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在中等学校执行的教育方针可以用它的一句口号来概括:“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个口号是适用于一切中学生的,无论其出身如何。一九六三年,那是我中学生活的第一年,我不记得有哪一位学校领导或教师,强调过学生的家庭出身。至一九六四年“四清运动”开始,情况才开始变化了。
我选择了“worker”作为劳动者的英文译文。实际上,“worker”是不足以精确、完整地表达“劳动者”这一中文原辞的全部含义的。如果从字面直译的话,劳动者的意思是:从事工作的人(the people who are working)。 我实在是找不出一个英文单词,能够 区别出“工作” 和“劳动”在中国共产党辞典里那种本质性的不同。其实“劳动者”是一个非常含混的字眼。什么样的工作,党才视其为“劳动”呢,这似乎是正确理解党的这一口号的关键。记得我们班曾开过一个主题班会:“劳动者的定义是什么”。同学们无法对这一问题取得一致的意见,但是大多数人都一致同意:家庭妇女,个体劳动者和在私有土地上耕种的农民,不能算是劳动者。对于西方人来说,这简单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论点。但是在那个时候,我们这些年青的学生在这一点上是非常清楚的:只有那些直接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人,才能被称为“劳动者。”可是,什么样的工作属于社会主义建设,什么又不属于社会主义建设,却无人能做出权威性的回答。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