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472|回复: 0

宇宙黑洞:魏思文院长之死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8-10-7 00:3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史无前例的文革动乱年月,矛头对准的是党内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首当其冲的是国家主席刘少奇等。在基层群众分不清谁走的是资本主义,谁走的是社会主义,凡是掌实权的统统打倒。如此各单位常常是把一把手当成走资派整。不管他说的话是对的还是错的统统歪批,不管他做的事是对还是错统统否定。有时还把莫须有的脏水往他们头上泼,无理无法,善意的批评很少见。此时人性的善恶常常不知不觉间赤裸裸地暴露出来。


我曾亲历亲见这样事,印象很深,事过五十多年仍历历在目。


那时,我还是北京理工大学的一名在校学生,正处于文革的疾风暴雨之中。


理工大学的院长叫魏思文,是一个早期参加革命的老红军战士,抗战前的大学生,在山东领导过游击战,在当地搞武装斗争颇有名气。文革前据说是国家七级干部,不顾已六十多岁高龄,亲自带领三年级学生赴山东地区参加农村四清运动。


                      魏思文院长之死




文革伊始,又风尘仆仆带领学生回校参加文化革命。我们作为一年级学生入学时间短,从未见过老院长。此时在教学区夹道欢迎四清归来的师生们。只见老院长须发花白,精神矍铄,头顶草帽,光脚穿双军用胶鞋,挽着裤脚回来了,手里还拿着一把红色旧油纸雨伞。这哪里像个校长,好像田间地头一个老农。心想这老头这么老了,干劲这么大,这么朴实。据说文革前为了做一个懂教学懂业务的领导还坚持找人辅导学习数理化!总之内心是敬佩的。在理工大学的历史上魏思文是在位时间最长的院长,此时也是北京理工大学最辉煌的时期。


但是好景不长,基于当时的社会环境,由于他是一把手,地位最高,是斗争的主要目标,随着揭批斗运动的发展,老院长很快就从国家高级领导干部成了黑帮。


从四清前线归来刚过了三天,就开始在学校礼堂举行批判会。在他赴会场的时刻,我也在礼堂门前准备去会场,看到他神情黯然默默地从教学区走来。冷不防一颗鸽子蛋大的石子从十几米远的地方射来,又狠又准正打在他的前额上,顿时鲜血流出来,他皱了一下眉,无奈地用手抹了一下,拭去额上的血迹,就匆匆赴会去了。当时扔石子的那个学生离我很近,我注意地看了他一眼,是个男生,不知那个系低年级的,从外表看,相貌很普通,皮肤较黑,衣着简朴,像似来自农村。此时他已走到离我数米远处,对他的行为丝毫没有歉意,嘴角还露出猥琐的笑容,好像很得意的样子。我的心情很沉重,当时还只是开始进行批判,尚没有给人定性,怎么就随意打人呢。当时在场还有一个高年级的调干生-——是校长跑队的主力队员,当时已经30岁了,也在附近,见证了这一幕。他拉住那个打人的男学生,下意识地说:没关系,没关系。当时正是运动初期,看着这场面什么也说不出,只是心里不是滋味。


随着运动深入,又继续上纲上线,说魏院长成了地主孝子贤孙,曾找农民收租讨债等等罪行。后来又说他家住的房子在修缮时,夹壁墙中发现了一支破旧手枪,虽然年代久远,已生锈破败不堪根本无法使用了,但部分红卫兵还是借题发挥,说是他私藏手枪准备发动军事政变。这座位于西城区的大宅院是旧时的王府,住过几代王爷贵族都说不清了,谁能说清手枪是谁留藏的。他当时也弄不清这手枪是怎么回事,因而拒不承认。红卫兵就用皮带抽打他,搞逼供信。可怜他六十多岁的老头子怎么禁得起如此酷刑,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夜幕降临了,天黑下来,红卫兵们忙了一天,回去休息了,六十多岁的老院长一个人伏卧在偌大的体育馆中,有冤无处诉,有苦不能言,孤零零的凄凉离世而去。我想:他至死也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文化革命”到底是为什么。


第二天,红卫兵回到体育馆准备继续他们的刑讯时,发现老院长已没有气了,才慌张起来。两个主要打人凶手因此被关进监狱吃了一个多月窝头。后来因认罪态度较好,当时的公检法已不健全,又把他俩放了出来,继续在校内参加“文化革命”。后来又正常分配了工作。这可能是“文革期间”北京工业学院发生的最震惊的事件之一。如此重大事件,知道的人很少,几乎未见报道过,有些统计文革中非正常死亡人员名单中从未涉及,这事应当让人们知道,这是北京理工大学历史的一页。我特意把知道的点滴披露出来,以供参考。


北京工业学院当时是军工学院,国家重点学院,魏思文是个中央七级干部,这样不明不白的就整死了,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


“文革期间”类似事件屡有发生,据说师大女附中的副校长也是被女学生们活活打死的,孱弱的女校长,文质彬彬的女学生竟然成了革命的打手和罪犯。现如今我们已从文革那狂热的情绪中走出来,回头看这些事情如此荒唐,难以相信。





    以下是廖承志在1968年9月身陷囹圄时写下的一首诗,表达了他此时此刻的心境。


我想:虽然许多人写不出这样的诗,但心情是一样的。让我们以此纪念并追悼他们。


    独对孤灯守寂寥,秋凉似水透锦腰。


    檐头冷冷一弯月,心底炎炎万念消。


    自悟残生日渐促,尚拼余力渡江潮。


    梦中忘却靠边站,还向旌旗笑手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 ... 01-620744A6-85F-8A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1-8 13:52 , Processed in 0.07575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