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54|回复: 0

赵维屏(长沙)文革初期串联回忆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918
发表于 2015-11-9 22: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要钱的旅游---文革初期串联回忆
                        首发2013年元月17日

       纪飞兄的《山边守岁》聊起了当年“不要钱的旅游”的文革串联,引起了我对往事幸福的回忆。
       我的第一次串联是受1966年8.18毛主席第一次接见红卫兵的启发,在长沙火车站凭学生证借到去首都北京的车票(没久根据周总理指示“欢迎各地红卫兵到首都串联,首都红卫兵也可以到各地旅游”的精神,一律免票),,那时还没有开始红卫兵接待站,我和街邻宾元同学住在北师大他哥哥的学生宿舍里,每早我们在北师大食堂自掏腰包买窝窝头夹咸萝卜吃,然后去各景点游。炎黄子孙第一次来首都,充满了崇敬和好奇,我们早出晚归参观了天安门广场、革命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动物园、颐和园、景山公园等游览地。此行烙在脑海里的印象是下北京西直门车站就看到首都联动份子押解“四类份子”老大爷,有一个穿黑长袍的老人手被捆着,尿从裤脚下流出。再就是在王府井遇到本班集体来京串联的同学,他们大部分还没来得及瞻仰天安门,就被几个红五类班干部驱逐回长。好在我这个早被班学生会组织批判的学生“特立独行”,此回不但没受辱,而且还幸运地参加了8.31毛主席第二次接见红卫兵。
        回长沙后不久,借串联之机旅游的兴趣愈增,随即我带着妈妈给的10元钱和14岁的大弟李小叶一道开始了南昌、杭州、上海、南京的第二次串联。记得在南昌我们参观了八一大道和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在杭州游览了浙大、西湖、岳王庙、灵隐;在上海我们住在近郊的市菜蔬公司,那里用餐可买到8分钱一片的“大肉”,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然上海动物园、外滩、城隍庙这些名胜我们都寻觅到了;南京古都名不虚传,我们游历了民国南京政府旧址、紫金山、中山陵、明孝陵,南京行道树---修葺整齐排列有序的法国梧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还有中山陵孙中山先生的水晶棺材,据说是被盗到台湾去了。
        回长沙后,司门口银行我妈的同事看我带弟弟串联成功,有位阿姨(不记得名字了,只记得她家在坡子街宿舍)要求我把她的儿子也带去,这样我们两兄弟加上她小我的儿子开始了我的第三次串联旅游。我们一同下广州,从广州直上北京,从北京南下武汉再回长沙。在广州我们游览了海珠广场、沙面、农民运动讲习所等具有革命意义的地方,在北京我们看望了住在阜成门小水车胡同正为文革冲击而惶恐不安的姨娭毑,老人家给我们尝到的北方红薯特别的甜。到武汉武胜街看我受到家庭出身冲击的时任市37中行政负责人的大舅时,舅妈送给我一件高领卫生衣,以后我将高领安了条短拉链,一举使我成为“时尚族”。尽管以后我和小舅殷增杰,还有姨表哥哥欧阳建子借串联之机都去过武汉,但怎么也没有此次收获大。
        第四次串联是与大姨表哥欧阳星西南行,首先游览了风景如画的桂林和柳州,到了贵州遵义、成都、重庆,那已是1966年底,寒冷的火车厢里挤满了人,厕所里都没有空,我干脆睡在行李架上,昏昏沉沉地病了,后来在成都红卫兵接待站借了10元钱,多呆了几天。
        第五次是和中学同学李俊全、赵维屏、小学同学洪跃民、大弟李小叶步行到韶山、醴陵、井岗山等地。这应该已经是1966年底跨年的时候了。记得到二中办步行串联介绍信时,我首先还掉了在成都串联时借的10元钱,然后得知要出生好才能办步行串联介绍信。我们五人中幸好有出生“城市贫民”的李俊全可以领函,这真叫他神气了一整个步行途中。“红米饭南瓜汤”贯穿了整个步行,我们经过了莲花、韶山、醴陵、泗汾、攸县、茶陵、三湾、樟树、古田、永新、酃县、莲花、宁冈、茨坪等地。经过井冈山大小五井,黄洋界,入住茨坪之后已是冰雪封山的严冬,据说为了解救被围困在山窝里的红卫兵,航空部队空投了食物,可是在茨坪大食堂里的饭桌上、水泥地上满是被撒掉浪费了的白米饭。赵维屏(大队部)同学考虑到回程的费用,电报吁请母亲电汇来5元钱,钱来后赵维屏请我与他在茨坪井冈山纪念碑前合了张影。照片上的我们都穿着父辈留下的中山装,虽衣裳破旧,但内心却对未来充满信心。此次1967年初我组织的步行串联,导致了我在1968年12月26日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组织了大弟在内的5名同学顶风冒雪步行四整天到华容县北头长江之滨集成垸插队落户的壮举。   

发言:

1.17 苦椎山人 :那个年代能走一处就有留影的真是不多。佩服。
1.17回帖:那个年代虽苦难,但还是很重视照相留念的。谢谢苦椎兄首席欣赏!
1.17闲庭信步:你跑的地方还不少,而且留下了珍贵的照片。赞一个!那个时代有许多值得回忆的往事,“不要钱的旅游” 让我现在都觉得当时胆子够大的了。
1.17隐士安:不要钱的旅游的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革初期的串联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回忆;在串联里还是蛮苦的(现在回忆起来),呷冒呷餐好的,睡冒睡一好觉,年青人热情高,想起领袖把家抛,着实也使我们增长了不少知识、开了眼界……
1.17深山幽兰 :不要钱的旅游真好!
1.17谈天:那个时候,真是能吃苦耐劳,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我也曾3女1男,4名长沙学生临时结伴步行串联到过韶山。中途我们在株洲地段一处接待站晚上十几人  一间房(男女分房)都睡地铺。 睡前脱掉袜子,脚后跟打起了水泡,找接待员借针挑破后,第2天继续走。到了韶山,4人都高兴得很!每次看到我们4个在韶山“毛主席故居”前的留影,回想起月光下那次长途步行,也有点意思。
1.17笑对人生:很好的文章,珍贵的照片,拜读了
1.17芦苇:好珍贵的历史照片,引起我好多那时的记忆,谢谢了!
1.18回帖: 谢谢上面各位同学的踊跃跟帖!那是一个特定时代独一无二的产物,我们经历了严峻的时代磨练,没有颓丧,没有沉沦,练就了火眼金睛、铮铮铁骨,我们无愧于一个人的光荣称号!就此机会补正了几处文章措辞。
1.18峭壁松:我们经历何其相似,但就是没有痴眼睛兄这般细心,一是拍了不少珍贵镜头,二是保存如此完美,不简单。问好痴眼睛兄。
1.19回帖:几年前看到你的帖子,我就有同病相怜的感觉。蜂蜜收成可好?老人家身体可好?盼你多加保重!
1.18要得呢:珍贵的照片,值得永记的回忆!人有信念追求就不会感觉到苦和累,就会寻找任何机会达到自己的目的!痴兄过去和现在都做到了,人生有起伏,祝您一生幸福。
1.19回帖:我只是路边的一根小草,生命力较顽强罢了。谢谢老兄祝福!
楚风1.19 :那个年代的照片弥足珍贵。楼主运气不错,小小年纪就走了这么多地方,令人羡慕。我那时候想出去,已经13岁了,上面没有哥哥姐姐带,父母死活不让我走,就失去了这样的机会。 中国也只有毛嗲这样的人才会做出这种“大串连”的决定,自他以后再没有人发这样的神经了。
1.19回帖:
     看来楚风兄小我3岁,那时虽然没能串联上,有可能以后的就业机会比我们“老三届”好一点。其实机运好歹都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的“觉悟”与否,倒是致关重要的,我相信作为一个人文科学工作者,你我都很明白这一点。
1.18乡音:真是幸福的回忆呵 这大概是文革那场动乱中,在校的孩子们得到的最好的“礼物”了。而我们这些已经下乡几年的狗崽子被告知:“只准促生产”,“抓革命”是出身贫下中农的份,所以我一直连红袖章都没有过,眼睁睁望着万人好的人出去拉练。
1.20回帖:其实,那时串联并不会严格验证你是否有红卫兵的身份,要假冒比现在造假容易多了,可那时的人就是有那么老实,“愚昧”。
1.18哥巴:免费旅游我没份。“出身”不好已当农民两年了。
1.20回帖:历史上与哥巴兄有过很多插肩而过的交往史,但今天才知哥巴兄是1964年便下农村了。
1.18蔡家湾:好有纪念价值的串联照片,痴眼睛蛮会旅游哦。
1.20回帖:当时我受到班委会组织全班同学逐一批判揭露,遂不入流,也无意积极参加红卫兵运动,毛泽东发动红卫兵串联,使我歪打正着,逍遥自在。
1.18呵呵 :你们真会玩,我们当时串联到北京,就会傻傻的在大学抄大字报,不敢去公园玩,怕人家说是来游山玩水的,因为那时吃住都不要钱。
1.20回帖: 当时我大字报也看,因为把中央领导都打成黑帮,颇为骇人听闻的。但我当时是以游览风景名胜为主。
1.20仰天湖 :李哥,你伴文化革命的“福”,游了蛮多地方啊,哈哈!我没走你那么多地方,类似的照片也有几张,那时候的“旅游”是别有一番滋味。
1.21回帖:谢谢你匡正“欢迎各地红卫兵到首都串联,首都红卫兵也可以到各地旅游”一句中打错地名的错误!那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当时我们小小年纪能出远门游览大地方,确实是福!
1.21圳景老曾 :虽说是不要钱的旅游,但真要付于行动,还是要有一番周折。我们队的刘眯子,为了到广州。在长沙火车站排了十几个小时的队,上了去广州的火车。车上挤得一塌糊涂,黑汗水流。昏天黑地坐了十六个多小时。说是到了,挤下车来活动活动腰腿,再一看,不是广州是珠州。只好又榙汽车回长沙。不甘心,又要去上海,结果,没到上海只到了上饶,还埋怨上饶的蚊子比苍蝇还大。
1.22回帖:翻窗上车,人缝中坐车,如厕难,饮水就餐难,还有车车晚点,哪怕是困难重重,哪挡得住不要钱旅游的诱惑呢!
1.21放牛娃汪麻子:读了网友痴眼睛的文章和看了那泛黄的照片,联想你应该同我妹妹差不多的年龄。从未出过门的小妹也赶上大串联的时候;也许是看到受阶级路线斗争母亲及哥姐无奈的屈辱忍受不屑,进入初中后,死活不承认自己出生不好;伴着出生好的同学一同去上海串联,火车上人叠人;满车无一空档可插针,结果人到上海,病伴身。怎能不病哩?一裤裆的屎尿湿渌渌的,又是冬季;好容易回来,洗涤不已,真把我妈害苦。打那后,她再也没有去串联了。这事刚刚被我道县大屠杀波及江永,展转广西、广东,逃难十天回来碰上,记得清清楚楚。真是无知的浑乱!
1.22回帖:我到现在还认为我不是出生不好,实际是当时的“阶级歧视”不好!
1.21唐青:那时的红卫兵旅游不要钱,少年莽撞意气风发,也是当时流行的一道风景。昔日的少年郎、如今痴眼兄神采依旧,佩服了!
1.22回帖:我可以算得知青中的一个典型了。当年组织步行下农村,湖南日报、湖南省广播电台报道,1969年还受华容县知青办邀请,享受了在县招待所7天的公费招待,写出了集体英雄事迹发言稿,在县广播站作了全县的广播发言。
1.21:游客晏生:美好的回忆,珍贵的照片,羡慕你们当年,佩服你会收藏!
1.22回帖:我还真佩服你呢!13岁受歧视下农村,横下一条心当农民,成为能工巧匠,结婚生子,回城后依然自强不息,勤俭持家,人丁兴旺,特别是又以不高的文化,写出通达世情的文学作品来,受到广大湖南知青的爱戴。
1.22放牛娃汪麻子:把人分为等级,是统治阶级用来统治人民的贯用手法和必定手法。庶民、奴隶、贫下中农、地、富、反、坏、右…都是人为造就的称谓。就象是上石阶梯一样,没有这底下的石块累叠,顶梯级也会砌不上去。顶层的决策者们不光要看到这点、认识这点还要爱护保这一点,才是英明之策。道理简单,做起来难啊!
1.23回帖: 阶级、阶层古今都存在,但人为地强制性地把具有公民权利的一部分人民打成敌对分子,还株连数代人,无限扩大打击面,动摇社会根基,这样做是旷古未有惨无人道的行为。
1.23老灯火 :痴眼兄对当年挤破行李架的串联记忆犹深呵!记得66年传闻北京联动对进京学生甄别,出身不好的军皮带伺候,不愿受其辱直至85年出差才第一次进京。当年倒是窜过旧政权首都南京,还有上海、杭州、广州、湛江、南宁、桂林等地,记忆最深是去上海,挤在水泄不通的过道里,走走停停大约30多小时竟然憋着只解过1次小便(好不容易挤进站满人的厕所)。有女同学无奈尿裤子的。根本不敢喝水,也无水喝,与同学在车窗边只买过一次包子吃!去广州关不上车门,站在列车员拦了根绳的扶梯边过五岭深谷,很危险哟!当年是“乱哄哄你方唱罢他登场”,联动不久成了“五一六份子”,走资派狗崽子,也尝到被人批斗的滋味……
1.23回帖:老灯火所述都是当年串联的真实写照,小小年纪走南闯北并无大的风险,这也是特定的时代产物。那些联动份子也可恶,掀起波及到全国各地的打砸抢抄,他们中有一些并没有吸取教训,以后成为霸权特权腐化的始作俑者。
1.20小聪哥:“誓与毛泽东比寿高”的七公还能叫神经,那要叫高人!
1.22回帖: 因为七公公的落魄和给我妻家带来的诸多麻烦,所以喊“七神经”喊出了亲人的怨气,七公公也能接受,他内心有歉疚。
1.20行者无疆: 痴眼睛发来奇人七公公轶事旧闻,黄鹤不知何处去?很想知道神奇七公公的新闻,拜托、谢谢老同学!
1.20蔡家湾 :应该还会有下文摆?“黄鹤不知何处去?”真要打听七公公的下落,痴兄还是能办到的。
1.22 回帖:
行者、蔡家湾:此文结尾我改成了“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以此感叹人的生命短暂而宇宙的渺无际涯。我岳父以后又去东山寻访七公公,房主告知他已回贵阳儿子那,没留无地址电话,估计七公公已在贵阳终了,否则到现在快100岁了。
1.2:3小聪哥:那一段历史确实耽误了一些高人,很多高人都非常落魄!
1.24张老三:痴眼睛有许多文章记叙的是父辈家族的历史,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有这样的记叙。无数个家庭家族的历史汇集起来就是民族的历史,越读眼睛文章,越感惭愧,自今我不知祖父,外祖父名字和职业,生平往事更是一天所知,随着父母亲的离世,这些家庭的历史永远不会清楚了。去年去看我七十多岁的表姐,说起外祖父,她讲外公是有名的革命党人,小名陈六和尚,参加过辛亥革命,坐过牢…..使我们大吃一惊。
1.24回帖:祖父母的历史不知道,父母的历史更有必要整理出来。敬父母就应该知道父母的历史,知道父母的历史才能正自己,正自己也才能教育好后人。张老三的德行是堪为人师的,我相信他是秉承了祖德的。


1.jpg

1 1966年和大弟李小叶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2.jpg
2  1966年和大弟李小叶在北京

3.jpg
3 1966年与常舅和建子哥先后串联到武汉

4.jpg
4 和星子哥一起串联到遵义

5.jpg
5 和中学同学赵维屏(大队部)1967年初在茨坪合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4-17 14:34 , Processed in 0.04430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