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02|回复: 0

文革期间批斗常用词语汇总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0-5-2 12: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 天涯社区

   打倒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
    打倒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红色恐怖万岁
    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导师、伟大的舵手
    愤怒声讨“三家村”
    向“三家村”猛烈开火
    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工作组滚他妈的蛋
    无产阶级革命造反精神万岁
    敢想、敢说、敢做、敢闯、敢革命、敢造反
    造反有理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拿起笔做刀枪
    天大地大不如毛主席的恩情大
    大破一切剥削阶级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敌人不投降就叫他灭亡
    把资产阶级的全聚德砸个稀巴烂
    火烧XX砸烂XX的狗头把XX揪出来示众
    油炸XXX 炮轰XXX XXX必须低头认罪
    把XX打翻在地,再踏上千万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格杀勿论
    造他妈的反革他妈的命
    只许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
    口诛笔伐
    批判邓小平,反击右倾翻案风
    批林批孔
    打倒刘邓陶
    打倒资产阶级保皇派
    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万岁
    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用文斗,不用武斗 要又攻武卫
    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掀起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新高潮
    毛主席革命路线胜利万岁
    打倒无政府主义
    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就是好
    红卫兵的革命行动好得很,就是好!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革命的血统论万岁
    狠斗私字一闪念
    要斗私批修
    打倒美帝,打倒苏修,打倒一切反动派
    打到资产阶级派性
    打倒万恶的旧社会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头可断,血可流,毛泽东思想不可丢
    海可枯,石可烂,忠于毛主席的红心永不变
    毛主席是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
    毛主席万岁万万岁
    
    “文革”常用词汇选注
    再教育:“文化大革命”中改造知识分子的方针。
    全面夺权:“文化大革命”初期,以上海 “一月风暴”为开端的遍及全国各部门、各地方的全国性大夺权。
    文斗、武斗:“文化大革命”中,用以批斗干部、群众。
    文攻武卫:“文化大革命”初期,江青提出的一个挑动武斗造成严重后果的口号。
    一斗二批三改;“文化大革命”的任务和目的的简称。即斗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赞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批判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革础的上层建筑。又称“斗批改”。
    大批判:“文化大革命”初期,在“斗批改”阶段提出的一种搞运动的形式,实际贯穿在“文化大革命”的全过程中。
    大串连:1966年夏,为在全国发动“文化大革命”而采取的一种特殊方式。1966年8月一些外地学生到北京上访,参观学习北京的经验;北京的学生也到外地去“煽风点火”,造地方各级党委的反,这种行为被称为大串连。
    斗私批修:1967年夏毛泽东在视察华北、中南和华东地区过程中,提出的一个“左”倾错误口号。
    吐故纳新:“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关于吸收和清除党员的形象说法。1968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转载《红旗》杂志1968年第四期社论《吸收无产价级的新鲜血液》中,第一次公开发表的毛泽东的这段话:“一个人有动脉,静脉,通过心脏进行血液循环……”
    工人阶级占领上层建筑:1968年夏,北京派出工人宣传队,进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学校。此后,各地纷纷仿效北京的做法。名曰“工人阶级占领上层建筑”。
    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文化大革命”中配合“工人阶级占领上层建筑”而在农村采取的措施。各地纷纷选派贫下中农去领导农村的中学和小学。
    五七干校:“文化大革命”期间,以贯彻毛泽东《五七指示》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指示,将党政机关干部、科技人员和大专院校教师等人员下放到农村,进行劳动的场所。
    牛棚:“文化大革命”初期由造反派、群众专政组织用来关押“牛鬼蛇神”的地方。
    四大: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简称。文革期间曾写入宪法。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决定,从宪法中取消这一规定。
    黑帮分子: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者。
    反动学术权威:自以为有专长、有成就、有名望的知识分子。
    牛鬼蛇神:坏人。
    三反分子:即“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分子”的简称。
    臭老九:知识分子。
    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文化大革命”初期,指那些所谓的“牛鬼蛇神”、“三反分子”等的子女。被称作“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的人,仍然受到歧视,不能与别人受到平等的待遇。
    黑修养:“文化大革命”中指刘少奇所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
    三旧:“文化大革命”初期,对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文化部、中共北京市委的诬称。
    “早请示,晚汇报”:“文化大革命”初期、活学活用毛泽东著作运动中出现的一种形式主义的做法。每天早已开始工作前,集体站在毛泽东像前,先三鞠躬, 手握《语录》贴着心窝,再呼喊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林副主席身体健康。边喊边把语录有节奏地挥向头顶前。然后,由领队人领念几段语录,再讲当天准备做什么 事。这套动作被称为“早请示”。“晚汇报”与之基本一样,只是在晚上。
    忠字舞:“文化大革命”初期,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一种形式主义做法。每当集会,边唱边手舞足蹈、以表达对毛泽东的忠心。
    红海洋:1966年下半年,有些地方将整条街、整块墙壁,用红油漆涂上,书写语录和大标语。这种做法被称为“红海洋”。
    天天读:“文化大革命”初期,出现的一种形式主义学习制度。
    最高指示:指毛泽东言论的一个用语。
    
    文革时代的宣传口号小辑
     崇拜类:-----------
    
    首先,让我们共同敬祝:全世界人民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我们最最最最敬爱的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万寿无疆。
    
    让我们共同敬祝: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我们最最最最敬爱的林副统帅,永远健康,永远健康,永远健康。
    
    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
    
    为了向毛主席敬献忠心,我们可以牺牲一切
    
    一心想着毛主席,一切为了毛主席
    
    生为毛主席而生,死为毛主席而死
    
    毛主席支持我支持,毛主席反对我反对
    
    把对毛主席的忠诚,融化在血液中,铭刻在脑海里,落实在行动上
    
    三忠于四无限: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恩想,忠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对毛主席要无限热爱、无限敬仰、无限崇拜、无限忠诚!
    
    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林彪语)
    
    服从毛主席要服从到盲从的地步,相信毛主席要相信到迷信的地步(柯庆施语)
    
    毛主席著作,一天不读问题多,两天不读走下坡,三天不读没法活(门合语)
    
    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
    
    跟着毛主席,永远闹革命!跟着毛主席,世界一片红!
    
    主席教导光芒照,革命战士逞英豪。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毛泽东思想万岁!万岁!万万岁!
    
    仇恨类:----------------
    
    谁敢反对毛主席,就全国共讨之,全党共诛之(林彪语)
    
    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共产党的哲学就是斗争哲学
    
    八亿人,不斗行吗
    
    要斗私批修!
    
    对人民的要求类:-----------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最高指示)
    
    一不为名,二不为利(最高指示)
    
    要斗私批修
    
    党叫干啥就干啥,做一个齿轮与镙丝钉
    
    宁可前进一步死,不可后退半步生,
    
    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
    
    狠斗私字一闪念,灵魂深处爆发革命(林彪语)
    
    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大庆人语)
    
    公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
    
    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
    
    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
    
    工作指导类:-------------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党
    
    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农业学大寨 工业学大庆
    
    抓革命,促生产。
    
    深挖洞  广积粮 不称霸
    
    要准备打仗
    
    以钢为纲,
    
    以粮为纲
    
    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
    
    行动战斗化,思想革命化,组织军事化,领导一元化。
    
    亿万人民亿万兵,万里江山万里营!
    
    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用十五年时间赶英超美(大跃进时期)
    
    一天等于20年,跑步进入**主义(大跃进时期)
    
    二年进入**主义(大跃进时期)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文革派仗类;-----------
    
    向文艺革命伟大旗手江青同志学习
    
    向伯达同志学习,向伯达同志致敬。
    
    向江青同志学习,向江青同志致敬。
    
    向康生同志学习,向康生同志致敬。
    
    誓作中央文革的铁拳头
    
    拿起笔做刀枪,集中火力打黑帮,文化革命齐造反,革命路上当闯将。
    
    忠于毛主席忠于党,党是我们的亲爹娘,谁要是敢说党不好,马上叫他见阎王。
    
    红色恐怖万岁
    
    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
    
    知识越多越反动!
    
    坚决粉碎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新反扑!
    
    毛主席呀,毛主席!造反派战士想念你!
    
    革命方觉北京近,造反倍觉主席亲!
    
    偷有理,抢无罪,革命的强盗精神万万岁!
    
    文攻武卫,针锋相对
    
    踢开党委闹革命
    
    头可断,血可流,誓死不低革命头!
    
    打倒彭罗陆扬
    
    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火车)宁要社会主义的晚点,不要资本主义的正点!
    
    这个新生的政权机构,叫做革命委员会好!
    
    解放干部看干部要看大节(忠不忠),不要纠缠小节(生活问题)(林彪语)
    
    国际类:----------------
    
    打倒美帝,打倒苏修,打倒各国反动派。
    
    我们一定要解放世界上四分之三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劳动人民
    
    幸福的中国人民深情惦记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美国人民
    
    把红旗插遍全球, 插上白宫和克里姆林宫
    
    中阿(阿尔巴尼亚)友谊万古长青
    
    中朝两国用鲜血凝成的友谊牢不可破
    
    中国是越南人民最强大的后盾,中国辽阔的国土是越南人民的可靠后方,中国愿为越南人民付出最大的民族牺牲。
    
    东风吹,战鼓擂,这个世界上究竟谁怕谁。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人民.
    
     推荐 文革术语浅析
      三面红旗:在1958年前后,中国提出了三面红旗。其一是“总路线”,具体说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其二指大跃进,所谓“赶英超美”,“一天等于二十年”。现在看来愿望是好的,但浮燥得实在可以,由此可以想见“亩产十万斤”是如何出笼的。其三是“人民公社”。其本质是“政社合一”,即政权机关和生产合作社结合。既管政治,也管经济及其他差不多所有事务,或者说是政府包下了一切,可以说是中国大政府格局的初现。
    
      三级所有:自58年大跃进后,我国很快实行了公社化,当时在县以下有公社、管理区、生产大队、生产队四级。在我们一带,公社的建制比“撤扩并”后目前的镇要小,(但从黑龙江一些地区看则相当于镇。)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乡,而大队则相当于现在的村。兼有政权和领导生产的多种功能。(在黑龙江的合江地区,所谓的一级政府----“革命委员会”是一直建到生产小队的。)在“暂时困难”后大队和公社中间的一级“管理区”渐渐取消。由于层次多,特别是当时“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和“共产风”等大环境影响,农村经济分配上问题较多,即所谓干部的“懒、谗、贪、占、变”问题。中央就定下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政策,以生产队也称小队为基本的经济核算单位。当时有几个很出名的中发文件:“农业发展纲要40条”、“23条”。后者就是专门针对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指导文件。要了解那时的中国社会不可不看这几个文件。
    
      四清:文革前奏之一。始于暂时困难刚结束的1963年。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主要是“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早期是清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体制下干部的多吃多占问题(清经济),后渐偏重于思想政治方面(清思想)。渐渐改称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很快就发展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后来就以中共中央的“五。一六通知”为文化革命开始的标志。
    
      桃园经验:四清运动前期,刘少奇之妻王光美带工作队到桃园大队搞试点。她们所总结出的经验即称“桃园经验”。也是文革中给刘少奇定罪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家村:文革前的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邓拓,统战部长廖沫沙和明史专家吴晗,经常在“北京晚报”上发表文章。一般以“三家村札记”和“燕山夜话”为专栏名。内容多为文史杂论,不可否认其中有借故喻今的内容。成了文革最先中炮的目标之一。(当然更早更大的目标还是吴晗写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四大:指文革时期允许、提倡、鼓励群众使用的四种权利: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现在看来,这四大并不对仗。大鸣和大放,源于百花齐放之放,百家争鸣之鸣。前者指各种艺术流派都允许存在,后者指各种学术理论都允许发表。很明显,这是一种政策。评说一种政策,无非是正确与否,是否真正实行;而大字报和大辩论却是属于方式,也就是说,大鸣可以用写(如论文、大字报)的方法,也可以用讲(如讨论、辩论)的方法。所以我觉得放在一起还并称四大自由并不合适。
    
      接班人:本来接班人的意思是象“共产儿童团歌”里唱的,是泛指的。但文革期间的这个词,通常是专指国家领导人的接班人,当时还有接班人必须的五项具体条件。具体人选原来是刘少奇,彭真,后来是林彪,再后来是王洪文。我还记得文革初期,当时军委四个副主席讲话,说明选林彪当接班人的英明。结果是原来的打倒了,新的一个也没站住。
    
      走资派:文革专用语之一,意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资反路线:文革专用语之一,意为“资产阶级反动路线”。
    
      红卫兵:最早于1966年五月末出现于北京清华附中。后来由于受到中央文革和毛泽东的支持,迅速蔓延到全国大中学校。当时的含义仿佛是苏联的“青年近卫军”,是保卫毛泽东的红色卫兵。(我曾遇到有一个被抄对象解释为红色卫生兵,实在是联想丰富了--一笑)一般是大学生和中学生的群众组织。开始仅允许红五类子弟参加,随着“血统论”的被批判,本来就憋着一肚子气的其它学生很快就纷纷成立了名目繁多的各种红卫兵。如北京,出名的红卫兵司令部就有三个。
    
      破四旧:首先是林彪等人借用清华附中红卫兵的话,号召大破四旧。四旧是指“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但实际运用中四旧内涵极广,从旧书(实际上几乎就是所有的书了,因而那时差不多所有的图书馆都关闭了)、旧戏(也差不多是全部,因为实际上只剩下几个样板戏还可上演)、老歌(“东方红”、“我们走在大路上”、语录歌、国际歌不在此例。)直到宗教迷信,各类文物,乃至菩萨庙宇、古建筑造型,可以说差不多都在打倒砸烂之例。这也就是后来大批青年学生被指认为破坏中国文化罪人的主要原因。其实这是不公允的。在各级各类偶象的怂恿下,少不更事的青少年懂什么?杭州就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学生为主的造反派要炸灵隐寺,由于周恩来说了话“要保护”,结果也是学生为主用人墙守住了它。我记得似乎是以浙江大学的一个叫“1861”革命造反战斗大队为主做了这件事。记不清是哪位写过一本书,他说:我曾是红卫兵,我不忏悔。我也深有同感。每到灵隐,看到飞来峰下那些缺鼻子缺眼的佛象,我总是浮想联翩。我喜爱这些佛象甚于新做的大石刻。在那样一个疯狂的年代里,到底应由谁对历史负责?我总是想到写《一八七一公社史》的梅林在书末说的话,应该是那些穿着带金线的制服的高官权贵们。(这是二十几年前看的,原句记不清了。)杭州也是个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我特别喜欢青藤先生(?)写的:拭拂残碑,敕飞字依稀可辩。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千古休谈南渡错,当时只怕中原复。倘钦徽一返,此身何属?彼区区一桧有何能,逢其欲。而我们中国从来是只骂秦桧不骂高宗,只怨妲己不怨纣王。青藤先生的末三字何其深刻呀!
    
      红色恐怖:由“破四旧”、“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而进一步发展到极端,就是滥用私刑,北京、河南及其他各地均有骇人听闻、惨绝人圜的故事。WR142期上子生先生说的有些事不好解密,我觉得是有点不好解密,冤冤相报是不行的。可是不了解这些情况,让我们的后代怎样看那些该负责的人呢?看到不少十几二十几岁的青年朋友在INTERNET上的争论,我深深感到45岁以上的人们应该多写下自己的回忆和经历。不了解过去的沿革怎么能说出中肯的观点呢?尽管在这个年令层上的人们能上网的并不多,但INTERNET的功能多少能补上这个缺陷。这就是我也希望写些小百姓看法的原因。我相信总有一天全都要让老百姓知道的。文革博物馆还是应建起来的。正好有人推荐在《西湖》上刊出了高尔基的文章,我总觉得我们这些炎黄子孙,实在是要好好反一反封建,是要补一补“什么叫人的基本权利”的课。在我们的国家里,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受到的致命攻击为什么却是来自封建主义。千万不要象巴金先生说的,挨了大老爷的板子还要谢大老爷恩典。
    
      大串连:对三届生而言,这是最浪漫的文革专用词了。1966年8月18日后,为了鼓励学生青年造反,开始了波及全国的大串连。理论上是要煽革命之风,点造反之火。让各地各单位造反派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客观上给广大的大中学生带来一个极好的免费旅游的机会。坐车不要钱、吃饭不要钱、住宿不要钱、甚至还有穿衣不要钱。(当然借条是要出的,但最后都报销了。)至今仍是让许多青年羡慕不已的事。由于措手不及,给许多地方造成极大的接待压力,如江西井岗山就发生过飞机空投食品之事。感谢北京几个红卫兵的传经,我始终没有到远离交通干线的地方去,所以没有遇到过衣食之困。但也是在大串连中,我第一次有了和虱子一起生活的体验。也是在大串连中,我有幸走遍了中国中、东、南部各省的大小城市。
    
      红海洋:可算是最温和的文革专用词了,因为这只是造成浪费。为了大树特树,为了让毛泽东思想深入人心,各地各派在可能的墙上都用红色的油漆,墨水写上宣传文革大好形势的标语和毛主席语录。
    
      造反派:文革专用语之一,指所有敢对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当权派进行揭发、批判、斗争的派别组织,当时为褒义。语出毛泽东语录:“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
    
      保守派:相对造反派言,对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的当权派采取辩解,保护的派别组织。
    
      老三篇:文革专用语之一,指毛泽东选集中的三篇文章:愚公移山、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当时要求人人、天天学老三篇。那时的情况是青年朋友们很难理解的。戏录“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永远健康的林副统帅”流行极广的一段:“老三篇,不但战士要学,干部也要学。老三篇,最容易读,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要把老三篇当做座右铭来学,促进思想革命化。”
    
      黑五类:文革专用语之一,指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分子等五类,意为敌我矛盾的专政对象。后期又有人继续扩大为黑六类、黑七类。文革后有人把某些有色食品命名为黑五类,实在是一种黑色幽默。
    
      “打倒阎王,解放小鬼”:文革早期的一个口号,阎王者指当时中宣部的领导;小鬼者广义指所有受压制的群众。就是鼓励造反的意思。似为毛泽东提出。
    
      牛鬼蛇神:本来是泛指所有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对象,实际使用中被扩大到自己派别所反对的所有对象。比如:地富反坏右、走资派、帝修反、铁杆老保、变色龙、小爬虫、等等。
    
      “牛棚”:因批判、隔离审查、监督劳动的需要,某些人物被指令居住的地方叫牛棚。即牛鬼蛇神被关押的地方。从处理的严厉程度上说,住牛棚者介于收监和监督劳动之间。
    
      小爬虫:曾主持两报一刊的王力、关锋、戚本禹及受其牵连的一批人。
    
      变色龙:指时任代总参谋长的杨成武,空军政委余立金,北京卫戍司令傅崇碧及受牵连的一批人。
    
      红五类:文革专用语之一,指家庭出身为工人、贫农、下中农、革命军人、革命干部等五类人。和黑五类相对。
    
      血统论:文革早期主要由部分高干子弟提出的一种理论。其内容可由一副流传很广的对联解说得活灵活现。“老子革命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横幅为“基本如此”于是就有了“将军辩论团”(指将级军官的子弟组成),于是就有了“西城区纠察队”,于是就有了“联合行动委员会”,也就有了“红外围”。可是这种理论只会把所有的可能盟友推到逍遥派或反对派一方去,很快就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吐弃。(本人所在的学校里,大批既非红五类也非黑五类的学生,不甘当二等公民,就偏不参加你的一派。自立山头了。)这种出身决定论也受到总理甚至也包括江青等在内的中央领导人的普遍否定。龙子龙孙们一怒,就用江青在前后说的不同的话做成一对赠江:造反有理,小将可爱;血统高贵,什么东西?典型的血统论理论为北工大学生谭立夫的讲话;最早系统批判血统论的是遇罗克,他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1970年被处决!愿他的灵魂安息。这实在是现在的青年朋友很难想象的。对着一些少不更事的夸夸其谈者,我总是有一种莫名的悲哀。多少丑恶、残忍、卑劣、下作之事借着堂堂正正的名义肆逆于世。
    
      四个第一:原国防部长林彪提出的理论,意为在部队所有工作中应做到四个第一。人的因素第一,政治工作第一,思想工作第一,活的思想第一。一般认为这是他获得毛泽东的信任的主观原因之一。(外部原因是毛有这个需要,而当时的中国个人迷信泛滥,也有相应的社会政治环境。)
    
      四个伟大:即“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文革期间对毛泽东称呼的前缀。
    
      文攻武卫:因郑州(?)造反派在武斗中遭到很大伤亡,学生大批赴京告状。江青在接见时十分激动,于是提出了“文攻武卫”的口号。记得当时周恩来还赶快作了一些解释和限制,可此语一出还是引发了全国武斗的升级。盖因武斗一起,两造都说自己是文攻武卫。我总以为这个口号的提出是大规模武斗的的祸源。在文革中,比较出名的大型武斗事件有:以重庆为代表的四川两派之争,武汉的七二零事件,上海的剿灭“上柴联司”事件。第一例的特点是动用了正规武器;第二例的特点是军队参与;第三例发生时正当毛泽东在沪。
    
      样板戏:文革开始后,随着大批判的扩散,绝大部分戏曲均被指为“封资修”而被禁演。全国只剩下几个所谓的京剧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红色娘子军(巴蕾舞)、白毛女(巴蕾舞),几个电影: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这几个影剧象车轱轳般来回看,我们还真乐此不疲。青年朋友们不必撇嘴,换了你也一样: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极少)、没有KALAOK、没有舞厅、没有扑克、没有麻将、没有钱、没有爱情、没有。。。有什么呢?有布票、油票、粮票、豆制品票、肉票、煤球票、煤油票、棉絮票、蛋票、酒票、烟票。。。
    路线斗争:文革初,在批判现代修正主义的文章中强调的是马列主义者必须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随着斗争的继续,就强调区分马列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分水岭是除了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还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林彪事件后,理论上则特别强调突出“十次路线斗争”。亲不亲,路线分。欢庆的是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站队要站在毛主席革命路线一边。在此以前不管如何说,总还是用某种理论来解释革命,从此后就简单得多了----虽然还保留了“民主集中制”的五个字,而其实质却已是个人迷信和人治制度的无缝结合。
    
      四大学生领袖:指文革早期有很大影响的几个北京学生组织头头,包括“新北大公社”的聂元梓,清华“井岗山”的蒯大富,北航“红旗”的韩爱晶和北师大“井岗山”的谭厚兰。不过由于聂元梓本来就是北大哲学系的党总支书记,所以在我们许多学生的心目中,更愿意以北地院“东方红”的朱成昭来代替她。
    
      革命委员会:文革中的中国政权形式。最早始于上海造反派在1967年2月五日夺权后成立的上海人民公社。因受叶剑英等元老从国体、宪法方面反对,后来就改称“革命委员会”。通常产生的程序是由中央召集该地区被认为是真正的革命造反派、站出来并被造反派认同的原领导人、再加上由中央指定的当地解放军代表。到北京开会排定座次,然后再由两报一刊发一专论,于是“三结合”的新政权就成立并被认可了。这一篇专论是秀才们根据该地特色而拟就的,常多少带有地方特点。如:天津是“海河两岸尽朝晖”;四川在各省中人口最多就是“七千万四川人民在前进”;黑龙江是“东北的新曙光”,湖南是“芙蓉国里尽朝晖”,等等等等。等到大陆各省市全部成立革委会,于是就叫“全国山河一片红”了,还出了一张纪念邮票。但很快就收回了,这就是有名的废票。重提此事我只是想说,智者千虑,众人共虑,也难免一失。不要动不动就骂人汉奸卖国。如果为了媚上、为了顶子而不惜攻(言干)甚至出卖朋友者,万勿与之为友。
    
      三结合:指成立“革命委员会”的组织原则,必须要有无产阶级革命派(即造反派),站出来支持文革的革命领导干部,当地驻军代表三方组成。
    
      两报一刊社论:指“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三种刊物共同发表的社论。在文革期间,这三种杂志常就某事某时期形势发表文章,客观上代表毛泽东的观点,极具权威性。
    
      梁效: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大批判写作组,以两校谐音取名。常见于批林(彪)批孔(夫子)批周(公)时期。其后台为毛泽东支持的中央文革。常发表导向性的权威文章。当时该两校的头面人物是迟群和谢富治之女谢静宜。
    
      炮打三红:文革专用语之一,凡被指控为反对“毛主席为首的无产阶级司令部,新生的红色政权--革命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都适用。罪名是“现行反革命”,量刑则是从“批斗”到“关押”直至“处死”。记得在1966年和1967年间,由于抄家成风,我地有一个小孩家被抄了。孩子不过8-9岁,刚会写几个字。不懂事就在墙上写了“打倒XXX”,结果是在我们市(当时是县)大会堂里开大会批斗。我们只是高一学生也甚觉不妥,不敢不进去,就很快偷偷溜出来了。
    
      知青:直接的意思是知识青年,但在70年代的中国却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一般情况下是指上山下乡的初高中学生青年。直到1995年我有幸到云南的西双版纳,小导游仍是十分肯定地说我是知青----当时我已近知天命之年了。由于受风靡一时的电视剧“孽债”的影响,这个“水傣”姑娘还非说我是去找儿子的。(其实我下乡是在松花江边)。可以想见,我到了古稀之年回我插队的第二故乡,我相信仍会有人叫我知青的。
    
      “土豆加牛肉”:讥笑“苏联现代修正主义”语。本意是讽刺苏联领导人目光短浅,有毛泽东词为证。“。。。土豆烧熟了,还有牛肉。”(著名的“不许放屁”也就出于这词。)但民间百姓更多注重在经济现实方面。在批判会上人们慷慨激昂,但不妨碍他们在会后向往着把“土豆白菜”换成“土豆牛肉”。
    
      李青霖:福建某地一位教师,因其子下乡而生活困苦。居然敢写信给毛泽东诉苦。不知他有何门路,信居然送上去了;不知又是什么原因,居然引发了老人家的隐恻之心。于是就有了“寄上三百元,聊补无米之炊。。。”于是又有了全国各地对下乡知青的“工作检查”和“生活慰问”,令各地知青多少得到一些实惠。但不清楚的是不知他是否拿了上方宝剑乱用,终于获罪哪一方。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一失势,此公就被收监。不知此时是否还在人世?
    
      张铁生:辽宁省下乡知识青年,插队后曾做过生产队长。1973年中国首次恢复高考,可能真是因为忙于生产,考得一塌糊涂。这本来是值得同情的,他却因之写了一封信。攻击大批盼升学如盼云霓的难友,这就有获罪于天下的味道。偏偏王张江姚等又要用这个典型。于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数年间官至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倘能读点书,学点史,夹住尾巴做人,谅也有半世安逸。不幸他受人之惠,忠人之事。乃至肝脑涂地,于是真正获罪于天下了,树倒猢狲散,也进了东北人谓之巴篱子的去处。
    
      五虎上将:指1971年9.13林彪死于蒙古后被指控的林彪集团的骨干人员,包括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的黄永胜,空军司令吴法宪,林办主任叶群,海军政委李作鹏,总后勤部长邱会作。江南民间戏称“黄吴李邱”为“黄鳝泥鳅”。该四人在林彪倒台后均被判刑,但如今都早已刑满,想来现在也不会全在人世了。从普通的高级干部进入十几亿人口的国家的权力中心,又一夜间论为囚徒。暴起暴落,黄粱一梦,想来也是恍若隔世了。
    
      大闹怀仁堂:1967年2月16日在中南海怀仁堂,陈、叶、徐、聂四位老帅和二李一谭等几位副总理和康陈江张姚等发生正面冲突。经毛泽东直接干预,周恩来调和。经7次生活会,终以中央文革胜利为结果。从此,中央发文排名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变为中共中央、中央文革、国务院、中央军委。老资格的革命家谭震林也荣称“二月逆流”的首领,作了检查。
    
      山鹰之国:指阿尔巴尼亚,在中苏大打笔墨官司时,该国为中国的铁杆同盟。当时称为“亚得利亚海的明灯”。受我国援助甚多,但文革后期两国关系恶化,至今少有往来。当年起第一书记为霍查,部长会义主席为谢胡。文革后期两人闹反,谢胡被处死,霍查于80年代末的东欧剧变中被废绌。我曾见过报载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的总结发言,称霍在排除异己时曾处死一个怀孕的对手。因而我对他印象不好,但不知是否属实。
    
      半修:未公开的非正式称呼,指当时的罗马尼亚。1989年,其元首齐奥塞斯库因狂暴镇压人民反抗而引起军队反戈,被捕后被处死。
    
      非洲雄狮:指当时任埃塞俄比亚皇帝的海尔。塞拉西。在中国开始积极外交活动时,该人曾来华访问。我对请皇帝来访很奇怪。直到上大学后才知道这是一个在二次大战中反纳粹的大英雄。不久他的政权被少壮派军人推翻。我对此还很有一番感慨:是不是也可说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修正主义:文革时期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概念。品种还不少,如马克思恩格斯时期的有伯恩思坦和考茨基;斯大林时代有南斯拉夫的铁托;文革中的现代修正主义国外版就是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共中央了(实际上还常常带上意大利的陶里亚蒂,法国的马歇和日本的宫本),而国内版则非刘邓陶莫属了。在老百姓生活中已很常用,如当人们说到“人一旦生活改善了很难再吃原来的苦”时,就常用“修”掉了来描述。
    
      社会帝国主义:1969年,中苏因珍宝岛等领土纠纷引起军事冲突。其后中国即以社会帝国主义称原苏联。当时其国领导人是勃列日涅夫(总书记),柯西金(部长会义主席 ̄相当于我国的总理),波德戈尔内(苏维埃最高主席团主席--相当于我国的人大主席),时称三驾马车。
    
      三尼:因中国佛教界宿耆、大书法家赵朴初的散曲《哭三尼》而名。指西尼---时美国总统肯尼迪,东尼---时印度总理尼赫鲁,及当时的苏共第一书记尼基塔。赫鲁晓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6-3 02:45 , Processed in 0.02125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