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45|回复: 0

梅子:习氏兄弟缘何与路遥都是密友?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7-7-28 15: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载:出席两会的习近平总书记遇到知名主持人、人大代表曹可凡,聊天仅仅一分钟,就透露出大量信息。习近平总书记问,最近在忙什么?曹可凡不失时机地推介正在东方卫视制作播出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刚提到该剧由路遥小说改编而来,习近平就接话:“好几个频道都在播。”曹可凡有点惊讶,补充道:“这部剧是上海拍的,从买剧本到拍摄花了八九年时间。”这当即引起了总书记的极大兴趣,他爆料道:“路遥我认识,当年下乡办事时还和他住过一个窑洞,曾深入交流过。路遥和谷溪他们创办《山花》的时候,还是写诗的,不写小说。”
  事后曹可凡接受采访这样说:“一说到路遥,总书记的兴奋之情显现出来,脸上乐开了。那神态,有点‘我跟你说个秘密’的感觉,真情流露。”
  曹可凡还对记者说:“你这么年轻可能不知道,《平凡的世界》曾经影响了一代人。主人公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对改变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的渴望,对土地的复杂感情,还有他们的自尊和奋斗,曾对我这个1960年代出生的人产生了很大触动。” 是的,无论《人生》,还是《平凡的世界》,都曾经影响了六零后。
  可是你知道吗?路遥造反起家,不到二十岁,就做县领导,却又在打倒四人帮清理“三种人”时被撵回老家,他写《人生》,实际纳入了自身部分感受,他把主人公缩小了。路遥有一定的政治敏感和政治自觉,他甚至是个官迷,因而成名后屡次被纳入提拔对象,皆因政审不过关作罢。及至因写《平凡的世界》体验生活使身体受到严重伤害,组织上才把他纳入陕西省作协主席口袋人选,而这时的路遥病入膏肓,他甚至在火车上发病昏厥,到去世也没接到那个职务,更没对组织说明自己已身患痼疾,尽管他没处报药费。路遥很穷,律己甚严,家庭关系处理的不是很好,他甚至常常在公款招待时提前溜掉,对生活要求甚少,对朋友照顾甚多,因而树敌甚少,挚友甚多,成为圈子内做人的标本。就是路遥这种高洁的人格和火热的激情感召着好多朋友,以前我只知他跟习总的哥哥习正宁是莫逆之交,却没想到他与习总本人也曾住过一个窑洞,并由此结下一段缘,这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金子和金子扎堆,碰到了一块儿。
  路遥帮人能帮到什么程度?路遥与海南省前司法厅厅长、政法书记习正宁好到了什么程度?这不好说。但是,在省委省政府东边那个有点儿阴森的宿舍院,路遥一张纸条,或一个电话,陕西那边来了人,习正宁就得好好接待。那时的海南处于疯狂的年代,人们说她“钱厚的能用耙子搂、用扫帚扫”,“钱多,人傻”,就惹得许多人冲破“体制的束缚”,“十万大军下海南”,可真正下海后才知道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赚第一桶金不易,找工作不易,因海南基本没工业,找个体力活打工也不易,那时有多少高傲的公主一般的女大学生仅仅为一餐饱饭就丧失掉自己宝贵的初夜,有多少知识分子仅仅拿一领草席,就人挨人、人挤人地坚持在东湖三脚池,就那么苦苦地凑合,又有多少人红着脸过去,黑着脸回家,除去收获了一身伤痕,竟一无所有。有个现成的例子,那时,仅小小一张《海南开发报》,就聚集了240多名省级以上的作协会员,写稿就是赚生活费,三餐不继。那时,习正宁帮过不少人,其中有不少,就是路遥打过招呼才找上门的。
  习总与路遥何止认识,仅仅认识,就能住进一个窑洞?那是个火热的年代,那是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那是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年代,我不知习正宁、习近平与路遥结识谁先谁后,可我知道,是相通的心把他们连在一起,是青春、理想、国家、民族把他们连在一起,是伟大领袖、伟大理念、伟大实践把他们连在一起。我们随便一想就知道:那时正上山下乡,那时正值文革,那时无产阶级正以人民运动的怒潮荡涤资产阶级的污泥浊水,那时习总是下乡知青,路遥是造反司令,或者说正成长在“革命小将”——“造反司令”——“县革委会副主任”的道路上。习总的那句话跳跃性太大,从“住窑洞”到“办《山花》”是两个时空,从“写诗”到“写小说”,也是两个时空,期间大量留白,欲说难说。
  敬佩路遥的人格,敬佩习家兄弟的真挚,这种友谊,乃是经过锻打的纯粹。
  陕西是地理上的高原,也是文学的高原,山西的三个领头羊各具风采:路遥,不占别人便宜,也不占公家便宜;陈忠实,喝酒不吃菜,喜欢在书房喝,而且只喝竹叶青;贾平凹,节约、抠,在他家上厕所都得把握用水量,不过他投入产出比算得很精,也就半路改行练书法,基本不写小说了。
  习家兄弟给人的感觉是豪爽大气、慷慨大方,连笑声都能感染人。
  这,才是金子和金子碰到一起的原因所在。


60841425902278.jpg


1973年,习近平(左二)与知青好友在“三间房”前合影 谷溪 摄
新民晚报3月9日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与作家路遥很熟。近日,习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与主持人曹可凡谈到东方卫视热播沪产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时,主动提及他曾和路遥住过同一个窑洞。习总书记说:“我跟路遥很熟,当年住过一个窑洞,曾深入交流过。路遥和谷溪他们创办《山花》的时候,还是写诗的,不写小说。”记者通过剧组介绍并经多方辗转,昨天下午终于找到了习总书记提及的谷溪本人,并有幸通过电话采访了远在延安的这位74岁的古稀老人……
烂漫“山花”红艳艳
谷溪说话带着浓重的陕北口音,听起来真有点费劲,远不如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那些演员说的陕北话那么易懂。幸亏,有个能说流利普通话女助理帮忙“翻译”,才使采访得以顺利进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让习总书记想起了当年的知青岁月,并勾起了他与路遥、谷溪等人同在一起的青春记忆。话及至此,谷溪显得十分激动,话儿像延河之水滔滔不绝。
诗人谷溪现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说,习总书记所说的《山花》是他在1972年9月创办的延川县文艺小报,由他担任主编,路遥常在《山花》上发表诗作。取名“山花”,是因为同年他主编的诗集《延安山花》经陕西人民出版社发表后很红火,在国内外畅销28.8万册,诗集汇集了他和路遥、陶正等10多人的诗作,已有品牌效应。习总书记所说路遥那时写诗不写小说,就是指那个年月。当年,早已高中毕业的谷溪已有31岁,他比路遥年长8岁,两人亦师亦友,无话不谈,并合作发表过诗歌和报告文学。由于师生关系,路遥总让老师谷溪的名字放在他的前面。对此,谷溪自豪地说:“路遥是我的学生。”
谷溪创办《山花》后,这份文艺小报发表了诗歌、小说、散文等作品,先后推出了三代20多位作家,并形成了有名的“山花作家群”,其中有谷溪、路遥、史铁生、陶正等。在陕北,红艳艳的山花漫山遍野,其实,这花也叫山丹丹花。
彻夜长谈在窑洞
说到习总书记当年和路遥同住一个窑洞时,谷溪说,路遥是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后才离开延川县的。由此推算,他俩在延川同住一个窑洞应该是在1970年至1973年之间。谷溪说,作为北京知青,习近平当年来到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路遥则是当地的回乡知青,他很喜欢结交见多识广的北京知青,他俩那时成了朋友。后来,路遥还与来延川插队的北京女知青林达(笔名程远)相识、恋爱并结婚。
谷溪说,习近平所在的梁家河离延川县城约有25公里山路,当年交通不便,只能靠步行,习近平来县城开会或办事,晚了回不了梁家河,他就会找路遥长谈。谷溪当时是延川县革委会通讯组组长,路遥则是通讯组学员,他们都住在县革委会的窑洞中,窑洞既办公又住人。谷溪回忆道,当年习近平和路遥进行彻夜长谈的窑洞是“三间房”,这是专门供来客住的客房。谷溪自己曾居住过的2排18号窑洞路遥也曾住过,内有印照片的暗房,习近平与路遥聊天应该也会去那里。可惜,这些窑洞经历多年风雨已经拆了,如今只留下一张1970年拍摄的珍贵照片。谷溪说,习总书记当年也爱文学、爱读书,他和路遥等谈文学、谈民生、谈理想、谈国家……话题非常广泛,充满家国情怀。
谷溪说,路遥虽然只度过42年的短暂人生,但他有大情怀,他和习近平有着说不完的共同语言。路遥病逝前曾嘱托谷溪,他死后要埋葬在延安的黄土山上,要与生他养他的陕北高原融为一体。
当年采访留佳话
在谷溪印象中,习近平和路遥年轻时都是“读书狂人”,读书范围广泛,十分好学。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习近平40多年前当知青时的模样,他随身军包内装的全是书和厚厚的笔记。两年前,新华网发表了一幅“习近平在延川”的照片,是习近平1973年与3位青年好友的合影,这正是谷溪自己用延川县仅有一台“上海牌”相机,在他们居住的窑洞前那道矮墙旁拍摄的。日后,有好友将这张珍贵照片制成生日卡送给了习近平。
谷溪说,1975年7月,他给时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的习近平在延安报刊上写过长篇通讯《取火记》。他清楚地记得,进村采访时,因路陡不平,他乘坐的吉普车因打滑无法上坡,是习近平和几个后生一起用力,才将车推进了知青们居住的大院里。在《取火记》中,他记录了习近平为交通不便、缺煤缺柴的延川山区设法用沼气进行煮饭、点灯的生动事迹。他说,建沼气池需要沙子,是习近平带领几个青年到七八公里外的前马沟去挖的;建池时水泥运不进山沟,是习近平带头从很远的公社所在地把沉重水泥给背了回来;当发现沼气池漏气时,也是习近平为紧急抢修,和技术员刘春合跳入了沾满粪浆、又脏又臭的沼气池中清洗池壁,那炎热的夏天把人烤得喘不过气来……习近平为民办实事不辞辛劳,当年是他在梁家河点燃了陕西第一个沼气池。
说起习总书记,谷溪有说不完的话。1986年,习近平在厦门写信给他说:“离开延安,非常怀念,常常想回来看看。”1993年8月,习近平和他在延安久别重逢,那次,谷溪有机会留下了更多珍贵合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4 02:16 , Processed in 0.0306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