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137|回复: 2

李冰天  回忆李作鹏临终前的三个愿望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918
发表于 2016-4-12 06: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院后,李作鹏对儿子说:“明年(指2008年)我有三个愿望:第一是过春节,第二是过生日,第三是看奥运会。”我鼓励他说:“没有问题,您明年的三个愿望一定能实现”。

《李作鹏回忆录》后记 作者:李冰天


最后的愿望

1999年3月,在我们与太原军干所商定之后,父母从太原回到北京居住,由我们子女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在京的就医问题,选择了两家医院,一家是北京安贞医院,专门诊治心脏病,其他综合性疾病则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

2004年,父亲已九十高龄,医院建议由过去的每年一次住院进行体检(十天时间),改为每年上、下半年各一次住院例行体检,父亲勉强同意。因为在此之前,他的身体非常好,能吃、能睡、能走,还能每日坚持看书、写作和练字。因此,他非常不愿意看病,更不愿意住院。

2005年2月母亲病逝了,永远地离开了相伴64年的父亲,巨大的痛苦给父亲精神上最致命的打击,从此健康状况一年不如一年。

2007年9月,父亲在家中不慎摔倒,折断了左侧的一根肋骨。不得不住进中日友好医院。骨伤好转,我们建议把下半年例行的体检做了,父亲同意了。可万万没想到检查的结果竟是肝部发现了肿块。因为年事已高,不便做进一步的探查,医院初步诊断为肝癌。

虽然我们商定将此事瞒着父亲,但他似乎还是有了“预感”。出院回家后,父亲对我说:“明年(指2008年)我有三个愿望:第一是过春节,第二是过生日,第三是看奥运会。”我鼓励他说:“没有问题,您明年的三个愿望一定能实现”。

2008年的春节过得非常热闹。春节期间,最使父亲高兴的有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不少老战友、老同事、老部下打来拜年的电话,祝他“身体健康,生活愉快”。特别是家住广州92岁高龄的宋维栻叔叔的拜年电话和87岁高龄的胡敏阿姨(邱会作夫人)再一次来看望他(前一次是2007年春节),使他特别的高兴。老战友相聚格外亲切,父亲与胡敏阿姨畅叙了一个多小时。临别时,胡敏阿姨俏俏塞给父亲手中两百元钱,父亲看着“压岁钱”开怀大笑。谁曾想,这竟是与胡敏阿姨的最后一面。

第二件事是我们子女轮流在父亲身边值班,每日不重样地做他最喜欢吃的美味,什么“米粉蒸肉”、“红烧鱼”、“清炖鸡”、“红烧海参”、“梅菜扣肉”、“火爆猪肝”、“湖南腊肉”等等,中午饭还陪他喝一杯红葡萄酒。其实,每到逢年过假,我们都在父亲家轮流值班,并各显其能,拿出做菜绝招。只不过今年春节,当我们心中隐藏着父亲病情和满足他的最后愿望时,我们把饭菜做的更加精细,把节日气氛渲染的更加热烈。

第三件事是见到前来给爷爷拜年的长孙与他的女朋友,虽然孙子还没有结婚,但爷爷已乐的合不上嘴。可能父亲心中非常遗憾,因为李家的第三代人(孙子辈)还没有一人结婚,还没有四世同堂。

父亲第一个愿望实现了。

初五过后,父亲突然提出要去八宝山看望母亲,父亲对我说:“今年是老太太走后的第三个年头,按家乡习俗,我一定要亲自去看望她,这是最后一次,将来我不再去了。”我劝他:“现在天气很冷,您岁数大了,最好不要出门,我们代表您去看望老太太吧。”但父亲仍然坚持要亲自去,无奈之下,我们确定了去八宝山的时间。

前一天刚刚下了雪,我们知道他确定的时间是不可能更改的。

由于悲喜交加和“外寒内热”,从八宝山回来的当晚,父亲就开始发低烧。吃了两天药,没压住,2月24日住进了安贞医院。

住院后,父亲仍低烧不退,并引起心律异常、尿潴留等症状。住院第三天,主治大夫就向家属发了病重通知书。

经过医院积极抢救,一周后,体温控制住了,感冒也转好了,但心律异常却始终纠正不过来。3月中旬,主治大夫又向家属发了病危通知书。那段时间,父亲的心脏被24小时严密监控,一旦出现异常,病区护士台就发出报警信号,最多时一天能“抓”住四十多次异常情况。父亲被严格控制卧床,几乎全天都在输液。

4月清明节后,奇迹出现了!父亲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逐步改善。他可以坐在床上了,不久,又可以下地,在沙发上坐半个小时了。但对心脏的监控,始终没有撤掉。

4月22日,是父亲94岁的生日。我们都到医院祝贺,并在病房中摆放了鲜花。林豆豆来病房为他祝寿,黄春光、邱路光等很多老战友的子女都来为他祝寿,有的人带来鲜花,有的人带来生日蛋糕,大家纷纷在病床前与父亲合影留念。当时,父亲虽很高兴,但身体还很虚弱,也不能让他过于激动。我们只好把每批来人会见时间控制在15分钟之内。

病区护士长也带着值班的护士们来为他祝寿,并一起合影。护士长还专门安排食堂为父亲做了长寿面。

他的第二个愿望也实现了。

5月份,天气渐渐转暖。父亲不仅可以下床做轻微地活动,还可以坐着轮椅到室外晒晒太阳。

5月中旬的一天,父亲的两位主治大夫找我谈话,大意是,经会诊,多数医生建议,要使父亲的心脏异常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唯一的办法是在体内安装心脏起搏器,否则,随时还有生命危险。

我说服父亲,告诉他安了起搏器,就可以回家了。父亲想回家,于是答应安起搏器。

6月上旬,父亲被推进了手术室,由心脏专家主刀安装了起搏器。手术非常顺利。接着又做了膀胱造瘘手术。大夫们见到父亲的身体状况又一天天好起来,都说:“老爷子的生命力真顽强!”。

7月8日,我为父亲办了出院手续。

回到家中,父亲的精神状况虽比医院好一些,但家中的护理条件毕竟不如医院。例如家里就没有吸痰器,有一次,一口痰堵住气管,险遭不测。

7月下旬,护工发现父亲的下肢功能出现障碍,行动困难。不久,上肢功能也出现障碍,右手拿不住筷子,要靠护工一口口的喂饭。

我把情况报告了医院,大夫建议还是回医院观察治疗。

8月7日(奥运会开幕的前一天)晚,父亲又住进安贞医院18病区。当时除肢体出现障碍外,神志还是清楚的。入院第二天晚上正是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父亲兴致勃勃看了一小时。之后的几天中,他还看了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奥运会的比赛。

他的第三个愿望也实现了。

8月18日,护工发现父亲便血,经化验证实“便潜血阳性”。由于无法接受探察,不清楚是胃出血还是消化道出血,大夫对我说:“无论何处有出血点,都不是好现象,可能癌细胞已转移。”经过几天的治疗仍无好转的情况下,主治大夫向家属发了病重通知书。

8月下旬,父亲出现吞咽功能障碍,不能自主进食,开始鼻饲营养液。9月中旬,意识开始模糊,不能说话,处于半昏迷状态。情况越来越糟糕,抢救设备全部推至床边。

11月底做的肺部对比检查发现,肺部比10月底检查时多了六处阴影,这是癌转移的信号,12月1日,再次报了病危。

12月20日,腹部B超发现已有积水,病情在继续恶化。

2009年1月3日晨6时许,夜班护士例行巡查病房,发现父亲的呼吸急促,一量血压,血压也掉下来了,马上报告医生。值班医生赶来后,立即按照预定的抢救方案实施抢救。

7时30分,呼吸停止了,心脏监控器上显示成了一条直线,7时40分,院方宣布抢救无效死亡。父亲在没有痛苦的情况下走了,终年95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7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918
 楼主| 发表于 2016-4-12 06: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作鹏将军的最后一年

http://bbs.tianya.cn/post-news-114504-1.shtml

2009年1月3日6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18病区的夜班护士交接班前,例行巡查病房,为住在1808病房的李作鹏量血压,发现血压掉下来了,同时呼吸急促,马上报告值班医生。

2008年12月1日,李作鹏第二次报病危时,根据医院和家属的意见,预定了临终抢救方案。值班医生立即按照抢救方案积极实施抢救,7时30分,李作鹏呼吸停止,监护仪的心脏线成了一条直线,医生又继续抢救了10分钟,7时40分,院方宣布抢救无效,死亡。死亡证明书记载的死亡原因为“肝癌转移肺癌,呼吸衰竭”。 2008年5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李冰天向父亲李作鹏介绍

  1999年3月,因年高体弱,身边无子女照顾,李作鹏和夫人董其采从太原回到北京居住。在北京的医疗方面,他选择了两家医院,一家是安贞医院,专诊心脏病,其他疾病则就诊中日友好医院。

  回北京后,李作鹏每年有两次例行体检,上半年一次,下半年一次,所以每年要和医院打两次交道。92岁以前,李作鹏的身体非常好,能吃、能睡、能走,他坚持看书、写作和练字。因此,他非常不愿意看病,更不愿意住院。

  2007年10月,李作鹏在家中不慎摔倒,摔断了一根肋骨。不得不住进中日友好医院。李作鹏的骨头非常硬,20天后,骨伤基本痊愈。儿女们建议趁着住院,把下半年例行的体检做了,李作鹏同意了。没想到检查的结果是肝部发现肿块。因为李作鹏年逾90,不便探查,医院初步诊断肝癌。

  虽然儿女们将此事一直瞒着李作鹏,但他似乎还是有了“预感”。李作鹏的大儿子李冰天说,2007年11月底出院回家后,老爷子就说明年(指2008年)有三个愿望:第一个是过春节,第二个是过94岁生日,第三个是看北京奥运会。


  2008年的春节在2月份,春节过得非常热闹。最使李作鹏高兴的有三件事:

  第一,邱会作夫人胡敏再一次来看望他(前一次是2007年春节),同行的还有儿子、儿媳邱路光夫妇,和黄永胜的大儿子黄春光。

  第二,看见曾为他辩护过的律师张思之先生接受香港凤凰卫视采访的录像,看后,他让大儿子李冰天转告张思之先生:“这次边鼓敲得不错!”张思之先生在电话中哈哈大笑,连说:“谢谢!给李老拜年”。

  第三,是见到前来给爷爷拜年的长孙与他的女朋友,虽然孙子还没有结婚,但爷爷已乐得合不上嘴。

  刚过初五,李作鹏就提出要去八宝山看夫人董其采,李作鹏夫人董其采2005年2月10日病逝。按家乡习俗,老伴走后三年,一定要亲自看望。大儿子李冰天劝了两天,但李作鹏坚持要自己亲自去。

  天还很冷,前一天刚下过雪,李作鹏从八宝山回来就感冒了。吃了两天药,没压住,不得不住进了安贞医院。住院后,李作鹏仍高烧不退,并引起心律异常、尿潴留。住院第二天报了病重,这是李作鹏第一次报病重。经过医院大力抢救,一周后,体温控制住了,感冒也转好,但心脏病却始终纠正不过来,心动过速,有时一天达40多次,3月中旬报了第一次病危。医生要求李作鹏绝对卧床,病危持续半个月。4月清明节以后逐渐见好,巩固了一个月。李作鹏专门把自己的书法和照片送给病区主任,感谢安贞医院的精心治疗。

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17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918
 楼主| 发表于 2016-4-12 06: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舒云 向李作鹏遗体告别变故始末

向李作鹏遗体告别变故始末

(2009-03-12)

  舒云专稿/

李作鹏将军告别仪式第二天就要举行,李作鹏的儿子李冰天晚上接到电话:中央有关领导要找他单独谈话,地点在其住所附近的宾馆。众多位谈话者,为首的是中纪 委副书记干以胜和李冰天的顶头上司——交通部长李盛霖,会上口头传达了三条批示精神
2009年1月3日,是中国传统的腊八节。腊八节起源于佛教,传说释迦牟尼这一天成道,寺院煮粥供佛,逐渐成俗。

2.jpg
李作鹏将军儿女献的花篮。

这一天清晨,李作鹏将军与世长辞。当天下午,他的儿子李冰天向父亲所属的太原市第一军队干部休养所报告情况。

2009年1月5日,太原市民政局和干休所领导赶到北京。当天与李作鹏将军子女就后事与追悼事宜达成三点一致:小规模、家庭化和俭朴。

当时网上正在热炒李作鹏将军逝世的消息,子女们为了避开“热炒期”,为父亲送行的日期一推再推。

一周过去了,网上热炒降温,回山西汇报情况的太原市民政局和干休所领导也无任何新的指示。1月11日,李冰天去八宝山革命公墓,签租东礼堂作为向父亲的告 别室,1月12日即向干休所报告。

1月15日下午,李冰天夫妇将李作鹏将军的遗像送到八宝山加膜处理,同时预定了告别室的横幅、条幅、鲜花、花圈和骨灰盒。

1月16日下午,李作鹏将军的三个女儿到告别室将挽联挂到花圈上。

3.jpg
部分挽联。

到此时,李作鹏将军的告别仪式仍在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山西方面仍然没有任何新的指示和意见。

李家子女完全按照与山西有关部门达成的意见,从始至终以“小规模、家庭化”为主,五个子女只向亲朋发了50多条通知追悼会1月17日举办的短信,预计顶多 一百多人参加。

李作鹏将军生前所在的太原市第一军队干休所的刘所长要来参加,李冰天说:“你作为官方领导来,我不欢迎。你应该作落实‘小规模、家庭化’的榜样,不来参加 为好”。

李冰天说父亲能高寿,要感谢两个单位:北京安贞医院和太原市第一军队干休所。

在此期间,不少人来电话询问:中央对李作鹏将军的丧事有没有规定?子女们的答覆是:“没有”。询问者都用“和谐”、“进步”、“善待”、“开明”、“民 主”、“法制”、“不折腾啦”等言语表示感叹。

1月16日20时许,李冰天接到电话:中央有关领导要找他单独谈话,地点在其住所附近的宾馆。众多位谈话者,为首的是中纪委副书记干以胜和李冰天的 顶头上司——交通部长李盛霖,会上口头传达了胡锦涛、习近平的批示精神:第一,李作鹏后事要低调处理;第二,只在直系亲属中进行悼念;第三,追悼会不能在 八宝山举行。

这是完全不同的“三条指示”,与前“三条指示”是180度的大转弯。对于这突如其来的“三条指示”,李冰天最初不理解,不接受,也不同意。

谈话从16日21点左右,一直持续到17日凌晨。最后李冰天无奈表示:“我不同意,但我服从”。

这一晚,李作鹏将军的子女和亲属都没有睡觉。按照中央的要求,在凌晨4时多,把追悼会取消的50多条短信发完。天亮后亲朋纷纷来电问为什么?子女们按中央 同意的统一口径,短信回覆:“网上热炒,恐怕场面失控”。 

按照中央要求,17日上午子女们都不得在八宝山殡仪馆露面。

4.jpg
元月17日八宝山公墓竖了好几块“今日东礼堂告别活动因故取消”的蓝牌子。

1月17日一大早,八宝山东礼堂的玻璃大门外加一把大锁,两块蓝色的通知牌站在门前:今日东礼堂送别活动因故取消。在长安街拐向八宝山的路口和进殡仪馆的 大门处,也有几块这样的提示牌。

9时30分,东礼堂前的广场来宾并不多,顶多二三十人。看了“牌子”陆续走了。一上午,估计顶多来了二、三百人。大都是老人、四野子弟及李家亲朋。

1月17日上午9时许,李作鹏将军的子女向中央提出:按中央首长的“三条指示”精神,我们决定第二天(18日)为父亲送行,并把方案和参加人员上报中央。 11时许有关人员转达干以胜副书记批示:完全同意子女们提出的方案。

4b518f8f.jpg
新布置的灵堂。


从八宝山拿回李作鹏遗像,八宝山为避免吊唁者拍照时反光,特意加了一层薄膜。挽联也是八宝山制作的,本悬挂于八宝山灵堂正中墙上。李作鹏家 人去取挽联时,八宝山将之赠给李家。李作鹏、董其采的骨灰盒放在遗像下。

中央有关人员在按子女们提出的方案逐项落实的同时,还告知李冰天:可以在家中设置灵堂。

1月18日7时30分,李作鹏将军遗体在安贞医院整容。

李作鹏将军面色安祥,没有一点痛苦。他身着藏蓝色西服,这是他最好的衣服。那是女儿李大征夫妇去太原看望父亲时,用一个月的工资,再由母亲董其采添点,在 太原最好的西服店做的西服,李作鹏将军生前舍不得穿。

子女们在父亲身上盖了一块红丝绒布。

8时,李作鹏将军的直系亲属19人在安贞医院小告别室,举行简单的告别仪式,与父亲李作鹏将军告别。所有的人都痛哭不止,五个孩子及家人轮流走到父亲李作 鹏身边,哭着把脸贴到父亲的脸上,久久,久久。

8时30分,灵车起灵,按照警察规定的路线,一路绿灯前往八宝山殡仪馆。

5.jpg
部分挽联。

9时20分,灵车到达八宝山。六个抬灵人以最高规格抬着李作鹏将军的灵柩,缓缓前行。在八宝山豪华火化炉前,李作鹏直系亲属再次与李作鹏哭别。

9时30分,李作鹏将军遗体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随身带走的,是一百多幅挽联。

11时15分,李作鹏将军骨灰交给家属。

李作鹏将军的子女取出存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母亲董其采的骨灰,和父亲李作鹏将军的骨灰一起捧回家,放在重新设置的家庭灵堂中。

李作鹏将军的丧礼结束。

李作鹏将军走的这天,是中国传统的小年。按老百姓的说法,从这一天到春节,天天都是过年。

1月19日,李冰天接到中纪委电话,对李作鹏后事表示很满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4-17 12:22 , Processed in 0.06758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