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67|回复: 0

遇罗勉《南方都市报》专访:《出身论》"是一部人权宣言"

[复制链接]

0

主题

1260

回帖

4687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687
发表于 2010-1-25 02: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身论》"这是一部人权宣言"
  
《出身论》正式发表40周年之际,遇罗克的弟弟遇罗勉接受本报专访

  "这是一部人权宣言"

  40年前,1967年1月18日,《出身论》正式发表。新华月报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2004)》(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版)中记下了这件事。

  《出身论》的作者遇罗克,生于1942年。《出身论》初写于1966年7月,经两度修改后以"北京家庭出身问题研究小组"的名义刊发在1967年1月18日的《中学文革报》上。他在文章中针对当时甚嚣尘上的血统论展开批判,并表示,"任何通过个人努力所达不到的权利,我们一概不承认。"此后,围绕出身问题,他又撰写了十多篇文章。

  1968年1月1日,遇罗克被捕。北京市公检法军事管制委员会认定其犯有"现行反革命罪",1970年3月5日执行死刑。自1978年11月1日以来,经遇罗克的父亲遇崇基多次申诉,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于19 79年11月21日撤销原判决,宣告遇罗克无罪。

  1980年7月,《光明日报》在头版刊发了长达2万字的文章《划破夜幕的陨星——记思想解放的先驱遇罗克》,文中称遇罗克为"思想解放的先驱,捍卫真理的勇士","当银汉低垂、寒凝大地,我们民族蒙受巨大苦难的时候,那拼将自己全部的热,全部的力,全部的能,划破夜幕、放出流光的陨星,虽然看来它转瞬即逝了,却在千万人的心头留下了不熄的火种。"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徐友渔认为,遇罗克的《出身论》是在20世纪后半叶,当中国处于深重黑暗之中,傲视强权,解放精神奴隶的宣言。遇罗克和"出身论"的本质,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就是真理重于生命。

  在《出身论》发表40周年之际,记者采访了遇罗克的弟弟遇罗勉。

  出身歧视的压力一年比一年大

  南方都市报:遇罗克为什么要写《出身论》?

  遇罗勉:最主要的一点是,像我家的情况,受到的压抑太重太重了。一般人家有一个右派就受不了了,我父母亲都是右派,还都是资本家。我们受的打击是非常大。我改变不了我父母的身份,让人感觉人生下来就是不平等的。

  遇罗克受到的影响更大一些。我们最多也就是老师给你白眼,同学不愿理你。他就不仅仅是这些了。他学习是非常非常好的,可是考了两次都没被录取。然后他就主动上农村插队去了,后来通过朋友介绍,做了一段临时工。到1966年的时候,他到了人民机器厂工作。

  南方都市报:在这之前就有出身歧视了,为什么遇罗克选择在19 66年7月开始写《出身论》?是不是"文革"给了他这样一个契机,他可以说话了?

  遇罗勉:在这之前,我们的压力就一年比一年大。到了1966年7月,血统论走到极端了,把出身不好的人完全看成敌人,"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基本如此"的对联,也是那时出来的。

  "文革"时,出身不好的人就一定要旗帜鲜明地和家庭划清界限。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上学的时候讨论,在公共汽车上,一个老太太站在那儿,你在那儿坐着,该不该给她让座?结果是……

  南方都市报:你要先看她是哪个阶级?

  遇罗勉:这个观点太"正确"了,哪能随便给人让座呢?如果随便给让座,那就没有阶级性了,你就堕落了,走入修正主义了——那时人的心灵已经丑化到什么程度了!

  南方都市报:在《中学文革报》上刊发之前,《出身论》已经在北京油印并张贴了?

  遇罗勉:对。我和二哥遇罗文在1966年10月份,去广东串联。那里对出身的歧视要比北京弱得多。那时候我就有天赋人权的观念,这主要是我大哥传给我的,因为他看了很多西方的哲学书,苏格拉底、柏拉图,还有卢梭的《论人类不同等的起源和基础》等等。

  我和遇罗文根据遇罗克平时说的话,写了一篇叫《论出身》的文章,批驳血统论,油印之后,从广州往北京寄了一部分,那时署名是"呐喊战斗队".然后遇罗克把他写的《出身论》给我们寄过去,我才第一次看到完整的《出身论》,当时的字数比最后完稿时少很多。

  我们开始在广州油印张贴,人们反应非常热烈,围观的人过来跟你握手,向你要油印的《出身论》。很多串联的人帮你印,帮你贴,还要去油印。11月份回来又办了一份报纸《北斗星》。我们四处去贴,也有反响。刚贴出来,现场就有人辩论,我也参与。有人说好,有人说是"大毒草".

  南方都市报:《中学文革报》是建国以来第一家纯民间的报纸?

  遇罗勉:《北斗星》是北京市65中的几个人办的,遇罗文是主力,我也帮助印刷、张贴,都是油印的。后来创办的《中学文革报》,是铅印的,而且卖钱。如果说是第一份的话,我想指的是现在报纸的形态,铅印的付费的报纸。这倒有可能。

  《中学文革报》2分钱一份,八开四版。那时所有的报纸包括《人民日报》基本都是两分钱一份。

  他对权威的东西是很冷静的

  南方都市报:学者陈东林认为,《中学文革报》是"文革"时期北京乃至全国影响最大的三份群众组织报刊之一。

  遇罗勉:主要在北京出售,外地也有邮寄,或者红卫兵大串联时带走的。在《北斗星》时,开始收到外地的来信。影响大是铅印时候的事。后来,邮件多的时候,邮局都不给送了,送不动,让自己去取。

  我们骑自行车,拿个袋子,每天都去取信。每封信我们都看。

  南方都市报:《出身论》发行了多少份?比《兵团战报》这些报纸好像要少。

  遇罗勉:不算此前油印的,《中学文革报》第一期印了3万份,很快卖光了,很多人来信要看,于是又印了7万特刊。一共出了7期报纸,每期都好几万份。那时确实是非常好卖,这是我个人的亲身感受。

  大家都非常珍惜,有时候它的一份相当于很多份,它要留着给别人看。

  有的人居然把《出身论》抄成大字报贴出来。去年还有人给我写了一封信,他当时在上海的学校就看到用毛笔写的《出身论》的大字报。

  我们卖报有一笔可观的收入。用这笔钱买纸,付印刷费。而《兵团战报》是江青支持的,免费送。卖就没有人买。它发,大伙甚至不看就扔了,大量的是这样的报纸。有的时候,并不仅仅是数量能说明什么。

  南方都市报:当时学校也停课了,你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中学文革报》上了?它的出版周期是怎样的?

  遇罗勉:对,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这上面。我大哥白天要到工厂上班。学校瘫痪了,工厂虽然也搞批判,但还要上班,不能不去,不去要扣工资。

  报纸是不定期出版,主要看印刷厂那边的情况。我大哥写东西非常快。明天要出报纸了,一个晚上写出来,第二天早上就交稿。

  南方都市报:造反派们对《出身论》的评价怎样?各不相同?

  遇罗勉:对。有说好的,有说不好的,有模棱两可的。反对的人砸学校,砸印刷厂都是以后的事了。

  南方都市报:我感觉,遇罗克的有些文章,还是有浓重的派系斗争的味道。

  遇罗勉:不能看表面的文字。他私下里不是那样的观点。我们都不是这样的观点。你知道我姐姐遇罗锦是因为什么在1966年底被抓起来的,判了三年劳动教养?因为她的日记被别人发现了。我举我姐日记的例子,并不是想说明她有多么特殊,而是想说,那时并不像现在有些人回忆的,全都那么狂热。有的是表面的,不得不做的。实际上高层的派系和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啊,可是在写文章的时候,又不得不写进去。遇罗克写的文章有时代的特色在里面。

  从遇罗克的日记也可以看出来,他对权威的东西是很冷静的,他不是狂热的,或者受整个舆论的影响,他不是那样的人,他有自己很独立的见解。但是他知道要很策略地说话,或者要迎合当时的习惯说话。

  南方都市报:那时,遇罗克和你们是一种什么心态?压抑久了,突然"大民主",可以站出来批血统论,批官僚腐败了,内心觉得很高兴?

  遇罗勉:当时并不是高兴,那时候知道"文革"是混乱,只不过觉得我已经在最底层了,已经很倒霉了,再乱再倒霉我还能倒霉到哪儿去?可是也该让那些没倒过霉的人倒次霉了,这种心态当时是肯定会有的。

  冷静地分析这件事,"文革"真是一个民族的灾难,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正因为有了"文革",所以才能让以前绝对不能说话的"哑巴"说出话来。拿《出身论》做例子,如果没有"文革",这篇文章永远出不来。在这之前,只要你写出来,也要把你抓起来,给你打下去。绝对的。

最早一个版本的《出身论》.jpg

最早一个版本的《出身论》。

  他的中心思想,就是一个天赋人权

  南方都市报:发表《出身论》的时候,你们会不会觉得,那时老红卫兵已经失势,你们是主流了,可能问题不大。那时你们会有风险考虑吗?

  遇罗勉:绝对不是这么想的。当然有风险考虑。并不是有我说话的地位了,可得意了。就是觉得终于有机会能说出来了,再不说就没机会了。其实我们那时都是这种考虑,怎么会觉得没有风险呢?因为那时打死人是非常常见的,那帮人突然到你家来拿棒子把你打死了,没有人会管你,你们家是什么家庭啊。

  也会考虑,有一天可能会被高层抓起来,知道这是犯忌讳的。刚印《出身论》时,并没有觉得官方会支持。按照当时正常的思维方式,官方绝对不支持。

  南方都市报:1967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里面有批判"血统论"的语句,在这之前,陈伯达也批过"血统论".

  遇罗勉:都是批"血统论",可是《人民日报》和《中学文革报》是站在截然不同的两个立场去批的,其实是两回事。

  南方都市报:但这意味着,你们批"血统论",当时官方会支持。

  遇罗勉:不见得支持,官方当时只是还没反对。但等到1967年4月戚本禹讲话后,官方真反对了。《中学文革报》就快办不下去了。

  有造反派到印刷厂抢报纸,我们这一大三轮车报纸,就被截住了,让把报纸烧掉。停刊之前,已经发生这事了。他们不同意我们的观点,认为是大毒草,要销毁。

  南方都市报:你们兄妹四人都比较积极,你父母亲是什么态度?

  遇罗勉:我父母根本不管,知道管也没有用。有时也说,你们小心,别自找倒霉。因为他们吃了右派的苦头,就是因为多说了几句话。

  我哥不听话。包括我姐姐遇罗锦,也特让父母亲担心。尤其到文化大革命那时候,父母的权威一点也没有了。他还说我们?儿子斗老子的太多了。我相信我父母一定会有这种想法,觉得对不住自己孩子:就因为我们当初说了一句什么话,给他们带来这么多的困难。

  南方都市报:1967年4月,《中学文革报》停刊,正好在北京市革委会建立前后。在鼓动更多人起来革命之后,现在又到了要压制造反派的时候。遇罗克随后被抓,你觉得和这个大的社会背景是否有关?

  遇罗勉:我觉得和这个可能没有关系。和这个有关:他们发现,遇罗克的思想危害太大了,对他们从根本上构成一种隐患。我觉得这个是最主要的。在遇罗克1968年1月被抓之前,我们就发现他被跟踪了。

  历次事件,今天抓这个,明天抓那个,从我经历的感觉,"文革"没有像有些人说的这么有条理。

  南方都市报:遇罗克被捕后,你们家人做了什么努力吗?

  遇罗勉:他在工厂里被捕时,我们都在家里,之后再没见到他。

  没有做什么努力,没有用。

  南方都市报:公审大会,你们也没参加吗?

  遇罗勉:公开枪决前的公审,也都不允许我们参加。1970年春节前,我们几个在农村插队的孩子回到北京,当时不知道为什么,街道积极分子、派出所都来人,让我们必须得走,我们也不敢不走。春节后就宣判了,当时我父母在北京,街道、派出所都派人来看着,不让出去。后来我父母亲看到了张贴出来的遇罗克的罪状,共有两条,其中有一条是"书写大量反动文章".

  南方都市报:遇罗文的"反革命罪",在1979年被平反,申诉顺利吗?

  遇罗勉:一直等到"文革"结束后,平反冤假错案时才开始申诉。

  主要是我母亲在找公安机关。那时正赶上社会思想比较开放。没有什么波折,公安机关派人来调查,后来就给平反了。

  平反之后,《光明日报》头版用一个版做了报道,题目是《划破夜幕的陨星》。那时挺轰动的,因为在这之前还没有一个平民受到这种舆论待遇。那时很多报纸都登了很多纪念文章。

  南方都市报:你现在怎么评价遇罗克和《出身论》?

  遇罗勉:他的中心思想,就是一个天赋人权。他就觉得,人生来应该是平等的,往高了说,《出身论》真的是中国的人权宣言。我觉得最本质的是这个。在这之前,真的没有人站出来为要求人的平等这么喊。现在也没有失去历史意义。

(编辑:夏泠)

作者: 韩福东来源: 南方都市报网络版时间: 2007-01-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1-7 10:08 , Processed in 0.05076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