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85|回复: 0

边犊  2009年与文革有关的十件事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0-3-8 01: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9年与文革有关的十件事

作者:边犊 

2010-02-03

一、200913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海军第一政治委员李作鹏中将(1955年授衔)病逝,享年95岁。58,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空军政治委员江腾蛟少将(1955年授衔)病逝,享年90岁。至此,1981年“两案”审判时认定的所谓“林彪、**反革命集团”十名主犯(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江腾蛟)已经全部辞世。李作鹏当年被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以“组织、领导反革命集团罪”、“阴谋颠覆政府罪”、“诬告陷害罪”判处有期徒刑17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江腾蛟被以“积极参加反革命集团罪”、“策动武装叛乱罪”、“反革命杀人罪(未遂)”(指“谋杀毛泽东”)判处有期徒刑18年。李作鹏生前写有长篇回忆录,将在今年内出版。

二、尽管文革题材在大陆仍然受到严格控制,但在2009年仍有文革题材或涉及文革内容的书籍正式出版,其中较为重要的有:①阎长贵、王广宇合著的《问史求信集》于4月由红旗出版社出版。此书两位作者都是原中央文革小组工作人员,王广宇担任过中央文革小组办事组组长,阎长贵还曾是**首任机要秘书(19671月~19681月)。两人都曾蒙冤系狱多年。该书内容既有作者亲身经历的回忆,也有他们反思历史的学术研究成果,其中部分观点和史实对以往官方史著和坊间传闻进行了大胆的突破和如实的澄清。②军事科学研究院战略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张民少将著《周恩来与“首都工作组”:一个工作组成员的亲身经历》于4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此书详细介绍了文革刚开始时为保卫北京、防止“政变”而成立的首都工作组的来龙去脉和周恩来与首都工作组的关系,以及首都工作组的历史使命等。③邓鹏主编的《无声的群落——文革前上山下乡老知青回忆录》(续编)于10月由重庆出版社出版。此书汇集了成都、重庆、北京、上海、广州、长沙、贵州、沈阳、武汉、杭州、西安等地数十位文革前“上山下乡”的老知青的回忆,将长期以来不为人们重视也极少发出自己声音的这个“无声的群落”在当年与共和国一起走过的艰难历程如实展现在读者面前,上、下两大册血泪文字中,有相当篇幅写到了文革时期老知青的遭遇。此书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揭开了底层民众特别是那些“出身不好”的青少年知青及其家庭曾经有过的苦难与顽强奋斗的一页,是研究那个时代的重要实录材料。④经中共中央批准,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年谱(19041974)》,从1223起在全国发行。此书是在2004年《邓小平年谱(19751997)》出版之后编撰的,分为上、中、下三册,下册主要记述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十年和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及复出工作后的重要经历。

三、美国文革史学者麦克法夸尔和瑞典文革史学者沈迈克合著的《毛泽东最后的革命》中译本(关心译,唐少杰审订)分别于20094月和6月由星克尔(香港)出版有限公司和左岸文化(台湾)出版公司出版了简体版和繁体版。此书是由外国学者撰写的一部既有学术深度又颇有可读性的文革史。两位作者都潜心研究文革多年。麦克法夸尔是美国当代首屈一指的文革史学家,上世纪六十年在香港担任记者期间,就开始研究文革。沈迈克是欧洲顶级文革史学家,在担任瑞典驻北京外交官时即收集了大量的文革史料,并对文革中的重大事件及相关的本人如数家珍。两人的这次合作可谓珠连璧合。

四、清华大学校友在抢救文革史料与开展文革研究方面再次做出了扎实的成绩。2009年相继出版了反思文革的著作:邱心伟、原蜀育主编《清华文革亲历——史料实录 大事日志》(4月,香港五七学社出版公司)和唐金鹤著《倒下的英才》(11月,香港科华图书出版公司)。这两本书的出版,在清华校友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些沉默多年的原清华文革两派负责人都发表了意见并开始撰写回忆和进行研究。

五、北京大学文革研究学者印红标教授潜心写作近十年的著作《失踪者的足迹——文化大革命期间的青年思潮》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荟集了文革十年间曾经先后活跃在老红卫兵、造反派红卫兵、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及其他青年群体中的一些或显(如联动思潮、极左派思潮、“新阶级”思潮、李一哲大字报代表的思潮、四五运动前后的各种思潮等)或隐(当时并未公开发表或遭到批判从而没有得到传播造成影响)的重要思潮个案并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研究。

六、明镜出版社继续推出重大题材文革史著:①20099月出版了曾任林彪学习秘书的李德和军旅作家舒云合作编纂的《林彪日记》。这是首次出版的逐日记载林彪生平大事的林彪年谱,其中文革部分占全书的四分之一强。②12月出版了司马清扬和欧阳龙门合著的《新发现的周恩来》,此书除了依据大量的回忆、传记、年谱,知情人的讲述之外,更参阅和引用了不少鲜有披露的档案材料,参考文献超过2600件。《记忆》曾于2009年第十九期摘发(转载)过该书稿中的一节《周恩来与中央专案组》。

七、20091015,在重庆市万盛区召开所谓“全国整党建党经验交流会”的“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主义)”(简称“毛共”)与会人员全部被捕。值得注意的是,参与“毛共”活动的有不少是文革时期的造反派成员。据称,他们以毛泽东的文革理论为指导,并在只承认文革中召开的中共九大、十大的前提下,在筹备所谓“十一大”。

八、文革中的武汉“七二〇事件”一直是文革研究的一个重要题目。2009年在香港又出版了两部有关这一事件的著作:

①王绍光著、王红续译的《超凡领袖的失败:文化大革命在武汉》于7月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绍光是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讲座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江讲座教授、英文学术期刊The China Review主编,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策略发展委员会委员,译者王红续为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作者以武汉文化大革命为主轴,访问了几十位文革参与者,运用大量文革期间出版的原始材料,以及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刻地揭示了群众参与文革的动机、形式、规律、进退机制,以及与全国大形势的关系。

②吴焱金口述、钟逸整理的《四十三年望中犹记》于12月由中国文化传播出版社出版。口述者吴焱金,文革爆发时是武汉市无线电元件厂工人(22岁),文革中参加造反,任武汉工造总司(“红色造反者武汉地区工人造反总司令部”)一号勤务员。19676月(武汉“七二〇事件”前夕)任武汉揪陈抗暴总指挥部副总指挥。8月下旬任“新派”联合成立的“新武汉”(“武汉市无产阶级革命派总司令部”)总指挥。后任武汉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市总工会副主任。是武汉文革中著名的风云人物之一。文革结束后,19776月在市革委会隔离审查时致残。1983年被判刑8年,妻子在长期政治和生活压力下导致抑郁症身亡……此书从一个青年工人、造反派负责人的角度对武汉文革历史作了详细回忆。

九、20091215日,重庆市政府正式批准重庆市沙坪公园“红卫兵墓园”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个被称为“红卫兵墓园”的地方,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坪公园内,是全国仅存的一处文革武斗死难者墓群,在130余座墓中安葬着19671968年在重庆造反派两派大规模武斗中死难的数百人,主要是当年“八一五”派成员及个别未参加派别组织的平民,大部分是工厂、企业职工(因此称之为“红卫兵墓园”是不准确的),年龄最大者60岁,最小者14岁,大部分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其中部分还是未成年人)。此地自文革结束以来一直受到海内外人士关注,并不时有将被拆毁的传闻引起各种议论。

十、著名党史学者高华教授,因病在2009年动了大手术,遵医嘱不能过劳,遂退出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81)”的写作。高华承担的是这套十卷本史著的第七卷《新秩序和新冲突——从中共九大到林彪事件(19691971)》。有关文革历史的其他两卷是卜伟华著《“砸烂旧世界”——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与浩劫(19661968)》和史云、李丹慧著《难以继续的“继续革命”——从批林到批邓(19721976)》,均已出版,《记忆》已从2008年开始组织了评论。


源自:《记忆》2010年第1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6-3 12:19 , Processed in 0.01997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