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06|回复: 2

高伐林:红二代掌权归功邓小平陈云深谋远虑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7-8-27 20: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红二代掌权归功邓小平陈云深谋远虑

一方面,中共元老们口口声声要维护毛泽东的旗帜;另一方面,他们对响应毛的号召一度起来造反的人,一概毫不留情打下去,永远不准翻身;但同时,他们又将自己的子女小心地圈出来,保送踏上政坛快车道。他们不在乎言行不一、双重标准这些批评。

老高按:昨天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在“明镜书刊”节目播出了对我的“袖珍专访”——我介绍了即将上市的《新史记》37期的一篇主打文章,全文转载如下。因为节目有时间限制,我只能长话短说,有些
看法表述得不很充分,也就不很准确。现将一些情况和看法,补充在法广这篇专访的后面。

邓小平陈云合谋铲除造反派,栽培红二代
法广索菲

放眼中国当代政坛及企业、金融各个领域,打江山一代的红色后裔大批接班,掌控共和国重要命脉。这一切都有赖邓小平、陈云等中共元老30多年前深谋远虑的筹划安排。《新史记》37期发表重要文章揭示了这一历史秘辛,这次节目,我们请明镜集团总主笔高伐林来做一个介绍。

法广:中共打下江山的那一代,是什么时候对培养自己的子女产生紧迫感的?

高伐林:中共建立政权之际,开国元勋们都在30出头到50岁上下,都还算年富力强,权力交接问题还不突出。毛泽东在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全党要重视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一代新人要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但那个时候,他们是从广义上普遍号召“争当接班人”。文革十年之后,元老们一来年事己高一一中共1982年开十二大时,邓小平78岁,陈云77岁;二来遭受到底层民众的猛烈冲击,对造反派心有余悸,他们多次说过:王洪文、蒯大富这些人有年龄优势,我们拼不过他们呀!元老们的结论是:“让我们的子女接班不会挖祖坟”。这一期《新史记》发表阎淮的回忆文章,披露了他们的长远图谋。

法广:这位作者阎淮是什么人?

高伐林:阎淮也是个“红二代”,文革前考入清华大学,1982年8月被陈云办公室安排,调进中组部刚刚组建、李锐担任首任局长的青年干部局。最近他出版一本回忆录《进出中组部》,其中一章,详细谈到在青年干部局的工作经历:中共成立这个局,就是要加紧发现、遴选和提拔他们信得过的新生力量,同时要防止、清除文革中的造反派。固淮在那里工作的几年,正赶上八十年代中期的中共几次新老交替。他当时年龄轻、资历浅、级别低,然而代表的是号称“天官第一部”、掌管官员仕途的中组部,权力很大。他考察了一大批待提拔的后备官员,其中有一大批后来成为正国级、副国级、省部级领导人,像习近平、张德江、李长春、吴仪、李铁映、张立昌……等等。阎淮披露了中组部如何贯彻实施元老们的意图。

法广:元老们的意图是什么呢?

高伐林:简而言之,两句话,第一句:要严格把关,决不能让文革造反派“混入”后备干部队伍,重新掌权;第二句:要掌握政策,决不让自己的子女“红二代”被当成“三种人”,仕途受到阻碍。

法广:“三种人”是什么意思?

高伐林:“三种人”是当时一个特定的政治概念,指: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打砸抢分子。定为“三种人”,就像过去定为“地富反坏”一样,意味着划进敌对阵营,属于控制对象。阎淮负责在全国范围内对文革期间大学生造反组织头头“记录在案”工作,这就是社会上清理“三种人”在大学里的翻版,只不过这些头头文革中都是青年学生,所以就不给处分了,只是由学校通知其现在工作的单位,记录在案,装入档案,这意味着,他们未来的提拔重用就没戏了。

法广:打击面有多大呢?

高伐林:不小。阎淮因为离开中组部时按照规定交回了文件和工作笔记,记不住具体数字。但他是清华校友,得知母校被“记录在案”者为58人。一所大学就这么多,全国各大专院校加起来,数字也就很惊人了!(我在《广西文革机密档案资料(续编)》里读到,广西这项工作的成是:九所院校“记录在案”人数为三位数。一一老高注)
阎淮讲过两个例子,一个例子,说明中共元老们的政治意图是什么;另一个例子,说明所谓“掌握政策”是怎么回事。

法广:你介绍一下这两个例子吧。

高伐林:第一个例子:阎淮代表中组部主持北京各大学党委副书记和组织部长“记录在案座谈会”,清华一位领导提问:“红卫兵推倒古迹建筑‘二校门’,贺龙的儿子贺鹏飞是否要‘记录在案’?”——这个问题很有普遍意义:1966年血腥“红八月”,带头“扫四旧”、随意打死人的多是高干子弟,难道不是货真价实的“三种人”“打砸抢分子”?

法广:中组部怎么判定呢?

高伐林:阎淮私下对这位领导交底,说了句大实话:“老人家们此举专为整治批斗他们的造反派,岂能拿自己子弟开刀!”他回去汇报之后,中组部办公厅马上通知北京市委组织部并转发全国各大学:“文革初期保守的老红卫兵不是造反派,其头头不属于‘记录在案’范围。”后来陈云对高干子弟孔丹来信,做了同样的批示:“这些红卫兵不属于‘三种人’,其中好的还应是第三梯队的选拔对象。”对犯有打砸抢罪行的“红二代”大开绿灯,才有了他们今天的炙手可热。

法广:第二个例子呢?

高伐林:我们知道,文革中各地、各单位的造反派,虽然都是响应毛泽东“造反有理”的号召揭竿而起,但不是铁板一块,其中有较激进的,也有相对温和的,有些造反派并未参与打砸抢。清华大学温和派造反组织“四一四”的头头隙楚三,应中组部官员的要求,写了一篇介绍文革情况的文章,强调他们是与中央文革支持的蒯大富一派作斗争的。这篇东西后来也送到陈云那里了。

法广:陈云对这个问题怎么表态呢?

高伐林:按说领导人这时应该告诫“注意政策”,注意区别对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分化对手,缩小打击面吧?但是陈云的表态让人大跌眼镜:在他眼中,凡是造反派,全是一回事!他在刚才说到的那个批示后面紧接着就说:“像陈楚三这样的人要特别警惕,绝不能让他们混进第三梯队”!
这两个例子非常典型地表现出中共这些元老们一系列的自相矛盾:一方面,他们口口声声要维护毛泽东的旗帜;另一方面,他们对曾经上了毛泽东的当、一度起来造反的人,一概毫不留情打下去,永远不得翻身;而同时,他们又将自己的子女小心地圈出来,保送他们踏上政坛快车道。这一切矛盾之处,目的一以贯之:保住他们自己的红色江山。

法广:http://cn. rf i.fr/
明镜网:www. ming j ingnews. com/

老高补记:
以前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辨析过“党”与“party”的区别。“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是个褒义词,与之有关的两个最为人熟知的成语,也都绝非好话,一个是“党同伐异”,另一个是“结党营私”。不幸,中共的组织部,从阎淮的介绍来看,就是具体落实“党同伐异”和“结党营私”的部门——从我
上面转述的情况来看,诸位想想我是否言过其实吧。

陈楚三这个例子,值得再进一步剖析。陈楚三,其实并非“黑五类”,而是“红二代”,是烈士子弟。他父亲这位烈士,还不是一般人如上海地下党被捕就义的交通员、淮海战役中倒下的机枪手,而是比邓小平、陈云的革命资历还要老——是陈潭秋,中共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1943年9月,在新疆与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等人,一起被盛世才杀害。

陈云是否说过“让我们的子女接班不会挖祖坟”?阎淮考证过,陈云的这句话及文字略有出入的说法,虽然传播甚广,但出处不明,并没有查到直接出自陈云的任何白纸黑字,是否真是陈云所说?有待进一步查证。但从他讲的很多话、做过的很多批示来看(例如上文提到的对孔丹等来信的批示),他着意大力扶植子女接班,殆无疑问。那么,这里的问题就是,陈云为何又说“像陈楚三这样的人要特别警惕,绝不能让他们混进第三梯队”呢?难道他完全不知道味楚三“红色血统”无比纯正?

我觉得,这种可能性甚小,中组部官员将陈楚三的文章辗转呈交上去时,不可能不在cover letter上写明有关背景,包括作者出身。陈云对味楚三的打压,我认为透露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陈云心目中“不会挖祖坟”的“我们的子女”,其实所指并非所有打天下元老和功臣的后裔,而是一个更小的圈子。

据阎淮在中组部工作凭借职务方便所了解的情况,不仅如陈楚三所说,他主导的“四一四”是温和造反派组织,在文革中抵制中央文革支持的蒯大富;而且他本人虽经十多年(从七十年代初期一直到1983年)反覆审查,没有查出任何“打砸抢”方面的劣迹。那么,陈云所说“像陈楚三这样的人要特别警惕,绝不能让他们混进第三梯队”,依据何在?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他参加了并领导了一个造反派组织。这个例子何等典型!毛泽东被当局至今奉若神明不容触碰,却将成千上万听了毛泽东的话起来造反的民众,压到五行山下,这公平吗?眼下这么多民众怀念文革,怀念毛泽东,当局难道不能从中反省自己的重大缺失吗?

上个周末,与一对多年老友夫妇吃饭——本是我们想给他们回国养老饯行,没想到他们“偷跑”抢先买了单,倒是他们请我们吃饭了!——席间他们严厉抨击我的价值取向,强烈反对社会上对“红二代”的“偏见”,认为“红二代”被别有用心的势力“妖魔化”了,举出很多例子证明“红二代”就多数而言,根本没有那么利欲熏心,称得上正派做人、立党为公,真正腐败的“红二代”,充其量只有“红二代”这个群体的10-20%。他们认为,真正坏人比例高的群体,不是“红二代”,而是“官二代”(他们没有点名,但我猜测,指的是温家宝的儿子、戴相龙的女婿之类吧?)。我很难反驳他们的说法,因为证诸我身边、我认识的“红二代”,其父辈参加革命的年代从20年代到40年代,官职从副国级、省部级、厅局级到处级甚至科级(真的,我的一位堂兄的妻子,父亲是老红军,但一字不识,一直到离休,职务只是某大型国企里的科级),大多数是通常意义上的好人,他们都没有凭借父辈权势,以权谋私。

“红二代”中有不少人,更完全与体制分道扬镳——至少与体制主流派分道扬镳——这个名单是好长好长的一大串,其中不少人我们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峨!他还是“红二代”呢!魏京生、王军涛、戴晴、张戎、陈小雅、王力雄、唯色、李南央、贺延光……还有我上面谈到的阎淮。

这里我还没有说到那些在中共的政治斗争“绞肉机”中失败的那些人的子女,像林豆豆、程光(邱会作的儿子)、陈晓农(陈伯达的儿子,与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程晓农是两个人)、纪坡民(纪登奎的儿子)……等一大批人呢。他们也是如假包换的“红二代”,但他们哪有多少以权谋私的机会?

“红二代”问题十分复杂,关于“红二代”的定义、范围、分类、演变,我还有很多见闻想法,一时难以尽述。这里我只想说,从两位老友夫妇对我的严厉批评,我反省自己,正像我们所批评的“美国人对华裔有刻板印象”一样,我对“红二代”,我们对“红二代”,是不是也有刻板印象?一提“红二代”,就认为他们人人都是“近水楼台”,享尽与父辈的权位俱来的种种资源,飞扬跋危,胡作非为,有权就任性……其实,上文中提到的“红二代”味楚三就昭示我:并非如此,远非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楼主| 发表于 2017-8-27 20: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广:鄧小平陳雲合謀剷除造反派,栽培紅二代

放眼中國當代政壇及企業、金融各個領域,打江山一代的紅色後裔大批接班,掌控共和國重要命脈。這一切都有賴鄧小平、陳雲等中共元老30多年前深謀遠慮的謀畫安排。《新史記》37期發表重要文章揭示了這一歷史秘辛。這次節目,我們請明鏡集團總主筆高伐林來做一個介紹。

法廣:中共打下江山的那一代,是什麼時候對培養自己的子女產生緊迫感的?
高伐林:中共建立政權之際,開國元勛們都在30出頭到50歲上下,都還算年富力強,權力交接問題還不突出。毛澤東在上個世紀60年代提出全黨要重視培養“革命事業接班人”,一代新人要在大風大浪中鍛煉成長。但那個時候,他們是從廣義上普遍號召“爭當接班人”;經過文革之後,元老們一來年事已高,中共1982年開十二大時,鄧小平78歲,陳雲77歲;二來受到底層民眾的猛烈衝擊,對造反派心有餘悸,他們多次說過:王洪文、蒯大富這些人有年齡優勢,我們拼不過他們呀,那麼,“讓我們的子女接班不會挖祖墳”。這一期《新史記》發表閻淮的回憶文章,披露了他們的長遠圖謀。\n
法廣:這位作者閻淮是什麼人?
高伐林:閻淮也是個“紅二代”,文革前考入清華大學,1982年8月被陳雲辦公室安排,調進中組部剛剛組建、李銳擔任首任局長的青年幹部局。最近他出版一本回憶錄《進出中組部》,談到在青年幹部局的工作經歷:成立這個局,就是要加緊發現、遴選和提拔他們信得過的新生力量,同時要防止、清除文革中的造反派。閻淮在那裡工作的幾年,正趕上八十年代中期的中共幾次新老交替。他當時年齡輕、資歷淺、級別低,然而代表的是號稱“天官第一部”、掌管官員仕途的中組部,權力很大,他考察了一大批待提拔的後備官員,其中有一大批後來成為正國級、副國級、省部級領導人,像習近平、張德江、李長春、吳儀、李鐵映、張立昌……他披露了中組部如何貫徹實施元老們的意圖。

法廣:元老們的意圖是什麼呢?
高伐林:簡而言之,兩句話,第一句:要嚴格把關,決不能讓文革造反派“混入”後備幹部隊伍,重新掌權;第二句:要掌握政策,決不讓自己的子女“紅二代”被當成“三種人”,仕途受到阻礙。

法廣:“三種人”的意思是什麼,指的是哪三種人?
高伐林:“三種人”是當時一個特定的政治概念,指:造反起家的人,幫派思想嚴重的人,打砸搶分子。定為“三種人”,就像過去定為“地富反壞”一樣,意味着划進敵對陣營,屬於控制對象。閻淮負責在全國範圍內對文革期間大學生造反組織頭頭“記錄在案”工作,這就是社會上清理“三種人”在大學裡的翻版,只不過這些頭頭文革中都是青年學生,所以就不給處分了,只是由學校通知其現在工作的單位,記錄在案,也就是說,他們未來的提拔重用就沒戲了。

法廣:打擊面有多大呢?
高伐林:不小。閻淮因為離開中組部時按照規定交回了文件和工作筆記,記不住具體數字。但他是清華校友,得知母校被“記錄在案”者為58人。一所大學就這麼多,全國各大專院校加起來,數字也就很驚人了!
閻淮講過兩個例子,一個例子,說明中共元老們的政治意圖是什麼;另一個例子,說明所謂注意政策是怎麼回事。

法廣:你介紹一下這兩個例子吧。
高伐林:第一個例子:閻淮代表中組部主持北京各大學領導幹部“記錄在案座談會”,清華一位領導提問:“紅衛兵推倒古迹建築‘二校門’,賀龍的兒子賀鵬飛是否要‘記錄在案’?”  這個問題很有普遍意義:1966年血腥“紅八月”,帶頭“掃四舊”、隨意打死人的多是高幹子弟,難道不是貨真價實的“三種人”“打砸搶分子”?

法廣:中組部怎麼判定呢?
高伐林:閻淮私下對這位領導交底,說了句大實話:“老人家們此舉專為整治批鬥他們的造反派,豈能拿自己子弟開刀!”他回去彙報之後,中組部辦公廳馬上通知北京市委組織部並轉發全國各大學:“文革初期保守的老紅衛兵不是造反派,其頭頭不屬於‘記錄在案’範圍。”後來陳雲對高幹子弟孔丹來信,做了同樣的批示:“這些紅衛兵不屬於‘三種人’,其中好的還應是第三梯隊的選拔對象。”對犯有打砸搶罪行的“紅二代”大開綠燈,才有了他們今天的炙手可熱。

法廣:第二個例子是什麼呢?
高伐林:我們知道,文革中各地、各單位的造反派,雖然都是響應毛澤東“造反有理”的號召揭竿而起,但不是鐵板一塊,其中有較激進的,也有相對溫和的,有些造反派並未參與打砸搶。清華大學溫和派造反組織“四一四”的頭頭陳楚三,應中組部官員的要求,寫了一篇介紹文革情況的文章,強調他們與中央文革支持的蒯大富一派作鬥爭的。這篇東西後來也送到陳雲那裡了。

法廣:陳雲對這個問題怎麼表態呢?
高伐林:按照一般人的想法,領導應該告誡“注意政策”,注意區別對待,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但是陳雲表態讓人大跌眼鏡:在他眼中,凡是造反派,全是一回事!他在剛才說到的那個批示後面緊接着就說:“像陳楚三這樣的人要特別警惕,絕不能讓他們混進第三梯隊”!
這個例子非常典型地表現出中共這些元老們一系列的自相矛盾:一方面,他們口口聲聲要維護毛澤東的旗幟;另一方面,他們對曾經上了毛澤東的當、一度起來造反的人,一概毫不留情打下去,永遠不得翻身;而同時,他們又將自己的子女小心地圈出來,保送他們踏上政壇快車道。這一切矛盾之處,目的一以貫之:保住他們自己的紅色江山。

http://trad.cn.rfi.fr/%E4%B8%AD% ... 5%E4%BA%8C%E4%BB%A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楼主| 发表于 2017-8-27 20: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attachment=undefine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4 01:30 , Processed in 0.06590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