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17|回复: 0

康秀悦:回顾育英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7-8-22 16: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育英我们走过童年》康秀悦:回顾育英



  中直育英小学是在党的阳光雨露滋润下发展壮大起来的:育英是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活动中前进的。
    育英的前身是中共中央供给部小学,只有十几个孩子,规模很小。随着解放战争的发展,干部们忙于解放华北、解放全中国的任务,无暇照顾子女的学习和生活,党中央办公厅为了使孩子们健康成长,选派了孙统一同志带队在河北平山县下东峪村筹备一所住宿制小学。先借用村中的两个小院,随后又盖了几间平房,选派了教师,又请了几位阿姨照顾学生的生活,由刘建勋任校长,李一纯任协理员,孙统一任副校长,1948年6月筹备,11月就正式开学了。当时条件虽然艰苦些,由于老师和工作人员尽心照顾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为了丰富孩子们的生活,有的老师利用碎木头做玩具。做了小手枪,孩子们别在腰里也挺神气的。有的叔叔带着孩子们做手工,用泥巴捏小猪、小狗也别有情趣。在课余时间,学校用仅有的一套锣鼓敲打起来,老师和工作人员都参加进来和学生们一起扭大秧歌,学校生活过得很愉快。
    1949年随着中央机关进入北京,为了加强对学校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杨尚昆同志为主任的校董委员会。曾三、傅连暲、邓典桃、李伯钊、刘建勋、李一纯等人为校董委员,决定学校的方针大计。学校的工作计划、每两个月给上级写的工作报告,曾三同志都是亲自过目审批的。学校日常工作由中直党委办公室负责,刘化峰主任对学校提出的问题都是尽可能给以解决。他对学校工作很深人,老师们的名字,他大都能叫上来。为了办好学校,提高质量,加强学校队伍的建设,先后调整了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调来了韩作黎校长和一批有文化有经验的教师充实教学队伍,又把原来一年两次招生,春、秋季始业,调整为秋季始业。便于学校按照全市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使学校工作走上正轨。
    刚进北京时学校的校址是日本占领时建的一所小学,国民党时期是一个军队的营地,杂草丛生,壕沟碉堡暗堡多处,社会治安不太好,还有打黑枪的,为了孩子们的安全,上级派了警卫班巡逻。校园内的环境就由师生动手配合工人进行打扫,按照分配的卫生区大家动手拔草、清除垃圾,特别是填平了交通沟,深埋了暗堡,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学生有了活动的场地。经过校领导研究,留下一个碉堡当做活教材,并在碉堡上盖了一个亭子,象征着争取和平、反对战争,又把修房子挖出的土,在亭子附近堆起一个小土山,种上了松柏树,成为校园内的一景,也是孩子们最愿意玩的地方。由于学校对环境卫生、饮水卫生特别注意,学生健康成长。1952年在全国第一次卫生工作会上被授予学校卫生先进单位。
    学校的孩子们是在战争环境中长大的,爱祖国爱人民的观念很强。他们小小的心灵中,从他们的父辈的革命斗争中就懂得人民的解放,必须彻底打倒敌人,建立民主平等的新中国:就要像父辈那样同敌人斗争,长大当兵打敌人,就连平时玩耍也最爱玩刀枪,上土山做军事搜索游戏,玩打仗攻占山头的游戏。可他们对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为此学校下了很大工夫来引导他们,使他们懂得为保卫祖国而学习是主要的,还要看到长大做祖国的建设者更是需要的,也是光荣的。
    1952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快到了,节日前夕毛主席通过自己的孩子李讷送到班上一份珍贵的礼物祝贺孩子们的节日,这就是他老人家亲笔写下的“好好学习”四个字。李讷把题词带到班上,师生非常高兴,感到这是对育英学生的,也是对全国少年儿童的殷切希望和关怀。随后,同学们高兴地给校长送去,校长也很高兴。“好好学习”成为队会的主题,小时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做贡献。为了加深印象,我们把“好好学习”四个字放大到一米见方的木板上,白底红字,固定在礼堂门前的平台上。每当学生走到校园,“好好学习”四个醒目的大字,就映人了眼帘。要学生好好学习,教师也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学习业务,学习文化,学习政治,加强进修。由于学生全部住校,教师除了教课还要照顾学生的生活,时间很紧,就在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参加学习,晚上学生睡觉后备课。学校的要求是没有教案不准进课堂,不仅新教师要有教案。就是有着多年教课经验的老师也得写教案,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进展。为了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学校提前两分钟打预备铃,铃一响学生陆续进入教室,教师也带着教案站在教室门前,师生都进入了准备上课的状态,有效地利用了上课的每一分钟。为了提高学生对铃声的认识,把铃声当号令,认真作息,后来在开学典礼上校长不过多讲话,直接宣布上课。这时第一声铃声响起,学生们随着铃声有秩序地走进教室上课。
    1953年新校舍建成,杨尚昆主任请朱老总在校门口的影壁上题词“准备着:为实现共产主义和祖国的伟大事业而奋斗”,朱老总的题词为师生进一步指明了办学方向。利用新校舍把育英学校办成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阵地,这就更加激励了教师要教好,学生要学好的热情。既要上好每节课,又要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文艺活动、体育活动吸引了大批学生参加,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如:《兔妈妈种萝卜》、《小白雁》的排练演出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也进行了爱劳动守纪律的教育,为了使孩子们走入书的海洋去开阔眼界,增加知识,学校开展新书介绍,可以借到班上看,也可以到图书馆去看,并有计划地开展故事演讲会,大大增加了孩子们的兴趣。小小的阅览室经常坐得满满的,有的找不到座位就站着甚至坐到地上看。为了满足孩子们的阅览兴趣,新建的图书馆有一个能容纳几百人的阅览室。在课外组织的米丘林小组,吸引了许多孩子,他们把自然课学到一些知识或课外阅读中受到的启发运用到园地实验培植活动中来,特别是朱老总种的大南瓜送到学校,孩子们参观后更增加了兴趣,四班同学种的葫芦长得很好看,还被登在《人民画报》上。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进步和成果,都陈列在学校成绩室。
    一次,胡乔木同志来校参观成绩室,他提出要把对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结合好,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参加进来,能动手就自己动手,使他们看得见,摸得到。他提出创造条件,在可能的情况下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做个半间屋子大的地理模型,并标出祖国的山川、地形、河流、省会、物产等,还做个直径一米大的地球仪,学生们通过制作,运用了学过的知识,也提高了心怀祖国放眼世界的精神。乔木同志还指示,要教育孩子们爱护树木,施肥浇水固然重要,还要给每棵树标明它的树名、属性、用途、产地,写到小木牌上,挂在树上,让别人一看就很清楚。这样的活动不仅增加了学习的气氛,还使参加这些活动的学生阅读有关书籍,丰富了知识。学校还请科学家来校做报告,文艺工作者来校演出,把一些有影响的科学家,艺术家、英雄模范人物的照片、画像加上简介挂在走廊里,经过这一系列的工作,学生们的认识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在《长大做什么》为题的作文里,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现在好好学习,长大要做科学家、文学家、医生、教育工作者,参加祖国建设,充分体现了学生正在健康成长着。“要成长为受群众欢迎的人”,这是刘少奇同志殷切的希望。少奇同志有两个孩子在育英上学,1954年12月24日少奇同志的秘书吴振英来电话,要韩作黎校长和两个孩子的班主任郭象蕙、王衍茹一起去见他。当晚少奇同志和王光美同志亲切接见了他们,在听取了学校情况汇报后,少奇同志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教育质量的好坏,现在固然可以看出一些,但真正要看出来,还在十年、十五年以后,也就是要看你们教育出来的学生,到社会上表现如何:如果表现好群众拥护欢迎,那就是你们的教育质量好,你们要经常注意,不要叫人家十年、二十年后来清算你们的教育思想。”


少奇同志的指示,使学校领导和教师,明确了培养人不仅要看到现在的提高,更要着眼于未来,要经得起实践的考验,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要成为受群众欢迎的人。我们领会少奇同志的指示,在工作中把办学为人民的精神体现在学校教育的每个环节中,在“真”字上下功夫,不搞题海战术,不猜题不押题。为奠定良好的素质打下基础,抓文化学习的同时又要抓思想品德教育,所以期末复习考试阶段,音、体、美不停课,为的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针对干部子女住校接触工农子女少的问题,学校向家长推荐了马卡连柯“论家长教育”一文,并附一封信,希望家长注意对子女的教育。1957年招收了附近的工农子女走读,这样虽然增加了学校管理上的困难,但方便了生产队子女就近入学,又有利于干部子女接近了解工农子女,培养工农感情,密切学校与附近群众的关系。另外,根据学生年龄的大小不同,安排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凡是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大一些的学生回家和返校都是步行,小的学生由机关组织大车接送。学校组织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中高年级学生按班参加全校的值周活动,维持学校秩序,开展中高年级与低年级的友谊班活动,这对大孩子是个锻炼,对小孩子来说,得到大孩子的帮助,增进了团结。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亲切称呼高年级学生为“大哥哥”、“大姐姐”,校园里一片团结祥和的气氛。1959年学校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单位,还有四人参加了群英会。由于学校注意对学生进行长大做受社会欢迎的人的教育,教育质量有所提高,多数毕业生考入理想的中学,个别未被录取的也愉快地参加了农业劳动,还当了模范。这些育英小学的毕业生在社会上总的表现是好的,有的已成为某方面的骨干,成为有成就的专家学者。他们回忆起育英的那段生活还是很有感情的,直到现在还有不少学生和老师有着密切的联系。


http://www.crt.com.cn/news2007/n ... I07IG78C61G6_2.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1-10 16:28 , Processed in 0.06314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