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tuffy05

锋凡:平民记忆之一九七三年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5-6 16: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抄录了一篇东西,没有写明出处。
   
    怎样对待潮流
   
    我们对待潮流,不是一概地“反”,也不是全部的“随”,这要看是什么样的潮流。通过区别不同的潮流而采取不同的态度,这就需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辨证唯物主义。
潮流有历史潮流和思想潮流,有正确的潮流和错误的潮流。我们对待一切历史潮流就应该“随”,而对思想潮流就应该分析是对是错。对的我们就应该“随”,以至支持和领导。而对错的,就应该发扬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坚决“反潮流”。无论这潮流有多么汹涌,要下定决心,不怕杀头,不怕坐牢,不怕罢官,不怕打倒。
    毛主席对待错误的潮流就勇敢地“反”,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孔夫子对待历史潮流也站出来“反”过,但是他越“反”越反动了。这就说明对待潮流有各种态度,也有各种结果。
    什么阶级的人总是为着其本阶级而效劳的,他们为着其阶级的利益去反什么样的潮流,去随什么样的潮流。但我们内部的一些人因为其觉悟不高而分不清什么是对的或错的,正像斯大林所说的:“老老实实地、双手不停地划船,随波逐流,至于流水会把他们冲到哪里去,他们不仅不知道,甚至不愿意知道。”“这就是真正蜕化的道路。”而我们外部有一些人,他们有时对于一些错误的潮流也来个“反”得卖力,但是这种倾向的背后又孕育着另一种错误的潮流。这就是一种倾向掩盖着另一种倾向,给革命带来损失。这些人不是反潮流的英雄,而是反革命的老手,林彪等人正是这样。
    让我们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着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去“反潮流”。提高觉悟,肃清革命队伍中的一切逆流,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去,乘雷驾电,一泻万里。
   
    1973年9月25日抄
   
    9月26日  星期三  晴
   
    上午画图。下午复习英语。
   
    注:又抄录了一篇东西,没有写明出处。
   
    谈“劳改”
   
    “劳改”对我们来说是好事。我们一方面强制反动派“劳改”,通过劳动来改造思想,以便重新做人。另一方面动员革命的知识分子到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去劳动锻炼,向贫下中农学习,以便改造思想,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这两种“劳改”从意义上来说是完全两样的,一种是专政式的,一种是教育式的。
    林彪一伙不是说我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于“变相劳改”吗,我们就来换个字眼改为“直接劳改”,但是请弄懂它的意思。我们无产阶级从不讨厌“劳改”两字,我们可以把“劳动改造”加于知识青年头上,但是正因为加在人民的头上,所以它的意义也就和对敌人的劳改两样了。对人民是自觉自愿的教育式的“劳改”,正因为是这种“劳改”,我们何不为上山下乡的“劳改”运动叫好呢,它为我们造就出千百万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林彪一伙的谬论原是毒草,倒成了肥料了。让我们到农村去吧,如果“劳改”这词太不顺眼,就加个双引号罢了。
   
    1973年9月26日抄
   
    9月27日  星期四  晴
   
    上午八时半到校,先听了关于分配条件的报告。
    之后由徐老师宣布了发展新团员名单,共三十人(包括我)。
    有几个新团员作了发言。
    然后由冯老师讲了关于分配的几件事:凡1956年10月1日以后出生的同学,如到农村去可等过了生日以后去。如是长子长女可免去上山下乡。弟妹在七六届以下的长子长女也可免去上山下乡。等等。
    听了报告后,老师(班主任)又对条件作了一些说明。
    接着分组讨论,先把我班同学的总体情况摆出来。
   
    严一哥一姐市工,陆一姐市工,张一姐市工。
    长子长女:我一弟74届,范(女)一妹74届。
    刘一妹75届,肖一妹75届,陈一弟75届,濮一弟75届,朱一弟75届,钟(女)一弟75届,钱(女)一弟75届,梁(女)一?75届,管(女)一?75届。花(女)一?75届。
    以上15人属于外农对象。
    黄(女)、邹(女)、朱(女)三人市外农。
    17人市工。
    19人其他(长子谭、周、沙因为弟妹在76届以下,免于外农,划为其他)。
    总共54人(我班原来53人,分配阶段从外面调入一名男同学)。
   
    接着由外农对象谈条件。
    肖因为生日小,可免于外农。刘、范、钟、朱、管、陆、张、严、陈、花等人也纷纷站起来说了自己的种种困难,要求兼顾。
    学校给我班规定的外农名额是9人(男5人、女4人),以上15个外农对象中可有6人免于外农。
    学校给我班的市外农名额是2人(2女),以上的3个市外农对象也可免去一个。
    还有市工17人(男9人、女8人),其他26人(男14人、女12人)。
   
    听了上面这些外农对象谈条件后,继续讨论,我组(第一组男同学)决定把刘、肖、濮(没来,他确实有困难)、钟(女)、管(女)、范(女)六人从外农里删去,把黄(女)从市外农删去。
    第二组(男同学)提出严、陆、肖、钟(女)、?(女)、?(女)从外农中免去。
    第三组(女同学)提出肖、张、?、钟(女)、?(女)、?(女)免去外农。
    第四组(女同学)说除了严、陆、张三个硬外农以外,其他人全部删去外农。
   
    今天第二阶段学习班结束了,下一次返校是10月5日下午3时半。
    讨论结束后回到家中午12时10分。
    吃了午饭,下午一时到学校开新团员会。
    们这批新团员的团龄从九月十八日算起。
    会上先由我们新团员宣读了入团誓词。
   
    誓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是共青团的组织者、领导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共青团的指导思想。
    我坚决拥护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执行团的决议,遵守团的纪律,履行团员的义务。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学习社会主义科学、文化、技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一切违反革命利益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在三大革命中刻苦改造世界观,不断提高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觉悟。
    活着就要拼命干,时刻听从党召唤。我决心按照革命接班人的五项标准和三要三不要的原则严格要求自己,加速自身思想革命化,永远站在阶级斗争第一线,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贡献自己的一切,为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到底。
   
    宣誓人:杨某某
    1973年9月27日
   
    接着我们列队操练了一下。
    最后徐老师讲了话。
    明天将宣布成立团支部,由红团的徐老师和九班的徐老师以及六个同学组成。我班和九班的六名团员成为一个团小组。每个星期一过组织生活。
    散会后回家。
    今晚又开家长会。
   
    第二阶段学习班经过今天上午激烈的高潮后结束了,我对发生的情形觉得太突然,完全没有思想准备。主要原因有三点:1、对我班的外农名额抱幻想,有侥幸心理。2、对一些政策事先不知道,比如生日小的长子长女或弟妹在76届以下的可照顾,等等。3、没想到14个外农对象(扣除肖同学)中有11个人提出要求兼顾,只有我和两个女的(梁、钱)没提。
    经过这番明争暗斗,我终于完全被定为外农了。我想我到外农去了,对于下弟(我二弟是74届)明年的分配肯定会好过些。于是决心出去,像老师说的,抛却一切幻想,准备战斗。“人无远谋,必有近忧。”让我树雄心,立大志,奔前程。
    我现在还不知去哪儿,据了解自插要自己给学校写介绍信,再转区乡办开介绍信,到乡里盖三个章。
   
    注:所谓“自插”,指的是到自己的家乡(籍贯地)去投亲插队,这是中央30号文件里作出的一条新规定。
     “自插”,听上去有点像“自杀”。
   
    9月28日  星期五  阴雨
   
    上午看书。下午写日记等。
    下午二时到学校去开七三届全体红卫兵和团员大会。我班男的只有陆、肖、邱、孙和我来参加,还有新转来我班的花某某,他是团员,也是我班女同学花某的堂弟。
    大会先由校党支部书记印老师宣布七三届团支部成立。书记徐某某(老师),副书记张某(红团团长)和十班的一个女同学。五个委员由九班的徐某某(老师)和四个同学组成。
    之后由我们30个新团员宣誓。
    接着团支部书记徐老师讲话,宣布成立十个团小组,我班三个(许、我和新转来的花)团员和九班的四个团员组成第三团小组。
    徐讲了发展红卫兵和团员的问题,讲了要求团员发挥积极作用,等等。还特别讲了我在班级里第一个报名到农村去的事情。
    散会后留下来一会儿。
    在学校里看见张贴出来的红榜,我班的严(同学)和钟(女同学)被批准发展为红卫兵。
    回到家四时。
   
    分配刚开始时,老师说什么长子一律带头上山下乡。到现在,长子能去的恐怕只有我一人,实是令人心寒。
    今年马上还要征兵,我的视力不行,但顾(邻居顾友)可能去参军,很有可能。
    王(邻居王友)说他决心到黑龙江军垦去,说一定要去军垦,一年回来一次,吃得好,等。我也想到黑龙江军垦去,但因为种种原因,所以没可能去了。
    我们今年分配不知什么时候结束,到黑龙江去是快的。
   
    9月29日  星期六  阴雨
   
    上午复习英语。下午看书。
   
    1519年8月,二百多名探险队员分乘五只船在麦哲伦的领导下从西班牙出发,开始环球航行。1521年3月,麦哲伦死于菲律宾群岛的部落冲突。1522年9月,剩余的船员回到西班牙。
   
    扎根与基础
   
    四月飞来一枝柳,
    扎根阳台通沟上。
    耿向朝晖吐豪气,
    夕阳斜照叶成双。
    晨风吹拂挺细腰,
    日渐秋爽不见长。
    但见土浮泥渣浅,
    苍老已是风萧瑟。
   
    1973年9月29日下午
   
    注:初春时节,我家对面的前排房屋后阳台的落水沟里插入一条柳枝,随后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我时常注意到它的存在。
    到了夏末,见它逐渐现出衰败的样子,因写上述小诗记之。
   
    9月30日  星期日  多云
   
    上午七时到定海路去帮忙造房子,做了一天,晚八时多回家。
   
    注:我母亲的大妹妹(我们叫她大阿姨)嫁在平凉路以北、“白洋淀”西南的那一片居住区(解放前是“棚户区”)里,这里的居民房屋都是私房。这个时候大阿姨家的房子要翻建加层,于是我与二弟就去帮忙做小工。
   
    10月1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是国庆节,天气很好,阳光灿烂,空气新鲜。
    我与二弟跟父母一起去走亲戚(我外婆的堂弟、我母亲的堂舅),上午八时乘25路。车子经过东宫时看见里面彩旗飘扬,气球升腾,一派节日气氛。
    到延安东路外滩下车,转乘71路,到天山新邨。到了亲戚家,在那里吃了中饭。
    中午十二时多,亲戚家最小的儿子(我们叫他小舅舅)带我与二弟到西郊公园去玩。乘两部车子(71路调57路)到了公园,我二月份来玩过,二弟是第一次来。
    看了很多动物,来到看猴子的地方。二弟拿出香烟来,问小舅吃不吃(上海话抽香烟叫“吃香烟”),他说不吃。于是我与二弟一人吃了一根。
    后来我想,我们这种行为会让人觉得我们杨浦区的小人都是很野蛮的。
    玩到下午四时多出来,乘57路,小舅在中途下车与我们分别,我与二弟乘到终点站静安寺下车,五时。
    然后沿南京西路往东走,一直走到西藏中路,转弯经过人民广场,走到淮海路,夜幕降临,灯光亮起。在一家店里吃了晚饭。
    之后东张西望又走到人民广场,那里灯火通明,人山人海,川流不息。
    晚八时我们从南京东路往外滩方向走,路上非常拥挤,行走困难。因此我与二弟分开,自己归自己走。
    我一个人总算走到外滩,看见一部外宾的车子,很多人围车而观,据说是阿尔巴尼亚人。
    走到外白渡桥,桥上有纠察队把守,只允许里面外滩的人出去,不允许桥那边的人群进来。
    经过外白渡桥,在闵行路那里乘车回家。不料乘错了55路,返回又乘25路,回到家晚上九时半。二弟已回。
    今天走了不少路,很累,但心里很愉快,度过了一个难忘的节日。
   
    10月2日  星期二  晴
   
    上午到外婆家去玩,看书《古城春色》。
   
    注:
   
    《古城春色》
    张东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65年9月第1版,1965年9月第1次印刷,32开本,506页。
   
    这部长篇小说以平津战役为背景,反映了北京解放这一光辉历程。它围绕着第四野战军的一个连队展开描写,以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
    小说的开头:
   
    一
   
    一九四八年初冬,中国的北方平津地区,一连下了三天大雪。那辽阔无垠的大平原,冰封霜冻的永定河,宫殿林立的北平城,以及那自古鏖兵的居庸关和八达岭,银光四射,晶莹耀目。冷风从长城外卷来,虽然凛冽砭肤,却清新宜人,真是:“瑞雪兆新春,干戈扭乾坤。”好雪,好雪!
    十一月十四日下午,大雪忽然停了,西北风吹裂遮天蔽日的乌云,从金黄色的缝隙里,射出粗大的光柱,照红了整块整块的大地。这天,在冀东燕山南麓的公路上,行动着一支庞大的军队。这支铁军洪流,蜿蜒几百里,一望无际。枪筒像森林一样,在人流的头顶上闪烁着光芒;用松枝伪装着的大炮和汽车,超越过步兵的行列,碾开积雪,隆隆而过。……
   
    下午三时回家,继续看书。
   
    有各方面的许多人都劝告我去争取照顾,免去外农。但我心里很矛盾,既想到外地去,过自己独立的生活,对二弟以后的分配也有好处;但又舍不得离开城市的生活。再说要求照顾,我提不出什么条件。
   
    10月3日  星期三  阴
   
    今天又到定海路去帮忙,一天,晚八时回家,很吃力。
   
    10月4日  星期四  晴
   
    上午画图。下午看书。
    今天天气较热,洗了澡。
   
    摘录:
   
    在人类所创造的许多东西中,最重要、最珍贵、最有价值的就是书。
    ——高尔基
   
    书是我们亲密的老师和朋友,他培养我们优秀的品质,丰富我们的知识,让我们爱书吧。
   
    书对我来说是具有多么强大的吸引力,我从书上懂得了许多道理,书永远是美好的。实践好比列车,书就是煤,就是轨道。列车只有有了煤才能前进,而前进中有了轨道就永远不离线。书给人以光明,给人以觉醒,给人以幻想,给人以兴致。使人得到力量,使人得到修养,使人提高觉悟,使人懂得道理。让我们爱书吧,向书学习,向书请教,把书与实践结合起来,让书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的思想进化和提高总要与书发生联系,而我则往往要感谢它:我爱书,永远。
   
    ……
   
    10月5日  星期五  阴
   
    上午看书,下午看书。
    下午三时半到校,在操场边看了一会人家打篮球。
    遇见于、徐、鲁(均为同学),之后于与人家打架,场面热烈。
    到教室里去听报告,由毕工组冯老师讲了这两天在接待家长和同学来访的同时发生的问题及情况。
    听报告后由老师(班主任)讲了话。老师自10月2日以来进行个人审定,但名单还没排出。他说,有些人由于到农村的信念不坚定,所以想要兼顾。还说有的虽不想兼顾,但也想弄个淮南军垦或淮北农场(这一条显然是讲我的)。老师告诉分在工矿和其它的同学要有服从分配的思想。最后讲了刚才打架的事,教导人们要遵纪守法。
    今晚开会,每个班级一个家长代表(我班是陆某某同学的家长)和一个学生代表(我班是女同学许某某)参加。
    回到家五时多。现在五时半天就差不多黑了。
   
    10月6日  星期六  阴有雨转晴
   
    今天看书《语法修辞》。
   
    注:这本书是我最近买的。
   
    《语法修辞》
    北大中文系汉语教研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1973年8月初版,1973年8月第1次印刷,定价:0.33元。
   
    前几个月我还买过另外两本语文书:
   
    《汉语提带复合谓语的探讨》
    复旦大学语言研究室,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73年3月第1版,1973年3月第1次印刷,定价:0.14元。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1973年5月第1版,1973年5月第1次印刷,定价:0.25元。
   
    家里还有一本我父亲在五十年代买的书:
   
    《语法修辞讲话》
    著者吕淑湘、朱德熙,出版者开明书店,印刷者青年印刷厂,发行者中国图书发行公司,1952年12月合订本初版(1—100000),每册定价14,000元(人民币旧币,合人民币新币1.40元),32开本,492定价页。有著作权•不准翻印
   
    我对语文一直很感兴趣,中学结束后我想通过自学来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以使自己具备更强的语文能力。
   
    10月7日  星期日  晴到多云转阴
   
    上午八时半到校,听了三个我校七二届毕业生作的发言。
    他们三人,一个被分在小菜场,一个被分在煤球店,一个被分在杨清站(注:“杨清站”是杨浦区清洁卫生站的简称,专门负责居民区的垃圾运出或扫马路等工作)。他们都克服了旧的风俗习气的袭击,去掉了头脑中的旧思想,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立足本职岗位,胸怀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报告内容丰富。
    之后徐老师讲了共青团的工作等。
    最后老师(班主任)讲话。
    他在谈到外农时说,有的人想去安徽农场或淮南插队(因为淮北比淮南苦),他说如果有这几个地方,那你的想法是合乎实际的,至于究竟轮到轮不到你去那是另一回事。但是如果以上这几个地方没有,那么就是空想。
    他说,外农对象想去市属外农,那是鼻子上挂鲞鱼——“休想”。
    他在谈到工矿时说,今年的工矿大部分是集体事业单位,这就要看每个人是否能服从分配,如南汇的下伸店,崇明的煤球店等等。
    他在谈到其它时说,其它的肚子最大,它包括许多被兼顾进来的长子,一般是分在市农或外工,他们的下一个弟妹当然也是分在市农或外工。至于如果这些长子会算一笔帐,就是我如果去外地,那么他的弟妹不是硬工矿吗。那你为什么要兼顾呢,这是他们的事。
    他说,划到其它的人一般都想进培训(读技校),但培训的人数有限,谁条件硬进培训的可能就大。如三外农一市工、两外农一市工等等。如果硬的已全部分进培训,还不够,那么在那些软的同学中要挑几个,但要看两个条件,一是男女比例,二是成绩好坏。一般来说,一外农一市工的进培训的希望只有百分之十,十分之一那么一点,不是两点。
    结束后于(同学)等人又想打架,没打成。
    回到家十一时。
    下午到临青路去兜书店和商店。后来到大伯家,看书。晚上帮他们写了一封信给堂姐(黑龙江)。回到家八时半。
   
    陈毅《花溪杂咏》诗云:
   
    真山真水到处是,
    花溪布局更天然。
    十里河滩明如镜,
    几步花圃几农田。
   
    10月8日  星期一  晴
   
    上午看书。下午看书,后来到外婆家去玩。晚上七时多回家,看书。
   
    我本以为学工匆匆结束并提前一个星期检查身体,那么分配工作也会进行得很快。没想到拖拖拉拉至今还没完成。我原想不准备在上海过国庆节,现在居然过了,而且听别人说,我们这届外农插队的到年底都走不掉。这说明对分配工作太放松了。算算日子,七月一日至今,三个多月的时间只办了两期学习班,第三期学习班还没开始,分配结束的日子还不知到哪一天。
   
    10月9日  星期二  晴
   
    上午画图。
    吃了中饭后,十一时三刻离家,去乘25路,下午一时到外滩。
    二时去参观美术展览会。展览会中都是高水平的作品,使我大开眼界。
    参观后回到外滩,五时多。乘车回到家六时多。
    今天在南京路上买了两本字帖,一块钱。
   
    注:这天下午路过南京东路上的上海书画社(文革前叫“朵云轩”,文革前期改名叫“东方红书画社”),进店里看了看,看到有一种《唐人摹兰亭集序墨迹三种》的字帖卖。觉得很好,就买了两本,一本是我自己的,一本留待以后送人。
   
    《唐人摹兰亭集序墨迹三种》
    上海书画社(上海南京东路422号)出版,上海中华印刷厂印刷,新华书店上海发行所发行,1973年9月第1版,1973年9月第1次印刷,8开本,定价:0.50元。
   
    以后知道这本《唐人摹兰亭集序墨迹三种》选自故宫藏品乾隆皇帝所集的《兰亭八柱》帖中的三种:虞世南摹本、诸遂良摹本和冯承素摹本。据说其中冯承素的摹本最接近王羲之的真迹。
    该帖中本来已有“出版说明”,却另外又加印了一张“补充说明”的小纸条夹在其中,反映出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出版者谨小慎微的心态。“补充说明”的文字是:
   
    《兰亭序》内容反映了封建士大夫阶级的闲情逸致和消极悲观的情绪。对于这些内容应该加以批判。在书法艺术上,《兰亭序帖》尚可作借鉴参考。
   
    《兰亭序帖》不但字写得好,序文也很精彩,我后来把它背诵了下来: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10月10日  星期三  阴雨
   
    上午画图,画到下午。三时半多离家,四时到学校。
    听校革会领导作报告,讲了前一阶段的工作。
    其中讲到我们外农的去向: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江西余江、余干、万年、横峰、乐平、峡江。安徽(淮北)泗县、五河、灵壁、(淮南)滁县、怀宁。
    听完报告后由老师(班主任)讲话,宣布了我班同学(54人)分类的名单:
   
    市工17人,9男8女(姓名略)。
    其他25人,12男13女(姓名略)。
    市属外农3人,2男(肖某某、濮某某)1女(黄某某)。
    外农9人,5男(严某某、陆某某、张某某、陈某某、我本人)4女(梁某某、花某某、朱某某、钱某某)。(别的长子、长女都被兼顾到其他。)
   
    最后老师说,分在市工和其他的同学星期六下午一时半返校,分在外农和市外农的在家等通知办学习班。
   
    注:分类名单公布后,从后续的安排来看,我班的同学等于是被切成了两块,意味着我们的班级已经解体,从此以后,我班的全体同学再也不会聚集在一起了!
    前两天我还在埋怨分配工作拖拖拉拉,没想到会突然加速,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因此也没意识到我班的“末日”(最后一天)就这么来了,不经意间就让这重要的一天匆匆而过、悄然逝去。
    如果要给我们班级写个“生卒”日期的话,那么就是:
   
    上海市内江中学七三届×班
    1969.8.18—1973.10.10
   
    学农以后,我们返校时的座位就不再按照以前上课的座位表来坐,而是不管先来后到随意坐,男的归男的坐在一起,女的归女的坐在一起,通常是男同学坐在教室的左边两列;女同学坐在教室的右边两列。
    回想起1969年8月18日新生报到的第一天我班全体同学坐在教室里的场面,与1973年10月10日最后一天有着惊人的相似。历史的表象往往都要重复一次,对于我们班级来说,前一次是开始,后一次是结束。
   
    以上活动之后,我们团小组在我班的教室里开会。
    上次他们已经讨论过关于王某某(我班女同学)入团的问题,意见有分歧。今天的会上又由许(我班女同学,愿做王的介绍人)讲了王的情况。花(同学)讲了王的缺点。这个问题经投票5:1(花不同意)报上去。
    之后我提了刘某某(我班红卫兵副排长)的入团问题。我说考虑到刘进中学以来在班级里一贯表现较好,虽然在这次分配中态度不明朗,但后来有改正之行动,所以我建议发展他,并愿意做介绍人。
    许说,老师认为对刘的问题应放一下。花则认为我班目前一个都不能发展。后经投票5:1(许不同意)报上去。
    接着讨论了九班提出的两个人选,经投票同意报上。
    定于10月13日(星期六)下午12时半召开小组审批会。
    散会后回来五时多。晚上看书。
   
    脸皮儿薄得像灯花纸,
    虚荣心重得大车都拉不动。
   
    注:这两句话不知从哪里抄来的,觉得非常精辟,我后来一直把它当作是对自己的针砭。
   
    10月11日  星期四  阴雨
   
    上午画图,下午看书《风云初记》。
   
    注:
   
    《风云初记》
    孙犁(1913—2002)著,该书从1951年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时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副牌)分集出版,至1963年4月由作家出版社出齐,32开本,342页。
   
    内容简介: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写于五十年代初,作品以滹沱河沿岸两个村庄为背景,围绕着高、吴、田、蒋四姓五家在抗战初期的生活史,细致地勾勒了冀中平原各个社会阶层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展现了“七七事变”后,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织人民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壮丽画卷。作品用饱含诗意的笔触塑造了许多人物,特别是在抗日风暴中飞跃成长的农村妇女和人民战士。作品富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文笔行云流水,明丽天然,别具风格。
   
    10月12日  星期五  阴雨
   
    上午到学校去,徐老师说已安排我去学习拖拉机,要我下午到杨浦区工人俱乐部参加学习班。(注:我怎么会得到消息到学校里去的,漏记。)
    下午乘车一时半到许昌路上的杨浦区工人俱乐部,参加由区乡办(杨浦区上山下乡办公室)和沪东工人文化宫科技组联合举办的“农业知识学习班”。
    进去后先填写了一份表格,发给我一张“学员证”:
   
    一九七三年农业知识学习班
   
    学员证
   
    学校内江  姓名杨某某  班别拖拉机
    编号148  有效期1973年11月
    (加盖公章:上海市杨浦区工代会沪东工人文化宫科技组便章)
   
    然后到大礼堂,我坐在第一排。
    先听区乡办政宣组的一位女同志讲话,她要我们参加学习班后努力学习,到农村去后要向朱克家学习,为贫下中农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多出一份力量。
    后由东宫科技组的负责同志讲了有关事项。这次我区准备办三个学习班:1、拖拉机;2、卫生农药;3、裁剪。我们今天开办的是拖拉机学习班,共有148个同学参加,来自全区74所中学,每所学校两个同学(女的少)。学习的拖拉机是工农11型手扶拖拉机。学习期为一个月,每星期两次,一次两个多钟点,共进行八次,由上海拖拉机厂的师傅讲解。因为这里要举办许多学习班,地方和时间排不过来。我们拖拉机学习班要到18日下午讲第一讲,有两个原因,一是材料没印好,二是有个高明的教师出差还没回来,要15日以后才能回来。
    他还讲了拖拉机的生产等情况,讲了工人同志刻苦钻研技术的事迹,最后提了几个要求,要我们记笔记,上课要安静,不准迟到、早退和无故缺席,不要到俱乐部的各个地方去乱跑。
    讲话结束后,学习班的同学分了九个小组,我校分在第一组,共有九个学校。
    之后分组讨论,由临时召集人主持,大家认识了一下,接着谈了参加学习班前后的体会、认识和感想。
    散会后临时召集人留下来开会,发了上山下乡的学习材料。
    回到家傍晚五时。晚上看书。
   
    10月13日  星期六  多云
   
    上午看书。
    午后十二时半到学校,到老师(班主任)的办公室,肖(同学)、严(同学)等人在。我问老师什么时候返校。他说你们先在家里休息,因为目前各地方的外农名额还没下达,所以现在主要是先解决市工和其他的同学。
    到九班的教室参加团小组会议,有红卫兵列席,我班的男红卫兵没来。会议讨论了我班的王某某(女同学)和九班的一个女同学的入团问题。最后通过。
    我班的刘(同学)和九班的吴(同学)没讨论。散会。
    一时半许从学校里出来,正好遇见我班一些分在市工和其他的同学前来返校,我与他们已经不搭界了。
    回到家二时不到,继续看书《风云初记》。
   
    10月14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早上起床后左眼肿,上午到定海街道医院去看。
    下午休息,听广播,革命现代京剧《杜鹃山》。
    晚上八时就睡觉了。
   
    10月15日  星期一  晴
   
    上午看报纸,看了刊登的顾常根和顾莲英的事迹。然后看书,下午继续看书。
    傍晚时分突然有严(同学)和他的哥哥找到我家来,问我有没有报名到外地哪个地方去。
    我说没有。
    于是严告诉我有许多人已经报了名,比如到淮南等地插队。他听我说没有报名,便赶去学校报名到安徽滁县去。
    因为我班只要我一报名到某地,那么别的人就不大可能到这个地方去,这可能是严来找我的原因之一。
    晚上有安徽巢县的亲戚来了,说我到本家插队已没问题。看来我肯定要去投亲插队了。他们还说队里对知识青年的待遇很好。
    晚上到内江浴室去洗澡。六人行,“人多事情多”。
   
    10月16日  星期二  晴
   
    上午看书《当乌云密布的时候》,这部长篇小说描绘了解放战争中保卫松花江、奋战东北的伟大斗争。下午继续看书。
   
    注:
   
    《当乌云密布的时候》(《高粱红了》第一部)
    萧玉著,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59年9月第1版,1962年9月第2版,1964年2月第3次印刷,大32开本,346页。
   
    10月17日  星期三  晴
   
    看书一天。
   
    臧克家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雪,给青麦盖厚被一身,
    把丰收的证贴写给了农民。
    雪,迷失了蛛网似的路线,
    他乡的客人叹起行路难。
    雪,压弱了穷人屋顶的炊烟,
    撒一道拦门的白灰,
    放愁债人一丝心宽;
    门前踏乱了要帐人的脚印,
    雪锁不紧要命的难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5-6 16: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10月18日  星期四  晴
   
    上午看书。
    下午一时半到杨浦区工人俱乐部参加拖拉机学习班。发给我们手扶拖拉机的讲义,然后由上海拖拉机厂的倪师傅讲课。主要学习195—2C型手扶拖拉机,讲了发动机的原理等。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四冲程发动机,由热能转为机械能。……
    下午四时结束,五时回到家。
   
    10月19日  星期五  晴
   
    上午看书,下午看书。
    下午三时多与顾(邻居顾友)到上海去,兜南京路。
    我在南京东路的新华书店买了一本《美术资料》,1973(2)。
   
    注:这家新华书店的规模比我们杨浦区的新华书店都要大,书的品种也多。
    南京东路新华书店,昵称“南东”,后来成为我们爱书之人心目中的“圣地”。
   
    我俩在一家店里吃了晚饭,七时在长江剧场看由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话剧《边疆新苗》。
    晚上十时半回到家。
   
    看了话剧《边疆新苗》后使我深受感动。该剧通过以小江为首的五位上海知识青年在边疆成长的经历(围绕着战备工作,知识青年在贫下中农的关怀、帮助下与阶级敌人和内部的错误思想作斗争等事迹),反映了知识青年在边疆的茁壮成长,歌颂了毛主席的上山下乡革命路线,批判了林彪一伙知识青年下乡劳改的反动谬论。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我对此虽然还没有切身的体会,但我作为一个即将奔赴农村干革命的知识青年来说,有必要树立起正确的思想准备。通过看了《边疆新苗》后,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对我是很有帮助的。
   
    10月20日  星期六  阴雨
   
    上午画图。下午看书《站起来的人民》。
    下午四时到外婆家去玩,吃了晚饭后六时多回家。
   
    注:
   
    《站起来的人民》(诗集)
    李瑛(1926—)著,非正式版。1976年4月由北京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32开本,168页。
   
    10月21日  星期日  晴
   
    上午画图。下午看书《金色的秋天》,一个农民作家写的短篇小说集。
   
    注:
   
    《金色的秋天》
    刘勇著,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61年12月第1版,1961年12月第1次印刷,小32开本,139页。
   
    10月22日  星期一  晴
   
    上午看书。
    下午一时半参加拖拉机学习班,四时多回家。
   
    当马克思在十七岁的时候,就要在特利尔中学毕业了。今后走什么样的道路,这是马克思关心的问题。有一次学校布置一篇作文《论青年选择职业》,他在作文中写道:“历史认为那些专为公共谋利益从而使自己也高尚起来的人物是伟大的。经验证明,能使大多数人得到幸福的人,他本人也是最幸福的。”马克思主张选择一种“对人类作最大贡献的职业……我们的幸福属于亿万人民”。
    年轻的马克思在举步走向生活道路之际写下了这气贯长虹的钢铁誓言,给我们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
    年龄十七不算小,正是确立革命理想的时候。理想就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
   
    ——摘自一九七三年十月二十日《文汇报》杭志忠的文章《对人类作最大贡献》
   
    10月23日  星期二  晴
   
    上午画图。
    下午看书《红肩章》。这本三部曲描写了苏联苏沃洛夫军校学员的生活,反映出苏联青年和少年在党的关怀、学校的培养和教师的辛勤劳动下逐渐成长成为具有共产主义优秀品质和高尚风格的战士。
   
    注:
   
    红肩章》
    (苏)波利斯.依裘姆斯基著,张馨译,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59年11月第1版,1959年11月第1次印刷,大32开本,708页。
   
    第一部——路程的起点,第二部——成熟,第三部——持久的友谊。
   
    10月24日  星期三  晴
   
    一天看书《红肩章》。
   
    在生活里有着美好的事物,这些事物正在发展——让我们来帮助人,帮助我们的人成长吧。
    ——高尔基
   
    在我们面前不仅有胜利,也有斗争。为了胜利,也是为了斗争,必须培养人。
    ——马卡连科
   
    没有观察就没有艺术。
   
    当同志们讨论忠实和爱情的时候,伏洛佳没有参加,他避免谈这种感情,他认为语言只能使这种感情逊色。他认为:你所爱的人会从你的实际行动中明白一切,嘴说“我爱你,我爱你”是假的。
   
    ……
   
    10月25日  星期四  晴
   
    上午看书。
    下午去参加拖拉机学习班。
    听课前有一些学员们相互交谈,而我觉得与人家不熟悉,也就不与人搭讪。
    也许是上课的时间长了,或许是感到内容不吸引人,使我没精打采、胡思乱想起来,效果不好。我想我以后到了农村不一定去开拖拉机,因为开拖拉机并不是一个好差使。
    课结束后,一位负责同志宣读了第一批和第二批下厂实习的名单。第一批分为七个小组,我分在第一批的第一组。“杨某某。”我的名字第一个报到。我站起来,扫视了一下全场。接着报了其他一百五十多人的名单。
    之后小组讨论,发了一份与学校联系单后散会。
    出门后到通北路的新华书店去。出来后考虑着要不要买一本连环画。后来终于在另一家书店买下了。
    回到家五时。晚上父亲要我抄写一份要求回本籍插队的报告,草稿是他写的,那东西还是理论一大套,惟恐不写会被人看不起。他要我修改一下,我尽了努力,然而仍被认为不行。
   
    自插报告
   
    内江中学革委会:
    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指引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革命航向,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件大事。这一创举对于冲击地主、资产阶级轻视农民、轻视劳动的反动思想,移风易俗,改造世界,对于加强农业战线,改变农村面貌,对于缩小城乡差别,加强工农联盟,使知识青年进一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更好地在三大革命运动中经受锻炼,从而成为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等各个方面,已经并且必将继续产生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这是毛主席的英明决策,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我们坚决拥护,坚决响应,坚决照办。
    我的长子杨某某系你校73届毕业生,根据条件去外地务农。我们全家为他能到农村去锻炼,走毛主席指引的道路而感到欣慰,并鼓励他要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青年运动的方向,及青年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特别是毛主席给李庆霖同志的一封信和中央三十号文件,到农村后刻苦磨练自己,接受教育,坚持又红又专,加速改造世界观,不断提高阶级觉悟、路线觉悟和继续革命觉悟,争取做一个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然而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根据政策许可的范围,我们要求能批准回原籍插队。为什么?第一,今年安徽有插队的任务,我的老家在安徽巢县,我的长子既然分配到外农,我们认为还是回老家的好。第二,他的体质较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能有必要的照料和帮助。第三,我的伯母居住在巢县望城公社,年逾七十,必须小辈能有适当的照顾,在那里落脚反过来对于解决其的居住生活以及农具方面也有方便。
    我们认为这样既有利于组织上做好上山下乡工作,又有利于解决个人的实际困难,是符合中央三十号文件精神的,为此特提出书面报告,请予审核同意,并望加强联系和协助,办理有关的手续。
    此致
    敬礼!
   
    学生家长:杨某某
    1973年10月25日
   
    10月26日  星期五  阴雨
   
    一天看书《红肩章》。
   
    再没有比友谊更神圣的了!
    ——果戈理
   
    卡丽娅说:“昨天我看《教育诗》,几乎看到天亮以后,心里一直发出共鸣……共鸣……”
   
    车窗外面闪过了熟悉的车站,苏沃洛夫军校隐没在绿荫里,这时候伏洛佳被一种复杂的情感攫住了。……但在高兴之中不知不觉地掺杂进了一些伤感心情异样地沉重,因为他离开住惯的房子、亲人和一切同自己有切身关系的东西。他想到在这种急遽转变的生活后面是一个新的阶段,不觉有些胆怯。……他的心情就像第一次走上一座很高的跳板,并且要从那儿跳到深水里时候一样,看着水里心都紧了,却又跃跃欲试。
   
    ……
   
    10月27日  星期六  晴
   
    上午看书。
   
    看了《红肩章》,使我久久的产生共鸣,因为不但是它在写作上好,很重要的是它在书中告诉我许多有益的、有关怎样做人的道理。它写了伏洛佳、盖那基、谢妙、阿尔乔姆等人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有觉悟的军人。我们正处在与他们相似的年代,所以他们的所作所为所想都与我的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使我感动、深思、开朗、觉悟。因此我说它是一部好的著作,看了它使我的思想又深化了一步,它其中的情况及有些内容几乎道出了我的心底世界。然而我对这部著作不能更深的理解而感到遗憾,虽然我已初步懂得前进的道路、人生的步伐。
   
    下午一时到学校,碰到徐老师,给他看了拖拉机学习班的通知(实习)。他告诉我要准备买月票(公共交通),因为我们进厂实习有一个月(11月3日—29日)。他对我说了有关注意事项,并决定要我30日来找他,报销车费(我到杨浦区工人俱乐部去参加学习班的车费)并商讨买月票之事。
    这时班主任老师走过来,对徐老师说:“给他(指我)先写上江西乐平吧。”然后他在纸上写了三个地名:“余干、乐平、峡江”。他说:“乐平较好,我校只要22人,男的9人。”说着他在“乐平”上打了个勾,说:“你回家与父亲商量一下。”我嘴上答应他,心中不响。
    出来,碰到唐某某(同学)和严某某(同学),谈了一会儿。
    我问了唐一些情况,问分在市工和其他的同学返校吗?唐说哪里还返校,他们已经差不多在家里等通知了。唐说他们有的人对自己的去向已有些数目。唐说他和王某某(女同学)可能去卫生学校。于某某(同学)可能去皮鞋店,许某某(女同学,我的入团介绍人)可能去杨清站,有的人去读书(技校),等等,他们可能11月下旬拿通知。
    严则兴高采烈地说他报了淮南怀宁,老师已经批下来。他问我去哪里,我说老师要我去江西乐平,我不去,打算回老家(插队)。
    谈话在校门内结束,我说你们上去找老师吧,再见。
    回家的路上我思潮滚滚、思绪万千。我班的同学都将各奔前程,散落到社会的各个地方去了……
    一辆卡车载着一车长长的钢条开了过去,尘土飞扬,车轮轧到一个坑,颠了一下,垂在车屁股后面的钢条弹了几弹。
    到家下午二时,与某某(邻居丁友)到临青路(新华书店)去,我买了一本书《人物画参考》。回家看书。
   
    现在早上九点半光景桌面上就洒满了阳光,我看书、写字的时候就要注意保护视力。
    西下的太阳似乎落得非常快,不一会儿西边就只剩下一片红红的晚霞,很美丽。又一会儿大地最后一道金辉终于收敛,天是青色的,夜幕预备拉下来了。
    天气明显凉了,这种气候非常宜人,就是人们常说的秋高气爽。它不象春天那样陶醉幻想,不象夏天那样疲惫不堪,也不象冬天那样畏畏缩缩。路边树上的树叶都已开始褪色,五点半钟刚敲过弄堂口的路灯就打开了。夏天我们在路灯下打牌,觉得灯光还是比较亮的,然而现在看上去就觉得很暗淡,甚至是昏沉沉的。弄堂里已没有什么人,过了八点钟就意味着可以去睡觉了。
    蟋蟀的叫声不再那么好听,变的有些凄惨。记得1971年的秋天捉到一只蟋蟀,我把它养在那里,后来又把它“供”在煤气灶旁,以便用热量来温暖它。就这样使它竟然活到了1972年过年,恭喜它该增添一岁了。门外大雪纷飞,它还能营营。春天来了,它终于在春天的开始默默地离开人世间,进了极乐世界。
   
    10月28日  星期日  晴
   
    上午本来想画图,后来查找书籍,因为堂姐(黑龙江的)要一些代数、物理、化学的课本。
    下午写信给堂姐说明情况。
    剃头。擦玻璃窗。
    与顾(邻居顾友)谈。他说他们学校江西有三个地方,乐平、余干、峡江。淮南有两个地方,滁县、安庆(怀宁)。滁县只要两个男的、两个女的。他说江西不去,黑龙江太远,淮北比较艰苦,他要去滁县。
    因为滁县人数有限,所以我估计他还另有打算。
    晚上六点半,对门的某某(邻居大丁,回来探亲)回黑龙江去了。我不久的将来也会尝到这个味道。
   
    现在中学生里吃烟成风,其实烟并不是个好东西。
   
    在一年级(中学)时,老师要我们每个学生用报纸做了一个口袋交给他,说是把我们以后所写的小结等东西都装入袋内,做一个个人小档案,等毕业时给我们。然而到了毕业写总结时去向他要,他翻眼不认帐,完了。
   
    九月中旬的时候听父亲说最近要招一批学外文的,于是他叫我努力复习英文。我对英文不是很感兴趣,不愿意学。他不答应,一定要我学。后来他告诉我学校已经把我的名字报了上去,因此我不得不开始用功复习起来。但是没过多久他就对我说,希望没了,人家到学校里来看过你了,对你不满意。
    这时我才想起来那几天发生的事。9月21日我没去返校,傍晚孙某某(同学)骑车来我家通知我明早到学校里去开会。第二天上午我到了毕工组办公室,别的班级还有三男三女(同学)参加。徐老师说区乡办来召开一个座谈会。会议由区乡办的一个女同志主持,12班的一个同学先发了言,之后我们都接着作了发言。我当时根本没有想到学外文招人上去。散会后就回家了,我本来就不想去参加这个会。9月23日返校时遇到刘某某(同学),他对我说你们昨天开会是什么招收学外文的,我还觉得他的说法可笑。现在想想以上发生的事,认为自己有时处世很糊涂(注:上海话叫“拎勿清”)。
   
    10月29日  星期一  晴
   
    上午画图。
    下午一时半参加拖拉机学习班,上最后一次课。
    听课结束后由区乡办的一位女同志讲话,先谈了我区上山下乡的形势,然后谈了我们这届外农的去向。江西的上饶专区——乐平、余江、余干、万年、横峰;井冈山专区——峡江。她说当年建设中学(杨浦区)的市红代会常委黄建华曾带领一千名红卫兵到那里去建设,没去之前先到那里访问调查。因此区里也准备组织小分队到八个县去看一下,回来作宣传。除了以上江西的六个县外,还有安徽淮北的宿县专区——灵壁、泗县。凡是报名到这几个县去的也可以报名参加小分队。
    她说,你们都是各个学校上山下乡的积极分子,你们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但是还有第二步等着你们去迈。最后她说谁报名到上述八个县的同学可向她去报名。
    接着由一负责人讲话,他讲了11月1日参观的问题。上午八时半以前在上海拖拉机厂门口集合,进厂后由厂负责人介绍一下情况,然后参观。
    参观后第一批下厂实习的同学留下来,共分九个组。介绍了拖拉机班的班长三人。1日参观后办理伙食问题,碗筷自己保管,以及工作服的发放。先有四个组上早班,四个组上中班,另一个组上常日班。上早、中班的一个星期后对换,两个星期后全部到另一车间上早班。上班以后要拜师傅。开始四天有工人师傅给我们每人学开拖拉机。
    最后他讲了上中班的安全问题。
    结束后我们交了学校的意见,回到家五时。
   
    心
   
    幸福的虚无随梦来,
    美好的形影东流去。
    遥望着西边的晚霞,
    再次回想你的身躯。
    你可能知道或没有,
    他正为你痛苦倾倒。
    能和你坐在一起,
    或托梦告诉你——他的情!
   
    1973年10月29日傍晚
   
    注:我直到这时才真正意识到再也见不到暗恋的C同学了,由此陷入了极度忧伤的情绪之中,上面写的这段文字不足以表达之万一。
   
    10月30日  星期二  晴
   
    上午看书。
    下午一时半到校,在办公室里没见到徐老师。等了一会儿,徐来。我填写车费报销单。徐说今天有个戴眼镜的老师不在,要我明天早上来报销。
    我在办公室里看见“通知”:七三届全体男同学11月1日下午三时返校。我走到楼下时忽然想到我班的男同学没人通知,于是我回上去问徐老师,他托我去通知,并问我班男的眼睛和身体情况。
    去内江一村的路上,心里忐忑不安。村中人稀,我径直走到8号,见有几个同学在打牌,就上楼找刘某某(同学)。刘不在,下楼对打牌的陆、陆、肖(均为同学)等说了返校通知,要他们再去通知其他人。他们说可能是参军的事。他们还说市工和其他的通知可能十日左右来。陆某某说老师(班主任)可能生病住院了。
    希望能够遇到的人总是遇不到,越是想念越是落空。(注:指的是C同学。)
    从内江一村出来,这段内江路已经放宽,敦化路口的商店也拆了。
    回到家三时多,看书。
    今天徐老师把区里开的自插联系单给我带回家,交给父亲去办。
   
    在西球场听到附近小学播放眼保健操的音乐,非常感动,回想起美好的学生时代,眼睛里流出了眼泪。
    以前学习的年代里,有时有了什么事情还不愿意去上课,现在我是多么想与同学们再齐聚一堂,哪怕是最后一次也是好的。但是我们不能齐也不能聚更不能在一堂了,我对过去轻易地不到学校里去上课而感到重大的后悔。
    夜深人静,当一个人有着痛苦的思想而不能入睡的时候,远处传来的轮船汽笛声他也会感到是悲伤的,更加引起他心中难过的感情。
   
    10月31日  星期三  晴
   
    上午八时半多到校,徐老师正要去开会,迟到一步就碰不到他。另一个老师给我报销了车费。然后给我开了一张去买月票的介绍信,还给了我六元钱。他要我写个收条,我竟然不知道怎么写(真是活见鬼)。
    离开学校时,读书的学生们正在举行升旗仪式,我看了心酸,赶紧逃走。
    回家后看以前的工基课本,上面有拖拉机的内容。
    下午带了介绍信和一张证件照片去买月票。
   
    上海市公共交通月票
   
    1973.11  ¥6.00
    上海市公交公司月票缴款证  证号:562753
   
    早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等。法家的著名代表是李斯。
    儒家的主要代表是孔子。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最鲜明地反映了他的奴隶主贵族本位的立场。“仁”的具体阶级内容集中反映在“复礼”上。
    陈胜、吴广起义显示了农民的力量,使地主阶级深为震撼。地主阶级逐步从真老虎转化为纸老虎,不再是一个上升的进步的阶级了。它面临的任务已经不是进行社会变革,而是全面加强对农民的统治。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主张变革的法家思想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地主阶级政治的需要。而儒家作为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思想体系却同日趋没落的地主阶级在思想上产生了共通之处。更重要的是法家比较暴露,赤裸裸地主张地主阶级专政,阶级面目很鲜明。而儒家比较虚伪,更利于地主阶级进行思想上的欺骗宣传。
    董仲舒、朱熹、王阳明、曾国藩等都是尊儒反法的。
    曹操、柳宗元、李贽、王夫之等都是肯定法家,肯定秦始皇的。
   
    ——摘自一九七三年十月二十六日《文汇报》石仑的文章《论尊儒反法》
   
    注:石仑的《论尊儒反法》这篇文章最初刊登在九月的《学习与批判》创刊号上,之后《红旗》杂志第十期予以转载,10月26日《文汇报》也予以转载。
   
    暗恋的终结
   
    C同学是长女,分配的前期她也是外农对象,分配的中期她被“兼顾”了,分配的后期她被分到哪里去我不知道,以我当时的估计是她可能去了市农(崇明的农场)。
    我已经记不清最后一次见到C同学是什么情形,做了四年多的同班同学,最后希里糊涂地就与C同学分别了,此后四十年来我再也没见到过她。
    因为我们没有举行过毕业典礼,也没有拍过集体照,所以一点“雪泥鸿爪”都没留下。到如今我只记得C同学的姓名,至于她当年的模样和音容笑貌早就没有印象,已彻底遗忘。
    与C同学分别后我曾经伤感至极,一个人默默地忍受着痛苦的煎熬。这大概也可算是自作多情的“单相思”,又称“单恋”,“它是从一方对另一方的一厢情愿的倾慕与热爱为特征的畸形爱情。”又分为无感单恋和有感单恋,我的状况属于无感单恋,即对方不知道,你却在爱着她。“无感单恋多发生在性格内向的人身上,他们对单恋对象怀有高不可攀的畏惧心理,因此只能将深情隐隐地藏在心里,形成一种痛苦的自我折磨,造成心理失调。”
    对C同学的暗恋是我一生中最美好、最纯真的记忆。中学毕业分配后,藏在我心底里的这段恋情就被永远地埋葬了。
    在这个问题上也可以看出我当时人性上的弱点,就是只会像林黛玉似的多愁善感,缺乏那种为了实现梦想而勇于追求的男子汉气概。如果说我分配在外农不宜去打听C同学分到哪里,那么后来我读技校了也没去查找她,这都是碍于脸面和脆弱的心态,把痴心暗恋了一年半的C同学就这样给轻易地放弃了。
    毕业分配后,随着新生活的开始,我把C同学渐渐地淡忘了。
    没想到过了十二年后,我的心里会因C同学而再起波澜。
    1985年,我们七三届的人都已三十岁了。就在这一年,我与班里的周同学接上了头,谈事过程中我问起C同学当年的下落。周说她分配在一家饮食店,这家店就开在控江路(靠近隆昌路)的马路边上。
    我听了大吃一惊,因为我的一个远亲(我姨夫的妹妹)也在这家店里工作。
    不久,我遇到远亲,问她店里有没有某某某(C同学)这个人。
    远亲说有啊,她说与C同学是很要好的同事,并且说她结婚时C同学还做了她的傧相(伴娘)。
    我听了一阵发呆。
    这位远亲之前曾经先后帮我介绍过两个女朋友(都没谈成),早知道这样,不如当初就把C同学介绍给我,以我的条件或许能成。
    即使C同学不愿意,那么也能在这件事情上给我个明确的了断,不会像现在这样心里总有个疙瘩没解开,以至抱憾终身。
    我问C同学现在怎样。远亲说她早已出嫁,工作单位也从饮食店调走了。
    我听说了关于C同学的这方面情况后,心里非常懊悔……
    后来换一种思路想,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而我与C同学近在咫尺却未能重逢,说明今生今世我与她确实是没有缘分的。这么一想,也就——罢了。
    最后附带说一句,我的远亲后来把这家小饮食店盘成了现在的“泰晤士西菜社”。  
   
    11月1日  星期四  晴
   
    上午七时半离家,去乘59路,到五角场终点站下车。沿翔殷路往东走半站路,往右边一条小路转弯进去,走到底,就到了上海拖拉机厂的厂门口。
    在门口集合,然后进到厂里的大礼堂。由厂负责同志讲了该厂的发展史,是1957年大跃进的产物。现在厂里主要生产工农11型和上海35型拖拉机。
    之后去参观各个车间,参观好后去一间会议室集合(因为大礼堂来了小学拉练的队伍休息)。
    第二批下厂实习的同学回去,他们去看电影《海港》。我们第一批实习的先去买饭菜票,每人都买了20斤饭票和8元菜票。然后等着领饭盒子,等了很长时间才来,我的饭盒子是1046号。
    与我组的组长(安图中学的)和另一人(图们中学的)到食堂去吃饭。饭后在厂里转了一圈。
    下午一时开会,先由带队的沈老师讲了纪律问题。后由厂里的倪师傅带我们去围着一辆上海35型拖拉机讲了总体构造等问题。
    结束后我们排队到会议室,沈又讲了纪律问题,并要我们写保证书。
    之后一车间负责人讲了话。明天星期五是厂休日,后天星期六来上班,上午八时全体来厂上日班。工人师傅的上班时间是:早班上午6时半至下午3时,中班下午3时至晚上11时一刻。
    发给我们临时出入证,发给我们工作裤(我们的人乱作一团)。
    二时三刻结束,与图们中学的同学出厂,走到五角场的新华书店看了看,称了一下体重:99斤(穿着衣服)。
    乘车回家,车上那个同学说,这次招读外语的,平凉中学有三人被选中。他说要去参军,老师会帮忙。这时我想起今天下午三时我校男同学要返校,可能是参军(征兵)动员,因为我不顺路,时间也来不及,就不去了。
    到家三时半,遇到顾(邻居顾友),他说也要到许昌路去参加第二期农业知识学习班。
   
    注:今年(1973年)6月28日至7月2日,恢复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在上海视察了上海第一钢铁厂、上海第五钢铁厂和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建设工地,还视察了上海拖拉机厂。
   
    11月2日  星期五  晴
   
    一天看书《难忘的战斗》。
   
    注一:
   
    《难忘的战斗》
    孙景瑞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73年9月第1版,1973年9月第1次印刷,32开本,365页,定价:0.72元。
   
    内容提要: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解放了江南某城市。国民党特务陈福堂以富国粮行总经理身份潜伏下来,妄图卡住我城市粮源。我军管会购粮工作队队长田文中带领一支队伍深入主要粮区发动群众,粉碎了敌人一个又一个的诡计,擒拿了潜伏特务陈福堂和土匪头子。但是,打死我卫生员的敌粮行帐房先生仍逍遥法外——由此可知,艰巨的战斗仍将持续下去!
   
    注二:我看这部长篇小说《难忘的战斗》,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个解放军女兵,叫范可君。她后来被敌人抓住,牺牲了,非常可惜。
   
    注三: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彩色影片《难忘的战斗》,上海电影制片厂1975年摄制,导演汤晓丹、天然、于本正,主演达式常。还有:白穆扮演陈福堂,顾也鲁扮演朱善斋,程之扮演武大癞子,焦晃扮演刘志仁,陈述扮演汪明德,陈烨扮演范可君。
    据说毛主席在最后的岁月里看过这部电影,战争年代的往事使他触景生情、老泪纵横。
   
    注四:连环画《难忘的战斗》,绘画罗希贤,封面方增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上册1976年4月第1版、1976年4月第1次印刷,定价:0.15元。
    下册1977年10月第1版、1977年10月第1次印刷,定价:0.13元。
   
    11月3日  星期六  晴
   
    上午八时到厂,我们第一组同学被分在修理组。修理组组长华师傅对我们讲了话,安全问题等。
    修理组外面50多个平方属于“车间”,里面10多个平方属办公室,再里面8平方属更衣室。我们更衣后便跟在工人后面看他们修理机器。修机器的车间里工具杂多,净是油污。
    他们这个修理组人不多,但任务多,很忙。而且人员常常外出修理等等方面,所以在厂里的人数不稳定。
    据说该厂经常有外宾来参观。
    下午二时全厂职工在大礼堂听战备动员和形势报告,我们也去听了。
    先由厂负责同志讲了□□(这两个字辨认不出)同志“十大”文件,有关备战的思想,分析了几种错误的观点,讲了几项战备措施,讲了挖洞的问题。
    然后请复旦大学新闻系张老师作了形势报告。当前形势。学习列宁的?著作的体会。讲了53321(这个不知道表示什么意思)的要点。讲了美苏既勾结又争霸。修正主义即机会主义、改良主义。智利的阿连德政权及其政变。讲了国际概况。讲了苏修和东欧小修的情况。讲了苏修的军事状况。要防止它作垂死挣扎,因此要抓好战备。等等。
    报告自始自终全场千余人安静听讲,充分显示出报告的内容、意思、措辞、段落的引人入胜,使人感叹佩服。报告结束五时多,全场掌声雷动。
    到厂里的浴室去洗澡,回到家六时多。
    晚上看书。
   
    11月4日  星期日  晴
   
    早上六时半从家里走,到厂七时半,劳动,了解了小拖(指手扶拖拉机)的活塞底座及吸排气门等知识。工人师傅对我们是热情和关心的。下班时小拖还没修好。
    放工后洗澡,与高、董、邢、徐(均为我组同学)一起乘车回家,我到家五时多。
    晚上看书。
   
    我们第一组共有九个同学,来自七所中学:
    高某某,安图中学,团员。(组长)
    我本人,内江中学,团员。
    董某某,图们中学,团员。
    虞某某,延吉中学,团员。(女同学)
    邢某某,上柴中学,团员。
    徐某某,上柴中学,团员。(中途退出)
    郁某某,上机中学,团员。(女同学)
    钱某某,上机中学。
    冯某某,东升中学。
   
    11月5日  星期一  晴
   
    早上六时一刻走,到厂七时,做操。
    今天的学习主要了解了小拖的离合器底座等。
    中午打扫了办公室。写了个人规划。
    董今天去检查身体,准备参军。
    放工后与组里的工人一起开会,讨论的内容是为什么要准备打仗,大家都谈了些。
    散会后洗澡,与高一起回家。在与高的谈吐中得知他是学校里的红团干部,学农时在连部工作等。我与他几天接触下来觉得他人品不错,热情、和气、有见识,前途无量,值得我学习。
    谈到前一阵子招收学外语的事,他说是被学校的书记压下来的,表示懊悔。
    到家六时多,吃饭。晚上看书。
   
    11月6日  星期二  晴
   
    早上六时半走,到厂七时十分,做操。
    上午去学开小拖(“工农—11型”手扶拖拉机),邢一开始就将车子钻进了机群(道路边上停放的拖拉机产品)里。后来二组的一个同学把拖拉机开翻了。小拖拉机一开就会,只要耐心,不会出事。就是摇发动机的把柄时要用劲,否则车子发不起来。我开了两回,结束。
    董上午十时才来,因此他没有学开拖拉机。
    下午的学习了解了汽缸的喷油嘴等。今天华师傅没来。
    学习的空余时间我与高谈了练习毛笔字的事,他对此非常感兴趣。
    中午三弟他们学校(小学)拉练途中来本厂休息,与他说了一会话。
    放工后洗澡,与高一起回。到家五时多,吃饭。然后看报纸,这已成为我每天唯一的习惯。
    我们这期学习班的事登在了11月1日的《解放日报》第二版上。
    上月10日加拿大总理特鲁多、31日澳大利亚总理惠特拉姆来我国访问过了,今天塞拉勒窝内(后译塞拉利昂)总统史蒂文斯要来。
   
    11月7日  星期三  晴
   
    早上六时起床,五分走,到厂做操。
    上午做了些杂活,和高谈了一些话。
    有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人来组里向工人进行采访录音。
    下午高到学校里去。四时多我与董、钱离厂回家,到家五时。
    二弟在十七厂(十七棉纺织厂)劳动(学工),今天休息。十九厂(十九棉纺织厂)的门口正在挖防空洞。
    这些天学校的情况不明,想要去看一下。
    据传杨浦区要招十名空军飞行员(特种兵),各个学校都选派了人去检查身体。
   
    11月8日  星期四  阴雨
   
    上午七时多到厂,高今天去检查身体没来,邢也没来。
    上下午都是帮工人修理机器。
    空闲时间写毛笔字成了大家共同的爱好,几乎每个人都要拿出自己这方面的本事来。
    放工后洗澡,回到家五时多。
   
    11月9日  星期五  阴
   
    今天厂休,上午九时到学校去了一趟,老师(班主任)生病住院后我班的事情由徐老师代管。在学校里没见到徐老师,见到了我班的卫某某(女同学),与她说了两句话。
    离开学校后在路上碰见我班的李某某和孙某某,我问参军的情况,李说我班是唐、徐、周三人去检查身体,如果合格11月30日以前来通知。
    我到控江路想乘61路,但是那里正在扩马路,车子没有。于是走到隆昌路去乘,乘到宁国北路下来,在周围巡视了一番。包括我家以前住过的控江大街,我读过的两所小学,控江文化馆,凤翔百货店,新华书店,邮电所,等等。这里是我小时侯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旧地的面貌变化很大,我自己也成长不少。时光如流水,年复一年啊,多么熟悉的环境,留下我童年无数的足迹,成为我一生的纪念之地。
    然后乘60路至宁国路,到新华书店去看看。回到家十时半。
    中饭后离家,下午一时到南京路,在店(上海书画社)里买了一些画图的颜色。回到家四时多。
   
    我万万没有想到我们班级在10月10日就算结束了,一个月来我的心理上总是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我每次到学校去,看到校门,看到操场,看到教室,看到走过的道路、上过的楼梯,等等,都会联想到我们班级、我们同学,很伤感情。我们共处四年的同学,走过了多少个风风雨雨的日子。我可爱的中学时代,你使我幻想,使我悲伤,使我成长,使我难忘。
永别了,过去。我要从现在走向将来。
   
    11月10日  星期六  晴
   
    五时半起床,到厂。邢和徐没来。
    上午跟吴师傅劳动,他对我很亲切和热忱。
    下午开了大组会,讲了一个星期来的情况。
    我们所在的这个组叫“技术用方服务组”,组里比较熟悉的有华师傅、小孟师傅、吴师傅、邓师傅、张师傅。
    二时多就放工,与高、董去洗澡,然后离厂去乘车子。车很挤,有的人到站只能从窗口爬下去。
    □(这个字涂改过认不出)参军体检不及格(眼睛)。
    晚上与二弟六时三刻去沪东电影院看电影(法国记录片)《火山奇观》,九时回来。
   
    11月11日  星期日  晴
   
    五时半起床,到厂做操。
    下午修好机器后,孟师傅教我、高、董去开大拖(“上海35”型拖拉机,又叫“丰收35”)。
    大拖的排挡,扳手在中间,前进挡有6挡,左右各三挡;倒退挡有2挡,左右各一挡。我使用排挡不是很灵活。
    放班后与高去乘55路,到北站高的叔叔家去。高说叔叔是区里做的,想把自己弄到市属外农去。那里时间可靠,生活可靠,还因为市外农是农场,将来有发展前途。
    到了海宁路,碰见高的爸爸和弟弟。叫他不要去了,于是我俩乘车回来。
    高家住在敦化路的长白一村,房间15平方米。家有五人,父母在同一个厂工作,各拿90元(工资)。高是长子,他的下面有一弟一妹。
    乘61路在双阳路调车,忽然有一个人与高打招呼,我定眼一看,这不是我班的邵某某吗,于是与他一阵寒暄。我问班级里的事,他说他分在市工(集体事业),其他“兼顾”的长子可能到市农,他们在家等通知。他说我班参军体检有六人,及格三人,徐、唐、周。
    我家最早从内江一村搬出来,邵的家后来也搬出来,搬到高家附近,因此与高认识。他俩在敦化路下车,我乘到底转乘59路回家,到家六时半。
   
    11月12日  星期一  晴
   
    早上六时起床,到厂。
    今天车间里基本没活,据说是有史以来最空闲的一天。
    上午我组两个女的和董、邢、徐五人跟华师傅去学开大拖。下午我和冯、钱去学,高今天没来。
    通过学习驾驶,使我有了一些开拖拉机的感觉。
    下班后跟组里的工人一起开会学习,讨论时代问题。
    会后与董去洗澡,回到家六时。
   
    柳宗元写的《封建论》,论点精辟,逻辑性强,继承和发扬了法家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批驳了儒家“法先王”、“称三代”的复旧思想,分析了郡县制的进步性和分封制的反动性,肯定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认为历史不能倒退,奴隶社会的旧制度不能复辟,十分鲜明地表达了作者要求前进,反对倒退;要求统一,反对分裂的进步的政治思想。
    ……
   
    ——摘自报纸
   
    11月13日  星期二  晴
   
    上午七时到厂,组里只有张师傅和孟师傅在,其他的师傅都到崇明等地去维修了。
    上午有电视台的记者来给我们拍照,在两个地方照了相。另一组的同学也参加了,共十几个人。
    董带来几本毛笔字的字帖,大家看了一下。
    下午又做了一些工,放班后与董等一起走出厂门,分两路乘车回家,我到家五时不到。
   
    报纸消息:毛泽东主席会见基辛格国务卿,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了范围广泛的交谈。
   
    11月14日  星期三  晴
   
    别的组都想调到我们这个组来,我组同学一致不同意,去争取工人师傅的支持,工人们只好说就这样“维持现状”。带队的老师说不出个子丑寅卯,而别的组仍在积极努力。
    放工后学习,继续就时代问题展开讨论。工人们对政治学习抓得紧,毫不放松,精神可佳。
    散会后与高、董去洗澡,然后回家。
    菜票用完了,中午又买了一些。
   
    11月15日  星期四  晴
   
    上午我与高先跟郑师傅去学开大拖,然后别的同学去。
    中午高去开会,之后来了个电话,是打给高的,因为他的学校在讨论他兼顾的问题上有了矛盾,要他去老师家。于是去把他叫出来走了。
    一老师来叫我代替高去开会(小组长会议),由新来的一位老师讲了实习的情况,说有的组有旷工现象。接着讲了下个星期交换班组工作,我组调到装配组去,星期一早上七时上班。
    会后我把调组的事对组里的同学说了,他们都不同意,说星期一还到这里上班。其中邢的态度最激烈,说如调组就不来了,还讲我无用(他明显是妒忌我代替高去开组长会议)。
    放班后与董乘车回,到家五时多。
   
    11月16日  星期五  晴
   
    今天厂休,上午九时到校,见到徐老师,把买月票的报销单据交给他。
    下来时碰见我班的李某某、张某某、孙某某和卫某某(女同学)、钟某某(女同学),谈了分配的一些情况,说邬某某、肖某某等一些人已经拿到市工通知。
    出了学校后在路上碰见朱某某(同学),又谈了一会。
    然后走到平凉路乘车到临青路书店看了看,回到家十时多。顾(邻居顾友)去参军体检。
吃了中饭后,十一时多离家,去乘25路到十六埔,转乘12路到复兴公园看菊展。
    人很多,我不太感兴趣,看了一圈后就出来,乘43路转21路转94路到了长风公园,已经下午三时多了。
    进了公园后,顿时觉得这里的环境宁静、清闲。游人不多,波光闪烁的湖面上漂浮着几片舟叶。我登上一座土山,俯瞰着大地秋天的景色。夕阳西下,它的光辉把万物都染成了金黄色。
    离开公园后,乘94路转20路转25路,回到家六时多。
    晚上看书。
   
    注:这是我第一次到长风公园,后来知道公园里的湖叫“银锄湖”,公园里的山叫“铁臂山”,是分别以毛主席的两句诗“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而得名。
   
    11月17日  星期六  晴
   
    上午七时半仍然到技术用方服务组上班,我组同学都不肯去装配车间。范师傅来劝,不听,后来沈老师也来做工作,我们僵持了一会就带了东西到了装配车间。徐坚决不肯去,被退走了。
    这个车间的厂房很大,但工人不多,目前的工作主要是装配250台大拖的零部件,为下个星期的流水作业做准备。我与高、钱在一起劳动,邢与董等在另一个地方。
    高被学校兼顾了,这对我的思想影响很大,严重动摇了我到外农去的信心。
    中午休息的时候我看见钱用一根废钢条在砂轮上磨了一把切东西的刀,于是我也做了一把。放班后洗澡,穿裤子时刀掉在地上,被一个工人当场质问。后来把我带到铸造车间办公室,一个负责人问了情况,教育了我几句,说在厂里不可以做刀,并且把刀没收了。
    通过这件事,给我深刻的教训。中午做刀时高在旁边劝我不要干,我听不进,这说明我与高的差距是很大的。与高的成熟相比,我就很幼稚。
   
    11月18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我们的工人师傅没来,我与高就帮另一个师傅做。
    我们干活的场地上有一盏“小太阳”(电灯),不是用来照明的,而是寒冷的时候用来取暖的。有的工人要吃烟,把纸头往灯管上一搭,纸头就燃烧了,然后用来点烟。
    放班后与高、董、钱一起乘车回家。
   
    11月19日  星期一  晴
   
    早上上班时在车上遇见高,一起到厂。
    上午劳动到一半时,范师傅来领我与高、钱出去,到地下室我们临时的更衣室,我们三人就打扫起来。完毕后就将大伙的衣服从范师傅的办公室移到这里。
    下班后参加学习,读了文件,关于林彪死党王维国的罪行,共六个部分,读了三部分。
    放班后与高、董、钱洗澡回家。
   
    11月20日  星期二  晴
   
    今天没去上班,上午看书,鲁迅的杂文。
    下午高突然划车(骑自行车)来,我见到他很高兴,原来以为他只是说说,想不到真的来了。
    请到家里,谈了话。谈了分配问题,他说眼睛零点九(视力)就被兼顾了。
    高是长子,我也是长子,我的眼睛(视力)比他还要差,却没被兼顾,心里很不平静。
    高说他们学校下午三时要开征兵动员大会,他决心去闯一下。他还说下个月不准备参加学习班了。
    二时不到,我与他一起出去,走到内江路与他分手,我也到学校去。
    到了三楼的办公室,见了徐老师,他要我定地方,说如果你自插不进的话,打算到哪里去。我说回去与家长商量。
    今天没什么分配通知,听徐说我班已发了十张左右。
    离开学校前,在楼下的一块黑板上看到写着“十七日下午一时半七三届全体同学返校”的通知,已经被擦得模糊了,不知是真是假,心里只是遗憾。
    回家继续看书。
   
    11月21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没去上班,家里粉墙壁,到傍晚基本弄好。
    上午陪林(邻居林友,七三届,住在我家前排弄堂5号的前客堂)到平凉中学去拿分配通知,他分在宝山油嘴油泵厂代训。
    王(邻居王友)现在好象对分配不大关心。
    中午与顾(邻居顾友)谈,今年征普通兵要满18岁,即1955年以上的人。顾是1956年1月25日生的,差一个月,所以这次义务兵他年龄不合格。上午他到学校去争取,老师说不行。
    在我们学习班里,董够了,高是1956年6月生的,也不合格。
    据说今年杨浦区要征兵2900名,上海市总共要招4000名。
    又听说有的区长子都不到外农,而我区却不一样,很疑惑。
    二弟的学工结束了。
   
    今天的《文汇报》上发表上海师范大学毕业生刘丽华的谈话记录,说到现在学校里“智育第一”的情况很严重。
   
    注:刘丽华是上海师范大学的工农兵学员,他在毕业离校之前与市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的一次谈话中,把学校抓紧文化知识教育的制度和措施说成是“智育第一的精神枷锁”。徐景贤看到这份材料后要求《解放日报》和《文汇报》借此开展一场教育战线“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讨论,进而在大、中、小学掀起了批判“智育第一”,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的浪潮。
    自从1972年以来,教育战线复苏和回归的态势令文革派非常不满,到了1973年他们就利用张铁生事件、刘丽华事件,以及年底的黄帅事件来陆续进行反击。
   
    11月22日  星期四  晴
   
    早上六时半离家,到厂上班,在车间里给零部件旋螺丝等。
    下班回家,晚上看书。
    今天高为我想出来的这个笔名倒引起我极大的重视——“扬帆”。
   
    笔名的由来
   
    在上海拖拉机厂实习时,有一次工间休息的时候闲聊,说到写文章的笔名话题,组里的高同学说我姓杨,取“劈波斩浪、扬帆远航”之意,就以“扬帆”做笔名蛮好的。
    我认为这个主意不错,欣然采纳。
    邻居顾友听说后,刻了一方“扬帆”的印章赠予我。
    不久,我听父亲说五十年代“潘、扬事件”中的原上海市公安局局长就叫扬帆,因此觉得以“扬帆”做笔名不是很好。
    这时我想起1973年7月底看过袁鹰的一本散文集,书名叫《风帆》。其中有一篇《风帆》的散文里这样写到:
   
    江南水乡的风帆使人低回凝望,长江的风帆使人胸襟开阔;洞庭和太湖的风帆使人悠然神往,东海上的风帆使人心旷神怡。
   
    我很喜欢这篇散文,因此决定以“风帆”替代原先的“扬帆”作为笔名。
    又过了一年多,我觉得以“风帆”做笔名比较直白,遂想出了一个与之谐音的笔名“锋凡”,两者可视不同情况分别使用。
     “锋凡”还寓意着我要“学习雷锋,做一个平凡而有意义的人”。
    我现在网上的网名“江湖一凡”是从笔名“风帆”延伸而来。“江湖一凡”既有别解,又含“江湖一帆”的字意。
    以上把我的笔名以及网名的由来都交待清楚了。
   
    11月23日  星期五  晴
   
    今天厂休,上午画图。
    下午与父母到定海路去买布和旅行袋等。之后又与父亲到四川路去买了些东西。回到家五时多。
    晚上看书《自然辩证法》。
   
    注一:
   
    《自然辩证法》(杂志)
    一九七三年第二期,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73年11月第1版,1973年11月第1次印刷,大32开本,206页,定价:0.48元。
   
    目录
   
    气象问题
    人类在战胜异常气候中前进——上海市气象局写作组(1)
    ……
   
    自然史话
    天体的来龙去脉(续完)——余衡泰(30)
   
    自然辩证法理论研究
    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卞思祖(56)
    核物理学从社会实践中来——卢鹤绂(74)
    运动是不能消灭的/试评黑洞学说——谷超豪(87)
    热的本性是什么——吴厚湜(97)
   
    从实践中学习自然辩证法
    用辩证法改造发电机——上海电机厂工人写作组(104)
    ……
   
    自然辩证法史料
    《荀子.天论》评注(135)
    巴斯卡:人在宇宙中不对称(150)
   
    外论选译
    自然辩证法和现代物理学——(日本)坂田昌一(158)
   
    科学动态和理论研究
    引力理论的历史和现状——邢尔夏(178)
    ……
   
    注二:《自然辩证法》(杂志)每三个月出版一期。与此同时另有《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出版。
   
    11月24日  星期六  晴
   
    早上七时到厂,今天装配车间开始大拖流水(装配“丰收35”拖拉机流水线作业),我和高旋螺丝、装发动机的箱体等。这两天我组同学来不齐。
    因为今天是第一天组装,忙到下班一部车子也没流出来。
    据说这个星期总共要完成250台车,一天要干十个小时,工人们要加班。
    明天将有香港同胞来参观。
    放班后与高、董去洗澡,然后回家。晚上看书。
   
    注一:车间的场地中间是一条很长的“流水线”,前些天工人们都在装配拖拉机的零部件,装配好的零部件分类摆放,并且按照整台机车装配的顺序摆放在流水线的两边。当整机流水作业开始后,从第一道工序安装起,然后一道一道做下去。按照分工不同,每一组工人只负责安装整台机车的一个部件,重复劳动。
   
    注二:在中学上工基(工业基础知识)课时曾经学习过拖拉机的动力部分和动力传动部分的内容,这次到拖拉机厂来实习,经历了机器修理,现在又参与了机车组装,算是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了。
   
    拖拉机的动力机是柴油机,柴油机的曲轴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和燃料供给系统是柴油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柴油机的工作原理是,配气机构和燃料供给系统用来解决柴油在汽缸内有规律的燃烧。曲轴连杆机构用来使柴油燃烧后的热能转化为桅顶而持续的机械能。它们统一协同的动作可分为四个步骤,即四个冲程:1、吸气冲程;2、压缩冲程;3、爆发冲程;4、排气冲程。四个冲程周而复始,从而保证柴油机持续地输出动力。
   
    拖拉机的动力传动部分主要有:离合器,传动箱,变速箱,旋耕机,最终传动箱。
    ……
   
    ——摘自《工业基础知识》课本
   
    11月25日  星期日  晴
   
    早上七时到厂,仍干同样的活。我与高跟着王师傅一起劳动,王师傅是个28岁的年轻人,热情而乐观。我们干的活是第一道工序,可谓整条流水线的发源地。据王师傅说今天车间里要完成41台大拖的任务。流水作业流起来是很快的,一会儿工夫一辆大拖就从流水线的另一头隆隆地开了出去。
    我们后来到外面去看,新下线的拖拉机先要开到一个地方测车速。把拖拉机的后轮盘压在两个滚桶的中间,然后发动车轮旋转,就能在一个测速表上检测出发动机每一挡的车速。
董、邢、钱、冯等在其它的工序劳动。
    车间里的场地很宽敞,也很明亮,阳光洒遍,是一座现代化的厂房。经常有外面的人到这里来参观。
    中午休息的时候看了高带来的他写的毛笔字,写得比我好多了。他说练了两年,现在不写就不行。他还说要管好弟妹,而我却没这个精力。
   
    11月26日  星期一  晴
   
    早上七时到厂,到食堂买了两个肉馒头边吃边走。走到地下室(我们的更衣室),看见董、邢等在门口,因为有钥匙的人还没来,门不开。等到七时半,才有一个别的组的同学来开了门,下去后灯不亮。这时高和冯也来了,冯去拿保险丝。保险丝拿来后灯还弄不亮。这时范师傅来了,他吼道:“你们为什么不换衣服去劳动,坐在这儿干什么?!”我们说灯没有。他说这不是很亮堂吗。于是我们就开始换衣服。范师傅又指责冯,冯与他顶,还骂了他几句。范发怒了,叫冯回去。冯不肯,后来到区乡办去了。我们换好衣服后到车间里去干活。
    我们在修理组实习时与小孟师傅结下了友谊,因此中午经常与他一起吃饭。
    下午放班时,车间里今天又完成了46台大拖。
    吃中饭时冯回来,说跟沈老师到区乡办,老曹与他谈了,并要他回去检讨。
    放班后我组同学去办公室开会,看见别的组有一个同学正在抄感谢信。字倒可以,但信的写作水平较差,于是高、董等人就进行了指点。
    区乡办的徐同志说开会了。先有冯作了检讨,他说他是由于习性不改,所以造成错误,今后要注意,并向范师傅道歉。接着沈老师要我们大家谈谈看法。钱、董简单说了几句。然后范师傅讲了话,他说他被骂两句没关系的,只要大家能将这期学习班搞好就行了。他还说今早态度不好,向大家道歉。最后徐同志讲了话,谈了我们即将踏上社会,社会上的事情是复杂的,应当正确对待每样事物,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散会后与高、董、钱乘车回。有学生在车上统计人数,以便今后车辆调配。每天来回乘59路,看到车上很多有趣的事成为笑料,这些大抵是因为拥挤而引起的。
    到家五时多,晚上看书《语文基础知识》。
   
    注:《语文基础知识》这本书是向高借来的,我在阅读过程中做了许多摘录,这里就不作引录了。
   
    11月27日  星期二  晴
   
    早上七时到厂,参加劳动,今天装配了45台。
    我们小组的同学,高已从外农兼顾到市农,他说他将去南汇东海农场。
    据说这次我区的市农大都去崇明的跃进农场,我不知道高怎么会到南汇的东海农场。
    邢可以分在其他类,但他决心到黑龙江去(他有个哥哥去参军了)。
    董(一哥在市工)可能去参军。
    冯是外农。钱是外农。我是外农。徐是外农,可能去江西。
    郁(女同学)也从外农被兼顾到市农。虞(女同学)外农。
   
    11月28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是实习的最后一天。早上七时到厂,参加劳动。
    下午二时半我与高提前下班,到地下室,我先将衣服换好,拿了工作服、碗筷和出入证去办公室,路上遇见范师傅,将东西交了。回过来,高也把衣服换好了,去大便,之后也把东西还了。
    我俩就去洗澡。洗好澡到修理组去向工人师傅告别。组里只有金大师和小孟师傅在,华师傅、吴师傅等都出去了。与孟师傅谈了一会,他说将要去拉练。我们把多下来的一角五分菜票和三两饭票给了他,就告别了。
    我们沿着厂里唯一的一条平展的大道向前走去,道路的左边是柴油机厂技校,右边的场地上我们来的时候停满了小拖(产品),然而现在是一辆也没有了。路上很安静,我想我们将离开这个厂,什么时候再能踏上它的土地呢?
    我们最后一次跨出厂门,也最后一次走过走了一个月的老路,上了59路,车子载着我们离开了五角场。
    到家四时多,看报是第一项任务。
    下批拖拉机学习班有四十多人进厂实习,我们这批可以要求留下来继续实习。27日上午在办公室里,沈老师对我说你要求留下来我们可以考虑,但我说我不要求留下。
    原定实习结束还要写什么小结,现在不写了,很轻松。
   
    11月29日  星期四  晴
   
    昨天高把他的家庭地址抄给我:高某某,住长白一村××号三室。
    董也把家庭地址抄给我:董某某,住长白二村陆家宅××号。
    上午七时离家,去乘25路,八时在外白渡桥等高(昨天约好的)。
    朝阳刚刚升起,光辉洒遍一切向阳的地方。黄浦江上波光粼粼,一排拖轮在江面上驰行。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梧桐挺拔,道路上车行人流不断,生气勃勃。
    高来,他在中央商场(南京路上一处小商品市场)停了自行车。我俩在外滩走了一会。
    忽然,南京路口的路边自然排成了两条人群,于是我俩也过去站在路边,可能是欢迎外宾。从八时三刻等到九时多一点,才来了二十几辆轿车,以一部红旗牌为首。我们路边的人都拍手鼓掌。
    后来看报得知是日本横滨市友好代表团以市长飞鸟田雄一率领来上海缔结友好城市。
    结束后我俩便沿着南京路往前走,一路闲逛。
    中午时分找饭店吃饭,后来乘20路到了沙市(中央商场内的饮食街),在一家饭店里吃中饭。
    高抢着买了一盘炒素什锦,一盘糖醋排骨,半斤□□酒和八两饭。共用了一元六角多。
    等了约莫十五分钟,便坐下来吃了。我酒吃了要头昏,高吃得多。当中我去买了一盘□□,四角。吃了酒后吃饭,我吃好了,高饭吃到一半就不吃了,我替他吃了。
    两人醉着走了出来,高说他到杭州去玩比这酒还吃得多。
    出来好一些了,我推着高的自行车,与高迎着江风朝豫园走去。
    到了那里发现星期四豫园不开放,就到边上的商店去看了一会。我买了一枝“点梅”笔(画国画用的一种毛笔),高买了一枝小楷笔。
    然后走到黄陂北路去参观绘画、书法、篆刻展览会,□□门票便进去了。
    看了展览后高骑车子走了,我乘车回,他约我明天去他家玩。
    我到家四时半。看报看书。
    顾(邻居顾友)参军成问题,他与王(邻居王友)将去某某十二厂参加学校组织的外农劳动。我□□不知道。
   
    注:这天的日记字写得潦草,一边打字,一边研究,还是有几个字认不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5-6 16: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祝学习进步。
   
    俊
    73.12.24
   
    吃晚饭的时候,父亲对我讲了读技校学画图的事,说正在想办法把我弄进去。我听了后内心很期待。
    今天报上刊登了上海师大一附中应届毕业生季聪、孙金革、徐南、刘河南、王建平的文章《革命者志在四方——斥父母在不远游》。他们决心走上山下乡道路,态度明朗,很是感人。但是我做不到,也许是情况与他们不同。
   
    12月28日  星期五  晴
   
    早上六时起来,到厂上班。中午吃好饭到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书《定陵》。
   
    注:
   
    《定陵——地下宫殿》
    定陵博物馆编,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73年8月第1版,1973年8月第1次印刷,32开本,41页,定价:0.12元。
   
    下午放班后到对面大楼听报告,先传达了中央文件,关于邓小平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任军委工作。
    之后讲了关于民兵工作,要建立城市基干民兵,一旦打起仗来,城市不可丢,要像守斯大林格勒那样死守上海。
   
    注一:
   
    中共中央文件
    中发(1973)44 号
   
    中共中央关于邓小平参加中央领导工作的通知
   
    各省、市、自冶区党委,各大军区、省军区、各野战军党委,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党委,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领导小组或党的核心小组:
    遵照毛主席的提议,中央决定:邓小平同志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待十届二中全会开会时请予追认;邓小平同志为中央军事会委员,参加军委领导工作。
   
    特此通知。
   
    中共中央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此通知可下达到县团级党委,并传达到党内外群众)
   
    注二:12月22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八大军区司令员调动。
   
    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与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对调
    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与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对调
    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与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对调
    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与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对调
   
    听完报告后回家,借了两块乒乓板又到厂里加班,心里很不愿意,但还是去了,做我学工时干的活——翻布。五时吃晚饭,继续做工。
    六时多加班结束,与二班的某(同学)到对面的楼里打乒乓,七时多回家。
   
    12月29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本来是厂休,因为要加班,所以早上五时多起床,半到厂做工。
    上午八时电没了,加班结束。又与二班的某(同学)到对面去打乒乓,至十时回家。
    中午吃好饭后,十二时多与父亲一同乘车到外滩,然后我一个人去上海工人文化宫玩了一会。
    经过南京东路新华书店时买了一本书《曹雪芹与他的<红楼梦>》。
    回家,晚上看书。
   
    今天的《文汇报》刊登了《人民日报》28日全文转载的《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和《北京日报》的编者按语,以及《人民日报》再加的编者按。编者按赞扬“黄帅敢于向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流毒开火”,批判“师道尊严”等等。
   
    12月30日  星期日  晴
   
    早上六时多到厂,做工。中午洗澡。放工后回家,看书《珍泉》。
   
    注:《珍泉》是新出版发行的《上海文艺丛刊》第四辑。
   
    《珍泉》(电影、话剧剧本专辑)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73年12月第1版,1973年12月第1次印刷,大32开本,395页,定价:0.84元。
   
    目录
   
    电影文学剧本
    珍泉——高爽(1)
    陈玉成——刘征泰(88)
   
    话剧剧本
    扬帆万里(三幕话剧)——陆天明(174)
    金色的熔炉(六场话剧)——于炳坤、方胜(248)
    光明的道路(四幕话剧)——史汉富(322)
   
    12月31日  星期一  晴
   
    早上六时半到厂,做工。
    中午与我班的陆(同学)、张(同学)玩了一会。下午二时就离厂回家。
    到家写字,看书。
    六时三刻到厂里看电视,看(记录片)《姬(鹏飞)外长访问欧亚四国》和《欢度国庆》等。
    九时半回家,到家十时。写日记,现已是1973年12月31日晚上22时12分。
    准备睡觉,当我进入梦中的时候,1974年就来到了。
   
    分配大结局
   
    分配初期,老师言之凿凿、一口咬定长子、长女是外农。既然如此,我就做好了去外地插队落户的思想准备。
    分配中期,长子、长女纷纷要求“兼顾”,并且逐一划到“其他”里去,对我冲击很大,思想开始反复,摇摆不定。
    到了分配后期,长子、长女基本上都退出外农。别的班级情况我不知道,以我班来说,九个长子只剩下我一个还在外农,因此我的思想就彻底反悔了。
    因为我家与同学们的家相距较远,因此我不能在分配的进程中与他们聚在一起讨论问题,商量对策,打听消息,及时掌握动向、作出反应。我一个人孤悬在外,相当闭塞,根本不了解事态的发展,只能按照学校给我设定的路子朝前走,走一步,算一步。
    我最初一直想到市农(市郊农场)去。后来被逼到外农,我也认了。但是到最后发现别的长子、长女大都“兼顾”了,有的还被分在“软工矿”(市集体单位),却叫我到外地农村去插队落户,心里就觉得忿忿不平。
    面对这种状况,以我和我父亲的特性,不可能到学校里去“吵”,更不会去“打”,只能由我父亲去帮我想办法。
    十二月中下旬,听父亲说我家附近有个工厂的技校办了一个学画图的班级,他要拿几张我画的图给人家去看看。我就把平时临摹的几张线描和素描图交给他,其中一张素描图是“猛虎下山”。
    到十二月底,父亲告诉我事情已经办好了,要我等录取通知。
    在分配几乎已成定局的最后关头翻盘成功,使我的命运发生了大逆转,从“自插”到自救,终于使我脱离外农,“起死回生、幸免于难”。
    从七月到十二月,五个月的分配历程把我拖累得精疲力尽,现在一切因分配带来的困扰和困境最终烟消雾散,迎来云开日出。
    事实上到了分配后期,绝大部分的长子、长女都从外农“兼顾”走了,我们学校还要“硬撑”,仍然把极少数长子、长女“揿了甏里”,形成僵局。在这种情况下,你有本事自己去通路子,这正是学校所求之不得的。一旦谈妥了,有关方面去要人,学校立马放行,乐得做个顺水人情,又不违反分配的原则。事情办成,问题解决,双方皆大欢喜。
    我后来读技校的班级三十几个同学中就有八个长子,他们能读,我当然也能读。
    从宏观上来看,今年(1973年)爆发的李庆霖告状信和女知青遭摧残两大事件,已经动摇了上山下乡运动的根基,加上城市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导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式微。就上海来说,到了我们的下一届(七四届)分配,外农就取消了,也就是说没有知青到外地的农场或农村去插队落户了。虽然上海知青务农还有,但“碰顶”是到市农,我二弟(七四届)后来就是去了崇明的农场。
    当时我们七三届的分配正处在这个重大的转折点(现在的说法又叫拐点)上,是上海知青最后一届“外农”的见证者,只是那个时候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
   
    一九七三年的最后两天,我是在焦急的等待中度过的,等待着《录取通知》的到来。
   
    八十年代初看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书的最后一句话是:
   
    人类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的——“等待”和“希望”。
   
   
    2013年5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2 01:57 , Processed in 0.03633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