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65|回复: 1

吉敬容:女附中劳动日记1954-1960 (一)

[复制链接]

0

主题

252

回帖

87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877
发表于 2018-8-10 11: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    言

母校百年历史中,我亲历了6年,正处在上世纪政权更迭后社会转型的50年代。

我自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二小毕业后进入女附中,从一个天真单纯少年,被初步培养成一个有理想追求、有价值取向、有人格雏型的青年。

由于不同师资来源整合后的诸多原因,50年代初期和中期,女附中的教学,一直在探索将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要求,与延安教育模式、民国教育模式和苏联教育模式这几种完全不同的理念和方法杂揉汇融;但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教师,教育内容也以课本知识与品德教育为重。50年代后期,教学卷入政治风浪和社会风潮,即便是再精明的校长和敬业的教师,也无法探索和坚守科学的教育规律了。

由于生源组成的特殊性,女附中实际上是座“没有围墙的学校”。学校教育只是书本知识传授的一方,而来自中央和各级政府领导的政策引导,来自社会各界的动向和舆情影响,以及来自家庭的传统理念训教,一直以各种形式改变着女附中教师和学生的精神面貌及行为依据。不仅是潜移默化,旁侧点染,很多时是直接跨进校园,介入教学,甚至大张旗鼓,轰轰烈烈。老师只能无奈地(或者真诚地)引领学生跟风践行。

下面的文字,摘自我中学6年的日记。根据搜集校史资料的学妹建议,我抄录的内容主要定位在劳动教育课题,但从中也能看出政治运动、阶级斗争、集体主义、思想改造等教育对劳动教育的渗透,看出时代变化对正常教学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
1). 本资料在文字上对原文作了删简;
2). 除了个别老师,隐去了涉及同学的姓名;
3). 一些重要事件,日记原为空白(当时太忙太累),是事后向知情学友征集实况综合自己记忆补上的;
4). 这只是提供校史和教育史研究的一份参考资料,是当时个人所见所闻所思的记录。它至少可以证明,作为一名中学在校生,我曾怎样与时光同行与历史同在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2

回帖

87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877
 楼主| 发表于 2018-8-10 11: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按语〔初中日记〕

1949年后,大人都在热衷于“建设一个新中国”,老师们在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大都专注于教学。校园宁静,学生单纯,校风淳朴,教学有序,少有干扰。

从学生角度,我感觉学校抓了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做家务劳动,自己的事自己管理,并要作自我评判;(2)校内的劳动服务,如轮流作值日生、抄板报、清整环境等成为常规,并有评比检查;(3)校内外的“万能手”活动活跃,结合课堂教学,提高动手能力,并提倡向高手学习;(4)组织到农村工厂义务劳动,体验农村工厂生活,学会做农活以及与工农相处。
产生的效果,我觉得是积极的。特别是与男校结对作伴,搞“动手”活动和劳动,可在对比中发现男女生的区别及差距,引起思考,发生兴趣,开朗性格。方式和内容也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寓乐于作,是自我教育的好办法。

初  一
(1954.9~1955.8)
1954年10月13日(星期五)

今年,我作了女附中的新生很高兴。女附中希望我们每人要热爱劳动,在家里,不但自己的事情自己动手,还要尽量帮父母多分担。

早上,我很早起来,把饭热了,馒头蒸了。把热水瓶灌满了,然后从厨房提满一桶水,好让爸妈洗脸。今天早上,妈洗脸时带着惊讶的口气问:“你能抬得动这么一大桶水呀?”我回答说:“能呀!”妈欣慰地说:“不错啊!”我心里真高兴,我用自己的劳动安慰了妈妈。
我还记得一年前,我在家里是个多么懒的姑娘呀,妈妈天天批评我……

1954年10月21日(星期五)
女附中的“万能手小组”成立了,这在全北京市是第一个,在全国也是很少的。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双手,为全国少先队开辟一条勤劳快乐的成长大道!

今天在学校礼堂开了成立大会。大队除了组织了合唱团、舞蹈队、话剧团和体操队外,还组织了一个“模型组”,锻炼动手能力。每组都在40人以上,报名的都是学习、身体好的同学。此外,各中队还分别组织了刺绣组、美工组、植物组、动物组等等,希望产生一批动手能人!

1954年10月30日(星期六)
开完队委会,就去追早已出发到北海实习的同学们。

实习,就是把书本的知识变成动手的能力。对于我们这些小姑娘来说,这种体力活动,既是劳动,也是游戏。有趣得很!

我们测量山高,定了方向,观察视野和地平线……总之,把我们学到的,从文字变成了实践,将知识又巩固了一遍。

1955年2月23日(星期三)
当红色的值日生袖箍带上我的手臂时,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早晨的空气。

下课,黑板擦得更干净了,窗户打开了。趁同学们出去玩的时刻,替同学把下节课的课本放在课桌上……铃声响了,同学们蜂拥着走进教室。我听见几个声音同时惊奇地说:“哎,谁替我预备好了书?”我没吭声,心里感到很幸福……

1955年3月4日(星期一)
今天我们班受到校值日生表扬了。值日生在黑板上写着:
“初一三班的同学们,你们的环境卫生做得很好,希望保持下去,成为全校的模范!”
这是全班同学、生活班长和生活干事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点小小的劳动付出,为班级争来了荣誉,很自豪。

1955年5月29日(星期六)
这些日子来,我们小队一直在辛辛苦苦地培育黄瓜和扁豆,准备嫁接。由于每个人的一小点力量,种下了几粒幸福的种子。整整几个星期,小队每个人都用心血滋润着它的成长。可是今天发现,不知谁把它们连根拔了,只剩下两棵扁豆,我们气得眼泪都淌下来了!

“万能手小组”正在给本校托儿所的娃娃们准备“六一”礼物:洋娃娃、小床、小柜、小车子及小衣,都做得极精致。想到小娃娃们将怎样喜爱我们的礼物,心里甜滋滋的。

我们的“万能手”永远为幸福服务!

1955年8月9日(星期一)
今天我度过了有意义的一天,认识了从前没有认识到或从没有想过的问题。

学校组织我们去苏联展览馆参观“全国少年儿童科学技术和工艺作品展览会”。有五十四位参展制作者,从福建、广东、广西、湖北、四川、内蒙、天津、上海及北京来这儿参观,并一起联欢。

这样的展览和联欢在中国都是第一次。……少年朋友们动手制作的精湛科学作品令我惊讶,他们的现场演示深深吸引了我。一个初二的学生按照自动掘土机的原理,做出了模型;一个初三的女同学自己设计制作了一架大型汽油动力的飞机模型;还有一个学校的初中生制作了他们理想的火箭;有个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竟制造出了一台自动降雨机……为什么他们能作到?因为他们热爱科学,勤于动脑和动手。我为何不能?因为我很少想到,把学到的科学知识,尽心深入研究,综合起来,举一反三,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做出理想的产品来服务于社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4 22:22 , Processed in 0.02340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