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96|回复: 0

南京大学孙江教授“历史与记忆”课程纲要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7-2-24 01: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京大学孙江教授“历史与记忆”选修课课程纲要
发布时间:2017-02-13 20:06:12

《历史与记忆》选修课

弁言
   治学初如盲人摸象,不必求全责备;治学继若雄鸡斗狠,但求正反博弈;治学难似庄生梦蝶,证无不易,证有亦难。
   <导论>概述课程轮廓。<上篇>梳理古典记忆知识。相关汉译著述各有长短,好学者应读英译,关键处比对希腊文与拉丁文。<中篇>爬梳记忆理论谱系,知不必多,贵在贯通。<下篇>为教师“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之研究,从满汉、中西、中日、边疆等角度切入历史与/即记忆。
    本课程不开“书单”,只开“文单”,要求学生精读论文或由论文构成之专著。


第1讲 语言学的转向与链接性的转向(导论)
阅读文献
1, Roger Chartier, “Le monde comme représentation,” Annales ESC, 1989, No.6.
——R.沙蒂埃:《作为表象的世界》,《国外社会科学》1990年第7期。
2, Andrew Hoskins, “Media, Memory, Metaphor: Remembering and the Connective Turn,” Parallax, Vol.17. No.4, Routledge, 2011.

上篇
第2讲 回忆之旅——柏拉图
阅读文献
1, 柏拉图《美诺篇》(Μ&#941;νων, Meno)(81-86),《斐多篇》(Φα&#943;δων/Phaedo)(72-77),《斐德罗篇》(Φα&#8150;δρο&#962;, Phaedrus)(274-275)。
2, Dominic Scott, “Platonic Anamnesis Revisited”, The Classical Quarterly, Vol. 37, No. 2 (1987).

第3讲 回忆之境——亚里士多德
阅读文献
1, 亚里士多德:《关于记忆与回忆》(Περ&#943; μν&#942;μη&#962; και αναμν&#942;σεω&#962;/On Memory and Reminiscence)。
2, David Bloch, Aristotle on Memory and Recollection: Text, Translation, Interpretation, and Reception in Western Scholasticism (Philosophia Antiqua), Brill, 2007. 第3章

第4讲 记忆之术——西塞罗
阅读文献
1, 西塞罗:《论演说家》(De Oratore)。
2, Frances A. Yates, The Art of Memory,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66. 第1章

第5讲 记忆之矢——奥古斯丁
阅读文献
1, 奥古斯丁:《忏悔录》(Confessiones)第10-11卷。
2, Paul Ric&#339;ur, Temps et récit, 1, Seuil, 1983. 第1章
——Time and Narrative, translated by Kathleen Blamey and David Pellauer,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0.

思考与讨论:智者不智?——高尔基亚斯(Γοργ&#943;α&#962;/ Gorgias)

中篇
第6讲 我生故我思——尼采
阅读文献
1, Vom Nutzen und Nachteil der Historie für das Leben, 1874.
——尼采:《不合时宜的沉思》,李秋龄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二编“历史学对于生活的利与弊”。
——尼采:《历史的用途与滥用》,陈涛、周辉荣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2, Hayden White, “Nietzsche: The Poetic Defense of History in the Metaphorical Mode” in Metahistory: The Historical Imagination in Nineteenth-century Europ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73.
——海登·怀特:《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陈新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第九章。

第7讲 集体记忆理论——哈布瓦赫
阅读文献
1, Maurice Halbwachs, On Collective Memor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2. “记忆的社会框架”(Les cadres sociaux de la mémoire)
——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毕然、郭金华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2年。
2, Jan Assman, Das kulturelle Gedächtnis: Schrift Erinnerung und PolitischeIdentität in frühen Hochkulturen, C.H. Beck oHG, München, 1992.第1部第1章。
——[德]扬·阿斯曼:《文化记忆:早期高级文化中的文字、回忆和政治身份》,金寿富、黄晓晨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第8讲 记忆之场理论——诺拉
阅读文献
1, Pierre Nora,“Entre mémoire et histoire”, in Les Lieux de mémoire, tome 1, La République, Gallimard, Paris, 1984.
——皮埃尔·诺拉主编:《记忆之场》,黄艳红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2, Hue-Tam Ho Tai, “Remembered Realms: Pierre Nora and French National Memory”,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l. 106, No. 3 (Jun., 2001).

第9讲 文化记忆理论——阿莱达·阿斯曼
阅读文献
1, Aleida Assman, Erinnerungsräume: Formen und Wandlungen des kulturellen Gedächtnisses, C.H. Beck oHG, München, 1999.第1部第6章,第2部第1章。
——[德]阿莱达·阿斯曼:《回忆空间:文化记忆的形式和变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2, Aleida Assmann, Geschichte im Gedächtnis: Von der individuellen Erfahrung zur öffentlichen Inszenierung, München, C.H. Beck oHG, München, 2007.第2章。
——[德]阿莱达·阿斯曼:《记忆中的历史》,袁斯乔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第10讲 记忆的解释学——利科
阅读文献
1, Paul Ric&#339;ur, La mémoire, l'histoire, l'oubli, Paris : éditions du Seuil, 2000.第1部第3章,第2部第1章。
—    Memory, History, Forgetting. Chicago and London: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2004.
——“Zwischen Gedächtnis und Geschichte” , Transit 22(Winter 2001/2002).
——保罗·利科编:《过去之谜》,綦甲福等译,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
2,Paul Ric&#339;ur, Temps et récit, 3, Seuil, 1983.
——Time and Narrative, translated by Kathleen Blamey and David Pellauer,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0.

思考与讨论:“正确的记忆旨在不忘过去,幸运的记忆以忘却为业”——保罗·利科的记忆伦理

下篇
第11讲 “新清史”考古
讲读文献
《岡田英弘著作集》(全8卷,東京:藤原書店,2013年-2016年)

第12讲 记忆与忘却——满汉
讲读文献
孙江:《作为他者的宗教——近代中国的政治与宗教》,台北:博扬文化出版,2016年。

第13讲 外来性与本真性——中西
讲读文献
孙江:《中国の「近代」を問う——歴史•記憶•アイデンティティ》,東京:汲古書院,2014年。

第14讲 集体记忆与个体记忆——中日
讲读文献
孙江主编:《新史学》第8卷《历史与记忆》,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

第15讲 匀质性与有限性——边疆
讲读文献
孙江:《穆罕默德·伊敏·布格拉——“东突”理论之父的思想与行动》(未刊)。

思考与讨论:南京——现代中国的记忆之场

授课时间及地点:
周一下午7-8节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教学楼仙Ⅱ-319

http://xueheng.nju.edu.cn/bencandy.php?fid=1&id=1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1-24 04:02 , Processed in 0.03172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