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37|回复: 0

何农成:感悟父亲的人生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918
发表于 2017-1-18 07: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何农成--感悟父亲的人生

(2015-06-17 11:35:57)

       我是1950年出生的,正是土改划成份的年份。我父亲何志高,这年46岁,根据他所拥有的田地、商店、房屋等财产,被划为“工商业兼地主”成份。对这个令人生厌的桂冠,父亲觉的羞耻,在儿女们面前也感到不好意思。也许是这个原因,在他的有生之年,从来就没有和我说起过他的一丝半点的经历,当然我也就一点也不知道他的过去,更不懂得“工商业兼地主”这个成份是他前半生的成就;但是,我知道这是他从此成为人群中的另类的标志,也是把我们兄弟姐妹划归到“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一族的依据。
  1968年冬,退休3年的父亲在压缩非农业人口的政策下,从湖南省邵阳县白仓镇下放到白仓公社观竹大队第二生产队落户,停发了退休工资。我也跟着他一起在这个生产队落户,成为全大队唯一的插队知青。政府在农村的三级组织(公社、大队、生产队)中的基础组织是以户型结构为主的生产队,生产队是集体生产的组织,也是核算单位。队里的社员们虽然生活艰苦,但是一年到头在一起劳动,总要找些话来说。“口闲嗑瓜子,赚个嘴巴香。”免不了五行五方、天地阴阳无所不谈,甚至连夫妻之间的房事秘闻也拿来取笑,成了少男少女们的性知识启蒙课。政事国是不敢谈,风流话儿尽管讲,“笑一笑,十年少” ,皆大欢喜。我和父亲的到来,给生产队的田间碎语增加了新的内容,于是,父亲的生平及我祖父祖母的旧闻陈事都被挖掘搜索出来,我就是在这些闲扯中大致知道了父亲的过去。
  父亲就是在这个叫董木滩的地方出生长大的,姓河。河氏是董木滩的土居人,其它各姓的人都是陆陆续续从外面各地迁来的。董木滩的民居是一条古老的东西向的青石板拼成的小街道,能并行两辆马车,街头两端连接着东西的旧驿道。这条街道居住着六个生产队的600多个人,在这600多个人中,河姓的土老百姓(土居人)却很少。这里有土地肥沃,水旱无忧的优越自然条件,为什么世世代代在此繁衍生息的土居人总人数30还不到,成了全大队1300多人中的少数宗族?人们传说是因为朱元璋在血洗湖南的时候,湖南各地有不少土居人逃得了性命,董木滩河姓人的祖宗就是躲在下水道里才躲过了那场兵劫的。朱元璋害怕未死之人的子孙造反,就咀咒湖南各地逃得性命的土居人“人不满一百,户不满一十”,董木滩的河姓人氏后来果然没走出这个魔咒。
  祖父在他这一代中一枝独秀,生了三个儿子和四个女儿,而且个个都长成成人。我的父亲排行第二,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四个妹妹。父亲生的修长俊朗,眉清目秀,被祁剧戏班的班主相中。班主与祖父磨破了嘴皮,终于把父亲收作弟子。父亲这一批同来的学徒属松字辈,父亲艺名叫松兰,专习刀马旦,其他松茂、松翠、松森……共十二个。
  父亲很有表演天赋,也热爱祁剧表演。但是,我的祖母厌恶儿子学戏,她认为百行百业中最下贱的就是戏子,常说“戏子无义,婊子无情。”她把唱戏的艺人与卖笑的娼妓混作一谈了。父亲去学戏是祖父准许的,祖母没奈何,只好来阴的。有一次祖母给父亲的菜里下了药,父亲吃了之后,喉咙就变嘶哑了,再也唱不出来,不得不退出祁剧班,回到董木滩。在贫寒家中长大的父亲不甘守着将分得的一亩三分地过一辈子贫穷生活,就到染坊去做学徒,并给自己取大名叫志高,只读过一年私塾的他却知道了志存高远的意思。旧时有句话“徒弟、徒弟,三年奴隶。”父亲吃苦耐劳,忍辱受气做了三年。出师后,枝术比师父还胜一筹,“有志者,事竟成。”他仅凭眼看和口尝就能恰如其分地确定用靛份量和酸碱度,经他手染出的布,布洗烂了,颜色还鲜亮如新。
  父亲给别人家做了两年染布枝工,东借西凑到处筹钱开了属于自己的染坊,取招牌名为“志盛祥”。这时候他在当地染布界已有盛名,诚实守信的声誉也在周围几十里小有名气,来惠顾的宾客繁多,生意非常的好。有生意就有利润,生意越多,赚钱也越多,有了钱可以扩大再生产,生产规模越大影响越大,影响越大生意越好,形成了良性循环。
  父亲在不断扩大染坊经营的同时,又开拓了新的经营品种,生意越做越大,这时候发觉董木滩街小人少,发展有限,就决定了到五里外的白仓镇谋发展。先在白仓镇开了一家布百商店,生意好的出乎意料。立稳足之后,又开了间土产收购店,土产收购让他猛然间发了大财。开土产收购店得益于他在祁剧团学戏时,跟着戏班在益阳演出,看到了收购厚朴的中药材收购部。厚朴是大宗中药,药用部分是树皮,厚朴树被砍掉后,树的根部又会长出新蘖,这种木本植物生长速度快,再生能力强,家乡的大山里多的是。父亲的土产收购部以本地高价收购厚朴,山民们高兴的不得了,天天都有很多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来卖厚朴。这些厚朴经船运到益阳脱手,可获成百倍的利润,每次运一船厚朴到益阳,赚到的银元要用麻袋装,又需雇船运回来。
  父亲忽然发了大财,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何姓的人合谱,河何同音,也许多少年前本是一家,合为一族说的过去。一直以来,河姓人少而穷,老是被大姓人欺侮。大姓的人常常有人仗着人多势力大,不管有理没理,打骂小姓人的事时有发生,强借钱物是家常便饭,借了不还,小姓的人也无可奈何。有一年,一位叫莫菊元的破落财主向父亲借了百块大洋,逾期一年了仍不还钱,父亲的结发妻子(我哥姐的妈妈,逝于1947年,我的母亲是续弦)在路上与莫菊元不期而遇,不经意提到了100银元的欠债。莫菊元马上黑下脸来,说不该在路上要债,损了他的颜面,还啪啪打了她两个响亮的巴掌。何、莫、唐、蒋,是白仓镇的四大姓,异姓人的争吵斗欧,背后往往是两个家族的博弈。小姓人受了大姓人的欺侮,都不敢与其讲理,只有忍气气吞声认倒霉。
  父亲提出要与何性合谱,一是为了在何姓的庇护下不再受其他大姓人欺侮;二是想破除朱元璋的魔咒,让后代人丁兴旺,繁衍昌盛。何姓人同意了何河合谱,但是要付出相当多的一笔合谱钱,事实上就是河姓人用钱买得姓何。河姓人还没一个是有钱人,这笔钱当然是由父亲全付,付了钱之后,姓河的人就全姓何了。
  父亲与所有有钱人一样,喜欢买田,认为田是种粮之本,粮是养命之物,所以无论哪朝哪代,田都是尘世间最最金贵的东西。结果他买了不少水旱无忧的良田,也买到了“工商业兼地主”的成份。
  父亲的哥哥与弟弟都长的牛高马大,也都有一身好力气,挑300多斤的重担还当是养身担。父亲的哥哥是作田里手,勤劳节俭过日子,小有余钱,也买了些田,土改被划作富农成份。父亲的弟弟空有一身好本事,却不愿劳动,酷爱打牌赌钱,日子过得十分拮据,靠我父亲接济度日。讨了老婆生了儿子,还是分家时得到的那一亩田,土改划为贫农成份。叔父取笑我父亲,“你辛苦做,我快活玩,结果还是我比你强。”
  父亲是穷出身,亲身体会过穷人的难处,对穷人从来就没有看轻过。每当过年的时候,若有来借钱借粮的穷人,父亲总是让来人尽力气挑一担满满的白米、鲜肉、鲜鱼、腊肉、猪血丸子、油豆腐……足够来人一家过个热热闹闹的年,并言明不要还。他还让我的二哥认了个叫化头做亲爷(干爹),二哥的这个乞丐干爹对二哥真不错,每次在白喜事(死了老人)人家讨到肉包子(用桐子树叶包的蒸米粉肉,一个包子三块肉,一块瘦肉,一块肥肉,一块五花肉,重约三两,米粉是炒熟的大米磨的,很香),必然会送一个来给干儿子吃。叫化头没有家,住宿在凉亭里,每逢年节到我们家来吃饭。后来他死了,父亲为其操办丧葬后事,还令二哥给叫化头尽孝子之礼:戴白孝、端灵牌、三拜九叩……
  父亲一直对染坊、商店里的帮工很好,他说“诚待诚乃无价之宝。我对他们尽心,他们帮我就会尽力。”父亲与帮工们吃一个锅子里的菜饭,把他们当家人看。谁有困难,只要让他知道,就会想尽办法给于帮助。他们之间的关系相当融洽,有几个年青的长工认还他作了亲爷(干爹)。我所知道的有白仓大队革委会主任、贫协主席孙维初,还有我中学最要好的同学莫松云的爸爸,千秋公社长冲吴家的生产队贫协主席莫宾青。长冲吴家离白仓镇有10里路,我不经常去。孙维初与我住同一条街,四清运动前,一看到我,就叫“老弟,到我家去。”其实就是拉我到他家去吃东西。三年困难时期最难熬的1960年冬,他还常常来找我到他家去吃糠粑、野菜糊,土伏苓……他的儿子比我小两岁,给我吃的这些东西往往是从他儿子口中省出来的。
  四清运动之后,实行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国策,这条政策如象棋盘里的楚河汉界,彻底把把贫下中农和黑五类分为两个敌对阵营。不管是亲戚也好,是朋友也罢,革命阵营的人若与敌营的人有所往来,就是阶级不分,与敌人同流合污了。这时候我已经懂事,识趣地不再到孙维初家去,免得影响他的前程,担任大队革委会主任要职的他也不敢来找我了。莫松云和我是最好的同学,他的爸爸只是生产队的贫协主席,没有什么前程可影响的,所以虽然远了一点,还偶有往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父亲是工商业兼地主成份,却没有戴四类分子帽子,说是属什么“民族资产阶级”。
  土改后,我们家一贫如洗。我的大哥已经娶了老婆并生了一对儿女,分家另立门户去了;二哥正在朝鲜抗美援朝,大姐给人家做了童养媳;家中还有10岁三哥、7岁二姐、3岁的四姐、几个月的我和父母。我们一家在白仓镇,打开门6张嘴巴要吃饭,要租房子住,三哥二姐还要上小学,开支可不小,而唯一能挣钱的只有身体瘦弱的父亲一人。父亲不会做农活,我们家也没有了一分田,做生意又没有本钱,怎么办呢?活人总不能让尿憋死,年近半百的父亲请人做了一根好扁担,一副竹箩筐,挑起了货郎担,游走在十里八乡的偏辟小村小院。衣食父母还是原来开店时的那些老宾客,走到哪里都有旧时顾客照顾,货郎担的货一会就卖完了,父亲有时一天要卖几担货。有了他们的照顾,那几年父亲凭着一根扁担就挑起了一家6口的生计,直到公私合营,父亲进了棉百商店,才结束货郎担生涯。我们父子俩下放到农村后,父亲受到了比生产队其他老人还好的优待,别的老人是他这个年龄的,有些还在出工,有些放牛,只有他什么都不要做,生产队说他从来没干过农活,没必要为难他。
  在清理阶级队伍那段时间,大队把地富反坏右集中起来搞游村。游村的地富反坏右打着赤脚,头戴高纸帽,脖子挂一块大木牌,牌子上写着挂牌人的身份和名字。走在最前面的那个拿着一面铜锣边走边敲边喊“地富反坏右游村罗。”大热的天,上面炎阳炙着,下面辣路烫着,游村的人低着头要走遍全大队十三个生产队。这样的游村搞了两次,父亲两次都躲脱了。一次是生产队长周述科提前告知,一次是民兵排长李祖宋事先透露消息,并帮他出主意如何躲避,才让父亲保持了最后的一点尊严。
  父亲下放在生产队生活了4年,从来没人叫过他的名字,人们还是沿用旧社会对他的尊呼“二爷”。 1971秋年父亲因为肠梗阻作了切除一米多长的大手术,本来体质就差的父亲终于油尽灯枯,于1972年端午撒手西去。生产队人为他选了一块理想的墓地安葬了他,生产队会计周振兴还砍了一棵有碍墓地风水的大树,这在严禁砍伐树木的年代,是需要很大勇气的,据说后来周会计被大队干部叫去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我想到了我父亲的人生,边写边感悟到了一些东西。
  感悟一,社会上人的结构是金字塔的形式,塔的基层是绝大多数老百姓。金字塔顶层的著名人物行云布雨,或成或败,都是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推手;普通的黎民百姓则是顶起推手的基础,也是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受益者或受害者。无论哪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都会在百姓的家族史中得到体现,综合民间百姓家族史,才是最完整的历史。“我的家族往事”是很有意义的活动,一定会引出民间一些精彩的百姓故事,其丰富的内容,祥实的史事,必将反映出各个时代的鲜明特征。明代冯梦龙所著的《今古奇观》里面的《卖油郎独占花魁》,通过对莘瑶琴,秦重两家的家史叙述,基本就可以看到南宋初期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战乱中的黎民生活……我父亲搞的河何两姓合谱,从中就能看出旧社会农村的宗族文化。
  感悟二,无论是金字塔那一层的人,都有左中右三部分,都不能以“阶级”简单地将其划分为敌对的两大阵营,任何时期都是这样。在革命战争年代,有伟大的革命家出身在剥削阶级家庭的,也有工人出身的作了判徒工贼;地主富农中有善良的好人,强盗土匪里也有一贫如洗的穷人。如果仅仅以阶级划分好与坏,那么,在旧社会,地主资本家统统都是坏人,穷人都是好人。建国后,恰恰翻了个边,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新的权贵富豪阶层出现了。按照阶级斗争理论,当年的造反者,今日的新权贵富豪是不是也都是坏人了,是不是又要让基层的百姓再来一次造反,将其统统打倒?如果是这样,又得杀掉、打倒一批,再上来一批新权贵富豪,又造反,又杀掉打倒一批,又再上来一批新坏人……一直这样循环下去,人世间将是无止无息的杀戮,永无宁日,更勿谈进步了。
  感悟三,人,不能活在仇恨中,要有积极向上的进步观。台湾国民党总统候选人洪秀柱是个典范。很多人问洪秀柱,你父亲受到国民党那样苛刻的对待,你为何还是国民党的忠诚党员?洪秀柱解释:她父亲是无党籍,写回忆录最后一段话里,交代了被陷害过程,还大大肯定孙中山手中所创立的国民党。只是因为少数人贪污舞弊、结党营私、陷害忠良,才造成“一个时代的悲剧”。她父亲告诉孩子,“若有机会为国家做事,仍当尽忠职守,不为名利,合则留不合则去,切勿恋栈。”洪秀柱说,“感谢我父亲没有种下仇恨种籽”。一样的道理,一些在运动中受过冲击,受到不公正对待的人都应认识到那只是一个短时期的“时代的悲剧”。中华民族要和谐 相处,要挤身发达国家之林,每个人都要有识大体的眼光,不要为了个人的一点点恩怨而旧恨难释。
  感悟四,劳资关系其实是利益共同体的关系,如果没有企业家,就会有很多人失业,国家就会没有了许多税收,国民经济就会陷入困境,社会就少了许多财富,也就谈不上发展。如果没有员工的努力,企业家只有破产,美好蓝图只是空中楼阁,倾刻化着乌有。既然是利益共同体,就会取得共识,关键在于企业家如何看待和处理劳资间矛盾。我父亲说的好,“诚待诚乃无价之宝。”一些有极左思潮的人喜欢用阶级斗争的眼光看劳资矛盾,实则有百害而无一益。
  感悟五,为人处世,当以善为本。种的是苦果,收的当然不会是甜瓜;种的是甜瓜,肯定不会收获苦果。我父亲在阶级斗争的暴风骤雨中,常常能化险为夷,就是得益于有颗善心。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宗教繁多,任何宗教的教旨都离不开一个“善”字,“善”是天理、是人伦,是人类的财富,是普世推崇的价值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e817450102vnni.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4-9 00:08 , Processed in 0.05879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