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091|回复: 0

重庆师大《文化大革命史》课程教学大纲(2005年)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1-1-12 05: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庆师范大学
课程教学大纲


称: 文化大革命史
业: 历史教育
别: 理论课
间: 20054


《文化大革命史》课程教学大纲

2005年制订)

一、 课程代码:
二、 英文名:
三、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四、 先修课程: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等
五、 学分1学分
六、 学时:30学时

七、 课程概述
19665月至197610月发生的“文化大革命”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执政党的领袖亲自发动和领导的,以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为指导,运动的重点是整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性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形式是发动亿万群众自下而上地揭露党和国家的黑暗面,全面夺权。“文革”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灾难,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本课程将重点讲授:“文革”的历史背景与起因,“文革”的全面发动,以全面夺权为特征的“文革”高潮,稳定“文革”格局的努力与林彪事件,“批林整风”与“批林批孔”,整顿与反整顿的较量及“文革”的结束,十年浩劫后的思考。

八、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把握“文革”的发生、发展高潮与结束的全过程,认识到十年“文革”是一场大的灾难,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通过分析“文革”发生的原因,深入探索避免“文革”发生的途径与方法,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新局面,从而推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九、 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解法、课堂讨论和外出搜集“文革”口述史料等。

十、 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导论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文革”的含义、性质、特点,“文革”史的分期与研究现状,明确为什么要学习研究“文化大革命史”。重点是“文革”的含义、性质和特点,难点是为什么要学习“文革史”。教学方法是讲授法。
教学内容(4学时):
一、“文化大革命”的含义、性质与特点
“文革”的时限、含义、性质与特点,“文化大革命史”与“文化大革命时期历史”的联系与区别。
二、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文化大革命史”
“文革”的代价;“文革”中的悖论。
三、“文革史”的研究现状
拨乱反正阶段;政治上彻底否定“文革”阶段;“文革”开始进入学术研究阶段;“文革”史研究的深入阶段;几点思考。
四、“文革史”的分期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三段划分法;近年来学术界的三种新的观点。


第二章 “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分析“文革”发生的内外原因,提高对国外与互联网上各种观点的辨析能力。重点、难点是三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促成了“文革”的发生。教学方法是讲授与讨论结合。作业是:“文革”为什么会发生?
教学内容(4学时):
一、“左”倾理论和“左”倾实践的交互作用
从对国内主要矛盾的误断开始;反右派斗争的严重影响;一系列错误判断;“左”倾理论的重大升级;关键的八届十中全会;社教运动掀起“阶级斗争”;意识形态的过火批判;可怕形势的估量。
二、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的交互作用
权力过分集中的产生与发展;助长个人专断的规定和惯例;个人崇拜是强化剂;推动个人崇拜的三种力量;领袖态度起关键性作用;个人崇拜的认识原因;个人专断的几个事例。
三、国际反修和国内反修的交互作用。
中苏关系演变与反修口号的提出;一场空前规模的国际大论战;赫鲁晓夫后的中苏关系;国际反修对国内反修的催化。
四、在三个交互作用的恶性循环中走向极端
对接班人问题的忧虑;对“破”的过分强调;“天下大治”的模糊蓝图;主流并非权力之争;复杂起因仍需深入研讨。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文革”的导火线及全面发动的标志。重点是“文革”全面发动的纲领,难点是怎样理解《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成了导火线。作业:分析“文革”的纲领。
教学内容(4学时):
一、 一条奇异的导火线
发端文章的由来;一篇文章引发的政治狂澜;两个对立的中共中央文件;震惊全党的“彭罗陆杨”事件;大批判之火越烧越烈。
二、 全面发动的纲领和领导机构
五月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开;剖析《五·一六通知》;林彪“五·一八”讲话和组织调整;全面发动的一系列措施;派工作组问题之争;对“乱”的不同看法。
三、 “炮打司令部”
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和大批“资反路线”;“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十六条》的主要内容;中央机构改组和全会公报;红卫兵充当急先锋;批判所谓“资反路线”;十月中央工作会议;企业和农村的普遍卷入;对干部的强烈冲击。

第四章
以全面夺权为特征的“文化大革命”高潮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文革”高潮的表现及其后果。重点是全面夺权的表现,观点是刘少奇冤案是怎样铸成的。
教学内容(4学时):
一、“上海一月风暴”,夺权之风迅速刮遍全
工总司成立的几次严重事件;张春桥、姚文元回上海抟挥夺权;毛泽东对上海夺权的支持;人民解放军奉命支左;夺权之风刮遍全国;夺权的性质与后果。
二、正气凛然的二月抗争
为忧国忧民而奋起抗争;抗争的第一次高潮;军委八条命令的颁布;各种矛盾的积酝;抗争的第二次高潮;毛泽东的错误批评;掀起反击所谓“二月逆流”的浪潮;林彪“三·二”讲话和浪潮的暂息。
三、 在“抓叛徒”声中刘少奇冤案铸成
所谓“抓叛徒”的风波;“伍豪启事”事件的由来;对刘少奇的批判和诬陷;武汉“七·二0”事件;全面内战,天下大乱;毛泽东视察三大区;学校复课和工宣队进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林彪、江青制造的“杨、余、傅”事件。
四、 “全国山河一片红”与缺员甚多的中共中央全会
省级革委会建立简况;如何评价革命委员会;恢复和重建党的准备;对刘少奇的指控;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对所谓“黑六论”的批判。

第五章
稳定“文化大革命”格局的努力和林彪事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共内部为稳定“文革”局势的努力与林彪集团的覆灭。重点是林彪事件,难点是“斗、批、改”的后果。教学方法是讲述讲解法。作业:林彪事件的教训。
教学内容(4学时):
一、“造反派”胜利的中共九大
“九大”前的国内外环境;不正常的中共九大代表的构成;全面肯定“文革”的九大政治报告;九大党章中的错误;九大的选举与会议特色;九届一中全会选出的中央领导机构。
二、“斗、批、改”引发新混乱
“斗、批、改”成为中心任务;内容错误、方法粗暴的大批判;矛盾甚多、缺乏活力的革委会;冤假错案剧增的清理阶级队伍;方针错误、遗患甚多的整党建党;毫无章法的改革规章制度;弊端甚多的精简下放;不成功的教育革命;无中生有的清查五·一六”反革命阴谋集团运动;经济工作的得失。
三、庐山上的风云实变
修改宪法中的明争暗斗;中共九届二中全会上的交锋;毛泽东在会后采取的各种措施。
四、 彪集团的覆灭
林彪集团策划武装政变;毛泽东的防范措施;林彪决心发动政变;林彪出逃丧命异国;林彪事件的教训。

第六章
“批林整风”和“批林批孔”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中共内的键康力量为纠正“文革”错误作出了巨大努力,但由于毛泽东继续坚持“左”倾路线,加上江青集团的破坏,而丧失了引导中国走向正常发展轨道的契机。重点是中共内健康力量纠正“文革”的各种努力,难点是怎样理解毛泽东对江青等人的支持与批评。
一、“批林整风”和周恩来纠“左”的努力
“批林整风”的开展;“解放”和任用一批老干部;努力扭转国民经济下降局面;调整农村收益分配;外交上的重大进展;批判极“左”出现的曲折。
二、继续九大错误的中共十大
中共“十大”的准备;继续坚持“文革”错误的十大政治报告;“十大”党章和新的中央委员会;十届一中全会埋下新的祸根。
三、借题发挥的“批林批孔”
毛泽东把批林同批孔联系起来;北京两次动员大会与江青的活动;江青制造的一系列事件;“批林批孔”的恶果和当时的某些纠正;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斗争;王洪文长沙告状受挫。

第七章
整顿与反整理的较量与“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党内健康力量与极“左”势力、江青集团展开较量,最终江青集团覆灭,十年浩劫结束。重点是邓小平全面整理与成效,难点是对“天安门”事件的评价。
教学内容(3分时):
一、 邓小平主持工作与全面整顿
邓小平被委以的重任;周恩来主持中共十届二中全会;四届人大重提经济发展蓝图;力挽危局的全面整顿;以整顿铁路入手,打通运输命脉;钢铁和其他工业的整顿;军队整顿的重点是“肿、散、骄、奢、惰”;电影《创作》引发文艺调整;工业二十条的起草;科技部门的整顿;《论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总纲》的起草;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整顿的初步成果。
二、 整顿中的较量和曲折
毛泽东关于理论问题指示的下达;在农村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奇想;又一次想搞穷过渡;“四人帮”鼓吹反经济主义;毛泽东对“四人帮”的批评;从评《水浒》中生发出的政治题目。
三、 突如其来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毛泽东听信挑拨性汇报;“反击右倾翻案风”以清华大学发端;周恩来逝世与新的人事安排;毛泽东讲话的传达;“批邓”运动的开展与恶果。
四、 悼念周恩来,开安门事件爆发
“四人帮”的倒行逆施;从雨花台到天安门的群众抗争;对“四·五”运动的错误镇压;中共中央的两个决议;天安门事件的应有评价。
五、 毛泽东逝世与粉碎“四人帮”
更为猖狂的“四人帮”;天灾人祸接踵而至;毛泽东逝世,“四人帮”加紧篡权;欢庆十月胜利。

第八章
十年浩劫后的思考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文革”的严重后果,必须彻底地否定“文革”,中国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补偿,重点是“文革”的严重后果,难点是为什么必须彻底否定“文革”。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作业:怎么样才能避免“文革”那样的错误。
教学内容(3学时):
一、 十年内乱的严重后果
造成思想上的空前混乱和对马列主义信仰的严重削弱;中共组织和政权机构遭到严重削弱;国民经济遭到大破坏;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社会思想和风气遭到严重毒害。
二、 必须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
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准确含义;“文革”没有反对官僚主义的积极意义;“走资派”是一个混淆敌我的非科学概念;“文革”不是真正的革命群众运动;“四大”是对民主和法制的粗暴破坏。
三、 永不能忘的教训
认清国情是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绝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必须健全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决不应倡导“造反有理”、“无法无天”;必须提高全党的马克主义理论水平。
四、历史的补偿
任何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确立都不会一帆风顺;历史的灾难通常会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历史补偿的最大成果是找到了建设有中国持色的社会主义。

十一、主要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中共中央文化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修订),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王年一,大动乱的年代,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金春明,“文化大革命”论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
[美]J·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刘青峰,文化大革命:史实与研究,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6
张化、苏采青,回首“文革”:中国十年“文革”分析与反思,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3
张晓雪,步行井冈:“文革”事件纪实,香港:香港文学报社出版公司,2000
李松晨等,“文革”档案,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
魏宏运,国史纪事本末:1949—1999,第五卷,“文化大革命”时期,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3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六卷,“文化大革命”时期,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
王力,现场历史:文化大革命纪事,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3


执笔人:向中银 20054
审定人:20055
院(系部)负责人: 20055

history.cqnu.edu.cn/news/UploadFile/2007517172218583.do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2-4 01:46 , Processed in 0.0462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