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36|回复: 0

周志兴:今天,为什么怀念毛泽东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5-1-20 10: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月26日,原本一个平常的日子。但是,随着121年前,湖南湘潭韶山冲的一声啼哭,这个日子便写入了历史。
  历史赋予这个日子以颜色。开始是红色的,后来是金色的,再后来,色调暗了下来,如今,这个日子的颜色是五彩斑斓的。
  就五彩斑斓来说,也是社会的进步,因为不能用同一种颜色来描画世界,世界本身也是五彩斑斓的。而在若干年前,这几乎是不能想象的。
  眼下,怀念毛泽东成为了越来越响亮的声音,究竟是为什么呢?
  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果关系的。
  怀念毛泽东,很大程度是因为对现实的不满。在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伴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腐败问题,环境问题,贫富差别加大的问题,不公平问题,等等。在经历过毛泽东时代的人们心中,在年轻人听到的描述中,这些在毛时代是不存在的。
  这里当然多少有些误解,在那个时代,不是不存在这些问题,而是相对要少很多。因为刚刚取得全国政权,执政党还保留着许多优良的作风;那时实行公有制,基本上没有私人企业,大家的收入也差不多,滋生那些乌七八糟东西的土壤没有形成。
  如果忽略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的物质的极大丰富,仅从怀念那个时候的收入差距很小,贪腐分子很少等等来看,怀念毛泽东完全是有理由的。
  其实,这不见得是怀念某一个人,而是怀念一种社会氛围。
  就常识来看,我们评价某一个人某一件事的时候,应当是尽量客观的全面的,以偏概全,以点代面的结果,不会让人信服,结果反而会引起逆反。在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例子,当树立起一个典型,把他说的无比美好的时候,总会引发很多的质疑、挑剔和反对。反过来,当我们把某人或某事说的一无是处的时候,也会有人思索,有人质疑,有人提出反证。人们常常会因此形成两派,就不再有理性思考了,而是立场先行。
  这时去讲在这个问题上的共识,就成了奢望。
  1980年,改革开放开始不久,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四千名老干部出席的关于党史的讨论会,刚刚从十年浩劫中走出来的老干部们有一肚子话要说,争论很激烈。但是,在邓小平等老同志的指引下,会议形成了《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个决议,因为当时的时代背景,现在看还是有不少缺憾的,但是,仍不失为一份重要的有指导意义的文件。
  关于毛泽东的评价,当时争论的尤其激烈,决议统一的认识是这样的: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时间过去了三十多年了,有些人根本就没有读过这个决议,有些人忘记了,所以,有的时候,极端的思想和极端的言论就开始流传,分歧也越来越大。简单地说,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力量恰恰是全面肯定和怀念毛泽东推动力之一。
  其实,以这个决议为指导,很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因为我们可以分析毛泽东犯过的错误,同时也不能否定毛泽东的功绩,更不能因为他有错误而否定他的一切,如他的生活简朴,如他的文学造诣甚至他的书法。
  怀念毛泽东的另一个根源,是许多人从毛时代走过,受到的教育和社会的浸淫,严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那个时候,毛泽东是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是慈父领袖,哪怕有一点点不恭甚至只是心中的一闪,都是大逆不道。可以这样说,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的血还带着那个时代的颜色。所以,每到一个时间节点,自然会想到这个时代的标志人物。
  其实,我也在他们中间。现在,毛泽东的语录和诗词,还是脱口而出,会唱的歌曲,也大都是毛诗词。记得去年在韩国,和韩国朋友欢聚,我上去唱了一首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下来后,司马南问我:你也唱毛泽东诗词?
  这没什么奇怪的,词雄壮,曲好听,我会唱,就这么简单,我不是绝对反对,也不是绝对肯定,我是一个客观的判断者,如此而已。
  今天,怀念毛泽东是有很多复杂因素的。所以,不能简单地批评这些怀念者为“毛粉”。同样,也不能因为怀念者越来越多而认为这是大家希望回到毛时代。历史的潮流滚滚向前,倒退没有可能。
  从怀念毛泽东这种现象里读出深层次的东西来,这才是真正要做的事情。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h ... 20141226118149.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2 07:33 , Processed in 0.02678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