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435|回复: 9

李洪涛  风雨人生话文革(新疆哈密,1-10)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1-12-3 01:3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风雨人生话文革——十年动乱自嘲散记

http://www.hamionline.cn/wenhua/Show_C_L/qingai/3001/2010-1-16/0116120700-1.shtml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这段主题歌词阐发了一个透彻的理性认识。即历史上发生的许许多多故事和典籍都要经得起实践这个公正的神圣的“法官”检验。被众多史学家推崇和称道。
用这段富有哲理又具历史穿透力的文字来评价发生在公元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中国大地上的那场“文化大革命运动”,似乎再恰当不过的了。
社会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历史总是要超越自己的过去。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也给哈密县各族人民带来严重损失(《哈密县志》第264页,哈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
正如这滚滚长江东逝水一样的文化大革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时光和历史却给占人类五分之一的中国人民留下了浓厚的思考、遗产和精神财富。作为正、反、负面效应或者作为一面历史的镜子、一副良药、一副笑料、一部悲剧、一场滑稽剧、一部难解的幽默史,一出雄浑威武的活剧、一部人生和社会的悲欢离合史、一部缤纷奇特、大千世界的弄得人叹息不止、惊恐异常。这是一个非常的年月岁岁。它象人类文明史册里一个奇特的流星群体,把宁静美丽的天空扭曲的令人眼花缭乱。世事沧桑,烟雾茫茫。
文革的十年,正是我二十五至三十五周岁这个人生最富理想、抱负和青春年华的时日。但是,我的生命是缺乏光彩的,有时候是灰暗的、感伤的、流血流泪的,但也是前所未有的,空前绝后的。在我的记忆里却是难以忘怀的。
那时候,我经常面对高举拳头的欢呼声、打倒声、高呼口号的呐喊声、高举红旗的喝彩声、高举红宝书的朗诵声;听到的是“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高歌猛进声;遇到的是血与火的洗礼;情与法的撞击;良知与罪恶的搏斗;圈套、陷阱、阴谋、内乱和无序。人们祈盼的大和谐、大联合、大团结、大发展、大统一总是忽明忽暗、飘忽不定。在这三千六百五十多个日日夜夜里,无数善良的人们梦寐以求的是阳光和煦、秋月明媚、春风拂面、雨润心田、祥和温馨、和风细雨、蓝天白云、花好月圆、雨水相亲、星光灿烂。
在这令人困惑的日子里,我亦悲亦喜,有血有泪;有厌倦和彷徨,有苦们和悲伤,心情是矛盾的和复杂的,深情地渴盼有朝一日天下大治,让勤劳、智慧、善良的中华民族尽情享受真正的民主和自由、富强和幸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 01: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终于发现自己和千千万万个普通的中国人一样被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那场“文化大革命”的历史大潮打造得似乎失去童年的天真天赋天性,留下了时代的烙印。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彻底唯物主义者;虽然经过风雨、见过世面、逐步趋于成熟和稳健,但脆弱、怯懦、缺乏韧劲、急躁无奈成为我性格中最大的敌人。在一些重大事件中又能表现出我的善良、正直、忠诚、宽厚和有血性的黄皮肤的热血男儿。这是我性格的另一面。
    以下文字是我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这是我灵魂深处的自然袒露,曾多次在“斗私批修”中献过爱忠心。现在适逢花甲之年太平盛世再度回首往事,另有一番感受。这不能不归功于时代的进步,历史的跨越和实践给予人这个高级生灵的智慧和聪明。
    当思想冲破了牢笼,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带来的新观念、新境界和新理念,许多以往的故事就觉得令人可笑可悲可叹可以忘却了。有益的回忆总是珍贵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  英雄挥泪泪湿巾
    发生在公元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那场文化大革命,比历史上和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魏、蜀、吴三国演义更加令人惊心动魄,波澜壮阔。
    一夜之间“红卫兵运动”席卷中国大地,文化大革命的爆发犹如决堤之江河一泄千里,迅猛异常。霎时间,地处边塞的新疆哈密古城上空,云飞冷风肆虐,失去了往日的宁静。
    一场“革命”风暴迅速降临,人们还始料不及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革命运动时,红卫兵这个新事物应运而生,这些有天真纯洁赤诚的大中学生组成的革命造反组织像天兵天将“杀”将下来,令世人措手不及,使人耳目一新。
    “炮轰”党委、“火烧”干部,“砸烂”招牌的浪潮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游行的人群高举旗帜,高呼“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口号在街头穿行。好奇的人们睁着异样的目光,注视着事态的发展。
    以中学生为先锋的红卫兵像天兵天将,风起云涌。工人、机关干部作为红卫兵的坚强后盾也纷纷登场亮相,大鸣大放一浪接一浪,大字报大辩论铺天盖地。
    高举红旗、高举毛泽东主席语录被称为红宝书的人流胜过人山人海,又被称为当时的红海洋。毛主席画像,毛主席语录被奉为神圣,是绝对的革命的象征,整个中国大地沉浸在欢呼万岁,欢庆胜利的红色海洋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 01:4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密县文化大革命”运动,先从文教界开始。1966年5月19日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和6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发表后,各中小学师生开始张贴大字报批判个别被认为有问题的教师。7月,县委组织各县中小学教职员工文教单位部分干部、部分社教工作队员及县一中学生共八百余人,成立哈密县教师集训队,集中在第四、第五小学进行“文化大革命”。(《哈密县志》第264页)。
    8月下旬,哈密各中小学相继成立红卫兵组织。不久,哈密红卫兵运动便风起云涌。红卫兵和职工干部一起大搞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习惯、旧风俗),砸掉认为没有革命意义的牌匾,没收烧毁了一批被认为是“封、资、修”(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中外古典书籍和字画,破坏了一些文物古迹,抄了地主、资本家中一些人的家,查收了一些金银和其他贵重物品。(《哈密县志》第264页)。
    8月底,北京五名红卫兵串连来到哈密,煽动造反。9月3日夜,兵团哈密管理处红星中学学生冲击地委机关,提出“炮轰地委,砸烂地委这块招牌”的口号。“九·三”事件后,在群众中以支持还是反对学生提出的口号开展了激烈的辩论,形成两种观点。对个别支持红卫兵“炮轰”观点的干部、工人、学生进行批斗,有的被打成“黑帮”和“牛鬼蛇神”。(《哈密县志》第264-265页)
    “10月底,根据国务院通知,全县选送121名红卫兵代表去北京,在天安门前接受毛泽东主席检阅(第八次接见红卫兵)。在此前后,中小学生自行组成长征队,或免费乘车,或徒步外出串连,国家发给皮衣、胶鞋及生活补助费。此风一起,各方效行,许多干部、职工也外出到全国各地串连。直到1967年冬中央下令“复课、复工闹革命后”,大串连才逐渐减少。”(《哈密县志》)
    此时的无秩序、无政府状态像一股潜在的暗流,时隐时现,忽明忽暗。危及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按计划运行,群众是不在意的,只有身当要务的“当权派”忧心忡忡。
    这时候的革命群众组织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每个群众组织都像一盏灯把自己的成员凝聚在用毛主席语录这个闪光的灯火周围,在革命中学会革命,在大风大浪中游戏,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识别方向。这种组织可以说是一种群众的首创,群众组织的名字是颇具诗意和趣味性的。如“革命烈火”、“井冈山兵团”“倒海翻江”、“反到底”、“东风”、“红旗”等等让人耳目一新。不管什么名称,也不管是哪种观点,都听从党中央、毛主席的声音,服从伟大领袖、伟大导师、伟大统帅、伟大舵手,人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毛泽东主席的号召。
    天上有多少星,地上就有多少灯。此时的中华大地各种群众组织山头林立,旗帜鲜明,分中有合,合中有分,五彩纷呈,气象万千,震撼中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 01: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时的我,一个年仅25周岁的热血青年,正在参加中共中央统一部署的由哈密地委领导实施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966年10月的一天,天高云淡,秋高气爽,农牧区那里的社交运动正值紧张阶段。我在天山公社二道沟大队工作组任秘书,这个队是中共哈密地委书记张家树蹲点抓试点,指导全面的一个队,配备干部也是从严从优选拔,一位公安处的副处长和三四名县处级干部在生产队任工作小组长,从这里发出的领导人讲话、简报、经验、措施,都带有前瞻性和指导性。我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经常是夜以继日的工作,在小小的石油灯下写出了一篇又一篇工作报告。
   当哈密文化大革命运动迅速发展的信息传到天山这个比较封闭的山区时,我一时难以理解难以接受。我自问“地委怎么能炮轰呢?”牌子怎么能砸烂呢?山外的世界是什么景象也就只能当故事来听了。但总觉得新奇,前所未闻,自己什么也不懂,只知道完成社教工作队、组和领导交办的一系列任务。
    我十分热爱秘书工作这个角色,只懂得默默无闻的工作,这似乎才是自己的天职。这是我25岁年华中最具有活力的时候。  当我听到一些红卫兵小将,小英雄在战斗中丧生时,我那颗善良的心好像在留血,他(她)们的年龄比我小得多,有的才十六七岁就死于非命,我为他(她)们难过,我想他(她)们如果不牺牲一定会成为比我们还要大有作为的一代杰出人物,悲矣!悲哉!年轻的红卫兵小将啊!我对无辜青少年的死亡深表同情和不安。
    可悲的是那些在战斗中牺牲的小英雄,他(她)们刚刚踏入这生命最宝贵的时段,惨遭无辜壮烈。这世事太不公平了,天真纯洁的青少年的生命为什么就那么短暂呢?他(她)们的流血是一种罪恶,是社会的悲剧。
    我留下了同情的泪水。
    和我一样参加社教的有几位大学生听到哈密红卫兵牺牲的不幸后,不约而同的洒下了伤情的泪水。因为他(她)们也很年轻。
    这是罪恶,这是刻骨铭心的记忆。
    谁是这罪恶的制造者?历史是无言的。
    社教结束越山路  边走边唱长征歌
    “1965年1月中央制定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二条),提出了以后把社教一律称‘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并提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5月,各社场召开共有来自自治区、地区及三个县的工作队员800余名,后期又增加了129名大学毕业生,进行社教工作的社(场)平均六七户有一名工作队员。这期“四清”主要进行了三项工作:(一)四清。四个社场共清出粮食135400斤,连同各项钱物共折价25万元。受各种处分的干部89人,占干部总数的9.1%。(二)整顿了各种组织。通过整顿,社教地区的363名党员中有68名受到各种处分。(三)进行了对敌斗争和民主补课。对232名四类分子中的108人进行了说理斗争或经济清算。摘了10名表现好的四类分子的帽子。从中农中划出下中农205户,从关内移民中揭发出隐瞒地主成份的58户,隐瞒四类分子身份的42户。清出戴错帽子的57人(本地人),补划了8户地主、9户富农。对1964年补划的21户地主、富农成分进行了复查,对其中划错的10户进行了纠正。这样地、富户数占农村总户数的比例,由于土改时的4.06%上升到5.23%。”“哈密地区第三期“四清”运动于1966年2月开始。当年12月结束。在哈密县的天山、西山、沁城、五堡四个公社,小堡、柳树沟两个公私合营牧场及地区所属的食品公司牧场、口门子林场进行。同时,还在哈密县的东风、城郊、七角井公社补了课。至此,全县社教(四清)运动基本结束。四清工作队员在上期的基础上又增加200人,总数超过1000人。开展本期四清运动时,“文化大革命”已开始所以又新增加了学习毛主席著作,揪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普遍划阶级成份及破“四旧”立“四新”,“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内容。”“本期四清,在被认为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或坏人掌权的12个大队(占大队总数的23.5%),9个生产队(占生产队数的4.6%),2个公社级企事业单位(占单位总数的2.7%)进行了“夺权”,把一些基层领导当作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揪了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 01: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基层干部中清出阶级异已分子、蜕化变质分子混进来的四类分子33名(占干部总数的1.79%),清出经济问题429800元。处理情况是:戴帽子12人(占干部总数的0.63%),受到各种处分的187人,有39人被开除出党,48人不予登记或劝其退党,出党面为13.05%还有11.4%的党员受到其它党纪处分。”“在普遍划阶级成分中,补划了地主、富农61户,新划牧主、富牧27户。”“在对敌斗争中,对四类分子普遍进行了评审,5人补捕,92人被斗(占四类分子总数的26.4%),39名四类分子被摘掉帽子。”“在破“四旧”中,11个社(场)有34人被当作牛鬼蛇神予以批斗,54座礼拜寺经楼被破坏,1000余本经书被烧毁。”
    “哈密县的社教(四清)运动,虽然对于解决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在“左”的思想指导下,把不同性质的矛盾都认为是阶级斗争或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1965年初又错误地指出了运动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清经济中搞了扩大化,没有实事求是,致使不少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哈密县志》第263面——64页)
    1966年12月社教(四清)运动结束后,天山公社全体工作队员在地委书记张家树、工作队长田化文(地区财政局局长)等领导人的带领下,不坐车、不骑马,步行跋涉,翻山越岭,以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精神,走起了“长征路”。工作队员感到十分新鲜,觉得自豪,浑身都是劲,使也使不完。特别是在二道沟大队随地委书记蹲点参加锻炼的哈密地区文工团全体成员,是展示她们有的像百灵鸟在放声歌唱演员,有的像天鹅,似孔雀,似仙女在途中稍息中翩翩起舞,歌舞演员阿艳提、衣巴袋提、艾买提、哈德尔、海力斯罕等年轻的歌舞歌唱演员,把维吾尔族传统优秀的艺术佳品献给了工作队员,我们长途跋涉的工作队员们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觉得酣畅,令人陶醉,倍觉轻松愉快,谁也不感到旅途的劳累。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领略在艰辛跋涉中享受的维吾尔族艺术的巨大魅力,它的节奏感、韵致美、旋律明快使我久久不能忘怀。我喜欢上了维吾尔音乐。可惜我什么也不懂,我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我自愧在多民族居住中不懂民族音乐,这是终生的遗憾。包括后来我作文化局长,都以此引以为愧,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文化的“文化局长”。
    写到这里,我仿佛又忆起当时工作队员们飘荡在山谷小道上的一首歌:“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毛主席领导革命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向前进!向前进!革命气势不可阻挡,向前进!向前进!朝着胜利的方向。”
    人民敬仰毛泽东  哈德·依明上北京
    社教(四清)运动中,各族干部群众对毛主席的敬仰和毛泽东著作的学习热爱是引人瞩目的。
    1966年9月19日,哈密县天山公社二道沟大队阿合毛拉·索巴,骑着一匹快马,见人就报告“哈德尔依明要上北京见毛主席!”
    “哈德尔上北京!”消息就象长了翅膀,马上传遍了这座偏僻的山村。消息就象一股幸福的暖流,注进了每一个山村人民的心房。
    北京,伟大祖国的首都。毛主席、党中央居住的地方。多少万颗红心,日日夜夜想着你。尤其在交通信息都不便捷的山区,要是有人去京接受伟人的会见是比天还要大的事,是最基层的人民做梦也想不到的美事啊!但这却成了活生生的事实,整个山区沸腾了。欢呼雀跃。人民欢呼万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 01: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齐腰深的河水中搬石头修渠的哈德尔·依明,忽然听到大队长的声音:“哈德尔通知你,上北京,去见毛主席!”
    “啊,真的?哈德尔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一颗颗晶莹的热泪,簌簌地掉入了奔腾的河水里……”
    此刻,哈德尔的心,无论如何不能平静。上北京见毛主席,是这个时年22岁贫农的儿子多少年就有的愿望啊!他象所有的维吾尔人民一样,日夜想念着见毛主席。他把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无限敬仰,无限崇拜,完全倾注在学习毛主席的著作上。几年来,他把毛主席著作当作“力量的源泉,克敌制胜的法宝”。《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他反复读了五遍,重点文章读了三五十遍、他活学活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老老实实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他和二道沟大队的青年们一起,开山劈石,在悬崖峭壁上修出一条渠来。他努力实践和宣传毛泽东思想,为社员们买了六十多本毛主席著作;他还用休息时间给贫困户打柴挑水……
    毛泽东思想就象雨露阳光,使哈德尔迅速成长起来。他先后出席哈密专署毛主席著作先进暨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和自治区贫下中农、贫苦牧民代表大会。在1966年的“四清”运动中,又被贫下中农选为大队和天山公社的贫协副主席。在激烈的阶级斗争和生产建设中,他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一个贫农的儿子,能翻身得解放,现在又要上北京去见毛主席,这是党和毛主席对新疆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是对整个贫下中农的亲关怀……”哈德尔含着激动的泪花,对“四清”工作的同志讲“党和毛主席这样关心我们,我只有更好地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我要向毛主席汇报天山人民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无限敬仰,无限崇拜的感情。我多想见毛主席他老人家啊,天天回到房子,我都要在毛主席像前肃立,看毛主席那慈祥的尊颜,想不到这一下我的愿望就要实现了。我一定加倍学习毛主席著作,永远跟着毛主席干一辈子革命……”。
    消息传到麦场上,传到渠边,传到毡房里,劳动的农牧民心乐开了花。他们说:“这可是我们天山二道沟天大的喜事!”他们情不自禁的高呼:“萨拉姆,毛主席!(想念你,毛主席!)亚夏颂毛主席!(毛主席万岁!)”
    大队贫协主席孜克牙包娃,这个七十多岁的老贫农特别激动。他对人说:“毛主席呀,毛主席,只有您,最关心我们贫下中农!旧社会我们不如牛马。解放后,你领导我们翻了身,还让我们贫农的儿子上北京,这怎么不叫人高兴!我老汉不识字,我就听说认识字的人给我念您的书,照你老人家的指示办事。”
    哈德尔的父亲伊明托兰,七十五岁了,是个闲不住的人,1966年夏收还割了十八亩地的麦子。他听说儿子要上北京见毛主席的消息,高兴得热泪满眶。哈德尔临走前,老人对儿子语重心长地叮咛:“巴郞!万万没有想到你能去见毛主席,我们的一切,都是共产党和毛主席给的。你一定要听党和毛主席的话,我也是日夜想见毛主席啊!你上了北京,就对他老人家讲,天山二道沟人民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一连两天,哈德尔家中人流不断,村里男女老少来看哈德尔,第一句话就是“你一定代我们向毛主席问好,祝他老人家万寿无疆!”他们都保证,一定要更好学习毛主席著作,争取以后到北京见毛主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 01: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社员们把党和毛主席的关怀,变成了实际行动。打麦场上的人加紧脱粒,马上就完成上交公粮的任务,环山水渠加紧施工,争取“十一”放水;秋翻地、打冬草的效率在加倍进行。人们都在想:今年我们二道沟夺得了社教、生产双胜利,哈德尔又要上北京见毛主席,真是喜上加喜,这是天山公社几十年来没有经历过的大喜事,我们要更好地学习毛主席著作,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把二道沟变成大寨一样的新山区,到时再向毛主席汇报。
    再说哈德尔激动得一夜没睡好觉。他在想:我带些什么去见毛主席呢?见了毛主席,我又说些什么呢?
    第二天,他把精装的《毛泽东著作选读》收拾在行李包里,又特地买了四个笔记本,准备把亲人的话记上,带到北京再把毛主席和党中央领导人的指示带回来。
    9月21日,干部社员近两百人,载歌载舞,将哈德尔送上汽车。汽车载着哈德尔,载着山区人民对毛主席的一片深情走远了时,欢送的人群还不肯转身,还在招手致意。
    这是我风华正茂的25岁青春目睹这一令人永远难以忘怀的场面。我深深为之感动,深深为各族人民如此热爱自己的领袖而刻骨铭心。
    我记述的这篇《哈德尔依明上北京》的文字就刊载在《哈密报》1966年9月27日“十七年国庆纪念”栏目内。
    此时的李洪涛,是中共正式党员,天山公社二道沟大队工作组秘书。是中共哈密县委秘书,社教工作队员。
    手捧宝书心潮起  矢志跟着毛主席
    从1964年我参加社教以来,不论是社教工作团、队、都是任秘书工作。我深知自己文化浅薄,1958年参加工作时,仅仅是高中文化程度,当时参加社教的大学生不少,组织上为什么如此信任我这个连大学门也没有进过的中学生呢?自己觉得突出的优点是工作积极主动踏实肯干,不怕苦,有韧劲,听话,勤奋。缺点是常有急躁情绪,因为文化浅薄知识面窄,理解力和工作能力自然就十分低下了。
    但是我坚信听毛主席的话,听共产党的话,听领导的话,就不会迷失方向,牢记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战胜不了的难题。尤其是写材料常常是深夜加班,自认不应该是“笨鸟先飞,”秋鸡娃叫呜紧闶闶篓。
    当全党兴起调查研究之风,大力倡导学习毛主席著作时,我牢记党的教导:“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学习中扬长避短。三年的社教活动,我学习了毛泽东主席的重要著作;研读了一些马列书籍。对共产党和党的理论知识由知之不多到有了一些理解,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和理想也逐渐有了明晰的认识。这对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起了十分重要作用。
    我的许多笔记,大部分是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心得体会,现在翻阅虽觉得仍有不少幼稚之处,但却是赤诚的,发自内心的感受。我是一个十分透明十分坦率的赤子。不隐瞒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哪怕是错误的认识也愿意跟领导同志讲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 01: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的工作经历中,大部分时间是行政和党务宣传、文化等工作。搞行政党务工作不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路线和党规党章行政法规怎么能做好工作呢?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几代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代表了那个时期党中央的部署,大政方针,必须认真研读,反复领会,吃透精神,指导自己的行为。直到今天退休生活我仍然不忘学习和研读、这是百年大计,真正做到周恩来同志教导的,“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因为社会是前进的,事物是发展的,世界是多变的,我们思想和行动必须与时俱进。
    三年的社教使我受到教育,经受了锻炼。
    开山引水建电站  百年夙愿已实现
    这里记叙的是发生在公元1966年社教(四清)运动中经济建设的一个缩影。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哈密县天山公社二道沟人民修水利工程修建渠道,开山引水的记录。
    这里我想将1966年10月18已发表在(哈密报)四版一个整版的署名鸿涛·孝伦的文字摘抄于后。
    文章的标题是《这只有在毛泽东时代才能实现》副标题--天山公社二、三道沟开山引水纪实。(这是历史本来面目,因此全文予以引用)
雄伟的天山高高耸起,发源于雪山乌乎塔勒河,流水终年不断,一直流向美丽富饶的哈密疆原。
    在哈密,首先开发利用这渠水的是驻疆人民解放軍生产建设部队——红星一场。水,使那里生产发展,经济繁荣,使大自然的面貌为之一新,良田万亩,麦浪翻滚,绿树成荫。然而水的上游天山二、三道沟,却是林木稀少,梯田、滩地被群山分割得零零落落,土地不能连片。
    那么,地处山区的二、三道沟就没有发展前途么?不,完全有前途。这里,气候适宜,水利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粮食、油料、瓜类、蔬菜均能种植,水草丰足,人畜兴旺,是一个宜农又宜牧的好地方。
    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为什么成千上万亩可以开垦地不能垦植?重要的原因是缺水。人们为了解决水的问题,曾经进行过长期而艰苦的斗争。
    根据当地老人的回忆,早在二百年前,有一个叫扎木堂吐尔迪的,是庙尔沟人;迁居天山二道沟后,曾经设想把现在的乌乎塔勒河水通过一个山岭引向谷滩,在那里开垦荒地,营造果园,虽然经过了艰苦的劳动,但没有实现。人们眼巴巴地望着,潺潺不绝的流水,而无力利用。又过了一百年,有个叫尼牙孜阿吉的人,也有过类似的想法。但是,在封建剥削的社会里,这种大胆设想,想没有这种实现的条件,因此近百年来,人们尽管有过多次修水渠的设想和实验,都是以最后失败而告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 01:4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解放了生产力。实现了集体化,特别是人民公社成立后,为发展生产,开发山区资源,开辟了广阔的前途。
    今年二月,伟大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天山公社轰轰烈烈地开始。这个运动,使广大社员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同时也使天山公社的生产建设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在党的领导下,一个开山引水,征服大自然的斗争开始了。
    同大自然斗争的过程,是不断用毛泽东思想来武装干部、群众战胜一切旧思想的过程。
    一个小勘察测量组出现在群山环绕的谷岭之中。技术员一到测量土地,有的人便说,要把深谷中的大水,通过一座陡山峻岭引向平坦的滩地里,在陡山腰上修渠,不要说水难流过去,就连施工、测量的人员也很难在山腰上站住脚。的确,水渠要通过的那个山岭坡度很大,差不多都在六十度以上。在困难面前,大家便学习毛泽东著作,从毛主席的教导中,获得勇气和力量,终于把向大自然开战的线条划定了。
    经过多次讨论修订,一个“叫高山低头,要河水让路”的蓝图摊开了,整个渠道四千米长,渠高七十公分,底宽六十公分,渠口宽一米。根据地形条件和石方来源,渠道是采用干砌卵石混凝土灌浆和水泥两种渠形的。
    艰巨紧张的施工开始了。
    五月五日,睛空万里,阳光灿烂,公社、工作队党委领导同志,从工地上向石山打响了第一锤。这是向高山开战,征服大自然的第一号角。
二、三道沟两个生产队动员了六十多名青壮年劳力,开始了紧张有序的施工。消息传来,人们欢欣鼓舞,许多老人说:“毛主席他老人家在北京,把我们天山人民心上想到的事完全操到了,多年来,二道沟人向往的水渠开始动工了。”
    工地上的人们吃力地蹬在山腰,钢钎、榔头、十字镐、铁锹在石头上发出锵锵的声响,回音在山谷中震荡,工程进展十分艰难,二崖头生产队七十多岁的库尔班尼牙孜老人,骑着毛驴赶来工地上,老人既高兴,又怀疑,上前劝阻说:“年轻人,你们不知道,这条渠要是能修好,早在百年以前就修好了,你们这样干,未免太危险了吧!”年轻人答道:“时代完全不同了嘛,现在是毛泽东时代”。
    开始的这一段工程,的确是最艰难的一段,这是一个较高而且很陡的石山,全长一千零五十米,六十多度的坡,站人立足和石头搏斗,实在困难不小。这时候,部分群众信心不足,情绪不高,他们心里嘀咕:“山又高,水又深、怎能引上山呢?”面临着这种情况,敢不敢同大自然斗,能不能施工,水,能不能上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 01: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能,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依靠现有技术水平和力量,天不怕,地不怕,他们最聪明、最勇敢。他们发出豪言准壮语:英雄们天山劈石,建设水电站;誓把河水引上山,喝令戈壁变良田。参加水利建设的青年们,人人带着毛主席著作,吃住在工地上,饭前学,饭后学,遇到困难学;工间休息学。工地上、语录牌、黑板报,红旗评比竞赛,搞得生气勃勃,热气腾腾。每天劳动都在十个小时以上。他们反复学习《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毛主席的教导,给了人们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支争取胜利。”这些话,指明了方向,青年们表示:“愚公能搬走高山,我们还开不出一条渠来?有决心和干劲就是胜利。”工地上出现了赶先进,超定额,你争我赶的竞赛局面。开始每人每天进度一米,不少人大大超过定额二、三米。从龙口到电站这一段长达一千七百四十八米的工程,只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
    隆隆地开山炮声,在群山深谷回响,它是天山人民向高山开战,征服大自然的第一个信号,它鼓舞着人们的胜利信心,展示着未来,使山地起宏图:干砌卵石混凝土工、灌浆和水泥板建造的水渠,登高俯瞰, 它犹如一盘银灰色的蛟龙,驯服地卷曲在天山脚下,水渠中央,正在建设一个二十瓦的水力发电站,它建成后,不但能解决二、三道沟两个生产队居民的照明用电,而且将这里的地方小型工业,如面粉厂、农具修配厂、榨油厂等社办企业得到发展动力,将给天山公社所在地和二、三道沟这样一个寂静的山村,带来新的繁荣。
    在这炮声没有打响之前,牙满大阪深谷中的黄羊常常偷偷地在乌乎塔河里饮水,高山上的雄鹰斜着翅膀在这个山顶上盘旋。如今,征服大自然的炮声,早已经使他们悄声匿迹了,一个荒山秃岭顿时变得无比喧闹,那里“王杰的枪,我们杠……”的歌声就又唱了起来。
    这种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也来自伟大的毛泽东思想。
    贫农的儿子,年轻的共产党员哈德尔依明,第一次去执行爆破任务,产生了怕死的念头,这时候,张思德、白求恩、王杰等英雄人物的形象给了他的浑身勇气和胆量,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的脚被石头砸破了,人们劝他去休息,他说:“我的腿还好,轻伤不下火线。”他无限信仰毛泽东思想,他把毛主席著作当作“力量的源泉,克敌制胜的法宝”,如饥似渴地读毛主席的书,几年来,他把《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书)读过五遍,重点文章读过三十至五十遍。他学以致用。近年来,他同青年一道,开荒造田十亩,还把十一块八十三亩滩地连成了片,办了许多好事。他热情地传播毛泽东思想,给群众买过六十二本《毛泽东著作选读》和单行本,被群众称为是二道沟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第一人“是使我们获得毛泽东思想法宝的领头人”,“是贫下中农忠诚的儿子”。不久前,他以公社贫协副主席和学习毛主席无限热爱的感情和精神物质的丰硕成果去北京,看望毛主席,参加国庆十七周年观礼活动,共青团员艾买提塔衣尔,从一个普通的青年农民,变成了一个出色的爆破手,他领导的爆破组,先后打过五百八十五个炮眼,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故,一直保持了优胜红旗。爆破,每打一个炮眼,两个好小伙子少不了半天,就这样一榔头一榔头的打,使多少石头在他们面前低头了。
    贫农妇女二崖头生产队社员艾尼斯汗,给本队工地社员做饭。她学习了《为人民服务》后,每次都把热菜送往距离较远的工地上,一碗一碗地送到青年民工的手中。在紧张的劳动中,茶水的供应从未间断,民工们出工去了,他还抽空把青年们的衣服洗干净,使人人受到感动,外队的炊事员也立即向她学习。水利工地上的团结互助,热情紧张而有序的劳动场面令人鼓舞。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2-27 02:22 , Processed in 0.05242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