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35|回复: 0

林小仲: 801的那些人和事(勾德元等)

[复制链接]

1447

主题

3039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591
发表于 2020-12-12 00: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01的那些人和事

作者:林小仲      
     

北京前门东大街10号楼,团中央机关大楼的801,曾是我们青工部工交处的办公室,那间朝东宽敞的大办公室留下了我和同事们许多的故事。

1981年,我刚到机关时,工交处加上我共有四个人,谭志伦任处长,志伦是北京理工大毕业生,“文革”前的大学生,年龄也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大家相处融洽。还有陕西调来的刘明华、煤矿来的周喜顺。刘明华来自陕西,一副憨厚、朴实的样子,讲一口陕西普通话。每天他都上班最早,把801室和楼道里的地擦得干干净净,他人缘很好,爱讲些我们都不觉得多可笑的笑话。他还有一个毛病爱哭,因为部长老勾批评他他就哭过,哭得部长不知所措,我到现在都不懂男子汉怎么会爱哭呢?后来才知道在家里,他上面有姐姐,从小娇惯的。像我这样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就自然不爱哭了。他和老实的周喜顺坐对桌,周喜顺腼腆的笑有特点。他们都是从中央团校毕业后分到机关的,后来刘明华为了照顾家调回了西安,现在在西安开发区当副主任。周喜顺后来到北大脱产学习,现在在北京建国饭店任党委书记,我和他们关系不错,但一起在团中央青工部共事时间不长。

青工部长勾德元对我们这些新进中央机关的年轻人要求很严,老勾自己学上得不多,但他非常勤奋,悟性很高。多少年后,我遇到李冰也曾提起老勾,他感慨地说,老勾看问题要比我们很多人深刻敏锐得多。刚到机关那年,有时坐在办公室里,不知道该干什么,每日那本厚厚的大参考及地方报来的材料成了必读之物。我们的处长谭志伦性格也是一个大孩子,不知不觉我们天南地北侃作一处。那时801的门经常开着,对楼道里的脚步声,我们几个都很敏感。副部长张宝顺个子高步子大,但走起路来声音很轻,加上他和我们年龄差不多,他对我们又比较随便,对于他的到来我们不太在意,只要把手头工作做完了,该看报的看报,该聊天的聊天。而对于部长老勾则不一样,那时在我们眼里他是老同志,多少有些敬畏,他走起路来声音较重,鞋有点擦地的脚步声传来时,我们都会马上停止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就像一群淘气的学生看到老师,马上手背后坐好一样。研究这方面的专家是刘明华,他当时像801的一个哨兵,帮我们观察门外动静。

我们的老勾部长,1933年出生在黑龙江省宾县,老勾个子不高,头发有些花白,脸略显沧桑,思维敏捷,讲话简明扼要。他15岁参加革命,19岁任团县委副书记,率抗美援朝民工大队,赴朝鲜修筑军事基地。老勾1959年任佳木斯团市委书记,1964年被调团中央工作。“文革”中,老勾担任北京师大一附中工作组组长,事隔多年,当年师大一附中学生谈起老勾,都有很高的评价。在那个浩劫动乱的年代,老勾正直善良,能坚持原则善待老师同学。他1978年至1982年,任团中央青工部长,在团中央机关新老交接、承前启后的时期,老勾等一批老同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老勾他们那一批团中央老同志,是我们这些初登中央机关大门年轻干部的工作引路人。我熟悉的老同志中有高勇、刘崇文、勾德元、殷明连、张均法、李传华、李启民、魏久明、贾棣鄂、王炽昌等人。我1981年到团中央时,他们大都在机关各部部长的位置上,团中央的部长,其实就是部门长,等同于各部委的司局长。

老勾1982年10月,调中国少年儿童中心,临走前,他和张宝顺在801室召集青工部全体人员话别会。宝顺首先对老勾多年领导青工部,为共青团青工战线工作开创性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他非常感谢老勾对我们大家多年来的培养帮助。希望老勾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能有更大的建树。宝顺指着801这间大屋,笑着对老部长说,有时间请您多回来看看。老勾在话别会上,寄语讲话简单扼要,他希望大家作为青年干部,要珍惜机遇,勤奋努力。要记住团中央老书记胡耀邦同志嘱咐我们的,团干部要讲政治、抓大事。他意味深长地说,他不会留下对每个人的评价,一切都靠大家今后自己去努力。多年后,张宝顺任山西省委书记后,2006年5月24日,我们去太原看他,宝顺还感念当年老勾在团中央时对我们的培养。

801的隔壁是我们的主管书记李海峰的办公室。这位书记处的女书记来自大庆油田,她曾是著名的大庆女子采油队队长,团十大、团十一大书记处书记。李海峰担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时还不到30岁,是一个很有性格的东北姑娘,海峰办事干脆利索,待人重感情、敬业且有能力。那时她分管青工部、青农部。她和我们年龄差不多大,青工部、青农部的几个女同志常在中午休息时,聚在她的办公室里有说有笑,家长里短,谈些女同志爱聊的事情。海峰有时也常来801坐坐,问问大家工作生活情况,她朴实、热情,没有什么当官的架子。有时我看处里或青工部送给部长和海峰的调查报告或请示报告,她在指示时都很尊重老勾的意见。后来李海峰调任河北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时,我出差到石家庄去看她,她告诉我她自己的体会,她说,没有共青团这段经历很遗憾,太长了也遗憾。当时我没听懂,现在我懂了,但是人的命运不是每个人都能自己把握的。李海峰任国务院侨办主任。我年前为一位古稀之年的菲律宾侨商,投资受困的事求助于她,海峰主任安排人鼎力相助。她说,国务院侨办是华侨之家,要为侨商在国内投资排忧解难,现在那位侨商已收回因地方政策变化,项目下马的先期个人投资。李海峰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青工部街道处是我们801最近的邻居,当时那个处没有处长,只有我们部里两位女同事,沈怡恩原是济南国棉厂的一位党委副书记,魏丽君是一位复员回北京的女兵。沈怡恩冷静沉稳,魏丽君热情漂亮。当时社会上待业的很多,就业对党和政府造成巨大的压力,所有制观念没有打破、择业观念也没有打破,这个处的工作就是组织城市区、街团组织帮助政府为青年就业做贡献。我和她们俩都能谈得来,小沈来自纺织企业,小魏是北京人,大家都有共同的语言,此外我刚进机关对很多事不明白,也多亏她们的指点。这两个女同胞也时不时对我们801的人和事品头论足,801的人也都让着这两位女同胞。沈怡恩后来去了机关党委,在贸促会机关报任书记直至退休。魏丽君在国内一家知名拍卖公司做经理。

801另外的一个邻居就是书记处书记克尤木·巴吾东。他现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任副主席位置上退休,我们都亲热的管他叫老克。老克是维吾尔族,来自新疆大学。他有学者风范,为人热情开朗,有一次是维吾尔族的一个重要节日,他专门邀请我们801的人,去他家吃了一顿他夫人做的维族餐。

要知道团中央从我们敬爱的胡耀邦书记开始,大家就叫惯了“耀邦”、“克实”、“启立”,机关相互间很少有称呼职务的。在团中央没有叫“××”书记”、“××部长”、“××处长”的习惯。胡耀邦在团干部中有很高的威望,耀邦同志是我们团中央的老书记。他14岁在家乡湖南浏阳参加革命。1952年任团中央第一书记,在团中央工作了14年。文革中历经磨难。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论讨论中,在冲破现代迷信和两个“凡是”等重大历史问题的紧要关头,耀邦同志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担任中组部部长期间,为成千上万在文革和历次政治运动中被迫害的老干部和知识分子平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使全国上下被戴上右派帽子的竟多达55万人。众多曾与共产党风雨同舟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惨遭迫害,胡耀邦主持中央组织部制定了《贯彻中央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帽子决定的实施方案》,中共中央1978年9月17日批转下发了这个文件,为各类冤假错案平反,解决了殃及上亿人的问题。

耀邦同志在担任总书记期间,他和他的战友们为中国改革开放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他不担任总书记的年月里,耀邦同志仍获得全党全国人民的极大尊重。胡耀邦曾经感叹道:“我这辈子两个没有想到:一个是没有想到被放在这么高的位置上;一个是没有想到在我退下来后,还有这么个好名声。”

团中央很多干部的成长,得益于胡耀邦任党的总书记的培养启用。耀邦同志将人民利益视为最高利益,他思想解放,政治民主,重视青年干部的培养。耀邦同志嘱咐团中央干部,要讲政治,抓大事。

离801比较近的还有青工部秘书的办公室,当时的秘书是肖玉兴,他一个人在那间朝阳的玻璃隔成的小屋里,每天主要的任务是取报纸、取文件,然后发放,再有就是处理每天厚厚一堆的基层来信。肖玉兴是河南邓县人,他当年在中央团校学习,老勾为了照顾他们夫妇两人都能留京,将他调到团中央青工部。那时肖玉兴老家来北京的人很多,每个星期一是组织参观毛主席纪念堂的日子,肖玉兴经常到801向我们打个招呼,他用他那带河南口音的普通话说,“小林,我有事下去一会儿,有事帮我办一下。”每次这“一会儿”都中午见。我们常逗他说,你们家这么多亲戚?其实他有什么办法呢。河南邓县出了一个人在团中央工作,也算出了大干部了,老乡到北京自然来找他。肖玉兴人老实、厚道,有一段因为他们家接待人太多,造成很大的精力和经济压力,他们夫妇关系都搞得很紧张。后来我们都离开团中央了,他一直做到团中央纪委副书记的位置。现在从中央文献研究室退休。

青工部财贸处杨涧华也是801的常客,杨涧华是部队大院出来的孩子,高高的个子,带着几分书生气。他有才华、爱写作、爱提问题。那时的他正处在同机关打字员的热恋中,那个打字员是个复员女兵,人长得漂亮。财贸处那时只有他一个人,他经常在杂志上发表些文学作品。杨涧华现在是国内一家知名模特公司的老板,我们有时还能听到他的一些美好的浪漫传闻。

801后来又来了杨士秋,杨士秋家在吉林,他是从东北师大毕业后直接分到团中央的。到机关后不久,我们俩一起去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考察企业团的工作。在陕西西北国棉一厂,我俩见到了原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桂贤。她是劳动模范出身,在“文革”年月中,她也不知道为什么被当做政治卫星送到中央,后来又不无委屈地回到了西安,但当年的纺织姐妹们对她不错。吴桂贤当时是国棉一厂党委副书记,在厂里分管共青团工作,那时她已变得很富态了,在我眼里,她完全不像国务院副总理,更像一位朴实的工农干部。但她还是兴致勃勃地同初出茅庐的我们交谈企业党团工作。也许从那次就确定了杨士秋日后同西北的缘分,后来他从团中央转业后,先任西安市副市长,陕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现任国家劳动人事部副部长。士秋是一个工作勤奋,为人厚道的人,多年之后我们仍维系着从801开始的那段友情。

青工部在801逢年过节举行过很多次聚餐,大家将办公桌拼在一起,从外面买来熟食,从二楼机关食堂打来饭菜,有时还要在八楼开水间的煤气灶上,自己炒上几个菜端过来,每次都非常丰盛。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延东、李源潮、刘奇葆、冯军、洛桑、张宝顺、李克强都曾来和我们一起畅饮同乐。现在这中间的许多人都是共和国的国家领导人了,但回想起当初的亲密场面仍感亲切。

有一次春节前部门聚会,当时宝顺已当了团中央书记,部长是李冰。李冰看我用一个硕大的搪瓷缸子盛满了啤酒,要和他拿的小杯子干杯时,精明的他对我说,你少跟我来这套,他认定我是在用茶水骗他,坚持要和我换杯子,等杯子换过后他发现上了当。在大家起哄下,他只好将满满一大缸子啤酒一饮而下,不过这对于当过石油工人的他也算不了什么。多少年后,我都为那次声东击西的胜利感到得意,因为李冰是个很聪明的人,能蒙他的人不多。李冰有很好的文字功底,人聪明,学东西很快。他的象棋、围棋在机关都是一流的。勾德元曾经说李冰贪玩,其实应该叫会生活。李冰乒乓球打不过我们,他就将自己乒乓球拍改贴反胶,一开始接球不适应,很容易推挡跑偏,但还是被我们破发了。几年前,我们见到他,问他这位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你主持新闻发布会时,为什么老那么严肃,他笑而不谈。但不管他如何严肃,我都能记起和我们共事时,一起嬉笑打闹时的他。李冰现在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

再后来801,也就是团中央青工部,又来了很多同事、伙伴,他们中有张银喜、宋美华、陶树生、翟常煜、王剑、马新春、王丽、王长渔、张平义等人,他们中有的人直接来自大学,也有的来自企业。但那时的青工部,无论是老勾当部长,还是宝顺当部长,还是李冰当部长,大家都有一种积极而又融洽的氛围。若干年后,也许大家还都记得团中央机关八楼的801室,它留给我们的那份淡淡的却是真实的情谊。

作者简介:林小仲 1968年毕业于北京师院附中,在东北呼伦贝尔度过九年知青岁月,1977年返城,先后在国企、团中央机关、央企、民企供职。现任职北京雨霖房地产公司总经理。本文摘自中国青年出版社《梦随风万里》一书。

http://www.hybsl.cn/beijingcanka ... 19-05-08/69709.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3 23:11 , Processed in 0.02791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