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7019|回复: 0

佚名:中央文革的前世今生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5-7-2 05: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央文革的前世今生


一、中央文革的名称:

全称:中央文化革命小组。

有人说“中共中央文化革命领导小组”,不是的。前面没有“中共”二字,后面也没有“领导”二字。

它的前身“文化革命五人小组”,而“文化革命五人小组”一开始就叫“五人小组”,什么定语也没有。

二、五人小组的成立与组成

成立于1964年7月。

组长:彭真(时62岁)
副组长:陆定一(时58岁)
成员:康生(66岁)、周扬(56岁)、吴冷西(45岁)。

彭真: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兼市长
陆定一: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兼文化部部长。
康生: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周扬: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兼文化部副部长
吴冷西:新华社社长、兼《人民日报》总编辑、兼中宣部副部长。

三、五人小组成立的过程

1964年7月2日,毛泽东(71岁)主持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文化部和全国文联以及各协会重新整风,并决定成立一个五人小组。

五人小组的职能:在中央政治局、书记处的领导下,负责文艺界整风等文化革命事宜。

四、五人小组的组成是怎样确定的?

毛泽东最初提议陆定一当组长。

那时江青(时49岁)跟中宣部(陆定一、周扬领导)的冲突已很尖锐,说中宣部是阎王殿。毛泽东虽然也对中宣部不满,可是仍然要陆定一当组长。

陆定一自己坚决不愿干。他说:“我干不了,我见事迟,不能当组长。”

陆定一提议彭真当组长,毛泽东同意了,彭真居然没推辞。

小组成员几个人?

毛泽东当时只提了陆定一、周扬。

陆定一提出加彭真,才3个人。

陆定一说要加几个人,毛泽东说那在座的都是吧!很随意。

当时在座的除3人外还有康生、吴冷西,这样就成了5个人。

当时江青与中宣部的有冲突,但与彭真的关系还可以。江青没意见,五人小组就算定下来了。

五、彭真领导五人小组做了哪些事?

主要有三件:

1、开了一些学术批判和学术讨论的座谈会。

2、成立了学术批判办公室。其成员有:胡绳(时46岁)、许立群(51岁)、吴冷西(45岁)、姚臻(43岁)、王力(43岁)、范若愚(52岁)。胡绳当办公室主任。

3、起草了五人小组送常委和主席的汇报提纲:即后来所谓的《二月提纲》。

《二月提纲》的原名叫《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形成的具体日期是1966年2月3日。并作为中共中央文件发至全党。

六、五人小组变成“文化革命五人小组”

最初提出《二月提纲》时并没有署名,是姚臻(学术批判办公室成员、《二月提纲》的起草者之一)加了个署名“文化革命五人小组”。

中央(这个中央是指当时的在京主持日常工作的常委刘少奇(66岁)、邓小平(60岁)这些人,后来毛泽东不认账)把《二月提纲》批转全党。

于是“文化革命五人小组”的名字也传开了。姚臻为此曾经很得意。

既然“文化革命五人小组”的名字传开了,“文化革命”这个名词也就传开了。在此之前虽也有“文化革命”的说法,但并未见诸正式的中央文件。

七、《二月提纲》遭批判,彭真作检查

毛泽东为什么要搞文化革命?冠面堂皇的理由是“反修、防修”。谁知道他搞搞搞,要搞到刘少奇及一大批老革命的头上去。

彭真对毛的真实意图根本就不领会,所以他将文化革命限定在学术讨论和学术批判的范畴内。一味道地反对“党阀”,傻乎乎地提出“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1966年3月28日至30日,毛泽东(时73岁)在上海先后同康生(68岁)、江青(51岁)、张春桥(时49岁)等进行了多次谈话,严厉批评《二月提纲》混淆阶级界限,不分是非,是错误的。

毛泽东尖锐地提出:“如果包庇坏人,中宣部要解散,北京市委要解散,五人小组要解散。”

毛既然说了“如果”,下面传达时就没有了什么如果不如果。

3月31日,康生(68岁)奉命回北京向周恩来(68岁)、彭真(64岁)等中央负责人详细传达了毛泽东几次谈话的内容。

4月9日至12日,康生又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传达了毛泽东的谈话。

书记处只能照办,对彭真进行了批评,彭真也作了“初步检查”。

八、《五一六通知》出笼

书记处会议决定:

一、拟以中共中央名义起草一个通知,彻底批判文化革命五人小组《二月提纲》的错误,并撤销这个提纲;

二、成立文化革命文件起草小组,报毛泽东和政治局常委批准。

起草小组由陈伯达(62岁)任组长,江青、刘志坚(54岁)任副组长,康生任顾问。

起草小组写成的文件主要有两份:

一是陈伯达、王力(时45岁)主笔的《中共中央通知》,后因于5月16日通过,故又叫《五一六通知》。

《五一六通知》大名鼎鼎,吓得死人。

二是以康生为主编选的《通知》附件:《1965年9月到1966年5月文化战线上两条道路斗争大事记》。

《五一六通知》由陈伯达起草后,14日送给在杭州的毛泽东。毛泽东看后作了三次修改,加写了许多重要的话,其中就有“撤销原来的‘文化革命五人小组’,重新设立文化革命小组,隶属于政治局常委之下”等语。

九、毛泽东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

1966年4月16日——24日,毛泽东在杭州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说是“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其实出席会议的人扩大到各省市自治区,中央及国务院各部门的负责人。

4月22日,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长篇讲话。

他一开始就提出吴晗(时57岁)的问题“朝里有人”,修正主义不只文化界出,党政军也有。

毛泽东认为全国、中央出了修正主义,他要发动一场大革命,来解决这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陈伯达(62岁)提的

在此前,“文化革命”的提法已经有了,发动“一场大革命”的提法也已经有了,但还没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更没有冠以“无产阶级”的定语。是陈伯达在起草会议文件时第一个将三者结合起来,完整地提出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从此,以这个九个字冠名的政治运动,在神州大地肆虐了十几年。

十一、陈伯达死活不肯当组长

毛泽东直接提议陈伯达当新成立的中央文革小组组长。

陈伯达喜忧参半。

喜的是他能在这场即将到来的又一场政治运动继续受到毛泽东的重用;忧的是与有着特殊背景、性格乖张的江青难以相处。

于是他向毛泽东提出请江青当组长。

但毛泽东对自己老婆的使用一直有着自己的算计。

毛既要放老婆出来搅世界,帮自己,又怕世人的口舌;既要让老婆出来既有实权,也能撒开手干,又要留点余地。所以,他必然要为老婆找一个傀儡、刘盆子,既当垫脚的,也当垫背的。眼前的这位老傻子正是他选中的最合适的人,也是唯一合适之人。

谁知道陈伯达不肯干。

周恩来奉毛泽东的指示同他谈话,再三动员他担任中央文革小组组长的职务。

无奈陈伯达就是不松口,以不能胜任为由不肯接受。

谈过两三次,陈伯达仍是这个态度。

周恩来不满地说:“难道中央不能分配你的工作?”

陈伯达这才接受。

不久,毛泽东回到北京,陈伯达又向毛泽东提出:“我是书生,担任不了这个职务。”

毛泽东说,你可把“书生”两个字去掉。

话说到这份儿,陈伯达总不能敬酒不吃吃罚酒,只好坐蜡。

后来,他又找机会向毛泽东表示:“让江青同志当组长,我当她的助手。”

毛泽东听也不要听。

十二、陈伯达组阁

周恩来让陈伯达(62岁)开名单。

陈将康生(68岁)列为顾问,江青(51岁)列为副组长,另将王力(45岁)、关锋(时47岁)、戚本禹(时35岁)列为组员,因为他想到毛泽东要拟文件,曾指示他找关锋、戚本禹、王力合作。既然王关戚是毛信得过的人,陈就将他们的名字列入了。

江青既当副组长,第一件事就是提议“春桥同志(时49岁)应该担任副组长”。

当这些进入中央文革小组名单的成员在上海锦江饭店召开成立会议时,江青在会上提议增加姚文元(时35岁)为组员。

陈伯达当即反对说:“姚文元不合适,他的父亲姚蓬子是叛徒,容易叫人抓住小辫子。”

江青拿出她的“王牌”:“我请示一下主席。”

第二天,江青在会上说请示过主席了,于是姚文元也进入了中央文革小组。

十三、中央文革全家福

1966年4月24日,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初步通过了毛泽东修改审定的中共中央通知稿和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名单。

5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名单的通知,这应该就是中央文革小组的生日。它活了13年,直至1969年4月九大召开。

组长:陈伯达(62岁);

顾问:康生(68岁,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副组长:(共4人)。
江青(51岁)
王任重(49岁,中南局湖北省委第一书记)、
刘志坚(54岁,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
张春桥(49岁,上海市委文教书记);

组员:(共7人)
谢镗忠(50岁,总政治部文化部长)、
尹达(60岁,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考古所副所长、历史研究所第一副所长)、
王力(45岁,中宣部副部长、《红旗》杂志副主编)、
关锋(47岁,《红旗》杂志编委)、
戚本禹(35岁,(《红旗》杂志历史组组长)、
穆欣(37岁,《光明日报》总编)、
姚文元(35岁,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

共13人。

另准备在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四大区再选4人,名单确定后再通知。

后来补充的4人为:
华北局郭影秋(57岁,北京市委文教书记),
东北局郑季翘(54岁,东北局吉林省委文教书记),
西北局杨植霖(55,西南局宣传部长),
西南局刘文珍(年龄不详,西南局宣传部长)。

中南局因已经有了王任重,华东局有了张春桥,不再另增人选。

8月2日,中共中央又发出通知,“决定陶铸同志(58岁)兼任中央文化革命小组顾问”。

陶铸(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宣部部长)

所以,中央文革小组的“全家福”应为上述18人。

中央文革一成立即搬进国宾馆钓鱼台去办公,并生活、住宿,占据了钓鱼台七座楼。

中央文革又下设中央文革办公室。毛江的亲生女李纳(时24岁)也当过办公室主任。

李纳化名肖力,是“小李”的谐音。意思是老李(江青姓李,化名李进)小李齐上阵。

十四、中央文革的运作

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以前,它主管五界(学术界、教育界、新闻界、文艺界、出版界)事务。八届十一中全会之后,它有了十六条赋予的权力,小组全体成员列席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逐步取代中央书记处,成为文革的实际指挥机构。1967年1月12日《给上海各革命造反团体的贺电》,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起草)联合署名。“紧跟毛主席,紧跟党中央,紧跟中央军委,紧跟中央文革小组”成为当时的政治口号,“毛主席和中央文革”成为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代名词。

十四、花自飘零水自流

仅半年后,到1966年底,尹达、郭影秋、郑季翘、杨植霖、刘文珍受到冲击,不再参与。

1967年元旦刚过,1月4日,陶铸被打倒。

随之,王任重也被打倒。

同月4日,刘志坚也被打倒,

谢镗忠是总政的,自然也被打倒。

到1967年8月,王力、关锋被揪出来。

9月,穆欣成了“特务”。

1968年1月,戚本禹又被揪出。王关戚小爬虫系列成员悉数被歼。

至此,中央文革小组的成员仅剩下陈伯达、康生、江青、张春桥、姚文元了。

陈伯达渐渐地向林彪靠近,康生因病公开露面渐渐地少了。

在1968年8月以后,中央文革实际上仅江青、张春桥、姚文元三人而已。

但这三人一直坚持到毛死后,才束手被擒。


转自网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2-25 01:58 , Processed in 0.07017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