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58|回复: 0

高佩璞:“新北京十一小学”寄学在“八一小学”的“军委班”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5
发表于 2017-6-11 02: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在80年代中旬为我父亲高克恭撰写回忆录时,谈到他在总干部部担任行政经济管理处处长负责“新北京小学”经费时,他谈起在五十年代初一批中央军委直属机关和革命烈士子女以及边防西藏军区和抗美援朝的干部子女想上学的问题引起担任总干部部长的罗荣桓元帅的高度重视。他指示其夫人林月琴去协调此事,将这批孩子暂时寄学于原华北军区“荣臻小学”,即“八一小学”(八一学校),因为当时“新北京小学”正在筹建之中。父亲此时还在西北军区(现兰州军区)营房部担任副部长(党委书记),1952年调任总干部部行政经济管理处处长。在日后的对“新北京十一小学”的行政经费的管理之中,发现了这笔经费的存在。此时,他因不了解具体情况,仅仅说说而已。


  我在1999年,因西藏电视台与山西电影制片厂准备拍摄一部《革命家的夫人们》文献纪录片。我担任了部队领导夫人的撰稿工作,采访罗荣桓夫人林月琴时,记起了父亲关于“新北京十一小学”寄学“八一小学”的回忆情况,便向林月琴询问起此事。


  我问:“林阿姨“十一小学”在52年前没有成立之前,军委直委机关的孩子在什么学校上学?”


  “噢!”林月琴十分奇怪地问我:“你怎么知道的这件事?”
       “我父亲告诉我的,说在“八一小学”寄学,是这么回事吗?”
       “是这样的,你父亲应该知道的。”


  林月琴向我讲述了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建国后,中央军委直属机关的革命烈士的一批孩子他们随他们的父母陆续来到北京没有学可上。加之,边防西藏军区和抗美援朝的干部子女都没有学校上学。罗荣桓请示周恩来和毛泽东后,决定成立“新北京十一小学”军委子弟学校解决这个问题。代总参谋长聂荣臻主持这项工作,林彪亲自参与选校址,林月琴具体组织,她担任校长,刘芷(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夫人)担任教务主任,筹备“新北京十一小学”的成立。在新学校成立之前,适龄的孩子们,由林月琴出面与聂荣臻商讨,将他(她)们暂时寄学于“八一小学”(现八一学校)学习,等“新北京十一小学”建成后,再转回“新北京十一小学”学习。我继续问:“您还能记得有哪些孩子吗?”林月琴思忖了数分钟后,点出了刘太行(刘伯承之子)、贺鹏飞(贺龙之子)、何光暐(何长工之子),粟戎生(粟裕之子)以及他的大儿子罗东进的名字。林月琴的回忆是十分准确的。


  在2012年,我与校庆筹备办公室的苏燕共同为此事采访刚建校时的教师唐步礽时,唐步礽证实了此事,她回忆确认,她们刚刚从部队来到“新北京十一小学”任课时,没有教学经验,林月琴将他们派到“八一小学”这个班里去实习,取得教学经验。林月琴本人每周都亲自前往“八一小学”听课并探望实习的教师们和孩子们。唐步礽清楚的记得,班中最调皮的学生是刘太行。她之所以记得刘太行,一则是,他调皮;二则是,他是刘伯承元帅的儿子。唐步礽与她的爱人张泽孚都是第二野战军部队出来的,他们十分崇敬刘伯承,因此,他对刘太行的记忆十分深刻。


  关于唐步礽去“八一小学”实习一事,我于2012年4月26日,与校庆办同志一齐采访学校老教师魏兆林时,谈到与唐步礽一齐去“八一小学”实习的教师还有:张泽孚、张汉如、邱力明三人。关于这个班的事情,魏兆林说:他去当时任总干部部副部长的徐立清家中家访时,魏兆林汇报到,他教了在“新北京十一小学”的第一个班的数学课时,徐立清打断他的话,说:“魏老师,不对的,在”“八一小学”还有咱们的一个班,那才是第一个班,那里的学生是咱们的学生。”


  现在看来,徐立清所说这个班就是在“八一小学”的寄学学生班。


  我又询问,这班孩子为什么没有回到“新北京十一小学”上学时,林月琴说:“新北京十一小学”刚刚成立,又是寄宿制,因为他要收远在朝鲜战场的干部子女,还有要收失去父母的烈士子女。这样使学校的管理日常生活的生活教师十分匮乏,因此,林月琴与“八一小学”商量后决定,这班孩子就不返回“新北京十一小学”了,继续留在“八一小学”上学,直至小学毕业考入北京市中学。1952年10月2日,再就没有向“八一小学”送过孩子了。这就是这批孩子为什么没有转回“新北京十一小学”学习的原因。


  以上就是林月琴向我讲述的有关“新北京十一小学”未建立之前,寄学“八一小学”一班学生的历史情况。我在2012年3月15日与原在“八一小学”学过的许光达之子许延滨通电话中,又一次证实了这个寄学班存在的历史事实。许延滨告诉我,他先去的是“八一小学”上学。因“八一小学”在海淀区的苏州街上,距离在太平路上的装甲兵大院的家里太远,加之,许光达不让用他的专车去接许延滨回家过周末,许延滨每周要乘公共汽车或步行回家。其母亲邹靖华趁许先达出差之际,将许延滨转回“新北京十一小学”来上学。许光达出差回来发现许延滨调回上学,一个星期后,嫌他调皮捣蛋,又将他转会“八一小学”上学。许延滨的经历完全证明了寄学的历史属实无误。


  当我向林月琴询问这批学生属于哪个学校的学生时,林月琴严肃地说:“孩子不是北京军区干部的孩子,是我们军委直属机关干部的孩子,也就是生源是我们”新北京小学“的,但是,他们是“八一小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应该是人家“八一小学”的学生,都是革命后代,不要去计较那个学校出来的了。更不能强求他们去说自己是“十一小学”出来的学生。


  当我提出这批学生能不能也算“新北京十一小学”的学生资源时,刘林月琴笑着问我:“你所说的资源的概念是什么?”我回答说:“是“十一小学”的学生,也是“八一小学”的学生。”林月琴笑了笑说:“也对,刚才不是已经讲了嘛,不要去和人家去争,人家让你拿出文件来,怎么拿?拿什么?当年不可能有文件。就是两个学校共享,因为是历史造成的事实。不正视也不现实。确切地讲,应该是,生源是“新北京十一小学”的,而学生是“八一小学”的学生。”我插话说:“那也算我们的学生。”林月琴指指我说:“胖子,你为什么硬要认真呢?!也算对吧,毕竟生源是“十一小学”的。但是,我的意见是,不要去争,不要去吵,还是“共享”,随他们(指这批学生)自己去说吧!”


  当我追问这批学生有多少?是否全在一个班学习时,林月琴略微犹豫后说:“你要让我说起多少孩子,那我可记不起来了。至于在不在一个班上学习这个问题,不是的,不在一个班上。先去的,都在一个班上,后去的,一个班放不下了,就散到其他班了。”我追问一句:“谁负责这件事呢?”林月琴指指自己说:“我自己负责,余慎同志负责教学,刘芷同志负责教务。我有时间就去他们那里,不光是学生,还有部分教师在他们学校实习培养。八一小学为我们做了许多事情,应当感谢他们!”


  由此可见,“新北京十一小学”在“八一小学”寄学班也就是我所称的“八一小学”军委班确有此事,这也是“新北京十一小学”的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事实。至于这个班的称谓是什么?我认为还是应该承认,应该称谓“八一小学军委班”。至于学生属于哪个学校的学生,还是按我们尊敬的老校长林月琴的话来讲:共享。即是“八一小学”的学生,也算我们“新北京十一小学”的学生。


  附:“新北京十一小学”“八一军委班”部分名单


  01  刘太行: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        (少将)
  02  粟戎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中将)
  03  贺鹏飞:海军副司令员              (中将)
  04  罗东进:第二炮兵副政委            (中将)
  05  姚普明:海军航空兵副参谋长        (少将)
  06  许延滨:装甲兵工程指挥学院副院长  (少将)
  07  王允刚:海军装备部副部长          (少将)
  08  罗  斌:总参外事局局长            (少将)
  09 王苏明:防化指挥学院副院长         (少将)


  01  俞振声: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
  02  何光暐:候补中央委员国家旅游局局长
  03  洪  虎:中央委员 吉林省省长      
  04  叶  玲
  05  张非沉
  06  严  安
  07  宋克荒
3067795771186831204.jpg




1951年张剑佩、唐不扨、丘力明、张汉如分别由北京海政文工团政治部、青岛海军基地、南京海校调到十一学校


   林月琴校长派四人到八一中学见习在军委班教课时与八一学校教导主任及全体教师合影

http://syyysy1952.blog.163.com/b ... 12762012429863529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1-10 22:46 , Processed in 0.09095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