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32|回复: 1

对余习广“湖南澧县刘家远食子案”调查的质疑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5-12-15 23: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在网上无意中看到有人炒作“湖南澧县刘家远食子案”,通过百度才知道它源于余习广先生的大作,据余习广先生说,他自己亲自到了湖南澧县刘家远村里实地调查过(2009年一次,2012年再调查了一次)。
    本人通读了余先生的调查(2009年4月)和再调查(2012年4月)两篇文章,感觉有些地方并不合情理。在此特写出本人的几点质疑:
    1、在余习广先生第一次调查写出来的文章中,公布了被吃小孩(刘家远儿子)的满月照,此点似乎不合情理,因为50、60年代,农村人好象绝少有人有钱给孩子照满月照,倒是20、30年代的城里富裕人家有这种实力。本人出生于60年代,我村跟我同一时期出生(或早于我出生的)没有一个人有满月照,也几乎没有谁有周岁照。
    2、从曝光的照片看,刘家远的家境应该相当不错的,不是那个50、60年代绝大多数农村人应该拥有的富裕。从他的孩子拥有满月照和他身穿的棉袍上看不出补丁(当年的农民几乎没有谁不穿补丁衣服的)这一点我觉得刘家远的家境应该是富裕的。
   3、既然刘家远是50年退役的解放军,那么他应该会有军装(包括军棉衣)的,在部队几年,也都是穿的是军装。按道理,他应该不会再习惯对襟长袍的(那时应该有很多裁缝匠会做中山装一类的“现代”装的),再者现代这种棉袄比起对襟长袍做起来也省事、省力,穿起来也更轻便、舒服、合身。那么刘就算棉军衣穿坏了(那时农民一件衣服要穿很多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几乎是中国家庭的传统,更何况一件当年对于农民来说价格不菲的棉衣),后来再做的话,也应该会要求做成现代样式的棉袄,而不是对襟长棉袍,除非裁缝匠不会做。
    4、余习广前后两次通篇都讲到刘家远胆小怕事得很,那么他怎么敢去偷胡萝卜?还偷了那么多(从照片中看)差不多一锅(最少有五、六斤)?
    5、刘家远果真饿极了的话,那一定会地里偷吃胡萝卜的(胡萝卜可以生吃这是常识),在地里偷吃总比偷了拿回家里煮了吃要更安全可靠吧?更何况是在极端饥饿的情况下,就更不会偷了带到家里来吃的。如果要带回来给家人吃,那就不会把儿子杀死吃肉了。这明显有悖正常的逻辑。
    6、他家还有半升谷头子。那么这半升谷头子煮了是足够刘一人吃饱一餐的。况且还偷来了那么多的胡萝卜。既然能吃饱,又何必要后来杀儿子吃呢?这又怎么说得通?
    7、再调查中,余文中讲到“他的门是用剩下的大柜一挡,俺就使劲推。推开进去,他就把个伢儿往被窝里一蒙,屋里几块砖垒的灶上,甊锅里在煮东西。俺姆妈怕他煮的是鸡子,上去把被窝一把拉开,滚下个没脑壳的伢儿”刘生涛那时才9岁,一个9岁的小孩别说吃不饱了时候,就是能吃饱吃好的时候,又有几人能够推得开用一个大柜顶着的门?不相信的可以去试试。一个空空的大柜的本身重量就有上百斤,它的四条腿在地上产生的摩擦力是不小的,再加上大门和柜子本身的重量。一个处于严重饥饿中的 9 岁小孩,能有这么大的力气推开门?是不是刘生涛当年压根就没有饿过肚子?是不是刘生涛生来就力气大得惊人?
    8、58年大炼钢时,据说所有家庭的铁器(锅、刀等)都要上交用来炼铁的,刘既然这么胆小怕事,怎么敢私藏镬(一种生铁铸造的炊器,我们这里叫吊罐)、刀等铁器而不上交呢?除非刘家远的个性完全不是余文中所述,而恰恰相反。
    9、余文中“公共食堂停伙断炊。刘家远父子俩已经几天没吃饭了”那么刘家远从哪里偷来的胡萝卜呢?难道集体食堂的主管人员不懂得胡萝卜叶加上适量的米,煮粥也可以充饥的么?况且,它比树皮、草根等充饥要好得多,也更有营养么?
    10、“这天,他看到躺在铺上的儿子饿得直呻吟,眼看快要断气了,恶念顿生。心想,与其让儿子受罪,还不如把他杀吃了,吃个饱肚子自己再死也好”刘家远偷了那么多胡萝卜、家里还有半升谷头子,这些不煮了给儿子吃,却想着杀儿子吃肉。是不是刘家远是个心智不正常的人,或者干脆就是凶残成性?“虎毒不食子”这是我们正常人的共识。我们的父辈也挨过饿,也吃过米糠,但我从没听说过我们这个地方有谁会杀自己的儿子吃的,况且我们这里(仅限我县)也从没听说过人吃人的事。
    11、既然饥饿难耐,那刘为何不食偷来的胡萝卜,而非要杀自己的儿子来食?既然饿得不行,想杀儿子吃,为什么晚上不立马吃了,而非要等到第二天才来煮了吃?难道他一晚上还搞不定这一点点事?难道他不知道“夜长梦多”这个道理?那我们汉语中的“饥不择食”该怎么解?
    12、刘既然敢去集体的地里偷胡萝卜,那为什么不敢到湖(或者水塘)里去偷鱼吃?要知道,当时我们南方的鱼是很多的,就连小水沟里都有得是小鱼、小虾,这好象也不是很难的事吧?我年少的时候,就经常在中午带上鱼篓到水渠、水沟、田埂下去抓小鲫鱼和泥鳅,一个中午一般也能搞个斤把两斤。况且“别人家为了救命,也顾不得人民公社的种种禁令,不少人偷偷私自跑到湖区捕鱼、挖藕,搞点吃的”刘家远再胆小怕事,也不至于胆小到如此吧?再看看他在战场上的表现“在部队,战友们对他的评价还好,说他话不多说,事不少做,领导上喊往哪里打,他就拼着性命哪里冲,大小也立过几次战功”既然在战场上死都不怕的一个军人,还会没有这一点点胆量?别人都敢,他就不敢?自己和家人都快饿死了,他就是不敢?但却胆敢杀自己的儿子吃?是不是他真的心智不正常呀?
    13、既然他“大小也立过几次战功”,那么按当时社会上普遍对解放军尊重和优待的原则,再加上刘又在战场上立过几次战功,那么他复员回家,肯定不可能是一个最基本的农民群众,要不就在当时的生产队(组)、大队有个一官半职,要不就是在城里做个工人(58、59有大量农民招工进城)。就算他再不济,在村里也应该会得到应有的照顾的。尤其是对待立过战功的军人,国家和地方政府无论如何都是给予合适的安排和照顾的。
    我们这里就有一个经历跟刘家远相当的卢姓老军人(小学时听过他讲传统教育课),与刘不同的是,他是在淮海战役前期被俘并参加了解放军投入淮海战役,但没立过什么功。只是后来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并被冻伤后回国。他作为荣军,七九年以前,据说我们县里的领导都不敢轻易得罪他的,更何况公社、大队以下的小干部。我不知道“立过几次战功”的刘家远怎么就这么的窝囊?要知道,我国从五十年代一直到七十年代末,军人和退役军人都是有相当不错的社会政治地位的,更何况一个“立过几次战功”的功臣呢?我就想不通怎么轮到刘家远这个功臣身上就倒了一个个呢?莫非他是一个逃兵?
     好了,这是余文中比较突出的几个疑点。希望余习广先生和有识之人能给大家一个完全合理而又圆满的解释。


http://ym1919.home.news.cn/blog/a/01010044BBDA0C476732AFFE.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5 23: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余习广:湖南澧县刘家远案

余习广  
  
  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刘家远惨杀亲子食子案,经常给我们一些小伙伴惊心动魄、夜来恶梦搅魂的恐怖感,和夜间一见迎面过来长得凶神恶煞者,就有被害的恐怖,扭头就跑的心里障碍。
  刘家远是澧县如东人。如东靠近洞庭湖区,是个风景如画、富甲澧洲的好地方。
  洞庭湖虽早已失去了曾经八百里烟波浩渺的气魄,但一片片淤积平原养育着一代代拓荒的洞庭儿女。澧东土地肥沃,物产丰饶,田里出产粮、棉、油、丝、麻,湖中盛产鱼、藕、莲、芡、菱。偶有田土歉收,则湖中的出产尽可让人们得温饱而有余金。如东人的富足,着实让澧州人为之艳羡。
  然而,在苦日子年代中,刘家远杀害亲子食子案,却又着实让惨案频仍、业已见多不怪的澧州人民,也为之震撼和悲哀。
  刘家远是一个老实人。他出身贫寒,自小在饥寒交迫、缺衣少食和受人欺凌中长成,养成了软弱自卑、沉默寡言的性格。1948年他被国民党抓壮丁,押上炮火连天的东北战场。不久,他所在的部队全军覆没,刘家远也成为解放军的俘虏。在部队,战友们对他的评价还好,说他话不多说,事不少做,领导上喊往哪里打,他就拼着性命哪里冲,大小也立过几次战功。但人老实到没多少出息,几棍子也打不出个屁来,因此不大讨干部喜欢。1950年,他复员回乡。
  刘家远回乡后,分了土地还分了房子,老老实实地干活种田,渐渐生活也有了些起色,娶妻生子,小日子也还过得有些兴旺。乡亲们都说他娶了个能干泼辣的女人,刘家远家旺人兴有了指望。
  无论是互助组,还是合作化,运动一来,干部一号召,大会、小会一开,一说不加入就是思想落后、不想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拿他是复员军人说事,要他“起带头作用”。刘家远胆小怕事,吓得战战兢兢,回家就要拿土地证,牵牲口。他老婆死活不同意,两口子每每都要大吵大闹一番。但刘家远总是带头入组、入社。合作社生活一年不如一年,两口子意见也越来越大。
  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澧县的“共产风”在全地区都是有名的厉害。而庐山会议后,全县再一次刮起了十二级“共产台风”。
  1961年4月整风整社运动中,县委书记张琢,在县委扩大会议上的检查报告中说:“这股‘一平二调’的‘共产风’,从五八年公社化后起,到这次整风整社运动开始止,才平息下来。据初步统计,公社化以来,全县各级刮的‘共产风’,折合金额达到3812万元,相当于三年农副业总产值(15732万元)的23%;其中光是刮的社员个人的各项物资折合金额达到1246万元,相当于五九、六0年两年分配给社员部分的30%。其中包括集体土地29563亩,社员自留地24307亩,房屋123960间,各种农具3823837件,现金2699000元等,每户平均90.4元,人平24.77元。
  特别是拆房屋,挖祖坟,叫社员餐风露宿,几代同房,公公和儿媳妇住一起,三五家人家挤一间房,最使社员伤心和恼火。社员形容那种情况是:“公媳同房,帐子做墙,说话为难,洗澡过关。”
  如东公社的“共产风”越来越大,“一平二调”刮得树倒屋毁,家破人亡。土地、自留地、房屋、耕牛、牲猪、羊、鸡、鸭、鹅、锅、坛子、桶、刀、铲、火钳、钵、碗、菜盆、鼎锅、撑架、箱子、床、柜、桌椅板凳、犁、锄头、锹、粪桶、扁担、箩筐……
  全社“一平二调” 社员各项物资折合金额达到172076元,每户平均106.8元。刘家远家中被搜得一干二净,就连桌、椅、板凳、刀、铲、钵、碗也没留下半点。
  如东公社各级干部的强迫命令、违法乱纪也非常严重。据张琢在一次整风运动的县委扩大会议上说:如东公社的干部对人民群众采取了法西斯统治,随便打人、骂人、捆人、吊人、扣粮、斗争、“辩论”、罚吹西北风、吃草、吃泥巴、喝尿、吃牛屎、灌大粪、儿打娘、敲牙齿、针缝口等。公社成立劳改队,有的大队还成立了改造队。开辩论会的时候,先把积极分子教好,让他们起带头作用,然后干部吹哨子为号,一起涌上去打,哨子控制节奏,吹得快,打得要快,吹慢就慢打,吹得声音大就打重,吹得轻,就打轻点等等。
  1958年9月,干部带头从刘家远家中,抄出他老婆私藏在床下的家中全部现金25元钱不交公。
  常言说得好,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别人挨打,家族中有人的,或者本人刚强的,下手者还有些手下留情。而刘家远人老实,平时就被人欺负惯了,这回两口子更遭了大罪。那年月,对老实人,不打白不打,打了也白打。他被人打得口吐白沫,他老婆被打得一头栽倒在地,就连两岁多的儿子也被人一脚踢得半天没哭出声。别人老婆挨打,做丈夫的无论如何也会跳起来拼命;他老婆挨打,刘家远缩在墙角不敢吱声。干部们走后,他老婆又哭又闹,口口声声骂他是个废物,没得本事,连老婆都护不住。
  家里分文无有,两口子连看这场伤病的钱也没有。还是邻居好心,去扯了些治伤的草药来,两口子过了好些天才慢慢恢复。
  1959年9月,如东公社各大队搞起“反偷风” 运动。大队和生产队一级级开大会,要社员老实坦白交待从1959年春荒以偷盗集体庄稼的罪行,说是“党的政策,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自己积极交待、交待退回的,既往不咎。抗拒不交的,罪加三等。”
  审到刘家远时,干部硬逼他老实交待。他在惊恐之下,承认说偷过一次苞谷。其实当时苞谷在地里还刚刚结穗,显然是强逼屈招。结果干部们硬说他偷了一次有二次,有二次就有三次。前前后后给他算成偷盗集体粮食20斤,硬是逼他交出来,并带民兵到他家抄家。干部们把他老婆在收割中稻时从收割后的田里捡的5斤多谷子全都抄走,公共食堂又罚他一家三口人停伙两天。
  是年冬,因家中断粮断炊,他老婆实在饿得受不住了,于是丢下刘家远和儿子,跟着一个男人跑到外乡了。
  1960年春节前后,家里粒米不剩,刘家远父子常常连清水煮野菜也吃不上。别人家为了救命,也顾不得人民公社的种种禁令,不少人偷偷私自跑到湖区捕鱼、挖藕,搞点吃的。刘家远胆小怕事,坐在家里干挨饿。大人都受不住,孩子饿得一天到晚哭哭啼啼,围着他要妈妈、要吃的。刘家远心烦意乱但又一筹莫展,常常坐在屋里独自发呆,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大年三十晚上,邻居见他家实在是太可怜了,便给他端过来一小碗野菜粥,父子俩这次总算吃了顿年夜饭。
  这时,公共食堂一天开一顿伙,大人一人一碗见不到米星子的野菜粥,小孩子才给一勺子。刘家远的“饭”,常常被孩子吃了还不够,整天围着他哭闹喊饿。这时刘家远自己也饿出了浮肿病。
  不久,公共食堂停伙断炊。刘家远父子俩已经几天没吃饭了。这天,孩子哭了一整天,到了晚上家里声息皆无。据刘家远后来自己交代,这些天里,他自己一听到孩子的哭声就烦躁不安,还经常出现幻觉,就连做梦也是梦见白米饭、红烧肉和红烧鲤鱼,还常常把走在路上的人,看成是在动的猪,想吃肉都快要想疯了。
  当天夜里,他看到躺在铺上的儿子饿得就快要断气了,恶念顿生。心想,与其让儿子受罪,还不如把他杀吃了,吃个饱肚子自己再死也好。于是他找来一把破菜刀,几刀就把他儿子杀死了,并肢解成几大块,用水洗干净。又偷偷跑到地里,偷了一些生产队的胡萝卜,洗干净后,放到破鼎锅里,和儿子的尸体一起煮。
  那天晚上,刘家远说他几年来第一次吃了餐过瘾的肉!
  第二天,邻居没见他家小孩子哭闹,“连人影子也没照过面,感到有些奇怪,就到他家里看看。”这一看可把人吓坏了。只见几块砖头搭起的灶上放个破鼎锅,鼎锅里还煮着小孩的头、胳膊和腿脚!于是赶紧跑到公社去报案。
  刘家远被捕后,一五一十地交待了他的罪行。说就是不想让他儿子再受罪了。还说他的想法,是吃完了儿子自己也死了算了。
  刘家远被枪毙前一天晚上,监狱破天荒给他端来了一碗大米饭。据同号的犯人说,刘家远竟把米饭放在地上,先祭了一番死去的儿子的嘴巴里不知道念念叨叨些什么,然后几大口就把一碗饭吃了个精光。
  刘家远案在澧县影响很大。大概直到1964年初,随着人们的兴奋点转移到“四清”运动对干部“四不清”问题上去,刘家远案才逐渐淡化出人们的视野。但是,对小孩子而言,刘家远案是永远的恐惧!

http://www.aisixiang.com/data/45826.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6 04:52 , Processed in 0.04113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