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77|回复: 0

中南海摄影师:他记录了一个时代(吕相友)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7-11-2 21: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都商报讯记者 辜波 北京报道
  他,曾在30年间用镜头记录下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一代伟人的真实面貌;他,曾发表了数千张中国领导人进行国事活动的照片。
  镜头·背后
  开国元勋
  拍摄于1961年,首都国际机场。进入画面的领导有各自的习惯动作:周恩来环抱双臂,刘少奇手夹香烟,朱德挥手畅笑,贺龙手托下巴。真情、风度,流露无遗。此照片获四十年摄影艺术展览优秀作品奖。后来吕相友讲,当时他见刘少奇夹着香烟,从远处朝周总理走来时,预感到一个构思多年而未能幸遇的镜头马上要出现了,故而赶紧拍下。
  小平吸烟
  老吕和同行们探讨过,小平同志吸烟的动作,看起来最富神采。这张照片摄于1984年,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小平同志坐在沙发上等候外宾,一边抽烟,一边在思考着什么。老吕赶紧选取了多个角度,用变焦镜头,一阵连拍。照片出炉,引来一片赞叹,被许多展览会选去参展,许多杂志和画册选登。人民美术出版社后来还印了三十多万张,被一抢而空。
  你应该见过这些照片吧?
  当年,它们曾频繁地出现在报刊、书籍、邮票、挂历之上,构成了无数中国人生命记忆的一部分。但是,几乎无人知晓它们的作者———吕相友。
  作为人民日报社前摄影记者,吕相友曾用20余年光景,用镜头记录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一代伟人的故事。多少人,曾透过他的眼睛,瞻仰伟人们当年的风范。
  7月22日,79岁的他因心脏病离开了这个世界。外界评述,他记录的不仅仅是一代伟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他有一个光荣的称呼:中南海摄影师。
  照片往事
  他拍的照片家喻户晓
  1966年,毛主席第一次接见红卫兵。21岁的张秀兰正忙着看守北京西郊某研究所的仓库,没有去成天安门。不过第二天,她从《人民日报》上目睹了领袖的风采:毛主席少有地穿着军装,站在城楼上,向红卫兵们挥手致意。
  那年,远在成都的李源泽只有12岁。母亲买来一枚徽章,别在他胸前。他低头注视良久,看到徽章上毛主席高扬的右手,心潮澎湃。
  事隔40多年。当记者分别在北京的麦子店街和成都的长天路寻访到两人时,他们对这张照片还记忆犹新。这幅由吕相友拍摄的代表作,当年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并以宣传画、徽章等形式进入千家万户。
  这只是一个缩影。从1957年到1979年,供职于《人民日报》摄影组的吕相友,几乎每天贴身拍摄国家领导们,并能享受登上天安门城楼拍摄毛主席的殊荣。而依托报社的平台,他的作品广泛流传于大江南北,难以计数。
  第一次拍摄国事活动时,毛主席从旁经过,吕相友亲眼目睹领袖,激动得热泪盈眶,乃至视线模糊无法对焦,只好慌慌张张按下了快门———结果可想而知,照片很模糊,上不了版。
  这成为一个教训。此后,他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出色的国事报道记者。他在《人民日报》的20余年间,发表了2148幅反映我国重大政治活动的照片,一些代表作品沿用至今。
  8月20日下午,记者在吕相友家里翻阅他生前的作品集,看到了一大堆珍贵的老照片: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领导人神采依旧,跃然纸上。这些老照片,如同一个巨大的“宝藏”。中央文献研究室制作《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等大型画册时,吕相友都曾经提供照片支持。
  传奇故事
  他当了邓小平8天的“警卫”
  吕相友的老伴王元洁把自己看作是“半个四川人”。5岁那年,她随家人在南京沦陷前,迁到奉节。14岁时,以文艺兵身份进入吕相友所在的部队,转战南北。吕相友则以战地记者身份,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
  1957年,他进入人民日报社担任摄影记者,开始拍摄国家领导人的政治活动。有时在家吃完饭,吕相友会把饭桌一抹,埋头整理照片。女儿吕青、吕峥,常围在桌边辨认伟人。
  1983年夏天,王元洁和吕相友到棒槌岛玩,不想竟巧遇来此度假的小平同志。8天时间里,吕相友贴身拍照,几乎成了“警卫”。 [FSAGE]
  有天天气晴朗,老人家和女儿、外孙拉着手,在林阴道上散步。吕相友跑到前面,不停变换镜头,“咔嚓”狂闪,很快拍了两个胶卷。小平见状连连摆手:“照得太多了,浪费了!”
  吕相友微笑不语,他明白这些瞬间的重要。小平下海游泳,或是坐在海边沉思,他就会端着相机,在一旁守上一两个小时。老人家记住了这个敬业的记者。结束休假时,他主动提出和吕相友合影,见他胸前还挂着相机,小平还幽了一默,“噢,不能摘,摘了就没有标志了!”
  此行不虚,佳作迭出:小平搏击海浪、海边沉思、安享天伦之乐……数张照片收录进《小平您好》大型文献画册中,让人领略到一代伟人真实的另一面。
  翻阅他编辑的画册《开国元勋》,王元洁给记者指点里面收录的川籍伟人照片:“喏,梅兰芳演出,朱委员长去看望呢!这是陈毅在观看空军飞机的表演。瞧,多精神……”
  工作轶事
  他惯使三招“杀手锏”
  这个名字里有“相”字的人,似乎注定要与“照相”痴缠一生。连朋友们都打趣他的名字为“照相之友”。
  他的摄影之路,甘苦自知。1947年参军,进入哈尔滨东北画报社的摄影速成班,全班40多个人共用一架照相机。在朝鲜战场上,他在地洞里洗照片,敌机就在头顶盘旋轰炸。
  1957年,他开始主拍中央新闻。这被家人们认为是机遇和个人奋斗的结果。老同事沈进等人说,别人拍摄间隙会休息,但吕相友会一直端着相机,仔细观察领导人的一举一动。有次邓小平等待外宾,吕相友就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只是为了拍一个小平吸烟时最有神韵的造型。
  他的工作充满了竞争性。每次去拍重要领导人,人民日报社就他一个名额,吕相友就采取游击战术,四处出击,反而捕捉到很多精彩瞬间。他总结出自己的“杀手锏”是———快,准,自然。
  拍中央新闻多年,他几乎没有休息时间。每逢周末,他就买上一张电影票、歌剧票什么的,让妻子王元洁一个人去看。
  即便退休了,他也不“放过”自己。编辑《伟人周恩来》时,他心脏病发作了。手术前几天,他竟然偷偷把资料搬进病房,在玻璃上贴上报纸,待夜里护士查完病房,就拿出照片编辑,一直忙到天亮。
  他太忙了,干什么事都是匆匆忙忙的。前不久,他生病入院,老伴喂他吃饭,勺子递慢了,他还嘟哝了两声:“喂快点,喂快点!”话犹在耳,老伴没想到,风风火火的老吕就匆匆走了。

http://www.cphoto.net/article-4854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5 11:00 , Processed in 0.02447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