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88|回复: 0

潘洪伟  吉林省辉春“四清运动”探析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6-1-1 08: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进行了以农村为重点、以阶级斗争为中心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又称“四清运动”)。1964年9月30日,中共吉林省委根据中央精神,确定全省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先在梨树、柳河、珲春和长春郊区城西公社进行试点。在四个试点县区中,浑春“四清运动”造成的影响最大,不但吉林省委极为关注,而且还引起了中央的注意。

  一、吉林省委把辉春作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试点地区的原因

  从所查历史资料分析,吉林省委把珲春作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第一批试点地区,应是基于珲春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浑春地处中、苏(俄)、朝三国交界,具有沿边、通海的独特地理位置,南端突出地带是素有“一眼望三国”之称的防川。珲春守东北前哨,为国防的重要门户。当时的珲春县有6个公社位于中苏边境,它们是当地居民和外来人员越境外流去苏联的必经之地。据1962年8月珲春县委统计,1962年以前的年份,每年经此地外流去苏联的一般为3至5人。1962年外流去苏联人员剧增,当年的1月到7月苏联送与我国的外流居民有27人,加上公安局查获处理的13人,留居苏联的9人,7个月越境流苏人员就达49人。川除流苏人员外,中朝之间人员私自流动的现象也十分严重。因此,治理边境秩序、提高人民群众的边防意识、加强国防建设,是当时吉林省委必须严肃认真对待的问题。

  据1965年统计,辉春地区有十几个民族杂居共处,其中,朝鲜族人口最多,占全区人口的61.5%。民族多,民族风俗习惯差异大,加上“大跃进”的影响,使当时浑春的干群关系、民族关系都很紧张。当时中共吉林省委珲春县社教工作团委员会的领导人就认为:干群矛盾,民族矛盾,加上地理、历史、社会的原因,浑春县的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的斗争相当激烈严重。这些都需要以某种方式加以解决。从外部的政治环境观察,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苏论战进人高潮,两国关系也由恶化到彻底破裂,朝鲜战争后,中美关系也处在严重对峙中。当时珲春社教工作团的领导人认为,“浑春地处祖国边疆,美帝、苏修窥伺于侧,对我行施其渗透、破坏的阴谋,边防线上的敌我斗争,是相当复杂的”,但唯有中朝友谊是巩固的。[2]外部政治环境的压力,也是吉林省委把珲春作为“四清运动”试点的原因之一。

  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珲春属于被占据最早、被统治时间最久的地方之一,也是日帝苦心经营的反苏反共的前哨阵地。因此,日本帝国主义在珲春特别加强了统治,除了一般的军政机构外,还设置了大量的警宪特等反动组织和名目繁多的群众性特务组织,如“正义团”、“夜警团”、“自卫团”、“打猎队”、“烧炭队”等。敌人利用强制规定和利益诱导的手段,使靠近边境的居民,凡十八岁以上的大都参加了这些组织,如春化公社有一个生产队三十六户人家,其中参加过日伪特务外围组织的就有三十四户。[2]在“左”倾思想横行的年代,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必然引起中央和省委的注意。

  阶级斗争的需要,民族团结的需要、边防外事的需要以及人民群众社会历史问题的复杂性,是吉林省委决定在珲春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动因。

   二、辉春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历史进程

  根据省委部署,1964年n月中共吉林省委珲春社会主义教育工作委员会(简称“工作团”)成立,作为珲春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领导机构。吉林省省长于克任工作团党委书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书记朱德海任工作团团长。工作团由省、州、县抽调的干部组成,共3593人,[3](P558)工作团下辖12个工作队,每个工作队都由省、州、县三级混合编队而成。[4]同月,工作团进人珲春,珲春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始。

  第一阶段,从1964年11月到1965年4月底,重点进行了“四清”(先清帐目、清仓库、清财物、清工分,即小四清;后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即大四清。)和对敌斗争。

  工作队进点后,依据中央文件精神,撇开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发动群众揭发“四不清”干部的问题。工作队员同贫下中农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秘密串联,了解掌握情况。据工作团党委1965年1月30日、中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同年2月6日给省委的电报讲:工作团进驻珲春后,先是和广大群众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取得了群众的信任;二是宣讲“双十条”,进行“小四清”斗争,揭干部的“四不清”问题。正当珲春“四清运动”紧锣密鼓进行之际,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工作会议,制定了“二十三条”。当时,中央考虑到在少数民族地区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会影响到民族关系,辉春的“四清运动”可能影响到中朝关系,便给吉林省委发来指示,要求撤出珲春社教工作团、暂停珲春“四清运动”。面对浑春“四清运动”的实际进程和中央要求停止运动的指示,珲春社教工作团党委、中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分别于1965年1月30日、2月6日向吉林省委发报,[5]陈述珲春“四清运动”的状况和要求把运动进行下去的理由。浑春社教工作团党委认为,必须积极稳妥地执行中央的指示,不宜骤然撤出。应该按照善始善终的原则,巩固运动成果,尽可能地不给以后的工作留下问题,有计划、有组织地把运动搞一个段落,使运动比较自然地结束下来,尽可能地避免干部和群众的波动,以免前功尽弃,给以后的工作造成困难和损失。工作团党委认为对下不提撤出问题,而以变更运动的要求、计划,来贯彻执行中央的决定。中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党委以延边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情况和文化发展情况与汉族地区大体相同,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历次各项政治活动基本与汉族地区一起进行,近几年来,延边地区的生产越来越好,人员外流减少,以及珲春“四清运动”的实际情况为由,要求把浑春“四清运动”基本搞完。在分析浑春“四清运动”情况的基础上,中共吉林省委于1965年2月10日向中央并东北局发去电报,[6]要求把珲春“四清运动”进行下去。同月14日,中央给吉林省委并东北局回电《关于珲春四清运动结束工作部署的批复》,同意了吉林省委关于珲春“四清运动”工作的部署。

  由于争论加上过春节,1965年1月底至2月中旬这段时间,珲春“四清运动”处在停顿状态。春节过后,工作团进行了大约十天的小整训,重点学习中央文件“二十三条”,以之为准,检查前一阶段的工作,总结经验教训。回到珲春,工作团向群众干部宣讲“二十三条”,贯彻中央新的会议精神,并着手帮助干部“洗手洗澡”,然后“解放下楼”。到3月底,珲春犯“四不清”问题的干部80%以上被解放下楼。

  对被解放下楼的干部,工作团认为,应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特别要加强阶级斗争和反修防修教育,以使他们在思想上归队。为此,工作团采用了如下方法:领导他们学习毛泽东著作《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文章以及中央下达的有关“四清运动”的文件,开展忆苦思甜的自我教育活动。在干部阶级觉悟提高和为人民服务观念提高的基础上,进行“三对比”教育:一和干部初期对比,弄清“演变”的过程和教训;二和旧社会统治阶级对比,认识问题的严重性;三和先进人物对比,学习榜样,找到努力的方向。最后,找根源,查上当,论危害,反忘本,划界限,希望干部从政治思想上和敌人划清界线、堵死资本主义道路。

  自1965年4月起,珲春社教工作团领导群众进行自我教育,进行两条路线的斗争,打攻坚战,解放剩下的“顽而可化”的人,最大限度的孤立极少数顽固不化的坚决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斗倒斗臭四类分子中的“尖子”。据《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农村四清运动情况的报告》(1965年4月3日吉林省委发文)分析,辉春社教工作团打攻坚战的方法是:首先,放手发动群众,做好调查研究,掌握充分的证据。其次,政策攻心,网开一面。把党的政策交给他们,劝其彻底交待问题,并且给其一定的出路。第三,做好家属工作,化阻力为助力。最后,“解放战士”上战场,促使有问题的人“缴械投降”。工作团在做上述工作时,很少开斗争大会,多在小型会议上解决,并且批、斗、逼的现象相对少些,对少数民族干部更是如此。由于珲春情况的特殊性,加上中央要求处理可以宽一些,因此,辉春“四清运动”所犯“左”的错误相对轻一些。

  第二阶段,从1965年5月至7月,巩固“四清运动”成果,加强各项建设。

  为指导第二阶段的工作,1965年四五月间,中共吉林省委印发了《关于做好农村四清运动巩固建设工作的意见》等几个文件。浑春社教工作团根据省委文件精神,在巩固建设阶段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评查阶级,建立阶级档案。1965年浑春社教工作团就划分阶级问题向省委打的报告[7]中指出,在这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不再普遍划分阶级,但是阶级成份需要重新评查、重新登记。在农村把贫下中农和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以及其他坏分子划出来,在城镇把地、富、反、坏分子清查出来。

  思想建设。依据中央“二十三条”的精神,思想建设是巩固“四清运动”成果,决定“四清运动”成败的关键。为此,工作团大规模地组织、推动、掀起了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以毛泽东思想为指针,以阶级斗争和两条道斗争为纲,以兴无灭资为目的,深人开展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在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方面,重点进行发展中朝友好关系、增强中朝友谊及反修防修教育。在阶级教育方面,开展群众性的回忆对比,忆苦思甜,编讲三史,“三老报告员”等活动。无限上纲的阶级教育,混淆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界线,宣染了阶级仇恨意识。生产建设。工作团贯彻中央“四十条”,贯彻农业生产以粮为纲多种经营的方针,学习大寨精神,通过抓革命、抓阶级斗争,掀起生产的高潮,并根据中央、省委要求,制定了“一九六六—一九七七年农业发展规划(草案)”。[8]

  组织建设,这是巩固“四清运动”成果的重要表现。吉林省委组织部于1965年8月巧日向省委作了《关于在农村四清运动中整顿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情况的报告》,就珲春“四清运动”中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报告指出,当时浑春全县有117个生产大队,正副党支部书记212名,其中连选连任的113名,新任的99名,[3](p558)新任书记占原任书记总数的46.7%。工作团在调整领导班子的同时,对全体党员进行了一次重新登记,积极发展了一批新党员。工作团根据党员犯错误程度的大小,在党员登记时,采取了缓登、不登、劝退、清除等做法。据统计,珲春“四清运动”后期组织处理中,留党察看的17人,开除党籍的22人。[31(p533)

  建立贫下中农组织,召开贫下中农代表大会。1965年7月中旬,浑春召开了第一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参加会议的贫下中农代表442名,公社干部和中农积极分子209名应邀参加了会议。会上,珲春县委书记齐涛代表县委作了“全县贫下中农动员起来,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伟大成果而奋斗”的报告,并成立了县贫下中农协会,[8]齐涛被选举为主席,金成和、单和福、李锡钟、金英和、郎成山为副主席。县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各人民公社先后召开了贫下中农代表大会,至此全县各公社、生产大队,层层建立了贫下中农组织,全县90%以上的贫下中农加人了贫农协会。浑春第一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辉春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结束。

  三、对辉春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评析

  1964年n月至1965年7月的珲春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对浑春的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对“四不清”干部处理问题的分析

  当时,晖春县共有干部6713人“四清运动”中查出犯有各种错误的干部2337人,[2]占干部总数的34.8%,在6288名农村干部中,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的1092人,占干部总数的17.3%,非法所得总额242989元,贪污盗窃粮食65821斤,布票4697尺;查出多吃多占干部702人,金额98102元。辉春城镇共有干部职工24368人,运动中共查出“四不清”干部311人,间题严重的77人,非法所得73000元。[3](p558)经过审查,实际处分35人,其中警告3人,撤销职务3人,留党察看17人,开除党籍12人。[3](p553)这一数字与其他试点县社相比,珲春对所犯错误干部的处理、处分还是比较宽的,据吉林省委内部统计,其他“四清运动尹,试点县社共查出犯错误的干部占干部总数的70%,有贪污盗窃、投机倒把行为的干部占干部总数的40%左右。[9]总的看来,浑春社教工作团对犯“四不膺”干部的查处有一定的合理性,对阻止贪污腐化、纯洁干部队伍、净化社会风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部分干部被定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基本上是适应政治形势而杜撰出来的。1978年吉林委在定案处理时比较谨慎,吉林省无1人被定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10](P140)其他被错误打击的干部也都得到平反。

  (二)“四清运动”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四清运动”中,中央、东北局、吉林省委指示要从增进中朝友谊的高度处理好民族关系。整个运动过程,朝鲜族同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关系基本上处于正常状态,党的民族政策得到贯彻执行。但是,工作团对其他少数民族,如人口较多的满族、回族等照顾较少,对朝鲜族的风俗习惯也有过干涉的行为,据《关于珲春县四清运动的报告》透露,工作团把朝鲜族在婚丧嫁娶、寿辰、生日的操办请客聚会亲朋宗族等民族风俗,看作是封建陋习,起到了模糊阶级观念和混淆阶级界限的作用。对此,工作团加强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教育,这必然会伤害一部分朝鲜族人的感情。

  (三)“四清运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推进经济发展是“四清运动”的目标之一。珲春“四清运动”中,工作团主要通过抓革命,而达到促生产的目的,或叫抓革命、促生产。珲春工作团在给省委的报告中再三强调,运动中珲春的政治经济得到了正常的发展,群众性的生产积极性更加高潮,春耕夏锄比往年搞得都好。那么“四清运动”对辉春的经济发展有多大的作用呢?

  珲春的国民经济经过三年的调整,已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到1963年出现了强劲恢复的势头,1965年初,吉林省给辉春大量物资经费援助和政策支持。这样,无论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还是从外部环境来看,1964一1966年应是珲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时期。然而,从表三看,浑春企业总产值在社教期间都有大幅度下降。另据统计,1964、1965两年珲春粮豆产量都在5万吨左右,[3](P5)考虑到1965年8一9月份,珲春境内两次发生大洪水,农田受灾面积5992晌[3](P41)等自然灾害,“四清运动”期间,浑春的农业生产还是略有发展的。当然,这种发展并不是阶级斗争的结果,或者说是抓革命的结果。然而,运动期间,工业生产,特别是公社一级的工业生产下滑幅度很大,应当说“四清运动”对工业生产的冲击是相当严重的。

  参考文献:

  [1」吉林省档案馆.辉春县委报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和吉林省委的文件《关于中苏边境发生居民外流情况的报告》〔Z〕,(浑发(62)一27),1962年8月.

  [2」吉林省档案馆.中共吉林省委浑春社教工作团委员会《关于辉春四清运动的报告》〔z〕,1965年7月1日.

  [3]辉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珲春市志工C〕.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4」吉林省档案馆.关于混合编队的间题.(吉林省档案馆档案材料1号全宗,1965年117号卷)[21,

  [5]吉林省档案馆:辉春社教工作团党委给吉林省委的电文第0185号,1965年l月30日,中共吉林省委办公厅秘书处1965年1月30日印发;中共吉林省委收中共延边自治州委1965年2月6日的电文,中共吉林省委办公厅秘书处1965年2月7日印发.

  [6]吉林省档案馆.中共吉林省委1965年2月10日给中共中央并东北局的《发电》(吉发(65)14号)[z].中共吉林省委办公厅秘书处1965年2月11日印发.

  [7]吉林省档案馆.珲春社教工作团党委文件《珲春工作团在社教运动中有关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草案)》[z].1965年.

  [8]吉林日报LN].1965一07一20.

  [9]吉林省档案馆.赵林同志在省委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记录稿)[z].中共吉林省委办公厅,1965年8月29日.

  [10]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省志》卷六/中国共产党志[z].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11]吉林省档案馆中共吉林省委文件(支援社会主义教育重点县物质、经费明细表》(吉发(65)20号)[21.1965年3月3日

  [12〕珲春市情调查组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辉春C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3月第18卷第1期




[作者简介]潘洪伟(1967一),男,泰山医学院人文社科部副教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当代中国史研究。


(潘洪伟 泰山医学院人文社科部,山东泰安2710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6 01:53 , Processed in 0.03853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