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72|回复: 0

我们的来来(徐庆来),走了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7-5-19 00: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来来离去后最先在微信群中看到的文字,当时也深受感动,却一直找不到电脑版。一直在想,“改变了很多亲友人生的自由派知识分子”是多么高的评价,其后应该有很多的故事。

为了写龙南的博文,查到他的博客,此时再读,不能不佩服他的博学和文采。

也找到了这篇,在此转发。纪念他,学习他“不凡的大局观”,做“真正的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典范”。

延伸阅读:
告别来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f066200102vw8p.html
转发苏琦的《一位红色后代的人生况味》-因来来辞世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f066200102vxjj.html

我们的来来,走了


——念叨一下改变了很多亲友人生的自由派知识分子徐庆来





他,1951年生人,时年64,走的太急太急太急。


他,光头大高个,每次找人,说这个最好使。


他,嗓门大了去了,总是铛铛的,有金属声。有次他解释,这是以前当坦克兵时落下的毛病,声音小了根本听不见。


他,不好穿。电脑里有四张照片,不同的季节,居然都穿着同一件大格子衬衫。当然,我们能猜到他对这事的态度:有的穿就行,这不重要。


他,好交朋友,可谓朋友遍天下了。从发小到各时期的同学、插青、战友,再到工作后的乐器研究所、食品研究所、联办,还有影视圈,还得包括后来搞口述历史认识的老国军、老学者,以及拐弯认识的比如我这样的八竿子打不着的闲杂人等,甚至在大院里遛弯,都能遛出个口述历史的对象来。


他,太热心。对朋友、对同学、对同事、对战友,永不会说不。常常是你说过的事,他比你还上心。


他,平易近人。他自称有真正的平民思想,听其言观其行,确实如此,虽然他也是个书记的公子,但真没一点架子。每次他临时约个局,都会说这样的句式:如果这周三晚上聚,你有没有可能来?所以,联办才流行叫他来来大叔,够亲切。


他,好围棋。自称业余三段。年轻时,棋瘾太大,整宿的拍棋。因为,脾气急,局局想杀个畅快,自然就下的快,所以不能叫下棋,只能叫拍棋。


他,以前好抽烟,基本就是个移动烟囱。


他,是联办内刊《联办魂》的老主编。的确老,当了小20年的主编。很多时候就他一人盯着。而这个内刊,是国内数得着的高水平内刊,以至于他最近想退而没人敢接这份差事。但是,水平高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从1997年创刊到现在,坚持了接近20年。这个,当过主编的人,才能体会到杂志一期期不停歇的轧过来时,你会从梦中惊醒。这个《魂》,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有光头为证。


他,想当年,是联办的常务干事,是管理层的核心之一。他和联办一起走过了最艰难的初创时期。


他,还是第一次国债市场化的发行主持人,这是国债市场的里程碑。后来他主动离开了那个位置,在舍与得之间做出了利于整体的选择。


他,依然热心于联办的任何事。联办哪一部有了事,无论好坏,只要他能帮忙或仅仅是做吹鼓手,他都会推门直入,坐下就聊。


他,是周五宏观经济研讨会的热心主持。编内的任教授说,“他是十几年的最热忱的参与者和积极的互动者。”编外的魏珉说,“许多人来来去去,而来来兄是最重要的纽带和粘合剂”。


他,为创办旗星公司积极提供各种帮助。还曾为旗星公司做过一个关于国家政治风险分析框架的研究手稿,连专业的任教授都认为是“很有价值的”……


他,是联办最大的自干五,积极为联办争取各种高端智力资源。比如,策划以收入分配、外交政策为主题的研讨会,从筹备到联络都积极参与。这里面暗藏着很多他关于国家改革前景的思考,他是真正的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典范。


他,是个跨行的高手。他当过坦克兵,复员去清华学化工,后来去了乐器研究所,再一蹦到食品研究所,最后是联办,还都干得风生水起。业余活动就更精彩,他还出任制片人拍过电影。


他,继承了徐家的书香传统,酷爱读书。被书围着,估计是他最喜欢的事。他的书房、客厅,都是顶天立地的书。甚至办公室也闹书灾,几乎每次去,都要自己从沙发上刨个坑,才能落座。


他,爱坐地铁,就因为可以看书,不浪费时间。当啃完布罗代尔之后,他总结出适合地铁阅读的书籍类型,到处推广,乐不可支。


他,几乎没有任何花钱的爱好,但买书最大方了。一次,我获得进入人民出版社的仓库,不限量但限品种打折的难得机会。他和东东闻风而至,两眼冒光的进去,两袖清风的离开。有一阵子,每年最快乐的事就是逛地坛的书市,我俩一路横扫过去,直到实在拿不动为止,嗯,那个时候,他还很有劲,提着两大捆几十本书都没事。后来,开始有电子书了,他就开始办超星图书馆的年卡,居然还投稿参加馆方举办的征文大赛,貌似还获了个二等奖。您这学生肯定是没当够啊。


他,有机会就劝人读书。这本书好,必须读,那本书好,必须读。还特别爱给人发电子版书籍。


他,欣赏爱读书的人,尤其是不死读书的。他的知识结构庞杂,决定着他有不凡的大局观,对方再是专家,他也能频出高屋建瓴之语,让对方瞠目。尤其是这些年,他通读了沃勒斯坦之后,更是如虎添翼,国内的学者,能有这种世界体系视野的更是凤毛麟角。


他,敬重有义气的人。私下里,提到高老师、卢老师在那个风潮中的表现,极尽赞美之词。


他,发表了不少文字。其中两本是有关他父亲的书,后一本《徐永煐纪年》,还是权威大社中央文献出版。就像章百家在序里所说:“徐庆来并未受过专门的史学训练,但《徐永煐纪年》的编纂不仅基本上符合规范,而且有特色与创造。事无巨细,求证严谨,颇有乃父遗风……”看到里面诸如:“甲子级的级风”、“福斯特第三次竞选美国总统”这样的特色附录,既读来有趣,又感叹来来的渊博和功夫。


他,耗时数年,写了本颇有见地的《中国百年百人排行榜》。为写此书,仅《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人物,他就通览过6遍。遗憾的是内地不敢出版,只能署名徐绥之,在精英博客连载发表。他在榜中把邓排在了毛的前边,各种比较,各种对权威的挑衅,笔锋犀利。


他,自称业余历史学家。最近这些年,致力于口述历史的实践和推广,发表了好几篇口述历史。这些长篇的特点是,他的注释比当事人的口述还长,正宗的徐式文风。


他,没少写字,除了那几本大部头的著作和零散的口述历史作品,如果把小20年的《联办魂》也算上,摞起来,也差不多是著作等身了。


他,还酷爱看电影,当年搜集了3000多的VCD,不但大部分看完,还编目造册,做了个大的表格,用来分析电影,这也算是早期的大数据项目了。


他,好吃,并自称权威,因他曾经官至食品研究所所长助理及待任副所长,经常抬出来吓人,所以,民不与官斗,别人就不反驳他了。但,他是绝顶的点菜高手,他不到,没人敢点菜。他品评菜馆,更是头头是道,比如同一道菜的水平变化幅度与饭馆后厨管理水平的关系等。这些年,我们几乎吃遍了京城,从联办附近的老四川、渝乡人家、太熟悉、起士林、川办,到西城的砂锅居、烤肉宛、马凯、老莫、某某泡馍等等,再到他家附近的安徽土菜、金狮麟……太多了,以后吃饭,难免触饭馆生情了。


他,遇到真正的美食家,也服。比如,吃过一顿在大会堂玩过国宴的队长的作品后,一有机会就念叨,一边谀词如潮,一边自己大吞口水,就差五体投地了。但,其实队长是诗人兼书法家,虽然他也服,但对于他,远远没有美食重要。他曾经和王幼民同志诡辩三天,人活着是为了吃,还是吃是为了活着……当然,他更是经常大赞他爱人的手艺,庆幸自己是有福之人。


他,好张罗,民间的就攒个饭局,学术的就安排个会议或是采访。前些天,他的哥们儿遇到了麻烦,他还主动请缨,写折子助拳。


他,爱抬杠,在会议室、大街上、饭馆、车上,不拘地点,有机会就抬。我认识邢老师的第一天,就碰上他俩在装司门口抬杠,路人以为吵起来马上要动手了,真是声震。。。当然,他也很会抬杠,一旦让他发现你逻辑里的漏洞,你就完蛋了,一定会被鄙视的。


他,爱说个三点论。你刚一起话头,他就说这事他一共有三点。真的么?反应太快了点吧。可好玩的是,很多次,他经常是刚说到第一点,就被邢晓明老师等人一反驳,他后边两点忘了……但别以为他是忽悠,也许过一会话题又杀回来,他想起来了。


他,最爱和有大学问的人物较劲,比如和任教授,有几次明显说不过了,就不让教授说话,“我先说的,就不让你说……”,秀才遇见兵,教授是真拿他没辙。


他,有几个口头语,混蛋透了、讨厌透了、就是狗屎、太柴了……听着特爽。


他,不好钱。在资本市场里混了几十年,坚决不炒股,这个真不容易做到。一个人做了什么,像勋章一样明摆在胸前,想包装一下自己,那就好好表演。但有什么事,他本来能做而不做,这是外人难以看到的,是人生艺术里留白的功夫。他的人脉,不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能做的,那是相当多。这个留白的面积,相当大。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他是朵久经考验的老莲花。


他,给自己的余生,定了四大计划:口述历史系列、清华校史、他父亲的文集、儒家的20个词。这是今年8月12日夜里聊的,一件件都是大工程。正如张冰说的,他们这代人,是特别有理想、有情怀的一代人。没错,他是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


他,太认真,甚至到了较真的地步。打一趟太极拳,会掐表计时,最近的记录是能慢到5分10秒多,然后长期跟踪变化。他的四大计划里有早期清华史,他去找清华校史部门谈,最后还是决定自己做,理由是清华的人不认真。


他,也深爱着他的妻女。他在《徐永煐纪年》的“后记“,写到:“最后要感谢的是吾妻童燕,吾女徐潼。没有她们的理解和支持,本书的如期面世,自然也是不可能的。“他还在闲聊时多次表示,家里的事自己从来不管,对妻子深表愧疚和感激。但是,一个父亲首重做子女的表率,我相信,这点他做的很好。


他,后来病了。但他怎么可能被病吓倒,他依然劲头十足的办杂志、实现着他的大计划,声音也依然洪亮。直到有次,夜里聊完,他坚持送我出门,我们在门口挥手再见。我看见他,施施然的往回走着,这步伐也太风雅了。我后来才意识到,他走不快了。。。


他,最爱北京,我问过为啥不去美国和女儿团聚。他说,北京是他最喜欢的最好的地方……那你还舍得这么早离开?


来来,这篇文字写得乱吧,你有意见么?有,就赶紧起来和我抬杠啊。




你的多年小友董立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f066200102w3i9.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1-11 02:51 , Processed in 0.06288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