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爸,三周年祭奠您
徐蕴
亲爱的爸,今天是您三周年的祭日,也是您生前所非常向往参观的上海世博会闭幕的日子。举世瞩目的、百年一遇能够在中国举办的世博,在经历了长达半年之久后终于将成功地落下帷幕,今晚举行闭幕式。原先估计7000万人流的参观,已经突破。您想啊,我们全家7人,每人都去观览过多次,先后去世博会就有17 人次呢,辛辛、忱忱少则1次,遥遥多则5次,妈妈和我各有过3次,丕耀、道安各2次。您千万别遗憾,我们全家都如此积极,是因为我们心里都承载着一个重任,就是想用眼、用脚、用心来代替您去看、去走、去体验感受这一盛会。
您三年前与遥遥约定的对话,想好好看看世博的心愿一直映在我们心里:您预以为有电瓶车就可以一个个馆去转,那我告诉您,电瓶车开不进馆内,走不动还得靠轮椅。我和妈妈第三次去是带上轮椅的,那一晚是我们姐妹夫妇俩一起陪妈妈去的,大家都想看看世博会璀璨的夜景,浦江两岸迷人的夜色。因为75岁以上老人轮椅可走绿色通道而且只能一对一,所以我借妈妈的光啦,推着她一起看到了几个欧洲馆:法国馆、荷兰馆、奥地利馆、英国馆、俄罗斯馆、美国馆、西班牙馆等,而道安、丕耀、遥遥只能望队兴叹,看些不排队的非洲、南美洲联合馆和阿根廷等馆,当然他们也购买了非洲国家的好多个人物和动物木雕作为纪念礼物。那天晚上大家兴致都很高,妈妈说,如果你们爸爸在该有多好,也可以轮椅推着他一起观博了。
总之,世博会上被关注的几个热门馆,我拿到过预约劵进过中国馆了,遥遥排队等候6小时去过沙特馆,哦,上帝啊,那个耐心我是做不到的。石油馆据说后来被人们所认识,比沙特馆排队时间更长,15小时,简直不可思议!但我们(妈妈姐姐丕耀和我)在五一节开园那天只排队半个多小时都进去过,确实不错,那个立体电影声形并茂,形象生动揭示了人们生活中衣食住行与石油的密切关系,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若没有了石油,现代人简直没法生存了呀。浦西大部分场馆、案例馆,丕耀几乎都去过了,感觉非常棒。
爸,三周年祭奠您,也向您汇报我们的世博之行,相信您睁得大大的眼睛在天堂上也都看见了。
清明夜,让我回忆起点点滴滴
徐蕴
爸,今天是清明夜,妈妈和我们姐妹两家七人聚在一起,刚给您烧去些纸钱——用锡箔做的元宝和银锭。尽管我们知道您生前并不欣赏这种传统的做法,但我们还是愿意用这种民间习惯的祭奠方式来表达我们对您的思念。
我知道您这辈子对钱没有过多的欲望,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直到76年文革结束,二十多年中您无论是当市委宣传部普通干部还是担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要职,工资收入一直是¥82.50元,哪怕工作到深夜,机关食堂帮助煮碗2角钱的面条当宵夜,也是大家自己掏钱买的。升官不发财(不加工资),那是文革中当干部的普遍情况。18年刑期中更没有任何收入,在我们姐妹俩还没参加工作前,全靠妈妈的工资维持我们四口之家的生活。每月去看望您,妈妈都要带上许多书籍和一些简单的营养品、生活用品(那时物质缺乏,都是凭票供应);即使刑满回家后所发的生活费也一直非常之低,直到您五个月前离去。好在您生活上要求向来简单,没有抽烟、喝酒等嗜好,吃穿上也无任何追求,家人买什么就穿什么,家里烧什么就吃什么,我们都说爸真是太好对付了。您的钱只是常常用来订阅书报杂志之用;您会因听到发生各种灾害而经常主动给灾区捐款,一摸就是三、五百元;直到最终毫无保留地为医学事业捐献出遗体,为社会做最后的贡献。回想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您就将获奖的话剧剧本《年青的一代》及《党的儿子穆汉祥》等稿费全部上缴作为党费,凡此种种都证明了您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您一贯的思想作风:平易近人、生活简朴、总为别人着想!这些都为我们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榜样,这种精神境界令我们晚辈自叹弗如。
爸,我深知您对金钱物质没什么追求,但我们还是愿给您多烧去一些纸钱,让您在天堂能继续为先来后到的亲朋好友们做些想做的好事,愿您们在那儿生活得快乐!
小蕴 2008-4-3
爸,本命年向您汇报
徐蕴
爸:
在牛年结束之前我可以自豪和舒心地告慰于您,您寄予我的希望,我经过两年半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实现了。电大的行政管理专业,76个学分,共21门课程考试及论文,我一个不落的全部按时按质完成了,过年后将发下毕业文凭。您听闻后一定会为我的最终坚守和成功而倍感欣慰的吧,我知道这是对您最好的纪念和年终汇报。此时耳旁又响起了爸爸对我说过的话:“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要妄自菲薄。”
回想起在2007年8月份,是爸爸鼓励我去电大报的名,鼓励我再掌握一些除护理专业以外的知识,以更好地适应现任的管理工作。服从上级组织调动后繁复的工作、46岁的“高龄”曾让我对继续业余深造怯步和犹豫,是否有精力读下去?但爸爸的一句话“我会帮助你的”成了我的定心丸。可真是世事难料啊!爸,您在两个月后的突然不辞而别,让全家人精神上又一次遭受到犹如灭顶之灾的重创,整整有一年多我们无法接受现实和缓过神来。想到上帝如此不惠顾于我家,真想放弃许多正在做的事情,包括继续电大的学习。
都说时间是疗伤最好的药物,在以后的一年半时间中,有着众多亲朋好友的关心安慰和劝导,我们慢慢从极度伤感中逐步调整情绪走出来了,慢慢接受了再也等不到您回家来的现实。也想象着您若健在,最希望看见我们怎样去生活。为了不辜负您,让您在去天堂之后能够安心,我们尽各自的能力做着您生前想要实现做的事情。
爸,作为您的女儿、您的血脉,骨子里一定会遗传到您性格基因的某些部分:学习上争强好胜、工作上全心投入、为人上礼貌谦让、生活上随遇而安。可惜没有遗传到爸爸“提起千斤、放下四两”的开朗乐观的心态以及才思敏捷、记忆超群、与任何人都能娓娓道来和不用打草稿张口就来的长篇论谈。正是受着父亲一生都在勤奋学习、善于接受新事物的榜样影响,我才努力想使自己跟上年迈父亲的脚步节奏,不断学习和追求,但也知道永远达不到爸爸那样的孜孜以求、尽管身处逆境、疾病缠身也永不放弃学习的境界。但女儿会永远把您作为榜样。
爸,最近有位离休干部安老师跟我谈起与您过去有过的交往,她与您很熟悉,那是早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你们同拜于伶老作家为师时认识的,那时你们经常会在老作家的家里请教并商讨写作的事,她说您不仅对老作家非常敬重,且对师兄姐们也很照顾,总是将几个沙发、椅子等让给师姐、师兄坐,而您经常坐在小板凳或窗台边上进行讨论,人缘特别好。我相信她说的,因这就是您平时一贯的随和谦让的品格。后来安老师说她出过一本集子,也是您帮忙修改并写的序(可惜文革中都被抄掉了),那时你已编写出版了《党的儿子穆汉祥》一书,在社会上已小有名气。文革中您担任市委领导分管文艺,有一次去某某剧院审查新戏,工宣队向您介绍编剧,您一眼认出在当时并不得志的师姐,握着手说:我们是老朋友了。让工宣队很是惊讶,因为当时安老师正被他们审查多时了。安老师称赞你“口才特别好,做报告不用稿子说得滴水不漏,很可惜一个有才华的人成了文革的牺牲品。”
爸,历史是在发展在进步的,如今评价一个人,不应该是人云亦云,把他妖魔化,如同文革时的错误做法,竭尽丑化诬陷之能事。而应该以宽容的态度正确地全面地看待他过去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许多事情的发生不是个人的因素所能左右和决定,而是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联系在一起的。所有人都脱离不了他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而去特立独行。有人言: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我觉得特有道理。“好人”、“坏人”这个称呼只是别人对这个人的一种评价,有人认为这个人很好,但也有人认为他是个坏人。不是吗?每人心中都有一杆秤,人们自有公论。现在对共产党的死敌国民党要人、对旧上海滩上的流氓头子们都出现有不同的反面和正面的说法评价,何况对共产党内自己的干部的评价呢,当初不都是在服从中央的决策为党工作吗?难道比国民党反动派和大流氓头子还要罪大恶极死有余辜么?为什么有些人总自以为是,对文革说东道西,做事后诸葛亮,他头脑那么清楚,立场那么正确,当时都干什么去了?我想象不出来!
爸,久未与你聊天说话,把想到的听到的都说给你听了。今天我还与几个同事一起,代表单位党员去崇明县庙镇帮困去了。您在时与老朋友们去崇明一游还是要靠渡船过江的。如今上海长江大桥通车后,前往崇明的时间大大缩短,确实方便了许多,崇明的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相信会更快。这是上海人民的幸事,曾为上海市委书记的您若天堂有知,一定会无比欢欣鼓舞的。
浏览:388
爸,我想起了您在填写遗体捐献申请表前后的片段……
徐遥
2006年3月里的一天,爸,您和妈妈将从市红十字会领回的《遗体捐献申请登记表》认真地填写好了,郑重其事地对我和蕴说,这是您和妈妈自愿做出的选择,让我俩在表格的亲属栏中填上“同意”并署上姓名。我和蕴都清楚:在早几年,您俩就对百年后的事有了打算,但我和蕴始终不能接受:好不容易获得的自由、亲情和天伦之乐都没尽情享受够,就考虑这些不愉快的事。然而还是捱不过爸爸和妈妈的决定,今天终于要我们落笔了。我和蕴仔细地看了您亲自填写的下列内容:
1、遗体捐献:全部√ 部分(请注明捐献脏器: )
2、遗体捐献是否要保留骨灰:是、 否√
3、遗体捐献是否要遗发留作纪念:是√、 否
4、遗体捐献用于:医学教育√、医学科研√、临床解剖√
5、遗体捐献是否需要保密:是、 否√
6、选择接受单位(共六个,省略):
市红十字第一接受单位(上海市红十字复旦大学遗体接受站)√
看着看着,我和蕴都掉泪了,爸,您和妈都选择得太彻底了,什么都填“否”和“全部”,连骨灰都不要保留,唯一填写“是”的一项,是保留遗发,您一定想到生后要给两个女儿和两个外孙留下一点“念物”。我和蕴是边抹泪边签名,那会儿就感觉无比心痛:爸,我们曾经分离得太久了,我们害怕再与父母分离的那天。但我们也相信苦尽甘来的老话,很多人对您说过,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而您也一直坚信可以再活个十年的。我们相信依您的乐观性格,您和妈一定会健康长寿。然而,万万没有料到,在表格填写后的一年半,爸,您怎会这样匆忙地、没有任何叮嘱地就走了呢?我们不舍得您离开啊,在第二天11月1日,我们全家一起送您去了您生前安排和选择的地方。
爸,复旦大学遗体接受站按您的意愿,剪下一些您的头发,弯曲做成您离开时的年龄数字,装在一个透明的刻有红十字会徽的小盒子内给我们留作纪念。爸,如今小盒子就放在您的相片下、鲜花丛中,我们天天看到它,时时想到您,两个外孙会永远记得他们曾经有过一个倘若不仔细看,还称得上是满头黑发的和蔼可亲的外公。
回忆当初,捐献表格上需要贴两张照片,我帮着您一起翻阅寻找合适的照片。结果,爸,您找出两张眼睛睁得特别大的照片来,我说换两张吧,眼睛那么大,都不象您平时的样子了。您说:“就贴这两张吧,等我走了,让我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这个世界,看着这个世界的变化有什么不好呢?”两张照片就这样上了捐献表格。爸爸,回想起这些话语真是让人心碎,我知道您现在正睁着大眼睛看着这个世界的变化,睁大了眼睛看着您的老同事、新朋友们,睁大了眼睛看着我们家人子女们。
爸爸,还记得吗?我和您约定好了到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开幕后,我们一同去参观的。您说您腰腿不灵,地方大了走不动。我说:我们不急,用一天两天时间,乘坐电瓶车,一个馆一个馆地慢慢看。您还问我,里面大,走一段路,有没有给人休闲一下的椅子,别像大商场里不提供。我说肯定会有的,像您这样的老头儿老太想要参观世博会的还有很多人哪,应该会考虑的。我问您:这世博会的门票一定很贵吧?里面的餐饮一定也不便宜。您说,那是一定的,但是机会难得呵!
爸,与您说的这段对话不是在做梦吧?应该不是,是现实中肯定说过的!可是现实情况又怎样了呢?亲爱的爸爸,您在哪儿呢?!
遥遥
2008-4-27
浏览:1121
设置 录入时间:2008-4-27 23:00:16
爸,您慈祥温和的微笑永远照亮着我们...
徐蕴
爸,清明节就快到了,今年政府首次将清明节正式定为国定假日。按照往年惯例扫墓大军已开始行动了。国家民政部建议市民为避免道路交通拥堵,提倡“网上祭奠”、“居家祭奠”,提倡海葬,以节约土地资源。而这些您和我们都已做到了,您生前就已考虑死后连骨灰都不保留,全部捐献给医学教育事业。作为医务工作者的我,为您和妈妈的共同选择而感动、唏嘘不已,您们确实是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精神太伟大了。
只是让我们没有料到的是,爸,您怎么会走得那么快,让我们毫无准备,天天日子都过得好好的,天天下班回家,我们都有说不完的话题,没有任何异常过程和心理准备,您怎么能这样不辞而别呢?这太不符合您为人处世的风格了。直到今天,我和妈妈、姐姐仍不愿接受您离开我们的事实,您的鞋子仍放在床下,好象您随时需要穿上它;您的拐杖还挂在衣帽架上,随时准备着您出门时撑拄;您的牙刷牙杯仍留在台盆边上,似乎您天天起床还需要使用,我们不忍心挪动它们。那天我翻找抽屉内的东西,居然发现您的手表还在走着走着……我不禁又潸然泪下。四个多月了,表呀,你能把时光倒回去该多好呀,你那么执著地往前走着,可表的主人——我亲爱的爸呀,您去哪儿了呢?爸,看到您所使用过的一切东西就感觉您还在家中似的,因为生活中到处都留有您的影子、您做事的痕迹,您的手迹,哪怕是一张随便写下的便条;您看的书还一摞摞地摆满在书桌和书橱边上;捧着您的遗物我就心痛不已。
记得去年的清明节,我陪着您和妈妈一起去的奉贤老家,去的滨海古园祭扫爷爷、奶奶的墓地。您还去奉城万佛楼(尼姑庵)里拜见了主持、年近九旬的老师太—— 奶奶当年的学生;还与当年爷爷担任过首任校长的现为上海市重点的曙光中学几位老校长们聚会见面。照片都栩栩如生的放在眼前,可现实已是物是人非。
爸,我奶奶走得太早,那时您才19岁,我当然没见着过。您和爷爷、姑妈、叔叔都是性格、脾气多好的人啊,但个个都是悲剧性的人物。姑妈、叔叔都因患肝硬化腹水而英年早逝。爷爷晚年目睹两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情景,剩下唯一的儿子又因政治原因被判十八年监禁,老教授的晚年精神上受到多重打击,没有一个子女在身边尽孝,终日沉闷不语、郁郁寡欢,是我们做孙辈的在照顾着他、陪着他走完最后的历程,患老年痴呆症五年。1987年盛夏,在生活了近60年的徐家汇石库门老宅内凄凉离世,终年85岁。我没想到的是,好不容易熬过苦难的爸爸,我们全家终于团聚的好日子还没充分享受够呢,您怎么就突然追随亲人们而去了呢?而且您和爷爷有共同的一点,人生旅程都是结束于家中,可见您们对家、对亲人有多么眷恋。我知道您还打算着要做许多的事呢,您的灵魂肯定有多么不甘心!我实在想不明白,您母亲和姐弟的寿命都如此短暂,您应该继承并多少遗传一点点爷爷的长寿基因的,况且您现在的家庭境况和心情都要比爷爷那时好得多,至少再活上十多年的呀。依您的学识才华、您清晰的思维和超强的记性,您可以写出更多有价值的史料留给社会、留给后人去评判。可是老天怎会如此不长眼呀!
今年的清明,爸,我一定会代替您去奉贤爷爷奶奶的墓地扫墓的,我会对老人家说:爸爸生前没能为你们尽孝,你们原谅他,他是身不由己的。他回家后的十五年,年年都来看望您们的。他还将纪念父亲徐宗骏的文章收录在他的回忆录《十年一梦》中了;在曙光中学80周年校庆活动中,他还应邀撰写和提供了爷爷的生平介绍。但今年他不需要再赶来了,因为他的灵魂已在天堂与您们快乐地团聚了,将会永远陪伴着你们,陪伴着他的同胞姐弟了。你们全家人在生离死别了近55年后又团聚在一起,再也不会分开、不会寂寞了。
爸,我把去年我为您拍摄的生前最后一次祭扫爷爷、奶奶墓地的照片以及您少年时代与父母姐弟的合影都放在您的纪念馆相册里了,我把它作为对您、对爷爷、奶奶、姑妈、叔叔永久的祭奠,我深深地怀念您们,永远永远……
二女儿 徐蕴 2008-3-26
浏览:1618
爸爸,您喜欢的杂志到了
徐遥
爸,新出版的《党的文献》到了,我知道您生前很想看到这本杂志,现在我把它与鲜花一起,放在您的遗像前,您看到了吗?!
记得在2007年10月份,我们图书馆准备要征订一批2008年全年的报刊,大家都在收集和寻找哪些报刊是新老读者们都喜爱阅读的。因为爸爸您涉猎的书籍、刊物很多很广,而且家里年年都要订阅近十种报纸和杂志,所以我向您咨询,请您推荐一下,给些建议。当时,您除了提出家里已长期订阅的《炎黄春秋》、《党史博览》这两本杂志外,还建议图书馆再订一本《党的文献》。我边听边记,心里却在嘀咕:这花岗岩脑袋的爸爸,都什么年代了,还老琢磨着看这些杂志,你喜欢,现在其他读者未必肯接受、感兴趣。但我又知道,爸爸您数年坚持订阅这类杂志,必有您的道理。您有很多的考虑和想法,您有许多的事要做,您一直认为文革史也是中共党史的一部分,不能撇开这段历史来看今天的。我还记得您经常对我们说,文革的当事人,又能动动笔头的已不多了。因此,在有生之年一定要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如实地写出来,这是您对党、对党的历史的一个交代。
出乎我意料的是,想要借阅《炎黄春秋》这本杂志的读者还真不少,订少了还供不应求呢。《党史博览》借阅者也挺多的。我在想,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老百姓不仅关心柴米油盐,对精神、文化、政治的了解和关心程度还真是很迫切。
爸,今天您推荐的《党的文献》送来了,看到它,我便回忆起爸爸当初的推荐,我的眼睛湿润了。爸,放心吧。我和蕴不会忘记您对我们的教导,我们会尽一切努力继承您的遗志,完成您的夙愿的。
您的遥儿
2008.4.1
浏览:1218
http://www.duping.net/XHC/show.php?bbs=11&post=11072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