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64|回复: 0

“大粪喂猪”可行性报告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1-2-9 09: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年有诗曰:“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今人多斥其为妄语。


  当年的民众有过疑问:这么大的猪,是怎么养出来的?
  当年的“专家”给过答案:这么大的猪,可以通过吃大粪养出来。
  当年的民众,默然接受了“专家”的结论。
  当年的民众,也默然实践了“专家”的结论。
  “大粪喂猪”的时代,真过去了么?

  
案例一:河南鲁山县马楼公社养猪事业大跃进  
 
“以养猪为纲”:猪多→肥多→粮多   
据1960年出版的《大搞养猪积肥促进农业增产》(河南人民出版社编写)一书记载,河南省鲁山县马楼人民公社,即现在的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马楼乡,在1958-1960年间取得了养猪事业的大丰收:   
“截止一九六O午元月二十二日月统计,全社生猪巳发展列八万零九百七十六头,比一九五八年的七千八百头增长十倍多。除卖给国家和供应市场肥猪八千三百三十四头外,现在实有生猪七方五千一百一十头,每亩地平均一点二头,平均每人一点七五头,其中集体养猪占92%。养猪事业的大发展,带动了整个畜牧事业的大跃进。在“以养猪为纲,大兴十养”的口号下,一年内大牲畜增加三百九十二头,羊二千七百一十三只,鸡、鸭、鹅;蜂等都有了很大发展,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是个大奇迹。”   
养猪能够上升到“纲”的重要程度,源自这样一种逻辑:“猪多→肥多→粮多”,养猪,无形中成了农业大跃进的“最关键基础”。
  猪饲料的解决方式:铲净大山,割光肥河滩,树上叶打净,水里草捞完   
马楼公社总结了一大堆取得养猪事业大跃进成果的经验,包括群众运动,包括强化领导,包括毛主席思想。但归根结底,靠的是猪饲料的收集,没有足够的优质猪饲料,一切都是浮云。   
马楼公社也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   
“我们在解决猪的饲料问题上,首先批判了平原地区饲料少、单纯依靠粮食细料才能喂好猪的错误思想,提出了“猪吃百样草,看你找不找”、“饲料到处有,看你动手不动手”。在全社范围内,开展了百集百采运动。山岔口大队提出了“铲净大山,割光肥河滩,树上叶打净,水里草捞完”的口号,在秋末冬初全民突击了三天,即储存饲料十二万斤。马楼大队的社员在“上工带箩头,下工不空手,利用野草喂肥猪,支援建设增收入”的口号鼓舞下,两天内全大队实现了五净,即:树上叶净,场内扫净,荒滩割净,坑塘捞净,地内收净,共收集猪饲料十八万斤;一年来的事实证明,平原地区的猪饲料和山区同样丰富……一宙地一年收集起来的饲料供—头猪吃一年也吃不完。通过去年大搞群众运动的结果,在生猪大发展的情况下,不仅满足了需耍,到现在还积存饲料八百多万斤,大大节约了粮食,降低了饲养成本。”   
马楼公社的横扫域内一切绿色植物,全部用来养猪的方式,其实还算比较“正常”。
  
案例二:《牛屎养猪调查总结报告》   
猪饲料的创造性突破:牛屎养猪   
据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编著的《发展生猪生产的经验》(1958年出版)一书记载,广东省在猪饲料方面有创造性突破——牛屎喂猪。   
书中说道:“牛屎作饲料喂猪这项经验,是一项新的创造,是一项革命的办法,(经过民众的试验)效果已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了。当前的问题是怎样全面推广,怎样把所有的牛屎都利用起来。佛山专区有四十万头牛,每头牛每天排屎平均二十斤,能供给五头猪作词料,那么,现有的猪就吃不完(现全区有猪一百二十万头),而且来源无穷无尽。那就应该大胆推广、拚命推广,把经验贯彻到每个社每个农民中去。”   
群众的“实践”,还必须得到专家的“论证”,才能算作完美的“创造”。所以,书中还收录了一份专家们提交的《牛屎养猪调查总结报告》。下文,即是笔者对该调查报告内容的一个简单介绍。   

报告的概况   
笔者选用的这份调查报告,执笔人包括一位华南农学院的副教授,一位广东省农业厅的畜牧技师,以及一位华南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技术员。调查主要集中在广东鹤山县的沙坪猪仓,连成乡连北社、大埠社,桃源乡的旺龙一社、旺龙二社、芸蓼社,高明县的官径农场、县粮食局、城中农业社、潭边农业社等,调查前后共八天(1958年3月20日至27日)。   
A、当地“牛屎养猪”的起源与普及推广   
据调查报告介绍,当地“牛屎养猪”的起源与发展,与一位叫做黄巨棠的鹤山县商业局干部密不可分。报告说:   
“早在1956年,为了解决统糠供不应求的矛盾,黄同志便思索到以牛屎代替部分饲料的尝试,从而将家中饲养的猪作试验,饲养了几天,后因离家后家人没有坚持下去便无结论。至1957年冬,黄同志适巧调返其家中的农业社搞副业生产及多种经营工作,他再次下决心说服家人,亲自动手将家中饲养的两头小猪,继续试验,结果获得成功。”   
黄的试验获得了“成功”之后,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推广:   
“到3月7日的统计:全县二百九十七个农业社中,用牛屎养猪的农业社有一百五十个,喂养的猪达一万一千多头,还有二百九十七户社员采用了牛屎养猪。在全面推广试验、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县委还在3月5日召开了圣县农业社副主任、饲养员参加的多种经营会议,对牛屎养猪作了专题的介绍,并组织参观了连北等社,这不但巩固了牛屎养猪的成果,还成为生猪生产大跃进中饲养方法上的一项重要措施。”   
“目前,全县采用牛屎养猪的社已达二百五十多个,占总社数的80%以上,未采用的社,也并非是因对牛屎养猪有怀疑,而是认为当前青料多,需要大量使用,而青贮问题又未有很好解决之故。”   
B、专家们对“牛屎养猪”的可行性论证   
1、牛屎只是牛的排泄物,其有什么营养成分可以用来养猪?专家在报告里列表说明:



 2、“牛屎养猪”具体怎么操作?专家们也用图表作了总结说明:


  3、上面是牛屎养猪的饲料调配比例。猪食具体如何操作,专家们也有总结:   
新鲜牛屎的处理方法有三:   
1.煮熟。“这个方法以鹤山县连北一社为代表,他们的方法是先把牛屎—百斤加水五十斤搅烂除去粗渣,倒入锅中加火煮滚。煮时加盖与不加盖都可以,但要边煮边搅,一方面避免粘锅,一方面使臭气易于挥发,煮到三滚时,把上面的泡沫与杂质除去,然后加糠二十斤,盐半斤,再一滚便收火焗一会使用。使用时,适量加水喂饲,大猪较浓,小猪较稀,以适口为度,一般从调制到饲养,牛屎与水的比例为4:3。柴火的滑耗以草计算,每煮好百斤牛屎需草二十五斤。”   
2.焗熟。“这一方法是把牛屎放在桶底,加少量水,揸烂,等其他料煮熟后趁热倒入桶搅匀,把牛屎焗熟。”   
3.生喂。“鹤山桃源乡旺龙二社和昆东水沙乡都用过这方法,即是把新鲜牛屎混在熟料中喂给。因为生牛屎臭味较浓,所以猪爱吃的程度比不上煮熟的,有吃剩料现象,现在群众已停止使用这一方法。”   
干牛屎的处理简单一些:   
“这种处理方法是先把牛屎晒干,碾碎,筛过,用缸保存好;调制饲料时,先把水煮滚,加入干牛屎粉及糠,搅匀后加盐焖一会;青料(仔猪加番薯或适当加米碎)另煮,喂时混合。”  
 
案例三:一个“大粪喂猪”操作者的回忆   
缺乏猪饲料的窘况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叶书宗上世纪60年代曾被派去学校农场劳动锻炼,被分配为饲养员,每天的工作就是“为三十几头猪准备饲料和喂食,以及打扫猪舍”,因为猪食饲料短缺,叶书宗先生亲身体验了一把“大粪喂猪”的操作过程。   
叶先生撰文回忆:   
“上班第一天我就深深地感受到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滋味。三十几头猪,一天喂两顿,而饲料呢,就是河面上的水浮莲。这水浮莲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是光喂水浮莲,猪根本不长膘,瘦得像猴子。所谓“精饲料”,不过是指望食堂的泔脚。”   
“那时,人都吃不饱,学校纵然有五千来人用膳,可是用餐过后,食堂门口的四只泔脚桶几乎总是空的。面对这种困境,农场领导和我都心急如焚。”   

猪并不爱吃“大粪”   
报纸上屡次介绍的“大粪养猪”的经验给了农场领导们启发,叶先生回忆说:   
“于是这个任务落实给了我。我明白,农场领导作此决定也是实出无奈。我只能硬着头皮接受任务,尝试用大粪喂猪。”   
“喂猪的大粪必须烧熟、煮透,为的是杀菌。我就这样做了。第二天早晨上班,饲养场弥漫着难闻的气味。揭锅盖时,臭气冲天,差点把我熏背过去。有了第一次的教训,以后揭锅盖后,我就先逃向室外,待恶臭略微飘散之后,再将粉碎好的水浮莲倒进大锅搅拌。搅拌时的种种情景,几年后想起都忍不住作呕。然后将“饲料”倒入猪食糟。”   
“此时,三十几头猪早已饿得嗷嗷乱叫,栅栏门一打开,就蜂拥而出。”   
“奇事出现了。平常,猪都是冲向食槽,埋头争食,但闻一片吧嗒、吧嗒声。而此时,猪沿着食槽兜一圈,东嗅嗅,西嗅嗅,跑回去了,对“新饲料”来个“绝食抗议”。约莫过了五、六分钟,猪才三三两两,懒洋洋地走向食槽,用嘴巴乱翻、乱掘,专挑水浮莲吃。大耳朵一煽,粪汁四溅,弄得满屋子都是大粪,狼藉一片。打扫猪舍时,平常从河浜里挑一担水就够了,此时挑四担水还冲不干净。”   
“用大粪喂猪不仅是猪不肯吃,我也狼狈、疲惫不堪,而且招来家属宿舍区的一片骂声。因为饲养场的西面就是家属区,东南风一刮,家属区整夜笼罩着臭气,令人难以忍受。这样坚持(实际上就是僵持)了十来天,农场领导终于同意停止这一尝试。”   
专家们论证说“可行”,叶先生的尝试却“夭折”了,该信谁呢?   

资料来源:《大搞养猪积肥促进农业增产》河南人民出版社编写,1960年出版;《发展生猪生产的经验》,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编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58年出版;叶书宗《用大粪喂猪的蠢事》,载《世纪》杂志2007年第2期等。

来源:腾讯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7 13:29 , Processed in 0.04653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