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13|回复: 0

徐有威:皖南山坳中的上海人

[复制链接]

0

主题

1260

回帖

4687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687
发表于 2014-10-20 23: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新浪专栏 新史记 徐有威 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

  “那里是一条很窄很窄的山路,也就是一辆货车的宽度。山路约有十几里,路两边是很高很高的山。我们开了大约有半个小时的车,一户人家也没有遇到。然而大约半个小时后,突然有几栋老房子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那些老房子一栋栋的整齐地排列着,上面还有数栋。我们继续往里开,乖乖,这里面是一个村子呀。里面的房子好多,都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风格,大多数都是两层楼。很难想到深山密林当中竟藏有如此壮观的建筑群!走进厂里,只见一个很大的大礼堂,礼堂很高很深,墙上还有很多那时候留下来的标语如‘备战、备荒、为人民’。往后走就是一栋栋仓库,仓库很大而且之间都是连着的。再往后走就是一些厂房,当年应该是很漂亮的徽派风格厂房,现在很多竟成断垣残壁,四周杂草丛生,令人伤感。”

  这是上海大学历史系2012级硕士研究生杨华国上海小三线田野调查日记。这位1989年出生的安徽南陵县的研究生在笔者的安排下,2012年国庆节期间在爸爸杨文平的帮助下,专程驱车来到邻县的泾县乌溪村,寻找1960年代中期开设在这里的上海小三线312电厂旧址。杨文平可能不清楚,就在他出生的第二年即1965年,在这片皖南美丽寂静的土地上,一支由上海数万干部员工组成的上海小三线建设大军,静悄悄地同时义无反顾地开进了这里的山沟,开始了前后长达24年的轰轰烈烈的上海小三线建设。小三线改变了所有的这些上海人的命运,也改变了不少当地安徽人的命运。而这个312电厂,只是上海小三线在皖南和浙西81家企事业单位中的一家。

  历史背景

  上海小三线是在20世纪60、70年代紧张的国际形势下,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国务院和毛泽东关于加强备战、巩固国防的战略部署,在安徽南部和浙江西部山区建设起来的以生产反坦克武器和高射武器为主的综合配套的后方工业基地。从1965年选点筹建开始,到1988年调整结束,在这前后历时24年中,上海小三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各省市小三线中门类最全、人员最多、规模最大的一个以军工生产为主的综合性的后方工业基地。

  上海小三线建设从1965年由上海工业、物资、建材、交运、卫生、电力等14个局所属65个单位包建开始,到1984年7月进行调整与交接给安徽前,共投资6.4亿元,在安徽南部的徽州、宣城、安庆3个专区和浙西临安县境内建成81家全民所有制独立单位。其中有54个工厂、2个运输队、1个变电所、3个物资供站、5所医院和防疫站、5所中学、7家管理机关、1家计量所、1所干校和1个农场。上海小三线还建有厂附设小学39所和厂办集体事业单位38个, 共有在册全民所有制职工57000余人,家属16000余人,集体所有制职工1500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7.5亿元(净值5.1亿元),国拨流动资金1亿多元。占地面积245万平方米,其中生产占用面积106万平方米。全体干部职工扎根山区,艰苦创业,积极贡献,到1987年累计创造工业总产值54亿元,上交税利6.8亿元,约占收回投资的106%。

  要说起上海小三线,则要从当时的国内外背景讲起了。

  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在中苏边境地区,苏联陈兵几十万,中印边境双方互存戒备,台湾国民党当局妄图反攻大陆,美国侵越战争则正在升级。

  面对上述国际环境和紧张局势,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毛泽东曾多次指示:“要准备打仗”,除“第一线和第二线,要搞第三线”,“沿海各省市都要搞点小三线,属于地方军工厂”。根据毛泽东上述指示精神,遵循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以及南京军区、华东局的总体部署,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对上海小三线建设经过多次研究,逐步形成了在皖南、浙西地区建设上海小三线的思路和方略。

  四个时期

  上海小三线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从1965年5月到1971年底是上海小三线基本建设第一时期。从1972年至1978年,上海小三线进入军工生产大发展时期,即上海小三线的第二时期。在此前后,上海小三线军工产品从试制,到配套再到全面投产,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在军品生产发展时期,上海小三线较好地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军品计划任务,为国家常规兵器的生产和国防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从1979年到1984年7月,成为上海小三线的第三时期,也就是军转民,实行军品民品生产相结合时期。在这一时期,上海小三线认真贯彻国防工业“军民结合,以民养军”的方针,积极开发民品,并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采取有力措施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维护和发展了前后方安定团结的局面。在实行军品转民品过程中,上海小三线企业先后经历了调整生产方向和产品结构、改变业务领导体制、提高效益和扭亏增盈等几个阶段。从1984年8月到1988年,是上海小三线的第四时期,即调整交接时期,也是最后的一个时期。

  1984年8月,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国家计委和国防科工委召开了全国小三线工作会议。会议对上海小三线调整方案表示同意。1985年1月24日,时任上海市市长汪道涵率上海有关机构的负责同志组成的代表团抵达合肥,与时任安徽省省长王郁昭等安徽省有关机构的负责人商谈上海在皖南小三线调整事宜。4天后双方签订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上海在皖南小三线调整和交接的商定协议》并上报国务院。当年4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批复同意这一商定协议。

  不久按照上海和安徽的商定,上海在皖南小三线80家企事业单位开始根据“分类规划、调整改造、择优搞活、分期移交”的原则,分三批进行交接。双方对组织领导、企业分类、交接条件、人员安置、军品生产任务、财务交接以及加强组织性、纪律性,保护国家财产等问题,签署了《关于贯彻上海在皖南小三线调整和交接协议的实施意见》。时至1988年4月,上海小三线在皖南80家企事业单位全部移交给安徽。上海小三线干部员工除部分留皖和去外省市安置外,5万多干部职工及其家属撤回上海。在上海市府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他们绝大部分回到原来的工作系统,工作和生活得到了妥善的安置。上海小三线的调整得以圆满完成。

  时代意义

  上海小三线建设,对于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第一,基本建成战略后方国防工业生产和科研基地。小三线先后共建成以“57”高射炮(弹)、新40火箭筒(弹)为主体的12条军品生产流水线,一些军品质量和工艺被评为部、市级优质产品,有的获得重大科学成果奖。小三线生产的军品,在支援越南、柬埔寨等国人民反侵略战争,我国对越自卫反击战和对外贸易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了国务院兵器工业部的奖励。

  第二,初步调整了历史遗留的不合理的中国工业布局。上海小三线在军工生产的同时,也生产了一批民用产品,包括钢材、水泥、汽车、家用电器、轻工机械、煤矿机械等13大类24种民品分别获国务院、委、办级嘉奖,有不少产品属于国内首创和独家生产。一些产品还被评为部、市级优质产品,有的质量和工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第三,推动了内地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小三线先后在皖南山区和浙西临安县境内建有冶金、轻工、机电、化工、通讯、运输、汽车制造、电力、建材、仪表和文教卫生等十个行业,并都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和生产能力。这对合作开发工业比较落后的皖南和浙西山区,促进内地经济的发展,发挥了较大作用。

  上海小三线还造就了一支能出征、肯吃苦、顾大局、守纪律的干部职工队伍和科技队伍。

  在上海小三线建设和发展期间,由于受到当年“左”的指导思想影响,小三线建设不可避免地留下了许多不易解决或无法弥补的缺憾,给国民经济建设造成一定损失。它们主要表现在, 一是急促上马,缺乏科学性。有些项目是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建成投产时因布局不合理不得不进行改建或扩建,造成浪费;有些项目为了追求速度,忽视工程质量。二是顾此失彼,投资比例不协调。三是远离城镇,依托山区,生产和生活设施不配套。上海小三线企业为了独立生存和发展,不得不追求自成体系,拨出资金建设商店、学校和医院等。四是环境条件艰苦,管理不善,职工群众难以安居乐业。

  上海小三线的建设和发展,既经过20世纪6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十年动乱”时期,又经过粉碎“四人帮”、国民经济调整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它的短暂的24个春秋,深深地印上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痕迹。上海小三线这个建设在上海行政区域外的军事工业基地,是沿海大城市加强战备和国防建设的一次伟大实践,它经历了沿海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和内地欠发达地区进行社会经济文化交流交融的过程,从多方面显著提高了安徽和浙江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缩小了沿海和内地的差距。最后,在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在当时的上海市委市府抓住机遇毅然果断的决策下,它以全面调整作为结局,走完了自己不平凡的历程。

  正如三线建设是公认的共和国史上空前的壮举,上海小三线的调整则是全国范围内三线建设调整最成功的范例之一。它在建设和发展中留下的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促进当今的中国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沿海和内地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完善跨地区的经济社会的管理和布局,培育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指出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值得继往开来的人们回顾和借鉴。上海小三线广大干部、工人、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民工在建设过程中表现出的不避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尤其是一笔值得发扬光大的宝贵精神财富。

  来源:作者授权新浪历史刊发,原刊于《东方早报》。

http://history.sina.com.cn/his/zl/2014-10-16/1557104152.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6 16:38 , Processed in 0.04175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