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14|回复: 0

呼和浩特一中六十年代初期的教学情况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8-1-3 16: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六十年代初期的教学情况
    从1960年至1965年6月份,学校又恢复了认真读书,德智体工作全面开展的校风。抓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抓深入细致的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和劳动锻炼,使一中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上,又有了新的进展。

    1960年春季开学,正赶上国家进入困难时期,物资匮乏,供应紧张。由于全校师生对党的忠诚和信赖,24个班1200多名学生,100多名教职工,没有一个不上课的,学校的教学秩序象小河的流水一样不急不徐地流动着,只是暂不上体育课,减少体育活动。为了改善师生的生活,临时把大操场辟为菜地自己种菜。并且按教育局的规定延长了1960年到1961年的暑假、寒假。学校领导和全校师生团结一心,克服困难,顺利地度过了困难时期。这一年,学校把高中毕业班当作重点来抓,在大会上提出了“学福建、赶赤峰、誓夺全区第一名”的口号。鼓励师生们努力用功,考出优异成绩,争取全校考试总分超过赤峰中学。应届毕业生不负校领导和教师的厚望,这年一中夺得了全区高考总分第一名。更加提高了呼市一中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这几年,每年秋季招生,高初中各年级4个班,全校24个班。教职工共有100多人,其中教师近70人,中老年比例较大,他们大部分是旧社会过来的老知识分子,在党的教育下他们都是勤勤恳恳、废寝忘食地致力于教学工作。

    1960年一中被内蒙教育厅确定为自治区重点中学。

    1960年《红旗》杂志第八期发表了《列宁主义万岁》一文。全国开始批判“现代修正主义”。呼市一中和全国一样,一方面批判修正主义,一方面开展大学毛主席著作的活动。此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前学习毛主席著作成为师生政治思想工作的主要内容。

    1961年开始学校要求各科致力于“二基’’教学,狠抓“基础知识”、“基本训练”,教学质量明显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语文、数学、“二基”教学经验得到市教育局的肯定,印发经验材料向市内各中学推广。举办了大型的全市教学观摩课。

    这一年,学校还在当年入学的初中4个班搞“十年一贯制’’教改实验,使用的是统编的教改实验教材。这一教改实验直到1964年新教材下发以后,才终止。这次从学制到教材内容上的改革,虽然没有坚持下来,但对学校的教学改革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秋天,为了贯彻八届九中全会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压缩了住校生人数,精简了一些职工,并且较大幅度的调整了教师队伍。因为从解放后到60年代初,由于各行各业的发展,内蒙高等学校建立,陆续从一中抽调走一些老师(如郑才、燕绍典、韩继增、苗时雨),一批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又调入内蒙文史馆(如贾文青、焦元吉、张中齐、宋介之等),所以急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这样一部分教师陆续调走,同时调入了一部分优秀教师,并且逐步从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中作了大量补充,来自清华大学、北师大、华东师大、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等全国名校的毕业生到一中任教。这就使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了可靠的保证。

    1962年春,在教学方面仍然坚持狠抓“二基’’的教学原则,同时提出了精讲多练,运用启发式教学的要求。加强了教学交流和开展各科教学观摩课活动。在此基础上,学校为了迎接建校60周年大庆,要求各科教研组要认真总结编写本科的复习资料和精心编写了高考复习提纲,为60年校庆献礼。

    从1963年起,全国的经济形势开始好转,一中各方面的工作也呈奋进之势。3月5日党中央、毛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呼市一中的学生积极响应,提出了“以雷锋为榜样,立志做一个不愧于雷锋同代人”的口号,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此后又陆续开展了学习王杰、刘英俊、欧阳海、焦裕禄的活动,全校涌现出一大批尊师爱校,刻苦学习,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积极向上的好人好事。关心集体、团结互助、要求进步、认真学习,在学校蔚然成风。3月27日,市教育局转发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学教学几点意见”批评了各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损害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使学生忽视政治,忽视劳动的现象。”指出必须妥善安排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学生每天有一节课的文体活动,九小时的睡眠,并规定学生在校时间为8小时。

    这时中央教育部要求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进行阶级观点和革命意志、热爱劳动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各年级广泛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各班成立了学雷锋活动小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4月份中央颁布了《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分8章共50条。使学校工作有章可循。这年夏天,中央又通知从秋季起实行新教学计划,从初一开始使用新教材。要求重视政治思想教育,重视劳动和劳动教育。学校紧跟形势转变了自己的工作中心,加强了政治思想教育,增加政治活动和劳动。这一年,初三以上班级,都到农村参加秋收劳动。

    1963年4月15日,学校隆重举行了建校60周年庆祝活动。当时自治区和呼市党政领导、一中的老校友吉雅泰、陈炳宇、戈瓦、冀丕杨、赵展山、杜如薪等纷纷前来祝贺,吉雅泰同志到会讲了话。还举办了校史展览和经验交流活动,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

    这年学校部分职工调了工资。为了改善办学条件,新建了2000平米的图书、实验楼(东楼)。

    1964年,全国掀起了大学毛主席著作,大学解放军的高潮,学校也不例外。同时,中央又一次批评片面追求升学率,要求缩短学制,压缩课程,4月《人民日报》发表《培养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空气》的社论,提出教学上少而精,启发式教授方法。6月,中央又规定高考理工农医类不学生物,文史类不考数学。接着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在共青团九大报告中指出“每一个在校学生都要勤奋学习、热爱劳动”;“一颗红心,两种准备”。要在学校中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培养又红又专的接班人。一中当然要适应形势,跟上时代的潮流,教学必然要受到一定影响。

    根据中央教育部调整和精简中小学课程的通知,各个年级课时均作了调整,各年级每周授课压缩2个课时。秋季开学初一、高一使用新编教材。一中从这年开始增设英语课,开办英语班。

    学校这时出现了,会议多、活动多、劳动多的局面;而教学内容不能减少,基础训练又不能放弃,在还要提高教学质量的情况下,只有课堂上搞精讲多练,少而精。从而在改革教学方法方面,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各教研组都总结出一些有益经验。

    1964年开始搞“四清”运动,王文鼎校长被抽出搞社教工作。学校工作由董润山副校长主持。

    1965年市教育局的教学工作布置是:坚决深人地开展教育革命,用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大刀阔斧地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要地位,坚持以教学为主的原则,为实现学校的彻底革命化,教师的革命化、劳动化,为培养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而奋斗。和上一年比较教育革命的调子更高了,对教师的思想改造更严了。在教学方面的具体要求是:“彻底批判教学上的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烦琐哲学,认真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处理教与学、讲与练、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做到少而精、启发式、教得活泼、学得主动”一中按照教育局的布置抓了教育工作,在教学上继续抓精讲多练。这一年初一多招了两个班,全校成了26个班。

    这一年春天,董润山代校长去上海育才中学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回来后在教学上大力推广“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方法。全校掀起了热火朝天的教育改革浪潮。物理组张淑英老师运用这种方法在全市讲了一节“流体力学”的公开观摩教学,自治区教育厅、市教育局、各学校都派代表来听课,阶梯教室挤得满满的。课后大家反映良好,颇得好评。张亨老师的“牛顿三定律”、丁文良老师的“三角形稳定性”观摩课,都深受大家欢迎。

    体育方面,在大批“锦标主义”的情况下,开展普及活动,广泛发动教师做各种体育活动的辅导员,同时提出“要锦标不要主义”的口号。高三(4)班在班主任语文教师梁冠超的指导下,自编自演了话剧《球赛风波》,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学校演出,师生中轰动一时,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内蒙体委、市体委、内蒙教育厅、市教育局都来人光临指导,并在市内多次演出,受到了社会广泛好评。

    从1960年到1965年,教学虽然被政治逐年有所冲淡,特别是1964年以后突出政治口号更为响亮,但学校读书气氛一直很浓,所以1960年以来历届高考在全区一直名列前茅。一中校园始终书声朗朗,教师认真教书,学生勤奋学习。

    1966年春季开学,学校仍按市教育局开学前的布置给学生上课,全校师生口诛笔伐批判“三家村”预示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革命”和“斗争”这两个词充斥校园。5月16日通过关于文化大革命的《中共中央通知》,没有等到学期结束,6月13日,第一中学在文化大革命的大字报冲击下停止了学校正常教学活动。

    实际上,一中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历来很重视,经常开展各种活动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其中政治课、时事政策报告会、团队日活动、班主任教育及班集体活动等是对学生进行经常性思想教育的主要形式。在方法上,接受以往的教训,注意防止简单粗暴,注意坚持说服教育原则,启发自觉、以理服人,教育效果明显。

    这一时期,学校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的作用,组织并开展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活动。“读革命书,做革命人”的教育活动,要求学生阅读《红岩》、《王若飞在狱中》、《欧阳海之歌》、《革命诗抄》等。用报告、讲座、故事会、诗歌朗诵等形式,在学生中开展向革命先烈学习的活动。从1963年起又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活动,同时提出向解放军学习的口号。学校根据学生思想上存在模糊认识,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还不失时机地组织开展“谁供我上学、我为谁学习”专题讨论,通过老师演讲、学生调查研究,深入讨论,人人发言,使大家懂得供养我们上学的不仅是父母,还有党、国家和人民,从而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增强了学习动力,激发了广大学生为祖国而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德、智、体全面发展。

    学校教育同学还注意经常性和连贯性。通过重大节日或纪念日,开展纪念庆祝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每逢“元旦”、“五一节”、“五四”、“七一”、“国庆”等重大节日,从初一到高三都要出墙报或板报,同学们可以写庆祝文章、写心得、写感受,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墙报字迹工整、标题醒目、精心绘图,给人清新之感,增加节日气氛。团委、学生会还要组织评选优胜的班级给予奖励。

    学校每年还评选一次三好班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进行精神鼓励发给奖状。

重视毕业班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学校的光荣传统。要使学生懂得毕业后,无论升学或者参加劳动都是国家的需要,同样是光荣的。1961年初中毕业生刘世兰等十几名团支部书记、班长响应号召,自愿到农村当“三员”(会计员、保管员、饲养员)。他们的行动使广大在校生受到深刻的教育,此后各届都有一大批高初中毕业生,奔向农林广阔天地接受劳动锻炼,也体现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显著成效。

    总之,在这一历史时期,全校师生,在校党支部领导下,稳步地渡过了经济困难时期。在困难时期过后,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狠抓教师队伍建设不放松,坚持“教学为中心”不动摇,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校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学校建设飞速发展。实验楼、锅炉房、教工食堂在1964年正式建成,在全市中小学第一家实现了锅炉供暖,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师的工作环境。

    在这一时期,1960年上半年魏魁校长调走,校团委书记董正荣同志临时负责全校工作。1961年春王文鼎同志出任校长,陈光亮同志任副校长。1962年又调来董润山同志任副校长兼任党支部书记。1965年王文鼎同志被抽调到郊区搞社教运动,由董润山同志任代校长,直至文革前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5 07:24 , Processed in 0.09813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