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19|回复: 0

陈守信:电影《园丁之歌》事件始末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918
发表于 2015-8-21 05: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革”时期我在中央警卫局工作,因为需要在许多会议上做记录,所以曾亲眼看到过——


  电影《园丁之歌》事件始末

  1972年,湖南省举办专业文艺汇演,花鼓戏《园丁之歌》被评为优秀节目之一,并于1973年7月拍成电影。1974年8月,江青玩弄欲擒故纵的伎俩,提出“《园丁之歌》的电影应上演,上演的同时发表批判文章。”果然,上演不久,8月4日,发表了署名初澜的文章——《为哪条教育路线唱赞歌》。紧接着报刊上发表了近百篇批判文章,污蔑这部影片是“掩盖和抹杀教育战线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甚至江青还给戏词中“没有文化怎么把革命重担来承担”一句话无限上纲,说什么“这简直是对我们党进行攻击”,等等。而江青没有预料到的是,当年11月,毛泽东在湖南已经看了这部电影,并多次鼓掌,肯定地说:“我看《园丁之歌》是出好戏。”后来江青知道时,怒不可遏,决心要寻机找湖南的领导算账。

  1976年3月初,中共中央在京召开会议。江青在中央会议期间,擅自召集12省、区主要负责人会议。当她前呼后拥地进入会场后,身未坐定,便向大家说:“我是巡抚出朝,地动山摇。有人说我是吕后,有人又说我是武则天,我感到不胜荣幸之至。这些人高抬了我。吕后是没有戴帽子的皇帝,但实权掌握在她手里。武则天当了皇帝。”还说:“在封建社会,妇女能够当上皇帝,掌管国家大事。同志们,这不简单啊!”接着她含沙射影发牢骚:“我在政治局受到不公正待遇,作为毛泽东的妻子,要见面还要先报告,被批准才能见。你们知道吗?主席两年才跟我吃一次饭。”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我当时负责这个会场的记录简报工作,我没听明白她的话,记成了“主席两年才给我吃一次饭”。心想,这怎么可能呢?为准确起见,会后我问她。她说:“你这个书呆子,两年吃一顿饭,不早饿死了我吗?我是说见面少,两年时间主席只同我一起吃过一次饭。懂了吗”我说:“你这样说我就明白了。”

  会上,江青又讲了许多其他问题后,突然把话题转向了电影《园丁之歌》。她向会场扫视了一番,把目光停留在了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张平化身上,并明知故问:“张平化同志来了没有?”

  张平化以手示意:“我在这里。”

  江青以质问口气问:“你们拍了湖南花鼓戏《园丁之歌》的电影吗?”

  “是的”张平化答道。

  江青紧接着要张平化评价这部电影。

  张平化胸有成竹地说:“这部电影是根据同名湘剧拍制的。该剧是湖南举办文艺汇演中选出来的优秀节目。内容是歌颂党的教育路线的。我认为从剧本、演员演唱到拍摄,都是好的。”“是谁批准拍电影的?这出戏存在严重政治问题,是大毒草,你知不知道?”江青气势汹汹地追问。

  张平化理直气壮地说:“拍电影是我批准的。我看不出这部戏有什么政治问题。我认为它是香花,不是大毒草!”

  江青进一步追问:“我再问你,为什么要把这样的电影推荐给主席看?看时你又为什么带头鼓掌?”

  张平化答:“是毛主席点名要看这部电影的。至于鼓掌,毛主席的鉴赏水平,何用我带头?是毛主席看得很有兴致,边看边赞扬《园丁之歌》‘是出好戏’,并多次鼓掌。当然,每当主席鼓掌时,我们陪同的同志也高兴地一起鼓掌。”

  理屈词穷的江青,气得脸色都变了,指着张平化怒斥:“你要写出检查!”

  “我没有什么可以检查的。”张平化答道。

  “你给我站起来!”江青喝道。

  “我坐着一样回答你的问题。”张平化不慌不忙地说。

  最后,江青气呼呼地说:“这事跟你没完!”

  在“四人帮”兴风作浪的年月里,他们大肆鼓吹读书无用论。就在同次大会的四川组小组会上,江青以曾经的张铁生为例,表扬其高考中交白卷的行为。她说,张铁生虽然文化知识差一些,但他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一次有关专业会议上,连有的畜牧专家都说不清马、骡、驴三者耳朵孰长孰短的问题,而张铁生却不假思索地回答了出来。多么了不起呀!

  大家听了江青的发言后,真是啼笑皆非。这个例子说明不了张铁生有什么了不起,却道出了江青的无知与可笑。她不晓得,这样的常识,在农村,学龄前儿童都知道。

  江青这个人的脾气是非常古怪的,出尔反尔,反复无常。就以对待我们记录简报工作人员的态度为例,在她不高兴时,便大声斥责正在做记录的我们说:“你们在干什么?是不是把我的讲话记下来,去向汪东兴告我的状?放下你们手中笔,不许记!”可是,当她自以为她讲的话很重要时,又责备我们:“别人发言你们记,为什么不记录我的讲话?”弄得我们进退不是,很是为难。其实,她也知道,全国人代会、党代会、中央全会、政协会等重大会议,均设记录简报组。它的任务是把出席会议的领导和代表的发言要点记录下来,并在会议期间印发简报作为交流。印简报前,都必须送发言者和各组召集人审阅签名,之后才能印发。会议结束时,这些原始记录和会议简报,都要由有关部门存档。

  (陈守信)

来源:人民政协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4-19 11:06 , Processed in 0.07437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