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59|回复: 0

北京师大二附中文科实验班(1963级)大事记(征求意见稿)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7-6-24 13: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63-1966年
北京师大二附中文科实验班大事记

一、背景
1957年2月,毛泽东同志根据我国当时政治经济状况的重大变化,在题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教育方针,是中外教育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
1960年,教育部先后两次在天津、北京召开普通教育工作座谈会,研究发展普通教育,特别是改革全日制小学学制,克服主要学科教材中的少慢差费现象,改进课程教材等问题。3月,教育部向中央文教小组汇报了上述两个会议上提出的改革意见:中小学学习年限由十二年缩短为十年;逐步吸收年龄六周岁儿童入学;改革课程:部分课程逐级下放;合并次要科目并减少循环;提高主要学科的知识水平。
1960年4月,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在全国人大二届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的教学还有严重的少慢差费的现象,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从现在起进行较大规模的实验,在全日制中小学教育中,适当缩短年限,适当提高程度,适当控制学时,适当增加劳动。
1962年,根据中央尽快进行教育改革,特别是在文科教育领域,培养符合党和国家要求,又红又专又健康的接班人,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有关领导明确提出:要加强文科人才的培养,为培养马列主义理论家打好基础。
1963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简称《中学五十条》)里规定:“中学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和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的新生”。“全日制中学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愿意为社会主义亊业服务,为人民服务;逐步培养学生的工人阶级的阶级观点、劳动观点、群众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中苏两党出现意见分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产生不少新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面对当时的国际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意识形态领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反修防修,如何使杜勒斯在中国和平演变的“预言”不会实现,都使培养接班人和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等问题,尖锐而迫切地提上了日程。在当时教育部门的调查研究中可看出,中高等教育层面面临着一些问题,需从根本上解决,诸如报考理工科大学的人远比报考文科大学的人多;文科学生思想素质状况堪忧,整体健康情况远比理工科学生差;一些人因身体条件不允许报考理工科学校,只能求其次转学文科,造成文科院系学生身心健康与素质差而不能坚持正常学习等。这些都给我国中等、高等学校提出了新的重要任务,要求教育工作者全面理解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教育改革应该是在继承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突破和发展。
在全国各条战线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培养又红又专的各种类型专门人材,成为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中等学校的任务是:第一,为高等院校,包括人文学科院校输送合格的预备人才;第二,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合格的劳动后备力量。
根据新形势下教育战线担负的重要任务,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党委在1960年决定,在其校址附近另建一所新的附属中学,以便于开展教学改革实验。经与教育部、北京市及西城区研究,将1953年建校的北京第四十六中学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师大二附中”或“二附中”)。任命莫荫荷(女)为党支部书记,高云为校长。1962年底,又调派北师大教育系原党总支书记姜培良任该校党支部书记。1963年秋季开学后,任命马余三为校长,高云为副校长。
师大二附中成立以后,和北京的其他五所学校共同成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试点学校,进行小学五年、中学五年的“十年一贯制”教材改革实验。 初中进行学制改革,高中进行学科改革、文理分班的课程改革。
    在高中创办文科实验班,是这一阶段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已经具有在初中进行教育改革的经验积累,1963年,师大二附中领导提出在高中创办文科实验班的建议,并制定了具体试验方案。北师大党委批准了二附中提出的试验方案,并委派北师大党委副书记、附校办公室主任浦安修(注1),具体指导这项工作。
为保证试验的成功,学校委派姜培良书记负责领导试验工作,并选派、聘请了校内外优秀教师担任实验班的任课教师和班主任。
为使试验成果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学校不断调整招生范围,从最先从北师大的三个附中招生,后逐年扩大到从城区校与农村校、重点校与普通校招生。
由于北京师范大学三所附属中学(即师大一附中、师大二附中、师大女附中)的学生在1960——1963年均统一使用北师大编写的十年一贯制实验教材,便于初、高中课程内容衔接,便于教育改革的继续进行。在呈请北师大领导批准后,学校于1963年上半年,先从这三所学校初中毕业生里,挑选爱好文科、思想品德好、身体健康的男女生共30名,提前招生,成立高中文科实验班。班主任为本校政治教师梁梅芳,副班主任为北师大附校办公室秘书王酉梅和本校语文教师李文林。
1964年春夏,在总结第一届文科实验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北师大与二附中决定扩大招生范围,从北京市10所中学招收了36名学生,组成第二届文科实验班。班主任为本校地理教师(第二届文科实验班时任政治教师)杨涵、副班主任为本校语文教师金天相。
1965年秋,从北京市8所中学招收32名学生入学, 组成第三届文科实验班。班主任为本校政治教师梁梅芳。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爆发,该项文科实验班的工作全部终止。
注1:浦安修(1918-1991),上海嘉定人,1918年生于北京。原全国政协常委,
曾就读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参与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彭德怀被错误批判后,特别是在文革期间,她受到株连,被免去党内职务,列为全校批斗重点,遭受迫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获平反,恢复师大党委副书记职务。并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和全国政协常委。
二、首届(1963——1965年)文科实验班大事记
    (一)人员构成
1.学生来源:分别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三所附属中学,即北京师大一附中、北京师大二附中、北京师大女附中。共计30人,其中女生18人,男生12人。
师大一附中初中毕业生共7人。其中,女生5人,即:康天意、赵俊清、谢俊平、张雪华、唐颖慧;男生2人,即:王学信、李永厚。
    师大二附中初中毕业生共19人。其中,女生9人,即:刘绮菲、韩丽琴、白小萍、
邓九皋、王志平、张侨生、李秀琴、尹小凤、李亦雄;男生10人,即:王效毅、包同
曾、许振德、王希正、宋志宏、王树谷、杨大年、胡春木、纪世昌、陈长寿。
    师大女附中初中毕业生共4人。她们是陈愉庆、齐雅美  王淑慧、林耿耿。
2.班委会成员: 先后担任过班长的有胡春木、王希正、王效毅,学习委员谢俊平,文体委员张侨生,生活委员韩丽琴。
    3.共青团支部委员会成员:
      高中一年级团支部书记许振德,组织委员康天意,宣传委员尹小凤。
      高中二年级团支部书记康天意,组织委员许振德,后为纪世昌,宣传委员尹小凤。
    4.班主任:梁梅芳(女)
      副班主任:王酉梅、李文林(女)
    5.首届文科班任课教师:
      政    治:   梁梅芳(本校教师、女)
    语    文:   李文林(本校教师、语文教研组组长,女)
    古文选读:   沈藻翔(北师大中文系教师)
    历    史:   杜  平(本校教师、女)
    三    角:   傅霞襟、严扶平(本校教师)
    代    数:   张自文(本校教师)
    物    理:   朱锡民(本校教师)
    化    学:   陈洁如(本校教师、女)
    英    语:   张祥麟(第一阶段,本校教师)
                 陈瑾英(第二阶段,清华附中退休教师、女)
    俄    语:   白胜喜(本校教师)
    体    育:   张云超(本校教师)

(二)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
1963年7月,文科班班主任梁梅芳在北海公园和全体同学首次见面,互相熟悉。
1963年9月,文科班正式开课后,北师大党委副书记、附校办公室主任浦安修多次来到课堂,听各科老师讲课并听取同学们的意见。
    1963年开学后,在教室楼的二楼与三楼楼梯之间的北面墙壁上创办壁报,定名为《星火》,喻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编委为包同曾、林耿耿、刘绮菲。《星火》壁报成为首届文科实验班的写作园地,生动反映了同学们学习、生活、思想、社会活动、劳动锻炼等各方面的情况,并附有照片、绘画、图片、工艺品,图文并茂。壁报不仅多为文科班学生的作品,还有老师们的佳作,如:沈藻翔先生应文科班同学之邀, 挥毫题辞“斐然成章”,王酉梅老师题为《什么路子宽?什么路子窄?》等数篇文章,物理课老师朱锡民的诗作《教师之歌》等。各种作品吸引了学校老师、工作人员及同学们的目光,成为全校师生的一个关注点。
1963年秋季开学后,学校专门为文科实验班开设了小图书馆。地点在西楼宿舍一层,由陈长寿、邓九皋负责管理。为学好外语,还订阅了英文版的“北京周报”(Peking Review)等,以提高英文实用水平。
1963年10月,集体步行至西直门附近的北京第一轧钢厂(注2)参观,并聆听工厂老工人新旧社会对比的报告。
1963年底至1965年初,为深刻理解著名文学作品和开展阶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先后组织同学观看《祝福》、《龙须沟》、《甲午风云》、《农奴》、《雷锋》、《林则徐》、《早春二月》、《林家铺子》等多部电影。
1963年秋冬季,为增强体质,发扬革命传统,全班开展了“从井冈山到延安”的象征性长跑活动。每天早上、上午课间大休息和下午第二节课后,大家都围着学校操场的300米跑道跑步。李亦雄和赵俊清负责写板报,用线量地图,每天计算、报导同学们已跑的距离相当于红军长征到了哪里。
1963年12月底,学校举办新年联欢会。全班同学在联欢会上表演诗朗诵《接班人之歌》,由包同曾、谢俊平领诵,其余同学每人一句单独朗诵。还演出了表演唱《歌唱光荣的八大员》。由纪世昌、谢俊平、王效毅、白小萍、杨大年、陈长寿、张雪华、林耿耿等8人分别扮演炊事员、保育员、邮递员、售货员、理发员、售票员、缝纫员、文工团员,表演得惟妙惟肖。演出后,在大礼堂前、教学楼东侧,全体演员带妆合影。
      1964年初春,参观北京石景山钢铁公司(注3)焦化厂,观看炼焦、焦炭出炉的操作过程,并聆听了老工人忆苦思甜、艰苦奋斗的报告。
    1964年4月8日,到北京海淀区北安河公社北安河大队劳动锻炼。同学们分别住在老乡家中,集中吃饭。锻炼时间为三周。北安河村地处北京西郊的西山脚下,距始建于辽代的 “西山三百寺中之巨刹”大觉寺很近。劳动锻炼结束后,适逢清明时节,寺中玉兰花盛开。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参观了百年古刹,观赏了北京久负盛名的树龄长达300多年的两棵白玉兰树,并在大雄宝殿前合影留念。
     1964年5月,参观北京国棉三厂,在震耳欲聋的机器声中,观看织布车间的织布工艺,并请老工人鄢师傅作新旧对比、忆苦思甜报告。张自文老师和陈长寿、王树谷同学为了锻炼身体,跑步往返。
     1964年初夏,请北师大中文系学生沈渝丽做艰苦奋斗的报告。
     1964年夏,邀请一二九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时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政策研究室主任郭明秋(注4)讲述“一二九”运动的发起及过程,作革命历史与革命传统教育报告。
    1964年暑假,参加北京市海淀区北安河公社北安河大队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展“访贫问苦”活动,为本村举办的村史展览做讲解员。当时男女生分别集体住宿在该村小学教室,集中吃饭。讲解活动结束后,师生一起登上鹫峰主峰,观看日出。
    1964年8月暑假期间,到河北省张家口地区沙城中国人民解放军4626部队,下连当兵锻炼。学习了步兵单兵队列、射击、投弹、对刺等军事动作,进行了夜间紧急集合训练和步枪实弹射击。聆听了神炮手戎金的事迹报告,采访了“独胆英雄”黄树英团长,参观了4626部队战史展览,了解解放战争时期有关清风店战役和解放石家庄的历史。
    1964年9月2日——19日:到北京上庄农场参加秋收,收割玉米,为农场饲养的奶牛贮存过冬饲料。劳动期间,参观了全军艰苦奋斗模范单位——解放军261医院。
9月31日下午,全班同学盛装到西郊机场,欢迎邓小平、彭真访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归来。(注5)
1964年11月2日,教育部主管基础教育的副部长林砺儒(注6)到师大二附中,考察文科班教学改革进程。听取汇报后,他指出:“办文科实验班是件大事”,“你们的工作做得很不错”;并对进一步办好文科班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
   1964年11月,参观北京市崇文区原龙须沟遗址(注7),及解放后改造的新貌;参观北京拉锁厂(注8),聆听该厂负责人作有关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报告。
    1964年12月2日,姜培良书记给全班学生作动员报告,宣布首届文科班学习两年后,到1965年6月,高中二年级结束时,即可完成当时高中三年的全部课程;经请示各级有关单位,同意本届文科班学生参加1965年夏季的全国高等学校考试。考上的同学去高校学习,未考上的同学留在二附中继续学习,再参加1966年高考。所有文科班任教教师都参加了这次动员会。会后,全班同学非常兴奋,个个情绪高昂,摩拳擦掌,表示要好好学习,圆满完成祖国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做教育改革的先锋战士。
    1964年12月,乘卡车到北京顺义区焦庄户参观抗日战争时期地道遗址。 天气很冷,王希正在车上表演他即兴创作的天津快板,表扬班上有位同学把自己的手套让给别的同学戴的事迹。
    1964年12月9日,姜培良书记为文科班全体同学作报告,纪念1935年12月9日在北平市发生的、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学生抗日爱国运动。指出:现代青年学生,具体到我们这些文科班的青年学生,应该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又红又专的道路,做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1964年12月底,学校在大礼堂举办新年联欢会,全班同学在联欢会上表演大合唱《延安颂》,朗诵包同曾、谢俊平,领唱包同曾。
     1964年末,姜培良书记为文科班壁报《星火》题写了 “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把兴无灭资革命斗争坚持到底” 的新年贺辞。
     1965年春,学校领导向师生传达了有关在我国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四清”运动)的中共中央文件《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的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即“后十条”)和《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 (即“二十三条”),以进行党的政策和形势教育。
1965年3月4日,李文林老师对全班进行文艺整风动员,要求树立无产阶级文艺思想和文风,批判资产阶级文艺思想,改正非无产阶级文风。不久又在总结全班作文时讲了如何分清文风上的是与非。
1965年春,姜培良书记为全班同学作本校阶级斗争形势报告。
    1965年春,学校组织同学们听取了女残疾人包爱德作的阶级教育报告。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揭露旧社会,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天主教传教士, 为了便于欺骗、麻痹中国老百姓,披着宗教外衣,在办“慈善事业”的幌子下,利用他们把持的修道院及其“育婴堂”残害了成千上万名中国儿童的罪恶历史事实。
  1965年5月1日,文科班在北海公园静心斋院门前,参加北京市举办的庆祝五一劳动节游园活动。表演了自编自导的舞蹈“民兵舞”。表演者,男生为王希正、杨大年、纪世昌、王学信;女生为陈愉庆、李亦雄、张侨生、邓九皋、林耿耿。口琴伴奏王树谷、王淑慧,手风琴伴奏为初三五班张爱民同学。纪世昌表演了他的保留节目:表演唱《老货郎》。
    1965年5月7日,姜培良书记作关于党的阶级路线的报告。
    1965年6月19日,姜培良书记作参加高考前的动员报告。
    1965年7月初,全班29名同学参加高考,地点在北京师范大学教学楼。李亦雄因被选拔为留学预备生,保送南开大学留学预备班,故未参加本次高考。
    1965年7月14日,在参加高中毕业考试后,与1964年入学、及1965年新招入的文科班同学,在北海公园联欢。梁梅芳、杨涵等老师参加。
1965年6月,中共北京市委第二次在学生中发展党员。16日学校党支部第一次在学生中发展党员,经过讨论,接受康天意、尹小凤为中共预备党员。高考结束后,王希正、林耿耿、白小平等人,到新街口中学参加中共西城区委举办的“党章学习班”学习。
7月29日,学校党支部经讨论通过,接受王希正、林耿耿为中共预备党员。
1965年8月7日晚,我班同学在北京工人体育场聆听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市市长彭真,就当前形势、知识分子的方向和道路、培养革命接班人等问题所作的重要报告。报告题为《认真学习马列,同工农相结合,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报告。他勉励大家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走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学习毛泽东著作,和工农兵结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力而不是阻力。号召大家按照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服从组织分配,到最困难、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在实践中磨练成为符合五个标准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参加报告会的有首都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应届毕业生,应届高中毕业生代表,即将出国和归国的留学生,一部分在校的
大学生,学校干部和教师,以及中央和北京市的一部分机关干部八万五千人。报告会是中共北京市委举办的,由市委书记处书记郑天翔主持。中央有关部门和北京的一些负责人出席了报告会。
     1965年8月底、9月初,全班30名同学,先后有23名同学奔赴各高校学习,有 6名同学留校继续学习。这6名同学在1965年第一学期单独组织学习,第二学期并入第二届文科班学习。另有1名同学因眼睛高度近视无法继续学习,而提前毕业,到街道工厂参加工作。
文革中,首届文科班30名同学和国家的命运一样,都经历了异常艰苦的磨难。未被高校录取的同学更是倍加艰辛与曲折,在恢复高考后,绝大多数纷纷以各种方式完成了未竟的学业,做出了突出的成绩。近五十年来,同学们用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才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注2:北京第一轧钢厂,系1938年日本人开办的浅香制铁所,为日本人生产军马掌的制铁所。最早建在现西直门立交桥北部、小村附近。现已搬迁到昌平沙河镇。1959年更名为北京第一轧钢厂,是国内历史上最早生产建筑用钢材的生产企业、北京首个轧钢企业。当时,我国发生严重经济困难,钢材短缺、尤其是线材奇缺。国家特别是北京市有关领导对该厂予以极大关注,使该厂在短期内生产出过去主要依靠进口的线材(又称盘条),并生产出满足民用和军事需要的圆钢、方钢、带钢等各种型号钢材,成为北京市冶金行业标兵企业,产品质量、信誉一直受社会各界称誉,多次获得原冶金部优质产品称号。曾为北京的十大建筑提供了相当数量的钢材。20世纪60年代初,全国仅有的上海、天津、沈阳和北京4家可轧制线材的轧钢厂,总计年产量80万吨。北京第一轧钢厂的线材占全国线材总产量的1/5。北京第一轧钢厂堪称是北京市冶金行业的“一只鸡的一条鸡大腿”
注3:石景山钢铁厂,始建于1919年。由龙烟铁公司筹建,后因直奉战争停建。龙烟铁矿公司,即察哈尔龙烟铁矿公司,是华北地区最早的近现代钢铁企业之一,孕育了首都石景山钢铁厂和宣化钢铁厂。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后续建。新中国成立后,得到迅速发展。1958年建设中国第一座氧气顶吹转炉,1964年有三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的炼钢厂正式投产,成为中国第一个氧吧顶吹转炉炼钢厂。该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龙头,为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注4:郭明秋(1917-2001 ),女,河北省涿鹿县人,曾就读于北平市立女一中。1935年春参加革命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北平市共产主义青年团宣传部、组织部部长,学生会主席。“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运动中担任北平大中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主席,对运动的发起做了重要的工作。1936年为了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中积蓄革命力量,党组织派她担任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主持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的刘少奇同志的译电员。她在北方局机关地下工作中,为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开创白区工作的新局面,发挥了作用。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她长期担任妇女和文教工作的领导。1963年任中共中央党校政策研究室主任、校委委员兼青训班主任。 文革期间,遭受迫害,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粉碎“四人帮”后,得以平反。1979年重新走上领导岗位,担任教育部顾问
注5: 1964年10月14、15日,苏联宣布解除赫鲁晓夫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等职务。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赫鲁晓夫下台及我党的对策。毛泽东建议,十二个社会主义国家都派代表团参加苏联十月革命47周年庆祝活动,派邓小平、彭真30日赴朝向金日成转告此建议。
注6:林砺儒(1889-1977),广东信宜市北界镇上村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我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中学老师。历任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兼任北京高师附中主任(即校长)、中山大学教授兼教务长等多所院校的教授和校长。1922年任北京高师附中校长时,曾进行过高中学生文理分科教学的试验。解放后,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中央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司长、副部长。“中学教育是全人格教育”,是他的主要教育思想之一
注7: 北京市崇文区原龙须沟遗址,俗称“龙须沟”,在北京崇文区天坛北面金鱼池一带。清末、民国年间,这一带衰败破落,成了臭水坑,是旧北京有名的贫民窟。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重点改造该区域,填平湖池,盖起楼群,成了新的居民区,生活条件大为改变,是新旧北京巨大变化的见证之一。
注8:北京拉锁厂,系1958年大跃进时期,由几名家庭妇女响应国家号召,在两间平房里办起的小作坊。后发展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为一体的现代拉锁生产企业。九十年代与其他单位合并。

   (三)1965年8月之后学生去向
    康天意——北京大学东语系朝鲜语专业
    赵俊清——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经济系
    谢俊平——南开大学俄语专业
    张雪华——北京师范学院政教系
    唐颖慧——北京铁道学院 经济系
    王学信——1968年到云南西双版纳建设兵团劳动,1977年恢复高考后入北
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李永厚——北京经济学院劳动经济系
刘绮菲——1968年到四川郫县农村插队劳动,1977年恢复高考后入北京
师范学院历史系。      
    韩丽琴——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
    白小萍——北京师范学院政教系
    邓九皋——1968年后到内蒙插队劳动,后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函授
毕业,后担任中学化学教师。
    王志平——北京经济学院劳动经济系
    张侨生——北京政法学院法律系
    李秀琴——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
    尹小凤——北京师范学院政教系
    李亦雄——南开大学英语专业
    王效毅——北京师范学院政教系
    包同曾——河北北京师范学院英语系
    许振德——1968年在北京参加培训,期满后到贵州三线工厂工作,后调入
石家庄市。
    王希正——河北北京师范学院英语系
    宋志宏——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
    王树谷——1968年在北京市基层粮食系统工作,1989年考入中共北京市委党
校经济管理专业。1998年下岗,走上了再生有色金属专业期刊的编辑岗位。
    杨大年——因眼睛高度近视而无法继续学习,1965年10月到街道参加工作。
    胡春木——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
    纪世昌——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
    陈长寿——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学院经济系
    陈愉庆——北京大学中文系
    齐雅美——1966年被迫迁居外地,后返回北京,在崇文门中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
    王淑慧——北京商学院商业经济系
    林耿耿——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法德系法语专业

    三、第二届(1964年入学)文科班大事记(略)
    四、第三届(1965年入学)文科班大事记(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92bfda0102vq6d.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1-10 23:08 , Processed in 0.05599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