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40|回复: 0

陈君远:白纸坊里的“白中”和“白小”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7-8-4 17: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纸坊是北京城最古老的地名之一。元大都设50个坊,相当于现在的街道办事处,隶属于礼部,坊长是八品官员。白纸坊因有造纸作坊而得名,而且是唯一留存下来的元代的地名。经历了元、明、清、民国,一直到解放前夕。其鼎盛时期,大小造纸作坊星罗棋布,随处可见。这里的居民大多都以造纸为生,市场上所售的豆儿纸,多为白纸坊手工业品。
白纸坊不是一条胡同,也不是一条街,其大致范围指南菜园以东、白广路以西、枣林前街以南、大观园公园以北地区。[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白纸坊地区,清代设有火药局,是国家制造火药的基地。晚清至民国时期,又改为印制局,是官办的第一座印钞厂,一直延续至今,大龙邮票在此印制。近代白纸坊地区因有北京印钞厂(现北京印钞有限公司)而著名,红色百元大钞皆出于此。该厂始建于1908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采用雕刻钢版凹印工艺印制纸币的官办印钞企业,也是中国最早印制邮票的企业。[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白纸坊中学[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白纸坊中学,位于白纸坊地区南樱桃园新安中里二巷10号,始建于1960年,为一所初级中学普通校。1969年更名为北京市第一三八中学。[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白纸坊中学临近央企541厂,文化大革命中最早成立了红卫兵组织,在宣武区中学中很出名。北京日报19801220日在批判谢富治的文章中公开数字显示:在19668月至9月初的称红八月期间,北京市中学校遭打致死者、自杀者61人,其中宣武区学校负责人有4人。中国红卫兵研究专家王友琴在研究报告中写道:北京宣武区的白纸坊中学负责人张冰洁(女)被打死。她恳求红卫兵学生:我有错误,请你们批判。请不要打我。但是红卫兵继续用沾了水的麻绳和铜头皮带打她,把她打死。北京宣武区梁家园小学校长王庆萍(女),在819日遭到斗争和毒打后被关在学校。她在20日早晨坠楼身亡。她被宣布是自杀,虽然没有遗书。她有三个孩子,当时8911岁。她的大儿子说:妈妈一定是被推下楼去或者是被打死了扔下去的。如果她自杀,她至少会给我们孩子写信留话。此外,北京15中学书记梁光琪(女)被打死,北京回民中学校长李玲善在学校被打后精神失常走失,死无寻所。[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1968年开始,白纸坊中学老三届和六九届开始上山下乡。70届全部分配北京工作。1972年一三八中学增设了二年制高中,当时叫带帽高中。九十年代,北京一三八中学设综合高中,高中学生除学习普通课程外,兼学计算机应用、英语口语、会计电算化、文秘、汽车驾驶等课程,完成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双重任务。[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北京一三八中学占地面积8646平方米,建筑面积7160平方米。2000年有初中教学班12个,高中教学班9个,学生近千人。设有理化生实验室、音乐教室、电化教室、阅览室、多功能厅、计算机房、形体房、健身房。有教职工108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8人。[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1987年学校被评为宣武区九年义务教育督导检查先进单位。1988年被评为区级校风校纪先进单位。1992年被评为区级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教师10人次获市级以上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学生在199119941997年的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中均获一等奖,1992年获奥斯陆绘画比赛特别奖。[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2005615日,学校正式更名为北京市教育学院宣武分院附属中学。学校现有24个标准教室,5个理化生实验室及各种专业教室,并全部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图书馆藏书7万册,有200平方米的餐厅和能容纳300人的多功能厅。[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学校以全员参与教研科研,全程进行科研探索,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宣武区示范性教研、科研实践基地为办学特色,是宣武区培养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实践场所。[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每学期有北京市教育学院教研员在学校听课达300多节次,上复习课和各种类型的辅导课共计50多节次,有力地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最近两年,学校的中、高考成绩多次受到教委和分院教研员的表扬和鼓励,屡有学生考上北京市示范高中和全国重点大学。[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2006年,宣武区成立的三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树声、乔荣凝、白幼蒂的名师工作室,坐落于该校,三位名师对学校教师给予了直接的帮助,为全体教师进行讲座、上示范课,手把手指导青年教师授课,多次参加教研组活动并进行指导,为全校教师进行教学方法辅导等等。[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白纸坊小学[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白纸坊小学,位于白广路乙27号,始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前身是位于白纸坊西街的原民国政府财政部印刷局(今北京印钞厂)员工子弟小学,原址在南菜园,旧日的学生容量仅有200余名。1949年,学校迁入位于白广路的千年古刹崇效寺旧址,即现在的校园。此后办学规模一度发展至教学班30个,学生1200余名。1991—1994年,学校承担北京市八五重点科研课题《开展小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验研究,探索与总结出小学开展科技活动的6种类型(趣味型、探究型、实践型、专题型、竞赛型、展示型),13种方法(观察法、实践法、操作法、发现法、交流法、创造法、解疑法、游艺法、集会法、展示法、竞赛法、辅导法、综合法)。论文《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验研究》获北京市八五期间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1979年被评为全国体育工作先进校。1994—1996年,先后被评为北京市爱科学月先进单位、宣武区科普工作先进集体。[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现在校园占地面积5999平方米,建筑面积4232平方米。目前拥有1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00人,教师45人。学校有良好的办学条件,三层教学大楼,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制作室、舞蹈房、书画室、多功能厅、师生阅览室、自然实验室、机器人工作室等专用教室。[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我叫焦凯立,7岁时,父亲牵着我的手,沿着一条简陋的柏油路,送我去上小学。这条路就是现在的白广路,顾名思义,它从白纸坊由西向东,穿过枣林前街通到广安门大街。西侧这一段路直到崇效胡同口的两边还是菜田,63中和宣武师范学校(第二师范)都是后来建的。路北的菜田地势略低洼,田间有几件菜农的住房。站在这块田的东南角,也差不多就是541厂医院院墙的西北角,沿对角线望过去,就是我度过六年时光的白纸坊小学。[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白纸坊小学,附近的人都知道,就是541厂的职工子弟小学,1956年改名。541厂又叫做人民印刷厂,前身是民国时就有的印钞局。父母1949年从阜平山沟里的晋察冀边区印制局转来这里工作,三岁前的我就随他们住在厂里的一栋小楼里,人们叫它17号院,好多白纸坊小学的老师也住17号院里。崇效寺藏经楼曾经做过我们的少先队大队部和活动室。[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崇效寺的牡丹冠绝京华,师生们都引以为傲,更津津乐道的故事是朱德总司令曾受赵正大校长邀请,来校园里观赏过著名的黑牡丹。据说是当过红军的赵校长就住在东跨院的平房里,我曾看到鬓角已经斑驳的他,弓着腰在侍弄门前自己种的菜。但我真不记得牡丹了,只记得校园里确实树木繁茂,还有两棵上百年的楸树。[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西跨院面积大,当成了小学操场,寺院主轴上的三进院落都有门可通达,中院的通道是个月亮门,和我五、六年级时的教室相邻。操场上有秋千、转伞、单双杠等。所谓转伞,估计现在的孩子们不知为何物。它是一根直立的铁柱,顶端的伞状装置可以转动,伞边垂下几条铁链,离地约两尺,每条末尾系一个直径半尺左右的铁环,一腿套进铁环,抓紧铁链后另一腿蹬地,伞就转了起来,大家喧哗着互相追逐,也如腾云驾雾般快乐。久而久之,围着伞柱的地面被蹬出个圆槽,就像圆规画出的。操场东边有一个一米高的土台子,我们做广播操就由体育老师在上面率领。全校大会时,校长在台上训话,记得有一次,南方口音的潘副校长点名时,把我的名字读得特别像巧克力,从此就成了我的外号。每年428日,师生集合于台前,悼念李大钊的被难日,默哀时播放苏联歌曲《光荣牺牲》:你伟大的战士,你光荣底牺牲了,在为人民事业的斗争中,你英勇地抛弃头颅,英勇,你英勇地抛弃头颅,那悲壮的旋律,时常在我心间回荡。[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白纸坊多是工人子弟,有的家境比较窘迫,人均月入不足8元的即可免除学杂费,我当班长时,时常代替老师去不听话的同学家里,叫做找家长,是个得罪人的差事,不过也亲眼看到生活的不易。记得刚入学时,学校的锅炉房就在西面钟楼下面,我们的午餐都是由母亲装在铝饭盒里,早上到了就放在锅炉边保温。饭盒用久了,就用炉灰来擦亮。学校离541很近,校门,即崇效寺的山门,几乎正对着541的大门,有一次我没带午饭,母亲给我两角钱的工厂食堂饭票,要我自己去吃。结果馋嘴的我到那就买了个一毛八分的菜,买不起主食了。后来到厂门口哭着等来母亲,又吃了一回。教室里冬天都是烧煤取暖,温度不够,靠窗的尤其冷。我的手脚耳朵常常被冻得红肿,痒得钻心。母亲给我煮辣椒水来擦洗,兜里也常备着冻疮膏。条件虽然艰苦,学习依旧勤奋,作业是很多的。三年级的时候,我们班几个淘气生惹老师生气,老师惩罚全班家作业,抄写课文四十遍,结果我灯下写到半夜,母亲心疼,父亲却说练字了。课后的作业也常分成课外小组,小组到一个同学家里去集体做作业。我家里的小饭桌上就常常挤了四五个小脑袋,一起抄课文做算术题,作完功课后自然是疯玩,跳格子甩拐(一种翻羊骨头的游戏)弹球扇洋画儿,意犹未足的我们就在公家配给父母的弹簧床上比谁跳得高,结果床很快就玩完了。[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每逢五一十一前,附近几个小学的学生们汇集到一个学校操练队形。节日当天,或者在长安街列队通过天安门,或者在天安门广场列阵演示各种图案。结束时,大家一起涌向金水桥,放飞手中的气球和鸽子,看它们漫天飞舞,直到融入蓝蓝的天空。[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童年,金色的童年,那时虽然物质匮乏,但是人心质朴,我们的童心更容易得到满足,父亲送给我的一支钢笔,母亲做好的一碗炸酱面,老师给与的一次表扬,都是觉得那么幸福,如小妹所说,总是小时候该多好啊。感谢父母,感谢母校,感谢我慈母般的良师们。[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八十年来,白纸坊小学为社会培育了大量人材。1955年五一节时,柳百坚同学作为北京市学生代表在天安门上向毛主席敬献鲜花。现任爱立信无线技术(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被评为中国通信行业科技女杰称号的刘路;现任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副馆长和北京市大兴区政协副主席的郭耕,曾获游泳和射击等项体育比赛全国冠军;现为著名影视小品演员的牛莉,都是白纸坊小学的毕业学生。[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崇效寺这座庙,历史久,名气大、故事多,素有宣南第一名寺的美誉,著称于世的是花木,枣花过后是丁香,到清朝末年就是牡丹花,培育的绿牡丹、墨牡丹令人叫绝,[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崇效寺清康熙时以枣树著名,到清乾隆年间,丁香又盛极一时,同治、光绪年间,寺内种植以牡丹著称冠绝京华。崇效寺寺僧栽培有方,繁殖许多佳种,尤以墨、绿二色牡丹被人津津乐道,广为传颂。崇效寺在北京外城西南角的白纸坊,地处偏僻,平时人迹罕至,很少游客,但是每到暮春三月牡丹进入盛开的季节,崇效寺山门前车马声啸人流涌动盛况空前,人们纷至沓来争相一睹牡丹的芳姿,说是:以牡丹冠绝京师[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1935年,天津北宁铁路局特开到崇效寺赏花专列,接客人来此观赏牡丹。每到春夏之际,牡丹、丁香、枣花相继盛开,人们纷至沓来,趋之若鹜。近代学者康有为、梁启超、鲁迅、许寿裳都曾到崇效寺观花赏卉,国学大师级的人物朱自清、张中行都留有到崇效寺赏花后写的精彩文章。[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解放初,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林伯渠、徐特立、黄炎培等也都视察过。五十年代初,原北洋政府交通部长叶恭绰应邀从香港回来,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见到庙里的牡丹管理不善,建议移栽到中山公园。1954年以后,就没有牡丹了,到六十年代还有慕名而来的游客,英国首任驻华代办柯棣华的夫人就曾专程前来寻觅牡丹。[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明朝崇效寺的名僧是了空和尚,山西大同人,俗姓郭,是朝廷镇守边关将领的后人。五台山天成寺出家,托钵云游四方,最后来到京城,结交王公贵族,名重一时。主持重修崇效寺,竣工剪彩,杨继盛出席;(杨当时是部级官员,后来遇害,他的故居就是达智桥松筠庵,杨椒山祠)。还给庙里题词,写了无尘别境四个字。庙里立有了空上人行实碑,记载这位大和尚的事迹。[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清朝初年,拙庵和尚画了一张青松红杏图,后来成了镇寺之宝。拙庵俗姓张,扬州人。是洪承畴手下的武将,一同驻守辽宁。崇祯十四年(1641年),在锦州南边,松山、杏山一带和清兵会战,大败。拙庵逃到盘山,在盘古寺出家,盘古寺是崇效寺的下院。他来到已是清朝的京城,不忘决定命运的大败仗,对故国的恋念,对失败的不甘,对情势发展的无奈,以青松红杏隐喻松山、杏山。怀念旧国的前朝遗老,钟情这幅画,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康熙年间的大官,大名家王渔洋给这幅画写了青松红杏的题头,朱彝尊给这幅画题诗写跋。当时称南朱北王,足见当世对二位的推崇。他们开了头,人们就题跋不断,但心照不宣,都不提松山杏山的事。青松红杏图名声、地位不断提高。庙里和尚拿他当了摇钱树。想看,掏钱(施舍);想挤在名人缝里题字,就不但要钱,还要看社会地位。题字接续装裱,到清朝末年这幅二尺长的画已经长到几十丈了。后来画儿丢失了,贪心的和尚监守自盗。拿到当铺当了。光绪二十六年,闹义和团,八国联军占了北京,市面上乱。趁乱抢当铺,洋兵、有奶就是娘的败类都干。抢着东西要变钱,这幅画在琉璃厂露面了。被杨荫柏买走。入了民国,这事被崇效寺妙慈和尚打听出来,想买回来,据张次溪《燕京访古录》记载:寺(崇效寺)僧妙慈,致意家君(张次溪他爸)请商诸杨氏。杨氏欣然归之,妙慈以牡丹十本为谢。和尚请张先生跟杨荫柏协商,杨先生很高兴的把画还给庙里。妙慈给了杨先生十棵牡丹花。那会儿人厚道,讲面子。不像现在,属刘海儿的老在钱上站着。[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古庙、奇花、名画、题跋手迹,崇效寺名满天下。自前清到民国,到解放初。不少政府官员、学者名流到崇效寺里赏花观画、礼佛用斋。像林则徐、康有为、鲁迅,四十年代张中行都来过,也都留下了有关崇效寺的文字。[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解放后19497月,印钞厂(541厂)职工子弟小学,迁入崇效寺。[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解放时庙里的方丈叫云安、知客叫泉峰,监院叫惟明。云安、泉峰、离寺他往。管事儿的只有惟明和尚,他把房屋地产都交给了人民政府。民政部指示,庙里的藏品要交由政府保管。惟明雇了一辆人力车把包括青松红杏图在内的字画拉到民政部,开了收条。惟明认为庙已全部归了学校,校长是领导,就把收条交给了校长。经过六十多年的变动,还有文革那样的大动荡,怕是不好查找了。惟明和尚娶妻还俗,据说是以开餐馆为业,前几年才故去。[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崇效寺是在1979年以后,学校为解决教师住房,改善教学条件才逐渐拆除,盖楼房修操场,崇效寺坐北朝南的庙门拆了,大殿、二殿也没了,所幸是校园还留下藏经楼、老楸树,还有旧的石刻匾额,嵌在墙上的碑刻。现在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这些文物,用实物对孩子们进行爱国、爱家、崇贤敬祖的教育,传承有物,育人有范。[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还把崇效寺的庙名融进了校训:崇真、效善、尚美,还以楸树为题,举办楸树节;编印校刊《楸韵》。[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白纸坊小学校园里一株粗壮的老槐和两株高大的楸树,都是崇效寺遗留的古树。楸树,是紫葳科梓树属的乔木,每逢暮春时节,那两株楸树都会盛开上万朵淡紫色的小花,映衬得校园繁花似锦,灿若云霞,因此学校将424日的校庆日命名为楸树节[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在北京,楸树存量稀少,仅见于故宫、皇家园林、王府、古庙等处。楸树自古享有美木木王的佳名,桑梓松楸,同为故乡的代称,常入文人诗词吟咏。例如唐代李远有句谢公何岁掩松楸,双鹤依然傍玉楼,宋代苏东坡有句倾盖相逢胜白头,故山空复梦松楸,明代米万钟有句高亭梵阁杂松楸,云尽烟沉翠欲流[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2009424日,白纸坊小学举办了首届楸树节。当天上午,美丽的校园里古槐绽绿,长楸吐艳,群贤毕至,少长咸集,400余名师生和各界来宾出席了建校八十周年庆典大会,观看了楸树节学生歌舞表演,欣赏了旧称崇效寺三宝的楸树、画卷、碑刻。[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学校请北京书画家董雁、王燕民创作了《青松红杏聚贤图卷》,悬挂于藏经阁上,再现了历代名人在崇效寺赏画题诗的盛况。在藏经阁下,陈列着元代敕建崇效寺石匾,在东花厅里,保留着民国时期著名书法家陈尔锡墨迹题刻的嵌壁石碑。[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校园里还有崇效寺遗留的藏经阁,经过整修之后,现已布置为校史陈列馆。昔日,藏经阁里珍藏着一幅《青松红杏图》,旧称崇效寺的镇寺之宝。[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楸树、画卷、碑刻,旧称崇效寺三宝,现在是白纸坊小学独有的文化资源,也为校园凝聚了深沉厚重的文化历史气息。[size=; font-size: 10.5pt,10.5p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1-10 19:00 , Processed in 0.38258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