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61|回复: 0

何新:文革何以必败?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6-1-27 09: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何新:文革何以必败 ?


政治艺术成功的不二法门,就是争取最多盟友打击最少的敌人。但是文革运动导致阶级敌人越斗越多,毛泽东的文革失败于此。

据《毛泽东年谱》,毛泽东晚年曾经多次总结平生,总是说自己一生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革命战争,打败日本和蒋介石。二是文革,但是这件事没有做完。因此念念不忘,念兹在兹。

其实毛泽东还做了一件大事,就是领导中国由传统社会迈向工业化,也就是从建国后到文革爆发前的17年经济建设。

但是对此,毛泽东晚年却鲜少提及。为什么?

因为在工业化问题上,毛泽东与第一线领导人刘邓周等发生了多次激烈的冲突和斗争。而这种冲突和斗争,则正是致使文化大革命爆发的经济导因。


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确为开天辟地之神武伟大人物。

毛泽东总结的十大军事原则为中心形成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几乎战无不胜。

在延安时期(1942以后),毛泽东总结了共产党早期斗争失败的惨烈教训。

毛泽东提出必须牢牢把握三大法宝——“党与军,群众路线,统一战线”,以扎根农民、农村为基础,以农村包围城市。在党内团结各山头,在党外结最大最广泛之统一战线,成功争取到党内外、国内外大多数力量的支持,从而势如破竹,奇迹般地通过3年解放战争,迅速夺取全中国。这就是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

但是建国后,毛泽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无往不胜而骄傲。其后毛泽东自信满满,经常独逞圣智,乾纲独断,纵容个人迷信。

在经济发展路线上,毛泽东主张以重、化、国防工业为先导,高积累,快速度——搞大跃进。在农业上,搞集体化、公社化,禁制自由市场经济。

正面结果,毛泽东经济路线使得中国在建国仅仅20年左右即快速、初步实现工业化,建立起一个基本完备的工业体系。但负面结果,也导致了对农民的残酷剥夺,全国百姓民生困苦。

对于民间的不满,毛泽东以不断发动意识形态批判运动来压制。1957年所谓“百花”和“鸣放”运动,实际即将开启一场政治大辩论。但初见其萌芽,毛泽东立即改变初衷,转放为收,引蛇出洞而痛打之。用打击右派的方式遏阻了党内外一切反对的不同声音。

而此前,毛泽东从批判电影(清宫秘史、武训传)到评论小说(红楼梦)为题,不断发动思想批判运动。通过思想政治斗争和所谓的“思想改造”,一次次、一片片、一层层地打击知识分子。直到反右斗争而把数百万知识分子打成“右派”并株连九族。此后,从党外到党内,道路以目,无敢直言者。

毛泽东将主张走不同经济发展路线的领导人视作走资派、官僚主义阶级,把异议思想分子作为阶级敌人、资产阶级分子,为此发起所谓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文革开始后,社会中蕴育积累的各种不满,自下而上被瞬间引爆,民众遂群起攻击“走资派”。许多民众对官员特权不满。毛泽东利用这种不满,释放官民矛盾,结果一下子打倒干部之95%,导致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大分裂。

文革十年时间,高层内斗不已,国内动乱,几度濒临“全面内战”。

随着斗争运动的深化,反对毛泽东的政治对手和敌人越斗越多——以至包括“最亲密战友”(林彪)、旧日袍泽(刘少奇),资深政治盟友(朱德、陈毅、谭震林、叶剑英辈),竟一个个不断被批判而成为政敌。

文革整肃,残酷无情,凡被作为反对毛泽东之政敌者,无论其往日功勋,多死无葬身之地(如刘少奇、陶铸、彭德怀、林彪、贺龙、傅连瞕等开国元勋、昔日恩人)——古今中外政治斗争及屠戮功臣之惨烈,亦莫过于此。

不仅刘邓陶,包括彭陆罗杨,王关戚,杨余傅,陈伯达,林彪,皆于一夜之间即由重臣而成反党死敌。甚至连身边多年之亲信如康生、汪东兴、郭沫若,也皆因政治寒心而诚惶诚恐、心生动摇。

权重一时的忠仆能臣周恩来,一直担心死后盖棺不能定论,以至临死前犹喊冤、寄存资料,焚尸扬灰,难以安心瞑目于九泉之下。

至于共产党多年忠实盟友如宋庆龄、章士钊、傅作义,则亦皆离心离德,甚至暗怀去国之念。

最后,即便毛泽东之亲信佞臣四人帮,也因对权力分配不满,而对毛泽东心存怨意——结果没有一个人对于这场运动是满意的。

毛泽东后期自己对文革不断反思,有苦难言。心灵中为众多无辜冤魂所困,不得不承认对文革须做“三七开”——承认文革至少有三分错误。但众多忠良精英无辜而枉死于文革者难计其数,人命关天,岂一个“三七开”就能了结?

[已故著名作家秦牧首先使用“浩劫”一词形容文化大革命,他说:“这真是一场浩劫,多少百万人连坐困顿,多少百万人含恨以终,多少家庭分奔离析,多少少年儿童变成流氓恶棍,多少书籍被付之一炬,多少名胜古迹横遭破坏,多少先贤坟墓被挖掉,多少罪恶假借“革命”名义以进行。”]

   林彪事件后,毛泽东在精神、政治上均惨遭痛击。后来身惟不治之症,双目失明,多次借景生情,失声痛哭。

   毛泽东临终前已承认对“文革拥护者不多,反对者不少”——文革不得人心。他担心未来国家有内乱之忧,甚至可能发生血雨腥风。作为一位大政治家,这种最后的政治交代,堪称对历史不负责任!

   [1976年6月15日,重病在身,自知不久于人世的毛泽东,将华国锋及当时在场的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王海容等人说:

“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八十多岁了,人老总想后事。中国有句古话叫盖棺论定,我虽未盖棺也快了,总可以定论吧!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对这些事持异议的人不多,只有那么几个人,在我耳边叽叽喳喳。无非是让我及早收回那几个海岛罢了。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这两件事没有完,这笔遗产得交给下一代,怎么交?和平交不成就动荡中交,搞不好就得血雨腥风了,你们怎么办?只有天知道。”(《毛泽东传》,下册)]

   直到毛泽东闭目,文革结束仍遥无尽头,最终迫使所有反文革的力量聚集集结成统一战线。

   事实上,就连当时已身居国内第一高位的华国锋本人也有不安全感,担心自己接班的政治法理性不足而可能被夺权篡位——这正是他立意抓捕四人帮的根本原因。

    文革十年,社会下层工人多年不长工资,生活普遍拮据艰难。乡村农民苦于大寨式农奴劳作,缺吃少穿——致使共产党赖以取得权力的工农阶级的人心基础失去,举国人心无不思变。

   所以当邓小平提出平反、整改、大倒转的逆文革路线,遂得以广收人心。全部对文革的不满和愤恨,最终都集中于针对高举极左意识形态的小集团四人帮身上——文革的彻底失败,乃是当时历史趋势的必然。

   一言以蔽之,文革之失败就在于毛泽东晚年政治举措发生昏乱失智和重大失误,致使国内敌人越斗越多。1976的天安门事件反映了这种民怨沸腾的局面。

  1975年毛泽东曾私下悲叹“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他已经知道,民心如此,任何强者逆之也已绝无不败之理。

    ——悲夫!

  【在文革浩劫中究竟整死了多少人?迄今缺乏可靠的统计。但是举国上下,从中央高层核心机构(如刘少奇、贺龙、陶铸、罗瑞卿、田家英、王良恩),逐级下行到各部委、大中小学校,再到城乡基层的每个街道、每个乡村,几乎都有5%以上的人作为牛鬼蛇神遭受批斗以至惨遭私刑,以至非正常死亡或者不堪忍辱而自杀的。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既有的任何统计都是相当不完备的。有的文革研究者保守估计,“文革”中非正常死亡的人数可能近于700万人,受到迫害的人,即使按照低于1%计算也可能达到数千万人。实际上当时对坏人的估计比例是总人口的5%。

1978年12月13日,叶剑英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式上宣布:中央经过两年七个月的调查,核实“文革”有关数字是:七百四十五万人受迫害,四百二十万人被关押审查,一百七十二万八千人自杀,单高级知识分子被逼跳楼、上吊、投河、服毒的死亡人数达二十万人。

1970年“一打三反”运动,被“从重从快”判处死刑的“现行反革命”有十三万五千余人,武斗死亡二十三万七千人,七百零三万人伤残,七万一千二百个家庭彻底被毁,非正常死亡者至少七百七十三万人。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遭受残酷迫害的人高达一个亿(占当时全国总人数的九分之一),含冤致死的人数超过两千万,造成八千亿人民币的经济损失,使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

附注:我研究文革多年,以上所述每一句话后面都有无数史实、史料为证据——绝非信口妄言。 关于我的文革研究,初稿曾经于2003年网络发表,不成熟观点谬种流传,以至许多不成熟观点为许多后继论者所剽袭,借此纠正旧论。


转自作者博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12-23 23:17 , Processed in 0.03688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