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21|回复: 2

人民日报社论:同资产阶级争夺下一代的大事 (1966.3.31)

[复制链接]

1444

主题

3039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580
发表于 2019-4-22 21: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同资产阶级争夺下一代的大事

今天本报发表了太原市举办电视工读中学的经验(见第四、五版),接着还要陆续刊登牡丹江市创办青少年之家的经验,长春市有计划地把城市青少年导向农村的经验。这三个城市的具体做法各不一样,但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突出政治,从同资产阶级争夺下一代出发,从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出发,来认识和解决管好教好城市未升学青少年的问题。这三个市实行全党动手,依靠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和办法,把未升学的和暂时还不具备就业条件的青少年组织起来,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生产劳动技能,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各种社会活动。这就能够培养这一部分城市青少年成为革命的新一代,为他们将来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青少年是我们的未来,是革命的希望。我们党和国家向来是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的,是一贯重视青少年的培养教育工作的。新中国建国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高涨,教育事业也有了蓬勃的发展。近几年来,在城乡积极推行两种教育制度,在办好全日制学校的同时,举办了大批半工半读半农半读的学校;还举办了各种业余学校、函授学校等,这就使青少年有了更多的入学读书的机会。但是,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人民群众对文化要求的日益增长,同时由于其他种种原因,仍然不能满足全部青少年入学读书的要求。在未升学的青少年中,大部分年龄较小,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没有生产劳动的技能,还不能参加生产劳动。在人口相当集中的大中小城市,对于这一部分青少年入学读书、也就是对他们管理教育的问题,应当而且可以早些解决。
把城市青少年全部组织起来,管好教好,是我们同资产阶级争夺下一代的大事,是培养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的新型劳动者的大事。这是贯串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的一场严重的复杂的阶级斗争。
我们千万不能忽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在社会主义时期,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我们的青少年是在激烈的复杂的阶级斗争的环境里成长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个阶级正在争夺青少年。无产阶级以最大的热情关怀和教育他们,资产阶级和旧社会习惯势力也在竭力影响他们。帝国主义也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我们下一代的身上。我们的青少年可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也可能走上资本主义、修正主义道路,成为资产阶级的接班人。这个斗争的结局,关系到我们的革命事业是不是后继有人的问题,关系到我们的革命红旗是不是永不变颜色的问题。被推翻的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动阶级是不甘心自己的灭亡的,他们正在不遗余力地从各个方面用陈腐的、反动的东西对青少年施加影响,企图在我们后代身上实现他们的“和平演变”的阴谋。闲散在社会上的青少年,正是资产阶级重点进攻的对象。因为对这些青少年缺乏有组织的管理和教育,就使资产阶级和旧社会的习惯势力有更多的机会对他们施加影响。事实证明,这些青少年,绝大多数人的思想本质是好的,有革命上进心;在强大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我们只要把他们组织起来,管理教育得法,就可以使他们成为革命的积极力量:到农村去,可以成为好农民;到工厂去,可以成为好工人;到商店去,可以成为好店员;到部队去,可以成为好战士。如果我们不去管理教育他们,那么资产阶级就会乘虚而入,对他们进行引诱、腐蚀和麻醉,把他们引入歧途,变成社会上的消极的因素。问题的严重性就在这里。
管好教好城市青少年,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更是一项重大的、严肃的政治任务。太原、牡丹江和长春三个市的初步经验说明,要管好教好这些青少年,首先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明确的办学方向。我们积极地为这些城市青少年创造各种学习条件,不是单纯地为了解决他们的升学问题,也不是单纯地为了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而是站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长远利益的高度,对我们的革命后代全面负责的问题。我们要遵照毛泽东同志的教导,以阶级斗争、两条道路斗争为纲,培养青少年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要教育他们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著作,要对他们经常进行阶级教育,使他们懂得为什么要学习政治、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生产劳动技能,学好了又如何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学校怎样办,教什么,怎样教等等问题,都应该服从这个根本思想。我们要同资产阶级争夺下一代,就要通过这样的学校和教育单位,去教育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教育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青少年,真正把这一部分青少年争取到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这一方面来。
太原、牡丹江和长春三个城市的情况还说明,要办这样的学校和教育单位,必然要经过一系列尖锐的思想斗争。要坚决地、不断地反对为教育而教育的资产阶级办学思想,要贯彻执行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要让学生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中进行锻炼。要反对片面强调学习文化、业务和片面追求升学。要打破旧框框,反对所谓“正规化”、“一律化”等错误的指导思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因地制宜,因陋就简,针对青少年的不同情况和客观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办法,把青少年统统管好教好。我们坚信,有了毛泽东思想这个最强大的武器,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就可以按照这个方向办好这样的学校和教育单位,把青少年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新一代。事实证明,凡是坚决这样做了的,就能收到显著的效果。牡丹江市青少年之家,在创办初期,曾经一度只是满足青少年的升学愿望,大抓补习文化,或者只注意安排就业,结果仍然有人发怨言,挑肥拣瘦,拈轻怕重。后来,他们突出了政治,狠抓毛泽东同志著作的学习,就使青少年有了正确的方向,懂得了革命的道理,有了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一经验教训,对于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应当记取的。
管理教育这些青少年的学校和教育单位的办学方针,主要应该面向农村,为农村培养劳动后备力量。这类学校和教育单位的一切管理和教育工作,都应该根据面向农村的要求进行安排。青少年上山下乡之后,农村的各级党、团组织和社、队干部,要热情地关怀他们的成长,妥善地安排好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加强对他们的管理教育;城市的有关单位仍然要作为他们的后方,继续关心他们,支援他们,对他们负责到底。应该看到,把城市中未升学的青少年统统组织起来,进行教育,并且有计划地把他们输送到农村,这不仅是培养教育新一代的大事,而且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逐步缩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都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毛泽东同志说:“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教育青少年一代,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任务。把城市未升学的青少年统统组织起来,管好教好,并且安排好就业,这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复杂的工作。这项工作,涉及教育、劳动、计划、工业、农业、共青团、妇联、街道组织等有关部门。党应该管,共青团应该管,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管,群众团体和学校也应该管。只有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积极协作,依靠群众的力量,才能把这项工作办好。太原、牡丹江和长春三个市对青少年的管理教育工作所以做得好,关键就在于当地党委亲自抓了这件事,并且充分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目前许多城市都在进行这项工作,相信一定有不少很好的经验,希望加以总结提高,创造出更好的经验。全国所有的城市一定要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切实把青少年管好教好,在同资产阶级争夺青少年一代的斗争中取得彻底的胜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4

主题

3039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580
 楼主| 发表于 2019-4-22 21: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管好教好青少年是一场兴无灭资的阶级斗争
——太原市举办电视工读中学的经验

中共太原市委员会

管好教好城市青少年的一种好形式

电视工读中学把没有升学的高小毕业生组织起来,一面学习,一面劳动,使他们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太原电视工读中学,是一九六四年九月举办的。
太原市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随着生产建设的迅速发展,中小学教育事业也有了很大发展,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高小毕业生升学的要求。这些不能升学的高小毕业生,年龄较小,既不能上山下乡参加农业生产,在城市就业也有困难。面对这种情况,过去几年,我们曾经采取过一些措施,如增办一些普通中学,多招收一些学生;组织和动员厂矿企业举办走读班,还组织一部分学生回原校补习,但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每年仍然有一部分高小毕业生呆在城市,闲散起来。其中有些人受到资产阶级的思想影响,沾染了某些坏习气。这些情况说明,如何管好教好城市未升学的青少年,不仅是解决他们的学习问题,而且是同资产阶级争夺下一代的斗争。
为了把升不了学的高小毕业生管好教好,进一步普及城市初中教育,我们创办了太原电视工读中学,把他们组织起来,一面学习,一面劳动,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科学知识、有一定技术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新型劳动者。这些学生经过三年学习以后,既有条件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也有条件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
经过一年多来的努力,太原电视工读中学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原来只有初中一个年级,二十六个班,现在已有初中一、二两个年级,七十一个班。教师和辅导员由三十二人增加为九十人。设班布点由城区扩展到厂矿和近郊农业生产大队。学生的生产劳动基地也逐步地建立起来,城区三十三个班的学生与三十三个厂社就近挂钩,参加工业生产;郊区十四个班的学生,就地参加农业生产。
电视工读中学的教学形式比较简便灵活。教师利用电视设备,在电视台统一讲课,学生就近编班,分散在各个设有电视机的教室里听课。每班配备一名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辅导员,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学生听课,辅导学生自习,批改学生的作业,还带领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开展各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学校已经开设的课程,有普通初中的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并准备增设工农业生产基础知识和外语课程。学生每星期六个半天上课,三个半天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三个半天是自习和课外活动。
建校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电视工读中学是管好教好城市青少年的好形式之一,它为没有考取初中的高小毕业生提供了继续学习的机会。特别重要的是,电视工读中学采取一面学习,一面劳动的办法,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这就大大有利于青少年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为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和继续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年多来,我们体会到举办这种学校有以下的好处:首先是少花钱,多办事。这种学校用的教师少,教的学生多,设备简单,只要有一个教室,一部电视机,一些桌凳,一个辅导员,就可以增设一个班。经费开支比办同样规模的普通中学省得多。第二,提供了培养教师的条件。每个班都设有一名辅导员,他们和学生一起听教师讲课,又要辅导学生学习,还要和学生一起参加劳动,这就有助于把他们锻炼成为一种新型教师。第三,讲课教师受着荧光屏小、时间短的限制,必须更加自觉地贯彻“少而精”、“启发式”的原则,才能教好,这也促使教师开动脑筋,改革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年多来,我们的路子是怎样走过来的呢?依靠群众勤俭办学,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以大寨、大庆为榜样,充分依靠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办学。
电视工读中学刚成立时,只有十名行政干部、教师和技术人员;学校全部家当只有一辆自行车和一架打字机。学校和市级机关业余大学、市文史馆挤在一个小院子里。办公的家具,都是从业余大学借用的。
面对这样一个穷底子,要办一所能容纳七百名学生的学校,究竟怎么办呢?有的人认为:“办学校就得国家花钱,要不就不要办!”但是多数同志认为:“我们要自力更生,勤俭办学。”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大家决心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以大寨、大庆为榜样,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革命精神,充分依靠群众,克服一个个困难,走出一条新的道路来。
办电视工读中学,首先每一个班需要有一部电视机。当时学校已招收了二十六个班的学生,需要二十六部电视机,但全部购置费只能购买二十部电视机,还有六个班缺乏电视机。在电视台技术人员的帮助下,经过技术革新,把六十元一根的室内“洋”天线,改为自制的“土”天线,每根成本只合二元。把一百一十九元一根的室外“洋”天线,改为自制的“土”天线,每根成本五十元。原先计划每个教室添置窗帘和电视机的架子,以后都没有做,把省下的钱买了六部电视机。
有了电视机,还要有学生听课的地方。我们就发动群众,号召有关单位充分发扬共产主义精神,从关心青少年出发,腾出房屋,帮助学校解决教室问题。这些房屋比起普通学校的教室来,虽然条件不够好,但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千方百计地克服困难,因陋就简地把学校办起来了。
接着的问题是如何进行教学?太原电视工读中学和电视台的同志参观了北京电视大学,从中学到不少宝贵经验。但是,如何把人家举办成人业余高等电视教育的经验,用于以青少年为对象的电视工读中学,这还是一个难题。大家坚信,路是人走出来的,只要有一股子敢于闯的干劲,即使失败了,得出教训也可以借鉴。在新事物面前,决不能疑虑重重,停步不前。于是,大家决心突破这个难关,参照北京电视大学和普通中学的经验,从电视工读中学的特点出发,拟出了学制课程、教学形式、时间安排、设点布局等方案,并且制订出一些规章制度。讲课教师在电视台的演播室里进行了反复试讲,辅导员在电视台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会了使用和维护电视机的知识和技术。这样,终于克服了一个一个的困难,开学上课。

一场兴无灭资的思想斗争

管好教好青少年是同资产阶级争夺下一代的一场严重的阶级斗争。要带着浓厚的阶级感情去教育他们。
学校办起来了,但是新的问题又产生了。由于电视工读中学招生对象多是没有能够考上普通中学和原来不打算升学的学生。在他们中间,不少人学业成绩比较差,有的人思想觉悟不高。入校初期,学生不遵守学校纪律,在课堂上贪玩吵闹,有的班简直乱得上不了课。本来有些教师和辅导员就认为学校摊子小,设备不好,房屋破旧,有点心灰意冷,又看到这样一些学生,越加发愁起来,不愿意长期干下去。这个问题,既反映了一些人不理解办好这所学校是一个关系到同资产阶级争夺下一代的大问题,也反映了他们还存在着追求旧型正规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和害怕艰苦的思想。
在充分暴露思想的基础上,学校组织教职员工大学毛主席著作,学习党中央有关教育工作的指示,特别是关于实行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的指示,帮助大家提高阶级觉悟和思想认识。在思想认识提高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和辅导员深入学生的母校,深入学生的家庭,深入街道,进行广泛的调查。调查的结果表明,在学生中间,多数学生出身于劳动人民的家庭。由于有些学校和家长没有抓紧对孩子的教育或教育不得法,致使有的学生受到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袭。许多活生生的材料,深深地教育了教职人员,大家认识到管好教好这些青少年,正是在自己的岗位上贯彻党的阶级路线的具体体现,正是同资产阶级争夺下一代的严重阶级斗争。因此大大加强了政治责任感,决心带着浓厚的阶级感情去管好教好这些学生。
但是,有的教师和辅导员对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还缺乏教好的信心,他们认为这些学生沾染的恶习较深,不容易教育过来,流露出消极畏难情绪。抓住这个问题,又组织大家开展了一场大辩论。辩论的中心是对待学生是一分为二,全面地看,还是片面的只看他们的缺点?是发展的看,还是静止的看?经过辩论,大家认识到只要我们做好工作,他们是会进步的,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和资产阶级做针锋相对的斗争,把受了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青少年争夺过来。

从阶级教育入手

要管好教好青少年,必须突出政治,以毛泽东思想为统帅,教育学生树立为革命而学习的思想,办法是从阶级教育入手。
明确了管好教好学生的重要意义,坚定了管好教好学生的决心和信心以后,先从整顿纪律做起。在整顿工作中,有些辅导员操之过急,采取简单的办法企图压服学生,结果失灵了。以后,又空讲大道理,也不解决问题。原因何在?进一步深入了解以后,才弄清学生纪律不好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不懂得为谁而学。因此,管好教好学生的中心一环是教育他们树立为革命而学习的思想。
为了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首先组织学生学习了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文章,并且组织学生参观阶级教育展览,到云周西村刘胡兰烈士陵园扫墓,请老工人、老红军、贫下中农讲革命斗争故事,讲家史,开展学习雷锋、王杰的活动,开展团队活动和小民兵活动,等等。所有这些,都使学生受到了阶级教育和共产主义品德教育,开始在学校内部形成一个遵守纪律、勤奋学习和积极向上的新风气。
为了使青少年得到全面的发展,学校一方面注意争取设点单位、挂钩劳动的厂社、学生家长和社会力量,都做管理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强调辅导员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许多辅导员通过与学生同学习,同劳动,同活动,逐个地摸清了每个人的特点,然后对症下药,循循善诱,从而收到比较显著的效果。永定路电视班学生李根源,经常骂人打架,惹事生非。这个班的辅导员平淑华针对这种情况,首先访问了他的家庭,了解到他的父亲是个老工人,妈妈早就死去,在家无人教育,家务劳动又重,养成一种孤傲和粗野的性格,还发现他同校外的一些行为不好的人有来往。平淑华全面了解了李根源的情况后,改变了原来只看李根源缺点的片面观点,经常细心考察,发现这个劳动人民家庭出身的学生,劳动很积极,她就抓住这个优点,表扬他。对于李根源生活上的困难,主动进行帮助,使李根源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主动向老师靠近。平淑华抓住李根源的这个转变,就联系他的家史,对他进行阶级教育,辅导他学习毛主席著作。李根源通过学习《为人民服务》,初步懂得了将来要为人民服务好,现在就得好好学习,逐渐树立了为革命学习的正确目的,能够努力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同学,大办好事。仅仅一年的时间,这个“捣蛋鬼”大有转变,被评为优秀队员,还被选为班主席。
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工作,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在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广大学生安心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今年以来,已有三百多名学生参加了团课学习,提出入团申请,有些人已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我们在同资产阶级争夺青少年一代的斗争中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电视工读中学也受到学生家长和广大群众的热烈赞誉。

在劳动的熔炉中锻炼

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培养了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他们说“练了手,红了心”。
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学习生产技能,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电视工读中学建校一开始,就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和工农业生产劳动。从去年三月开始,学校进一步和三十三个厂社签定合同,实行厂校挂钩,形成固定性的生产劳动基地。这些厂社大都是以手工操作为主,学生容易学会,也比较安全。同时,这些厂社又分布在全市各个角落,适应学校分散设班的特点,便于组织学生就近参加劳动。参加劳动的具体办法是,辅导员带领学生每周进厂劳动三个半天,固定车间,固定工种,固定师傅,随师学艺。厂社给予一定的劳动报酬。三年毕业以后,根据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有的可以参加工业生产劳动,有的可以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又工又读,使学生有了两个课堂:学校教室和厂矿的车间,生产大队的田间;有了两套教师:学校的教师、辅导员和工人师傅、贫下中农社员,使学生受到了更好的教育。学生一进厂、社,就向他们进行劳动目的和劳动意义的教育,还给他们讲厂史、社史、老工人和贫下中农的家史。学生没有亲身经受过地主和资本家的压迫,听了老工人、老贫农讲的充满血泪的家史以后,认识到旧社会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认识到剥削阶级的本质,更加痛恨旧社会,热爱新社会,个别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学生,也进一步认识到剥削阶级的丑恶本质,决心要与剥削阶级家庭划清界线。在劳动中,老工人不仅传技术,而且教思想,经常以工人阶级的思想品质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学生们看到师傅争分夺秒的革命干劲,一丝不苟的严肃精神,爱护公共财物的高贵品质,深受感染。他们说:“活榜样站在身旁,学习就要先学师傅的先进思想。”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学生劳动得更起劲了,组织性、纪律性更强了。一些厌恶劳动的学生,变成热爱劳动、不怕脏、不叫苦的好学生。他们高兴地说:“练了手,红了心”。
生产劳动,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活知识,而且有助于把书本知识学活。他们可以用实际知识验证书本知识,又可以用书本知识理解和解决生产上的问题。
学生劳动时,教师也定时参加劳动。开始,有的教师还强调教学任务重,时间紧,不愿参加劳动。经过一段劳动实践,许多人都尝到了劳动的甜头,从而促进了思想革命化,也促进了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

探索电视教学的特点

用电视教学,师生不见面,讲课教师和辅导员必须密切配合,改进教学方法,加强辅导工作。
应用电视设备,向青少年系统地传授文化科学知识,这还是个新的课题。
电视工读中学的讲课教师大部分来自普通中学,他们只有面授的经验,没有接触过电视教学,缺乏搞好教学的信心。为了解决这些思想问题,全校教职员学习了毛主席的有关著作,首先提高大家的思想觉悟。通过学习《关于重庆谈判》和《论人民民主专政》几篇文章,进一步懂得了“工作就是斗争”的意义;必须克服困难,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从而大大增强了搞好电视教学的勇气和信心。
电视教学,教师和学生不见面;学生只是在一尺见方的荧光屏前听课。在这种条件下,要使学生听得清,看得真,记得下,就对教师提出了很多要求。比如,讲的内容要精,速度要适当放慢,语言要特别清楚,板书要十分工整。讲课教师必须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教学。有的教师为了掌握讲课速度,通过收听广播,向播音员学习;为了使板书写得整齐,在教案上划了黑板,苦练硬功;为了使教学“少而精”,反复钻研教材,找出重点和难点,反复进行试讲。同时,他们还和电视台摄象人员紧密配合,使自己的姿势,讲课的速度紧紧跟上摄影机的转动。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努力,终于初步掌握了电视教学的规律。学生反映:“电视教学听得真,看得清,记得下,和老师当面讲差不多。”
教师们还充分发挥了电视教学一些特有的优越条件。如政治课讲到雷锋时,就放映了《雷锋》的故事片。通过这些改革,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
量。
由于教师讲课不能同学生直接见面,加上班多学生多,很难对学生进行辅导。于是就在每个班配备了一个辅导员(大都是刚刚从高中毕业的学生)。他们不仅辅导学生文化学习,而且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教师板书时,辅导员在电视机旁的黑板上也板书;教师讲到重点的地方,辅导员提醒学生注意;学生自习的时候,辅导员更能发挥主导作用,在黑板上写出作业题来,让学生板演;有学生提问,他要答问;要帮助学生重温已讲过的东西,必要时还要再讲一讲。学生记日记、写作文,辅导员给批改。语文教师只教语文,数学教师只教数学,而辅导教师要门门辅导。
怎样才能使辅导员把各门课事先掌握好呢?具体做法是,校部在每星期六下午,召集一次教师、辅导员例会,汇报工作,布置任务,交流经验,各科教师提出下周的教学内容、讲授重点和应注意的地方,让辅导员先学一步,并写出辅导提纲,向辅导员传授教学方法。辅导员在“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革命”的思想鼓舞下,精心备课,耐心辅导,有的抽时间给学生补习高小课程。他们既是学生学习的辅导员,又是学生政治思想的指导员、生活管理员、劳动组织员。他们每天和学生一起听教师讲课,并辅导学生学习。他们又学又教,又工作又劳动,自己也得到了提高。

领导重视 各方协作

山西省委非常重视青少年教育,各有关部门在解决经费、教师、辅导员等方面,都给予积极的帮助和支持。
电视工读中学从筹办的时候起,山西省委就非常重视这件事情,几次开会研究和解决学校的重大问题。有关领导部门在解决经费、购置电视设备、配备讲课教师和辅导员等方面,都给予大力的支持。省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积极赞助,把办好电视工读中学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工作。许多中小学和机关、厂矿等设点单位的领导干部都把管好教好青少年当作自己应尽的责任,积极给电视班提供教室、桌凳等教学设备和取暖设备,并指定专人管理本单位的电视班。劳动部门、工业管理部门积极为学生安排生产劳动场所。卫生防疫部门指导学生做眼睛保健操,保护学生的视力。总之,办好电视学校的关键在于党的领导。有关方面积极协作,也是办好学校的重要因素。
由于学校设点分散,在各个电视班的管理上,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学制、课程、教学计划和教材的安排,由学校统一制订,讲课教师由学校统一管理。各班辅导员由学校和设点单位共同领导。辅导员的理论学习、党团组织生活和思想政治工作,也由学校和设点单位共同负责。电视班设在中小学校的,各校都把电视班当作本校的一个班级看待,有的还指定本校教师兼任电视班的副班主任,兼教音乐和体育课。
电视工读中学所以取得以上成绩,归根到底,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胜利,也是在教育工作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胜利。现在看来,这条路子是走对了,但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提高。
为了把学校办得更好,我们必须继续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更好地学习解放军,学习大庆、大寨的革命精神,奋勇前进!

(附图片)
太原电视工读中学双塔西街电视班二年级学生在南城区铁木加工社参加劳动。这是老工人魏世文(左)在给学生作技术指导
新华社记者 王文西摄
太原电视工读中学海边街电视班辅导员马秀华在辅导学生自习
太原电视工读中学供稿
右边是“洋”天线,左边是他们自制的“土”天线景忠民摄太原电视台现场教学班数学教师杨玉秀正在教代数
新华社记者 王文西摄

《人民日报》1966.3.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44

主题

3039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580
 楼主| 发表于 2019-4-22 21: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希望各地的党组织,协同青年团组织,注意研究如何特别发挥青年人的力量,不要将他们一般看待,抹杀了他们的特点。

同资产阶级争夺下一代的阵地——青少年之家
——牡丹江市青少年之家组织教育青少年的经验

中共牡丹江市委员会

编者按:把城市青少年统统管好教好,是在教育战线上的一场严重的兴无产阶级思想、灭资产阶级思想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要以自己的世界观,以毛泽东思想教育新的一代,使他们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资产阶级也以自己的世界观,千方百计地用腐朽的思想,去影响和腐蚀青少年,妄图把他们拉过去,成为他们的接班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争夺下一代的斗争,也是长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
我们的任务就是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和办法,把城市青少年管好教好。牡丹江市青少年之家就是向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同资产阶级争夺下一代的一个重要阵地。
中共牡丹江市委员会的这篇文章,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提出了许多重要问题,如突出政治,用毛泽东思想教育青少年走革命化的道路;加强党的领导,把青少年之家引向一个正确的方向,各有关部门和群众团体协同解决办“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办“家”中贯彻执行群众路线,以及发扬自力更生、勤俭办学的革命精神等。这些都是办好青少年之家的重要条件。这里只着重说明一点:牡丹江市青少年之家所以办得好,还在于从青少年的特点出发,打破了许多旧的框框,批判了“正规化”、“一律化”等错误思想,采取了多种办学形式。这样,才能适应青少年的不同需要,满足他们的要求,才能把全市大多数未升学的青少年都组织到这个集体里来。他们在这里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学会了生产劳动本领,受到了教育。这篇文章,值得党、政部门的同志和各方面的人们,特别是各地教育部门、共青团的同志一读。

牡丹江市青少年之家,是城市青少年的教育组织,创建于一九五四年。十二年来,它在党的领导下,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依靠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在组织教育青少年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青少年之家已有一万四千多名青少年,先后参加了工农业生产和其他工作。其中,参加农村建设的有二千六百多人。少数人升入了高一级学校。这些青少年走上各个工作岗位以后,辛勤劳动,努力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
青少年之家在组织教育城市青少年的工作中,日益显示出它的巨大作用,规模也逐渐扩大。一九六三年以来,除了市直属的一所外,各区的街道和一些工厂企业又陆续举办了十七所。全市十八所青少年之家设有农业、畜牧兽医、果树园艺、木工、瓦工、电工、缝纫、理发、卫生等二十个初、中级专业班,五个初中工读班,二十七个自学中队(二百一十一个自学小组),共有学生三千一百五十多人。青少年之家设有专职干部十三人,教师七人,聘请兼职教员三十人,义务辅导员二百余人。
青少年之家办学的方向是逐渐明确的,办学的方法是摸索前进的,教育质量也是逐步提高的。一九五四年创办初期,主要是组织未升学的中小学毕业生复习功课,搞些社会活动和文体活动,为继续升学做准备。一九五六年,虽然动员了一批学生到北大荒垦荒,但当时的办学思想并未改变,仍然以抓补习文化为主。办了几年以后,我们看到,要使中小学毕业生经过补习完全升学是不可能的。一九五七年,毛主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一九五八年,党中央提出了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从此,才加强了青少年之家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劳动教育,认识到青少年之家主要是为学生就业做准备,“家”的教育活动也多样化起来。但是,那时的就业出路还是面向城市,路子仍然不广。直到一九六二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以后,我们进一步总结了办青少年之家的经验,逐步明确了政治挂帅、面向农村的方向。自此,青少年之家的路子越走越宽,教育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经过十二年的实践,特别是近几年来的实践,可以清楚地看到:青少年之家是对城市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很好形式。它是我们同资产阶级争夺青少年一代的重要阵地,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坚强的革命后代的社会主义学校。它的作用就在于:用毛泽东思想培养革命接班人,抵制资产阶级思想对青少年的侵袭;为动员城市知识青年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为上山下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好思想上和劳动技能上的准备。它还起到合理安排城市临时需要的劳动力,支援各行各业生产建设和活跃街道政治生活的作用,并分担一部分城市普及中学教育的任务。
下面是青少年之家的一些主要经验:

政治挂帅,用毛泽东思想教育青少年走革命化的道路

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教导,对于青少年之家来说,尤其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青少年之家的教育对象是未升入高一级学校、暂时还不具备就业条件的中小学毕业生。他们经过中小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政治思想觉悟。但是,他们年龄还小,没有经过实际斗争的锻炼,有许多人对于自己的前途和生活目的还缺乏正确的理解。特别是由于资产阶级思想和旧社会习惯势力的影响,不少人认为参加生产劳动尤其是农业生产劳动没有出息,怕苦、怕累,在选择工作时拈轻怕重。有些青少年经不起剥削阶级思想的侵蚀,沾染了讲吃穿、比阔气、好逸恶劳的恶习。这一切都说明,资产阶级同我们争夺青少年的斗争是十分激烈的。因此,在他们中间,认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开展兴无灭资的斗争,清除资产阶级和一切旧势力的影响,是使青少年健康成长,成为坚强的革命后代的最重要的事情。
青少年之家创办初期,我们对于这个问题缺乏明确的认识,只知道迎合青少年升学的愿望,大抓补习文化,片面追求升学。后来注意了安排就业,也没有政治挂帅。那时,如果没有按照他们的要求早安排就业,有人发怨言;安排了就业,又有人挑肥拣瘦。事实证明:没有政治挂帅,就没有正确的方向,没有革命的觉悟,没有对待生产或工作的正确态度,也就没有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出大力的积极性。
一九五八年以后,特别是从一九六二年以来,青少年之家总结和接受了过去的经验教训,针对城市青少年的活思想,加强了革命世界观的教育。组织学生带着“什么是革命青年的前途和理想”,“怎样当好革命接班人”等问题,反复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青年运动的方向》等文章,把学和用密切结合起来。在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同时,还经常用“革命故事会”、“忆苦思甜报告会”,以及访贫问苦,请“三老”讲村史、家史、厂史等多种形式,大讲阶级与阶级斗争,进行阶级教育,树立阶级观点,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大讲革命英雄人物,树立学习榜样;大讲革命雄心壮志,启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思想,从而使许多学生站得高了,看得远了。特别是把革命世界观的教育与动员学生上山下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学生的思想更加活跃了。在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会上,学生纷纷同张思德、白求恩、雷锋作比较,找差距,主动检查和批判怕农村艰苦,怕干一辈子农民没出息,怕荒废了学业,屈了人材等错误思想,提高了阶级觉悟。
青少年之家还很注意抓活思想,把社会主义建设的每件工作、每件事情都同“革命”二字联系起来。不管是谁,只要是为革命、为集体做了一件好事,就进行表扬,并常常组织他们学好人好事,唱好人好事,演好人好事,在全“家”造成比较浓厚的革命气氛。这样做效果很好。他们在走上生产或工作岗位的时候,不再挑肥拣瘦,不是把眼光只限于个人的小圈子里,而是把自己的前途同国家、同社会主义事业,同世界人民的解放联系起来。有了这样的觉悟,懂得了为革命,为人民,干什么都不怕了。在一九六五年全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中,青少年之家闹的热火朝天,志愿书和决心书贴得满屋满墙,仅市直属的一所青少年之家就有三百多人报名参加农业生产。
近两年来,青少年之家对于一些闲散较久,受资产阶级思想侵袭和影响较深,沾染上一些坏习气的青少年,也敞开大门,热情欢迎他们,以便把他们放在革命的集体之中进行教育。在摸清他们产生错误的具体原因的基础上,教育他们带着问题读毛主席的书,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鼓励他们积极向上,热情关怀他们的学习,并且坚持耐心说服和诱导的方法。经过教育已使其中绝大多数人走上了正路。有的出去后又出了一些毛病,青少年之家就主动收回来,再教育,再分配,负责到底。事实证明,这些青少年同样是可以教育好的。这些青少年走上劳动岗位以后,一般表现是好的,而且不少人已成为先进生产者。

组织青少年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使他们在三大革命运动的斗争实践中锻炼成长

要把广大青少年培养成为坚强的革命后代,使他们经得起风浪,挑得起重担,只教他们懂得革命的道理是不够的,还必须把他们放到三大革命运动的斗争实践中去经受锻炼和考验。
近几年来,青少年之家按照学一点,做一点,边干边学的原则,组织青少年参加各种政治活动和生产劳动,让他们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各项服务活动中,树立阶级观点、劳动观点、群众观点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许多学生从书本、报刊和“忆苦思甜报告会”中,学到了一些阶级斗争的道理,知道了一些阶级斗争情况,但又觉得阶级斗争离自己很远,不甚了然。青少年之家就组织他们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他们亲自参加了社会主义教育以后,思想认识就起了变化。许多学生用阶级观点分析批判自己讲吃、讲穿、怕苦、不爱劳动的思想,说这就是“和平演变”的开始,不注意改,慢慢就会变质。
有些学生不爱劳动,不愿参加农业生产,怕苦、怕脏、怕别人看不起,经过教育,他们知道这种思想不对,但在没有参加生产斗争的实践以前,认识还是不深刻的。在组织他们参加了农业、工业、建筑和各种公益劳动以后,许多学生就逐步对劳动光荣与不劳动可耻的概念有了新的理解,思想感情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学生不敢到农场去劳动,不敢沾大粪的边。现在,人人争先上农场劳动,争先下厕所刨大粪。过去积肥运粪,觉得害羞,白天不运夜间运,不走大街走小巷,不送人粪送畜粪。现在却敢拉着粪车走在熙熙攘攘的大马路上。
青少年之家的学生在参加社会临时性劳动时分配他们干什么,都积极去做,不讲价钱。所以,市内不少单位都欢迎青少年之家的学生来参加劳动,称赞他们是“突击队”。同时,各用工单位不再象过去那样单纯地把他们当作劳动力来使用,也承担起教育他们的责任。
组织青少年参加各种社会服务活动,也有着显著的教育作用。青少年之家组织学生参加了宣传、普选、辅导街道幼儿队,当街道“红五员”,到商店、饭店、汽车站做各种服务工作。这使他们了解了不少的情况,特别是从实践中体会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理解了做各种工作都是社会主义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的道理。
青少年参加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还能够培养学生敢干敢闯的革命风格。大多数学生能以革命的需要当成个人的最高志愿,只要党一号召,他们什么都愿意干,都敢干。盖房子、筑路、当店员、当教师,到“北大荒”去垦荒,到生产队当社员,或者自己办农场,都干的很好。一九五六年,市直属的青少年之家动员到“北大荒”垦荒的三百多名青年,现在有的担任了农场生产队和分场的领导职务。一九六四年动员到宁安县团山子大队插队入社的十二名学生,经过一年劳动,全都被评为“五好”青年,成为“满堂红”的“集体户”。一九六五年动员去宁安县渤海公社莲花青年农场落户的一百多名青年,也把个莲花农场闹得热气腾腾,为国家生产了二十多万斤粮食。

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办学,适应城市青少年的不同要求

青少年之家的办学形式必须多样化,以适应城市青少年的不同需要。青少年的年龄有大有小,文化程度有高有低,家庭的经济情况与个人的志愿爱好也各不相同。有些年龄较大、家庭生活有困难的,他们急于要求就业,学习期间不能过长;有些年龄较小,家庭生活又较好的就要求多学几年。居住也有远有近,有些人的家庭还需要他们做一些辅助劳动。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单一的办学形式,满足不了群众的要求。青少年之家认真研究了这个问题,批判了“正规化”、“一律化”等错误思想,从城市青少年的特点出发,按照面向农村为主的方向,组织形式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教育方法实行工读相结合,学习的年限实行长短相结合,教学内容在政治挂帅的前提下,实行政治、文化、技术三结合。一是组织自学小组,吸收初中和年龄较大的高小毕业生参加。有工做工,无工读书,按文化水平和家庭住址分组,以自学为主,学习高中或初中的主要课程,教师定期辅导。二是组织各种专业的短期训练班。根据生产需要和学生自愿,先后办了无线电、财会、缝纫、木瓦工等训练班,为农村培养具有一定专长的劳动者。这种训练班一般四至六个月。三是办边农边读的初、中级专业班,吸收初中、高小毕业生参加,定班级、定专业,不定学习年限。现在有畜牧兽医、木工、瓦工、电工、卫生等中级专业班,有农学、果树、理发等初级专业班。四是组织工读初中班,吸收不满十六周岁的高小毕业生,采取半日授课、半日劳动的形式,学习初中主要课程。虽然有这些形式,但是入学和出校都不做严格的时间限制,生产需要就输送出去。课程的设置,也要密切结合生产实际。教学内容少而实用。做什么,学什么;学什么,做什么。毛主席著作是各班的共同必修课。文化课多学一些农村应用文、实用数学知识和珠算。专业课也只学一、二种基础技术知识,以求学用结合,学以致用。这样安排,教得切合实际,学得生动活泼,效果很好。同时,青少年之家还很注意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开展丰富多采的文化体育活动,广泛组织了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小组,经常开展各种军事体育活动,组织学生自编自演反映“家”内的好人好事,反映学习生活的革命剧和歌舞。课余时间经常是鼓乐喧天,歌声嘹亮,活跃了学习生活,激发了革命热情。
青少年之家所以能够把全市大多数青少年组织起来,采取多种形式办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

依靠群众办“家”,建立一支专职干部、教师与兼职教师、辅导员相结合的教育队伍

办青少年之家,必须依靠群众,在国家帮助下,发动全市各部门和工厂企业、街道等各方面的力量;要有一批觉悟高,干劲大,不畏艰苦,不怕困难的骨干,并且依靠这批骨干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这是我们从创办那天起就强调的,也是坚持这样做的。
目前,全市十八所青少年之家,是由有关部门和工厂企业、街道共同努力办起来的。办“家”的专职干部和教师虽然仅有二十人,但实际参与这项教育工作的则有五百多人。其中有二百多人是学生家长,他们不怕麻烦,把自学小组安排在自己家里,并主动担当小组的辅导员。还有二百多人是选自青少年学生中的积极分子,他们一面学习,一面对学生进行辅导。还有几十名各行各业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人、医生、教师、干部,他们也是不辞辛苦地协助青少年之家开展专业学习活动。还有许多机关、企业、学校和街道组织,都为办好青少年之家做了很多工作。如果没有广大群众支持,仅仅依靠二十名专职干部,要做好几千名青少年的组织教育工作是根本不可能的。
创办青少年之家,搞城市青少年教育工作,是个新事物,而且是个很复杂的组织工作,一定要有勇于实践、敢于闯路的人做骨干。市委在一九五四年决定创办青少年之家时,派了董克让等几位同志去做这一工作。当时条件很差,但是他们在困难面前不叫苦,不退缩,他们经常跑工厂、下街道、访问群众、动员学生,积极宣传建立青少年之家的目的和意义,与群众一起研究筹划,终于摸索出分片建立中队,按街组织小组,分散自学与集中活动相结合的办法,把没有升学的高小毕业生组织起来,为后来青少年之家的巩固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党的培养教育下,青少年之家的许多同志,不怕苦,不怕难,有敢干敢闯的革命劲头,为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创造了条件。青少年之家要办个农场,可是谁也不懂农业,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新分配到这里来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安严森挺身而出,背着行李进了山沟。到了农场,一栋破房屋,透风漏雨,困难很多。但是安严森同志在困难面前没有低头,他和学生、农民、工人同甘苦,艰苦奋斗一年多,改变了农场的面貌。安严森自己也受到了锻炼,在革命化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变成了一个农业上的“全把式”。
办好青少年之家,还必须注意发现和培养青少年中与群众有密切联系的、热心为群众服务的“志愿兵”——辅导员。他们既是教师,又是学生,能够团结广大青少年,自己管理自己、教育自己,互教互学,形成群众性的强大的教育力量。青少年之家果树班辅导员吴淑琴,是“志愿兵”中的标兵。她三年如一日,同学生劳动在果园,学习在果园,政治挂帅,事事走在前头,与同学们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互相信任,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积极性。长安街街道办事处青少年之家的政治辅导员褚秋珍,也是一个优秀的“志愿兵”。她同另外四名辅导员,共同负责长安街青少年之家的工作。她同学生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并且学了就用,在建“家”过程中,和青少年一道脱大坯,打石头,盖房子,艰苦奋斗,改变了“家”的面貌。这些“志愿兵”,在校是积极分子,上山下乡是青少年的带头人。市直属青少年之家的“志愿兵”曲敬文,在一九六五年动员学生下乡时,她带头报名,并主动去说服家长,动员同学一起下乡。到了莲花农场以后,她仍然处处起带头作用,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同学们都亲切地叫她是“我们的女政委”。
人的因素第一,依靠骨干,培养大批“志愿兵”,建立一支专业干部、教师与兼职教师、辅导员相结合的青少年教育工作队伍,是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广泛发动群众做好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基本条件。

自力更生,勤俭办“家”

青少年之家必须“土办”,“穷办”,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不仅是为了节约国家经费,而且是用什么思想教育人的问题。建“家”时,有人设想办个大的“家”,房子漂亮点,设备好一点。可是,按照这个思想办“家”,根本行不通。怎么办?还是要“土办”,“穷办”。于是负责建“家”的三名干部奔走在广大群众之中,发动群众出主意想办法,采取了“千家万户是课堂,工厂街道是练兵场”的办法,组织了几百个自学小组,设在几百户基本群众家里。菜棚子、工厂俱乐部、影剧院,都借来上大课,作报告,开展集体活动。这样搞,没花几个钱,没用多少时间就把青少年之家办起来了。
青少年之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需要更多的物质条件。有人主张自己动手去搞,有人主张伸手向上要。青少年之家批判了后一种思想,决定自己动手创造条件,他们共修补和新建了一千多平方米的活动场所,还增添了许多设备。
“家”业大了,条件好了,是继续穷干、苦干,勤俭持“家”,还是大手大脚,摆阔气讲排场?青少年之家遇到过这个问题。他们自己动手修了一个大门。但为了“图好看”,“象个样”,却花了二百多元雇人雕了“牡丹江市青少年之家”九个大字,镶在大门的横栏上。后来在检查勤俭办“家”的思想时,他们认识到这是在思想上打了一次败仗。穷日子要穷过,富日子也应当穷过。近二年来,青少年之家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穷干苦干,勤俭办“家”的精神,办了一处有六十多垧地的农场,现在已是牛马成群,猪羊满圈,粮菜有余。他们还扩大了果园,建起了小气象站,填平了一个大洼塘,建起了蔬菜园地。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勤俭办“家”的风气也越来越浓。这些经验教训,使青少年之家的同志深刻体会到:凡事自己动手,人有革命精神,“家”就有革命风气。

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作用

青少年之家所以能够取得一些成绩,根本的一条是加强了党的领导。办青少年之家,是培养革命后代、同资产阶级争夺下一代的大事情,是组织广大青少年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大事情,党必须加强领导。
对青少年之家来说,党的领导首先在于引导一个正确的办“家”方向。在青少年之家的创办、巩固和发展过程中,充满了两条路线、两种思想、两种方法的斗争。比如办不办?是“洋办”、“富办”,还是“土办”、“穷办”?是单靠国家拿钱,还是以自力更生为主?是搞所谓“正规化”,还是从实际出发,多种形式,灵活多样?要不要贯彻面向农村的方针?等等,这许多原则问题都有两种不同的主张。青少年之家沿着党所指引的方向,不断摸索、学习、斗争,不断克服错误的主张,坚定地实行正确的主张。
青少年之家的教育对象,决定了它的工作的群众性和复杂性。要管组织、管思想、管学习、管劳动、管生活、管就业安排,这就必然要同社会各个方面发生联系,必然要同许多方面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因此,办好青少年之家,搞好城市青少年教育工作,只依靠哪一个部门是不行的。我们通过建立青少年教育工作委员会的办法,由市委、市人委领导同志挂帅,吸收计委、教育、劳动、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参加,定期研究和解决办“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对青少年之家的组织领导,这对搞好青少年之家的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市青少年之家虽然已有十二年的历史,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工作、劳动安排和安置工作,还有不少薄弱环节,有些问题还没有摸到它的规律。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之家的领导,使青少年之家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提高,把城市青少年组织教育工作做得更好,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附图片)
瓦工班学习毛主席著作小组的学生在讨论《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  新华社记者 许万育摄
农学专业班的学生们,在自己建立的小气象站里学习观察气象变化情况
俞凤楼摄

人民日报 1966.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2 18:40 , Processed in 0.02816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