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29|回复: 0

李旭之:点评美国中央情报局关于中国大跃进的解密报告

[复制链接]

1446

主题

3039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586
发表于 2022-4-27 23: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旭之点评美国中央情报局关于中国大跃进的解密报告


【点评说明】  我2014年12月底从网络上发现了有美国中央情报局关于对中国大跃进的解密报告,并且看到了对报告的部分英文内容的摘译。其中吸引我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容,是说大跃进期间,中国并没有如国内现已形成固定共识的饿死几千万人(具体饿死多少人,至今没有最最权威的说法,流传和印刷出来的饿死人数的说法,没有低于两千万人的,说饿死两千万的有,三四千万的也有,还有七八千万的,甚至饿死一亿人的说法,相信的人也大有人在)。摘译说这份文件反国内的说法,说增加了五千万人。这样一个性质根本相反的数据冲突,不能不吸引我要想办法能找到这份解密文件。后来我通过看到的网址(人人都可以打开),还真从中情局的网站上发现了这份文件。经核对网上早已公开的摘译部分,两者完全能合得上。我遂下载了这份文件,共有12页,PDF文件,也就是说只能看不能编辑。拿到手之后,一直在想办法怎样将文件翻译成中文,因为我想看到全文的中文翻译,对于摘译中专门说明某一问题的做法,我比较怀疑其目的性太强,是必须要看到全文的内容,才能来给这个报告下某个结论的。到了2015年1月28日,在微信上的聊天中,“胸中丘壑”同志说他已经将这份文件全部翻译成了中文,已在他的博客发表。我打开他的博客,复制了以下的他的中文翻译。按照“胸中丘壑”同志的介绍,感觉他的译文如他所言,他以信达雅的翻译艺术,尽最大可能忠实于原文。后再经他介绍,原来他是一位中英文水平造诣都很高的人。今天使用他的译文,是必须提及来感谢他的辛苦与认真的。今天就来点评一下这篇中文版的报告,至于对报告的结论,完全由读者来下。再注:若怀疑这篇中文版的翻译或者需要查看该报告的英文原文,完全可从美国中情局网站自行下载。网址是:http://www.foia.cia.gov/sites/de ... /DOC_0001098172.pdf

以下是“胸中丘壑”同志对美国中情局1961年4月4日的《共产党中国的经济境况》(文号13-61)一文的中文版翻译。需要注意的是,当年中美之间是敌对关系,所以报告中的语气和一些用语是含有敌意立场的,但并不影响其所述的事实。



《共产党中国的经济境况》

文件发送单位:

白 宫

国家安全局

国务院

国防部

原子能委员会

联邦调查局


问题

为评估当前【点评:该报告的时间是1961年4月4日,“当前”即为1961年4月】共产党中国【点评:美国不承认新中国,逃到台湾的国民党政权还在以中华民国的名义继续与美国等国家建有外交关系,因此报告以“共产党中国”称呼新中国。】的经济困难【点评:指出报告的主要内容是谈中国的经济问题】,特别是食品供应情况,以便预测其经济和政治后果【点评:说明报告的目的。报告供白宫等最高决策层参考使用。这点很重要,由此必须要说,连一点点的怀疑都不能有地说,中情局的情报特工们搞到的情报,以及根据情报写成的报告的可信度,是非常高的。现在翻译这篇报告不仅给国内的反动公知们看,更是给广大人民群众看,以便让人民群众进一步认清历史的真相。用反动公知们无比崇拜的干爹美国的当年的报告,来验证他们对新中国史的一些编造的真伪,当然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且看他们对这份美国干爹的话该会有一种怎样的表情。】:(a)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和(b)万一1961年又是一个歉收年。

结论

    1. 中国共党政权如今面临着其建立中国大陆政权之后最为严峻的经济困难【点评:史上无可否认的是,新中国从1958年至1960年出现经济困难,既有气候灾害带来的困难,也有政策失误,违反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带来的困难。1958年至1960年的三年是大跃进时期】。由于经济管理不善,特别是两年来的不利天气【点评:报告指1959、1960年两年。据《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4年01期《对我国1959~1961年气候条件的分析与评估》(作者:张海东、张尚印、李庆祥):1959~1961年期间,我国天气气候的特点是:降水偏少,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特别是1960年,全国范围大旱;华北、西北、东北、黄淮、江淮、江南、华南、西南等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洪涝;暴雨洪涝、台风、冰雹、低温阴雨、冻害、华西秋雨、寒露风影响也较大。总的来看,这三年期间的天气气候条件对全国的农业生产十分不利。从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来看,1959年和1961年为损失偏重年份,1960年为严重年份。】,1960年的食品生产与1957年的产量【点评:根据薄一波著《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687页(1993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以下引用简为“薄+页码”):“1957年,我国粮食产量为3700亿斤”。】几乎没有变化,而那时人口却少了5千万。【点评:“那时”指的是1957年,也就是说1957年的人口比1960年相比,少了5000万人,即是说到1960年,中国的人口比1957年的多了5000万人,经过1958、1959、1960三年的时间,人口增长了5000万人。美国人的思维与中国人的就是不同,但这意思是明白的。怎么样,在与中国处于敌视状态之中的美国,做梦也没想到中国人自己几十年后会说自己有过饿死数千万人的历史。中国的右派和反动公知们一直舔美国,可是也没想到,美国居然也不考虑他们所说的“历史”,真是一点面子都不给,舔是白舔了,倒也说明了美国人2004年解密这份文件时,根本就没有把这群人当一回事。这一点,是这份文件最重要的一个历史资料,也是对今天中国顽固断定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饿死数千万人的一个强有力的回击。请阅读本文的读者注意,本文所有点评就是想用其他方面的信息核对来印证一下这个数据的可靠度。如果其他点评方面的来自中国方面的事实和美国侦查到的本报告中的情况和数据基本能够吻合的话,就说明这增长5000万人口的数据也是基本准确的,否则实在找不到美国编造的理由。】饿殍遍野虽没出现【点评:饿殍遍野都没出现,难道能饿死数千万人?】,但在某些省份,很多人生计困难,在煎熬中等待着六月份的收成。因“大跃进”【点评:即1958年至1960年为大跃进的三年,1959-1961年为三年困难时期。】而导致的混乱【点评:可参见薄883-887页的内容。】、以及苏联撤走专家技术人员【点评:1960年7月16日,苏联政府片面撕毁了同我国签订的600个合同。其中,专家合同343个,科技合同257个。从7月28日到9月1日撤走全部在华专家,终止派遣专家。】,阻断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这些困难已经大幅降低了1960年的经济增长率【点评:可参见薄883-887页。】、也造成了收支不能平衡【点评:薄886页:“大跃进的三年中,财政支出大幅度增加,每年增加百亿元以上,而收不抵支,致使连续三年出现赤字:1958年为21.8亿元,1959年为65.8亿元,1960年高达81.8亿元。”】。公共道德、特别在农村地区,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共党建政以来的最低点,并出现了不同政见的言论。

    2. 为此,中共当局作出回应,给农业更高的优先权【点评:《周恩来选集》之《 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和当前任务》(1962年3月28日):“一九六○年冬天,各地方有计划、有领导地开放了农村集市贸易,这对于促进农副业生产发展,活跃农村经济,起了一定的作用。现在,各地方正在根据这一段时间的经验,加强对农村集市贸易的管理。”】,放弃“大跃进”工业方案【点评:(同上)周恩来:“中共中央在一九六○年下半年,对国民经济工作提出了以调整为中心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这个方针,是在当前的条件下,具体贯彻执行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方针,是一个既从当前实际情况出发、又为长远打算的积极的方针。它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主要的是,要适当地调整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相互关系,生产和基本建设的相互关系,经济事业和文教事业、国防事业的相互关系,积累和消费的相互关系,以及财政、信贷和物资的相互关系。各个经济部门和文教部门的内部,也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减轻对人民群众的经济掠夺【点评:掠夺,典型的敌对用语。(同上)周恩来:“一九五八年以后几年,重工业有了巨大的发展,这是大家感到高兴的事。但是,重工业内部各行各业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在进行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中,为了恢复和发展农业,为了适当地发展轻工业,为了协调重工业内部各行各业的关系,我们必须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有些重工业部门的生产指标,必须大幅度地下降。这样做,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因为:第一,如果继续采取过去那样高的速度发展重工业,势必妨害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妨害轻工业的发展,这不但对人民的生活不利,而且重工业本身也不可能继续高速度发展。”周总理话的意思很明白,因为重工业的发展资金需要从农业中来积累,降满重工业发展速度,是有利于农业的。】。食品短缺的严重程度,从北平计划于1961年进口300万吨粮食就可看出,耗资约2亿美元,几乎是共党中国仅有的外汇储备【点评:(同上)周恩来:“由于连续三年灾荒,一九六○年和一九六一年,我们减少了粮食的征购数量。一九六一年我们从国际市场进口了五百万吨粮食。”再参见《陈云文选》第三卷《动员城市人口下乡》(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进口粮食。进口粮食很有必要,但从目前情况看,超过一百亿斤有困难,因为没有那么多的外汇,也没有那么大的运输力量。”(同上)陈云《安排市场要网开一面》:“第一,进口粮食问题。我们这个国家,在粮食问题上的立脚点,当然要摆在自给上面。但是,现 在有进口两百万吨粮食的可能,已经快要签合同了;如果能再多进来一些,我们也要。”,“三、进口粮食。进口粮食很有必要,但从目前情况看,超过一百亿斤有困难,因为没有那么多的外汇,也没有那么大的运输力量。”,“第四,粮食进口要增加。城市人口不下乡,一年要进口一百亿斤粮食,这个负担很重。我们前些年是出口粮食,外汇主要用来进口成套设备和重要工业原材料。现在,要把很大一部分外汇用在买粮食上,势必削减成套设备和重要工业原材料的进口,这就要大大影响国家工业建设。”】

3. 如果1961年的天气正常,就会显著提高农业产量,期望超过1959年和1960年的收成,才能克服这一灾难,以便能够恢复最低的生活水准,所以有必要重建国内储备,继续粮食净出口。如果大量苏联技师不回中国,工业产值可能会年增加约12%左右,与此相比,1959年的工业增产33%,1960年是16%。

4.  如果1961年还是一个歉收年,那么对于共党中国的经济和政治的影响极有可能是严重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在1961年可能不会增加,未来几年的增长也会受到影响。除非大量进口食品,否则营养不良和疾病肆虐将会很普遍,饿殍遍野可能会发生。公众的不满可能会成为当局的主要问题,也许会迫使其采取大规模的镇压和恐怖活动。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纵然公众怨声载道,也不可能威胁到当局对中国的领导地位。【点评:报告的猜测性的判断,不评。】

5.  即使饿殍遍野,我们认为北平也不会接受美国提供的食品援助。【点评:报告对此显得很自信。】

6.  纵然饿殍遍野,我们认为北平,就其自身(能力)而言,也不会军事冒险。这种困境可能会促使北平避免采取这种加剧与莫斯科的双边关系的行动。


讨论

I.  介绍

7.  中共当局如今面临的自从1949-1950年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困难。由于连续两年的歉收,苏联技术人员的撤离,以及“大跃进”造成的混乱,中国领导人被迫大幅度放慢国家经济发展计划的步伐。最严重的问题是食品短缺:1960年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大约1957年的水平【点评:1957年,我国粮食产量为3700亿斤】,造成普遍不满和人情冷漠,削弱了党的朝气。而1957年的人口比现在少5千万【点评:再次讲到1960年中国的人口比1957年多出5000万人】。

II.  共党中国的经济困境

农业灾难

8. 北平正统的共产主义经济发展蓝图一直坚信,中国可以快速实现工业化,尽管其技术落后、人口和可耕地也不成比例【点评:(同上)陈云《安排市场要网开一面》:“我们中国有七万万张嘴巴。”可知1961年初中国人口约为7亿。】。消费按计划,厂房设备依靠苏联的援助和大规模的进口机器。农业有三个任务:(a)养活快速增长的人口【点评:报告再次强调中国人口快速增长,而没有说饿死或者快速减少,按照《陈云文选》,如前所述,这时的中国有人口约7亿。】;(b)为工业提供更多的原材料【点评:新中国工业资金的来源主要就是农业,以农产品的出口换取工业发展的资金。中国这样一个极为落后的农业国,只有这样一条道路可走,而不是像西方国家一样,去世界各地侵略掠夺。只能靠自我积累。】;和(c)为出口提供商品,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点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工业落后国家的主要特点,现在中国出口商品,也是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廉价的劳动力作为优势。】。农业现代化就是要等到工业发展后能够提供足够的、同时为进一步的工业增长和增加农业投入的资源。这项计划犹如豪赌,食品和最低需求与生产之间的微薄利益难以保持。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中国领导人已经认识到,这种赌博没有成功。

9. 过去两年,农业产量刚刚领先于人口的增长【点评:薄873页:“1960年,粮食实产2870亿斤,:1959年粮食产量3400亿斤。”此处判断应该有误,1960年的产量少于1959年的产量。】,现在又落后了【点评:如前,农业产量降低了。根据报告,实际是人口的增长高于了农业产量的增长,所以说又落后了。】。粮食供应变得尤为严峻【点评:粮食产量少了而人口增加了,势必造成严峻形势。与中国人口增加的逻辑关系成立。】,占中国人饮食结构的85-90%。【点评:我的理解:应该是说中国的人饮食结构主要是指对粮食的依赖程度比较高,副食果蔬较低。可以参阅《陈云文选》的有关文章。】虽然粮食生产增加了约10%:从168到185百万公吨,这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53-1957)的产值。而12%的人口增加大大抵消了这个增加值【点评:人口5000万人的增加大大抵消了粮食生产的增加,粮食危机变大。】,人们的饮食结构改进也非常小。这种情况也被1958年的歉收抵消了,当年的粮食产量达到约 二亿一千二百万吨【点评:薄714:“1958年粮食实产量为4000亿斤。”核算为2亿吨,误差合理。】。在1958年后期,政府公然允许人们在公社食堂免费消费【点评:薄925页:“当时全国农村有4亿人在公共食堂吃饭,占农村总人口的72.6%,一些省还实现了食堂化。1960年,为巩固公共食堂,党中央发过一系列文件,认为公共食堂是‘必须固守的社会主义阵地。’‘农村中阶级斗争尖锐所在。’”】,造成了供应不能持续【点评:薄929页:“后来,毛主席听说绝大多数农村公共食堂散了伙,认为‘这是一件大好事。’”】。到1959年初,粮食储备已经很低【点评:薄884页:“在大跃进中,在粮食大幅度减产的情况下,尽管征购了过头粮,仍然不能保证城镇人口的最低需要,不得不挖库存。1960年末粮食库存量降到了573亿斤,比1955年的804亿斤减少29%。】,许多地区出现了粮食短缺情况。【点评:《毛泽东文集》《在郑州会议上的讲话(节选)》(1959年2月27日):“从一九五八年秋收以后全国性的粮食、油料、猪肉、蔬菜‘不足’的风潮,就是这种反抗的一个集中表现。”】

10. 自1958年底以来,粮食短缺问题由于连续两年的歉收而更加严重。1959年的粮食产量下降到约一亿九千万吨【点评:薄873页:“拿粮食来说,1959年产量仅为3400亿斤。”因此折合成该报告的说法,应是一亿七千万吨。两数基本符合。】,预计 1960年粮食产量只有180-190百万吨【点评:薄873页:“1960年粮食产量下降到2870亿斤。”报告估测的比实际乐观。】。此外,中国人的饮食质量有所下降:营养丰富的食品消费,如肉类、蔬菜油、大豆产品等都下降了【点评:薄885页:“食油、肉类、禽、蛋等副食品的供应,比粮食更紧张。”】。因此,一个非常低的人均卡路里摄入量已经持续了将近两年,尽管这两年中国人承担了更加繁重生产劳动。

11. 饥荒似乎不在眼前【点评:美国情报人员没有看到中国有大面积饥荒发生。】,但在一些省份,很多人都在生存边沿挣扎【点评:的确有非常严重的地区,符合事实。挣扎就是说活着而不是饿死。】,痛苦地等待着1961年6月份的收获季节。营养不良引起的疾病,如脚气、营养性水肿【点评:毛泽东都带头不吃肉了,有他的腿浮肿的可靠记录。】等,广泛分布在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此外,食物的短缺增加了其他类型疾病的发生,如肺结核、肝病。许多工人显然是由缺乏食物而不能正常工作。

12. 虽然缺乏准确资讯,1960年非食物类农作物也歉收【点评:薄884页:“这些农牧业产品的产量,大都退到1951年的水平,油料作物的产量仅及1951年的一半。”的确是歉收了。报告虽然资讯缺乏,但判断正确。】。重要的棉花生产预计低于1959年的产量【点评:薄884页:“1960年棉花实产2126万担”。1959年棉花产量170.9万吨(合3418万担)。】,暂时停止的纺织工业增长带来一个更严厉的棉布配给问题。1960年的种子油和大豆生产可能不会超过1959年,很可能会低于1959年的产量。

13. 中国农业近期的失败主要是由于不利的天气原因所致。很明显,1959年和1960年是中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两年【点评:《毛泽东文集》《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1959年12月——1960年2月):“一九五九年我国七个省遇到很大的旱灾,如果没有过去几年的水利建设,要不减产而能增产,是不能设想的。” 】。1960年小麦主要产地华北地区由于严重持续的干旱,极大地影响了产量。在长江流域以及华南地区,1960年气候平常,水稻产量大约和1959年持平。然而,由于南方一些地区遭受台风影响加上洪水泛滥,造成局部地区严重的大米短缺【点评:《毛泽东书信选集》(1959年6月20日,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乔木、冷西同志: 广东大雨,要如实公开报道。全国灾情,照样公开报道,唤起人民全力抗争。一点也不要隐瞒。政府救济,人民生产自救,要大力报道提倡。工业方面重大事故灾害,也要报道,讲究对策。此件阅后退回。 毛泽东” 。】

14. 1959年和1960年天气是不好,但政府似乎是夸大了气候原因而没有检讨自己的问题【点评:薄1023页:“1958年以来,出现这么严重困难的局面,过去总是归咎于或者主要归咎于自然灾害,不敢从主观上从领导工作中找原因。”】。过去两年的农业问题是因为管理不善和“大跃进”的影响;公社的重组尝试,摇摆不定的自留地、自留牲畜政策【点评:薄922页:“1959年5月7日,中央发布《关于分配私人自留地以利发展猪鸡鹅鸭问题的指示》,6月11日,发布《关于社员私养家禽、家畜、自留地等四个问题的指示》;9月23日,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关于组织农村集市贸易的指示》。随着1960年春季第二次‘共产风’的刮起,社员的自留地又被收走了,鸡鸭鹅被宰了或进了‘万鸡山’,猪进了‘万头猪场’,牛进了‘千头牛场’。这种收收放放,准准禁禁,开开关关,‘春天说了秋不算’,政策朝令夕改的做法,使农民诚惶诚恐,心灰意冷,反感极了。1960年11月3日,毛主席周总理主持制定的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即《十二条》)的第五条和第十条虽明确恢复这几项‘小自由’,但仍未能唤起农民的热情。中央和地方工作组,调查组纷纷报告:发还给农民的自留地,农民不要;苦口婆心劝说农民饲养家畜家禽,农民就是不听。”可见,报告所言确是摇摆不定。】,在有限的土地搞密植【点评:1959年4月底,毛泽东直接给省以下直到生产小队的各级干部写了一封党内通信,着重提出讲真话问题。他说:包产能包多少,就讲能包多少,收获多少,就讲多少,不可讲不合实际情况的假话。“老实人,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爱讲假话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总是吃亏。应当说,有许多假话是上面压出来的。上面一吹二压三许愿,使下面很难办。因此,干劲一定要有,假话一定不可讲。”】、什么农业创新,这些都忽视了实际经验,不能很快在不同地区收到成效。

15. 农民的厌倦和冷漠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人们已经有连续三年的过分劳作,他们的生活受到严格管制,他们被迫做了大量的无效劳作。最终却没有任何物质奖励,来补偿政府对他们的额外要求。

中苏经济关系

16. 1960年期间,共党中国和苏联的政治关系的恶化进一步加剧了北平的经济困难。7-8月份苏联突然撤走几乎所有的2000-3000名在共党中国(工作)的苏联工业技术人员【点评:1960年7月16日,苏联政府片面撕毁了同我国签订的600个合同。其中,专家合同343个,科技合同257个。从7月28日到9月1日撤走全部在华专家,终止派遣专家。】。这些人员的撤离阻碍了新厂的开工和设备安装的时间表,并可能导致其他项目的临时取消。【点评:薄891页:(1960年)“7月16日,当时的苏联政府突然照会中国政府,单方面决定召回苏联专家,并撕毁经援合同,停止供应我国建设需要的重要设备,对我施行经济压迫。这使我国一些重大设计项目和科研项目被迫中断,一些正在施工的建设项目被迫停工,一些正在试验生产的厂矿不能按期投入生产,严重地打乱了我国的经济建设,使我国的经济生活雪上加霜。”】

17. 在中国公然挑战苏联共产主义联盟期间,撤离技术人员是莫斯科对中国的主要经济制裁。中国所欠苏联的短期债务在1960年增加了近2亿5千万美元【点评:这笔债务数额的折算还需要专家核算,实在不清楚当年人民币、卢布、美元之间的汇率关系。】,其中一个迹象表明,苏联没有施加更大的经济压力,达到停止商品流向中国。然而,技术人员的撤离和政治关系的冷却也造成中苏贸易的中断【点评:中断则是肯定的了。】。

18. 1960年底石油产品短缺的原因不详。石油的短缺影响了飞机和军事运作、食物的批量分配、以及各大城市的客运交通。在过去几年里,苏联很快便会交付石油产品,补充本年度贸易协定的差额。而1960年的补充供应却没有提供,尽管目前的交付还是正常的。1960年末的石油产品短缺可能是由于中国因为政治关系紧张、和贸易困境,而不愿意接受苏联补充供应,也有可能是中方要求供应,但被苏联拒绝了。

“大跃进”的失败

19. 在1960年,越来越明显“大跃进”实际上已是行将末路,北平认识到 “大跃进”不能继续非常危险的1958-1959年工业化节奏【点评:参见薄717-726页关于对大跃进时期的总结意见。】。自1958年以来,劳动力与机器已经被消耗殆尽,至于成本、质量、花样品种、设备保养、以及工人们的道德标准和党的关怀,等等,都是第二位了。总想着以最小的成本而达到最快的发展速度,政府已经无法在经济上保持平衡。机器制造了却没有备件,工厂建好了却没有相应的交通设施【点评:从新中国道路交通发展史可以肯定这一点。】。许多工程项目的规模和范围是地方的积极性扩张,而没有和国家计划相协调【点评:违反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到1960年中期,许多机器瘫痪,许多灌溉项目发挥不了作用,而没有任何经济价值的小型投资却在增加。人们再也无法保持前两年的那种狂热的生产节奏了【点评:薄885页:生产性基本建设规模膨胀,工业内部比例严重失调。大跃进三年中,每年新增基本建设投资都在百亿元以上,1960年达到384亿元,比上年增加11%,比1957年增加1.8倍。在工业建设投资中,用于重工业的比重过大,挤了轻工业。1960年,面纱、棉布、卷烟、糖等的产量均低于1958年,造成市场商品匮乏。造成物资供应的全面紧张。财政收不抵支,出现赤字,造成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20. 连续两年的歉收,苏联技术人员的撤离,加上“大跃进”的失败,这些联合作用,极大地降低了共党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国民生产总值(GNP),1958年增加了约18%,1959年增加了12%,估计1960年增长8%,也就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平均水平【点评:薄523页:“‘一五’8.6%”。】。原钢产量,煤炭,发电量看来是达到了预期水平。然而,工业产值仅增加了16%,而计划是增加25%,轻工业注册几乎没有任何进展。工业生产是高技术含量的行业,如军事工业、飞机、造船,以及原子能,这些由于苏联技术人员的撤离而遇到了巨大困难。总投资估计保持在1959年的水平,而工业部门的投资可能下降了。

21. 过去三年里,共党中国也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收支平衡问题【点评:薄886页:大跃进的三年中,财政支出大幅度增加,每年增加百亿元以上,而收不抵支,致使连续三年出现赤字:1958年为21.8亿元,1959年为65.8亿元,1960年高达81.8亿元。】。这些问题的产生是因为实现“大跃进”工业现代化而增加的进口设备,也因为需要而在1960年削减粮食出口。由于农业歉收而导致了1960年下半年总出口的大幅下降。到1960年底,中国累计短期负债其他联盟国家总计约6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发生在1960年上半年。另外,黄金以及可兑换的货币储备在1959-1960年间减少近2亿美元。

22. 虽不明显,但很重要的是中国的经济困难造成了政治影响。尽管三年的巨大努力,中国人民面临比在宏伟的“大跃进”运动之前更大的困难。许多老年人回忆起过去那饿殍遍野的年代【点评:比如1942年的河南大饥荒。】,也许会相信政府能够防止事态恶化。然而,在人民公社体制下,是中国政府而不是家庭,承担提供食品的责任【点评:薄:凭票供应,能够确保基本的食物保障,除肉、蛋、糖、肥皂等按户凭证供应外,还制发了工业券,凭券购买日用工业品。】,大多数中国人也期待着国家能够解决他们目前的困境【点评:的确如此。】。

23. 此外,目前粮食短缺问题事关社会头等大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政策的摇摆不定,还有无法兑现的承诺。目前的证据表明,大多数民众都感到前景渺茫和无所期待,对当权者的政治信心已经严重动摇【点评:好似不完全如此吧。】。公共道德,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是共党执政以来的最低点【点评:基本符合历史状况。】。不满情绪已经至少在一些情况下取代了公开抗争的态势,如反政府的海报,攻击干部,粮食骚乱,以及各种形式的怠工现象。但我们认为:广泛的、或有组织的叛乱、或公开抗拒执政当局的行为近期是不可能出现的【点评:判断正确。】。

24. 没有迹象表明中国的困境引起了严重的宗派主义、和发展到对领导集团或对毛的挑战,但可以肯定的是,党内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分歧【点评:从纠左到反右。】。据可靠证据,党内士气动摇了。干部必须要应对党内互相矛盾的命令、大众的态度,以及给定情况下、切实可行而又不可能完成的项目。他们的任务是复杂的,因为如何解释和实施政策,还要不犯 “右” 或 “左”的错误。干部尤其不满的是领导人试图把自己的过失强加在他们头上。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党在维持秩序和纪律方面是普遍有效的。我们认为,党对领导责任的反应是迟钝的和不协调的。

25. 军队和安全部门的态度知之甚少【点评:当时国家的保密工作做得何等的好。而现在几乎到了无密可保的地步了。】。他们可能也和大众一样也经历了一些困难,即使他们仍能得到优厚待遇。有报道称,安全部门时而出现不满事件,但是我们没有证据如何解释这些报道就是安全部门的态度,更不要说军队方面的了。

III.  当局的补救措施

26.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粮食形势的关注反映在他们采取的紧急措施上。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一个更严格的配给计划,来均衡消费以便能够惠及全国各地,并确保有限的食物在1961年收获之前能保障供给【点评:可以从陈云同志1959年4月在《给中央财经小组各同志的信》中,以及1961年1月19日在《安排市场要网开一面》的讲话中,能够印证报告所讲的这些情况, 】。在粮食配给方面平均削减了10%来满足供应能够坚持到六月份的收获。政府下令用树叶喂养家畜,这样家畜的食物就可用来供给人们食用。农民允许保留自留地,有些地区开始自由交易,进一步修改人民公社化制度【点评:1959年2月27日,在郑州举行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进行了七天,3月5日结束。会议的主题是人民公社问题。起草了一个关于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的若干规定(草案)。】。限制来自香港的食品包裹的法规也放松了。

27. 除了努力拓宽供应渠道,当局逐步采取措施降低因粮食短缺所造成的影响。医疗调查小组已经开始检查营养不良,对最严重的缺粮地区增加额外的限量供应。此外,北平已下令所有能够动员的医疗队伍对抗今年春天或将出现的传染病。当局还出台了相关措施,如取消了很多政治会议,给大家更多的休息时间,停止有组织的体育运动【点评:三年困难时期,因吃不饱,有体育课停上的历史事实。】。采取这些广泛的措施,与其说是反映了严峻的态势,不如说是暴露了当局的绝望程度【点评:中国人民从来没有绝望,面对苏联逼债和国内经济困难和自然灾害,中国人民充满希望,勒紧裤带,不仅提前还完了苏联债务,而且1962年从“西楼会议”后,开始真正扎扎实实地进行全面的经济调整,落实“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中国经济逐渐向好。】。

28. 当局采取的最戏剧性的、也许是最能反映食品短缺严重程度的是,北平已经决定进口数百万吨粮食。根据拟定合同,1961年中国进口粮食达到三百万吨,而其中大部分是定于今年上半年装运。共党中国准备进一步商谈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进口小麦二百万吨,从阿根廷进口玉米几十万吨,这些都将在1961年下半年供应。这些进口与中国的正常贸易净出口超过100万吨的谷物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点评:见前评。】

29. 农产品出口是当局支付其工业化所需要的进口设施的主要手段【点评:发展工业的资金来源之一。】。到目前为止根据已经签署的合约,北平所需支付的现金约二亿美元,如果正在进行的额外进口粮食的谈判成功,1961年总的粮食进口费用将超过三亿美元。苏联是否给北平提供援助目前还不清楚。不管怎么说,北平都增加了银锭销售,并从香港银行获得了有限的短期信贷。此外,北平还从澳大利亚争取到六个月的短期贷款以便进一步采购。这些措施将只提供所需的外汇的一小部分,但是,主要部分将来自削减工业品进口和减少外汇储备,其中,包括黄金储备,估计在1960年底只有225-350百万美元。

30. 北平重新调整了其国内经济政策以便克服 “大跃进”运动带来的灾难和苏联撤走专家而受到的影响。虽然还没有得到有关修正经济计划的细节,但从其产业政策的论述表明,预期增长率已大幅降低。在接下来的2-3年里,工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已经开始的项目。工业生产的质量和花色品种比在“大跃进”时期更加得到关注。重工业的投资减少,以便农业、轻工业、采矿、运输行业能够赶上【点评:经政策调整后的确如此。】。如果这一政策得到贯彻落实,1961年的工业投资可能会下降。

IV.  未来(发展)趋势【点评:以下为报告的预测,不再点评。】

31. 中国在克服目前的经济困难的进程中,将主要取决于变幻无常的天气和中苏关系的进展。不管苏联技术人员回不回到中国,我们认为,中苏交恶的结果已经引起了中国领导人将越来越重视实现自给自足的能力。经历过突然撤出的苏联专家,北平再也不会让自己以后还会如此依赖他们(苏联)。最近有意大利和其他欧洲公司派遣技术人员到共党中国的议程表明,中国人在聘用西方专家方面变得更加灵活了。

32. 中苏正在进行有关未来双边贸易和经济合作的谈判。尽管无法判断这些会谈的结果,但我们相信,经济合作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全面了。即使苏联技术人员返回中国,其活动范围 也不会如同1960年中期那样广泛。没有了苏联技师,中国人将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集中精力填补专业技术空缺 - 如冶金、化工、机械制造,以扩展工业现代化的进程。


33. 1961年如果气候正常,农业产量将会提高到1959年和1960年的水平,至少需要两年平均或更好的收成才能克服粮食危机,和恢复饮食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增加国内积累,恢复粮食出口。长期来看,当局将面临中国农业生产的基本限制,还会发现很难实现产出与人口增长平衡。当局似乎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现实,所以重新安排投资计划,为农业发展提供额外的资源。尽管能够确保农业产出增长的基本要求,但工业发展的宏大目标和农业产出的巨大差距,效益仍然式微。从难以预测的天气、和当局好犯自相“撞车”发展的项目而言,平稳有序的农业发展会受到阻碍,农业危机可能会不时出现。

34. 共党中国当前的经济问题也会影响对外贸易规模和模式。与1959年高水平相比,1960年出口总额下降了10-15%,1961年可能还会下降。中国可能被迫要求,东欧主要是苏联,推迟在最近几年产生的债务支付义务。尽管中苏之间的紧张关系,我们认为,莫斯科至少会部分地答应这种请求。然而,从中国降低的出口能力以及1961年拟定的大量从西方进口粮食来看,与1959年和1960年相比,进口机械、设备主要是从东欧,可能下降高达30%,而与西方自由世界的贸易额可能会占中国贸易总额的较大比例。

35. 面对工业、农业、和中苏经济关系情况下,在1961到1965年间,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可能增加约8%,也就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53-1957)的平均值。如果大量苏联技师不回中国,工业年产值可能会增加约12%左右,而1959年的增长是33%, 1960年是16%。在精密仪器工业方面的进展可能是有限的,这将阻碍中国现代军事设施发展的能力。

36. 共党中国面临的经济困难不会对北平的外交政策产生明显的影响。我们认为,内部困境本身既不会促使北平以国外冒险来转移国内的不满情绪,也不会规避这种冒险。目前的经济危机更不会影响中国向自由世界国家的援助承诺,因为这些援助仅是共党中国总产量的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37. 北平最近的失误,特别是解决不了粮食问题,几乎可以肯定,对共产主义亚洲政策的吸引力影响有限。然而,有可能 - 至少在未来几年,共党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会像前几年那样,令人眼花缭乱了。特别是其他亚洲国家,如日本和印度,最近几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发展。

V   应对1961年的恶劣的天气

38. 目前让人不太乐观的还是今年的庄稼收成。1960年秋播受到了干旱的影响,夏季作物收获晚时,以及不合时宜的计划。结果很显然,冬季作物亩产量降低,播种延后。冬季的华北平原降水偏低,主要小麦产区的土壤没有得到有利的生长条件。然而,如果关键的4-5月份降雨量充分,小麦丰收仍可在望。到目前为止,降水量在中国的水稻产区达到平均水平。

39. 1961年若又是一个歉收年,连续三年,国民生产总值就不会增加。中国将被迫更大幅度地减少工业产品的进口,而要继续扩大粮食进口。如果经济作物如棉花和其它纤维产品不能恢复原来的产值,工业,主要是轻工业, 在1962年的日子就不会好过,当局将更加难以面对保持已经降低了的经济增长步伐。

40. 再一次的农作物歉收可能会给中国当局造成最为严峻的问题。除非有大量的食品进口,营养不良和疾病将会蔓延,以至出现饿殍遍野。党的凝聚力,执政的有效性,以及士气就会下降。公众的不满情绪可能会成为当局面对的主要问题,如果公开的抵抗活动出现并蔓延,执政当局将会面临大规模的恐怖和暴力事件的挑战。当局的国家机器之有效性和应对能力可能还会进一步降低,但公众的不满情绪并不会危及当局对中国的统治。然而,饥饿和大规模的消极抵抗将构成中国共党的政治和经济严峻的问题,影响中国的发展进程。即使是这样,我们认为,这些困境也不会促使北平当局从事直接的军事过激行动。

41. 然而,这些态势很可能更让北平避免出事,以免加剧与莫斯科的关系。一方面中国绝不会承认自己无力养活自己的人民,但当局会认为接受来自其他共党国家的食物或其它援助,不会有损脸面。除非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我们认为,苏联在这个危机的时刻也会提供一些帮助的。

42. 当局已明确表示,在目前情况下不会接受美方提供的食品援助,因此我们认为,即使1961年农作物歉收,当局仍然会采取这个态度。中国领导人会继续坚持这个原则,通过自己的资源克服眼前的暂时困难,才能显示出没有饥荒,而是西方人别有用心,故意夸大事态的严重性。他们主要考虑的当然是民族自豪感:接受外来食品援助,就是承认自己的计划已经失败。另外一个方面,同样重要的是,承认了西方对中国人民福祉是真心感兴趣的了。


【评后语】  因手头资料有限(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这一时期的有关文件目前看到的比较少,反而毛泽东的较多,但因为毛泽东的领袖地位,他多是从宏观上阐述问题和方向,谈到的具体详细的经济数据较少。薄一波1993年出版的《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对这一时期的情况总结的比较具体,故此引用较多),对于其它有关情况尚不能全部予以印证。但是就所能印证的内容来看,完全可以说,这份报告的真实性是相当高的。核对完报告后,我是真心地佩服美国情报工作的可靠性和情报人员的职业精神。想当年,中国全民皆兵,人民时刻对敌对分子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敌对分子要想从中国境内侦探到一点点的无论政治的,还是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等等方面的情报,都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但是美国情报人员还是居然能够对当时中国的情况掌握得如此之多,数据如此之准确,深感在可怕之中也不得不佩服。由此可以断言这是一份质量极为上乘的情报报告。对于其中的与现在国内结论完全相反,更使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感到自豪的就是,在大跃进前后的那个国内经济尤其粮食困难时期,中国人口到1960年比1957年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5000万人口,这是一个多么不可思议的奇迹啊!



http://www.wyzxwk.com/Article/lishi/2015/01/337836.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3 00:01 , Processed in 0.03224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