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36|回复: 0

一丁:初期大串连的“圣地”—北京大学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918
发表于 2017-1-16 22: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大一张大字报,把文化革命的火点燃起来了!”

1966年5月25日,北京大学哲学系聂元梓、宋一秀、夏剑豸、杨克明、赵正义、高云鹏、李醒尘七人贴了一篇大字报:《宋硕、陆平、彭佩云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把矛头指向了时任北京市委大学部副部长宋硕、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陆平和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彭佩云,在北京大学引起轩然大波。有人认为是反革命大字报,是右派反党,也有赞同大字报的观点,形成了激烈的辩论场面。

当天晚上,陆平召开党委常委会组织反击,反击大字报同样贴在校园内和大饭厅的墙上。第二天,陆平组织各系开会,谁表示赞同这张大字报,都要检讨,还要求聂元梓把大字报撕下来。聂元梓等又写了一张大字报,回应别人的批评。围绕大字报的两种观点激烈斗争,持续了五、六天。

1966年6月1日,正在杭州的毛泽东看到了《文化革命简报》(第13期,《红旗》杂志社和《光明日报》社编)上刊登的聂元梓等七人的大字报后,作了批示:“康生、伯达同志:此文可以由新华社全文广播,在全国各报刊发表,十分必要。北京大学这个反动堡垒,从此可以打破。请酌办。”当天晚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播发了这张大字报。6月2日,《人民日报》又全文刊登,并由王力、关锋、曹轶欧执笔,以评论员的名义发表了一篇《欢呼北大的一张大字报》。6月10日,毛泽东在杭州和各大区负责人谈话,说:“关于文化大革命,要放手,不怕乱。北大一张大字报,把文化革命的火点燃起来了!这是任何人压制不住的一场革命风暴。【资料来源:《毛泽东传(1949-1976)》,逄先知、金冲及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第1417页】

聂元梓等七人大字报公布全国后,北大的校园沸腾起来了。当初支持聂元梓批判陆平和校党委的,兴高采烈,加大了火力继续向陆平等猛烈开火;曾经处于观望态度的人,也无法保持沉默,纷纷贴出响应党中央号召、批判学校领导和各系领导的大字报;那些曾经表态拥护陆平的师生,也不得不掉转矛头,反戈一击。聂元梓等几个写大字报的人,一下子变成了知名人物,成了方方面面关注的重点。聂元梓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这可真是大大地出乎我的意料。让我任意地发挥想象,也不过是这张大字报能够被中央领导认可,对北大校内工作上存在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等问题能有一个认真清理,来一个革命化的改变;根本没有想到中央会作出这样惊人的决定,把它向全国广播,并且成为第二天全国各大报纸的重大新闻,进而传到世界各地。……我们的大字报得到党中央的支持了!几天来这张大字报引发的是是非非带给我心头造成的压力,一扫而光。而且,党中央对大字报评价那样高,毫不含糊地为我们撑腰,支持我们对陆平等人的批判,我听了自然非常兴奋。……北京各大高校纷纷来人到北大“取经”,学习北大批判校党委的“经验”。一时间,校园里到处都是揭发批判北大校党委和陆平的大字报大标语,到处都是本校和外校师生活跃的身影。而且,不仅是本市的各高校,北京各工厂的群众,甚至一些外地的高校学生和工厂的工人,也赶到北大来看大字报,学习北大开展运动的经验。一时间,学校里熙熙攘攘,人来车往,热闹极了,每天来学校看大字报的人都是成千上万,而且都表示要向我们学习、取经。……”【资料来源:《聂元梓回忆录》132页,香港时代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1月出版】

文革史研究专家席宣、金春明在《“文化大革命”简史》(增订新版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第92页上写道:上述一系列非常措施(指聂元梓等七人的大字报、评论员文章、改组北京市委)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自发到北京大学看大字报、学习、“取经”者,日达数万人,交通为之阻塞。

从工作组的“白色恐怖”到毛泽东的“炮打司令部”

北京大学聂元梓等七人的一张大字报,首次把矛头公开指向北大校党委和北京市委,使青年学生意识到他们也有向当权者挑战的权力。于是,在全国各地一些大学中,少数学生效法聂元梓等写出针对本单位领导大字报。这就使一贯以党的化身自居的当权者暴跳如雷,连夜召开党委会组织党团员“积极分子”进行反击,保卫党委的大字报铺天盖地而来,把少数造反学生打成“右派”、“反党分子”、小“三家村”,甚至出现学生被逼自杀事件。这种压制民主的做法更加激化了学生与当权者的矛盾。“革”与“保”两派由此而生。

在各级领导看来,学校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局面。怎么办?主持中央工作的刘少奇、邓小平采取了派工作组进驻的办法。6月3日,《北京日报》登载了改组北京市委的决定和新市委关于撤销陆平、彭佩云一切职务,改组北大党委的决定。并派工作组进驻北大,代替党委领导运动。接着,刘少奇、邓小平调兵遣将,陆续向各大中学小派了队伍庞大的工作组,如清华大学工作组有500多人;仅仅北京市的文教机关,就派出了7239人的工作队。工作组进校后,执行刘邓“大字报不要上街”、“内外有别”、“不要上街,不要游行示威”,“不要搞大规模的声讨会”等“中央八条”。

正是这些条条框框,对各大学风起云涌的文革运动起到了“灭火队”作用。于是,许多高校,如清华大学、地质学院、航空学院等少数学生公开向工作队叫板。工作队采取枪打出头鸟的办法对付少数学生(清华蒯大富就是中枪者之一),同时,以“反干扰”名义组织反击:声讨会、批判会、集中交待问题,使许多学生遭受过重打击。在这段时间里,工作组究竟整了多少学生,打了多少“右派”、“反革命”,不得而知。从今天官方出版的一些资料中摘录几例可见一斑:“清华大学工作组进行的反蒯斗争中有数百人被当作反革命和右派受到斗争,被斗者有一人自杀身亡”。【资料来源:《共和国史记》第三卷第104页,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西安交通大学发生“六·六”事件,7、8、9日三天,交大各系对“尖子”开了大小斗争会,并把学生李世英等人戴上高帽子游校,9 日中午,李世英自杀未遂,后来,毛泽东称李世英为“学生领袖”【来源同上,第99页】。“据北京24所高校的统计数字,1966年6月23日止,被宣布为‘反革命’、‘右派’的学生10111个,支持他们被同样宣布为‘反革命’的教师达2591人【资料来源:《红卫兵秘录》第340页,于辉编,团结出版社1993年出版】。

1966年7月18日,毛泽东回到北京。他连续听取各方面的汇报,并看了北大、清华等几所大学的简报,对北京地区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搞得冷冷清清,在校学生受到压制的情况极不满意。1966年8月1日,在毛泽东主持下,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在北京开幕。毛主席指示要北大的革命师生列席会议。于是,聂元梓、杨克明、张恩慈列席了会议。会议期间,毛主席接见了聂元梓等三人,康生、曹轶欧参加了接见。毛主席问聂元梓是哪里人以及她的经历,表扬他们的大字报写得很好。毛主席还指示说,北大应该成立领导学校文化大革命的组织,要聂元梓负责成立北大文化革命委员会筹委会的工作。【资料来源:《聂元梓回忆录》151页,香港时代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1月出版】

1966年8月5日,毛泽东在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发表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和人民日报评论员的评论,写得何等好啊!请同志们重读一遍这张大字报和这个评论。可是在五十多天里,从中央到地方的某些领导同志,却反其道而行之,站在反动的资产阶级立场,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将无产阶级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打下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围剿革命派,压制不同意见,实行白色恐怖,自以为得意,长资产阶级的威风,灭无产阶级的志气,又何其毒也!联系到1962年的右倾和1964年形‘左’而实右的错误倾向,岂不是可以发人深省的吗?”对于毛泽东的这张大字报,聂元梓在她的回忆录中写道:“这篇文章以完全公开的姿态,在一个新的高度上,评价了我们的大字报,称之为“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并且将其作为向刘少奇开火的一颗炮弹。”【资料来源:《聂元梓回忆录》151页,香港时代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1月出版】

1966年8月22日,《新北大》报创刊,毛主席为该报题写了报头。该报头版头条的《发刊词》中说:《新北大》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暴风雨中诞生了。这是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的新胜利。我们一定要把《新北大》办成宣传和捍卫毛泽东思想的革命刊物。二版上登载了北京大学文化革命委员会(简称校文革)筹委会成立公告,聂元梓被选为文革筹委会主任。从1966年9月9日开始,北京大学文化革命委员会选举工作正式开始。全校设4个投票站,两个流动票箱,全校革命师生应有选举人数13836人,因外出串联等原因,实际参加投票人数9609人。其中有效票数9566张,废票43张。选举结果:正式委员42位,候补委员10位。9月11日晚,校文革代表大会投票选举主任、副主任、常委。按照选票多少排列,聂元梓任北大校文革主任。【资料来源:《新北大》第6期,文化革命代表大会专刊,1966年9月13日】

亲历者眼中的“圣地”北大:一手资料选录

毛泽东的一张大字报公布后,“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的发源地——北京大学,无疑成为革命大串联的“圣地”。全国各地来到北京的革命师生都要到北大参观、学习、看大字报。其情其景,史无前例,难以想象,令人震撼、惊叹、唏嘘!以下资料(均来源于作者藏品)可窥一斑而知全貌。

一封信件摘录:

1966年8月15日,一位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生(署名红色造反者)在参观北大后给同学写信说:“早上3点我们才睡下,6点钟就起来上北大去了,因为知道15号晚上要斗陆平,我们需要弄票。不管什么人,你认识不认识去北大的路,都不要紧,只要跟着人群走,前方目的地一定是北大。去北大的人多极了,从西直门一直排到北大大门口,而且每处的人群都很密集,从这种现象你们可以想象北大院内的情况。院内真是人挤人,肩并肩,一个擦着一个走。北大校园内到处都是大字报,而且都是大块头的,一写都是二十几张,都是摆事实讲道理从头至尾的分析。我可以说,没有一个人到了北大会不被他们的热情所感动。他们真是‘五敢’的闯将。在文化大革命之中他们首当其冲为全国大专院校杀出一条路来。”

一份日记——《一个北大学生的文革日记》摘录:

8月12日(1966年)

这几天来北大参观的人又达到了新的高潮,平均每天5万以上,今天完全可能达到10万人。昨晚一食堂,二食堂,三食堂、六食堂,员工食堂,全部住满了人。不算在同学宿舍过夜的,在筹委会登记的就有2000来人,而实际过夜的可能达到5000人。这些人大都是天津、保定等外地大中学生及远郊中学生。这几天京津公路上,自行车,汽车来往不绝,天津大专学校,中等学校学生,老师大量的涌入北大,听说河北农大3000余人,一夜功夫就走了一半,全到北大来了。

8月10日晚7:15

毛主席在中共中央群众接待站会见了首都革命群众,向全国革命群众发出伟大号召:“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文化大革命遇到了重重的阻力,各式各样党内外的牛鬼蛇神感到末日已经来临,他们是不会自行下台的,他们要进行背水一战。但只要充分发动群众,大革命势如破竹,是绝对不能抗拒的。

今天上午北大20000余师生载歌载舞迎接毛主席著作,在大饭厅举行了隆重的集会,各系也开了欢迎会。文化部代部长肖望东,石西民,李琦来北大讲了话,讲话后北京电视台新影部来拍了片。北京这次共印了10万卷毛选,市委就给我们运来了14000卷,这是对北大文化大革命的巨大支持。北大被全国来的人挤得水泄不通,在北大,我们北大学生成了少数,几乎整天都看不了大字报。以至冯思慎建议北大同学白天睡觉,晚上看大字报,让外地同学睡觉。北大的确是文化大革命的中心。

……

8月13日

下午5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了中共中央八届十一中全会,广播后全校立即成了欢乐的海洋,北大和天津各院校的同学在校园里组织了联合大游行。日夜下雨,本来能露天过宿的同学现在都不行了,所有的食堂和教室都住满了人;同学宿舍也住人,我们宿舍加进四人。听说有一个女同学宿舍住了18人。早上去吃饭,或晚上吃饭,食堂已经是葦席满地了,许多中学生横七竖八的躺在那里,这种盛况真是空前绝后!

8月14日

在北大住宿的天津同学在2万人左右。今天至下午6点为止,来北大参观人数已至13万,天津同学达1万人。听说中央市委派了四个人来北大研究这个问题,听说还有几千名同学在京津公路上步行,预计在明天到达,中央已经派车去接。

……

8月16日

昨晚8点北京大学革命师生员工斗争黑帮分子陆平彭佩云大会隆重召开,大会在工人体育场举行,首都天津保定各大中学校代表,中央各部机关,总参,总政,解放军院校代表,工农兵代表8万多人列席了大会。大会还附设了四个分会场,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李雪峰,王任重同志也参加了大会。大会一直开到清晨一点半才结束。我们4点才回到北大,一夜磅礴大雨把我浇得全身都湿透了。雨季给北京的文化大革命带来了很多麻烦,刚出的大字报被大雨冲掉,大会,万人大会,10万人大会,常常被迫在雨中进行。昨夜大会一结束,北京市委就送走了参加大会的2万天津学生,可今天我校天津学生好像依然这么多!

今天上午10点工人体育场开大会,外地来的同志10万人参加,北京大学近2000名同学作为纠察队也参加了大会。大会开始进行得较好,江青主持会议,陈伯达,李雪峰,姚文元,康生讲了话。后来少奇,周恩来同志,邓小平同志,林彪同志来了,秩序很乱,挤得厉害,眼看要出大事了。林彪同志在话筒前面站了好一会儿,也没讲,后来江青同志当机立断宣布散会,听说少奇同志还没有下车就驱车回去了。

天津不但大学生来,中学生来,小学生也来了不少。

陈伯达同志说:我们要顶天立地,经得起一切挫折,一切困难,一切磨练,跟着伟大领袖毛主席前进。

休息以后的大会开得十分乱,林彪同志在话筒前讲了十三次“同志们,静一静”还是讲不下来。总理亲自走出主席台让包围主席台的同学(从四面八方,甚至从主席台顶盖上面)回去,冒着大雨淋了好一会儿,可没人听。因此江青只好说:“同学们,散会了,我们走了!”

今天上午的会是北京市委与北京大学主办的。两次大会,一些天津同学无理取闹,乱挤一通,挤伤了很多人。特别是今天上午的会议,气得北大附中红旗战士(全部穿的军装)大骂混蛋。

因为天津学生的冲击,北京秩序显得很乱。

8月18日

上午首都群众和各地来的师生百万人集会欢呼文化大革命的新高潮。我们昨天几乎整夜未睡,晚11点吃饭,可今天赶到天安门时已经迟了,4点多了。北大队伍经尽了曲折,才到达天安门前。东方红,太阳升,早晨的天安门广场特别壮丽,正在一轮红日喷薄欲出的时候。清晨5点,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太阳,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来到了天安门广场,他与周围的群众亲切握手谈话,然后登上天安门城楼,向欢呼雀跃的群众挥手致意。我们伟大的领袖今天身穿军装,显得更加意气风发,豪情盖天地。

然后主席接见了各地大中学校的代表。7点半大会正式开始,陈伯达主持会议,林彪、周恩来总理讲话,聂元梓、彭小蒙和哈尔滨、南京、长沙的中学生代表发了言。大会8点就结束,开始游行。

一份资料——各地代表、国际友人参观北大文化革命展览留言选登: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深入开展,我们深受感动和鼓舞。北京大学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这对我们确实是极大的鼓舞。忠于毛泽东思想,决心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这是无产阶级革命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取得胜利的保证。这个革命属于全世界所有的被压迫人民。我们向北大的革命师生致敬,对你们出色的工作表示祝贺。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万岁!

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

——澳大利亚共产党(马列主义者)主席  希尔

这次有机会参观新北大——文化革命的发源地,我们感到非常荣幸。所有的展品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已真正理解到文化大革命的重要性了。这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整个展览也显示了这一胜利。

毛主席万岁!

打倒反动派!

——尼泊尔  普拉德汗

红卫兵的袖章今天象征着世界上所有受压迫的人们的希望。在世界彼岸的城乡人民有了一个新的光辉,一位舵手——毛主席。而且,有了一道新的“长城”——你们伟大的、光辉的大学所发起的红卫兵。  

我向那些把这场斗争进行到底——取得最后胜利的人们致以最热烈的祝愿。

——加拿大中国友好协会

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出在新北大,为我国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推向新高潮打响了第一炮。你们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一边,向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及以刘邓为首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为全国树立了榜样。你们到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尤其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你们始终紧紧抓住学习毛主席著作这条纲,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所以取得了伟大的成绩,我们一定好好学习你们这些丰富宝贵的经验,扎扎实实的学,老老实实的学,把这些宝贵的经验带回山西。

——山西赴京学习团  陈永贵

新北大的胜利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毛主席思想的伟大胜利。让我们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永远团结在一起,战斗在一起,胜利在一起,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山东省革命委员会代表团陈雷、王文俗

新北大,在文化革命的烈火中诞生了,在激烈的阶级斗争中诞生了。这是新北大革命师生,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艰苦激战的结果。新北大革命师生不仅从刘邓彭陆手中夺回了我国无产阶级最大的教育阵地,而且战斗在全国,把刘邓的徒子徒孙、党内大大小小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挖了出来。新北大革命师生,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贵州省革命委员会赴京学习团  李立

我们有机会和兄弟代表团一起到产生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的新北大来参观访问……使我们获益很多,受到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育,深深感受到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我们一定要把你们的革命经验和战斗友谊带给上海的无产阶级革命派。愿我们在向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展开大批判,大斗争以及搞好本地区、本单位的斗批改中并肩战斗,取得完全的胜利。  

——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代表团:陈琳瑚、郑革命、魏晋、龚学杰、余小兵、王秀珍、李国群、丁峻

学习你们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把新北大办成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学习你们的阶级观点,敌我分明,看准敌人猛攻猛打,顽強的战斗精神,最后摧毁了资产阶级的顽固堡垒。

学习你们团结一致,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黑龙江赴京代表团  张万春


一丁:初期大串连的“圣地”——北京大学

2016年元月,95岁高龄的聂元梓在《新北大》小报上签字:“让历史告诉未来。”(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余话

历史无情,岁月有痕。围绕北大那张大字报的是是非非已经过去将近半个世纪。当年的大字报作者已耄耋之年,垂垂老矣。头上的丝丝银发和脸上的条条皱纹记述了她因写这张大字报而经历的种种磨难……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让历史告诉未来!

http://redchinacn.net/portal.php ... id=29555&page=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4-8 21:40 , Processed in 0.04285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