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5280|回复: 0

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文革分卷)编后记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5-7-5 21: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文革分卷)编后记

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第4卷
(1966年1月~1976年9月)
总主编  张健

本卷主编  张闳

本卷编撰写人员(按姓氏笔画排列):
刘传雷  刘旭俊  张屏瑾  李弢  殷志江  路坦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2年11月
————————————————————————————————————
【后记】

本卷是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文化批评研究所、中文系的部分教师和研究生通力合作的结果。具体分工如下:
张  闳:绪论及全卷修订、统稿;
刘旭俊:1966年、1967年;
路  坦:1968年、1969年;
刘传雷:1970年、1971年;
李  弢:1972年、1973年;
张屏瑾:1974年、1975年;
殷志江:1976年。
   在编年史初稿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吸收了以下成果:
陈  晖教授主持的《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专题史料》;
秦艳华教授主持的《中国当代出版专题史料》;
谭五昌副教授主持的《中国当代诗歌专题史料》;
梁振华副教授主持的《中国当代报告文学专题史料》;
梁振华副教授主持的《中国当代影视文学专题史料》;
岳永逸博士主持的《中国当代民间文学专题史料》;
张国龙博士主持的《中国当代散文杂文专题史料》;
徐  健博士主持的《中国当代戏剧专题史料》。
本卷的时间段处于历史上的一个不正常的时期,编撰工作也很难按正常的文学史的方式来进行。首先是资料的匮乏。文革初期,正常的文学秩序被彻底破坏,红卫兵文学以大字报、小报、传单等形式存在,很难保存。文革中后期的主流文学虽有报刊和书籍等出版物,但因长期缺乏关注,大多被遗弃在图书馆、资料室的某个角落,被尘埃所掩盖或被蠹虫所守护。而文革期间的民间文艺资料,主流资讯机构也很少收藏,大多散落在民间。这种状况,给我们的编撰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另一重困难在对于资料真实性的考订。资料的残缺、不完整,因种种原因的有意无意的掩饰、伪装、抹除,甚至是虚构,这是本卷工作中所经常遇到的问题。因此,在本卷工作中,资料的核实、考订的难度,比查找、整理来得更加困难,工作量更大。第三重困难来自对文献的价值研判。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对文革缺乏有效的研究,评判的价值准则和方法,乃至描述它的表达方式,也存在许多问题和障碍。本卷的编撰人员在历史的灰堆和遗忘的废墟上,艰难地工作,其情形宛如考古学家从古墓里发掘文物。离我们最近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已成考古学,这也算是一种历史奇观。本卷编撰人员竭尽全力,艰苦卓绝,其敬业精神让我感动。“文革文学”研究是一个尚不成熟的学术领域,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本卷内容无疑会有诸多欠缺,甚至会有较多争议,其责任部分由我承担。我们也真诚地希望读者诸君,尤其是本领域内的专家,对本卷工作提出有效的意见和帮助,共同推动的“文革文学”研究的发展。

张闳
2009年4月28日
于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

http://blog.ifeng.com/article/34068502.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2 23:54 , Processed in 0.02491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