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535|回复: 1

李洪宝:崂山记忆之接管崂山前后的点滴回忆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3-12-31 04: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接管崂山前后的点滴回忆——李洪宝


   1949年4月底,中共南海地委、南海专署从平南、莱东、莱西、五龙、莱西南、即东、即西等县抽调287名干部组成接管崂山工作队,集中在地委党校(莱西南县店埠区南阁村)进行集训。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新解放区的方针、政策、任务。我是1949年5月1日奉命从莱东县政府调到地委党校参加学习的。那时党校的生活很艰苦。我们学习小组共九个人,住在老百姓的一个潮湿的磨屋里,睡觉就在地上铺草,吃的大部分是高粱米饼子。在校学习期间,校领导经常向我们传达全国及青岛解放的战争形势。为了有秩序的顺利的搞好接管崂山工作,地委和专署决定成立中共南海地委崂山工作委员会、南海专署崂山行政办事处。工委书记由地委宣传部长张超同志兼任,刘华同志任副书记,宋达、张治民、李光铁、刘锡庆、陈春生同志为委员。崂山办事处由刘锡庆同志任主任。
   随着解放青岛战事的节节胜利,工作队做好准备,随时出发进驻崂山。1949年5月31日拂晓,工作队全体同志背着行李,随军由店埠区经即墨县营上村、即墨城向崂山进发。由于解放青岛的战斗正在激烈进行、逐步推进,沿途不断看到被击毙的国民党兵的尸体,有时也遇到埋设的尚未清除的地雷。为了保证工作队进行的安全,我军作战部队将沿途国民党军队埋设地雷的地方做了标志,以免工作队人员误踏地雷造成伤亡。尽管如此,工作队还是小心翼翼地前行。经过一天的行军,下午四点工作队进入崂山。当时崂山白沙河以南尚未解放,工作队当天就住在河北沿营村小学,晚上八点左右白沙河以南开始了激烈的战斗,当天晚上,夏庄、黄埠、史家泊子一带全部解放。6月1日,工作队进驻夏庄,崂山工委和崂山行政办事处正式办公。
   崂山工委进驻崂山时,设六个工作部门: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农委、妇委、青委。秘书处秘书牟毅夫,组织部长宋达,宣传部长张治民,农委书记李铁光,青委书记张治民兼,刘元金任副书记,妇委没有书记,赵立民任副书记。崂山行政办事处设七个工作部门,即:秘书处、民政科、公安局、财政科、粮食局、实业科、教育科。秘书冯卓卿,民政科长戴凤鸣,财政科副科长卢兆堂,粮食局长刘复元,实业科副科长李洪宝,教育科长李玉吾。
   我工作人员到达接管的三个区时,除崂西区国民党一个副区长和几名工作人员尚未逃散,档案也保存下来以外,其余两个区的国民党公务人员大都逃走,档案也遭到破坏。
   我们接管三个区的负责人分别是:中共夏庄分区委书记王立群,副书记徐敬斋、左言仁,机关驻地是夏庄;中共崂东分区委书记纪庆玉,副书记辛士连、徐学道,机关驻地是王哥庄;中共崂西分区委书记王启文,副书记李允明、宫良贤,机关驻地是南九水。三个区的区公所负责人是:夏庄区区长徐敬斋,副区长王清欣;崂东区区长辛士连,副区长戴龙光;崂西区区长李允明,副区长王育生。
   6月,南海军分区崂山指挥部成立。张超兼政委,刘长春任副指挥,冯文学任政治协理员。7月,北海银行南海支行崂山办事处成立,主任姜泽民。
   接管崂山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青年,三十岁以下的占大多数。当时,工作、生活环境艰苦,不管是下乡工作还是外出开会都要背着行李,大部分同志睡地铺。但是他们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冬天没有取暖,冻得手脚红肿;夏天没有蚊帐,叮得满身是包;白天除了做好业务工作,还要帮助群众麦收,早晨、晚上要组织学习;每天吃的是玉米饼子。
   针对青岛是华北地区解放最晚的一个城市,崂山是青岛近郊的城乡结合部,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剥削压迫,崂山的党政组织确定接管崂山的具体任务是:剿匪反特,收容散兵游勇,取消保甲组织,集训保甲人员,深入发动群众,培养积极分子,建立村政权,发展建立农、青、妇组织和恢复发展生产。
   崂山全境虽然解放了,但国民党反动派留下了一些匪特组织及残渣余孽,不把他们肃清,就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不能巩固人民的新政权。经过对群众的形势和政策教育,群众的思想转变较快,有了很大提高。在群众的帮助下,我公安机关通过侦察也获得了一些线索。先后破获了“山东铁血救国团青岛区团部崂山分部”、“三青团青岛区山里组”、“青岛崂山特务大队”、“胶东特务大队”、“崂山剿共第三纵队本部”等一批匪特组织,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尤其是在1949年8月,我公安机关在巨峰顶设伏的侦察哨发现了武装匪特组织“崂山剿共第三纵队本部”的老巢。于8月22日开始,由崂山行政办事处公安局与驻崂山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九个连队和各区中队、民兵等协同作战,在夏庄东南附近四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剿匪战斗。至9月底,全歼该武装股匪,抓获匪特18名。
   解放初期,崂山有一大批散兵游勇和流亡地主恶霸分子,他们经常打家劫舍,扰乱社会秩序,群众对他们十分痛恨。公安机关对这些人作出了收容、遣送等处理,共处理人员8254名,同时对国民党保甲人员进行了集训,解除了保甲组织,收缴了各种枪支223支,子弹8000余发。以此武装了崂山工委、办事处及各区的机关干部。
   解放之初,办事处把接收配售店(系国民党办的配售生活资料的商店)的任务交给了时实业科。当时,实业科连我在内只有三个同志,管理范围包括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设道路,工作任务相当繁重。我们分析了崂山的情况,认为崂山农业还是搞得好的,群众中有种地如绣花之说,一开始就搞建设是不符合实际的。所以,我们确定首先接收国民党在崂西区办的配售店。全科除留一名同志在机关看门外,我和刘洪恩同志分头到各配售店,责令配售店负责人立即把账目及银元送到沙子口,并告诫他们如有虚假藏匿将自食其果。不到两天时间,各配售店都把账簿和现金送到沙子口。只有姜哥庄配售店把银元换成国民党的纸币。我们对他们进行了耐心的教育,经过反复的做工作,使其承认了错误,交出了银元。我们对他们知错则改表示欢迎。经过4天的工作,就接收银元11000枚。那时,村里没有运输车,唯一的运输工具就是木轮手推车。只能用手推车把银元送到北海银行南海支行(住在即墨)。我们就在沙子口找了两个民工用两部手推车推送银元。一天之后,才送到南海支行。
   1949年7月左右,崂山工委、崂山行政办事处机关迁到崂西区毕家村,不久又迁到杨家村。
   1949年9月,台风引起了海啸,140多个村受灾,淹没村庄15个,倒塌房屋65间,淹没农田5330多亩。崂山党、政、军干部在灾情发生后,迅速深入到抢险一线,不惧艰辛,帮助群众。崂山办事处拨出粮食56800多斤,救济灾民,在秋种时又拨粮90000多斤。通过抢险救灾,群众进一步了解我党的政策,认识到我党是为民的政党,是可以信赖和依靠的,这为以后的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工作任务的调整,1949年9月,中共崂山工委、崂山行政办事处进行了区划调整,将原来的3个区划分为8个区。第一分区委机关驻流亭,书记左言仁,区长王清欣,副区长辛元华、纪常德;第二分区委机关驻夏庄,书记方永清,副书记徐敬斋,区长刘文周,副区长刘洪恩、王国先;第三分区委机关驻惜福镇,书记王立群,区长李振荣,副区长段文昭;第四分区委驻王哥庄,书记纪庆玉,区长戴龙光,副区长姜翠福;第五分区委驻晓望村,书记辛士连,副书记徐学道,区长丁文斗,副区长唐心友;第六分区委驻沙子口,副书记李允明,区长盖生;第七分区委驻南宅科,书记王启文,区长高盛德,副区长刘洪恩、董学清;第八分区委驻东乌衣巷,副书记宫良贤、李在贤,区长矫玉山。
   1950年5月,中共南海地委、南海专员公署撤销,成立胶州地委、胶州专员公署,从此,中共崂山工委、崂山行政办事处分别划归胶州地委和胶州专属领导。机关先后由杨家村迁往郝家营、夏庄、仙家寨,又由仙家寨迁到夏庄。工委书记由张超同志兼任(8月份离职,于云光同志接任),副书记刘华、梁德山同志,委员宋达、张治民、李铁光、刘锡庆、韩温澄。下设9个工作部门。秘书处(牟毅夫任秘书)、组织部(宋达任部长)、宣传部(张治民任部长)、农委会(李铁光任书记),青委会(张治民兼书记,刘元金、曹深源任副书记)、妇委会(赵立民任书记、矫立卿任副书记)、工会工作委员会(韩温澄任书记),县学(当时没有负责人),纪律检查委员会(刘华兼书记)。
   崂山行政办事处主任刘锡庆,副主任戴文鹅。行政办事处的办事机构扩大到十三个。秘书处(秘书冯卓卿)、民政科(科长戴凤鸣)、公安局(局长陈春生,副局长辛大功)、司法科(副科长赵作民)、财政科(副科长卢兆堂、王石斋),农税科(科长孙希明)、税务局(副局长倪寿昶、侯曰安),工商科(科长王开赞、李世江),实业科(科长江先盛、副科长李洪宝),水产科(副科长矫玉山),教育科(科长李玉吾)。
   消灭剥削,实行土地改革,是新解放区的一项重要任务。1950年6月1日,崂山第三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通过了中共崂山工委提出的土地改革准备方案,1951年2月9日,崂山第四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通过了土地改革实施方案,次日,土改工作全面展开,1951年3月中旬结束。此次土改运动,共划出地主895户,把罪大恶极血债累累的恶霸地主判处了死刑,把147名判处有期徒刑。通过土改运动,训练培养了积极分子。工委在准备土改阶段训练了1455名积极分子,发展健全了群众组织。农会组织在原有会员17400名的基础上发展到30500多名,妇代会组织在原有会员13000名的基础上发展到21000多名,并在积极分子中选拔了7477名有一定工作能力、政治水平高的优秀分子充实到村政权,从而提高了村政权的办事能力和威信。通过土改运动,使贫困农民得到了土地房屋及其它生产资料。运动中共没收、征收土地30173亩,分给1208户贫雇农,没收粮食322万多斤,没收房屋9261间。通过土改,广大农民群众翻身当了主人,阶级觉悟有了很大提高,推动了抗美援朝运动的发展。
   1950年9月,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妄想进一步侵略中国。为此,党中央发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崂山人民响应党的号召,于1951年开始了抗美援朝运动,“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人出人,打不败美帝决不罢休”。全崂山有13000多男女青年报名参军,经上级批准,347名青年及63名汽车司机参加了抗美援朝志愿军和运输队,抽调一批农民充实到市生产抗美援朝物资的工厂,捐献人民币(旧币)16600万元。大力支持了抗美援朝运动。
   崂山反动会道门较多,一些反动分子打着办道的幌子搞反革命活动。1949年解放之初,公安机关开始摸底、调查。崂山地区共有“一贯道”、“圣贤道”、“老母坛”、“九宫道”、“万慈总社”等15个反动会道门,道首122名,办道人员917名,道徒40000余名。在摸清道会门情况之后,经过1951年、1953年两次取缔行动,共登记道首112名,办道人员846名,道徒39000多名。依法逮捕道首51名,办道人员57名,管制劳动76名。至1955年,崂山全境各种反动会道门被彻底摧毁。
   1951年5月,中共崂山工委与青岛市李村区委合并组成中共青岛市崂山工作委员会。章若明任工委书记,刘华、于云光任副书记。工委下设9个部门,秘书处(秘书牟毅夫)、宣传部(部长张治民、副部长秦荣华)、组织部(部长刘华兼任)、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刘华兼)、县学(校长左言仁)、工会工作委员会(书记李明欣)、农委会(书记韩温澄)、青委(书记张治民兼)、妇委(副书记矫立卿)。崂山行政办事处与青岛市李村人民政府合并成青岛市人民政府崂山办事处。办事处主任于云光,副主任刘锡庆、林青。下设办事机构:秘书处(秘书李丕烈)、民政科(科长戴凤鸣)、公安局(局长丛茂汉,副局长陈春生、辛大功)、人民检查委员会(主任刘华兼,副主任林学文)、统调科(副科长王清欣)、房产管理科(副科长辛元华)、财政科(科长王石斋)、农业税科(科长孙希明)、工商科(科长王开赞)、粮食局(局长张锐)、建设科(副科长李洪宝、王松山)、教育科(科长李玉吾,副科长徐明一、范宜秋)。
   新的崂山工委成立后,在青岛市委的领导下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保证了抗美援朝运动的顺利开展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1952年1月崂山工委根据上级的部署,领导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这次运动先后打击了资产阶级违法活动,巩固了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创造了对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有利条件。同时也起到了教育党员干部抵制资产阶级腐蚀,清除旧社会的流毒和移风易俗的作用。
http://club.qingdaonews.com/showAnnounce_173_3922698_1_1.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19

回帖

2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2
发表于 2014-1-1 16: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不是讲文革的,应转到国史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2-4 03:20 , Processed in 0.06781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