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945|回复: 3

萧喜东:“十年文革”,还是两年文革?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09-11-4 15: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十年文革”,还是两年文革?
萧喜东

  文化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事件。不过这也是本文和主流文革史
学所能同意的唯一一点。对文革这一重大复杂事件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的问题,官方
文革史学和大部分国内、海外文革文献都作了一个极端概念化、简单化的回答。这
类概念化、简单化地评价文革的作法,与其说是对历史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不如说
是有意压制历史的丰富信息、掩盖历史的主流,如同把一颗根深叶茂的历史大树,
削砍得面目全非,只剩下一段光秃秃的树杈。在这种霸权语言的支配下,会发生这
样一种情况,那就是:即使对文革一无所知的人,也能把那些“十年浩劫”之类的
空洞词句倒背如流。公众对文革的历史知道得越来越少,对文革的成见却越来越深
。对文革中发生的种种事件无所了解的人,也能对文革大加议论一番,还会议论得
“很深刻”、“很有道理”,拿来和那些官方权威的讲法相比,也一定八九不离十
。这种情况,让人想起国民党在台湾几十年中对共产党的宣传,一概用“青面獠牙
、无恶不作”以蔽之,以致使很多从未接触过共产党的台湾人,对共产党的那些“
专制暴政”也能说的头头是道。而在大陆官方观点赞助下形成的、以“伤痕文学”
为中心的控诉文革话语之下,人们对文革的态度不正有些类似吗?

  对“文革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这种语言用“全面内战、全面动乱”来
一笔勾销,进而很是方便地将一切黑暗的、丑恶的东西,都塞给文革,文革这个替
罪羊和黑箱也被撑大到了它所能容纳的最大限度。不知不觉中,“什么是文革?”
的答案也被偷换了。和“文革是什么?”这一问题相比,“什么是文革?”,或者
说,“文革是指什么?”这一问题,更少有人提出质询和争议。正说明在这个问题
上,带着强大惯性的正统语言能够横行霸道,却不为人们所知觉。不少读者读到这
里,也许会说,这还成为问题吗?文革不是指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六年间的十年动
乱吗?本文的主要论点就是:作为真正史无前例的事件——文革运动,发生在一九
六六年八月到一九六八年八月这两年间。将文革错误地定义为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
六年的十年,是出于政治操纵的目的,从片面的角度对历史的改写。

  这里牵涉到这样一个复杂问题:历史中的人一方面创造历史,同时另一方面对
自身历史进行解说,而这两方面又互相交错干涉、互相制约推动的错综复杂过程。
毫无疑问,文革是一场政治运动,而政治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操纵与反操纵。这里
,笔者无意将“两年文革”的定义说成是比“十年文革”的定义更客观、更合理—
—在这个问题上很难存在一个客观中立的“真实”定义;这里只不过想说明,从历
史舞台上另一派别、另一种角色的观点出发,从官方史学所维护的利益集团的反面
出发,就会面对一个多么不同的文革历史。

               文革的起点和终点

  有必要先来简单回顾一下文革的起始和终止历程。大多数文革史学将它的起源
上溯到反右、大跃进,更有人将它和延安整风甚至瑞金时代的肃反相联系。这些也
许都有道理,但无限往回搜寻起因的方法,又会产生其它的问题和疑问;文革毕竟
是一场前所未有、具有独特的自身内在逻辑的事件。文革在很多方面和反右、大跃
进大异其趣,将另撰文论述。文革最直接的导因,一般都从一九六五年底开展的文
化批评算起,而一九六六年的《二月提纲》则是第一个正式的文革文件。三个月后
的《五一六通知》,否定了《二月提纲》所规定的文革运动的模式,提出了党内激
进派的文革纲领,发起对“黑线专政”和“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全面攻击
。然而纲领在实际执行上,被中央派出的工作组所操纵,执行了五十多天的形“左
”实右的路线。一九六六年八月,从八届十一中全会和《十六条》的发表开始,才
真正进入了文革所特有的运作方式,即党的组织对群众运动失去了控制,四大武器
被群众所全面运用,党组织之外的群众政治组织如雨后春笋出现在全国。

  再来看文革的终点。六八年八月工宣队、军宣队派驻进校,群众运动嘎然而止
,以本文观点,是文革运动的终点。一个月以后,所谓的“全国山河一片红”,以
在大陆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全部建立革委会,标志着建立新政权机构的过程的结束
。之后开展的“清理阶级队伍”和一打三反运动,在很多地区又恢复到了类似六六
年“五十多天资反线”的恐怖时代。六九年四月召开的中共九大上,对文革进行了
系统的总结,宣布文革已经取得了“全面胜利”,今后的文革运动“进入斗批改阶
段”。很多早期的文革史著以此刻作为文革的终点。七二年的林彪事件是一个重大
的历史转折点。作为文革收尾工作的“斗批改”运动至此不了了之。复员、复旧、
复出的潮流,也从此在中国大地上开始蔓延。自然,党内激进派和务实派的斗争一
直在继续;毛泽东也一直在伺机再一次发动群众。从七二年到七六年的形势发展,
包括批林整风、批林批孔,国民经济整顿、反击右倾翻案等,就是这个斗争的反映
。然而斗争的焦点,都是围绕着如何对待已经过去的文化大革命、能否对文革翻案
的问题上展开的。七六年发生了十月政变。本文在否定“十年文革”说的同时,毫
不否认十月事件的重大意义。与其说它为一九六六年起的阶段打下句号,不如说是
一九四九年以来新中国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一九七七年由华国锋主持的中共十
一大一方面肯定毛泽东的继续革命理论,又另一方面宣告“历时十一年的第一次文
化大革命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胜利结束”。这是第一次和唯一一次提出“十一年”
文革的说法,它明显带着为了政治目的对历史解说的任意操纵:出于对“继往开来
”建立威信的需要,一方面要以维护文革的合法性来高举毛泽东的旗号,另一方面
又急于将“抓纲治国”的新局面和以前激进派与务实派斗争胶着时期区别开来,才
需要多此一举地亲手“胜利结束”文革,也才有了这个独出心裁的“十一年文革”
的说法。过了短短四年,新的当局又出于新的政治需要,再一次修改了历史:八一
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认为,文革历时十年。其中微妙且具
有讽刺之处却在于:《决议》否定了华国锋所肯定的文革;而将文革结束时间提早
到十月政变(而不是华国锋“胜利结束文革”的七七年十一大),却又肯定、褒扬
了华国锋的“热月党人”的历史地位。把文革作为整整十年一起否定,自然是打着
自以为得意的政治算盘:在各种各样的复旧风、翻案风、平反风、昭雪风中,为一
切过去遗留下来的问题和不公正找到了一个容量巨大的替罪者——十年浩劫。

  也有必要总结一下现有的文革史学对文革终点问题的处理。刘国凯所著的《文
化革命简析》①是最早一部叙述文革历史的著作,也是在极艰苦和困难的条件下写
作、出版的。尽管在一些行文措辞中受七十年代末非毛化风潮的影响(相信有些是
刘国凯先生在七九年修改时添加的),这部文革简史至今仍是最客观、最竭尽真实
地纪述这一历史事件的文革史学著作之一。《简析》中所明确记载的文革结束的时
间是一九六八年八月。《简析》成文于七六年以前,当时“十年文革”、“十年浩
劫”的语言尚未泛滥,作者是文革运动的亲身经历者和参加者,“两年文革”的看
法是作为历史亲历者对这个问题最明显、最直接的判断。在海外文革史学中,费正
清认为作为“超级大革命”的文革,发生于一九六六年五月到一九六九年四月。而
在费正清与麦克法克尔合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文革时期包括了从一
九六六年到一九八二年的十六年。几乎所有史著都同意六六年夏到六八年夏是文革
的核心阶段(包括《决议》,认为是“全面内战、打倒一切”阶段),而根据不同
的标准,文革的终点时刻则众说纷纭。成为官方标准的“十年文革”说,意图是在
全面否定四人帮集团——这个让老干部集团和党内务实派吃了苦头的政治集团、全
面否定他们推行的毛泽东的“错误”路线,因此将文革等同于这个精英集团和他们
的当政期。严家其所著的作为中国半官方文革史的《中国“文革”十年史》,更是
把“精英集团斗争代表一切”的治史方法发展到极致。

               史无前例的两年

  本文的所提出的:文革实际发生在六六到六八年的两年间的看法,与刘国凯《
简析》的提法相一致。它的最根本理由是:唯有从六六年八月到六八年八月这段时
间内,政治运动具有可说是文革所独有的性质和特点,那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全面开展了大民主的实验:人民群众具有充分的结社、集会、出版、言论权利和四
大自由,左倾激进的革命意识形态成为人民群众的武器,而不再是空洞的教条或官
僚手中的工具。而在六六年八月以前和六八年八月以后,政治运动的操作方式都不
具有这些特点,而和文革前的十七年或七六年以后的作法大同小异。首先来看为什
么把八月《十六条》的发表,而不是《五一六通知》或《二月提纲》的产生时刻作
为文革的起点。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三个文件迥然不同的传达方式。《五一六
通知》和《二月提纲》的产生和传播方式,与文革前共产党开展运动的操作方式是
大致类似的:两个文件都是作为中央文件的方式(分别是中发(66)267号和
《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通过“内外有别”、等级
分明的党内传播渠道,一步步地传达给各级官员,然后再将其精神传达给党外群众
。尽管《五一六通知》全面阐述了党内激进派的文革纲领,但它又尊重、遵循旧的
办事程序,花了很多篇幅去具体纠正《二月提纲》的错误,还未提出“让群众自己
解放自己”的说法。中央文件对先前的文件作纠正,已经是司空见惯,比如四清运
动中《后十条》是对《前十条》的纠正,《二十三条》又是对《后十条》的纠正等
等。在文革爆发的前夜,毛泽东越来越意识到党内这个带等级特色的传播渠道已经
无法防止党内官僚惯性对群众政治的“引导”、限制和垄断,使政治运动一旦到了
基层,总变质为形“左”实右的“运动群众”,因而需要求助于党外的更直接的传
播渠道、和首都之外的传播媒介来完成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任务。《五一六通知》向
下传达的同时,刘少奇、邓小平主持的工作组被派驻到各基层单位,来“引导”、
控制群众自发的政治参与热情。即便是有聂元梓等的大字报在全国广播发表为群众
运动鼓劲,工作组形“左”实右的统治仍然笼罩基层单位。一九六六年七月十八日
,毛泽东从武汉回到北京发现了这种情况,愤愤说道:“回到北京后感到很难过,
冷冷清清,有些学校大门都关起来了,甚至有人镇压学生运动。谁才镇压学生运动
?只有北洋军阀。”到了八月,八届十一中全会破天荒地由北京院校的革命小将列
席会议,以及《十六条》以广播、报纸的方式发表,对旧有的内外有别、等级分明
的传播方式和办事方法的作了重大突破。也正是在这种重大突破之后,群众政治运
动才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

  再来看文革运动的结束时间,这也是本文和其它文革史学差距最大的一个论点
。首先,不妨从创造历史者自身的解说中分析。毛泽东在运动最初期并没有一个精
确的日程表,只是估计文化革命大约需要几个月到一年。文革进入到中期(大约一
九六七年八月),毛泽东曾根据形势的发展透露出他当时的估计②,即文革有“三
个阶段”:“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第一年是布局,第二年是争取胜利,把临时权力
机构建立起来,搞思想革命化,第三年是收尾。”从中共九大的政治报告中及毛泽
东的讲话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文革作为一次由下而上地全面发动群众、开门整
党的创造性实验已经结束,“今后还要搞许多次”。一九七四年,是毛泽东唯一一
次认真地考虑再一次发动群众开展第二次文革,也是六八年以来各地受压的造反派
对运动讯号做出积极响应规模最大的一次。在某种程度上,各地受压的造反派一直
在等待上一次的文革造反运动死灰复燃;那样的话,六六年发动的文革就会真的跨
越六十年代、延续到七十年代;然而,这个希望破灭了:在文革造反派一代人心中
,文革成为六六年到六八年永恒的历史回忆。直到七七年以前,即华国锋那个意在
把水搅浑的“十一年文革”出笼以前,在人们正常的词汇使用中,文革毫无疑问地
指的是六六年到六八年的群众运动时代。③

  然而,“两年文革”说最重要的根据,仍是在这两年中前所未有的政治操作方
式。毛泽东说:“过去我们搞了农村的斗争,工厂的斗争,文化界的斗争,进行了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但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没有找到一种形式,一种方式,公开地
、全面地、由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我们的黑暗面。”④这种形式和方式,
在文革中找到了,在两年间得到全面的运用。相比之下,从六八年九月开始的一系
列后继运动和事件,从清队、一打三反、清查五一六、批陈整风、批林整风、批林
批孔、评法批儒、批判资产阶级法权、评水浒、教育整顿,直到反击右倾翻案风、
批邓,无论是由上层激进派还是务实派发难,都不同程度地回复到了自上而下、形
“左”实右、“运动群众”的形式;而毛泽东所号召的作为“造反有理”的新提法
——“反潮流”,没有能够形成对这种形“左”实右复旧回潮的有力还击。

             斗争胶着、往来拉锯的八年

  六六年到七六年这个时期在新中国历史上,自然有其特殊性。在本文和笔者其
它文中,将以“文革后时期”称呼六八年末到七六年末这个阶段。在这个时期内,
文革前后诞生的党内左倾纲领被部分地付诸实践或实验,如文艺革命、教育革命、
卫生革命、五七道路、大寨大庆道路、鞍钢宪法等等;同样在这个时期内,也有整
风、四个现代化、整顿等党内务实派的政策纲领的实施,有一九七五年的右倾翻案
,更有清队、清除五一六等清算文革造反派的运动。

  这里,有必要指出建立在“政治集团兴衰”基础上的“十年文革”论的不合理
性。“十年文革”论的思路是:林彪集团、“四人帮”集团是利用六六年到六八年
两年中的造反运动之乱,通过打倒老干部篡权而崛起的,而他们从上台到倒台前后
共十年,因此,文革是“十年动乱”。这里且不去评论其中缺少严密逻辑的联想式
推理,也不去分析渗透其中的“精英史观”,只是着重指出:只有通过对历史记录
有意筛选来歪曲史实,才会得出“四人帮”横行了十年、是一切混乱的罪魁祸首的
结论,进而推出文革是“十年动乱”的结论。

  文革造反运动和夺权运动的结果,是使周恩来为首的党内务实派集团得到加强
,而不是削弱。这主要是因为:大批受冲击的干部官僚人员投靠到务实派这边来,
得到保护,使务实派的人事资源大大扩充。自然,经过文革运动,务实派的政治立
场被迫向左移动,但同样也应承认,以周恩来为首的务实派的立场原本就要比掌管
党务的刘邓保守派灵活得多。文革运动后另一个被大大加强的集团是地方军人,比
如分别以黄永胜、韦国清为首的广州军区和广西省军区。“十年”的后八年中,更
有大批的被造反运动轰下台的旧官僚被恢复、晋升。在很长一段时间,由务实派周
恩来和复出的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制订了不少局部否定文革的政策。“十年”中
的后八年,正如同七六年到八一年之间的五年,实际上是不同的政治集团之间斗争
胶着、往来拉锯的八年。两年文革造反运动沉重打击了官僚体制,而为修复这个体
制所进行的复员、复旧和复归活动,直至对文革的否定、清算,是从六十年代末就
开始的趋势,只不过愈演愈烈,在八一年达到高潮。这之间并不存在一个“十年浩
劫”淬然而止的神秘时刻。

  这里,不妨作一些具体的比较,来说明六六到六八年的两年才真正是新中国历
史上史无前例的时期:首先来看充满着复旧和复出气氛的七二年,把它和“文革两
年”比较,再把它和同样充满恢复和复旧气氛的六二年相比,就会发现七二年更象
六二年,而完全不象文革的两年;同样,七二年清除五一六的运动,也更让人想起
八二年清除“三种人”的运动。相反,被排除在“文革十年”之外的七九年和八九
年,倒更象所谓“全面动乱”的两年——无疑七九年和八九年的事件和文革是有千
丝万缕的联系的。总之,“十年浩劫”说法中的“十年”和“浩劫”无法两得其全
:是十年,那就不是浩劫;假如是“浩劫”,那就不是十年——或者不够十年,或
者是超过十年。在台湾和海外的一些反共人士心目中,不恰是认为大陆一直到今天
都是在浩劫之中吗?

  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对文革的历史和关系越疏远,对文革的认识也就越概念
化、空洞化。在六十年代后期和七十年代中期以前,人们对“文革”这个词汇的理
解一直是“六六到六八年的文革”;亲身参加过文革的人在今天也大多是这样理解
。在文革之后长大的一代,以及对文革历史了解甚少的人群中,更多的是先入为主
接受了“十年文革”的官方口径。滑稽的是,从更疏远的观点看,比如对在海外只
能从反共反华宣传中得到有关中国大陆信息的人来说,到底有多少年浩劫并不清楚
,反正大陆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和动乱;比如,现在共产党又在搞反自由化运动了,
那不是还在搞文革吗?在国民党一贯的反共宣传中,是不分“毛匪”、“江匪”、
“华匪”或“邓匪”的,把他们一概当做是“摧残中国文化”的文革派。假如中国
有朝一日新的一轮政府上台,宣布那一天才彻底结束文革,并把以前的几十年,都
当做“××年文革”来否定,那岂不是很荒唐吗?

注释:

①刘国凯《文化革命简析》,《人民之声》1980年12月特2期。

②《伟大战略部署:毛主席在最近一次座谈会上的讲话》大约1967年8月。

③“文革”一词的歧义性:文革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新阶段”,作为
新阶段的文革是思想和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领域长期的斗争,有别于在操作上的“
由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我们的黑暗面”的具体动员过程。一九八一年中国
官方对毛泽东继续革命理论的正式否定,在一定意义上取消了这个“新阶段”。

④《和卡博、巴卢库同志的谈话》,(1967年2月3日)《毛泽东思想万岁》
1967年3月。

□ 转载自《四大广场》第六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7-5-28 22: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7-5-28 22: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1996年3月5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7-5-28 23: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2-23 09:34 , Processed in 0.04824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