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279|回复: 0

余习广  1967:宁夏银川八.三0“掌政桥之战”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09-12-24 14: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余习广


这是1967年8月30日, 宁夏银川“总指挥部”派与“大联合筹备处”派两派组织,在银川市掌政桥公社进行武斗发生的流血事件。又称“掌政桥之战”。

1967年6月以后,宁夏和银川市的“文革”形势发生急剧变化:从1966年8月以来一直生死相决的造反派和“保皇派”的两派斗争,在反“二月逆流”的澎湃大潮冲击下,“保守派”组织逐渐分崩离析、分化演绎,已经逐步让位于以权力之争为根本矛盾的新的两派斗争。

在新的两派斗争中,虽然因在“二月镇反”中受到打压而此时具反军倾向的“总指挥部”派被称为造反派,得到军队支持、在此时的权力位置中占据上风的“大联合”派被对立派诟病为“保皇派”,但两派斗争已由造反夺权与“保皇”之争,变化成为各自为了独占权力而进行的武斗之战。

7月以后,两派开始以武斗手段争夺地盘,实现武装割据。“总指挥部”逐渐在银川市和诸多城市的武装割据斗争中占据上风,而“大联合”派则在广大农村地区开辟“根据地”,建立据点,实行“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

1967年8月30日凌晨。宁夏银川市的“总指挥部”派的所属组织的头头马宝庆、刘青山等人,带领武斗人员100多人,携带机枪、步枪,突然袭击对立派“大联合筹备处”派在银川市掌政桥公社的基地和武斗据点。

“大联合”派早有防备,刚一发现“总指挥部”的武斗队伍,就立即组织武斗人员进入阵地。双方均以机枪、步枪进行猛烈对射,阵地上的手榴弹爆炸声也此起彼伏。“总指挥部”派虽组织多次进攻,均因“大联合”派人多势众、武器装备精良、工事坚固、火力强大而败下阵来。

双方战斗至上午8时,五台子等地“大联合筹备处”派的武斗队伍闻讯赶来掌政桥公社进行增援。“总指挥部”派前有工事火力,后有敌兵四面射击,百余人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其带队的马宝庆、刘青山等人决定放弃进攻,亲自率队,以数挺机枪组成强大火力开路,边打边撤,向银川方向突围。随即又陷入重围。遂一面派人突围求援,一面就地坚守等待援军。

9时许,银川市的“总指挥部”派头头们得知马宝庆、刘青山等率领的武斗队在掌政桥失利,且以陷入包围,于是紧急调动其下属组织农建、化建等武斗专业战斗队,携带机枪、大炮前往掌政桥公社救援。

“总指挥部”派头头雷震、华方佐天组织了银川市的区、市两级共22个单位的1500多人,全副武装,头戴柳条武斗帽,手持步枪、半自动或冲锋枪,携带多门60迫击炮,乘坐数十辆卡车,车头上架起机关枪,杀气腾腾直赴掌政桥,增援被困队伍。

车队所到之处,路人为之心惊胆颤。“总指挥部”派的武装车队进入“大联合筹备处”派的武装控制区后,即遭到该派武装力量的不断阻击。但武装车队以强大的火力进行还击,或留下少部兵力还击“大联合”派的阻击火力,大部队仍直接驰往掌政桥。

武装车队到达后,与原被围队伍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反将“大联合”派的武斗人员围困于党政桥。

永宁县“大联合”派头头互新力得知本派武斗队伍在掌政桥被围的消息后,即率领永宁的武斗人员500多人,携带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钢炮等前来增援,遭到“总指挥部”派的武斗队伍阻击。

双方又开辟新的战场,激烈交火。至此,武斗双方在9时,孔雀9队、塔桥5队、望远桥对峙,形成了4个武斗点,不仅动用了步枪、冲锋枪、手榴弹、轻重机枪,而且动用了60迫击炮,对对方阵地进行猛烈轰击。战斗打得十分激烈,双方均发生重大伤亡。

由于枪炮声持续不断,驻银川的62师闻讯赶来调停,经过艰苦细微的思想工作,晚9时,双方撤军,武斗终止。

据“文革”后的“处遗”材料显示,在这次武斗中,双方共死亡15人,伤数百人。


选自余习广主编:《文革重大武斗血案大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6-3 00:41 , Processed in 0.01922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