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424|回复: 0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1964—1976年大事记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7-6-10 12: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64年
2月25日,总支书记李经志主持召开党总支委员会,研究学校“五反运动”工作安排。市委宣传部田宝和同志列席会议。根据市委意见,对开展“五反运动”做了具体部署。
3月1日,团委会召开第七届团员代表大会。大会由王观铭主持,主席团副主席王运贤致辞,主席团主席、团委书记刘国成作工作报告,总支书记李经志作重要指示。之后选出由15人组成的第七届团委会。
3月5日,纪念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一周年,学校重新布置并充实“雷锋事迹展览室”,并对一年来开展学习雷锋、争三好活动评选出的“三好学生”和新学期“开门红”涌现出的好人好事,进行了表彰。
11月,金振江由市委宣传部调入一中任副校长职务。
12月,在毛泽东主席“全民皆兵”思想指导下,学校大抓民兵,劳武结合。为检阅成果,举行了歌曲、刺杀、投弹、旗语、无线电等项比赛。一中组队参加桥东区民兵大比武,取得了“刺杀操练”第一名,全市旗语比赛第二名。

1965年
1月1日,市教育局、市体委、市武装部、团市委联合组织武装民兵多项对抗赛。一中组成的持枪刺杀表演队、歌咏队、越野队和旗语队,分别由领导带队到达竞技场地参赛,均都取得较好成绩。
1月22日,全体师生举行本学期休业式大会。大会由副校长金振江主持,校长袁毓英讲话。会上,首先向8名被批准入伍同学发《入伍通知书》,宣读给入伍同学家长的贺信,举行了联欢。
2月,根据中央《农村社会主义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提出的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精神,省委四清工作队进驻一中,开展“四清”运动。工作队宣布,党、政、财、文权利,一律由工作队掌握,校级干部“上楼”(停职)检查。
5月1日,一中师生300人在长安公园参加了市政府组织的万人游园大会,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
5月29日,“四清”运动进入“整党阶段”。四清工作队队长陈赞堂在全体党员大会上向全体党员宣读了整党的目的、计划、步骤和具体要求。
10月4日,根据上级要求和部署,学校分三个会场,分别由总支书记李经志、副校长金振江、教导主任申竹箴向师生进行“国际、国内形势”教育。
10月5日,为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七.三”指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学校决定减少考试次数,只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对作业量、学生干部兼职、教学改革、体育课等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11月2日,经上级批准,一中附设第一夜中学,招收4个班,开始上课。
12月23日,四清工作队结束任务撤离学校。一中的“四清”运动,从2月初开始,历时10个多月,按要求基本达到了“六条标准”。同日,四清后新组成的领导班子接手学校管理:总支书记兼校长袁毓英,副校长廉子衡、肖远淑、金振江,总支副书记刘银山。原总支书记李经志离任。

1966年
2月,根据市委指示,学校抽调金振江、胡明顺、陆克慧参加四清工作队集训,分派郊区中学搞四清。
3月8日,清晨,邢台地区发生强烈地震,波及我市,教学秩序受到影响。3月22日又有强烈余震。各班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地震观测和逃生。
5月,随着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和6月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的发表,全国进入“十年浩劫”时期。一中成为重灾区”。
7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课闹革命”。暑假没有放假,没有高考、中考,毕业生没有离校,也没有招生。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逐渐展开。“红卫兵”组织纷纷成立。党总支书记、原校长袁毓英,副校长肖远淑两同志自此不断被批斗。
8月18日,毛主席在首都接见红卫兵,一中部分学生自发组织前往北京,参加大会接受检阅,并在京成立“石家庄市第一中学红卫兵总部”(又名“八、一八红卫兵”)。
8月29日—30日,下午4点,一中部分红卫兵与邮电、铁路司机学校红卫兵要求进入市人委大楼看大字报未被允许,发生争论。30日晨5点,红卫兵冲入市人委一、二号楼,封了办公室门窗。市人委机关人员被迫迁出办公。
9月6日,部分学生、红卫兵开始去北京和其它省区“串联”。
9月,党总支副书记刘银山张贴署名大字报,公布市委会议内容及要造市委反的“声明”。接着,一中部分学生冲击市委机关。同期,红卫兵走向社会横扫“四旧”,10多名教师被砸、抢、抄家,26名领导和教师被关入“牛棚”,成为“黑帮”。
11月,红卫兵组织“林立”。运动初期受迫害的学生、教师纷纷要求平反并追查“黑材料”。违法活动有所发展,校舍、图书、设备等受到损失和破坏。


http://xsg.sjzyz.cn/a/2016/03/25/20160325111320111.html


1967年
2月27日,解放军进驻一中军训,改班级建制为排、连、营建制,解散跨班级的群众组织,实行“大联合”,开展大批判。
3月7日,学校发出通知,号召全体学生回校“复课闹革命”。当时部分学生外出串联未归,主要以排、连为单位学习报刊社论、文章和《毛主席语录》,学习“老三篇”,即毛泽东主席的三篇著作《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
3月,学校成立“革命委员会”。刘银山任革委会主任。
7月1日,党总支书记、校长袁毓英被迫害致死,终年46岁。中共石家庄市委已于1978年8月23日给予平反昭雪。
8月,由于红卫兵组织间观点对立,虽有联合但貌合神离,部分红卫兵又杀向社会。社会武斗不断升级。
12月31日,上午,时任“中央文革领导小组”组长的陈伯达,以视察的名义到一中进行活动。在学校礼堂,他面对1300名师生讲话40分钟。随同视察的有郑维山、李雪峰等。
                                                                          1968年
4月16日,根据市委决定:学校1966、1967两届高中、初中毕业生分配工作。其中留校任教师的共24人。
4月,按照市文教卫生工委指示,学校招收初中一年级 7个班,高中一年级 1个班。学习内容有《毛泽东选集》、“三机一泵”和部分自编教材。
7月14日,根据市革委中小学暑假安排意见,初中学生开始放假。高中学生和全体教职员工不放假,在校开展“三忠于”、立新功活动;教工开展“清理阶级队伍”和“斗、批、改”运动。
8月30日,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工宣队)进驻学校。
9月,1965年入学的高、初中学生毕业离校。
10月8日,石家庄军训指挥部《情况简报》登载了“新一中三结合教育革命委员会”编写《调查报告汇集》的消息。《汇集》中收录了“旧一中严重的两条路线斗争”、“彻底砸烂修正主义教育制度”等调查报告共8篇。
10月,为搞“开门办学”,走“五•七”指示道路,学校成立“五•七工厂”,并决定在灵寿慈峪建立农场和分校,长期分批派师生在农场和分校参加劳动。
10月,开始动员全部学生下乡,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12月,根据上级指示,驻校军宣队、工宣队在革委会领导下,开始整建党工作。党支部建立后发展了新党员。军宣队教导员高冀平任党支部书记。
                                                                          1969年
1月,毕业生开始下乡。
2月24日,由解放军宣传队代表高冀平主持,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新的党支部。参加大会正式党员共25人(含解放军党员6人)。候选人有高冀平、刘银山、邵露明、张俊同、徐振家5人,经无计名投票全部当选。高冀平任党支部书记职务。
2月,根据市革委会决定,市25中(原市二轻工读学校)并入一中。并入人数包括教职工23人,初中学生100余人。
3月14日,《石家庄日报》发表“以学为主,兼学别样”评论。学校引导师生结合当前实际深入学习和落实毛主席的“五•七指示”,组织大家开展讨论。
3月25日,党支部在小阶梯教室召开党员“纳新”大会,讨论组织发展问题。有3名同志被吸收为党员。
4月21日,党支部书记高冀平主持召开支部会议,由副书记、校革委会主任刘银山传达上级关于“教育革命”方针的指示,并研究讨论如何在教育革命中发挥教师的导作用。
4月,在“斗、批、改”活动中,组织教工学习讨论“如何改革学制、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实行“开门办学”、“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教学中鼓励“小将(学生)上讲台”。
7月15日, 应届初中毕业生分配工作基本结束,除部分升学外,多数分到财贸、公交系统工作。
7月21日,根据上级指示,暑假期间不休息,教职工举办“清理阶级队伍”的学习班。学生则由专门领导小组组织到工厂劳动和搞文艺宣传活动。
7月,根据市文教工委决定,一中招收的初、高中学生,改变学制为四年(初、高中各2年)。
10月5日,学校组织师生下乡支援“三秋”,按连、排编制组织出发,分别由刘银山、徐振家、张俊同带队到柳林铺、栾城任家庄和西三庄参加劳动。时间5—7天,每天劳动不超过6小时。
10月20日,学校革委会召开扩大会议,研究部署战备工作。会上确定:首先做好疏散地点的摸底工作;其次,切实掌握各连疏散地点的安排和人数统计;三是搞好文件档案、贵重物品的安全转移和保管;四是搞好战备疏散的宣传教育。同月,为落实“深挖洞、广积粮”战略部署,师生有组织地在校内实施挖地道(防空洞)等人防工程。
11月,军宣队队长、营教导员全自成任一中党支部书记。
11月11日,根据地委“三线办公室”和文教工委“战备办公室”的指示,学校决定将7个教学排(7个班)学生立即疏散到灵寿县慈峪公社慈峪大队,暂住在社员家中,边劳动边上课,并开始建立劳动基地(后建成一中分校)。
                                                                             1970年
1月,学校成立由学生为主体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深入街道、工厂和农村宣传,“唱革命戏,做革命人”,并要求学生人人会唱、带头普及。
4月10日,支部书记、工宣队教导员全自成主持召开学校“打反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市革委主任翟英关于“整改委”对运动第三阶段的任务的讲话。校革委会主任刘银山讲了下一步工作的意见。
4月,根据上级指示,学校在师生中清查、收缴各种非法印刷品上千册(张)。
5月,“文革”开始以后学校第一次接受大专院校毕业生实习教师,共计15人,实习期一个月。
7月1日,根据市文教工委学习班会议精神,党支部对“打反”运动中被揭露问题而集中起来的人员,进行“剥离”和解放工作。
7月20日,学生放假30天,教职员工不放假,继续进行斗、批、改。
8月20日,晚上,学校召开全体党员大会,由原支部书记全自成主持,选举新一届党支部。学校原有党员33人,已恢复党员生活的31人。根据投票结果,全自成、刘银山、周树森、张俊同、李中峰五人当选。
8月25日,党支部研究领导班子革命化和办事机构设置问题,决定设置政工组、教改组、办公室、后勤组。
8月29日,革委会主任刘银山主持召开会议,讨论学校下半年工作计划。会议确定抓好三个重点:一是狠抓毛泽东思想统帅文化课,坚持小将(学生)上讲台,工农当裁判;二是狠抓校办工厂、农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三是在教育革命实践中狠抓“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9月11日,根据上级指示和中央九届二中全会公报精神,革委会决定成立“战备领导小组”,刘银山任组长。制定计划并组织师生修建防空洞,进行“三防”教育和防空演习。
9月,根据上级指示,学校组织教职工讨论、批判凯洛夫的《教育学》,重点是“全民教育”、“智育第一”、“师道尊严”、“专家治校”等。
10月4日,经党支部讨论并批准,“文革”后发展了第一批共15名新团员。有关报批材料送文教工委审批。
10月22日,支部委员李中峰向支委会传达河北省电子工业会议精神。根据现代国防需要,1971年大力发展电子工业。市分配一中的任务是生产低频大功率晶体管,共4万个。经研究决定筹建电子管厂。后因人力、物力、财力、技术能力都有困难,上级通知停止开办。
10月,经教职工讨论,学校领导同意教学工作以教研组为实体,同时要求全体老师在教研组长领导下,加强集体备课,搞好“开门办学”。
11月9日,学校组织专人对“文革”以来公共财产损失、破坏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学校革委会成立之前,损失、破坏各种公物、仪器、乐器、体育用品等1320件,折款10726元;革委会成立后共损失9266件,折款42266元;加上工厂、农场丢失、损坏物品折款10598元,共计63590元。
12月20日,根据市文教卫生工委要求,为贯彻毛泽东主席关于实行野营训练的重要批示,学校在高中一年级进行教育动员,组织师生到灵寿县慈峪“一中分校”实地拉练。
12月,军宣队营教导员全自成调离党支部书记职务。
                                                                   1971年
1月23日,由学校领导带队,两个年级师生到灵寿、正定野营拉练20天。
2月27日,李中峰任一中党支部书记职务。
6月,市教育局在招生工作中提出,要改革旧的招生制度,突出政治,彻底废除“智育第一”、“分数挂帅”的资产阶级招生制度,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推荐和选拔学生。一中招生领导小组根据这些原则,是年招生初中4个班,240人。高中没有招生。
8月19日,党支部、革委会联合制订“1971年下半年教育革命意见”。在“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突出无产阶级政治,以批修整风为纲,深入持久地开展革命大批判”的指导思想下,提出五项任务:第一,深入持久地开展对资产阶级的批判;第二,坚持走“五.七”指示的道路;第三,抓紧教师队伍的改造和建设;第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第五,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9月,根据中共中央部署,在师生中开展揭发批判林彪反党夺权的反革命罪行和阴谋活动。
10月,学校传达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四好连队”的规定(试行),号召各连排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创建“四好连队”。“四好”即:政治思想好;三大作风好;完成任务好;生活管理好。
12月,学校传达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和河北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要求深入开展批林整风,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强调深入批判“全民教育”、“智育第一”、“师道尊严”、“当教师吃亏”、“读书做官”、“读书无用”等观点。   
12月,刘银山调离一中革委会主任职务。李中锋调离一中党支部书记职务。
                                                                        1972年
1月,董介人任革委会主任、党支部副书记职务。学校成立党支部办公室,侯增荣任办公室主任。
3月,继续批林整风,重点批判“政治可以冲击其他”的谬论,进行思想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进行斗、批、改,落实党的各项政策。
5月26日,为建立正常的学校秩序,革委会制定了一系列行政管理和教学工作制度。主要有学籍管理制度,学生奖惩制度,成绩考核及试读、重读制度,考勤制度和教学工作制度。
5月,按照上级指示,对部分教职工工资进行调整。1957年以前参加工作的三级工,1960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二级工,1966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一级工和低于一级工的工人,以及与上述工人工作年限相同、工资等级相似的教职工,被列入这次调资范围。
6月,学校在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中,对原领导干部、教师、职员,除问题较严重的外,都根据本人的条件和特点,重新做了安排使用。
9月18日,学校组织应届毕业生到中山路体育场参加市革委召开的“下乡知识青年模范事迹报告会”。省市领导及应届毕业生8000多人参加大会。下乡知青侯隽介绍了她10年来在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锻炼成长的体会。
11月22日,全校师生到长安体育场参加市革委召开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动员大会”,欢送首批300名知识青年到农村插队落户。一中应届毕业生610人,其中分配招工的385人,应动员下乡的200人。
12月,侯增荣任革委会副主任职务。
                                                                  1973年
3月,学校向师生传达市委指示:应下乡的知识青年一律不招工、不征兵、不招生,要实行单位包职工,学校包学生,街道包居民,家长包子女,战线包单位的五包办法和学校、街道、单位三结合的方法,做好上山下乡动员工作。
3月,为解除教工后顾之忧,学校开办了托儿所,教工幼儿免费入托。
4月1日,根据市文教卫生工委意见,学校机构和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董介人任革委会主任,廉子衡、侯增荣、张俊同任革委会副主任。学校主要职能处室的主任也进行了调整。办公室主任赵守俊,副主任王小立;政教处主任申竹箴,副主任王荣堂、陈志信;总务处主任岳军,副主任曹振华、李文学;团委书记李振宗,副书记宋道来。
4月,李群生任革委会副主任职务。
5月3日,一中革委会向教育局送去一份“专题报告”,请求将董家庄30亩耕地的产权转让给学校。一中在灵寿县慈峪借地所建分校,因负担耕地征购任务而引起群众反映,大队欲把30亩耕地收回。学校领导讨论认为,为落实“五.七”指示,巩固学农基地,宜通过政府行为解决农民反征购问题上的矛盾。(后来,将30亩地交还给该村)
7月,为贯彻“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指示精神,学校本学年招生执行五年学制(初中三年、高中二年),秋季入学。
10月21日,根据上级党委指示,学校建立一中党总支部组织机构,撤消一中党支部。总支书记董介人主持召开党员大会,并代表党总支部宣布“办公室”、“政教处”、“总务处”三个党支部成立。经选举,王小立,陈天位,李文学分任3个支部的书记。
10月30日,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学校为1966年至1970年大学毕业生共计13人,办理了转正定级审批手续。同时为1968年留校任教的高中毕业生(66.67届)30人,办理了定级手续。
11月5日,办公室向党总支汇报半年来落实政策工作进展情况。非正常死亡、遣返、定性案件已复查7人(落实不彻底)。有一般性政治历史问题的8人,已经说清楚不再写结论。对清理鉴别“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不适材料的处理,在校的当面撤出销毁;已毕业的1200名学生,已发函有关单位做撤出销毁。
11月,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撤离学校。
12月15日,学校革委会对市生产指挥部基建组紧靠一中师生宿舍强行增盖三层大楼造成危害问题,上书市革命委员会。就大楼建设侵占学校地界,影响宿舍采光,乱倒垃圾等问题,提出三项维权请求。
1974年
1月5日,学校隆重举行74届毕业生“务农先锋大队”成立大会和授旗仪式。党总支书记董介人、革委会副主任侯增荣和家长代表在主席台就座。侯增荣宣读了“务农先锋大队”队长、队员名单(共222人),董介人把一面绣有“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红旗,交给队长张淑梅。会后,在毕业班掀起了上山下乡热潮。
1月13日,总支书记董介人主持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宣读了市委“关于对刘银山所犯错误的批复意见”。
1月24日, 学校召开党总支扩大会议,讨论审批1973年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根据各部门初步评选情况,同意高中一年级为先进集体,李云生、陈育桢等30名同志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
3月,继续开展批林批孔运动。由于出现“白卷英雄”张铁生的“反潮流”事件,迟群打出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反回潮”,又有“石家庄黄帅”批判“师道尊严”的出现,致使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再受严重影响。
3月15日,部分师生参加市革委在东方红体育场召开的20万人欢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会。一中共有420人被确定下乡。
4月,赵振明任革委会主任,党总支副书记职务。
8月21日,本学期正式开学。重点组织师生学习、贯彻中央(74)21号文件,掀起“批林批孔”高潮。文艺宣传队加紧排练自编节目,准备参加9月初市“批林批孔”汇演。
9月10日,第一期业余团校开学,时间为2周。内容是训练团干部,批判“三字经”、“名贤集”。共约50人参加。
10月18日—19日,学校举行秋季田径运动会。在开幕式上,由一中学生组成的准备参加省运动会的花束队、仪仗队、旗林队作了预演。
10月,在校园北侧建成的两幢教学楼落成,共24个教室,2675平方米。学校的教学条件因此得到改善。
11月22日,为建立分校,一中选定了滹沱河河滩一块荒地,约60亩,与获鹿(现鹿泉市)县秦庄乡小壁大队签定了使用期限为10年的协议。后因按地域归属原因终止协议。
12月6日,石家庄市织染厂因领衬布车间生产用水需要,拟在一中院内西北角打深井一眼。经城建局批准,根据互利原则,双方签订了《协议书》。
12月13日,党总支会议对学校人权、财权和奖惩办法进行了讨论,就具体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处室正副主任、年级组长,团委会委员、教工党支部委员,教工团支部书记等由党总支任命、管理,报上级备案;财权按额度大小由总务主任,主管(革委会)主任,总支委员会研究审批;教职工奖惩由党总支研究决定。
                                                                              1975年
3月10日,本学期第一次党课由工宣队指导员孙广胜主讲,题目是“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为实现党的纲领而奋斗”。全体党员到会听课,部分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参加。
3月18日,根据上级落实政策的精神和党总支的具体意见,办公室对在“文革”历次政治斗争中收缴私人的日记、笔记、图书、财物等,一一退还本人;给在“文革”中住过“牛棚”人员的家属发一封信,写明其时结论情况。
5月1日,石家庄市第一中学(甲方)与正定县曲阳桥公社东里寨大队(乙方)签订借耕河滩荒地协议书。协议言明:甲方借耕乙方河滩荒地一块,东西长180米,南北长290米,约78亩。借耕期限15年。至1983年3月9日,因生产中的困难逐年增多,学校办公会会议决定逐步退出经营。
5月5日—6日,市教育局在一中举办“走毛主席五.七指示道路、学朝农经验”现场会。局直属单位领导参加。总支书记董介人介绍了“学朝农”的做法、经验和今后规划。全体与会人员到一中校办农场(一中分校)参观了高一(3)班“植物保护—以虫治虫”实验和高一(5)班值守的化验站。
6月29日,市教育局在一中组织课程改革观摩教学,市教育局和直属单位领导到校参观。
7月19日—22日,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和工宣队员,在市二中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整顿“软、散、懒”班子的学习班。通过学习、交谈、听报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认识,领导班子得到整顿和加强。
8月5日,赵振明任一中党总支书记职务。董介人离任。
9月3日,根据教学改革发展需要,党总支研究决定:为一中分校增添部分设施,扩建仓库5间、教室2间,盖机井房;从东里寨村聘请农业技术工人作指导;分管主任常驻分校,总支书记一半时间抓分校。
9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开展对“水浒”的评论》文章。同日,《石家庄日报》全文转载。随即评《水浒》、“批宋江”、“评法批儒”运动在全市和一中校园展开。
9月23日,学校组织高中一、二年级学生到正定(一中分校)进行秋收种麦劳动,时间一周。初中一、二年级国庆节后到栾城劳动,主要是搞社会调查,其次是帮助秋收。
11月20日,一中党总支制定了“关于领导班子思想革命化的几项措施”。
12月3日,学校根据上级指示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在教师中重点学习《红旗》杂志第12期的几篇文章,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批判教育界的奇谈怪论;在学生中利用政治课和课外时间,学习报刊登载的“教育部的方向不容篡改”等文章。
12月13日,在总支扩大会议上,学校对当前教职工思想状况进行了基本分析和估计:在毛主席三项指示指导下,一个学大寨、赶朝阳运动正深入发展;校办工厂、农场越办越好,队校挂钩、厂校挂钩得到巩固加强;教育、生产、科研三结合道路正在形成,坚持以大寨精神为育人方向,广大师生热情高、干劲大,教师队伍基本健康。
  1976年
1月8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北京逝世。听到消息,全校师生沉浸在极大悲痛之中。
1月,学校领导向教职工传达中共中央文件,同时组织师生揭发批判“右倾翻案风”,批判“死不改悔的走资派”。随后提出以“三项指示”为纲,深入开展教育革命大辩论。
3月,寇万春任一中党总支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职务。
6月3日,一中应届高中毕业生参加市委召开的“1976届高中毕业生上山下乡干革命誓师大会”。集会地点在省展览馆广场。省、地、市各级领导出席。本届高中毕业生共有291人,下乡105人,留城186人。                           
6月4日,在农忙“三夏”劳动期间,学校对师生参加劳动的地点做出安排:初一年级到孙村、塔冢,初二年级到小马村,初三年级到二十里铺。各劳动3天。高二年级到正定东里寨村。高一年级的3个班在校办工厂和校内劳动。
7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朱德委员长在北京逝世,师生以不同形式进行悼念。
7月10,市革委、军分区为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10周年,在岗南水库举行“石家庄市民兵武装泅渡演练”。一中部分师生代表前往观看。
7月28日,唐山、丰南发生强烈地震。学校领导和许多师生迅速返校,了解情况,请求任务,并组织捐献衣物等。
9月9日,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在北京逝世。听到消息,全校震惊,师生陷入无限悲痛中。初中学生自发制作小白花,高中学生搭建了庄严肃穆的灵堂,各排学生分别前去向毛主席遗像致哀告别。            
11月24日,日本第八次农村活动家代表团到一中参观访问。代表团参观了校园和实验室,双方互赠了纪念品。
11月29日,学校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总支副书记冯庆一传达中央、省、市一系列文件和有关领导讲话精神,要求认真学好马列、迅速掀起深入揭发批判“四人帮”罪行的高潮。
12月10日,一中被列为市对外开放单位。为做好迎接外宾工作,展示一中形象,学校就旧校舍的维修、改建和购置文体器材等,写出专题报告请示市外办帮助解决。
12月27日,校办工厂在年终总评中被评为先进集体,5人被评为先进生产者。校办工厂年生产总值已达10万元。
12月30日,市教育局在一中举办“传达贯彻中央24号文件”现场会。市局和直属单位领导参加。校园内布置了专栏、板报、漫画、手抄报。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在不同场地分别做揭批“四人帮”罪行的讲话和演说,还编排演出了文艺节目。


http://xsg.sjzyz.cn/a/2016/03/25/20160325104726110.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3 16:22 , Processed in 0.05305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