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71|回复: 0

公案新解:史家翦伯赞因何而死?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918
发表于 2015-11-11 04: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案新解:史家翦伯赞因何而死?


2.jpg

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


    导读  1968年12月18日晚,史学巨匠翦伯赞与夫人戴淑婉一同服过量的安眠药之后,撒手人寰。翦伯赞夫妇之死,震动全国。而究其自杀原因,后世众说纷纭,成为一桩公案。当时参与审讯翦伯赞的北大学生王渊涛,讲述了至今不为人知的细节——王在档案中发现翦伯赞与多年前的一位女学生的感情纠葛,并提供给了专案组,专案组据此逼迫,翦伯赞承认并写下了“交代”材料。两日后,翦伯赞与夫人离世。

    一
    今年四月,一些分别多年的北大老同学相约在北京怀柔雁栖湖聚会。在几天的聚会中,大家畅谈了分别将近半个世纪以来每人的经历,又共同回忆了文化大革命中在北大经历的那些难忘的岁月。
    有一个人在几天的聚会中很少发言,一直在默默地听大家说。他叫王渊涛,是历史系65级的学生,当年是我们的小学弟。直到最后一天,他终于打破了沉默,说:“有一件事,在我心中压了几十年,一直没机会说一说,今天我必须说出来。我总不能把这些话带走……”
    接着,他讲起了自己奉工宣队、军宣队之命配合刘少奇专案组工作的经过,以及他所了解的翦伯赞自杀前后的情况——他所说的这些事发生在我们大多同学已经毕业离校之后,所以没几个人知道。
    全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副校长兼历史系系主任翦伯赞及其夫人戴淑婉双双自杀身亡,是北大文革史中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翦伯赞夫妇自杀的准确时间是1968年12月18日,这没有什么争议。但是当时促成他们自杀的环境和背景是什么?导致他们死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各种说法都嫌笼统,语焉不详,并多为推测,缺少实证。
    例如,有一种说法是他受到红卫兵的揪斗批判之后感到无法活下去,才愤然自杀的;还有一个普遍流行的说法是毛泽东主席在说了对翦伯赞、冯友兰这些“反动学术权威”要“一批二养”之后,翦伯赞感到出头无日,彻底绝望,所以才决定自裁的。这两种说法似乎都有一些依据,但是缺少有力的证明。
    从时间来看,1968年年底,红卫兵运动的高峰已经过去了。工宣队和军宣队是当年夏天(8月)进驻清华、北大等高校的,北大的两派红卫兵组织已经在8月底宣布彻底解散。
    这以后的斗批改、清理阶级队伍和抓“五一六”等运动都是在工宣队、军宣队的领导下进行的——当然,这不是说疾风暴雨式的运动已经结束了,正相反,在工宣队和军宣队的领导下,运动进行得更残酷和血腥。
    据统计,北大在整个文革期间非正常死亡的人数是63人,其中工宣队、军宣队进校后死亡的是38人,占死亡总数的60.3%。
    毛泽东关于对翦伯赞等人要“一批二养”的指示是1968年10月在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上讲的,原话是:“对北大的翦伯赞、冯友兰要给出路”,“要照顾翦伯赞的生活,给他安排工作”。
    工宣队会后很快就向翦伯赞传达了这些指示。从时间上来看,这个“最高指示”传来,翦伯赞并没有很快地因绝望而决定自杀,当时似乎还没有必死之心。
    那么,从当年10月到12月18日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促使翦伯赞终于走上了不归之路呢?
    近年来,不少文章提到过这件事,许多人的回忆录也涉及过这件事,但是其中道听途说或猜测估计的居多,所以各种说法互相矛盾,疑问不少。而王渊涛所说的是亲历亲见的事实,应该是迄今为止关于翦伯赞之死最可靠的史料。

    二
    王渊涛的回忆始于1968年的11月的一天,大约是22日的下午:
    他和历史系64级师兄胡敬梁被传到历史系工宣队专案组的负责人李杰的办公室里,接受了一个“重要任务”:“刘少奇王光美专案组”要来审问翦伯赞了,他们两人的任务是为专案组服务,配合专案组的工作。
    于是,他们就在北大通往清华的小东门迎来了一个魁梧的军人,此人名叫巫中,是“刘少奇王光美专案组”的成员。两个学生就带着巫中,直奔燕南园64号——翦伯赞的家。
    审问就在翦伯赞的内室里进行,而内容是两个历史系低年级学生闻所未闻的历史秘闻:
    1935年红军长征到陕北后,中共曾与国民党在南京进行过长达将近一年的秘密谈判,国民党方面是陈立夫派出的代表曾养甫,而中共派出的代表是周小舟(当时地下工作的最高负责人是刘少奇)。而翦伯赞作为地下党员的任务是为这次谈判牵线搭桥。
    据王渊涛回忆,审问进行得并不顺利,翦伯赞守口如瓶,不予配合,坚持当年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执行党中央的决定。
    在如今的中共党史研究者看来,这次国共两党的秘密谈判自有其积极意义,它为长征之后立足未稳的中共争取了喘息时机,甚至为不久后实现的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打下了基础。
    但是,在1968年10月,八届十二中全会已经正式公布刘少奇是“大叛徒、大内奸、大工贼”,是“中国最大的走资派”。而以为刘少奇罗织罪名、增加罪状为己任的刘少奇专案组找翦伯赞来取证的目的十分明白,就是要给刘少奇来定罪定性的。
    翦伯赞当然明白这次审讯的目的和分量——
    虽然从文化大革命一开始,戚本禹在红旗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为革命而研究历史》中已经点名批判翦伯赞的“历史主义”和“让步政策”等理论了,但那终究还可说是学术观点的问题。而这次审问,是追问刘少奇主持的地下工作与国民党的暗地来往,显然是要往“内奸”的罪名上引了。
    如果罪名酿成,翦伯赞跟着刘少奇所做的这件事可就不只是“学术观点”的问题,而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了。再加上那个中共谈判代表周小舟,已经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和彭德怀一起被打倒了,具有丰富政治经验的翦伯赞肯定深知其中的利害,所以他进行了绝望的抵抗。
    而急于立功的巫中则几次动怒,声色俱厉(后来曾有人说巫中曾掏出手枪拍在桌子上,而当时在现场的王渊涛说他没见到这个场面)。

    三
    审讯不顺利,巫中又连着来了几天,还是没有达到目的。于是就让北大把翦伯赞的档案全部翻出来,想从中寻找线索。
    在历史系办公室翻阅档案时,王渊涛发现了一个线索:在1955年肃反的档案里,有一封信,是一名在西北工作的女子写来的。
    她说自己1935年到1936年,曾慕历史学家翦伯赞之名到南京来投奔他,并在翦家住过一段时间,拜他为师。此人说她还在翦伯赞那里见到过周小舟。
    王渊涛就把这封信给巫中看了,巫中一看如获至宝,立即再次审问翦伯赞。审问时两个学生没有进去旁听,只知道里面的谈话相当激烈。巫中最后命令翦伯赞就此写一份书面交代。

    第二天,即12月16日,王渊涛奉巫中之命到翦伯赞家去取检查交代。翦伯赞交给他一份写在红格稿纸上的交代,共有两页,千把字。
    王渊涛粗看了一下,原来翦伯赞承认了自己由于当时年轻,与那个女学生有过一段感情经历,直到后来那个女学生结婚成家了才断了来往。
    专案组的逼供终于获得了一个小小的进展,虽非什么要害,但这种“花边新闻”在那年月却是用来把人搞臭的利器。
    12月18日下午,巫中在此来到北大,王渊涛将翦伯赞的交代交给了他,巫中看了并不满意,立即又审问了翦伯赞一次。这次审讯气氛十分紧张,巫中说出了“你不要以为自己可以一手遮天”这样的狠话,翦伯赞则回答:“我的手就这么大,如何遮天?”王渊涛是这次“最后的审讯”的见证人。

    四
    当天晚上,也就是(1968年)12月18日晚上,翦伯赞和他的夫人戴淑婉一同服过量的安眠药,从此再没有睁开眼睛。根据现有的资料,除了巫中,王渊涛应该是翦伯赞生前最后见过的人之一。
    王渊涛说,在离开时,翦伯赞点燃了烟盒中所剩无几的一支飞马牌香烟,再次诉说烟抽完了,没钱再买了,但又说:没了就没了吧,反正我也想戒烟了……这时他是不是已经萌生了断之心了?
    这时文化大革命已经进行了三年,其间他的学术观点在全国受到反复的大批判,但翦伯赞并没有因此而自杀;
    可刘少奇的倒台却要把他牵进一个可怕的政治黑洞,这无疑是更要命的沉重一击,尽管精通历史,可翦伯赞却无法预料刘少奇和自己还有出头的一天,其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再加上三十多年前的一段感情纠葛又被中央专案组翻出来穷追一番,对这位爱名誉重尊严的老知识分子来说,难以忍受的人格羞辱很可能成了压断骆驼背的最后一根稻草。
    既然不能尊严地活着,那么尊严地死去就成了他最后的选择。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走了,再也没有回头……
    这个惨痛的故事还有一个尾声:
    翦伯赞死后大约一星期左右,中央由汪东兴和谢富治主持了一次针对此事件的会议,汪、谢在会上严厉地点名批评了巫中,还让他站起来听训,说毛主席刚刚说了要给翦伯赞等人出路,你们就把翦伯赞逼死了,这是对毛主席的不忠。而这个对“逼死翦伯赞”负有重大责任的专案组大员巫中一看不妙,赶紧把责任推给两个学生,为此,王渊涛和胡敬梁还不得不写了一份检查交上去。
    再过不久,翦伯赞之死四十七周年祭日就要到了。这段遥远历史的真相浮出水面,庶几可以算是对他的悼念吧……

    资料:

    翦伯赞(1898年4月14日-1968年12月18日),湖南常德桃源县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杰出的教育家。
    早年参加过“五四运动”,北伐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翦伯赞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副校长,以及中央民族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翦伯赞是马列主义新史学“五名家”(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侯外庐)之一。他治学严谨,著作宏富,为史学界所推崇和颂扬,主要著作有《历史哲学教程》《中国史纲》(第一、二卷)《中国史论集》《历史问题论丛》等,并主编了《中国史纲要》。
    文革中遭受迫害,1968年12月18日,中央专案组以交代“有关刘少奇的问题”为名对翦伯赞进行逼供,时年70岁的翦伯赞与夫人戴淑婉服用安眠药自杀,以死抗争。  

      2015-10-28 马云龙 豫记

http://www.mrzs.net/static/mingrenzhisi/zgwhl/201510/29/9604.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4-17 12:11 , Processed in 0.05050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