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45|回复: 0

文贝:演义出来的“刘少奇召开紧急中央全会罢免毛泽东”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5-8-16 04:5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演义出来的“刘少奇召开紧急中央全会罢免毛泽东”

作者:文贝2014-03-19 07:19

网上一篇《刘少奇曾决定召开紧急中央全会罢免毛泽东》的文章被许多人转载,据说此文的作者是前南斯拉夫《政治报》记者,1967年4月27日以《邓小平倒戈》的题目公开发表。
按照作者文中的说法,此事酝酿于1966年年初,原因是北京市委书记彭真被罢免。主导者是刘少奇,串联人是李雪峰。参预者包括邓小平、杨尚昆、彭真、李井泉、乌兰夫、李葆华、罗瑞卿、刘澜涛、王恩茂等。
办法是仿照两年前苏联共产党罢免赫鲁晓夫的方式,召开紧急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用民主投票的方法来罢免已经退居二线的毛泽东并阻止林彪对党中央的篡权活动,以巩固自己国家主席的地位。
文中写道:“一九六六年二月,三十八军突然调动到北京郊区,所有的军政首脑对此都目瞪口呆。”
“林彪派他的心腹大将杨成武和杨勇到了北京,强迫改组北京市委,并用武力接管了人民日报、北京电台和新华社。短短数天之间,上海党中央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武装政变手法,压倒了北京党中央。”
作者认为“中共中央委员会已经一分为二,毛泽东和林彪已在上海另组“党中央”和刘少奇控制下的北京“党中央”对抗。”
“现在由军人占领的北京市党委会一事看来,这已经不再是传说,而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编者注:事实上不仅是北京市委,所有政府机关、包括县团级企业、学校都逐步成立了有军队表、工农兵组成的三结合“革委会”),并且显示上海党中央已向北京党中央采取行动。”
作者在文中写道:“刘少奇派虽然在北京没有军事力量,而且失去了宣传优势,但并没就此屈服,相反地,他们组织了大规模的反击。”
“刘少奇派乃决定仿照两年前苏联共产党罢免赫鲁晓夫的方式,召开紧急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用民主投票的方法来罢免毛泽东并阻止林彪对党中央的篡权活动。但是刘少奇没有把握在中全会内获得比毛泽东林彪更多的票数,若要以投票方式击败,毛泽东林彪,必须获得党中央总书记邓小平的支持。整个六月份,刘少奇和彭真就在这一点上下工夫。
据我们事后获悉,先的北京市委第一书记李雪峰担任了刘少奇与邓小平之间的桥梁,而彭真本人则于六月下旬,赴西北及西南地区活动,联络分处于各地的中央委员,以便保证在即将召开的中全会上获得足够的多数票。和彭真一起去西北的,还有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杨尚昆,当彭真去西南时,杨仍留在西北活动。彭真此行显然获得重大收获。因为当他回北京时,中共政治局委员及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跟他一起回来,而杨尚昆则和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接到了北京,这使得刘少奇派更加强了用投票方式击倒毛林的信心。”
“我们知道迄七月十五日为止,已经有中央委员五十一人和候补中央委员三十八人集中到北京,大部分下榻于书记处大厦,而一些地位较高的,则被招待下榻到刘少奇和彭真的巨大住宅内,据我们所知,住在彭真家里的至少有李井泉、乌兰夫(内蒙地区最高统治者)及李保华(华东局书记,李大钊之子,尊称彭真为叔叔)等人。”
“我们发现了两项耐人寻味的奇特现象:一是华东及中南地区的委员大都没有来,他们显然效忠于上海中央,但是占少数派;二是西南和西北的中委和候补中委几乎倾巢出动,但是带兵的委员几乎都没有来。华北区的军事委员都在北京,东北的来了不到半数。”
“基于林彪的部队已经占领北京,摆出了要以武力制止召开中全会的姿态,而刘少奇则以维护党章法纪的名义,也调遣军队赶赴北京。新疆军区司令员王恩茂奉罗瑞卿之命,把他驻扎在**的一个师向北京推进。毛泽东、林彪及新任代理总参谋长杨成武,立即致电该师长,下令停止行动。当时林彪的军队已经在山西省作了作战部署,如果王的部队继续挺进,将用武力阻止。但该师师长接到最高当局命令后,自动停止进兵。”
“七月十七日晚餐,我们得到一条消息,说北京和天津间的火车交通突然告断绝,显然是有重大突发事件出现了。稍迟,我们又获悉,从南方通向北京的所有铁路交通,都已经在正午开始断绝,从南京和汉口到北京的所有铁路干线上的车卡,都被国防部征用。北京火车站地区,从晚上十一点开始戒严,虽然没有正式的戒严令颁布,但该地区布满解放军,禁止行人通过。”
“当天晚上,从外交团获得的消息知道,刚刚抵达北京的林彪部队,已经向山西方面推进,阻止来自陕西的反林彪的部队继续向北京进发。北京外交圈中,说中国内战即将暴发的谣言不胫而走。一部分林彪的部队已经即若市区,并且逮捕了总参谋长罗瑞卿。”
“十八日上午,毛泽东通知所有在北京的中委和候补中委,声言他将于数日之内返回北京,参加中全会,在他未抵达前,中全会不得擅自召开。但刘少奇声言过半数中委已同意二十一日召开中全会,并依照党章于半月前向全体中央委员发出通知,因此无须延期。
双方严重对立。“
“到二十八日,四架飞机把毛泽东、林彪以及集中在上海的一批毛派中委载到北京。毛泽东在九个月以前就因为北京的局势对他不利而避居南方,此时才回到林彪重兵戒备下的北京。”
“八月六日,林彪直飞北京。林彪一下飞机,就将消息转达到毛泽东那里。林彪好象一尊护法神。他的到来,使毛泽东完全放心了。毛泽东立即决定把他的一张大字报--《炮打司令部》张贴出来。”
“到二十八日,四架飞机把毛泽东、林彪以及集中在上海的一批毛派中委载到北京。毛泽东在九个月以前就因为北京的局势对他不利而避居南方,此时才回到林彪重兵戒备下的北京。”
“第二天早上,情况发生变化。中共总书记邓小平突然临阵变卦,表示接受毛泽东主席的指示,决定等毛泽东回到北京后才召开中全会。我们至今不知道邓小平为什么要在最紧要的关头出卖刘少奇。也许他摄于毛泽东的威严,没有把握把毛泽东击败,也许害怕林彪的实力太大,而不得不违心投靠。总之,由于他改变初衷,使得刘少奇派无法凑足决定人数召开中全会来罢免毛泽东。”
“事后我们获悉,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实际上是八月一日开始在书记处大厦内举行的。会议开了十二天之久。会后的公报未透露会议期间的斗争情况,但是由于多数中委及具有影响力的邓小平投向了毛泽东,刘少奇在会上肯定居于下风。因此全会改选政治局的结果,林彪从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而刘少奇则从第二位降到第七位,林彪派的几个要角,纷纷凌驾于刘少奇之上。至于邓小平,因为勾结刘少奇在先,投靠毛林在后,功过相当,地位原封不动,但是在新的党中央内,他不再被毛泽东视为同道中人。他的三心二意虽然保全了眼前的地位,但将来不论毛或者刘胜利,他都将难免受到清算。”
应当讲这位南斯拉夫记者的想象力还是比较丰富的,他能把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阶段高层斗争演义成一场“政变”与反“政变”,着实能吸人眼球。问题在于他根本不掌握当时中央的具体情况,只是根据写文章时中央高层的沉浮来归纳,许多方面漏洞百出。
一是38军调防保定是1967年2月,并非是1966年2月,差了整整一年。
二是调兵加强北京防御是1966年5月18日,周恩来、叶剑英和杨成武和首都工作组提出报告,经毛泽东和林彪批准后落实,事前连毛泽东都不清楚。
三是改组北京市委是“5.16通知”后,接管北京市委的是李雪峰和吴德,李雪峰帮助刘少奇居中串联并不存在。当时也没有武力接管了人民日报、北京电台和新华社。
四是“军队表”和工农兵组成的三结合“革委会”是1967年之后的事,66年并不存在。
五是杨尚昆1965年已调广东任书记处书记,已不参预中央工作,不会接刘澜涛到北京。彭真在“5.16通知”后被打倒,不可能到西北西南动并联络各地中央委员,更无可能把李井泉一起回北京。
六是罗瑞卿在65年已被打倒,不存在新疆军区司令员王恩茂奉罗瑞卿之命,调一个师向北京推进的问题。况且这点兵力别说是杨勇的北京军区,连北京卫戍四个师都不是对手。
七是1966年8月1日至12日的中共十一中全会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141人,而文中讲刘少奇已经调进京有中央委员51人(当时中央委员尚不足85人)和候补中央委员38人(后补中央委员不足65人)共89人。而且带兵的委员几乎都没有来,大部分是西北和西南区及在京的刘少奇派。作者显然不了解中共八大中央委员和后补中央委员的构成。中共八大中央委员和后补中央委员中带兵的将领占了三分之一,这些人若不来的话,刘少奇派根本凑不起89人。
八是乌兰夫在1966年文革开始第一个因“内人党”被打倒,而且主导者是刘少奇,不可能跟刘少奇走到一起。
九是毛泽东是1966年7月18日回到北京的,不是作者所言的7月28日。林彪是在会议已经召开后才由黄勇胜带飞面从大连接回,林彪重兵戒备后毛泽东才敢回京的说法纯是无稽之谈。
十是邓小平中途变卦根本不存在。八届十一中全会主首先做检查的是刘少奇,邓小平的第一次检查是66年10月23日。不存在邓小平投靠毛林在后功过相当,地位原封不动。邓小平本身就不属于刘少奇体系。
十一是中央八届十一中全会是66年7月24日毛泽东与刘少奇谈话的当天下发通知,7月27日召开的预备会。刘少奇半月前就以中央的名义发出开会通知根本不存在。
十二是8月1日会议开始是刘少奇代表中央做报告,毛泽东与刘少奇矛盾激化是在会议中发生的,此前只是在工作组问题上有分歧。毛泽东与刘少奇的矛盾并没有尖锐到要开中央全会罢免的地步。
显然,这位南斯拉夫记者并不了解毛泽东与刘少奇分歧的因果关系,只是根据1967年4月刘少奇失势后的政治气候作了演义式的作文。这种说法伤害的不仅仅是毛泽东,对刘少奇也不公平。因为刘少奇如果像作者描写的那样,就成了阴谋篡党夺权的“政变”人物。而且把邓小平描写成两面三刀,见风驶舵的小人,可谓一竿子打倒了一船人。
不能企望一位外国记者能了解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另类南斯拉夫有自己的价值取向。事实上就当时而言,即使是中央高层领导许多人也是一头雾水。包括毛泽东在内,很多时候也是走一步看一步,后续的许多运动都是形势推动下发生的。
把正史《三国志》写成小说《三国演义》虽然通俗易懂,却失去了历史价值。这位南斯拉夫记者对中国的报道应当能误导许多南斯拉夫人,当然也有许多中国人相信,或者说宁愿相信。

2014.3.19

http://wenbei.blogchina.com/2118878.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2-25 00:16 , Processed in 0.04389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