岁时到七一学校小学部就读,1968年上四年级时因文革“停课闹革命”而离开,时间不算长,但因为处于人生一个重要阶段,印象及其深刻,深刻到了刻骨铭心。这是因为,我这一生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理想主义的为人理念,严肃正派的生活作风、打死吓不死的处事性格、甚至连我这一口纯正的普通话,都是在那个时期受到的启蒙。
我能够就学七一学校,也是家庭原因,家父抗日时期参加八路军,在冀鲁豫军区杨勇司令员身边工作。建国初期杨勇上将任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调家父到二高工作,由是在石家庄西兵营安家。我生于1957年,1964年入学军队干部子弟最向往的、师资、教学设备和生活设施全国首屈一指的七一学校。
学校是九年寄宿制,涵盖了小学到初中。平日食宿在学校,周日回家,星期一早晨回校。校长是一位腿部负过伤,持手杖的老红军,我们都叫他校长爷爷,学校管理人员也基本来自军队,我们年级主任就是一位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转业教导员。教师分两种,一种是正课老师,一种是生活老师(保育员)。原来也都是来自部队的复转文教人员和家属,六十年代初开始录用正规教育工作者。
当时学校的场地很大,有四百亩,分几部分:1是生活教学区,小学部是一大片日式平方,中学部、办公楼是几栋苏式三层楼,这一块现在大部是石家庄市二十四中学校园;2是操场区,大约六个足球场大小,现在一部是石家庄第六中学;3是后勤区,有牛号、猪号、养鸡场,面包房等,现在是河北省政府一些单位所在地;4是花园,那是我们晚饭后的天堂,捉迷藏、捉蛐蛐、看蚂蚁打架的好地方,花园中间有一所日式别墅,住着校长爷爷。现在已经踪迹皆无,成了省直机关办公楼和宿舍。原七一学校400亩土地现在有两所中学、一所小学、两个省直机关、一座部队营房和两处干部宿舍。现在24中占地面积不到原来学校的40%。
从“学”的角度讲,学校的教材和课程与普通学校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有传统课,请一些老红军、老八路,战斗英雄讲课,像《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长腿孙达得、雷锋班班长、赵一曼的儿子、白求恩的学生等都给我们讲过课。还有就是军事课,是我们最爱上的,由各部队抽人给我们简单讲授枪械、迫击炮、重炮、坦克、飞机、舰船知识,每讲完一部分,就拉着我们到部队看表演,很过瘾。记忆中体育课很多,基本是军训,队列、投弹、刺杀、高年级有射击、飞行员体能训练等。因此,这个学校出来的毕业生军事知识比当时部队战士、连排长的见识都多些。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是当时学校的教学设备,由于是军队子弟学校,我们使用的教学设备除有一些是购买的或苏联送的,大部分是各部队战争年代缴获的的战利品,记得有德国的显微镜,英国的天文望远镜、太阳系模型、地球仪,苏联的手风琴、钢琴、小提琴,日本的物理演示器材等等,甚至还有不锈钢的人体骨架、橡胶的人体器官模型。体育器材一部分是四航校送的全套飞行员训练器材。让人骄傲的是中学、小学各有一支军乐仪仗队,我在小学队还学打过法国鼓(鼓面上带弹簧的那种)。每当重大节日、活动,我们就会穿上军礼服,带上白手套,打着鼓上大街游行,各种军鼓军乐将近二百余人列队行进,好不威风!堪称当时石家庄一景。
从“吃”的角度讲,学校有自己的奶牛场、养猪场、养鸡场、面包房,加上各部队农场经常馈送,用当时的眼光衡量,我们的伙食非常好,早餐有面包、牛奶、豆包、糖包、茶鸡蛋、豆浆、小米粥等,时不时还可以吃到香肠;午餐和晚餐有大米白面,配一荤一素两个菜,当时石家庄不常见到的南方饭菜都常吃到。记得校长爷爷经常到食堂看我们吃饭,发现谁吃的少了、慢了,就叫保育员给谁一块山楂糕。第一次吃爷爷的山楂糕,还真没吃过,真好吃。以后想吃了就装着食欲不振,骗校长爷爷的山楂糕吃。那时一放寒暑假,在家没玩几天,就十分想念学校窗明几净的大饭堂,想校长爷爷的山楂糕,想得睡不着觉。现在早长大成人了,到了当年校长爷爷的岁数,可是一想起当年的事-----嘿嘿,还是睡不着觉!
记忆深刻的还有每到星期六下午,学校前门的小操场就会停满各种各样的汽车,从美制吉普、大道奇到苏制伏尔加、吉姆,像个汽车博览会,都是家长来接孩子的。每到那天,我们下了下午第二节课,就成群的去看谁家的车好,谁家的警卫员高大(一般家长不来,大多是警卫员来接孩子)。后来校长爷爷不愿意了,说我们这帮孩子“战争年代比谁爸爸的马大,现在比谁爸爸的车小,那还不比出八旗子弟来?”从此以后各部队都改用大轿车、卡车接孩子,小车就少见了。
        文革期间学校的停课是这样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学校虽然也成立了红卫兵组织,也批斗老师,有些混乱,但大多数学生和地方没有什么关系,因此没有卷入当地的运动。除了开会多、读报多,增加了早请示、晚汇报的形式,学校基本还维持着正常的秩序。只是学校的外墙上不时出现一些标语,说:七一学校是资产阶级贵族学校,要坚决砸烂!但终究还是没有人敢进来来砸。因为社会上传说:七一的红卫兵人人都有枪(瞎掰),个个都是神枪手(未必)!每个人都会几下子擒拿格斗(这也许是真的,初中体育课有这个项目),但从各方面得到的信息,学校前途堪忧,人心惶惶。
         到一九六七年, 随着文化大革命进入夺权阶段,社会上的造反派组织开始分裂,开始武斗,石家庄的造反派分成了两大派:反军派和拥军派,两派都有军方背景,反军派由铁道兵学院(京字501部队,起义部队改编,铁道兵撤销后改为铁道部石家庄铁道学院)为后盾,以河北师大的“东方红”、铁路工人的“火车头”、等造反组织为中坚,根据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对外统称“狂人公社”(后经江青亲口改名“鲁迅公社”)。指导思想是“抓带枪的刘邓路线,揪军内的一小撮,夺军队的领导权”,经常冲击驻石各部队,抢劫枪支弹药,殴打甚至杀害军人。对石家庄军管会极端仇视。
        拥军派由陆军63军、第九步兵学校(京字320部队,现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前身),省军区系统为后盾,国防部第十研究院十七所、十九所(现54所前身)、十三所等为主力(可惜大部份是知识分子,战斗力不敢恭维,打不得硬仗),七一学校红卫兵自然也是,得到大多数工人、市民支持,坚持“解放军是国家柱石”和军委“十八条规定”的观点,拥护军管会。
           六七年初夏一个傍晚,反军派大规模冲击军管会所在地八一礼堂(现世纪饭店),63军一个连的战士们执行“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命令,手臂挽手臂组成几道人墙阻止,在殴打下纷纷受伤,石家庄女子中学(现十七中)一位女造反副司令,好像是投铅球或扔铁饼的省级冠军,高个子、小刷子头,绿军装,宽武装带,袖子挽的老高,左手提勃壳枪(可能是“样板戏”道具),右手高举,喊一声“向解放军叔叔学习!”出手一耳光,“向解放军叔叔致敬”出手又一耳光,手劲极大,基本上一掌打晕一个战士。眼看防线崩溃,军管会情急之下,向距离最近的七一学校打了求援电话,于是学校初中男学生成四路纵队,跑步增援,一阵有有章法的冲杀,驱散了反军派。
         第二天早晨,学校黑色的大铁门上,有人用红色油漆刷下了“誓死报仇、血洗七一”的大标语。
         几天后的一个凌晨,大概两、三点钟,我们被生活老师推醒,在老师的带领下,披着被子,躲进了花园里,整整蹲到天亮,大操场方向不时传来阵阵喊杀声,鬼哭狼嚎的,真吓人。
    天亮后,学校里到处都是带钢盔、穿刺杀护具,手持刺杀训练用木枪的军人,原来,半夜的时候,有数千反军派,拿着刀矛棍棒突然冲进了学校,闯进中学生宿舍乱打乱砍,有准备的第九步兵学校迅速派出三百名学员组成的战斗队前来解救,他们都是华北各部队大比武时保送的“尖子兵”,战斗力极强,三人一组背靠背,用刺杀技术迅速打垮了几千人的围攻,抓了七八百人。但学校方面损失惨重。
         当天下午,我们在九步校战斗队的保护下,乘军车回家。
         两年以后,我们接到了“复课闹革命通知”。学校的落款是“石家庄市第二十四中学”。
         名噪华北的“北京军区七一子弟学校”就此消失。

2012年4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cd920f20101649p.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1 20:41 , Processed in 0.02896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