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34|回复: 0

大江:北京101中学六五届高中毕业生回忆录随想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7-9-15 06: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青春的记忆,是绿色的
--读北京101中学六五届高中毕业生回忆录随想

前一天,刘天成要回在美国的那个家,来电话辞行。同时,交给一个任务,为《北京一零一中学六五届高中毕业生回忆录》写点什么。还“声言”这是郎燕玉的“要求”。对于女士的要求,男士只要能做到,是应该努力去做的。说实在的,在这本《回忆录》的名单里,我只熟识三个人:天成、燕玉和徐泓。对这个群体来说,我是个陌生人,咋好说话呢?撂下电话,真的有点儿为难。可细一想,虽不是一个母校,但我也是六五届高中毕业生,也是同龄人,和大家生长在同样的年代,受着同样的教育,有着同样的经历,同样的感受,同样的语言,最重要的,还是同学的同学,这或许是我可以“搀和”进来的“合情合理”的资格和身份吧?想到此,心中不觉荡漾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情感,一下子和同学的同学们亲近了许多。于是,丢掉不好意思,鼓起勇气,提笔完成这篇作文。如果这篇作文能够有幸让大家看到,那么请允许我借“五一”之际,向同学的同学们致以无产阶级劳动者的敬礼!
我和刘天成是大学同班同学,很要好,属于可以无话不说的那种。上个世纪的70年毕业后各奔东西,但三十多年来始终没有断过联系。他到美国后,相互间也是牵挂着。自去年他老母身体欠佳以来,孝顺的天成便隔三差五地从大洋彼岸飞回北京,一住几个月,倍伴母亲,我们见面的机会也就多了些。当然,每次相聚,主要是听他海阔天空地神侃。有一次,他们夫妇回京,我为他俩接风,天成因在宣武医院看牙,燕玉先到。我俩就一边喝茶一边开聊。郎燕玉说:“咱们抓紧说,要不那家伙来了,就没咱们说话的份儿啦!”说完,我俩都哈哈笑起来。天成的健谈,在同学们当中是有了名的。不过,大家都喜欢听他“说东道西”、“品头论足”,因为总能得到新的信息和新的见解。在京城只要同学和老师聚会,我张罗完以后,他就是主角。
今年3月的一天,我去天成家看望伯母。天成郑重地送给我这本《回忆录》,接着就滔滔不绝地讲述起策划和组织的过程,言语中充溢着成功的得意和骄傲。那兴高采烈的神情,真好似交了份出色的答卷受到老师和同学们夸奖的孩子。
回到家里,因为受到天成情绪的感染,我不由得认真地翻阅起这本《回忆录》来。随着那一行行浸透着青春气息的文字从眼前掠过,一个个身影浮现在我的面前,这一个个身影又汇聚成一个群体竖立在天地间。虽然,我看不清他们和她们的模样,可却是那样的熟悉、那样的亲切。啊,我明白了,这是一代人,有着特殊经历的一代人。我们,是陌生的熟人。我们共同拥有过阳光下的灿烂,也共同经受过暴风雨的历炼。我们身上流淌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血液,又涌动着强烈的现代意识。这一切,使这一代人命里注定要担负起承上启下的历史责任。所以我们为青春时代树立的理想和信念而共同奋斗着。岁月悠悠而去。如今,这一代人眼看着要在公职岗位上退休了,或者说到了喜欢回忆往事的年龄。当我们这些雪染鬓发的“老家伙”们打开隐藏在心底记忆的匣子,里面珍藏着什么?是学生时代用天真纯洁的情感编织的生活。
不是吗?北京101中学数百名“六五”届高中毕业生阔别近40年,且天各一方,为何能串联起来?年过半百有余,职业不同,职务不同,为何因一个倡议荡起共鸣,共同打开那记忆的闸门,满怀深情地描绘出20世纪60年代一群青年人的生活画面,而且是那样的鲜活?想来只有一个缘故,那就是学生时代结下的一个情结:对母校的爱之情,对当年校园生活的眷恋之情,对同窗学习、朝夕相处多年的老同学的怀念之情。这情结,不仅没有随着时光的逝去而淡薄,反而越来越浓郁香醇。
豆蔻年华的学生时代,当离开校园不再做学生时,才真正觉得那是人生中最美丽、最动人、最令人怀念的一段岁月。是啊,学生生活,是多么令人快活的日子!我们在校园林荫道上并肩漫步,我们在郊外田野里撒欢奔跑,我们在一起和风般喁喁细语,我们汇聚一堂激昂地高谈阔论,我们放喉纵情歌唱,我们激情满怀地朗诵诗歌,锦绣前程让我们神往,宏伟理想令我们激动难眠。我们盼着长大,早一点冲进生活的海洋,挥起双臂去开辟未来的世界。今天想起来,我们那时似乎有点儿单纯,有点儿幼稚,有点儿浪漫,然而竟是那么温馨,宛若梦中意境,情不能舍。这一切已离我们远去,但却是我们心中永远抹不掉的记忆。我,捧着这本在地球的那一边同龄人编写的校园回忆录,心,被感动了……
我是个爱动感情的人。在三十余年的记者生涯中经常被五彩缤纷的生活所感动。可是,我感觉到了,这本《回忆录》写下的篇篇真情话语带给我的感动,同采访时的感动不一样。她不仅引起我对抚育我成长的母校、对学生时代的美好岁月、对朝夕相伴的同窗的默默思念,还使我陷入一种说不清楚的思索之中。我在想,我们为什么对那时的生活难以忘怀?为什么对那时的回忆有种令人陶醉的享受?为什么讲起那时的故事会产生万千情愫和感慨?是童心未泯吗?是到了怀旧年龄使然吗?不。那是什么缘故?我站起来推开桌前的窗户,望着在春风中摇曳的一片盎然绿色,顿时,血液冲动起来,我们拾起的是绿色的记忆啊!校园生活的情境是绿色的,彼此的情感是绿色的,没有尘埃,没有杂质,没有异味,一片绿色!这是人人都喜爱的颜色,人人都渴望的颜色——尤其是在现在这个世界上。
这个世界变化得也是太快,真的是“一日千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达,人们,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在建设和享受“新生活”的同时,越来越感觉到身边好象少了些纯洁、真诚和朴实,多了些虚假、心计、相互利用的交易和日显膨胀的对权力和金钱的欲望。同一位同事闲聊起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他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孩子在学校里挺喜欢帮助别人的,大人就觉得这孩子缺心眼儿,便教训说:“你怎么这傻,真诚?这年头真诚值多少钱一斤啊!”听了,我笑不出来,只感到一丝恐怖的凉意掠过心头。我还常常听到一些人说活得真累。是干活干得累?不,细一听是“心累”,累在看不清摸不透的人事关系上。在一次教育活动中,干部中流传着这样一套说法:“你讲,我就讲;你不讲,我也不讲;你要讲我,我就讲死你”。听了,我唏嘘不已。权势和金钱污染了社会环境,商业气息渗透进了生活空气,人们生活中少了“绿色”。有人说,人情越来越淡薄,是社会的一种“进步”。我很不以为然。我坚信,不管社会生活怎么变革,不论思想观念如何更新,人间真情是绝对不应该变没有的。就象人们实施生态工程绿化大地改善生存环境一样,人们的灵魂和情感也需要“绿化”,这同样是我们的生存环境。
我们什么都可以没有,但绝不可以没有真情。正因为有了她,人间才那么让人留恋。
我们什么都可以丢掉,但绝不可以丢掉做人的情义。正因为有她的存在,人活着才有滋味。
我终于理解了编辑出版这套《回忆录》的意义。她,记载着真情岁月的生活,寄托着对真情的怀念,呼唤着让真情充满人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6672b1010004df.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1-10 14:30 , Processed in 0.11670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