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良翮同志遗像 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
中红网北京2017年4月28日电(赵朋洋)2017年4月25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模范的领导者董必武之幼子董良翮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举行。
俞正声、王岐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送花圈悼念。刘源、彭小枫、张海阳、董良驹、孔丹、陈洪生等亲临吊唁。来自全国各地的开国将帅后代、家乡代表、生前好友、同学、同事等社会各界人士千余人前来吊唁送别。董良翮同志的亲属向前来告别的人们表示感谢。
董良翮同志生平
中国共产党党员、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奉者董良翮同志,因长期患病,经抢救无效,于2017年4月1 1日1 9时55分在云南省瑞丽市不幸病故,享年72岁。
董良翮同志,1945年1 1月1 3日出生于延安,父亲是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母亲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何连芝。战争年代,他随父母辗转南京、上海、延安、西柏坡等地。建国后,他曾在八一小学、北京四中、北京六中读书,是1966年老三届的高中毕业生。 “文革”时期,他与若干志同道合者共同为维护社会正常秩序采取了积极的行动;曾两次错误的被囚入狱达一年多,但仍不改赤子之心。
1969年5月,董良翮同志为积极响应党和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号召,在父母的支持下,到河北省晋县(现晋州市)周头公社(现桃园镇)贺家寨村下乡务农。他与当地的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共同劳动、艰苦奋斗达十年之久,与农民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其间,董良翮同志于197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任大队党支部副书记、1972年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当年8月任周头公社党委书记兼贺家寨党支部侈记,1973年任河北省晋县县委副书记。
1973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通讯《革命的好后代记北京下乡知识青年董良翮》,讲述了国家领导人的后代扎根农村的先进事迹,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使他成为一代知识青年的楷模。
1979年,董良翮同志调回北京,进入农机部农业机械化服务总公司工作,其间在农机部干部管理学院学习企业管理专业。
80年代后,董良翮同志下海经商,但他一直充满着对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爱,多次回到他曾经劳动、工作过的地方。他始终关注着农业的发展和最基层农民的生活,受邀担任了“中国扶贫开发基金会老区基金”的副理事长。甚至在他生活在云南德宏州瑞丽市最后的人生时光里,仍然积极了解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继续为农民群众做着有意义的工作。
2012年5月,董良翮同志患病入院治疗,他虽然逐渐脱离了一线工作,但仍然关心国内外大事。无论是存住院治疗期间,还是在家休养期间,他与前来探望的亲友畅谈时,往往对他的病情淡然带过,而更愿意就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直至他生命的最后时刻。
董良翮同志,一生坚定信仰共产主义,热爱党,热爱毛主席,忠诚党的事业,始终听党的话、跟党走,从不动摇。他坚决支持拥护改革开放,拥护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衷心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他痛恨腐败现象,坚守“朴、诚、勇、毅”的家训,默默地为党和社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董良翮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党员、好同志、好朋友。我们要学习他的革命精神,朴实、厚道的品德,对疾病与人生的豁达。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人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董良翮同志安息吧。
http://www.crt.com.cn/news2007/news/HStop/174281095E2F4KF0AH3BFD9GH4EEF_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