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5-17 02: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83b1bf010008yw.html#comment1
高二乙班关于“自来红”整同学往事的一次交流讨论
张人则
对附中文革经历,我们家两个附中人从未忘却,而且这么多年来实际上是在反复地回顾思考。我们很愿意与同学分享我们的想法,也赞成(如果有条件的话)在公共园地讨论。其目的是多重的:首先,我们这一代人需要在反思中提升自己,超越历史局限;其二,防止文革那样的事件重演;其三,为培育“公民社会”而实践。成熟的公民社会的运作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一个要素是公共讨论──人们就各种事件、论题、政策、思想、价值观等等进行开放而自由地交流,在讨论辩驳中形成“重叠共识”,或“社会价值”。公共讨论是更大的制度性安排的一部分,这里不能细论。人们对文革中的事物(或者任何事物)持不同观点,是世间常态。通过公共讨论而形成“重叠共识”,在中国,则仍然是将来时态。中国总是要成长为这样的社会的。我们愿意从脚下开始,尝试着一步一步往前走。
我们深知,对文革中的大小事端进行反思交流讨论,都是至为艰难的。当年的伤痕,长期的隔阂,现在思想认识的差距,都可能使结果有违初衷,甚至产生强烈的负作用。因此,每次想到要做这件事(更准确地说,每次看到交流讨论的机会,动心想参加时),我们都会再三叮嘱自己:小心!
2003年1月,高二乙班同学曾经有过关于文革中“自来红”整同学往事的一次交流讨论。整个过程,涉及的许多事项,对“老三届”网站现在面对的问题,也许仍有意义。现在根据当时的e-mail通讯,作一概述。下文中,凡引号中的话,或单独列出的信件,是原文,已经征得作者的同意发表。有些人名,已做技术处理。
事情的发端,是陈光华回国,请老同学聚会。红联、井冈山的一些同学,收到陈光华所托的一位在宁同学代为邀请,但没有出席。 “陈光华在宴会上说了一些话,承认过去做了一些错事,希望受伤害的同学能原谅当年的年幼无知......比较诚恳。 ”席间还有这样的对话: “YYY对张大中说‘你能来,就说明你已经原谅我们了。’张大中回答‘我当时逃到外地去躲了两个多月,没有受到你们的迫害,如果我也受你们迫害,恐怕今天也不会来。’张大中和陈光华初中关系较好,去江宁‘挖烙印’前向陈请假不去,陈说‘除非你不在南京’(可能是暗示),所以他就溜了,逃到外地去躲了两个多月。事后XXX还带了几个人去张大中家贴大字报,令他回校‘挖烙印’。”
受邀而不去的一个同学是安嘉莹,她还回复了一封信:
看到你代陈光华作的邀请,谢谢。但我元月2日不放假,而且下午晚上都有课,所以不能来。你我虽然中学同学多年,但接触很少,不够熟悉和了解,但最近我在WJ处听到一些关于你的为人,她很赞扬你的。所以我想是否可以尝试着和你多沟通一下,交换一些看法。
我们的初三乙,在陈敖老师的带领下,是一个健康的集体,在全年级名列前茅,同学们奋发向上,团结友爱,让我至今难以忘怀。可是到了高中,也许是大环境变了,文革的前后,一个宁左勿右的扭曲了的年代,加上我们有个左得离谱的班主任,在班上大搞血统论,十六、七岁的孩子,有的被冷酷地打入地狱,有的被可笑地捧上了天,以至于发展到文革中“挖烙印”、迫害同学的残酷局面,在同学之间造成了深深地裂痕。高二乙和高二丁发生的事,在全校是出了名的,是至今让别的班的同学无法想象的。当然两者都是受害者,责任不在幼稚的孩子身上。而大多数同学,都提心吊胆,谨小慎微,唯恐一个不小心,就会灾难临头。由于各自的地位不一样、处境不一样,扮演的角色不一样,当然感觉也不会一样,但是都留下不可磨灭的一页。
你可能知道,我的母亲是附中的老师,文革中受到非人的迫害,一群被蒙蔽的初一的小孩子做出了惨无人道的行为(母亲已经去世多年,我实在不想再回忆这段可怕的往事)。但是,初一丙的所有学生在文革后和我妈妈相处得非常好,老师原谅他(她)们当时年幼无知,给别有用心的人当枪使,在他们入党、提职、提干的外调材料中丝毫不损他们一点,希望他们健康发展;这些学生非常关心早已退休的老师,他们常来看望她,替她过80大寿,给她的晚年生活带来很多的快乐。母亲病逝后,一个没赶上追悼会的学生秦利国,后来在附中“校友”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中回忆了往事,提到“寿玉老师若地下有灵的话,不知能否听到我的忏悔......”我看了很感动,妈妈早就原谅他们了,甚至根本就没有怪过他们。
而今旧的一页翻过去了,大家都五十多岁,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了,善良的人们都可以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作深呼吸了,随意欺负人,践踏人权的恶梦时代过去了。和初一丙的“小孩子”相比,我们班可是优秀人才济济,对过去会有一个客观的评价,虽然大家都不再提及往事,但心中的阴影、疙瘩还在,见了面除了虚伪的尴尬,难道有什么友情可叙吗。最近看到GGG的自传“天边”中关于在南京念高中的一部份内容,令人啼笑皆非,大家都说,应该寄给那位班主任老师看看。
寄上徐捷最近回国时我们班女生聚会的照片,看大家笑得多灿烂,因为彼此没有隔阂,只有友情,是多么美好。
好了,不多说了。其实我的本意是想让大家戳破那一页纸,消除隔阂,故此,同时发给有Email地址的其他同学。
我是个说死就断气、留不住话的人,若不能苟同,就当我没说。
消息传到美国,高二乙的同学陈劲、徐捷、麦纪玲、蒋为民等,以及其他附中同学,和我们电话、e-mail往还,议论纷纷。因为对反思讨论有前述的正面态度,既然安嘉莹已经“戳破那一页纸”,引发了大家议论,我们何不跟上?于是就有以下这封信。
张人则致安嘉莹信全文:
陈劲转来你和项振玉的几封e-mails,读后很有感触。这里的附中同学也有大小聚会,通常免不了涉及“自来红”时代留下的裂痕。其实,如果老同学多年不相往来,倒也无事。作为当年被整的人,我们固然无需旧事重提,要求对方道歉。但近年来校友聚会似成风尚(“知天命”以后的心态的表现?),如何处理旧事,就无可回避了。
就个人之间的关系而言,我对直接伤害过自己的人是不愿意见的。“何必呢?”三个字,就道尽了充份理由。而我不愿意见的附中同学,也就几个人。YYY不幸是其中之一。下乡“挖烙印”前我征得陈光华同意,没有去。等你们回来后,就看见成立“红外围”的通报,点名若干“黑五类”子弟包括我定时去北操场集合。我按时前往,YYY出来,自己在树荫下站定,让我们在似火骄阳下站成一排,听他训话。先宣布成立“红外围特别班”(专为我们这些人而设),再挨个把我们每个人痛骂一顿,历时总有一个小时,最后勒令我们以后天天去报到,“补‘挖烙印’的课”。要补的课是:“你们这些‘狗崽子’,首先要承认自己是‘混蛋’,通过狠挖‘阶级烙印’,争取不当‘混蛋’。你们要甘当‘混蛋’,我们也不允许!红卫兵会帮你们‘触及灵魂’!”由于有班上陈光炎、谭钢屏被“触及皮肉”的先例,我们很清楚“帮助”我们“触及灵魂”意味着什么。但那时大形势正在改变,开始批“资反路线”、“自来红”了,我没去“补课”,不几天“红外围”也就解散了。
对于我的这种态度,曾经听说“那一边”的一个同学这样的评论:“这么多年了,他们还记得那些事!?”我不以其为是。自尊和相互尊重的人们之间交往,当然有一定规范。当年如此待人,现在如果不首先示好,受伤害的一方有什么必要虚与委蛇呢?
伤人的事,不是仅仅发生在干部子弟与其他同学之间。我自己也干过。几年前第一次回国时同学聚会吃饭,我正好坐在你旁边,曾问及你母亲。你告诉我她已去世。我当时心里一动,席间无法多谈。运动初期班上几个男生一起写大字报,把一些老教师都点名批了一通,其中包括吴寿玉老师(当时涉及的是“教改中的保皇派”、“用‘唯有读书高’毒害子女、学生”之类)。你从我们旁边走过,看见这张大字报,没说话,我当时心中有些尴尬。我其实是希望向你说一下,我记得这间事,我应该道歉。我参加的批老师、斗“走资派”的事当然远不止于此,如果要见这些老师,我都要先道歉。
这种道歉的意义超越了个人关系的范围。我们整个社会要有所进步,我们这一代人就要提升自己,做出努力,否定导致文革悲剧的思想根源,消除制度性弊病。陈劲在电话中说,“当年他们是雅利安人,我们是犹太人。但在相反的形势下,我们也可能当雅利安人去压犹太人”。实际上,运动后期“我们”这一边的一些同学对“那一边”的一些老师的打击,也是不堪回首的。我们从插队到现在,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做力所能及的事,一方面是思想上摆脱当年谬误而接受更新更好的观念。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增长方面有显著成绩,但很难说在人的发展、社会进步和基本观念方面也有相应的提高。你们信中提到的XXX上电视慷慨陈词初二时“学雷锋”一事,正可用作佐证:“雷锋精神”中,关心、帮助他人,“象春风一样温暖”是正面的,但“驯服工具”/“甘当螺丝钉”是奴役/奴隶的思想,而“夺过鞭子揍敌人”(还记得“唱支山歌给党听”那首歌吗?)蕴涵着一种仇恨和暴力倾向,在文革中就演化成谭力夫的逻辑和真实的鞭棍交加的血腥场面。我们这一代人,现在不应该不加分析批判地重复当年一些饱含毒素的东西。我确实觉得,一些最好的观念还没有在中国扎根,与此相联的制度改革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在1999年写过一篇文章,涉及在这方面的一些思考,附上请指正。
从来信中我第一次知道张大中也是得陈光华助而逃避了“挖烙印”。我刚刚打电话和陈光华谈了我正在写的这些事(他才下飞机到家几小时),他提到在聚会时对当年做错的事道歉。陈光华对文革往事的态度,在多年前就很明确,所以我们在文革前、文革后到现在都是朋友。附中同学在这边的聚会,凡日程合适的,他都参加了。我觉得他让YYY出面请人,可能是所托非人──“这边”的同学记得YYY当年的行为,并不知道他如今的看法。YYY对张大中说“你能来,就说明你已经原谅我们了”,确实不够得体,“原谅”与否应该由别人说。难怪张大中反驳。但YYY用了“原谅”一词,这可以肯定吧。
如果你认为合适,可以把这封信转给其他同学。我也把它发给这边的同学。这里所谈,全部对事对理不对人。高三丙班搞了一个“网班”(只限同班同学的网址),葛家覃老师也参加了。据说那个网站天天有人留言,热热闹闹,但不涉及我们现在讨论的问题。你的信引发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反省思考,谢谢你“捅破一层窗户纸”。
祝
好!
张人则 2003/1/7
附件(略):
由女儿参加的一次学生抗议活动所想到的
任 赜
发表于北美“世界日报”周末版“世界周刊”1999年5月19日
网上杂志“华夏文摘”增刊2000年6月3日
http://www.cnd.org/HXWZ/ZK00/zk215.hz8.html
安嘉莹的回信,对张人则的一些观点提出意见,例如,“关于你的‘对直接伤害过自己的人是不愿意见的’的观点,颇有同感,但修正一下,如已认清过去的过错,以诚待人的不在此列。”同时报道了南京的新情况:当时接着有另一同学回国的聚会,“我没有去,据说还有一些受过伤害的同学也托词没去。但有人将我在陈光华回国时给YYY的回信,打印了带到现场,许多没有Email地址的同学都传阅了”。“我上次发给YYY的信,同时发给了有Email地址的同学,以期沟通。大家通过不同的方式给了我回音,当然各自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大概只有YYY没回音,但据说他说‘安嘉莹的信起了很不好的作用’”。
另一方面,陈光华和张人则讨论之后,决定把他在一场大病、几乎死掉、痊愈之后感悟人生的一篇文章作为致全班同学的信,发给同学交流。文章是用英文写的,由蒋为民翻译出来,寄回南京。该文及译者后记如下:
陈光华致全班同学的信(蒋为民的中文译文,经陈光华审校)
致谢与道歉
-陈光华
亲爱的同学们:
这个假期我回到南京,邀请了老同学,以及其他一些人一起聚会。我很高兴见到一些三十多年没见的老同学。尽管好像我们突然又回到了我们的年轻时代,充满活力和梦想,然而韶华不为少年留,如今我们已经年过半百。
或许我是一个在这个年龄倾向于回顾所走过的人生历程的人。或许是我的九死一生的经历(在心脏停止跳动后,又抢救过来,在一个美国医院重症特别护理病房住了7天),促使我反省生与死和我存在的意义。因此我与参加这次聚会的人一起分享了我的这些反省。
反省我九死一生的经验,我醒悟过来更好地理解我自己,活着还是不活着,以及生命的意义。死亡像似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强烈的冲突和无法忍受的疼痛逐渐消逝,进入到一个安详、美丽、略带悲哀的场景中,最后达到永恒的宁静。尽管在那一时刻,死亡像似一个毫无疼痛的解除而生命在凋萎憔悴,然而因为我对那些至关重要的人的关系的执著,以及我对于爱情和友谊负有的永难完全回报的责任,奋斗以重返人生是值得的。确实,在那一时刻我既没有为看来是虚度的年华而悔恨,也没有为我在一些人生目标上的失败而遗撼。我也没有细想崇高的理想。实际上,在那可能是我的人生的最后的时刻,我的思想是和我的母亲和妻子在一起。
因此,对于我,人生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人际关系和对于这些关系的依恋。所以,人生的意义是理解和感激这些关系。换句话说,人生的历程是超越我们的局限性、偏见以及被误导的状态,达到理解人类同伴,以及我们和他们的关系,并感激所有这些的关系。在这样做的过程中,我们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对待人类同伴,如何做人。
因为生命是脆弱的,所以我不愿意错过我的机会。我乘上次聚会的机会,现在再借写此信的机会,对所有和我一起学习过,工作过、分享过经验体会的人表示感谢。感谢你们友爱的帮助,容忍,和耐心,以及教我关于人生的意义和人类的关系,和如何做人。
我是一个学的慢的人,花了我一生的时间才学会了或许是简单的道理。我曾经不成熟的,有局限性和偏见,误入歧途。我不懂如何做人,做了错事。我伤害了好人。我伤害那些我应该永远怀有感激之情的人。我对我的错误表示歉意。
说几句话关于文化大革命。尽管情况可能不同,当我伤害了其他家庭时,我的家庭也在受伤害。因此,从个人和家庭的经验推广到人类的更一般的的经验,对我并非很困难。我曾经在八十年代在南京大学和一些老同学和校友交换过关于某些悲剧性的情况和事件的意见。我记得在八十年代早期有一个学习班,大家必须谈文化大革命教训。虽然几乎所有我的同事都使用了现成的语句,例如“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缺乏理解,受四人帮和林彪蒙蔽”,我陈述我的两条教训,没有用这些语句。我只需要用简单人性的措词。首先,做一个好人。其次,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简而言之,我感谢你们大家和我们的友情,它们构成我的人生而且赋于它意义,我也对我的错误表示歉意。
像在一只歌中所述,请允许我向你们这些好人--我的老同学,致以最良好的平安的祝愿(“愿好人一生平安”)。
陈光华
(请将此信传给全班同学。因为我没有中文书写软件,此信用英文写成。)
****************************************************************
译后感
-蒋为民
光华同学:谢谢你的来信。
人则同学昨日来电话建议我将你的信译成中文,便于更多的同学分享。我今天已译了一个草稿,权当抛砖引玉之作。
你的九死一生的经验独一无二,发人深省;你对人生的意义的理解十分深刻;你的诚垦的歉意,难能可贵。
古人有语“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又说“人有十年旺,鬼神不取谤”,你躲过这一劫,那怕是鬼神也奈不了你何。
文化大革命之事,红卫兵既是当事人,又是受害者。你的词“misguided” “误入歧途”很贴切。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都是在不断改正错误中前进。“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我很高兴有你这样正直的好朋友。
蒋为民 01/12/03 于旧金山。
陈光华的信在南京同学中流转,反应是正面的:“不断地收到陈光华信件的中英文新版,我想,看到的同学都会体会到他的诚意的。”事情到此,本来可以算是不错的结果了。但接下来又起余波。一些受过“自来红”压迫的同学,对班上几个非干部子弟而参与整人的同学,也起责难,认为他们有关歉意的表态不够深刻。被批评的同学受到压力,感到委屈。陈劲与张人则商量,我们不能搞反向的“挖烙印”。于是,陈劲与南京同学打电话,麦纪玲与美国同学打电话。中心意思是,反思要由各人自己做,不能要求别人的认识达到自己的水平。我们的目的是消除历史隔阂,千万不要再造新创伤。这种意见在沟通中得到共鸣。大家对文革往事的看法、认识当然仍有差异,但同学之间在有过上述那样的交流之后,就不再追究了。
从高二乙班同学的这一场讨论来看,反思讨论要取得正面成果而避免负作用,绝非易事,但并非不可能。上面提到,我们对反思讨论文革一直持赞成而谨慎的态度。关于反思讨论应该如何进行,我们的一般想法是:(1)反思依赖事实,我们应当努力建立附中文革史实的尽可能完整的纪录,作为反思的基础;(2)对文革中的事端,是非判断立于道歉,一经道歉,双方就有了反思讨论的共同出发点;(3)思辨固当力求深入,讨论无妨相互辩驳,态度则务须符合公共讨论的规范──理性、开放、尊重对方等等;(4)所追求的成果,并非观点的统一,而在于形成比出发点更深入、更广泛的“重叠共识”。这种共识可能需要在多次交流沟通中经逐次逼近的过程而形成,已形成的共识,也可以随时间而演化发展。附中的老三届同学啊,我们能不能通过反思,尽量为我们的下一代留下更多一点正面的东西呢?
分享到新浪微博阅读(785)┊ 评论 (51)┊收藏(0)┊ 转载┊分享┊ 打印┊举报
前一篇:053 关于发文章,发帖的意见
后一篇:055 人与人活着时的差异:文革中南师附中干部子弟的两种不同行为选择
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点击查看详情 [发评论]
新浪网友2007-04-23 12:53:48 [举报]
高二乙班的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尤其文章提出的关于反思讨论的四点想法应该成为博客网友的共识。
新浪网友2007-04-24 07:47:04 [举报]
听说曾小渤曾专程去向大力道歉。大力接受了道歉。实为美谈。说明小渤的道歉的真诚,也说明大力的宽厚。当然,如果大力不接受,也无可指责。因为他是受害者。
反观此处陈某的道歉信,令人哑然。不知是智商太高,居美仅十余年其英文水平已高过其母语,还是记性太差,仅十余年已无法以母语表达想法了。
如果二者皆非,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他压根儿没想道歉了。
更可笑的是居然还有人自愿充当“翻译官”。
这更象是一出滑稽戏,不过其背景应当是上世纪三十年代。
新浪网友2007-04-24 09:12:22 [举报]
陈光华在信尾说明:
“因为我没有中文书写软件,此信用英文写成。”所以和“智商“,”记性“都没有关系,而楼上所说的“唯一解释”反而是没有根的。希望批评之前至少先看清楚别人的文字。此信写于2003年,听说陈光华自1978年起,多次向被整同学道歉。该文中提到的那些高二乙同学都认为他态度真诚,一定有他们的道理,其他人总不会比当事人更清楚。
翻译这封信的同学,还翻译过高二乙另一人的英文著述传给大家看,几十页的稿子。别人的兴趣,没有什么可讥笑的。
YY2007-04-24 11:58:34 [举报]
楼上有人说:" 反观此处陈某的道歉信,令人哑然。不知是智商太高,居美仅十余年其英文水平已高过其母语,还是记性太差,仅十余年已无法以母语表达想法了。
如果二者皆非,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他压根儿没想道歉了。
更可笑的是居然还有人自愿充当“翻译官”。
这更象是一出滑稽戏,不过其背景应当是上世纪三十年代."
-------------------------------
这位说话的人是否对陈有成见?! 否则分别十余年(有四十年了吧?!)后,干嘛不问人真诚与否, 却拿个表达方式做文章?让我这局外人看了也感到: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要来说个几句.
在美国,许多公司将中文当病毒处理. 你写不出,也读不了.
中国社会及文化让人遇人先把人往坏处想...(例:防人之心不可无);
西方文化和法律把人熏陶得遇人总把人当好人.要不,氟及尼亚理工大学也不会被一个枪手杀了三十二个年轻的大学生.(真没有阶级斗争观念啊!).
在中国,不少校友怕是退休了; 可在美国, 同样的年令,哪一个不在拼搏或谋生??老三届年令的人,得约六十六岁才有退休资格.不过大家也忙得充实, 活得实在. 远离Show off(请原谅我一时不知如何译成英文,我的中文是老三届中学的最少的,当然也完全可能是最差的).所以我会说:大病之后,大忙之中的陈能为过去的校友写上几句,为往日的错误道个歉,从精力和年令上都是不易的事.读者当珍惜为好. 对这老三届网上的所有真诚道歉的语言文字,我们都该珍惜!
希望有一天,NSFZ人对人的宽容度的平均水平可以赶上非重点中学的值. 到那时, 教改的流毒怕也是清去了一半.
pp2007-04-24 12:00:53 [举报]
我们应该相信当事人的感受。不过作为思想兵的主要负责人还有一个不能推卸的责任:就是回忆思想兵的历程,即使不那么光辉也没有关系。四十年前的你我他,已经不是现在的你我他。所以心态上一定要客观些,不要将自己同四十年前自己仍然捆绑在一块。
新浪网友2007-04-24 12:56:44 [举报]
“对这老三届网上的所有真诚道歉的语言文字,我们都该珍惜!”
——希望大家共同营造这样的氛围。
新浪网友2007-04-24 14:54:32 [举报]
楼上的所说:"反观此处陈某的道歉信,令人哑然。不知是智商太高,居美仅十余年其英文水平已高过其母语,还是记性太差,仅十余年已无法以母语表达想法了。
如果二者皆非,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他压根儿没想道歉了。
更可笑的是居然还有人自愿充当“翻译官”。
这更象是一出滑稽戏,不过其背景应当是上世纪三十年代。"
..............................
我不太赞同这样讥讽腔调的语言.陈光华和曾小渤的道歉同样值得称赞,无论是用中文还是英文.
我欣赏陈光华对文化革命的教训的两句话:"首先,做一个好人。其次,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一个人一生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对待自己已犯过的错误,正确客观的认识错误,承认错误,是做好人的标准之一.
对文化革命的反思要立足于对自己不妥行为的正确反思,要实事求是,如果到现在还认为别人都错了,唯有自己是正确的,甚至为自己的派性行为歌功颂德,说明你太落伍,太可笑了.忘掉自我,忘掉派性,以做好人的态度来回忆文化革命,回到同学时代,我们会有一个真诚的同学情谊的.
新浪网友2007-04-24 20:16:07 [举报]
如此慎重的事,以“没有中文书写软件”为由是否有些牵强?
新浪网友2007-04-24 20:36:17 [举报]
拿你的美国经历来唬人呢。
即便是英文版的XP也带有中文字库。
YY2007-04-24 21:45:03 [举报]
"拿你的美国经历来唬人呢。
即便是英文版的XP也带有中文字库。"
--------------------------
哎, 这位真是时差太大了点吧?!陈写文是那一年??WIN XP 还没有出来吧?! 我想,至少当时陈是没法用.
****************************
"拿你的美国经历来唬人呢"
--------------------------------------
哪敢呢?!
你是不是有莫名的"自卑"感? 咱可从没有唬人的愿望, 也没有觉得美国就各方面都比中国强(比较是因人而异的,我来美是为了自由和体制), 比起你的经济条件口气来, 咱是"自怜"还来不及呢! 咱家至今还用有WINDOW 98 和 WINDOW 98's 2nd edition.(2005年底刚添了第一台用WIN XP 的). 美国的版权法是严格的,咱也不违它. 再说,平时不用中文,也不想化那钱.能省则省了. 另, 弱弱地问一句:总把人朝坏处想,累不累啊?!
咱所在公司是2006年才更新了WIN XP. 但中文不是公共设定,很多老中只能读,还不知如何使之能写. 令外,OUTLOOK 还是总将中文来信变成一大堆问号. 将写的中文来信变成一大堆乱码(YAHOO 也会这样).这完全取决于IT部门的病毒的定义.
你要是不相信这一切,我也没办法.我想总有内行还是会信的.
新浪网友2007-04-24 21:53:36 [举报]
如此慎重的事,以“没有中文书写软件”为由是否有些牵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哪条法律规定的???
人写是出于自愿. 请你不要把人那一点可能还在犹豫的自愿给扑灭了.扫了大伙的兴.
YY2007-04-24 22:25:09 [举报]
如此慎重的事,以“没有中文书写软件”为由是否有些牵强?
----------------------
请别忘了NSFZ的世界读者群!!
原NFSZ有80%是学过英语的吧?!(余为俄文) 现已不是知识无用的年代!就算陈刻意选用了英语为写作语言,也有其特别的意义!
nsfzlsj2007-04-24 23:10:41 [举报]
如此慎重的事,以“没有中文书写软件”为由是否有些牵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区别慎重与否不是看用哪种文字,关键要看内容。
nsfzlsj2007-04-25 11:06:04 [举报]
远离主题,瞎吵一通,有点无聊。
nsfzlsj2007-04-25 11:09:04 [举报]
不要再吵了,能道歉,总比不道歉的强。
新浪网友2007-04-25 12:43:37 [举报]
有人说文革反思是一道没有解的题,该文给了很好的回答:反思文革是一道有解的题,关键看如何去反思。有一点十分重要,即无论原来是哪个组织的,参与反思者应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心愿——要解开反思文革这个结。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否则就......
新浪网友2007-04-25 16:53:01 [举报]
楼上的朋友:
愿望是好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不存在,“关键看如何去反思”不一致。解是什么?解在那里?有解了,会吵成这样吗?
新浪网友2007-04-25 18:17:15 [举报]
对,别天真了,“一个很重要的前提”不存在,现在能被你们说服,说明还有良知。可惜,他们没有。
新浪网友2007-04-25 18:24:22 [举报]
既然陈光华的同学大多能接受他,没必要再纠缠诚意了,没意思。能做朋友相处,是他们的成功。学学吧!比现在还敌对的强。
新浪网友2007-04-25 21:19:42 [举报]
既然陈光华的同学大多能接受他,没必要再纠缠诚意了,没意思。能做朋友相处,是他们的成功。学学吧!比现在还敌对的强。
--------------------------
的确是. 我也是原红联的, 先咱家和陈光华同学一家是朋友. 在我眼里,人家多实在的两口子!多好的心态.
顺带申明一下:我不是戴祥林.
新浪网友2007-04-25 21:30:30 [举报]
楼上的朋友:
愿望是好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不存在,“关键看如何去反思”不一致。解是什么?解在那里?有解了,会吵成这样吗?
------------------------
这里都是原红联的人在吵吧?!
YY2007-04-25 23:02:15 [举报]
如果是我,在没有法律的约束力下, 重新用文革的思维方式,敌对的态度来逼我倒歉,我一定不从!我宁可将来去上那法律的绞刑架.
持敌对态度的人该醒醒了, 能支撑这网站的力量除了信任和友谊还能有别的吗?!这是上天给咱们的最后一次群体交流机会!!
看到有人逼人一次,一次,又一次地道歉, 当听到有被逼者又在再次写道歉信. 我的心是被揪住了一般的疼. 我看到的是又再在写道歉信的人善良和茫然,和逼人者手下那无型的"文革"皮鞭!
我想大声说, 让我们从交流中去争取更多的相互理解,再在自愿的基础上去有效地回忆往事. 这里不是个人报恩,复仇的场所, 任何人都不必用任何理由(如为了下一代之类的)为这种行为作解释.
如果这网站成了又一不平等的,文革式的逼人场所,它就该被关闭,成为又一不幸的准文革文物.
再次写道歉信的人: 作为朋友,您的心意咱加倍收下! 但很报歉地请您把信毁掉, 千万不要贴在这里! 因那在任何一丝压力下产生的东西都将成为我们nsfzlsj 大多数网站网民的耻辱(表明我们给了人以压力)!!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一原红联成员)
知情者2007-04-26 12:34:49 [举报]
在这里贴出道歉文字或信的人,应该都是出于自愿。当然也不排除外界的压力对他的影响。我们希望大家能够站在今天的角度去看待历史。当然发表的信也不必删除,如果它反映出某种压力,那就更不能删除了,应为它是真实的纪录。
新浪网友2007-04-29 17:29:25 [举报]
做错了事情、伤害了别人,向人道歉,是天经地义的。
有人愿意,有人不愿意,说明人与人的修养差别是客观存在的。
有人能接受,有人不能接受,是各人的自由,并没有伤害别人。
也许有诚意,也许诚意不够,这很正常。
什么外界压力不压力,难道有人在你头上扬起皮鞭吗?
愿意的请进来,不愿意的抱着哪些僵尸走到结束的一天,没人干涉你。
pp2007-06-25 12:53:15 [举报]
[你可能知道,我的母亲是附中的老师,文革中受到非人的迫害,一群被蒙蔽的初一的小孩子做出了惨无人道的行为(母亲已经去世多年,我实在不想再回忆这段可怕的往事)。但是,初一丙的所有学生在文革后和我妈妈相处得非常好,老师原谅他(她)们当时年幼无知,给别有用心的人当枪使]
细节很重要。当我们回忆或曰反思文革的时候,不应该忽略细节。这里的所谓细节就是指文革中,初一的小同学怎么会对吴寿玉等老师如此惨无人道,“给别有用心的人当枪使”。沙尧校长在抛教师档案方面是否别有用心?有人在文革初向沙尧献策:初一年级就批吴寿玉。如果这个细节果真如此,我们又该如何来看沙尧及向沙尧献策的行为呢?
新浪网友2007-06-26 14:14:53 [举报]
附中文革搞得如此惨烈,与沙尧在文革前和中推行的那一套阶级路线密切相关,也和他依靠什么人,团结什么人,整肃什么人的具体政策措施有关。他是扼杀附中学生人性的罪魁祸首,罪不可恕!
pp2007-06-27 12:02:46 [举报]
沙尧是个执行者。当人们觉得他也是文革的受害者的时候,更应该注意到他作为阶级路线的执行者的一些细节。矛头指向走资派(当权派),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受利用,受蒙蔽的事情。在一些当权派的身上,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专制的特色。矛头指向走资派,从更清晰更准确的角度来讲,应该同指向旧体制相关。
新浪网友2007-06-27 13:45:54 [举报]
受害者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无论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永远被压在底层。所谓解放就是能喘口气了,好处实惠不能说基本无缘,但要得到,需十分的努力,还要看机缘巧合。另一种“受害者”,实质是这种制度的受益者和卫道士。运动前他们整人治人,高高在上。运动一开始,就利用手中权利,用抛档案,挑拨学生等最卑鄙的手段将斗争的矛头指向压在底层的受害者。在运动失控时,才不幸沦为他们推行的整人政策的受害者,这叫自食其果!运动一结束,又以文革中清白和受迫害,加官进爵!好一个清白的受害者!好一个永远正确的不倒翁!就象有人采访王光美,说她大度:对文革中整过她的人,不予追究。却故意回避了王光美的“桃园经验”整煞了多少人,人们追究她了吗?!这就是阶级社会!这就是等级社会!能一样吗!?
YY2007-06-28 05:51:08 [举报]
这就是阶级社会!这就是等级社会!能一样吗!?
------------------
深刻!
新浪网友2007-07-03 04:53:06 [举报]
附中文革搞得如此惨烈,与沙尧在文革前和中推行的那一套阶级路线密切相关,也和他依靠什么人,团结什么人,整肃什么人的具体政策措施有关。他是扼杀附中学生人性的罪魁祸首,罪不可恕!
沙尧确实在很多方面做过了头,但毕竟还可以说是在其位谋其政. 倒是那个朱之闻,放着副厅长不做,到附中来搅混水. 我看他才是扼杀附中学生人性的罪魁祸首,罪不可恕!
pp2007-07-03 11:57:29 [举报]
确实,沙尧,朱子闻也该自己反省一下:文革中自己所谓也是受害者的认同的同时,文革前,文革中自己作为肆虐者的另外一个形象。
新浪网友2007-07-04 02:15:22 [举报]
你们都说文革不好. 我看也不尽然. 如果文革早几年发动,桃园经验就没有了. 如果没有文革,也不会有后来的为右派平反. 从来运动都是'贱民'挨整,惟独文革让大家都来尝尝挨整的滋味. 你说不好吗? ...代价是大了点.
新浪网友2007-07-04 16:48:46 [举报]
楼上的,这是你想当然的因果关系!本来觉得你是小字辈,看来也许你是愿意挨整也热衷于整人的人。
新浪网友2007-07-04 17:55:51 [举报]
楼上的二位学友也不必计较。文革不是好事这已是定论,但它发生在66年,对老三届来说未必一定是坏事,起码不是对所有人都是坏事。大家想想,如果不是66年废除了高考制度,我们中的一部分眼睁睁地看着另一部分上大学,那一部分能平衡吗?正是由于文革在66年发生,才使得本来眼睁睁的那一部分得以在77,78考上大学。
新浪网友2007-07-04 20:18:41 [举报]
楼上学友说得对. 不过那'另一部分'确实也'上大学'了. 只不过要冠以'工农兵'而已.
新浪网友2007-07-05 05:35:06 [举报]
三楼的朋友,你没有明白四楼朋友的意思. 他想说,那些当官的,包括沙尧在内,从来都是整人的. 这回也让他们尝尝挨整的滋味.
记得在文革中,有些干部子弟,头一天还在气焰嚣张地打人呢,第二天突然灰溜溜地不吭声了. 不用问,一定是他老子倒台了.
新浪网友2007-07-05 05:38:25 [举报]
这叫现世现报.
一棵小草2007-08-07 17:29:25 [举报]
高二乙班的活动很好,我是高一甲的,对那些整过人还无动于衷的,我咀上不说,心里是特别别扭。
但是我们又不能要求每个人的思维水平和休养一般高。有道歉就可以了。对还坚持赞扬当年革命行动的,鄙视他吧。
新浪网友2007-09-05 09:54:41 [举报]
从来都是整人的. 这回也让他们尝尝挨整的滋味
-------------------------------------
真是这样,现世现报。喜欢整人的人,灵魂一定是阴暗丑陋的,才会不择手段做世人难以想象的坏事。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都希望有个好的发展,好的前途,无可厚非。问题是要靠真本事,去努力争取,既提升了个人价值,也造福于社会和人类。
颂扬真善美,反对假恶丑。
新浪网友2007-09-05 10:01:27 [举报]
大家想想,如果不是66年废除了高考制度,我们中的一部分眼睁睁地看着另一部分上大学,那一部分能平衡吗?
------------------------------------
又错了不是!
文革前,沙尧紧紧抓住两种生源:高知子弟和高干子弟,前者高成绩,后者有好的背景,升学率都是非常高的。这是沙尧最“聪明”的地方。
新浪网友2007-09-05 10:10:14 [举报]
所以附中文革前的学生中真正的工农子弟极少,别看沙尧之流满嘴“教育革命”、“为工农兵服务”,他们喜欢的是跟他们一样会说假话的学生。
新浪网友2008-01-07 09:43:19 [举报]
我是68届初中的,文革初期和杜红日当劳改队长,后来解散了,我和班上同学成立了自己的组织,记得共有六人,参加过关押徐远凡,沙尧的事情,后来又散了,我最后到了反到底,运动中后期的事情我全都知道,尽管其中有点误解可我问心无愧,我没有伤害过别人至少是没主动干过,再后来我也去了苏北,在知青农场里才真正结识和了解了张人则于含英,对我来说受益很深,他们的人格魅力是非凡的,而有的人当众表示要扎根后来混到党票后又反悔,实在叫人脸红啊,小辈知青颇有微词,也给我校的名誉抹黑了,相比之下我佩服张哥哥,其实人生就是个大舞台,历史就是最好的一面镜子。
知情者2008-01-07 14:59:14 [举报]
据说你还很喜欢作曲。可以在博克上贴上一些当年的歌词,也是过去生活的再现。
你的记忆好。关押沙尧,徐远凡的事情,你最有发言权!写点回忆,发到博克信箱来吧!
新浪网友2008-01-09 21:27:31 [举报]
谢谢知情者抬举,我已经用网名写了一些回忆,很肤浅的,自己去看吧。可有人居然说胡百良的所谓自杀和我有关,真是莫名其妙。不知李远归现在是否也光顾这里,我清楚的记得他扇朱之闻的耳光的情景,在农场里喂猪干的也不错。
新浪网友2008-01-10 10:50:54 [举报]
别看沙尧之流满嘴“教育革命”、“为工农兵服务”,他们喜欢的是跟他们一样会说假话的学生。
-------------------------------------
同感,在附中的岁月中,最反感的就是会说假话的老师和同学,而且很高明。
新浪网友2008-01-10 17:37:46 [举报]
记得他“扇”朱之闻的耳光的情景
----------------
应该是“搧”,对不对?
新浪网友2008-01-10 23:53:22 [举报]
感觉‘知情者’好像是个慈祥的农场人,俺猜可能是一番茄吧,大的吧,呵呵。您好吗,想念你们,更想看到你们超曾小渤的好文章。我知道你们与红五类的结怨很深,也不是一句道歉话的事,就像小日本总埋怨我们老提南京大屠杀一样。我更欣赏前些日子的一篇网文,‘请你记住,你没有权利代表35000亡灵去原谅日本人’。我读了很受震动。
新浪网友2008-01-11 00:13:00 [举报]
当然,同学和校友之间还是应该坦诚些,只要真心的相互达到谅解也就算了。文革中的许多问题我们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环境去看。我至今认为当初紧跟党的战略部署并没有错。至于个别人的过激行为就另当别论了。不能把自己的个人行为全推给毛主席,毛主席没有叫你去打老师或校长,也没有叫你去整同学,用武装皮带抽人,那完全是个人发泄。我想你的爸爸妈妈知道你这样也不会赞同的,还是家教不到位。没有和最广大的生活在最底层的老百姓站在一条线上。不了解中国普通百姓的疾苦,所以啊毛才号召我们下农村去的,看看生活最底层的苦楚。
新浪网友2008-01-11 10:13:12 [举报]
感觉‘知情者’好像是个慈祥的农场人,俺猜可能是一番茄吧,大的吧…
- - - - - - - - - - -
也向您问好。 不过,我并不是“知情人”。因为猜不出您是哪一位,所以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取得联系。真是多少年没见面了!节日好!
大番茄
新浪网友2008-01-11 10:52:43 [举报]
您好啊,您再看看跟帖就会明白了,还是不说破的好,大家方便。农场生活是我终生难忘的,尤其和你们在一起的时候,发现自己是多么渺小,你们就像老师和长者。你现在人在南京吗,我在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